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中評價試題 2024--2025學年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中評價試題 2024--2025學年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中評價試題 2024--2025學年初中歷史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新教材)
一、選擇題
1.隋文帝建國后“薄賦斂,輕刑罰,內修制度,外扶戎夷”,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但煬帝即位后,“外征四夷,內窮嗜欲,兵革歲動,賦斂滋繁,”引發了歲末農民大起義,隋王朝最終瓦解。材料現象反映出( )
A.隋煬帝繼承了隋文帝的治國理念 B.武力開疆拓域,方能成就帝王偉業
C.統治政策是王朝興衰的主要原因 D.隋朝和秦朝都是歷經二世而亡
2.“北通涿郡(今北京)之漁商,南運江都(今揚州)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 這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 )
A.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 B.加強了隋朝的中央集權
C.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D.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
3.《中華文明史》指出,科舉制度的積極意義之一,“在于使得少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下層人士得以參政,影響到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這表明科舉制度( )
A.導致文官地位超過武官 B.消除了人們的門第觀念
C.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4.隋唐時,四方傳入的少數民族音樂有十四種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樂,以至王建有詩云:“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這反映了
A.隋唐時期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 B.少數民族音樂僅流行于洛陽
C.胡樂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D.四方少數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5.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區今年廣受好評的“盛唐密盒”節目,讓唐朝名臣“房玄齡”和“杜如晦”出現在游客面前,幽默的問答互動讓觀眾忍俊不禁。這兩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歷史時期( )
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開皇之治
6.據史料記載:“唐武宗會昌三年,長安城失火,焚毀了多家店鋪。”你能判斷失火的地點應該是在( )
A.宮城 B.皇城 C.市 D.坊
7.假如讓你拍攝一部以唐朝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現
A.武則天選賢任能發展經濟 B.回族人在長安居住經商
C.唐玄宗面試科舉考試應試者 D.李白吟詩《蜀道難》
8.“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這是杜甫在《垂老別》一詩中描繪的安史之亂造成的慘狀。下列關于安史之亂說法正確的是
A.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B.安史之亂后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得到緩解
C.安史之亂是由黃巢和部將史思明發動
D.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9.唐統治者屢次派遣專人往海外尋訪醫藥。……外來藥物、醫生、驗方、醫術和醫學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內,大大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的內容。從目的與作用上分析,這種情境類似于( )
A.鑒真東渡日本 B.遣唐使來華學習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0.唐三彩是中國首創的,之后的新羅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燒,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響,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承載物。材料說明唐代( )
A.文明對外影響力強 B.各民族交往密切
C.大運河促進南北交通 D.長安是國際性大都會
11.唐朝時期,社會安定,經濟日益繁榮,書法亦蓬勃發展。唐朝書法家名家輩出,當時最著名的書法家有 ( )
A.歐陽詢和白居易 B.杜甫和顏真卿 C.顏真卿和柳公權 D.李白和柳公權
12.如圖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
A.從多民族政權并立到走向統一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C.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發展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13.在《欒城三集》中,蘇轍評述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不可也”。由此可知,蘇轍認為王安石變法( )
A.增強了國家軍事力量 B.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
C.觸犯了官僚地主利益 D.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
14.澶淵之盟和宋夏和約在歷史上都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其表現為( )
A.消除了民族之間的矛盾 B.導致了北宋政權的滅亡
C.削弱了遼夏政權的勢力 D.保持了長期的和平局面
15.下圖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行政區劃的局部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歷史地圖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個朝代 ( )
A.周朝 B.秦朝 C.宋朝 D.元朝
16.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是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論。下列選項中,屬于史論的是( )
A.581年,楊堅建立隋朝 B.唐朝時期,農業上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
C.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 D.元朝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基礎
17.元朝管理地方事務的形式是多樣的,下列選項中屬中央機構且可直接管轄西藏軍民各項事務的是( )
A.樞密院 B.宣政院 C.御史臺 D.中書省
18.楊康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他們名字中的“靖”、“康”與下列歷史事件有直接聯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淵之盟 C.金滅北宋 D.元朝建立
19.如圖為首都博物館所藏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多穆”為藏語音譯,意為盛酥油的桶。多穆壺則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手和壺嘴而成的壺形。此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元朝時期( )
A.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
C.市民都市生活豐富多彩 D.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
20.有同學在搜集史料中發現,元朝統一后,許多南方士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從河川到山岳,從城邑到宮闕,他們走訪孔子故里曲阜,漢唐故都長安、洛陽,北宋故都開封等地。這段史料可以用于佐證( )
A.元朝統一加強南北聯系 B.南方缺少歷史文化資源
C.國內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南方士人社會地位提高
二、材料題
21.中華民族作為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是利益攸關、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的命運共同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圖一 《步輦圖》 圖二 漢藏一家親
材料二 北宋的版圖遠不如漢唐時期。當時與北宋并立的政權,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遼,西北有黨項族建立的西夏。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 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上都)即帝位,是為世祖。至元8年(1271年)11月,取《易經》“乾元”之義,定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于大都(今北京)。16年(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
(1)圖一從側面體現了唐朝怎樣的民族政策?試用唐朝的相關史實說明“漢藏一家親(圖二)”。
(2)黨項族建立的西夏首領叫什么名字?遼、宋、夏時期突出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建立元朝的少數民族的族名。元朝統一全中國有什么重要意義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 真宗紀》記載:“(澶淵之盟)歲遺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史 真宗紀》記載:“(澶淵之盟規定)宋朝每年向遼國贈送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材料二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在汴京)普通百姓家庭常常直接到市場店鋪中購買現成的飲食……夜市一直持續到三更結束,到五更時分又重新開市營業。”)
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贊成“弱宋”還是“強宋”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C
據題干“‘薄賦斂,輕刑罰,內修制度,外扶戎夷’,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但煬帝即位后,‘外征四夷,內窮嗜欲,兵革歲動,賦斂滋繁,’引發了歲末農民大起義,隋王朝最終瓦解”和所學知識可知,從隋文帝和隋煬帝不同統治政策導致的不同結果來看,統治政策確實是影響王朝興衰的關鍵因素,C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的是隋朝興衰與統治政策的關系,并非隋文帝的治國理念,排除A項;材料主要講述隋文帝建國后的政策帶來繁榮,以及隋煬帝即位后的行為導致起義、王朝瓦解,題干重點不在闡述武力開疆拓土與成就帝王偉業的關系,排除B項;題干僅僅圍繞隋朝展開,沒有涉及秦朝,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故選C項。
2.C
根據題干信息“北通涿郡(今北京)之漁商,南運江都(今揚州)之轉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信息的意思是大運河往北可以通到北京從事漁業商業,往南可以將揚州的物資轉運過來,它帶來的利益是很豐厚的。這形象地說明了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使得南北之間的物資運輸和商業往來更加便捷,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C項正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的是隋朝的統一,排除A項;加強隋朝中央集權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等措施,與大運河關系不大,排除B項;擴大官吏選拔范圍的是科舉制,與材料描述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3.C
根據材料“在于使得少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下層人士得以參政,影響到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科舉制促進了階層的流動,平民可以通過科舉制躋身統治階層,并提高了文官隊伍的素質,C項正確;宋朝時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文官地位超過武官,排除A項;“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門第觀念一直存在,且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材料強調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科舉制度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4.A
材料“四方傳入的少數民族音樂有十四種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樂”“洛陽家家學胡樂”均體現了隋唐時期少數民族音樂在漢族、中原地區的傳播,說明隋唐時期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A項正確;B項“僅流行于洛陽”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胡樂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的說法不符合史實和材料,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中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吸收和傳唱,沒有體現四方少數民族仰慕中原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
5.B
根據題干信息“房玄齡”和“杜如晦”可知,二位名臣是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時期著名的宰相,歷史上有“房謀杜斷”之稱,B項正確;“文景之治”是西漢時期出現的,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的盛世局面,開元盛世期間的著名宰相是姚崇、宋璟,排除C項;“開皇之治”是隋文帝時期出現,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C
根據材料“唐武宗會昌三年,長安城失火,焚毀了多家店鋪。”結合所學可知唐朝的商業規定在“市”里經營,與住宅區“坊”嚴格分開,所以商鋪失火真能在“市”,C項正確,排除D項;宮城是皇帝辦公居住處,皇城是政府部門辦公處,在唐朝時不能出現商鋪,排除AB項。故選C項。
7.B
本題是否定式的選擇題。依據課本所學,唐朝以來,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元朝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唐朝還沒有出現回族人。B項符合題意;武則天是唐朝的女皇,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A項不合題意;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他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C項不合題意;唐朝詩人李白,詩風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被人稱為“詩仙”。《蜀道難》是李白的詩篇。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以唐朝歷史為題材的電視據”是解題的關鍵,“不可能出現”是限制詞。即選項中在唐朝不可能出現的。回族最早形成于元朝,元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回族人應在大都居住經商。可確定答案B。
8.D
依據所學可知,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安史之亂后逐漸形成藩鎮割據局面。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排除;故選D。
9.C
根據題干信息“唐統治者屢次派遣專人往海外尋訪醫藥。……外來藥物、醫生、驗方、醫術和醫學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內,大大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歷盡艱辛,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玄奘的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C項正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等,與題干信息“唐統治者屢次派遣專人往海外尋訪醫藥。……外來藥物、醫生、驗方、醫術和醫學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內,大大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的內容”不符,排除A項;遣唐使來華學習,與題干信息“唐統治者屢次派遣專人往海外尋訪醫藥。……外來藥物、醫生、驗方、醫術和醫學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內,大大豐富了中國醫學寶庫的內容”不符,排除B項;文成公主入藏,屬于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與題干信息“唐統治者屢次派遣專人往海外尋訪醫藥”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0.A
根據材料“之后的新羅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燒,包括波斯三彩也深受影響,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承載物。”表明唐三彩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承載物,體現了唐朝文明對外的影響力,排除A項;材料展示的是中外交流,不是民族交往,排除B項;大運河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長安是國際性大都會,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A項。
11.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書法名家輩出。顏真卿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柳公權的字方折峻麗,筆力勁健。他們是唐朝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C項正確;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詩人,以詩歌創作聞名,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杜甫是“詩圣”,其詩歌反映社會現實,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李白是“詩仙”,詩作風格豪放飄逸,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
12.A
根據題干圖示可知,遼宋夏金時期的各民族政權并立,元朝時完成了統一,體現出歷史發展趨勢是民族政權并立到國家的統一,A項正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明清時期,排除B項;經濟重心的南移與圖示中政權并立不符合,排除C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
13.C
根據材料“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不可也”可知,作者認為王安石變法“特意損害富人的利益”即觸犯了官僚地主利益,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國家軍事力量,排除A項;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與材料中“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符,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及國家賦稅收入,排除D項。故選C項。
14.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澶淵之盟和宋夏和約都使雙方保持了長期和平局面,也促進了邊界貿易的發達, 這是二者發揮的積極作用,D項正確;消除了民族矛盾,說法過于絕對,與此后爆發宋金聯合滅遼等史實不符,排除A項;1127年逐漸強大的金滅的北宋,與澶淵之盟等積極影響不符,排除B項;澶淵之盟和宋夏合約為遼和西夏政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時間和機會,而不是削弱了遼夏政權勢力,排除C項。選擇D項。
15.D
據圖片“遼陽行省” 和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疆域,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圖中出現了“遼陽行省” 等行省名稱,符合元朝行政區劃特點,所以該歷史地圖最有可能是元朝,D項正確;周朝實行分封制,地方是眾多相對獨立的諸侯國,沒有行省這樣的行政區劃設置 ,排除A項;秦朝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若干郡,郡下設縣,不存在 “行省” 這一行政單位 ,排除B項;宋朝地方行政區劃主要是路、州、縣三級制 ,沒有行省的設置,不符合圖中 “遼陽行省” 等信息,故不是宋朝,排除C項。故選D項。
16.D
根據所學可知,“元朝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基礎”,這是對元朝統一意義和影響的定性評價,是史論,D項正確;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是對隋朝建立的客觀陳述,排除A項;唐朝時期,農業上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是對唐朝農業發展的史實描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B項;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屬于歷史事實,排除C項。故選D項。
17.B
根據題干“元朝”“直接管轄西藏軍民各項事務”,結合所學知識,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度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B項正確;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排除A項;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排除C項;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排除D項。故選B項。
18.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軍擄走,史稱“靖康之變”,據此可知,郭靖和楊康的名字與金滅北宋有直接關系,C項正確;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與“靖”“康”無關,排除A項;澶淵之盟是1004年宋與遼之間簽訂的條約,與“靖”“康”無關,排除B項;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與“靖”“康”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9.B
根據材料信息,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的描述說明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B項正確;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不能體現農業生產,市民都市生活,邊疆地區的治理,排除ACD項。故選B項。
20.A
根據材料“元朝統一后,許多南方土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從河川到山岳,從城邑到宮闕,他們走訪孔子故里曲阜,漢唐故都長安、洛陽,北宋故都開封等地”分析可知反映了元朝統一后,南方土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方文化和建設,更有利于國家的統一發展,A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南方缺少歷史文化資源,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國內民族矛盾是否消除,排除C項;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南方土人社會地位提高,排除D項。故選A項。
21.(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和同一家”。
(2)名字:元昊;時代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3)族名:蒙古族;意義: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重新實現了全國大一統;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民族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得到西北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天可汗”。
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和同一家”
(2)首領:結合所學知識,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時代特征:根據材料二“當時與北宋并立的政權,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遼,西北有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和結合所學知識,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
(3)民族:結合所學知識,蒙古族首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
意義:結合所學知識,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時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重新實現了全國大一統;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22.
贊成“強宋”觀點,理由:宋代經濟繁榮強盛,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市民生活活躍,宋代商業突破市坊限制,出現紙幣交子,海外貿易興盛(如泉州港),經濟實力遠超周邊政權,支撐了社會繁榮。
贊成“弱宋”觀點,理由:宋代的崇文抑武方針,使文官得到重用,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軍務,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在與遼、西夏等政權的戰爭中多嘗敗績,簽訂如澶淵之盟等屈辱性條約,同時政府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時三五個人擔任同一官職,官員互相推卸責任,辦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任選一個觀點進行闡述理由,根據材料一反映澶淵之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宋代的重文輕武政策導致軍隊戰斗力下降,與少數民族政權交戰中多嘗敗績,由此可以支持“弱宋”觀點;根據材料二《東京夢華錄》分析可知反映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體現“強宋”的觀點。參考示例:
贊成“強宋”觀點,理由:宋代經濟繁榮強盛,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市民生活活躍,宋代商業突破市坊限制,出現紙幣交子,海外貿易興盛(如泉州港),經濟實力遠超周邊政權,支撐了社會繁榮。
贊成“弱宋”觀點,理由:宋代的崇文抑武方針,使文官得到重用,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軍務,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在與遼、西夏等政權的戰爭中多嘗敗績,簽訂如澶淵之盟等屈辱性條約,同時政府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時三五個人擔任同一官職,官員互相推卸責任,辦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衡东县| 常德市| 巴青县| 永修县| 武城县| 榆林市| 德格县| 卫辉市| 饶阳县| 霍城县| 万宁市| 灌南县| 大关县| 扎赉特旗| 错那县| 抚顺市| 南雄市| 兴义市| 江城| 容城县| 永吉县| 海门市| 绥化市| 北宁市| 乌恰县| 崇信县| 卓尼县| 独山县| 衡阳县| 论坛| 绥阳县| 永吉县| 曲靖市| 赣榆县| 增城市| 青海省| 连南| 米泉市| 城步|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