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聯盟校期中學情調研檢測高一年級歷史試題(總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中所有試題必須作答在答題紙上規(guī)定的位置,否則不給分.2.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紙上.3.作答非選擇題時必須用黑色字跡0.5毫米簽字筆書寫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紙上將對應題目的選項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請保持答題紙清潔,不折疊、不破損。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選項.)1.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qū)的一塊石碑上雕刻有一個統(tǒng)治者,他戴頭冠,穿長褶裙,孔武有力。同時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個人正主持宗教儀式,手刃敵人,表明他擁有宗教和軍事權力,在同時期的雕刻中還出現了奉獻產品的民眾。這些情況表明該地區(qū)()A.官僚體制成熟B.種姓制度形成C.出現成文法典D.進入文明時代2.新巴比倫王納布尼德(前556一前539年在位)在境內多個城市開展城市復建工程,工程以神廟的復建、修復為主。他熱衷研究所發(fā)現的古物,“我取出古老的泥板和寫字板,復原了從前書寫的鑲嵌版”,根據出土文獻記錄修繕烏爾辛神廟中的“禁地”。納布尼德的這些做法旨在A.創(chuàng)立楔形文字B.彰顯君主權威C.維護城邦利益D.探尋歷史真實3.《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執(zhí)法者只能給與犯罪人“鞭答六十”的處罰,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執(zhí)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隨心所欲地處罰。這表明該法典()A.維護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B.意圖規(guī)范各階層義務C.一定程度上體現公正精神D.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4.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區(qū)。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實共同說明()A.文明間的相互影響不斷擴大B,西亞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C.交流借鑒有利于文明的進步D.希臘文明的發(fā)展得益于西亞文明5.中古時期西歐莊園里的勞動者以農奴為主,他們一般以每周在領主的自營地上勞動三天的“義務”來換取耕種自己“份地”的“權利”;此外,他們每年還須向領主繳納一些實物和貨幣稅。這說明中古西歐莊園()A.催生了早期資本主義萌芽B.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C.存在嚴格的人身依附關系D.有明顯的基層自治色彩6.阿茲特克人尊崇太陽神,太陽神信仰部分起源于周邊部落,更與阿茲特克人的農業(yè)生產緊密相連。阿茲特克人以種植豆類、南瓜等作物為主,這些作物生長需要充足光照。這體現了()A.太陽神崇拜主導阿茲特克宗教體系B.地理環(huán)境決定宗教信仰形成C.阿茲特克文明深受外來文化的熏陶D.生產方式影響文明信仰形成7.下圖是從寧夏固原北周墓葬出土的外國金幣,此類金幣及其仿制品在新疆、甘肅等地大量出土。金幣正面為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左側半身像,頭戴王冠,身著鎧甲;背面為勝利女神立像,右手執(zhí)一長十字架,銘文意譯為:VICTORIA(勝利),AVGGG(皇帝們),1(發(fā)行所記號),CON(君士坦丁堡)。這可用于佐證()A.亞歷山大遠征促進希臘文化傳播B.羅馬帝國與東漢建立了官方聯系C.拜占庭帝國與東方貿易聯系密切D.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8.基輔羅斯貿易的對象主要是波羅的海地區(qū)和拜占庭,其斯拉夫字母是對希臘字母的繼承與改造,而宗教則是拜占庭的東正教,據此可知,基輔羅斯()A.致力于推廣希臘文化B.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C.深受東羅馬帝國影響D.推動了東西方文化融合9.12、13世紀,歐洲一些城市積極活動,努力追求城市自治,建立獨立于封建領主的城市自治議會;同時,城市中的市民階層還聯合國家君主共同對付貴族(或教會),以謀求特權。這些活動A.沉重打擊了天主教神學統(tǒng)治B.為近代立憲政治提供了經驗C.表明西歐近代民族國家興起D.反映出新興資產階級的覺醒10.下圖為英國1500-1640年麥價變化圖。對下圖中1540年以后英國麥價變化原因的解釋正確的是()A.封建莊園制度解體,商品經濟發(fā)展B.商業(yè)貿易擴張,貿易中心轉移C.大量金銀流入,貨幣貶值D.光榮革命后政局穩(wěn)定11.如圖為16-17世紀從美洲運往西班牙的金銀流量變化趨勢圖。導致圖中金銀流量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西班牙()A.受到價格革命的沖擊B.面臨殖民地廣泛反抗C.遭受商業(yè)革命的打擊D.喪失殖民擴張的優(yōu)勢12.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間,馬丁·路德為論證自己的主張,曾引用《圣經》的內容:“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馬丁·路德的這一做法A.意在建立路德教的宗教權威B.否定了羅馬教會的精神獨裁C.有利于爭取世俗權力的支持D.推動了德意志帝國統(tǒng)一進程13.18世紀,英國學者休謨意識到人與自然的不同,但其創(chuàng)建的“人的科學”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學的“經驗和觀察”。休謨提出:“當這類實驗材料經過審慎地搜集和比較后,我們就可以希望在它們這個基礎上,建立一門和人類知識范圍內任何其他的科學同樣確實、而且更為有用的科學?!边@表明休謨()A.崇尚科學,擺脫宗教束縛B.重視理性,探究人性規(guī)律C.倡導實驗,開創(chuàng)社會科學D.反思傳統(tǒng),否定人類理性14.1660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無論是繼續(xù)革命還是反革命復辟,都難以獲得普遍的認同,都會導致社會的激烈而反復的振蕩,英國當時的政治精英試圖打破革命與復辟循環(huán)振蕩的怪圈的舉措是A.推翻君主制B.通過立法限制王權C.改革議會制度D.確立責任內閣制15.近代以來,英、美、德、法四國通過資產階級憲法的頒布先后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如表)。這反映出()國家 時間 憲法 確立政體英國 1689年 《權利法案》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美國 1787年 美國1787年憲法 民主共和制德國 1871年 《德意志帝國憲法》 君主立憲制法國 1875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民主共和制A.政治文明具有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B.資產階級以暴力革命推動社會進步C.歐美主導世界政治的發(fā)展方向D.共和體制的確立是人類歷史的必然16.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的國家,在古代學習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在近代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兩次學習都推動了日本的社會轉型和發(fā)展。這兩次改革運動分別是()A.大化改新,維新變法B.殖產興業(yè),明治維新C.明治維新,文明開化D.大化改新,明治維新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共和國時代,羅馬總督貪婪無比,各行省民不聊生。進入帝國時代后,前幾代皇帝對行省加以改革和監(jiān)督,授予行省內居民羅馬公民權。行省內的居民有了公民權后就可以上訴,總督便不能隨便制裁行省的原住民?;实圻€提高行省總督的薪資,以抑制總督的貪欲?;实圻€經常到各個行省去巡視。-摘編自晏紹祥《偉大歸于羅馬:古羅馬帝國的崛起與統(tǒng)治》材料二中世紀的穆斯林國家,重視科學文化,對科學文化的限制要比西方基督教國家少得多。他們對于古典科學文化給予很高的評價,尤其注意吸收希臘科學文化的營養(yǎng)。阿拉伯帝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經濟多元,特別適合各種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因此,在中世紀,阿拉伯的文化和科學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被稱為阿拉伯的文藝復興。-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羅馬帝國早期改革行省制度的措施,并分析其帶來的社會影響。(8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世紀時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6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原產于美洲的糧食作物玉米、馬鈴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之后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傳的同時,也有很多歐亞作物傳入美洲,主要有:糧食類的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的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的黃瓜、甜瓜、豌豆;經濟類的甘蔗等。除農作物外,歐洲移民還把牛、驢、騾、馬、豬、羊、雞等畜禽傳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摘編自《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經濟與社會生活》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與東北地區(qū)。但是,僅以這些地區(qū)生產的食糧,猶不足維持明代中葉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開始,有許多新的食糧作物引進中國,最為重要者為甘薯與玉米。甘薯“畝可得數千斤,勝五谷幾倍”,初入中國時,地方官員當作歉收時的救荒糧,玉米“種一收千,其利甚大”。兩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補稻米與麥類之不足。且不拘土壤與地形,或可在山地種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將過去認為無法使用的土地,一變?yōu)檗r田。......因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變,邊緣土地的植被改變,也嚴重地改變了地貌與生態(tài)。-摘編自許倬云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并說明16世紀以來物種傳播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傳入中國并得以廣泛種植的原因,簡析其對明清社會經濟的影響。(10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歐美近代以來的重大事件時間 事件14-15世紀 意大利文藝復興16世紀 歐洲宗教改革17世紀初 伽利略發(fā)現自由落體定律1687年 牛頓發(fā)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8世紀 啟蒙運動發(fā)展到高潮-根據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整理從材料中提取相互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件,歸納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結合世界史的相關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所擬論題必須觀點明確,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tǒng)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huán),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材料二本憲法所賦予一切立法權,應操于聯邦國會,國會包括參議院和眾議院。眾議院由各州人民每兩年選舉的議員組成......行政權應操于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總統(tǒng)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偨y(tǒng)應為聯邦的陸海軍及奉調為聯邦現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聯邦的司法權應操于最高法院及聯邦國會得以隨時規(guī)定并設立的各種低級法院......-1787年《美國憲法》(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光榮革命的“完美”之處。列舉英國“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有哪些?(5分)(2)材料二反映了美國憲法的哪些立法原則?簡要分析積極作用。(7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聯盟校期中學情調研檢測高一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選項.)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C C D C C B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B B A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請把答案寫在答題紙的指定位置。)17.【答案】(14分)(1)措施:授予行省居民羅馬公民權;提高行省總督的薪水;加強皇帝對行省的監(jiān)督。(2點2分)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穩(wěn)定了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使行省公民更多地參與帝國事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行省總督的貪腐。(3點6分)(2)國家重視科學文化;帝國地域遼闊;被征服地區(qū)文化遺產豐富;帝國經濟多元、繁榮。(3點6分)18.【答案】(14分)(1)特點:①種類多:糧食類、果蔬類、經濟作物類、畜禽類②范圍廣:涉及歐亞非美③以食物為主:糧食類、果蔬類、經濟類、水果類、畜禽類④雙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種的外傳,也有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2點4分)(2)原因:①新航路的開辟;②早期殖民擴張;③中國人地矛盾突出;④高產且不拘土壤與地形(2點4分)影響:擴大了耕地面積,緩解了人地矛盾;豐富了食品資源,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提高了抗饑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密切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過度的墾荒造田,也導致水土流失。(3點6分)19.【答案】(12分)論題:近代人文主義興起并產生深遠影響。(2分)闡述: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主張追求現實社會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近代人文主義開始于歐洲文藝復興,發(fā)揚光大于啟蒙運動。文藝復興作為一場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14世紀,在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宣傳人文精神,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的旗幟,是一場更為深刻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發(fā)展了人文主義。啟蒙運動覆蓋了多個知識領域。解放人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作了理論準備。(8分)總之,近代以來,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2分)20.【答案】(12分)(1)完美之處: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政權的更迭,避免了大規(guī)模的暴力沖突和社會動蕩。(2分)辦法: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議會改革。(3分)(2)原則:三權分立原則;人民主權原則;聯邦制原則。(3分)積極作用:它確立了美國的共和政體,防止了權力的過度集中和濫用,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為美國的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提供了借鑒和范例。(2點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