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6.1 友誼的真諦素養目標政治認同:認識友誼的真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修養:理解友誼是平等的,與朋友互幫互助,共同分擔,共同成長。健全人格:積極與同學交往,培養健康人格,不自我封閉。責任意識:感受友誼的力量,認同友誼的重要特質,學會與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做到關心朋友。學習重難點重點友誼的產生;友誼的特質友誼伴隨成長難點友誼的特質導入新課一個男孩在戰火中背著受傷的同伴穿越封鎖線,記者問他:‘為什么要冒死救他?’他的回答只有幾個字:‘他是我朋友。’思考:什么是朋友?1.你有好朋友嗎?2.她/他什么地方最吸引你?3.結合你的實際,選擇你認為在朋友相處中最重要的三項特質。理解信任正直陪伴幫助平等寬容大度相互欣賞親密無間友善趣味相投誠信家庭背景相同斤斤計較①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從陌生到越來越熟悉和了解,逐漸建立了友誼。②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③在友誼的長河里,我們經歷著不同的體驗,累積著各自的感受,體悟著友誼的真諦。1.友誼是怎樣產生的?探究與分享結合視頻,談談你對友誼的理解。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溫暖,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2.友誼的特質(1)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以金相交,金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金句來“習”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樣的友誼才能長久?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成績等,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2)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用典釋義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出自《孟子》,意思是人與人的交往,最可貴的是互相了解;互相間的了解,最可貴的是互相知心。啟示我們友誼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兩位偉人的友誼說明了什么?馬克思和恩格斯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不僅在生活上互相關心,還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不分你我、互相幫助、互相關懷、親密合作的故事,說明了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啟示我們珍惜友誼。開學不久,上美術課的時候小鳴忘記帶顏料,我看他急得滿頭大汗,就讓他和我共用一盒顏料。雖然畫畫的時候共用一盒顏料有點兒不方便,但我還是很高興。后來,我倆成了要好的朋友。一天,我和小鳴在圖書館復習迎考,一道數學題難倒了我。小鳴是數學高手,我向他求教,他卻不耐煩地說:“明天就要考試了,哪有時間給你講 自己看參考書吧。”我悻悻地回到座位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探究與分享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如何看待“我”心里的滋味。幫助朋友,是否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損失?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3)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友誼是一種雙向關系,親密性是衡量友誼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親密性有以下一些表現:能夠向朋友表露自己的內心秘密;對朋友充分信任,確信“自我表白”能為朋友所尊重,不會被輕易外泄或用以反對自己;等等。知識拓展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人生路上,有些朋友陪我們一程,有些朋友伴我們一生。我們應當不辜負每一段情誼,讓友誼伴隨我們成長。3.友誼伴隨成長課堂小結友誼是怎樣產生的?友誼的真諦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特質友誼伴隨成長練習《禮記·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學生遇到困惑時,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②師生之間良好互動,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育③對于老師的指導意見,學生都應該無條件接受④教與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練習墨子對弟子耕柱子要求非常嚴格,耕柱子很委屈地說:“我不比別人差,為何老師對我這么嚴格呢?”墨子拍拍他的肩膀說:“假如我要去太行山,坐一輛由黃牛和快馬拉的車,我是鞭策黃牛,還是鞭策快馬呢?”耕柱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鞭策快馬啊!”墨子接著問:“為什么?”耕柱子回答:“因為快馬經得起鞭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①與老師產生矛盾時,絕不退讓②老師的批評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③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④要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練習古人云:“教學相長。”強調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下列學生的做法中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關系的有( )①真誠、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②從不質疑老師講授的任何知識與道理③與老師分享自己學習感受和學習成果④上課不專心,邊看小說邊聽老師講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練習彼此尊重、教學相長、攜手共進,是師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狀態。下列做法能體現這一狀態的是( )A.甲同學不喜歡某一位老師,路上遇到該老師故意繞道走B.乙同學性格開朗,經常與老師開玩笑,給老師取綽號C.丙同學在課余時間與老師共同探討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D.丁同學在課堂上當眾指責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C練習《禮記·學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②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③彼此尊重、教學相長、攜手共進,是師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狀態④對于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為學生要絕對地接受,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