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寧市2025年初中學考九年級調研測試(一)道德與法治6.“微公益”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用自己的行動去幫助需要幫助考生注意:的人。作為中學生,我們可以參與的微公益活動有1.本試卷分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兩部分,試卷滿分120分(政治60分、歷史60分),考試時間①幫助媽媽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②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實踐作業120分鐘。2.本試卷為試題卷,不允許作為答題卷使用,答題部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否則無效。③參加社區舉辦的垃圾清掃活動④參加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活動A.①2B.①3C.2④3.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點、考場、座位號寫在答題卡上。同時填寫在D.3④7.充電寶是我們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將植人木馬程序的充電寶免費發放給路試卷上。人使用,以盜取個人信息。對此我們應該4.選擇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A.保持警惕,保護好個人的信息其他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用0.5毫米的黑色字跡簽字筆答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字體工整B.立即報警,向公安局提起訴訟C.不加思索,跟隨他人進行選擇D.不問來歷,按照要求掃碼使用筆跡清楚。8.小德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每年工資收入合計10萬元,獎金為7萬元:媽媽是一家私營道德與法治(60分)企業的技術骨干,年收入20萬元:哥哥在老家經營一個家庭農場,種植有機茶,還依托農場一、單項選擇題(共16分》辦起了旅游觀光,年收入25萬元。小德一家年收入中,屬于按勞分配所得和按生產要素分1.“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边@是1910年秋天,17歲的毛澤東離家求學時留給父配所得分別是親的一句詩。下列選項與這句詩蘊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A.10萬17萬B.17萬20萬C.17萬45萬D.10萬25萬A.學習是苦樂交織的B.家是身心寄居之所9.右面漫畫中所示職能的專責機關是0迎2C.志向是人生的航標D.個人生命是神圣的A.人民代表大會2.友誼的天空,承載著我們幾多歡喜,幾多優愁…以下微行為與微點評匹配最合理的是B.監察委員會C.人民法院微行為微點詳剛進入新的班級,小青主動與我交流建立友誼,委堅持原則D.人民檢察院綿不的密。小、會一直追我立友誼,需要持續行動時候,小西總想和我說話阿護友誼,需從朋友10.我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社會的認知,中學生小法看到公交車上設置的老到困難的時候,小寧積板地幫助我阿護友誼,需要關懷對方弱病殘李專座,發出“此設置是否符合平等要求?”的疑問。你認為3.“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A.符合,不同情況可以差別對待B.符合,這是法律賦予的特權狀態。下列詩句與“止于至善”意思相近的是C.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不符合,同等情況要同等對待A.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1L.概念的外延是指它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全部對象。下列按概念外延范圍或層次,從大到小C.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排列正確的是4.學會情緒管理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必修課,也是中學生應對現階段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能力A國家機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B.公民基本義務>受教育的義務>依法納稅據此,以下空白處填寫內容最合適的是C.公民基本權利>政治權利>監督權D.法律>民法典>普通法律每次考試前感到逐新變得平靜并能12.我們的家鄉青藏高原有其別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如何讓“好風焦慮、失眠、恐慌輕松應對景”帶來“好前景”你認為可行的是①將自己處于安靜環境中聽輕音樂②將自己所有作業撕碎扔進垃圾桶①利用山間民居,發展民宿產業②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③尋找值得信賴的人敞開心扉交談④假裝自己生病就不參加模擬考試③寧可犧牲環境,也要發展經濟④發展特色產業,打響地域品牌A.①③④B.①②④C.②3④D.①②3A.①②B.①3C.②3D.②④5.右面漫畫警示我們,踐行誠信就要做到1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①珍惜誠信記錄,守信為榮罰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這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A.全面從嚴治黨B.全面以德治國,C.全面發展經濟D.全面依法治國②不做任何承諾,避免擔責③運用誠信智慧,杜絕失信14.自2020年起西寧市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啟動西寧市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人民群眾④樹立誠信意識,信守承諾辦完事后可直接掃描二維碼進行實時評價。這一做法有利于B.①④①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②弘揚法治精神,提升公民執法水平A.①③③轉變工作作風,規范政府的行政權④防止權力濫用,根除懶政怠政現象C.②3D.③④A.①④B.①3C.②③D.②④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道德與法治、歷史試題,第2項(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