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復習【考點精要】(八年級)一、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1、養成親社會行為(1)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社會和他人的接納與認可;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2、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網絡有利也有弊,是把雙刃劍。①網絡豐富日常生活,讓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促進了人際交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②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2)我們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高媒介素養,促進溝通、完善自我;學會“信息節食”;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自由與規則(1)自由和規則不可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2)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又需要自我約束。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4、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5、文明有禮文明有禮是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和民族的尊嚴。6、誠實守信(1)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2)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樹立誠信意識,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運用誠信智慧,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共同營造營造社會誠信環境。7、自我防范,遠離犯罪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杜絕不良行為,拒絕不良誘惑;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8、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1)違法犯罪行為損害了國家、社會、他人的權益,具有社會危害性。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見義勇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體現。(2)青少年要做到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利益。在保全自已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或社會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9.承擔責任(1)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和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和諧社會。②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資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③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④正因為許多人具有不計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擔當,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溫暖,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2)我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①不言代價與回報地承擔社會責任。②面對可以選擇承擔的責任,一旦作出選擇,就應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③有些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我們自愿選擇的,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④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10、關愛他人(1)關愛傳遞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關愛他人,收獲幸福。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2)關愛他人講究策略。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11、服務社會(1)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2)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熱愛勞動,愛崗敬業。12、維護國家利益(1)在我國,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國家利益關系民族生存、國家興亡,維護國家利益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2)在當代中國,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是高度統一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鮮明的特點:將國家和人民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3)從根本上說,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一致的。有時,國家利益難免同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發生矛盾。(4)捍衛國家利益,我們要:著眼長遠、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時不僅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甚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衛國家尊嚴,堅決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積極維護國家團結穩定的局面。13、維護國家安全(1)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國家安全關系人民幸福、社會發展進步,是實現國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2)我們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①通過各種方式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為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協助;為維護國家安全積極建言獻策;檢舉、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監督和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開展。②認真學習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③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14、勞動的意義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通過勞動實現;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通過勞動鑄就。國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廣大人民用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15.每個勞動者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每個人的崗位不同,從事不同的勞動,但都在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正是無數勞動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都是國家的建設者,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26.實現中國夢,創造美好未來實現中國夢,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奮斗,需要每個人在各自崗位上付出辛勤勞動。我們要:繼續發揚實干精神,用我們的勞動創造新的輝煌;努力學習,積極探索,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擔負起歷史重任。二、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規范權力運行(1)權力是把雙刃劍,運用得好,造福于民;如果被濫用,則會貽害無窮。必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這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只有依法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2)規范權力運行的要求: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國家權力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3、我國憲法的地位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憲法是根本的活動準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4、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5、我們要增強憲法意識學習憲法,積極參與憲法宣傳活動;認同憲法,自覺接受憲法的指引與要求;踐行憲法,自覺抵制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6、憲法宣誓制度的意義(憲法宣傳活動的意義)有利于強化國家公職人員的憲法意識,讓他們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有利于捍衛憲法的地位,維護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有利于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促進公民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有利于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7、監督權(1)我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2)公民依法行使監督權,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體現,有助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8、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憲法規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9、人格尊嚴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包括公民享有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10、依法行使權利(1)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2)公民維護權利的方式有: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11、依法納稅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依法納稅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任何逃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2、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2)我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應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13、履行法定義務(1)法定義務是由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具有強制性。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2)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3)違反法定義務,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①違反民事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②違反行政法律,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③違反刑事法律,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14、人大代表與人民的關系人大代表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15、我國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16、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17、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8、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在我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人民當家作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對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我國的國家政策: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9、國家行政機關與人民的關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行政機關的權力來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機關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20、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政,必須嚴格遵照憲法和法律。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權責要對等,失責要追究,侵權要賠償。21、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22、平等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2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24、珍視自由①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②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25、公平正義(1)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2)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公平的環境。(3)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我們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