資源簡介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題號2910答案DADDDCCB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ACABA題號2122232425262728答案BCABBDCD二、非選擇題29.【答案】(8分)選①②③④任意兩個(2分)(僅選一個序號得1分):理由:選①:京師所在地,衛所集中可以保衛京師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可以防御北方殘元勢力(韃靼、瓦刺)的頻繁侵擾。選②:是長城的重要關礙,衛所集中可以對付韃靼,也可以防范女真族的侵擾:選③:地處南京一帶,是明朝除北京外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江南地區是當時經濟重心,此處集中設衛所在保衛經濟安全和保障賦稅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選④:地處東南沿海,設置衛所有助于加強東南海防,防止海上敵對勢力及倭寇的侵擾。(6分)(任答對兩處,得6分)30.【答案】(12分)(1)A指長安。(2分;答西安得1分)歷史作用: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2分)(2)變化:新航路開辟前,各地區分散發展,以陸上交往為主;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整體發展,以海路交往為主。(2分)(任答對一點,得2分)影響:促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促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起來。(4分)(答對1點,得2分)第1頁(3)認識:交通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交通發展受時代、國家政策等因素影響。(2分)(答對其中一點,得2分)31.【答案】(12分)(1)變化情況:明清(或16世紀)以前,中國的科技成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2分;答逐漸走向衰落、發明創造占世界比重逐漸降低也給分。)(2)貢獻:四大發明的外傳,在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促進作用。火藥摧毀了歐洲封建統治的軍事基礎:指南針為西歐人新航路的開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創造了條件,加強各地的聯系,從而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6分)(答對三點,得6分)(3)不同影響:前者促進了近代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后者總結弘揚了傳統科技知識(或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4分)(答對一點,得2分)32.【答案】(12分)(1)康乾盛世。(2分)(2)示例一:論題:清朝前期我國人口急劇增長。(2分)論述:由于明朝到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君主專制得到加強,社會相對穩定,清初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這為人口快速增長創造了政治條件。明清時期統治者在經濟上為緩解人口增長對土地造成的壓力,獎勵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引進和推廣馬鈴薯、甘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產量;明清時期經濟發展格局出現了變化,湖廣、江西等地成為新的糧食中心,農民從事多種經營,生活水平提高,促進了人口數量的增長。明朝實行“一條鞭法”,清朝推行攤丁入畝,政府賦稅政策的調整和對農民人身控制的松弛都有利于人口數量的增長。(6分)結論:綜上所述,人口變化常常成為衡量經濟興衰的標尺,不僅能客觀反映社會經濟狀況,也能反映出統治集團國家治理的水平。(2分)示例二:論題:國家統一、政局穩定利于人口穩定增長。(論述:古代各治世王朝為例)示例三:論題:中國古代人口遷徙促進經濟重心南移。(論述:古代幾次人口南遷促進江南地區開區)第2頁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注意:本試卷分為“試題”和“答題卡”兩部分,答題時請按答題卡中的“注意事項”要求認真作答,答案填涂或寫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婦好墓位于今河南安陽,出土了刻有銘文的青銅器近200件,其中兩件大銅鉞最為引人翻譯:辛已這天:如注目。據考證,銅鉞在商朝是王權和軍權的進行占卜, 貞(巫師)問,婦好象征。這與下面甲骨文中的記載共同印證了征召…萬三千名軍士征伐羌A.商朝手工業很發達方,吉利嗎?B.商朝等級差距明顯C.婦好墓陪葬品豐富占地面積大股墟出土的記線婦好D.婦好是擁有軍事權力的大將軍征戰的甲骨(殘片)2.商代晚期四羊方尊的邊角及每一面中間合范的地方,都鑄有棱脊,以遮蔽合范時'K可能產生對合不正的紋飾:羊角是事先鑄成后配置在羊頭的陶范內,再合范澆鑄的,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這反映了A.青銅工藝技術高超B.青銅鑄造規模宏大:C.青銅器品種類豐富D青銅工藝歷史悠久3.都江堰的設計實際上應用了水流動力學原理(如右圖)進行排沙泄洪,分沙比水平而例可以高達70%。由此可見,都江堰A.鞏固了西周對國家的統治B.應用了近代科學理論成果C.實現了對自然的完全征服一所面水流圖→表層流D.體現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水流平面圖--→底層流4.中國民本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治理體系中發揮巨大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春秋戰國時期與這一理念最為相近的學派及思想主張是A.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茶B.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C.法家:強調依法治國等D.儒家: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5.漢武帝采取了一項策略,“以仁孝之名,行‘肢解’之實”,“既削弱了諸侯權勢,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又避免了‘硬碰硬’的風險”。材料的“策略”是A.采取“推恩”建議B.在河西走廊設置河西四郡C.建立了刺史制度D.合并郡縣并大量裁減官員第1頁共8頁6.從西晉末年起,北方戰亂連綿,中原人民涌向江南,西晉永嘉至劉宋之際,南徙后被正式編入戶籍的平民約有90萬戶。與此同時,隨著旱地作物和鐵犁牛耕的傳入,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顯著提高。上述信息描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A.戰亂帶來的人口遷徙B.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C.生產力水平得到發展D.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7.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A.民族關系和睦B.政治制度完善C.中外交往繁盛D.南北交流加強8.下表為唐代部分詩句摘錄。這些詩句展現了詩人詩句時代楊炯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初唐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盛唐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中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晚唐A.戰爭的殘酷場面B.邊疆形勢的嚴峻C.濃厚的家國情懷D.封建統治的腐朽9.2025年春晚中國傳統建筑創演秀《棟梁》,將榫卯結構、祈年殿和北京中軸線等傳統建筑元素通過舞臺藝術精彩呈現。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經典之作,它始建于元代,歷經明清不斷完善。北京中軸線的規劃建設體現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的A.民主平等思想B.皇權至上觀念C.開放包容理念D.自由平等意識10.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陳寅恪先生意在說明科舉制A.推動了教育的發展B.擴大了統治的基礎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D.強化了貴族的統治11.下圖是某位同學繪制的某時期政權更替形勢知識結構示意圖,這一時期的時代主題應該是7蒙古滅西夏、金北宋金滅遼、北宋南宋元滅南宋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歷史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歷史參考答案.pdf 歷史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歷史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泉港區2025屆初中畢業(升學)教學質量檢測 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