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高考倒計時生物大突破:神經調節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1.如圖是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方框甲代表大腦皮層,乙代表脊髓神經中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 縮手反射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B. 當有刺激作用時,發生先縮手后產生痛覺的現象,說明縮手中樞位于乙方框處,痛覺中樞位于甲方框處C. 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d處膜外的電位變化是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D. 由甲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引起乙的興奮2.膝跳反射進行時,伸肌收縮的同時屈肌舒張。如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其中①~④表示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 圖中共有三個由神經元相互聯系而構成的突觸B. 在A點給予適宜強度的電刺激,③④上均有膜電位變化C. 大腦皮層不能控制膝跳反射D. 該反射發生時發生過程中有電信號與化學信號之間的轉換3.神經系統能夠及時感知機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并作出反應,通過調控各器官、系統的活動,實現機體穩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語言活動和條件反射分別是由大腦皮層和脊髓控制的高級神經活動B.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C. 神經沖動在突觸處傳遞通常通過化學傳遞方式完成D. 中樞神經系統可通過自主神經來調節內臟的活動4.飲酒過量的人表現為語無倫次、走路不穩、呼吸急促等。下列關于神經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A. 大腦皮層能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還具有語言等功能B. 中樞神經系統中腦對脊髓的調控,存在分級調節機制C. 神經元的軸突末端有許多分枝,有利于接受神經遞質D. 脊髓中具有多種神經中樞,分別負責調控相應的生理活動5.如圖為人體某反射弧的示意圖,a、b為微型電流計F的兩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興奮從細胞B傳到細胞D,存在化學信號與電信號的轉換B. 從a處切斷神經纖維,刺激b處,效應器能產生反射活動C. 刺激皮膚細胞A,電流計指針將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D. 神經元靜息時,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增加以維持電位差6.神經系統的電活動是神經系統信息傳輸的重要形式,神經電生理學檢查在神經肌肉相關疾病的診斷、監測、預防、評估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內臟生命活動時不受大腦皮層的控制B. 條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C. 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的運動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所產生的能量D. 大腦皮層言語區的H區發生病變的患者能夠聽到別人的講話7.排尿是一種復雜的反射活動,如圖是簡化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神經沖動的傳播方向),下列有關排尿反射相關結構及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當尿液充盈使膀胱擴張時,膀胱壁內的牽張感受器細胞膜外側的電位變化是由正電位變成負電位,從而產生興奮,興奮傳至脊髓產生了“尿意”B. 脊髓對膀胱擴大和縮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所以排尿不受意識控制C. 排尿反射的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約肌等組成D. 盆神經和陰部神經分別屬于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8.針灸是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在我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體特定部位(穴位),引發一系列生理調節作用。低強度電針通過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其過程如圖所示。已知細胞外Ca2+對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內流,錯誤的是( ) A. 迷走神經是從延髓發出的參與調節內臟活動的傳出神經,屬于外周神經系統B. 電針刺激“足三里”位置時,會激活Prokr2感覺神經元,并將興奮以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形式傳到大腦的特定區域C. 臨床上患者血鈣含量偏低,Na+內流增加,提高了神經元的興奮性,導致針灸抗炎療效良好D. 電針刺激引起的調節過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足三里→Prok2感覺神經元→脊髓→腦→迷走神經→腎上腺,其中腎上腺作為效應器分泌相關激素抑制炎癥的發生9.閏紹細胞是脊髓前角內的一種抑制性神經元,閏紹細胞受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軸突側枝的支配。破傷風毒素是破傷風桿菌產生的一種神經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如圖表示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與閏紹細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縮,防止肌肉過度興奮的過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刺激b處,a、c、d三點中檢測不到電位變化的是a點和d點B. 圖中效應器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C. 閏紹細胞的活動可減弱運動神經元興奮帶來的肌肉反應D. 機體感染破傷風桿菌,可能會出現肌肉持續性收縮癥狀10.圖1表示多個神經元之間的聯系。現將一示波器的兩極連接在D神經元膜內外兩側,用同種強度的電流分別刺激A、B、C,不同刺激方式(I表示分別單次電刺激A或B,Ⅱ表示連續電刺激A,Ⅲ表示單次電刺激C)產生的結果如圖2所示。(注∶閾電位表示能引起動作電位的臨界電位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圖1中三種刺激方式下在突觸小體處均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B. 神經元A、B釋放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神經元C釋放的是興奮性神經遞質C. 單個突觸連續多個相同強度的閾下刺激可以疊加引發突觸后膜的動作電位D. 用相同強度的閾下刺激同時刺激A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產生動作電位11.如圖所示為針刺引起的縮手反射活動中神經纖維上某一位點的膜電位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在反射活動的反射弧上興奮進行雙向傳導、單向傳遞B. 圖中ac段動作電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內流所致C. 圖中ae段Na+和K+進行跨膜運輸均不消耗能量D. 從針刺手指到大腦皮層產生痛覺可視為另一個反射活動12.下列關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A. 反射弧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B. 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在整個反射弧中傳導C. 身體的內臟器官不能進行反射活動 D. 反射活動必須通過反射弧完成13.脊髓損傷后常引起尿潴留(膀胱內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尿路感染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截癱患者死亡。科研人員利用犬建立了“腹壁反射—脊髓中樞—膀胱”這一反射弧,通過刺激下腹壁皮膚或肋間神經產生的神經沖動,經傳出神經傳到膀胱,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 傳出神經能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縮,其功能相當于正常人體的副交感神經B. 在“腹壁反射—脊髓中樞—膀胱”這一反射弧中,興奮均以電信號形式傳導C. “腹壁反射—脊髓中樞—膀胱”的建立可說明反射弧是反射完成的結構基礎D. 腦部和脊髓受損傷的患者若建立上述反射弧,可降低泌尿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14.手指被割破,人會迅速縮手并感到疼痛、心跳加快。傷口愈合后仍隱隱作痛,這與病原體入侵引起的炎性疼痛有關。抗原刺激使巨噬細胞分泌神經生長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體,引起感受器興奮并傳至大腦皮層形成痛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縮手反射中,興奮以電信號形式直接傳遞到肌肉細胞,沒有經過大腦皮層B. 傷害性刺激下,交感神經興奮使心跳加快、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C. 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體可使神經元膜內電位由負變正D. 研發抗NGF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可為治療炎性疼痛提供思路15.閏紹細胞是脊髓前角內的一種抑制性神經元,閏紹細胞受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軸突側枝的支配。破傷風毒素是破傷風桿菌產生的一種神經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下圖表示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閏紹細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縮,防止肌肉過度興奮的過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刺激b處,a、c、d三點中檢測不到電位變化的是a點和d點B. 圖中效應器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C. 閏紹細胞的活動可減弱運動神經元興奮帶來的肌肉反應D. 機體感染破傷風桿菌,可能會出現肌肉持續性收縮癥狀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2024年巴黎奧運賽場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斗志昂揚,拼盡全力,堅持到最后一刻,只為贏得比賽的勝利。回答下列問題:(1)比賽開始前,運動員會有一些緊張的表現,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這是________(填“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或“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若某運動員不慎感染病菌,致使體溫呈上升趨勢,此時機體的產熱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2)足球運動員從接球到完成精準射門,控制這一反射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在________;該過程中一系列條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反復訓練,說明人腦具有________的高級功能。(3)運動過程中,運動員會出現臉紅、出汗多,是因為皮膚中的熱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傳遞至________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分析、綜合,最終引起________________,從而增加散熱。當運動員流汗使細胞外液量減少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________,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以維持了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平衡。(4)有些運動員為了提高比賽成績,會違規使用睪酮類激素藥物。人長期服用睪酮類激素藥物會導致性腺萎縮,甚至失去生育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7.圖1 表示由甲、乙、丙三種神經元構成的突觸結構,神經元興奮時,Ca2+通道開放,使Ca2+內流,Ca2+使突觸小泡前移并釋放神經遞質;圖2是圖1中丁部位的放大圖;圖3表示神經元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電位變化情況。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圖1中,Ca2+通道開放,使Ca2+內流,甲神經元與乙神經元組成的突觸結構發生的信號轉換為 。神經遞質的釋放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2)甲神經元釋放神經遞質后,乙神經元 (填“興奮”或“抑制”),丙神經元 (填“興奮”或“抑制”),丙神經元的膜電位 (填“發生”或“不發生”)變化。(3)圖2中A測量的電位是 ,與圖3中 點的電位對應,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4)若抑制甲神經元膜上通道的開放,刺激甲神經元,乙神經元 (填“能”或“不能”)測到如圖3所示電位變化,原因是 。18.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毒會入侵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狂犬病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由__________組成。大腦皮層中人類特有的神經中樞是________________,若其中的H區受損,患者會得___________________癥。(2)人突然被狗追咬,受到驚嚇后可能導致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出汗增多,此過程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代謝加快,這是甲狀腺受_________激素直接調節的結果。(3)人若被瘋狗咬傷,狂犬病毒會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度過潛伏期,后通過與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以_________的方式進入神經細胞,再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并進入人腦,并在腦組織中繁殖,繼而沿傳出神經進入唾液腺,使唾液具有傳染性。( 4)恐水是發作性咽肌痙攣,這樣越是想喝水,也越是怕喝水,因為有了水的聲音,看見水、想喝水,都會引發喉嚨痙攣,這是發生了_______反射,此時咽肌細胞膜內外電位持續處于____________的狀態,咽肌持續收縮。19.吃苦藥時即使加糖,仍感覺很苦。甜味和苦味分子先被舌面和上顎表皮上專門的味細胞(TRC)識別,經突觸處信號轉換后,傳遞至匹配的神經節神經元。然后這些信號再經腦干孤束吻側核(rNST)中的神經元突觸傳導,最終抵達味覺皮層的甜味區域(CeA)和苦味區域(GCbt),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味細胞上識別甜味和苦味分子的關鍵物質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味蕾接受苦味分子刺激后產生的神經沖動在②處的傳導方向是_________(雙向/單向)的。(2)據圖分析,“苦盡甘來”的原理是:攝入苦味物質時,在GCbt產生苦的感覺,一方面GCbt通過對rNST的信息反饋_________(加重/減輕)苦的感覺;另一方面GCbt對rNST中向CeA傳導興奮的部分起_________作用,一段時間后該作用解除,CeA產生甜的感覺,因此“苦盡”才能“甘來”。(3)大多數哺乳動物都具有“甜不壓苦”的現象。科學家們給實驗小鼠分別喂養甜味劑K、苦味劑Q、以及兩者的混合物,然后測定小鼠在5秒鐘內的舔食次數,以反映小鼠對“甜”和“苦”的感覺。下列各圖能支持該現象的是__________。A. B.C. D.(4)甜味通常屬于能促進營養物質攝入的“好”味;而苦味屬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壞”味。人類及大多數哺乳動物進化出“甜不壓苦”的現象,該現象的生物學意義最可能是__________。A.警示生物不要因為過多攝入苦味物質而中毒B.對苦味敏感的生物在野外更容易生存C.攝入苦味“危險物”時不被甜味所遮蓋,在野外更容易生存D.在食物緊張的情況下,攝入少量糖類的個體更容易生存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1)神經-體液調節;大于(2)大腦皮層;學習和記憶(3)下丘腦;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醛固酮(4)體內睪酮類激素藥物增多會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使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性腺萎縮、精子數量減少 17.【答案】(1)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需要(2)興奮 抑制 發生(3)靜息電位 C K+外流(4)不能 甲神經元膜上Ca2+通道被抑制,其神經遞質不能釋放,不會使乙神經元膜電位發生變化 18.【答案】(1)腦和脊髓;語言中樞;聽覺性失語(合理即可)(2)大腦皮層對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樞失去了控制;促甲狀腺(3)胞吞(4)條件;外負內正 19.【答案】(1) 糖蛋白; 單向(2) 加重;抑制(3)A(4)C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