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 1 分,共 15 分1.B 2.C 3.D 4.A 5.B 6.B 7.C 8.A 9.D l0.B 11.C 12.B 13.D 14.C 15.A二、非選擇題:16.(11 分)(1) 每空 1 分,共 4 分階段 時期 史實(序號)理論奠基期 戰國至東漢初 ②臨床體系成型期 東漢至南北朝 ③理論整合與學科分化期 隋唐至宋元 ⑤理論批判與革新期 明至清中期 ⑧現代化轉型期 晚清至今 ⑨說明:史料②是戰國時期問世的中醫理論著作,屬于文獻史料,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是一手史料,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所以史料價值較高。(2 分)(2)示例:包容性:中醫藥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包容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對多元文化的吸收與融合:引入外來醫學理論: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將印度“四大”學說與中醫五行理論結合,豐富了中醫理論體系,體現開放吸收外來智慧的胸襟。融合多民族醫學成就:元代《回回藥方》,以回回醫學為基礎,兼收漢、蒙古等民族醫學精華,展現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實踐成果。國際交流惠及全球:屠呦呦團隊從中醫古籍中提取青蒿素,助力全球瘧疾防治,彰顯中醫藥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體現文明互鑒的和平性與包容性。(3 分,其他答案均可:如創新性:④華佗發明麻沸散(外科麻醉創新)、⑧《本草綱目》藥物學體系革新、⑨青蒿素提取(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連續性:①神農傳說奠基→②《黃帝內經》理論體系→③《傷寒論》臨床發展→⑧《本草綱目》集大成→⑨現代傳承。和平性:⑨青蒿素拯救全球患者、針灸非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統一性:⑥《新修本草》國家統一編修藥典,體現中央集權下醫藥標準化管理。)(3)理論體系完善、國家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應用、國際交流推廣等任兩條,2 分。17.(11 分)(1)主觀條件:①思想啟蒙:在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接受女權主義、婦女解放、社會主義等進步思想,形成革命意識;②個人信仰: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認同共產主義理想;③革命熱情:早年參與婦女運動和社會活動,表現出強烈的革命責任感。(任一條 1 分)客觀條件:①社會背景:20 世紀初中國社會動蕩,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為革命者提供了思想土壤;②組織基礎: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為其加入黨組織提供了機會;③家庭影響:哥哥蔡和森作為早期共產黨人,為其提供了直接引導和支持。(任一條 1 分)(2)大革命時期:組織紡織女工參與省港大罷工。(1 分)土地革命時期:在中央蘇區動員婦女參加生產勞動,支持青壯年參軍;隨紅軍長征。(1 分)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第 1 頁 共 4 頁抗日戰爭時期:在陜甘寧邊區開展婦女思想解放工作,創辦婦女學校,宣傳抗日救國與男女平等。(1 分)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領導土地改革,發動婦女支援前線生產。(1 分)(3)同意。①組織婦女參與革命:組織紡織女工參加省港大罷工(1925 年),動員中央蘇區婦女支持紅軍生產(1931 年)。②推動婦女教育與思想解放:創辦婦女學校,教授文化課程,宣傳抗日救國和男女平等思想;鼓勵婦女沖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封建習俗(1936 年)。③后方支援與生產動員:在東北地區推動土地改革和婦女參與生產,支援前線(1945 年)。(3分)(4)①堅定的理想信念:終身以“實現未完成的革命”為目標,晚年仍心系國家命運。②密切聯系群眾:深入基層(如走家串戶與婦女談心),切實解決群眾需求。③開拓創新精神:創辦婦女學校、破除封建習俗,推動社會進步。④無私奉獻:辭去公職后仍以革命事業為志,不計個人得失。⑥革命韌性:歷經長征、抗戰等艱苦環境,始終保持斗爭意志。⑦家國情懷:將婦女解放與民族救亡緊密結合,體現大局意識和責任感。(2 分)18.(13 分)(1)傳播基督教與文明(1 分);終結奴隸貿易(1 分)。不能;理由:日記是個人主觀記錄,可能美化或隱藏其他動機(如殖民利益、科學探索);19 世紀歐洲探險常與殖民擴張、資源掠奪相關(如英國經濟利益),需對比其他史料驗證。(2 分)(2)每空 1 分,共 3 分。觀點描述 支持的材料序號利文斯頓是非洲人道主義的先驅 一、三利文斯頓客觀上為殖民擴張鋪路 二、四利文斯頓的行動具有雙重性 一、二、三、四(3)(以下提供參考,其他合理的觀點和表述,也可按細則得分:觀點符合材料意思,1 分;說明有兩個史實、論述清晰,4 分;結論明確,1 分)觀點:利文斯頓的探險活動主觀上帶有反奴隸貿易的人道主義色彩,但客觀上為英國的殖民擴張提供了地理、經濟和政治條件,體現了歷史進程的雙重性。(1 分)闡釋:材料一表明其目標是“傳播文明、終結奴隸貿易”,符合人道主義價值觀;材料三說明他在醫藥救助和反奴隸貿易方面的行動,反映出他在非洲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二指出其地圖和報告被殖民者利用;材料四顯示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積快速增長,與探險活動的信息支持密切相關。(4 分)結論:因此,我認為利文斯頓的探險活動既包含對非洲的同情,也因時代局限性成為殖民擴張的工具。其行動反映了 19 世紀歐洲“文明使命”與殖民利益的交織。(1 分)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第 2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周村一模歷史答案(1).docx 2025年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