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4月18日2025年河南省中招模擬考試試卷歷史注意事項:張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米2,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米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特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都的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考古發現為了解史前社會提供了可靠依據。下面的出土文物從器物造型和圖案設計上可以印證我國原始居民毀陜西半坡:人面魚紋陶盆山西臨汾:回旋勾連紋陶盆山東日照:蛋殼黑陶杯爾A.學會飼養家禽家畜B.進人農耕文明時期C.具有樸素審美觀念D.手工業有較高水平2.“周人以西方的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行省制3.《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些措施A.因征服越族而制B,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C.鞏固了國家統一D.在滅六國過程中實施米4.下圖是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現存最早的養生運動導引圖。該圖反映了漢朝時米坐1是療室】重等1省馬米1月本個個天3魂狼4金的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A.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B.出現民族交融的趨勢C.有強身健體的意識D.呈現統一國家的氣象5.北魏遷都洛陽后背建的龍門石窟,從其飛天身上飄揚的絲帶、清瘦飄逸的風貌和超凡脫俗的神韻中,可窺探中原漢文化的諸多影響。這一現象反映出A.南北政權對峙B.江南經濟開發C.書法藝術成熟D.北方民族交融6.圖1和圖2所示分別是三國時期和唐朝的生產工具。這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圖1圖2A.利用運河發展經濟B.學習北方畜牧經驗C.重視農田水利灌溉D.善于推廣犁耕技術7.從設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檢司,從戚繼光蕩平倭寇到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從冊封達賴、班禪到設置駐藏大臣。上述史實反映A.政治的成熟與穩定B.文化的碰撞與交流C.國家的鞏固與發展D.外交的開放與危機8.“作為一場企圖改朝換代的農民戰爭”“縱橫十數年之后失敗了。但它是近代中國的一次大海波潮,潮來潮去之后,許多東西都會改變舊日模樣”。此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B.三元里人民抗英C.太平天國運動D.義和團運動9.陳旭麓說:“(祥務運動)并不是以新物取代舊物,而是在舊物邊上別置一新物,可以稱為布新而不除舊。”“不除舊”的后果是A.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B.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1898年,康有為40歲,梁啟超25歲。變革前,兩人都沒有出過國,對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對于西方的認識,也只是局限于所讀的傳教士的出版物和對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的見聞。這說明A.西方列強支持維新變法B.慈禧太后控制著政治和軍事事務C.維新派缺乏經驗D.頑固派反對變法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