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期中調研測試參考答案2025.4一.選擇題(每小題 1 分,20 小題,20 分)1—5 ABBCD 6—10 DACAA11—15 DBBDD 16—20 CAACB二.非選擇題(4 小題,30 分)21.(7 分)(1)重大事件:三大改造。歷史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 分)(2)舉例說明:生物: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石油: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到 1965 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2 分)(3)原因: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群眾的努力奮斗;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精神。(2 分)22.(8 分)(1)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生產基本上變為分戶經營、自負盈虧。(3 分)(2)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形成了“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1 世紀以來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深化。(3 分)(3)漸進性。(2 分)23.(8 分)(1)有利條件:人民參與起草憲法的熱情高漲;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和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人民民主政權更加鞏固;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大規模經濟建設全面展開;等等。(4 分,任答兩點即可)(2)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的,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4 分)24.(7 分)(1)④鄧小平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⑦鄧小平理論⑧“ 三個代表” ⑨科學發展觀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 分)(2)大會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重大問題: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4 分)八年級歷史第 1頁(共 6 頁)2025年春期八年級期中調研測試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20小題,20分)1.當國旗圖案在政協會議上通過后,許多機關、團體、學校等立即自發去訂新式國旗。包攬做國旗的各單位,連明連夜地趕,也還是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顧客們成排地擠在門前急著買,想在盛典時掛出來。這反映出當時A.人民期盼新生政權B.人們迫切希望土地改革C.祖國大陸實現統一D,民眾踴躍參加國家建設2.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事件的國際意義是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B.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漿C.有利于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D.推動了祖國大陸獲得統13.“西藏和平解放時期,國際關系復雜,美、英、印等國插手其中…西藏解放事業變得更加困難。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分別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外交策略…化解來自印度、美國、英國等的阻力,西藏和平解放事業才得以順利完成。”這說明西藏和平解放A,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B.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昶C.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D.順應了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4.“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它使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辛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這段話評論的是A.開國大典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三大改造斗5.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很多志愿軍傷員因為傷口細菌感染無藥可用而犧牲。因此,中國必須盡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產大廠華北制藥廠抗生素廠正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全國156個大型重點項目之一。這表明“一五計劃”A.將重點發展醫藥生物產業B.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C.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保障D.順應中國發展的實際需求6.右圖是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戰爭關系圖,其中交集部分反映的是A.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B.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抗美土地C,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援朝改革D,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戰爭八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7.“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等條件”。“組織起來的路”指的是A,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B.實施“大躍進”C.建立人民公社D.開展“一五計劃”8.右圖是畫家王信創作于1954年的宣傳畫。該作品體現出A.土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B.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人民參與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情走合作化道路,削造更美好的生活!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9.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動高峰出現在1952一1957年,城市職工的人數從1603萬增加到3101萬,當時東北三省成為主要的人口遷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動A,為工業化建設提供條件B.適應了土地改革的需要C.加快了農業集體化進程D.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0.“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也能彰顯時代精神。195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義是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B.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C.人民公社化運動使人民豐衣足食D.改革開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11.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C.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12.“一五”計劃、“公私合營”“中共八大”“大躍進”“大慶油田”等共同反映出的時代主題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B.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工業化建設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3,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不把階級出身作為錄取因素,完全依靠成績錄取的考試578萬人參考,最終錄取了27.3萬人。這說明A.高考開始于1977年B.高考體現了公平原則C.工農子女優先錄取D.錄取比例低效果較差八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docx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