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 4 月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聯盟期中聯考高二生物試題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每題 2 分,共 18 小題,總分 36 分。)1.C【詳解】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如建立自然保護區,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2.B【詳解】A、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A 錯誤;B、草灘、泥灘、淺水區、中水區、深水區形成了湖泊群落的水平結構,B 正確;C、水鳥的生態位特征與其棲息地、食物、天敵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都有關,C 錯誤;D、A1 類型水鳥主要利用草灘,A2 類型的水鳥主要在淺水區覓食,A3 類型的水鳥主要在中水區覓食,A4 類型的水鳥主要在深水區覓食,這種覓食生境的分開,減少了它們之間的相互競爭,D 錯誤。故選 B。3.B【詳解】A、群落的季節性是指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A 正確;B、在群落中數量很多且對其他物種影響很大的物種才能叫作優勢種,B 錯誤;C、動物的分層依賴植物的分層實現,即丘陵地上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C 正確;D、荒漠生物群落除植物和動物外還包括各種微生物,D 正確。故選 B。4.C【詳解】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分開,則雙方或一方不能獨立生活,共生生物之間呈現出同步變化,即"同生共死,榮辱與共”ABCD,無花果依靠無花果黃蜂為之傳粉,無花果黃蜂將卵產在未成熟的無花果中,花朵為下一代無花果黃蜂提供了生存條件,無花果黃蜂和無花果之間的種間關系最可能是互利共生關系,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5.A 【詳解】A、基礎生態位是物種在理想狀態下所占據的生態位幅度,實際生態位是其實際所占據的生態位幅度。在現實環境中,由于存在種間競爭、捕食等生物因素以及資源有限等環境因素的限制,物種往往不能占據其理想狀態下的全部生態位空間,所以實際生態位的大小往往小于基礎生態位,A 錯誤; B、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為物種提供更廣闊、更適宜的生存空間,減少人類活動干擾、棲息地破壞以及物種間不合理競爭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使物種有更多機會利用環境資源,從而擴大其實際占據的生態位幅度,是提高某物種實際生態位的有效手段,B 正確;C、實際生態位大小取決于環境因素、種間關系及種群內部關系,包括生物自身特點,C 正確; D、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存在差異,意味著它們在對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時間、空間的占用上各有不同。這種差異可以使不同物種分別占據不同的生態位,避免了對相同資源的過度競爭,從而有利于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D 正確。答案第 1 頁,共 1 頁故選 A。6.C【詳解】由表格中數據分析,哺乳動物受到威脅的原因:偷獵 31%,喪失棲息地 32%,生物入侵 17%,其他原因 20%;哺乳動物受到威脅的原因:偷獵 20%,喪失棲息地 60%,生物入侵12%,其他原因 8%。故 A、B 正確。C.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故 C 錯誤。D.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故 D 正確。故選 C。7.D【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圖中共含有 3 條食物鏈,A 正確;B.昆蟲與雜食鳥都捕食植物,同時雜食鳥還捕食昆蟲,所以二者的關系是競爭與捕食,B 正確;C.在“植物→雜食鳥→貓頭鷹”食物鏈中,貓頭鷹屬于第三營養級,在“植物→昆蟲→雜食鳥→貓頭鷹”食物鏈中,貓頭鷹屬于第四營養級,在“植物→昆蟲→蛙→蛇→貓頭鷹”食物鏈中,貓頭鷹屬于第五營養級,所以貓頭鷹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第三、第四、第五營養級,C 正確;D.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食物網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故圖中還缺少的生態系統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 錯誤。故選 D。8.B 【詳解】A、種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而遷入率是影響遷徙區某候鳥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A 正確; B、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個群落被性質上不同的另一個群落所替代的現象。而“候鳥遷徙導致群落的物種組成發生變化”不屬于演替,B 錯誤; C、候鳥沿固定路線遷徙與磁場有關,所依據的定位信息屬于物理信息,C 正確;D、群落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遷徙途中的若干個候鳥、動物種群不能組成一個群落,D 正確。 故選 B。 9.D【詳解】A、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A 正確;B、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生態足跡的值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B 正確;C、群落演替最終會達到頂極群落,與環境相適應,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C 正確;D、生態平衡就是指生態系統處于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D 錯誤。故選 D。10.C【詳解】A、碳循環中的“碳”是指組成生物體的碳元素,A 正確;B、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燒,打破了碳循環,使大氣中的 CO2 濃度增加,加劇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B 正確;C、大氣中的 CO2 主要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也可以通過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C 錯誤;D、增加碳的固定如植樹造林,減少碳排放如使用清潔能源,農業上適度減少化肥農藥和農答案第 1 頁,共 1 頁用塑料薄膜均有助于降低大氣中 CO2 的濃度,D 正確。故選 C。11.C【詳解】A、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如捕食、競爭、共生等,生物與環境之間也相互影響,A 正確;B、因為生產者和分解者才能完成部分物質循環過程,例如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細菌和真菌等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返回無機環境,B 正確;C、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從表面上看似乎對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不利,但實際上動物在取食植物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一些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像鳥類吃了果實后,種子隨著糞便排出,在適宜的地方可能就會萌發;還有一些昆蟲可以幫助植物傳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所以動物對植物的生長和繁殖不總是不利的,C 錯誤;D、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有些是可以修復的。例如,通過植樹造林可以改善因過度砍伐森林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通過污水處理等措施可以改善水污染問題,D 正確。故選 C。12.B【詳解】A、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作恢復力穩定性。故 A 正確B、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比熱帶雨林組分少,食物網簡單,故 B 錯誤。C、不同的生態系統在這兩種穩定性的表現上有著一定的差別。故 C 正確。D、封山育林能增加生態系統中的組分,導致食物網更復雜。故 D 正確。故選 B。13.C 【詳解】A、濕地生物群落中的動植物物種十分豐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陸生生物,常見的有蘆葦、香蒲、黑藻、金魚藻等植物,以及魚類、兩棲類、鳥類等動物,A 正確;B、該人工濕地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還可以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因此,該人工濕地的作用可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B 正確; C、高低錯落的蘆葦是種群內不同個體間差異的體現,而垂直結構屬于群落的結構,C 錯誤;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因此,保護該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是指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D 正確。故選 C。14.C 【詳解】A、微生物的純培養既需要適宜的培養基,又要防止雜菌污染,A 錯誤;B、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濃度過高,對微生物的生長不利,B 錯誤; C、消毒是指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化學或生物等方法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一部分微生物。滅菌則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方法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 正確。D、在微生物學中,將接種于培養基內,在合適條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種類微生物的群體稱為培養物。由單一個體繁殖所獲得的微生物群體稱為純培養物,獲得純培養物的過程就是純培養。D 錯誤。 故選 C。 15.C【詳解】A、K 值表示環境容納量,發酵罐的 K 值與空間大小、營養物質多少有關,與接種答案第 1 頁,共 1 頁量無關,A 錯誤;B、許多國家以淀粉或纖維素的水解液、制糖工業的廢液等為原料,通過發酵獲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體,即單細胞蛋白,B 錯誤;C、啤酒發酵的過程分為主發酵和后發酵兩個階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在主發酵階段完成,主發酵結束后在低溫、密閉環境下儲存一段時間屬于后發酵,C 正確;D、發酵罐內發酵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D 錯誤。故選 C。16.D【詳解】A、將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燒,待酒精燃盡、涂布器冷卻后,再進行涂布,A、B 錯誤;C、在火焰附近用接種環蘸取一環菌液,將試管口通過火焰,并塞上棉塞,然后再劃線,C 錯誤;D、每次劃線前后,接種環都需要灼燒,D 正確,。故選 D。17.D【詳解】A、根瘤菌為固氮菌,可利用空氣中的氮氣作為氮源,該培養基缺少氮源,可用于篩選和富集固氮菌,甘露醇可以作為碳源,A 正確;B、瓊脂通常可作為固體培養基的促凝劑,故該培養基還需要添加瓊脂,便于將菌種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B 正確;C、滅菌后待培養基冷卻至 50℃左右時,倒平板過程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C 正確;D、平板上一個菌落是由單個微生物細胞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子細胞集團,D 錯誤。故選 D。18.A 【詳解】A、獲得的純菌種可以依據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菌落特征對細菌進行初步的鑒定和分類,A 正確;B、圖 A 表示平板劃線法,為了將細菌分散成單個菌落,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劃線一定要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B 錯誤; C、接種前,為了檢測培養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養一段時間,若無菌落出現即為合格,C 錯誤;D、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在壓力 100kpa,溫度 121℃條件下滅菌 15-30min,D 錯誤。故選 A。二、非選擇題(每空 2 分,共 4 大題,總分 64 分)19.(每空 2 分,共 16 分)(1)物種組成 荒漠、草原、森林。(2) 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田間雜草密度隨著共作年數的增加都降低。(或稻鴨共作模式中田間雜草密度隨著共作年數的增加而降低更顯著)(3)AB(4)鴨子捕食二化螟,從而減少了二化螟的種群數量 農藥(農藥、化肥) 整體(5)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分析】(1)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決定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答案第 1 頁,共 1 頁(2)分析圖 2 可以看出,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田間雜草密度隨著稻鴨共作年數的增加都降低,但實驗組(即稻鴨共作模式)中田間雜草密度隨著共作年數的增加降低更顯著,說明鴨共作模式是有利于水稻的種植的。(3)與其它雜草相比,稗的種群數量在長期稻鴨共作條件下降低較慢,說明在該過程中稗草存活率較高,結合題干說水稻葉片由于富含硅質,鴨不喜歡取食,推測可能是稗對水稻田間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與水稻具有擬態競爭特性,夾雜在稻秧和稻株中,不為鴨子取食。故選 AB。(4)從食物鏈角度分析:鴨子處于二化螟的下一個營養級,鴨子和二化螟是捕食關系,鴨子的捕食減少了二化螟的種群數量。稻田里的鴨、魚可以有效防止害蟲,鴨糞、魚糞等可以肥田,因此這種生態模式可以有效減少農藥(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推進了綠色食品生產,還可增加農民收入;該生態系統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主要體現了整體原理。(5)稻田中的雄蛙通過鳴叫吸引雄蛙前去交配繁殖后代,體現了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20.(每空 2 分,共 16 分)(1) 硅藻 生產者和分解者 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和有機物的去除率高(2) 太陽能和化學能 6.7%(3) 方案二 方案二能夠控制小型浮游植物和大型浮游植物的數量,同時還能增加鰱魚和鳙魚的產量 鰱魚和鳙魚的投放量或最佳投放比例(合理即可)【詳解】(1)硅藻屬于真核生物,藍細菌和紅假單胞光合菌屬于原核生物。紅假單胞光合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生物,無光條件下可分解有機物異養生長,因此其在生態系統中既屬于生產者又屬于分解者;結合表格可知,紅假單胞光合菌不產生毒素且對銨鹽和有機物的去除率高,故紅假單胞光合菌治理該水體污染效果最好。(2)據圖可知,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形式有太陽能和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能量流動的傳遞效率指的是相鄰營養級之間高營養級的同化量與低營養級同化量的比值,圖中Ⅰ的同化量為 1100+42=1142,Ⅱ的同化量為 4.8+2.5+43.2+26.5=77,則能量在Ⅰ、Ⅱ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約為 77÷1142×100%=6.7%。(3)方案二能夠控制小型浮游植物和大型浮游植物的數量,同時還能增加鰱魚和鳙魚的產量,因此綜合分析方案二更為有效。為了治理某濕地水體富營養化,應該通過放養鰱魚和鳙魚的投放量或最佳投放比例,從而有效控制浮游植物密度。21.(每空 2 分,共 16 分)(1) 異養兼性厭氧 培養基(2) 先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使其快速繁殖 防止發酵旺盛時汁液溢出(合理即可)18~30℃ (酸性)重鉻酸鉀溶液(3) 丙 此時酒精度較高,對細胞有毒害作用,也可能是因為米飯中的葡萄糖已經耗盡,無法提供能源物質(合理即可)。【詳解】(1)酵母菌在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型;蒸熟的米飯富含營養物質,為酵母菌生存繁殖提供營養,相當于微生物培養基。(2)糯米蒸熟后裝入發酵瓶時,要留 1/3 的空間,目的是先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使其快速繁殖,再進行無氧呼吸,同時發酵后期產生 CO2,防止發酵旺盛時汁液溢出;在釀制米酒時,需將溫度控制在 18~30℃;米飯發酵后是否產生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來檢驗,顏色變化是由橙色變為灰綠色。(3)由圖分析可知,圖中甲、乙、丙、丁四種酵母菌釀制的米酒中酒精度含量最低的是丙,答案第 1 頁,共 1 頁則效果最差的是丙酵母菌;6~7d,丁組酒精度不再上升的原因是此時酒精度較高,對細胞有毒害作用,也可能是因為米飯中的葡萄糖已經耗盡,無法提供能源物質。22.(每空 2 分,共 16 分)(1) 六六六 氮源和維生素(碳源) 選擇(2)(常年)施用六六六(3) 六六六的剩余量(4) 稀釋涂布平板法 5.3×108 用顯微鏡直接計數法,統計的結果一般是活菌數和死菌數的總和【詳解】(1) 微生物馴化是指在培養過程中,逐步加入某種物質,讓其逐漸適應,得到對此種物質耐受或者能降解此種物質的微生物的過程,該實驗目的是篩選抗六六六的微生物,故馴化時,培養液逐步加入的物質 X 是六六六,這樣操作的目的是篩選出高效分解六六六的微生物;蛋白胨來源于動物原料,主要提供氮源和維生素(碳源);依照功能性質劃分,馴化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2) 由提供信息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從土壤中篩選能能高效降解有機磷農藥——六六六的微生物,故用于篩選的樣品應來自常年施用六六六的土壤,這樣能夠增加獲得目的菌的概率。(3) 單位時間內剩余的六六六越少,說明篩選出的微生物分解六六六的能力越強,故通過測定培養瓶中六六六的剩余量,可篩選出分解六六六能力較強的微生物;(4)根據培養基培養的結果可以看出,培養基 B 中采用平板劃線法,培養基 D 中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在 5 個平板上各接種稀釋倍數為 103 的菌液樣品 0.1 mL,培養一段時間后,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 51、49、53、57、55,則每升原菌液樣品中細菌數為(51+49+53+57+55)÷5×103÷0.1 ×103=5.3×108 個。由于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所以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的細菌數通常會比實際數目偏小。如果用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對細菌進行計數,由于統計的結果一般是活菌數和死菌數的總和,所以統計的細菌數通常會比上述方法統計數目偏大。答案第 1 頁,共 1 頁17,某同學為了在實驗室富集某種大豆根菌,通過查閱資料,配制了含有如下成分的培養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甘露醇KH2 POMgSO,·7H2ONaClCaS04·2H20成分0.02%0.02%0.01%濃度(質量分數)1%0.02%A.該培養基不需要添加氨源,可以達到富集目的B該培養基還需要添加瓊脂,便于將菌種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上C.滅菌后待培養基冷卻至50℃左右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倒平板D.平板上一個菌落就是一個大豆根瘤菌18為了調查某河流的水質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分離和培養等工作,得到下圖所示的兩種實驗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BA通常情況下,對獲得的純菌種可以依據菌落的形狀、大小、顏色等菌落特征對細菌進行初步的鑒定和分類B.采用圖示A方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時,為了將聚集的菌體分離獲得單個菌落,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劃線時,不一定要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C.滅菌后的空白平板如果立即使用,不需要對空白平板再培養,檢測平板滅菌是否合格D.該實驗中對培養基進行滅菌的方法是高壓蒸汽滅菌法,此法要求壓力l00KPa,溫度100℃,滅菌時間15一30min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4大題,總分64分)19.(每空2分,共16分)生態農業一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可持續的綜合發展新模式。打造以種植采摘,特色養殖、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生態農業,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舉措。某生態農業一田園綜合體采用稻鴨共作模式,生態科研團隊連續4年研究該條件下田間雜草密度的動態變化,相關研究結果如下圖所示。已知水稻葉片由于富含硅質,鴨不喜歡取食。200■對照組●實驗組1505003稻鴨共作年數(1)生態農業生物群落不同于其他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等類型。(2)分析上圖得出的結論是《3)與其它雜草相比,稗的種群數量在長期稻鴨共作條件下降低夢幅,其可能的原因有A.稗對水稻田間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B.與水稻具有相似的形態,夾雜在稻秧和稻株中,不為鴨子取食高二生物試卷第4頁·共6頁C.與其它雜草相比,稗草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較高D.鴨子會大量取食水稻幼苗,間接提升了稗草的競爭能力(4)二化螟是常見的水稻害蟲,主要在稻苗基部活動。稻鴨共作即可以大大降低二化螟為害株率(原因是同時減少了等使用。稻鴨共作不僅推進了綠色食品生產,還可減少支出,增加農民收入。這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建設的原理。(5)稻田中的雄蛙通過鳴叫吸引雄蛙前去交配繁殖后代,體現了20.(每空2分,共16分)某湖泊由于含大量氮、磷的無機鹽和有機廢物的生活污水排人,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現象,影響了當地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科研人員在尋找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過程中,分別放人不同生物并檢測水體中多項指標,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生物毒素含量ug/L銨鹽吸收率有機廢物去除率硅藻0.1151%0藍細菌0.5679%0紅假單胞光合菌0:85%93%2(1)表中三種生物,有細胞核的是;紅假單胞光合菌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屬于據表可知,紅假單胞光合菌治理該水體污染效果最好的理由是(2》某段時間該湖泊部分能量流動關系如下圖1,圖中的數值表示能量的相對值。據圖可知,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形式有1、Ⅱ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小數點后保留1位數字)。產品輸出藍細菌綠藻等110025.242生活」720.243.226.5污水:呼吸A呼吸A圖11(3)為了治理某濕地水體富營養化,科研人員制定了兩個方案:膏方案一:通過減少以浮游動物為食的生物數量,進而減少浮游植物的量,抑制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過增加鰱魚和鳙魚等雜食性魚的數量,直接控制浮游祖初·綜合分析更為有效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在此基礎上,請你提出一個進一步的研究課題91.(每空2分,共16分)甜酒又名米酒,醪棚,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刨造出的二種經微生物發整制作的營養食品。釀制后的甜酒口味香甜醇美、營養成分更易于人體吸收,能刺激消液的分泌,增進食欲,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釀制甜酒的高二生物試卷第5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生物試卷.docx 高二生物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