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濱海新區九年級學業質量調查試卷(一)歷史(開卷)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第I1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為第1頁至第4頁,第11卷為第5頁至第8頁。本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60分鐘。答卷前,請你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答題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案答在本試卷上無效。試卷答完后,將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傾利!第I卷選擇題(50分)注意事項:1.本卷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2.答題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考古工作者在良褚遺址中發現了古城和大型水利工程,還出土了精美的玉琮、玉璧和玉鉞。這可用于印證良渚古城A.初步產生了物品交換B.已經出現早期國家C.廣泛使用青銅器D.開始使用耒耜2.甲骨文中有諸多氣象及水旱蟲災的記錄,包括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5次月食,是古氣候與古天文學研究的重要資料。這說明甲骨文A.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B.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C.已具備漢字基本結構D.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3.“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訓B。漢承秦制C.文景之治D.光武中興4,遷都洛陽前,北魏壁畫中的人物著裝多為鮮卑等少數民族服飾。遷都洛陽后,龍門石窟浮雕中出現了北魏帝王、貴族皆著漢人服飾的現象。這種變化說明北魏A.剝奪鮮卑貴族的政治特權B.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C,民間繪畫風格有較大轉變D.完全消除北方各民族矛盾5.“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詩句反映的現象與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關A.科舉制B.郡縣制C.分封制D.軍功制九年級歷史第1頁(共8頁)6、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下圳史刺反映的歷蟲們,想川川于佐城宋朝夜市直業且克單,才A更火復開張,扣要周★處,晚不純,一蓋九老《木東夢華條》名2宋代《拼狀因北米抓師懷慎板因像史桿架物史桿文獻安科A.農業生產發展B,社金經濟繁濃C.社會風氣開放D.文學藝術燦爛7、元朝擴展了漢博交通網,在全m遍設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站交通網。“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這些舉措旨在A.適應廣闊孤域的統治需求B.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促進交通工具的進步D.消除邊疆與內地差距8.1$71年,曾國藩和李鴻章聯名菱請“擬選聰穎幼齏送赴泰西各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書”,此舉的根本目的是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B.高國強兵C.培養新式人才D.維護清王朝統治9.“在近代文明的轉型中,世界力圖‘改變中國'…我們自己也在內部改變…無論是車鴻章,還是康有為,無論是孫中山,還是毛澤東…都在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內部改變著·清代中國',不斷催生著一個嶄新的中國。”其中孫中山嘗試的方法是A.創辦洋務運動B.倡導維新變法C.領導辛亥革命D.建設新中國10.好評如潮的歷史劇《覺醒年代》展現的歷史事件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貢獻是A.緩解了經濟危機B.開啟了近代化進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D.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1.下面一組圖片共同反映了民國時期的上海街景辛亥革命后軍警為行人剪辨子上海南京路上行人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B.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歷程C.近代通信事業的發展D.近代中國各階層的救國探索九年級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