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晉青寧卷——2025屆高考生物學全真模擬卷分值:100分 時間:75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關于蛋白質空間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淀粉酶在0℃時,空間結構會被破壞B.磷酸化可能引起蛋白質空間結構的變化C.氨基酸種類的改變可能影響蛋白質空間結構D.載體蛋白在轉運分子時,其自身構象會發生改變2.許多紅樹植物從含鹽量高的泥灘中吸收鹽分,并通過其葉表面的鹽腺主動將鹽排出體外避免鹽害。下列有關這些紅樹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根細胞吸收鹽提高了其細胞液的濃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B.根細胞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吸收泥灘中的K+C.通過葉表面的鹽腺將鹽排出體外,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根細胞主要以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水分3.芽殖酵母通過出芽形成芽體進行無性繁殖(圖1),出芽與核DNA復制同時開始。一個母體細胞出芽達到最大次數后就會衰老、死亡。科學家探究了不同因素對芽殖酵母最大分裂次數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芽殖酵母進入細胞分裂期時開始出芽B.基因和環境都可影響芽殖酵母的壽命C.成熟芽體的染色體數目與母體細胞的相同D.該實驗結果為延長細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4.縊蟶是我國傳統養殖的廣鹽性貝類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鹽度脅迫的滲透調節機制。縊蟶體內游離氨基酸含量隨鹽度的不同而變化,圖為縊蟶在不同鹽度下鮮重隨培養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縊蟶在低鹽度條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趨于動態平衡B.低鹽度培養8~48h,縊蟶通過自我調節以增加組織中的溶質含量C.相同鹽度下,游離氨基酸含量高的組織滲透壓也高D.縊蟶組織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與細胞呼吸有關5.科學家發現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關于證明蛋白質和核酸哪一種是遺傳物質的系列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中,加熱致死的S型菌株的DNA分子在小鼠體內可使R型活菌的相對性狀從無致病性轉化為有致病性B.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利用自變量控制的“加法原理”,將“S型菌DNA+DNA酶”加入R型活菌的培養基中,結果證明DNA是轉化因子C.噬菌體侵染實驗中,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記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DNA,發現其DNA進入宿主細胞后,利用自身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復制D.煙草花葉病毒實驗中,以病毒顆粒的RNA和蛋白質互為對照進行侵染,結果發現自變量RNA分子可使煙草出現花葉病斑性狀6.克氏綜合征是一種性染色體異常疾病。某克氏綜合征患兒及其父母的性染色體組成見圖。Xg1和Xg2為X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導致該患兒染色體異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A.精母細胞減數分裂Ⅰ性染色體不分離B.精母細胞減數分裂Ⅱ性染色體不分離C.卵母細胞減數分裂Ⅰ性染色體不分離D.卵母細胞減數分裂Ⅱ性染色體不分離7.某二倍體生物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二倍體子代的機制有3種:①配子中染色體復制1次;②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③減數分裂Ⅰ細胞不分裂,減數分裂Ⅱ時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中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某個體的1號染色體所含全部基因如圖所示,其中A1、A2為顯性基因,a1、a2為隱性基因。該個體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了某個二倍體子代,該子代體細胞中所有1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數與隱性基因數相等。已知發育為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不考慮突變,獲得該子代的所有可能機制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8.某植物葉片含有對昆蟲有毒的香豆素,經紫外線照射后香豆素毒性顯著增強。烏鳳蝶可以將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織葉蛾能將葉片卷起,取食內部葉片,不會受到毒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烏鳳蝶進化形成香豆素降解體系,是香豆素對其定向選擇的結果B.影響烏鳳蝶對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C.為防止取食含有強毒素的部分,織葉蛾采用卷起葉片再攝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體系和昆蟲的避免被毒殺策略是共同進化的結果9.干旱脅迫下,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顯著增加,赤霉素含量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干旱脅迫下脫落酸含量上升,促進氣孔開放B.干旱脅迫下植物含水量上升,增強抗旱能力C.干旱脅迫下,脫落酸受體缺失突變體較耐干旱D.干旱脅迫下,葉面噴施赤霉素不利于植物抗旱10.乙腦病毒進入機體后可穿過血腦屏障侵入腦組織細胞并增殖,使機體出現昏睡、抽搐等癥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毒性T細胞被抗原呈遞細胞和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激活,識別并裂解乙腦病毒B.吞噬細胞表面受體識別乙腦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過內吞形成吞噬溶酶體消化降解病毒C.漿細胞分泌的抗體隨體液循環并與乙腦病毒結合,抑制該病毒的增殖并發揮抗感染作用D.接種乙腦疫苗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預防乙腦病毒的感染11.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復功能性胰島B細胞總量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我國學者研究發現,向患有糖尿病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受體單克隆抗體(mAb),可以促進胰島A細胞增殖,誘導少數胰島A細胞向胰島B細胞轉化,促進功能性胰島B細胞再生。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Ab的制備可能涉及細胞融合技術B.注射mAb可降低胰腺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C.m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與胰高血糖素受體特異性結合D.胰高血糖素主要通過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糖,升高血糖水平12.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該種群的補充量。某實驗水域中定期投入適量的飼料,其他因素穩定。圖中曲線Ⅰ表示該實驗水域中某種水生動物的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的關系,曲線Ⅱ表示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可獲得最大持續捕撈量B.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C.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種群達到穩定狀態D.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13.土壤鎘污染影響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是人類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種植富集鎘的植物可以修復鎘污染的土壤。為了篩選這些植物、某科研小組研究了土壤中添加不同濃度鎘后植物A和B的生長情況,以不添加鎘為對照(鎘含量0.82mg·kg-1)。一段時間后,測量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植物體鎘含量,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鎘濃度(mg·kg-1) 地上生物量(g·m-2) 地下生物量(g·m-2) 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對照 120.7 115.1 23.5 18.0 2.5 2.72 101.6 42.5 15.2 7.2 10.1 5.55 105.2 35.2 14.3 4.1 12.9 7.410 97.4 28.3 12.1 2.3 27.4 11.6A.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和B都發生了鎘的富集B.與植物A相比植物B更適合作為土壤鎘污染修復植物C.在被鎘污染的土壤中,鎘對植物B生長的影響更大D.若以兩種植物作動物飼料,植物A的安全風險更大14.高中生物學實驗中,利用顯微鏡觀察到下列現象,其中由取材不當引起的是( )A.觀察蘇丹Ⅲ染色的花生子葉細胞時,橘黃色顆粒大小不一B.觀察黑藻葉肉細胞的胞質流動時,只有部分細胞的葉綠體在運動C.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有些細胞壓在計數室小方格的界線上D.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時,所有細胞均為長方形且處于未分裂狀態15.實驗中常根據菌落外表特征鑒別微生物,進而對實驗結果做出判斷,下列實驗不是根據菌落外表特征做出判斷的是( )A.艾弗里證明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因子是DNAB.判斷分離酵母菌的固體培養基是否被毛霉污染C.利用浸有抗生素的濾紙片篩選大腸桿菌中耐藥性強的菌株D.判斷在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上生長的尿素降解菌是否有不同種類16.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強,植物乙分蘗能力強、結實性好。科研人員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出兼有甲、乙優良性狀的植物丙,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①中酶處理的時間差異,原因可能是兩種親本的細胞壁結構有差異B.過程②中常采用滅活的仙臺病毒或PEG誘導原生質體融合C.過程④和⑤的培養基中均需要添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D.可通過分析植物丙的染色體,來鑒定其是否為雜種植株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7.(10分)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光合能力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1)通常情況下,葉綠素含量與植物的光合速率成正相關。但有研究發現,葉綠素含量降低的某一突變體水稻,在強光照條件下,其光合速率反而明顯高于野生型。為探究其原因,有研究者在相同光照強度的強光條件下,測定了兩種水稻的相關生理指標(單位省略),結果如下表。光反應 暗反應光能轉化效率 類囊體薄膜電子傳遞速率 RuBP羧化酶含量 Vmax野生型 0.49 180.1 4.6 129.5突變體 0.66 199.5 7.5 164.5注:RuB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的酶:Vmax:RuBP羧化酶催化的最大速率①類囊體薄膜電子傳遞的最終產物是_____。RuBP羧化酶催化的底物是CO2和_____。②據表分析,突變體水稻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的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員進一步測定了田間光照和遮蔭條件下兩種水稻的產量(單位省略),結果如下表。田間光照產量 田間遮陰產量野生型 6.93 6.20突變體 7.35 3.68①在田間遮蔭條件下,突變體水稻產量卻明顯低于野生型,造成這個結果的內因是_____,外因是_____。②水稻葉肉細胞的光合產物有淀粉和_____,兩者可以相互轉化,后者是光合產物的主要運輸形式,在開花結實期主要運往籽粒。③根據以上結果,推測兩種水稻的光補償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時的光照強度),突變體水稻較野生型_____(填“高”、“低”或“相等”)。18.(6分)短跑賽場上,發令槍一響,運動員會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出。該行為涉及機體的反射調節,其部分通路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后起跑屬于__________反射。短跑比賽規則規定,在槍響后0.1s內起跑視為搶跑,該行為的興奮傳導路徑是_________________填結構名稱并用箭頭相連)。(2)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發出的指令通過皮層下神經元④和⑤控制神經元②和③,進而精準調控肌肉收縮,體現了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是______。中樞神經元④和⑤的興奮均可引起b結構收縮,可以推斷a結構是反射弧中的______;若在箭頭處切斷神經纖維,b結構收縮強度會______。(3)腦機接口可用于因脊髓損傷導致癱瘓的臨床康復治療。原理是腦機接口獲取_____(填圖中數字)發出的信號,運用計算機解碼患者的運動意圖,再將解碼信息輸送給患肢,實現對患肢活動的控制。19.(8分)土壤中的微生物數量與脲酶活性可反映土壤的肥力狀況。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脲酶活性的影響,試驗分組如下:不施肥(CK)、有機肥(M)、化肥(NP)、麥秸還田(S)、有機肥+化肥(M+NP)、麥秸還田+化肥(S+NP),其中,NP中氮肥為尿素,麥秸未經處理直接還田,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屬于____________,施用的肥料屬于____________。M、NP和S三種施肥方式中,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影響最大的是____________。(2)研究還表明,與CK組相比,S組小麥產量差異不顯著。據圖a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秸稈可用于生產畜禽飼料和食用菌,畜禽糞便和使用過的食用菌培養基用于還田,該利用方式能降低生態足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①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氮的循環效率②施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脲酶活性③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內施用有機肥比化肥更有效④施用有機肥時,松土可促進有氧呼吸20.(16分)某雌雄同株二倍體觀賞花卉的抗軟腐病與易感軟腐病(以下簡稱“抗病”與“易感病”)由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點與非斑點由基因Y/y控制。為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系列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組別 親本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數量抗病非斑點 抗病斑點 易感病非斑點 易感病斑點1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10 240 0 02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32 129 127 1403 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2 87 90 774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83 0 172 0(1)上表雜交組合中,第1組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第4組的結果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___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一組實驗是第___________組。(2)將第2組F1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與第3組F1中的易感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斑點的比例為___________。(3)用秋水仙素處理該花卉,獲得了四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現有一基因型為YYyy的四倍體植株,若減數分裂過程中四條同源染色體兩兩分離(不考慮其他變異),則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分別為___________,其自交后代共有___________種基因型。(4)用X射線對該花卉A基因的顯性純合子進行誘變,當A基因突變為隱性基因后,四倍體中隱性性狀的出現頻率較二倍體更___________。21.(12分)病毒感染初期,機體會分泌干擾素并作用于細胞受體IFNAR來應對感染。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已知人白細胞分化抗原46(hCD46)是麻疹病毒入侵細胞的主要受體,小鼠沒有該受體,科研人員構建hCD46轉基因小鼠用于相關研究,部分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PCR技術獲取目的基因hCD46,復性溫度下發生的擴增過程是______。(2)將hCD46接入質粒應選用的限制酶組合是______。為提高轉基因效率,同時避免標記基因進入胚胎體內,應選用______限制酶組合將重組質粒變為線性DNA。(3)為獲取大量胚胎用于移植,可用激素處理小鼠a,使其______。將胚胎移植到小鼠c的子宮中,應選用桑葚胚的原因是______。(4)利用PCR技術對子代小鼠進行hCD46基因檢測,應設置不加DNA模板的對照組,目的是______。(5)若能進一步構建既表達hCD46受體又敲除IFNAR基因的小鼠,則該小鼠對麻疹病毒具有高易感性,原因是______。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A解析:在0℃時,淀粉酶的活性很低,但其空間結構沒有被破壞,A錯誤;磷酸化可能會改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B正確;蛋白質空間結構與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的空間結構等有關,因此氨基酸種類的改變可能影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C正確;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種類型,其中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而且每次轉運時都會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D正確。2.答案:A解析:A、根細胞吸收鹽提高了其細胞液的濃度,提高細胞滲透壓,有利于水分的吸收,A正確;B、根細胞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泥灘中的K+,B錯誤;C、根據題干,通過其葉表面的鹽腺主動將鹽排出體外避免鹽害,所以運輸方式屬于主動運輸,需要ATP提供能量,C錯誤;D、根細胞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滲透作用,運輸方式是被動運輸,D錯誤。故選A。3.答案:A解析:A、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由題干“出芽與核DNA復制同時開始”可知,芽殖酵母在細胞分裂間期開始出芽;A錯誤;B、由圖2可知,基因甲和基因乙可提高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數,而溶液丙可降低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數,而一個母體細胞出芽達到最大次數后就會衰老、死亡,因此基因和環境都可影響芽殖酵母的壽命,B正確;C、芽殖酵母通過出芽形成芽體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不會改變染色體的數目,C正確;D、一個母體細胞出芽達到最大次數后就會衰老、死亡,基因甲和基因乙可提高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數,因此,該實驗結果為延長細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D正確。故選A。4.答案:B解析:A、分析圖中曲線,縊蟶在低鹽度條件下鮮重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其先吸水后失水,最后趨于動態平衡,A正確;B、低鹽度培養時,縊蟶組織滲透壓大于外界環境,導致縊蟶吸水,為恢復正常狀態,縊蟶應通過自我調節使組織中的溶質含量減少,從而降低組織滲透壓,引起組織失水,B錯誤;C、組織滲透壓的高低與其中的溶質含量有關,溶質越多,滲透壓相對越高,因此,相同鹽度下,游離氨基酸含量高的組織滲透壓也高,C正確;D、細胞呼吸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可轉化為氨基酸、甘油等非糖物質,由此推測縊蟶組織中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與細胞呼吸有關,D正確。故選B。5.答案:D解析:A、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未單獨研究每種物質的作用,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加熱致死的S型菌株的DNA分子在小鼠體內可使R型活菌的相對性狀從無致病性轉化為有致病性,A錯誤;B、在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利用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設置對照實驗,通過觀察只有某種物質存在或只有某種物質不存在時,R型菌的轉化情況,最終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例如“S型菌DNA+DNA酶”組除去了DNA,B錯誤;C、噬菌體為DNA病毒,其DNA進入宿主細胞后,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和酶完成自我復制,C錯誤;D、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以病毒顆粒的RNA和蛋白質互為對照進行侵染,結果發現RNA分子可使煙草出現花葉病斑性狀,而蛋白質不能使煙草出現花葉病斑性狀,D正確。故選D。6.答案:A解析:根據題圖可知,父親的基因型是XXg1Y,母親的基因型是XXg2XXg2,患者的基因型是XXg1XXg2Y,故父親產生的異常精子的基因型是XXg1Y,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Ⅰ后期沒有分離,A正確。故選A。7.答案:B解析:減數分裂和基因重組假設1號染色體的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一次A2與a2基因的交換。若以機制①進行繁殖可產生基因型為A1a2和a1A2的配子中染色體復制一次,可以得到基因組成為A1a2A1a2和a1A2a1A2的個體①符合題意。若以機制②進行繁殖產生的次級精(卵)母細胞的基因組成可能為A1A2A1a2a1A2a1a2若減數分裂II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則形成的個體的基因組成為A1A2A1a2、a1A2a1a2,②不符合題意。若以機制③進行繁殖,則產生的次級精(卵)母細胞的基因組成可能為A1A2A1a2、a1a2a1A2減數分裂II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的基因組成分別為A1A2、A1a2、a1a2、a1A2,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可以得到基因組成為A1A2a1a2、A1a2a1A2等的個體,③符合題意。故選B。8.答案:C解析:A、由于基因突變等變異,烏鳳蝶中存在對香豆素降解能力強和降解能力弱的個體,香豆素可將降解能力強的個體選擇并保存下來,故烏鳳蝶進化形成香豆素降解體系,是香豆素對其定向選擇的結果,A正確;B、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B正確;C、分析題意可知,經紫外線照射后香豆素毒性顯著增強,織葉蛾能將葉片卷起可減少紫外線引起的香豆素含量增加,該行為是香豆素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而非織葉蛾采主動適應環境的結果,C錯誤;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由于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單獨進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體系和昆蟲的避免被毒殺策略是共同進化的結果,D正確。故選C。9.答案:D解析:A、干旱脅迫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含量顯著增加,促使氣孔關閉,避免蒸騰失水,A錯誤;B、干旱脅迫下,植物含水量下降,避免失水過多,增強抗旱能力,B錯誤;C、干旱脅迫下,脫落酸受體缺失突變體因脫落酸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氣孔不能正常關閉,一般不耐旱,C錯誤;D、干旱脅迫下,葉面噴施赤霉素促進植株生長,不利于植物抗旱,D正確。10.答案:A解析:A、細胞毒性T細胞的激活需要靶細胞的接觸和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刺激,不需要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A錯誤;B、吞噬細胞表面受體可以識別乙腦病毒表面特定蛋白,并通過內吞形成吞噬溶酶體消化降解病毒,B正確;C、抗體是漿細胞分泌產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過體液的運輸,并與抗原乙腦病毒結合,抑制該病毒的增殖并發揮抗感染作用(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C正確;D、乙腦疫苗是一種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預防乙腦病毒的感染,D正確。故選A。11.答案:B解析:A、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涉及細胞融合技術和動物細胞培養技術,mAb屬于單克隆抗體,其制備可能涉及細胞融合技術,A正確;B、單克隆抗體(mAb),可以促進胰島A細胞增殖;而胰島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見注射mAb可提高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B錯誤;C、題干信息,mAb是胰高血糖素受體單克隆抗體,可見Ab和胰高血糖素均能與胰高血糖素受體特異性結合,C正確;D、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非糖物質轉變成糖,使血糖濃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確。故選B。12.答案:B解析: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該種群的補充量等于親體數量,即此時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達到K值,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可知,捕撈后種群數量為K/2時可獲得最大持續捕撈量,A錯誤;親體數量為K/2時,即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B正確;由圖可知,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超過了環境承載量,種群沒有達到穩定狀態,C錯誤;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D錯誤。13.答案:B解析:A、由表可知,與對照組相比,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和B的植物體鎘含量都有所增加,說明植物A和B都發生了鎘的富集,A正確;B、由表可知,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的植物體鎘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高于植物B,所以與植物B相比,植物A更適合作為土壤鎘污染修復植物,B錯誤;C、由表可知,在相同的鎘濃度處理下,植物A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高于植物B,說明在被鎘污染的土壤中,鎘對植物B生長的影響更大,C正確;D、由表可知,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的植物體鎘含量高于植物B,說明植物A對鎘的富集能力更強,若以植物A作動物飼料,鎘會沿著食物鏈進行富集,安全風險更大,D正確。故選B。14.答案:D解析:A、脂肪能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花生子葉不同部位細胞中的脂肪含量不同,在觀察蘇丹Ⅲ染色的花生子葉細胞時,橘黃色顆粒大小不一是由細胞中的脂肪含量不同引起的,不是取材不當引起,A不符合題意;B、觀察黑藻葉肉細胞的胞質流動時,材料中應該含有葉綠體,以此作為參照物來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因此只有部分細胞的葉綠體在運動,不是取材不當引起的,出現此情況可能是部分細胞代謝低引起的,B不符合題意;C、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有些細胞壓在計數室小方格的界線上,不是取材不當,可能因稀釋度不夠導致細胞數較多引起的,C不符合題意;D、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時,所有細胞均為長方形且處于未分裂狀態,可知取材為伸長區細胞,此實驗應取分生區細胞進行觀察,出現此情況是由取材不當引起的,D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C解析:A、艾弗里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分離開,單獨的、直接的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進行對比,R型肺炎雙球菌沒有莢膜(菌落表面粗糙),S型肺炎雙球菌有莢膜(菌落表面光滑),該實驗是通過觀察培養基上形成的不同菌落特征,來判斷轉化是否成功的,A不符合題意;B、毛霉屬于多細胞的真菌,由細胞形成菌絲,可根據毛霉的形態判定固體培養基是否是被毛霉污染了,B不符合題意;C、抗生素可消滅細菌,利用浸有抗生素的濾紙片篩選大腸桿菌中耐藥性強的菌株是從抑菌圈邊緣菌落挑取大腸桿菌來獲得目的菌株,沒有依靠菌落外表形態特征做出判斷,C符合題意;D、不同尿素降解菌降解尿素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分離出的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尿素降解菌后,若要驗證其中是否有不同種類的降解菌,可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接種并培養初步篩選的菌種,若根據菌落周圍出現紅色環帶的大小判定其種類,D不符合題意。故選C。16.答案:B解析:植物細胞工程過程①中酶處理的時間不同,可能是由兩種親本的細胞壁結構有差異造成的,A正確;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有高Ca2+一高pH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電融合法等,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是滅活病毒誘導法,B錯誤;添加不同濃度和比例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能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和分化,C正確;可對植物丙的染色體進行分析,來鑒定其是否為雜種植株,D正確。二、非選擇題17.(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NADPH([H]);C5(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突變體的光反應與暗反應速率都較野生型快(2分)(2)突變體葉綠素含量太低(2分);光照強度太低(2分);蔗糖;高解析:(1)①根據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在類囊體薄膜上反應。這個階段電子傳遞的最終產物是NADPH。RuBP羧化酶是催化CO2固定的酶,根據分析可知這個階段是暗反應階段(CO2的固定),在這個反應中CO2,在CO2固定酶的作用下與C5(一種五碳化合物)結合,所以RuBP羧化酶催化的底物是CO2和C5。②根據分析可知,表中的類囊體薄膜電子傳遞速率代表了光反應速率,電子傳遞速率越高,則光反應速率越快;RuBP羧化酶含量高低與暗反應速率有關,RuBP羧化酶含量越高,暗反應速率越快。由表可知突變體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速率都比野生型快,所以突變型水稻的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2)①根據光合作用的分析可知,只要影響到原料、能量的供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比如CO2的濃度、葉片氣孔的開閉情況,光照強度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影響葉綠體的形成,結構的因素,比如葉綠體光合色素含量低等也會影響光合作用。根據題干可知在遮蔭情況下突變體水稻產量明顯低于野生型,因此推測這種結果的內因則是突變體自身葉綠素含量太低,外因則是光照強度太低。②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也是植物光合作用遠距離運輸的主要形式。所以水稻葉肉細胞的光合產物有淀粉和蔗糖,兩者可以相互轉化,后者是光合產物的主要運輸形式,在開花結實期主要運往籽粒。③根據以上結果可知,在同等光合速率下突變體水稻所需要的光照更強,因此突變體水稻的光補償點較野生型高。18.(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6分)(1)條件;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2)分級調節;效應器和感受器;減弱(3)⑥解析:(1)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后起跑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條件反射。運動員聽到槍響到作出起跑反應,信號的傳導需要經過了耳(感受器)、傳入神經(聽覺神經)、神經中樞(大腦皮層—脊髓)、傳出神經、效應器(神經所支配的肌肉和腺體)等結構,但信號傳導從開始到完成需要時間,如果不超過0.1s,說明運動員在開槍之前已經起跑,屬于“搶跑”,此時沒有聽到聲音已經開始跑了,該行為的興奮傳導路徑是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2)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發出的指令通過皮層下神經元④和⑤控制神經元②和③,進而精準調控肌肉收縮,這體現了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中樞神經元④和⑤的興奮均可引起b結構(效應器)收縮,推斷可能是⑤的興奮通過③傳到b,且④的興奮通過②傳到a(此時a是效應器),然后a通過①傳到③再傳到b,此時a是感受器,由此推斷a結構是反射弧中的效應器和感受器。若在箭頭處切斷神經纖維,a的興奮不能通過①傳到③再傳到b,因此b結構收縮強度會減弱。(3)根據給出的知識背景,我們知道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用于因脊髓損傷導致癱瘓的臨床康復治療。其原理是首先通過腦機接口獲取⑥大腦皮層(或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發出的信號。在這里,這些信號可以被視為大腦對運動的意圖或命令,運用計算機解碼患者的運動意圖,再將解碼信息輸送給患肢,實現對患肢活動的控制。1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8分)(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NP(2)麥秸還田對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響,不能增加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含量(2分);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少人類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2分)(3)②③解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因此主要屬于分解者;施用的肥料屬于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根據圖a可知,與CK相比,M、NP和S三種施肥方式中對土壤微生物效益影響最大的是NP。(2)已知S組施用的麥秸未經處理,從圖a的結果可以看出,與CK組相比,S組對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響,不能增加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含量,導致小麥產量差異不顯著。秸稈用于生產畜禽飼料和食用菌,畜禽糞便和使用過的食用菌培養基用于還田,這種利用方式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從而減少了人類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降低了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與水域的面積,導致生態足跡降低。(3)根據圖示信息,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脲酶的活性,從而提高氮的循環效率,①正確;施肥的方法不同,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脲酶活性也存在差異,麥秸還田對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幾乎沒有影響,并可降低脲酶活性,②錯誤;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內施用化肥比有機肥更有效,因為使用化肥后土壤微生物數量增加的速度和脲酶活性增大的幅度都最大,③錯誤;施用有機肥時,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氣含量,利于土壤中需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利用,④正確。20.(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RRYy、rrYy;抗病與易感病;2(2)3:3:1:1(3)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的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YY:Yy:yy=1:4:1;5(4)低解析:(1)分析1組結果:后代全抗病,且非斑點:斑點=3:1,可知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非斑點對斑點為顯性,故第1組的親本基因型為RRYy(抗病非斑點)、rrYy(易感病非斑點)。第4組的結果: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1:1;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中“抗病”與“易感病”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能驗證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一組實驗是第2組,測交實驗。(2)第2組RrYy×rryy雜交,F1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基因型為RrYy,第3組Rryy×rrYy雜交,F1中的易感病非斑點植株基因型為rrYy,兩者雜交RrYy×rrYy,后代中Rr:rr=1:1,Y-:yy=3:1,故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斑點的比例為3:3:1:1。(3)當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細胞時,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的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用秋水仙素處理該花卉,可以獲得四倍體植株。現有一基因型為YYyy的四倍體植株,若減數分裂過程中四條同源染色體兩兩分離,不考慮其他變異,則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分別為YY:Yy:yy=1:4:1,其自交后代共有YYYY、YYYy、YYyy、Yyyy、yyyy,共5種基因型。(4)用X射線對該花卉A基因的顯性純合子進行誘變,當A基因突變為隱性基因a后,由于四倍體的A基因更多,則四倍體中隱性性狀的出現頻率較二倍體更低。21.(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兩種引物分別與含hCD46基因的兩條模板鏈結合(2)EcoRI和NotI;AgeI和HindⅢ(3)超數排卵(1分);桑葚胚易于在小鼠子宮著床(1分)(4)排除PCR體系中外源DNA的污染(5)該小鼠能被麻疹病毒感染,且干擾素無法作用于IFNAR以應對感染解析:(1)PCR技術包括:高溫變性:DNA解旋過程(PCR擴增中雙鏈DNA解開不需要解旋酶,高溫條件下氫鍵可自動解開);低溫復性:引物結合到互補鏈DNA上;中溫延伸:合成子鏈,即復性溫度下發生的擴增過程是兩種引物分別與含hCD46基因的兩條模板鏈結合.(2)結合圖示可知,質粒中以及目的基因的兩端含有限制酶EcoRI和NotI的識別序列,且這兩個序列位于啟動子和終止子之間,因此,將CD46接入質粒應選用的限制酶組合是EcoRI和NotI(SacI會破壞目的基因,不能選)。由于AgeI和HindⅢ這兩種限制酶可以將重組質粒分為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含有標記基因的片段,因此為提高轉基因效率,同時避免標記基因進入胚胎體內,應選用AgeI和HindⅢ限制酶組合將重組質粒變為線性DNA。(3)為獲取大量胚胎用于移植,用促性腺激素處理小鼠a使其超數排卵,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卵子用于受精和胚胎發育。將胚胎移植到小鼠c的子宮中時,由于桑葚胚易于在小鼠子宮著床,因此應選用桑葚胚。(4)利用PCR技術對子代小鼠進行hCD46基因檢測,應設置不加DNA模板的對照組,目的是排除PCR體系中外源DNA的污染,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5)若能進一步構建既表達hCD46受體又敲除IFNAR基因的小鼠,則該轉基因小鼠能接受抗原刺激,進而機體會分泌干擾素,但干擾素無法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因為轉基因小鼠的受體IFNAR無法表達,因而干擾素無法起作用,因此,該小鼠對麻疹病毒具有高易感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