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綜合測評(時間:70分鐘 滿分:70分)第一部分 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題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擇 符合題意的選項)1.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D.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的召開2.與以下兩個卡片內容相關的事件是卡片一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不變。——《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卡片二對于國家而言,它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于藏民而言,它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共八大召開3.右圖為青年工人開展抗美援朝勞動日,提高產品質量,開展愛國主義捐獻飛機、大炮活動,支援前方的情景。這一歷史場景反映出抗美援朝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B.提高了中國的地位C.贏得了穩定的環境 D.改變了落后的面貌4.如圖是1954年創作的歌曲《在祖國和平的土地上》,其創作的背景是我們工人勞動最熱情,生產記錄日日新。農民已經組織起來,年年都是好收成……我們熱愛和平,從不侵略別人,也不準侵略者,破壞人類安寧……A.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B.農民全部加入農業合作社C.新生的人民政權得到鞏固 D.社會主義制度已基本確立5.“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機器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共和國幾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下列屬于那個“火紅的年代”的是A.土地改革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C.一五計劃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6.習近平同志說過:“我們要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繼續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于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C.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7.據1952年統計,手工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約13%,從業人數約1000萬人,他們一方面是勞動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其生產不能納人國家計劃軌道,因而生產力就難以提高,手工業者的貧窮落后狀態就難以改變。這強調了A.資本主義經營管理方式的危害性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可能性C.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迫切性D.進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8.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下列屬于雷鋒精神的是A.憂國憂民、愛國主義 B.艱苦奮斗、實事求是C.公而忘私、助人為樂 D.舍生忘死、尊重科學9.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說:1966--1976年成了中國“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聯想到的是A.國民經濟的調整 B.“大躍進”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運動10.如圖的年代尺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其中④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左”傾泛濫,國家內亂 D.改革開放,繼往開來11.這是一次肩負重大歷史使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它明確提出,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次大會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12. 下面的表格反映的主題是時間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2001年事件 成立四個經濟特區 開放 14個沿海城市 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加入世貿組織A.實行經濟體制改革 B.實行對外開放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規劃中國夢宏偉藍圖13.某同學用歸納整理的方法進行歷史復習,其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國企改革”“經濟特區的建立”“中共十八大”“中國夢宏偉藍圖”等知識應屬于下列哪一學習主題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4.整理知識結構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A.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演變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D.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歷程15.學會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A.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上當選為十八屆中共中央總書記B.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C.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D.黨的二十大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16題11分,17題9分,18題11分,19題9分,共40分)16.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請閱讀以下材料,重溫不同時期黨和政府在農業建設方面的重大舉措。(11分)【歷史拐點】材料一:圖一 土地改革紀念章 圖二 拔除地主立的界碑(1)結合圖片和所學知識,寫出圖一、圖二共同反映的歷史事件。(1分)并分析這一事件的意義。(2分)【過渡時期】材料二:如圖是一幅創作于1953年的宣傳畫(2)根據材料二回答,這幅宣傳畫創作與哪一事件有關 (1分)【艱難探索】材料三:1958年8月,報紙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出現了“早稻畝產三萬六千多斤”“花生畝產一萬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公社還大辦公共食堂,實行吃飯不要錢。“鼓足干勁生產,放開肚皮吃飯”是當時流行的口號。(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分析,1958年我國農村建設出現了怎樣的失誤 (2分)【歷史轉折】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轉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個人富,集體富、國家還要蓋倉庫。(4)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對農村問題做的最大調整是什么 (1分)它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感悟歷史】黨和政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調整農村政策,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2分)17.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實現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站起來】材料一: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首都30萬人聚集的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54門禮炮齊鳴28 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摘編自統編版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盛典 (1分)材料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有何歷史意義(2分)【富起來】材料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980年和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統計如下表。年份 項目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1980年 國內生產總值 139億元 311億元 57億元 2.7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544元 2375元 1160元 835元2017年 國內生產總值 29883億元 32925億元 19871億元 2328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29000元 124600元 153118元 183645元(2)分析材料二統計表回答,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材料三:《復興之路》解說詞寫道:“有人說,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國的毛澤東,讓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而挽救了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為中國找到了一條使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道路”。(3)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三中“道路”的名稱。(1分)【強起來】材料四:中共十九大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戰略規劃,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分為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摘編自統編版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什么 (2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李老師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為主題設計了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參與。(11分)任務一【新中國 新起點】(1)根據圖片和文字內容判斷,這是哪一日印發的《人民日報》 (1分)任務二【新制度 新階段】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2分)任務三【新時期 新發展】(3)新中國成立以來,進行了一系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請寫出①②兩處代表的內容。任務四【新思想 新方向】(4)根據以上材料,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要求:運用史實,論證觀點,條理清楚,6分)八年級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次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展覽。請你協助完成以下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9分)展覽一:追根溯源材料一:這次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A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摘編自統編版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回答,這是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哪次會議 (1分)寫出材料中A處內容。(1分)展覽二:偉人風采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天的故事》(歌詞節選)(2)根據歌詞內容判斷,這一位老人指的是誰 (1分)列舉一例南海邊崛起的新城。(1分)展覽三:開放窗口請根據圖片及材料內容寫出我國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2分)展覽結語:展望未來根據圖片內容及所學回答,“1978年新政策”“1992年新體制”“2017年新思想”,分別指的是什么 (3分)答案選擇題1 2 3 4 5 6 7 8A C A C C D D C9 10 11 12 13 14 15C D D B B C D二、16.(1)土地改革。影響: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三大改造。(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用: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5)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要依據國情制定政策,實事求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曲折中前進;改革要能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注意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17.(1)開國大典。歷史意義:標志著新中國成立。(2)大幅度增加。原因: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8.(1)1949年10月1日。(2)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的,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3)①農業合作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示例]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史實:以蘇聯為師照搬蘇聯模式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論證: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剛開始的照搬蘇聯模式,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曾產生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嚴重失誤;到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人逐漸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是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前人救亡圖存多年試錯探索的基礎上,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創新理論,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逐步飛躍。就是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孕育出了一條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19(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建設。(2)鄧小平。深圳。(3)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對外開放格局。(4)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