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課件+試卷+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初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課件+試卷+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1.B [干旱使農作物減產,體現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對生物的影響。A、C、D選項中說明生物對環境或對生物的影響,B選項中全球變暖致珊瑚蟲死亡體現環境因素中的溫度對生物的影響,B符合題意。]
2.D [在一個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別越低,生物的相對數量越多。根據生物的相對數量的關系圖可知,該食物鏈是甲→丙→乙,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因此該水庫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太陽能,B錯誤。若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生物外,還應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錯誤。]
3.A [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通光量少,視野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B錯誤;沒有使用凹面反光鏡,平面反光鏡不能聚光,反射的光線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C錯誤;實驗室內的光線太暗,顯微鏡的視野會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D錯誤。]
4.B [①過程,細胞體積增大,表示細胞生長;②過程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的分裂,③過程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表示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的過程,染色體先進行自我復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B錯誤。]
5.A [海帶屬于藻類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錯誤;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無機鹽,C錯誤;海帶的細胞中具有葉綠體,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錯誤。]
6.D [見光部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變藍;遮光處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不變藍,D錯誤。]
7.B [白天適當升溫可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A錯誤;夜晚降溫可以減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不是增強呼吸作用,從而使有機物得到積累,C錯誤;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增強光照可增強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和呼吸作用無關,D錯誤。]
8.A [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時,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的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的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A正確。]
9.B [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淀粉酶分解成麥芽糖,然后在小腸內被分解成葡萄糖,A錯誤;除小腸外,大腸能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C錯誤;膽汁能夠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D錯誤。]
10.C [江西米粉中富含糖類,①青菜富含維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質,③豆漿富含蛋白質、脂肪、水等,搭配起來營養更加合理。④碳酸飲料含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或高鹽,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不宜多吃,C正確。]
11.D [當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氧的濃度高,周圍血液中氧的濃度低,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擴散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A錯誤;①肺動脈內流動的是含二氧化碳高的靜脈血,②肺靜脈內流動的是含二氧化碳少的動脈血,所以①處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處多,B錯誤;a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吸收的氣體,C錯誤。]
12.A [鯨魚是哺乳動物,體表沒有鱗片覆蓋,A錯誤。鯽魚是魚類,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是變溫動物,B正確。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娃娃魚是兩棲動物,C正確。鱷魚是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用肺呼吸,爬行類的生殖發育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正確。]
13.A [膝跳反射是比較低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位于脊髓,是由脊髓控制的,A正確。]
14.C [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相當于興奮劑,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易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會出現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緒易激動等癥狀,C正確。]
15.D [海豹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體表有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D錯誤。]
16.D [河蚌的外套膜主要功能是分泌形成貝殼的物質和保護身體,而不是進行氣體交換。河蚌的氣體交換主要通過鰓進行,D錯誤。]
17.C [嫁接是將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叫做砧木,因此南瓜的莖屬于砧木,西瓜的芽屬于接穗。嫁接成活后表現接穗的性狀,結出的果實是西瓜。嫁接過程中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C正確。]
18.B [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他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因此,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經過自然選擇長期進化的結果,A正確。通過表格數據的比較可知:人類與黑猩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數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親緣關系最近;人類與果蠅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數是27,因此與人類親緣關系較遠,B錯誤。在距今1 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后來由于環境的變化,森林古猿朝兩個方面進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樹棲生活為主,慢慢進化成了現代類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等。另一支卻由于環境的改變被迫下到地面上來生活,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C正確。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D正確。]
19.B [根據題干的遺傳規律(親代:有酒窩×有酒窩→子代出現:無酒窩,相關基因用A、a表示),可推知有酒窩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無酒窩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無酒窩子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有酒窩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遺傳圖解如下:
可見,這對夫婦再生育一個孩子,有酒窩的可能性是75%,B正確。]
20.C [使用一次性餐具,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①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會浪費電和造成大氣污染,④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C正確。]
21.解析:(1)染色時,需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全部。故染色時將碘液滴加在字母c處,即吸水紙的對側,便于染色充分。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故對光時需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可見①胚乳變藍,說明其內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變藍的特性。(3)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用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黃白色)做實驗,③處中無葉綠體,無法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故滴加碘液不變藍。(4)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⑥是細胞核,被染成深色,說明有染色體,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故屬于真核細胞。(5)麥芽糖遇碘不變藍,唾液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無法被碘液染色。故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兩支試管如圖處理后,Ⅰ號試管變藍,是因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Ⅱ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Ⅱ號試管中加入了2 mL唾液,唾液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答案:(1)c 轉換器 (2)胚乳 (3)葉綠體 (4)真核 (5)唾液
22.解析:(1)胚是種子的主要結構,是新植物體的幼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種子萌發過程中,a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桃樹為雙子葉植物,種子子葉兩片,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里,所以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的是d子葉。(2)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所以,果實中種子的多少和子房中胚珠數量的多少有關。(3)成熟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擴大了吸水的面積,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根的生長主要是由于分生區細胞的不斷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的緣故。(4)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所以,圖丁中的⑤雌蕊中的g子房發育成圖甲果實。具有花、果實和種子,因此屬于被子植物。
答案:(1)受精卵 a胚根 d子葉 (2)胚珠
(3)成熟區 ③保衛細胞 分生區和伸長區 (4)g 被子
23.解析:(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運動員吸入氧氣的過程a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運動員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膈頂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氧氣進入運動員組織細胞后,主要用于呼吸作用,能用于分解細胞中的有機物釋放出能量,為運動提供動力,細胞中發生該氧化分解過程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2)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故運動員產生的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經過①腎小球和②腎小囊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 L,主要原因是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進入血液。(3)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引起④鼓膜震動,震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運動員⑤耳蝸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⑥聽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4)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故人體具有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答案:(1)呼吸運動 收縮 有機物 線粒體 (2)①②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水被腎小管重吸收進入血液 (3)⑤ 聽神經 (4)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24.解析:(1)果蠅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因此果蠅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根據資料1可知,果蠅易飼養、繁殖快,根據資料2可知,果蠅染色體數目少便于分析,這些都是果蠅作為研究動物性狀遺傳常用材料的優點。(2)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雄性性染色體是XY,雌性性染色體是XX。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單個存在的,果蠅體細胞內4對染色體,精子中有4條染色體,即3條常染色體+X或3條常染色體+Y。(3)子一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子一代繼續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紅眼交配出現白眼,說明紅眼是顯性性狀,白眼是隱性性狀。如果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那么子代中雌雄果蠅出現白眼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說明該基因不在常染色體上。如果該基因在Y染色體上,那么子一代、子二代中所有雄果蠅都應該為白眼,說明該基因也不在Y染色體上。如果該基因在X染色體上,遺傳圖解如圖:
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符合題干描述,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4)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害蟲的抗藥性的產生機制是這樣的:害蟲在繁殖后代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變異,這些變異中包含具有抗藥性的變異,藥物對害蟲的變異進行了選擇,具有抗藥性的變異個體生存下來并產生后代,不具有抗藥性變異的個體則被淘汰,這樣,一代代選擇并積累下去,就產生了害蟲抗藥性。所以,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且能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原因是使用DDT處理,使沒有抗藥性的果蠅被淘汰,有抗藥性的果蠅存活下來并將這種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
答案:(1)果蠅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 易飼養、繁殖快、染色體數目少 (2)DNA和蛋白質 3條常染色體+X或3條常染色體+Y (3)紅眼 子一代紅眼交配,子二代中出現白眼 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 (4)使用DDT處理,使沒有抗藥性的果蠅被淘汰,有抗藥性的果蠅存活下來并將這種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
25.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選用底面積僅為 1 cm2 的圓柱容器。(2)繪制曲線為了減小誤差,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應采用每組數據的平均值。(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因此得出,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4)對照組對實驗的變量不進行處理,因此,應設置為不接種固氮藍藻。(5)分析曲線可知,兩種接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的模擬月壤的氮含量都比不接種固氮藍藻的模擬月壤的氮含量高,因此,得出結論: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果更好。(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探究的是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其他無機鹽的效果。
答案:(1)選用底面積僅為 1 cm2 的圓柱容器 (2)平均值 (3)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4)不接種固氮藍藻 (5)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果更好 (6)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其他無機鹽的效果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列選項中,與“干旱使農作物減產”體現的生物與環境關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動使土壤疏松  [B]全球變暖致珊瑚蟲死亡
[C]蚜蟲滋生造成小麥減產  [D]野兔泛濫加速草場退化
2.如圖所示是某水庫中甲、乙、丙三種生物在某一時間段內相對數量的關系。三種生物之間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甲→乙→丙
[B]該水庫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生產者甲
[C]該水庫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生物外,還應包含分解者
[D]因某種原因造成水庫中乙生物短期內數量驟減,一段時間內丙的數量將會增加
3.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永久橫切片時,視野一片黑暗。出現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物鏡沒有正對通光孔  [B]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
[C]沒有使用凹面反光鏡  [D]實驗室內的光線太暗
4.如圖表示某植物體兩種細胞的形成過程,①②③表示細胞不同的生理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過程分別表示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B]②過程產生的新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C]③過程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D]②過程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
5.“海帶絲”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帶生活在海水中,細胞內含有豐富的碘,在我國沿海一帶被廣泛養殖。下列有關海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碘進出海帶細胞受細胞膜控制  [B]海帶是依靠種子繁殖后代的
[C]海帶依靠假根吸收水和無機鹽  [D]海帶呈褐色,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6.某小組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嘗試在天竺葵葉片上做出恐龍剪影(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一晝夜
[B]用黑色剪影紙將葉片雙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熱使葉片脫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處變藍
7.通過調控溫室大棚內的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產量。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白天適當升溫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增強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適當降溫以增強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強光照可增強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8.養料由母體運給胎兒的途徑:母體子宮內膜→P→臍帶→胎兒。P代表的結構是(  )
[A]胎盤  [B]卵巢  [C]腹腔  [D]輸卵管
9.下列有關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徹底分解成葡萄糖
[B]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C]無機鹽和維生素只能在小腸中被吸收
[D]膽汁能夠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0.江西米粉火熱出圈,米粉與下列食物搭配,營養更合理的是(  )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漿 ④碳酸飲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如圖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字母表示氣體,序號表示部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②處血液中氧氣比①處少
[B]①處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處少
[C]a和c均表示二氧化碳
[D]b從肺泡到達③需穿過2層細胞
12.(2023·棗莊中考)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下列有關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鯨魚體表被覆鱗片  [B]鯽魚屬于變溫動物
[C]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  [D]鱷魚屬于爬行動物
13.在膝跳反射實驗中,某同學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學膝蓋下部的韌帶,會使被測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測者這種行為的神經中樞位于(  )
[A]脊髓  [B]大腦  [C]小腦  [D]腦干
14.某人出現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緒易激動等癥狀。經化驗,發現他的體內某種激素水平偏高,醫生診斷其患甲亢。該激素是(  )
[A]胰島素  [B]性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生長激素
15.春天去煙臺長島游玩,有時會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它們從渤海遼東灣游至長島海域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向西北太平洋遷徙。下列對斑海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屬于兩棲動物
16.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結構與功能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蚯蚓的剛毛——輔助運動 
[B]渦蟲的眼點——感受光線
[C]水螅的刺細胞——攻擊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氣體交換
17.把西瓜的芽嫁接到南瓜的莖上,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下列關于這兩種植物嫁接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西瓜的芽是砧木  [B]南瓜的莖是接穗
[C]結出的果實是西瓜  [D]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
18.細胞色素c測序結果可作為生物進化的分子生物學證據,用于判斷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下表為不同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比較。有關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生物名稱 黑猩猩 獼猴 狗 響尾蛇 金槍魚 果蠅 酵母菌
氨基酸差異/個 0 1 11 14 21 27 44
[A]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經過自然選擇長期進化的結果
[B]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比人與果蠅的親緣關系遠
[C]人類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進化而來
[D]化石證據是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
19.酒窩是由人類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決定,有酒窩與無酒窩是一對相對性狀。一對有酒窩的夫婦生育了一個無酒窩的孩子,這對夫婦再生育一個孩子,有酒窩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20.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人們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類投放生活垃圾;④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
21.(10分)初中生物學課程即將結束,小剛歸納總結了幾個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實驗。分析實驗回答問題:
 
(1)圖甲: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將碘液滴加在字母________處染色效果最佳。使用顯微鏡觀察此臨時裝片,對光時需要先轉動________,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圖乙: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①________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
(3)圖丙:用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黃白色)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如圖所示,③不變藍的原因是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________(填結構名稱)。
(4)圖丁:觀察酵母菌臨時裝片時,小剛依據被染成深色的結構⑥,判斷酵母菌與動植物一樣都屬于________生物。
(5)圖戊: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兩支試管如圖處理后,Ⅰ號試管變藍,Ⅱ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Ⅱ號試管中加入了2 mL________。
22.(10分)冬桃清脆甜美,口感清爽,并且易于儲存,是很多人喜歡的水果。它從一顆種子到結出累累碩果經過了復雜過程。如圖所示,甲、乙、丙、丁顯示了冬桃培育主要的生命階段。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字母或序號):
(1)圖甲是桃子果實及種子的示意圖,種子中新生命的幼體是由________發育而來;在由甲到乙的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________;其中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的是[ ]________。
(2)有的果實中有很多粒種子,而桃子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果實中種子的多少和子房中________數量的多少有關。
(3)圖乙是桃樹根尖的結構,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結構名稱),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 ]________構成的氣孔散發出去;“根深方能葉茂”,根尖的______________使根不斷生長。
(4)圖丁中的⑤是雌蕊,其中的________(填字母)發育成圖甲果實。據此可判斷,由于桃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桃屬于________植物。
23.(10分)2024年4月27日~5月5日,“湯尤杯”世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在成都舉辦,經過激烈角逐,中國羽毛球男隊、女隊均獲得冠軍。圖甲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部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的示意圖。圖乙是運動員聽覺形成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圖甲中,運動員吸入氧氣的過程a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運動員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處于________(填“收縮”或“舒張”)狀態。氧氣進入運動員組織細胞后,能用于分解細胞中的________,釋放出能量,為運動提供動力,細胞中發生該氧化分解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
(2)運動員產生的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經過__________(填圖甲中的標號)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 L,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賽中,現場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刺激運動員________(填圖乙中的標號)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⑥________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4)運動員體內各部分系統能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人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這種自我調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0分)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1:在自然環境中,果蠅常生活在腐爛的水果上。雌果蠅一次大約可產卵400個。在室溫條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其生活史(如圖)。
資料2:果蠅體細胞只有4對染色體,其中1對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分別用X和Y表示,其余3對為常染色體。雌性(XX)個體長約2.5 mm,雄性(XY)個體稍短。
資料3:將白眼雄果蠅與紅眼雌果蠅交配時,子一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子一代繼續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
資料4:將許多果蠅混合飼養,任其自由交配,同時加入一定量DDT;果蠅群體一代代地繁殖,每代都用DDT處理,并逐代增加DDT濃度。經過十幾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同時可以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
(1)據圖分析,果蠅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蠅是研究動物性狀遺傳的常用材料,據上述資料分析其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
(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雄果蠅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資料3果蠅的紅眼和白眼這一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資料4分析,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且能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是人類深空探測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在月球基地“種菜”,科學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實驗。
實驗一:科研團隊利用月壤進行植物栽培實驗
Ⅰ.材料、裝置:不同批次的真實月壤A、B、C,模擬月壤(模擬真實月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火山灰);底面積僅為1 cm2的圓柱容器(如圖)。
Ⅱ.過程、結果:將等量的擬南芥種子分別播種在真實月壤A、B、C和模擬月壤中。通過測量葉尖最寬展距,了解擬南芥生長狀況。每組實驗重復4次。
(1)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________,目的是減小誤差。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如圖),據圖分析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實月壤中可種出植物,但生長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實月壤稀缺,科研團隊嘗試用模擬月壤進行改良實驗。
實驗二:科研團隊利用固氮藍藻開展模擬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實驗
Ⅰ.過程:稱取適量的模擬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無氮培養基,無菌處理后分別接種固氮藍藻A和B,并設置對照組,置于適宜的環境進行培養,重復3次。
Ⅱ.結果:測定為期50天的各組模擬月壤中氮含量的動態變化(如下圖)。
(4)對照組應設置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曲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67張PPT)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四)
(滿分:100分,時間:6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列選項中,與“干旱使農作物減產”體現的生物與環境關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動使土壤疏松 
[B]全球變暖致珊瑚蟲死亡
[C]蚜蟲滋生造成小麥減產 
[D]野兔泛濫加速草場退化

B [干旱使農作物減產,體現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對生物的影響。A、C、D選項中說明生物對環境或對生物的影響,B選項中全球變暖致珊瑚蟲死亡體現環境因素中的溫度對生物的影響,B符合題意。]
2.如圖所示是某水庫中甲、乙、丙三種生物在某一時間段內相對數量的關系。三種生物之間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甲→乙→丙
[B]該水庫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生產者甲
[C]該水庫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生物外,還應包含分解者
[D]因某種原因造成水庫中乙生物短期內數量驟減,一段時間內丙的數量將會增加
D [在一個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別越低,生物的相對數量越多。根據生物的相對數量的關系圖可知,該食物鏈是甲→丙→乙,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因此該水庫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太陽能,B錯誤。若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圖中所示生物外,還應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錯誤。]
3.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永久橫切片時,視野一片黑暗。出現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物鏡沒有正對通光孔 
[B]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
[C]沒有使用凹面反光鏡 
[D]實驗室內的光線太暗

A [遮光器上的光圈太小,通光量少,視野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B錯誤;沒有使用凹面反光鏡,平面反光鏡不能聚光,反射的光線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C錯誤;實驗室內的光線太暗,顯微鏡的視野會較暗,但視野不會一片黑暗,D錯誤。]
4.如圖表示某植物體兩種細胞的形成過程,①②③表示細胞不同的生理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過程分別表示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B]②過程產生的新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C]③過程的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D]②過程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

B [①過程,細胞體積增大,表示細胞生長;②過程細胞數目增多,表示細胞的分裂,③過程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表示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的過程,染色體先進行自我復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新細胞和原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是一樣的,B錯誤。]
5.“海帶絲”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帶生活在海水中,細胞內含有豐富的碘,在我國沿海一帶被廣泛養殖。下列有關海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碘進出海帶細胞受細胞膜控制 
[B]海帶是依靠種子繁殖后代的
[C]海帶依靠假根吸收水和無機鹽 
[D]海帶呈褐色,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A [海帶屬于藻類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B錯誤;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無機鹽,C錯誤;海帶的細胞中具有葉綠體,全身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錯誤。]
6.某小組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時,嘗試在天竺葵葉片上做出恐龍剪影(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將天竺葵置于黑暗處一晝夜
[B]用黑色剪影紙將葉片雙面遮光置于光下
[C]用酒精隔水加熱使葉片脫色
[D]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遮光處變藍

D [見光部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變藍;遮光處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漂洗后滴加碘液不變藍,D錯誤。]
7.通過調控溫室大棚內的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產量。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白天適當升溫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增強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適當降溫以增強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強光照可增強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B [白天適當升溫可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A錯誤;夜晚降溫可以減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不是增強呼吸作用,從而使有機物得到積累,C錯誤;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增強光照可增強光合作用的速率,但和呼吸作用無關,D錯誤。]
8.養料由母體運給胎兒的途徑:母體子宮內膜→P→臍帶→胎兒。P代表的結構是(  )
[A]胎盤  [B]卵巢  [C]腹腔  [D]輸卵管

A [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時,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的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的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A正確。]
9.下列有關消化和吸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徹底分解成葡萄糖
[B]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C]無機鹽和維生素只能在小腸中被吸收
[D]膽汁能夠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B [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淀粉酶分解成麥芽糖,然后在小腸內被分解成葡萄糖,A錯誤;除小腸外,大腸能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C錯誤;膽汁能夠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D錯誤。]
10.江西米粉火熱出圈,米粉與下列食物搭配,營養更合理的是
(  )
①青菜 ②牛肉 ③豆漿 ④碳酸飲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江西米粉中富含糖類,①青菜富含維生素,②牛肉富含蛋白質,③豆漿富含蛋白質、脂肪、水等,搭配起來營養更加合理。④碳酸飲料含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或高鹽,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不宜多吃,C正確。]
11.如圖是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字母表示氣體,序號表示部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②處血液中氧氣比①處少
[B]①處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處少
[C]a和c均表示二氧化碳
[D]b從肺泡到達③需穿過2層細胞

D [當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氧的濃度高,周圍血液中氧的濃度低,這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擴散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A錯誤;①肺動脈內流動的是含二氧化碳高的靜脈血,②肺靜脈內流動的是含二氧化碳少的動脈血,所以①處血液中二氧化碳比②處多,B錯誤;a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吸收的氣體,C錯誤。]
12.(2023·棗莊中考)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下列有關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鯨魚體表被覆鱗片 
[B]鯽魚屬于變溫動物
[C]娃娃魚屬于兩棲動物 
[D]鱷魚屬于爬行動物

A [鯨魚是哺乳動物,體表沒有鱗片覆蓋,A錯誤。鯽魚是魚類,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是變溫動物,B正確。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輔助呼吸,娃娃魚是兩棲動物,C正確。鱷魚是爬行動物,爬行動物用肺呼吸,爬行類的生殖發育完全脫離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D正確。]
13.在膝跳反射實驗中,某同學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學膝蓋下部的韌帶,會使被測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測者這種行為的神經中樞位于(  )
[A]脊髓  [B]大腦  [C]小腦  [D]腦干

A [膝跳反射是比較低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位于脊髓,是由脊髓控制的,A正確。]
14.某人出現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緒易激動等癥狀。經化驗,發現他的體內某種激素水平偏高,醫生診斷其患甲亢。該激素是
(  )
[A]胰島素  [B]性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生長激素

C [甲狀腺激素的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相當于興奮劑,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易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會出現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緒易激動等癥狀,C正確。]
15.春天去煙臺長島游玩,有時會看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海豹,它們從渤海遼東灣游至長島海域休養生息,然后繼續向西北太平洋遷徙。下列對斑海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維持體溫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屬于兩棲動物

D [海豹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體表有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D錯誤。]
16.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結構與功能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蚯蚓的剛毛——輔助運動 
[B]渦蟲的眼點——感受光線
[C]水螅的刺細胞——攻擊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氣體交換

D [河蚌的外套膜主要功能是分泌形成貝殼的物質和保護身體,而不是進行氣體交換。河蚌的氣體交換主要通過鰓進行,D錯誤。]
17.把西瓜的芽嫁接到南瓜的莖上,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下列關于這兩種植物嫁接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西瓜的芽是砧木 
[B]南瓜的莖是接穗
[C]結出的果實是西瓜 
[D]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

C [嫁接是將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叫做砧木,因此南瓜的莖屬于砧木,西瓜的芽屬于接穗。嫁接成活后表現接穗的性狀,結出的果實是西瓜。嫁接過程中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C正確。]
18.細胞色素c測序結果可作為生物進化的分子生物學證據,用于判斷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下表為不同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比較。有關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經過自然選擇長期進化的結果
[B]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比人與果蠅的親緣關系遠
[C]人類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進化而來
[D]化石證據是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
生物名稱 黑猩猩 獼猴 狗 響尾蛇 金槍魚 果蠅 酵母菌
氨基酸差異/個 0 1 11 14 21 27 44
B [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他認為,自然選擇過程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連續的過程。由于生存斗爭不斷地進行,因而自然選擇也是不斷地進行,通過一代代的生存環境的選擇作用,物種變異被定向地向著一個方向積累,于是性狀逐漸和原來的祖先不同了,這樣,新的物種就形成了。因此,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經過自然選擇長期進化的結果,A正確。通過表格數據的比較可知:人類與黑猩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數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親緣關系最近;人類與果蠅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數是27,因此與人類親緣關系較遠,B錯誤。在
距今1 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后來由于環境的變化,森林古猿朝兩個方面進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樹棲生活為主,慢慢進化成了現代類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長臂猿等。另一支卻由于環境的改變被迫下到地面上來生活,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C正確。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因為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D正確。]
19.酒窩是由人類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決定,有酒窩與無酒窩是一對相對性狀。一對有酒窩的夫婦生育了一個無酒窩的孩子,這對夫婦再生育一個孩子,有酒窩的可能性是(  )
[A]100%   [B]75%  
[C]50%   [D]25%

B [根據題干的遺傳規律(親代:有酒窩×有酒窩→子代出現:無酒窩,相關基因用A、a表示),可推知有酒窩是顯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或Aa),無酒窩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aa)。無酒窩子代的基因組成是aa,一個a基因來自父方,一個a基因來自母方,因此有酒窩親代的基因組成為Aa和Aa,遺傳圖解如下:
可見,這對夫婦再生育一個孩子,
有酒窩的可能性是75%,B正確。]
20.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人們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類投放生活垃圾;④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使用一次性餐具,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①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會浪費電和造成大氣污染,④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C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
21.(10分)初中生物學課程即將結束,小剛歸納總結了幾個使用碘液(或碘酒)的實驗。分析實驗回答問題:
(1)圖甲: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將碘液滴加在字母________處染色效果最佳。使用顯微鏡觀察此臨時裝片,對光時需要先轉動________,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圖乙: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在縱剖面上滴一滴碘酒,①________變成藍色,說明其內含有較多的淀粉。
(3)圖丙:用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黃白色)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如圖所示,③不變藍的原因是此處葉肉細胞中沒有________(填結構名稱)。
c
轉換器
胚乳
葉綠體
(4)圖丁:觀察酵母菌臨時裝片時,小剛依據被染成深色的結構⑥,判斷酵母菌與動植物一樣都屬于________生物。
(5)圖戊: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兩支試管如圖處理后,Ⅰ號試管變藍,Ⅱ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Ⅱ號試管中加入了2 mL______。
真核
唾液
解析:(1)染色時,需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全部。故染色時將碘液滴加在字母c處,即吸水紙的對側,便于染色充分。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故對光時需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在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可見①胚乳變藍,說明其內含有淀粉,淀粉有遇碘變藍的特性。
(3)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用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呈黃白色)做實驗,③處中無葉綠體,無法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故滴加碘液不變藍。
(4)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⑥是細胞核,被染成深色,說明有染色體,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故屬于真核細胞。
(5)麥芽糖遇碘不變藍,唾液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無法被碘液染色。故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兩支試管如圖處理后,Ⅰ號試管變藍,是因為清水不能分解淀粉,Ⅱ號試管不變藍,原因是Ⅱ號試管中加入了2 mL唾液,唾液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22.(10分)冬桃清脆甜美,口感清爽,并且易于儲存,是很多人喜歡的水果。它從一顆種子到結出累累碩果經過了復雜過程。如圖所示,甲、乙、丙、丁顯示了冬桃培育主要的生命階段。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填字母或序號):
(1)圖甲是桃子果實及種子的示意圖,種子中新生命的幼體是由________發育而來;在由甲到乙的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________;其中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的是[ ]________。
(2)有的果實中有很多粒種子,而桃子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果實中種子的多少和子房中________數量的多少有關。
受精卵
a
胚根
d
子葉
胚珠
(3)圖乙是桃樹根尖的結構,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結構名稱),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 ]__________構成的氣孔散發出去;“根深方能葉茂”,根尖的______________使根不斷生長。
(4)圖丁中的⑤是雌蕊,其中的_____(填字母)發育成圖甲果實。據此可判斷,由于桃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桃屬于________植物。
成熟區

保衛細胞
分生區和伸長區
g
被子
解析:(1)胚是種子的主要結構,是新植物體的幼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種子萌發過程中,a胚根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桃樹為雙子葉植物,種子子葉兩片,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里,所以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的是d子葉。
(2)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所以,果實中種子的多少和子房中胚珠數量的多少有關。
(3)成熟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擴大了吸水的面積,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根的生長主要是由于分生區細胞的不斷分裂和伸長區細胞不斷伸長的緣故。
(4)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所以,圖丁中的⑤雌蕊中的g子房發育成圖甲果實。具有花、果實和種子,因此屬于被子植物。
23.(10分)2024年4月27日~5月5日,“湯尤杯”世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在成都舉辦,經過激烈角逐,中國羽毛球男隊、女隊均獲得冠軍。圖甲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部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的示意圖。圖乙是運動員聽覺形成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圖甲中,運動員吸入氧氣的過程a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運動員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處于________(填“收縮”或“舒張”)狀態。氧氣進入運動員組織細胞后,能用于分解細胞中的________,釋放出能量,為運動提供動力,細胞中發生該氧化分解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
呼吸運動
收縮
有機物
線粒體
(2)運動員產生的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經過_____(填圖甲中的標號)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 L,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賽中,現場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刺激運動員________(填圖乙中的標號)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⑥________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①②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水被腎小管重吸收進入血液

聽神經
(4)運動員體內各部分系統能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人體具有自我調節功能,這種自我調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解析:(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運動員吸入氧氣的過程a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運動員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處于收縮狀態,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膈頂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氧氣進入運動員組織細胞后,主要用于呼吸作用,能用于分解細胞中的有機物釋放出能量,為運動提供動力,細胞中發生該氧化分解過程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
(2)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故運動員產生的部分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經過①腎小球和②腎小囊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 L,主要原因是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進入血液。
(3)觀眾的加油吶喊聲,會引起④鼓膜震動,震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運動員⑤耳蝸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⑥聽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4)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故人體具有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24.(10分)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1:在自然環境中,果蠅常生活在腐爛的水果上。雌果蠅一次大約可產卵400個。在室溫條件下,10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完成其生活史(如圖)。
資料2:果蠅體細胞只有4對染色體,其中1對為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分別用X和Y表示,其余3對為常染色體。雌性(XX)個體長約2.5 mm,雄性(XY)個體稍短。
資料3:將白眼雄果蠅與紅眼雌果蠅交配時,子一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子一代繼續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
資料4:將許多果蠅混合飼養,任其自由交配,同時加入一定量DDT;果蠅群體一代代地繁殖,每代都用DDT處理,并逐代增加DDT濃度。經過十幾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同時可以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
(1)據圖分析,果蠅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蠅是研究動物性狀遺傳的常用材料,據上述資料分析其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
果蠅的發育經過
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
易飼養、繁殖快、染色體數目少
(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雄果蠅產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資料3果蠅的紅眼和白眼這一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DNA和蛋白質
3條常染色體+X或3條常染色體+Y
紅眼
子一代紅眼交配,子二代中出現白眼
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
基因在X染色體上
(4)據資料4分析,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且能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DDT處理,使沒有抗藥性的果蠅被淘汰,有抗藥性的果蠅存活下來并將這種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
解析:(1)果蠅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因此果蠅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根據資料1可知,果蠅易飼養、繁殖快,根據資料2可知,果蠅染色體數目少便于分析,這些都是果蠅作為研究動物性狀遺傳常用材料的優點。
(2)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雄性性染色體是XY,雌性性染色體是XX。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單個存在的,果蠅體細胞內4對染色體,精子中有4條染色體,即3條常染色體+X或3條常染色體+Y。
(3)子一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子一代繼續交配,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紅眼交配出現白眼,說明紅眼是顯性性狀,白眼是隱性性狀。如果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那么子代中雌雄果蠅出現白眼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說明該基因不在常染色體上。如果該基因在Y染色體上,那么子一代、子二代中所有雄果蠅都應該為白眼,說明該基因也不在Y染色體上。如果該基因在X染色體上,遺傳圖解如圖:
子二代的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半數是紅眼,半數是白眼,符合題干描述,從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果蠅紅眼、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
(4)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害蟲的抗藥性的產生機制是這樣的:害蟲在繁殖后代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變異,這些變異中包含具有抗藥性的變異,藥物對害蟲的變異進行了選擇,具有抗藥性的變異個體生存下來并產生后代,不具有抗藥性變異的個體則被淘汰,這樣,一代代選擇并積累下去,就產生了害蟲抗藥性。所以,使用DDT若干代后,果蠅群體對DDT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且能耐受比原來高出幾百倍劑量的DDT,原因是使用DDT處理,使沒有抗藥性的果蠅被淘汰,有抗藥性的果蠅存活下來并將這種有利變異遺傳給后代。
25.(10分)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是人類深空探測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在月球基地“種菜”,科學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實驗。
實驗一:科研團隊利用月壤進行植物栽培實驗
Ⅰ. 材料、裝置:不同批次的真實月壤A、B、C,模擬月壤(模擬真實月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火山灰);底面積僅為1 cm2的圓柱容器(如圖)。
Ⅱ. 過程、結果:將等量的擬南芥種子分別播種在真實月壤A、B、C和模擬月壤中。通過測量葉尖最寬展距,了解擬南芥生長狀況。每組實驗重復4次。
(1)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用底面積僅為 1 cm2 的圓柱容器
(2)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________,目的是減小誤差。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如圖),據圖分析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值
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
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真實月壤中可種出植物,但生長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實月壤稀缺,科研團隊嘗試用模擬月壤進行改良實驗。
實驗二:科研團隊利用固氮藍藻開展模擬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實驗
Ⅰ. 過程:稱取適量的模擬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無氮培養基,無菌處理后分別接種固氮藍藻A和B,并設置對照組,置于適宜的環境進行培養,重復3次。
Ⅱ. 結果:測定為期50天的各組模擬月壤中氮含量的動態變化(如下圖)。
(4)對照組應設置為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曲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不接種固氮藍藻
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
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果更好
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
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其他無機鹽的效果
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選用底面積僅為 1 cm2 的圓柱容器。
(2)繪制曲線為了減小誤差,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應采用每組數據的平均值。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因此得出,真實月壤中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
(4)對照組對實驗的變量不進行處理,因此,應設置為不接種固氮藍藻。
(5)分析曲線可知,兩種接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的模擬月壤的氮含量都比不接種固氮藍藻的模擬月壤的氮含量高,因此,得出結論: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果更好。
(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探究的是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其他無機鹽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铁岭市| 福泉市| 南汇区| 蛟河市| 沾化县| 宁明县| 微山县| 阜新市| 万州区| 海兴县| 德安县| 翁源县| 贵州省| 汉沽区| 灵宝市| 新野县| 巩义市| 甘洛县| 自贡市| 远安县| 孟津县| 长春市| 周至县| 陆川县| 江都市| 五家渠市| 富平县| 常州市| 鲁甸县| 吉安县| 云安县| 枞阳县| 蓬溪县| 平遥县| 崇明县| 满洲里市| 平阴县| 临朐县| 锦州市|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