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卷——2025屆高考生物學全真模擬卷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其中,1~10小題,每小題2分;11~15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年甘肅高考真題]甘肅隴南的“武都油橄欖”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果肉呈黃綠色,子葉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產的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廣泛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B.蘇丹Ⅲ染液處理油橄欖子葉,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含量減少,有機物的種類不發生變化D.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2.[2024年甘肅高考真題]某研究團隊發現,小鼠在禁食一定時間后,細胞自噬相關蛋白被募集到脂質小滴上形成自噬體,隨后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最終脂質小滴在溶酶體內被降解。關于細胞自噬,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饑餓狀態下自噬參與了細胞內的脂質代謝,使細胞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B.當細胞長時間處在饑餓狀態時,過度活躍的細胞自噬可能會引起細胞凋亡C.溶酶體內合成的多種水解酶參與了細胞自噬過程D.細胞自噬是細胞受環境因素刺激后的應激性反應3.[2024年浙江高考真題]植物細胞胞質溶膠中的Cl-、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Na+、Ca2+逆濃度梯度轉運到液泡,以調節細胞滲透壓。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泡中,夜間這些蔗糖運到胞質溶膠。植物液泡中部分離子與蔗糖的轉運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液泡通過主動運輸方式維持膜內外的H+濃度梯度B.Cl-、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不需要ATP直接供能C.Na+、Ca2+進入液泡需要載體蛋白協助不需要消耗能量D.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續進行4.[2024年甘肅高考真題]高原大氣中氧含量較低,長期居住在低海拔地區的人進入高原后,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會顯著升高,從而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此過程主要與一種激素一紅細胞生成素(EPO)有關,該激素是一種糖蛋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低氧刺激可以增加人體內EPO的生成,進而增強造血功能B.EPO能提高靶細胞血紅蛋白基因的表達并促進紅細胞成熟C.EPO是構成紅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能增強膜對氧的通透性D.EPO能與造血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并啟動信號轉導5.[2024年安徽高考真題]在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細胞內外信號分子共同決定的某信號分子誘導細胞分化的部分應答通路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對該信號分子的特異應答,依賴于細胞內的相應受體B.酶聯受體是質膜上的蛋白質,具有識別、運輸和催化作用C.ATP水解釋放的磷酸分子與靶蛋白結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D.活化的應答蛋白通過影響基因的表達,最終引起細胞定向分化6.[2024年廣西高考真題]水稻(2N=24)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研究發現水稻S1和S2基因與花粉正常發育相關。科研人員將野生型和雙突變型(S1和S2基因突變)的花粉母細胞進行染色,觀察得到如圖的減數分裂Ⅰ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e)中出現明顯的染色體,可知該時期是減數分裂Ⅰ后期B.水稻的1個花粉母細胞完成減數分裂,只產生1個子代細胞C.野生型水稻減數分裂Ⅰ過程,產生的子代細胞含有6條染色體D.S1和S2基因可通過控制同源染色體的聯會,進而影響花粉發育7.[2024年新課標綜合卷高考真題]用一定量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某種細菌,活細菌數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細菌種群增長的4個時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培養基中的細菌不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B.Ⅱ期細菌數量增長快,存在“J”形增長階段C.Ⅲ期細菌沒有增殖和死亡,總數保持相對穩定D.Ⅳ期細菌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營養物質匱乏8.[2024年甘肅高考真題]癌癥的發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遺傳或表觀遺傳的變化,最終導致細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膀胱癌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H-ras所編碼蛋白質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變為繳氨酸,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B.在腎母細胞瘤患者中,發現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表明表觀遺傳變異可導致癌變C.在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N-myc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D.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發現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bl過度表達,表明基因重組可導致癌變9.[2024年廣西高考真題]在某穩定的魚塘生態系統中,食物網如圖所示,其中鱸魚為主要經濟魚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含有6條食物鏈B.該生態系統中,太陽魚只屬于第三營養級C.消除甲殼類會降低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D.消除捕食性雙翅目幼蟲,可以提高流入鱸魚的能量10.[2024年全國高考真題]梅尼埃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眩暈、聽力下降,并伴有內耳淋巴水腫。檢測正常人及該病患者急性發作期血清中相關激素水平的結果如下表,臨床上常用利尿劑(促進尿液產生)進行治療。下列關于該病患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組別 抗利尿激素濃度/(ng-L-1) 醛固酮濃度/(ng-L-1)正常對照組 19.83 98.40急性發病組 24.93 122.82A.內耳的聽覺感受細胞生存的內環境穩態失衡會影響聽力B.發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C.醛固酮的分泌可受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調控D.急性發作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同時應該保持低鹽飲食11.[2023年重慶高考真題]某小組以擬南芥原生質體為材料,研究了生長素(IAA)、組蛋白乙酰化及R基因對原生質體形成愈傷組織的影響。野生型(WT)和R基因突變型(rr)的原生質體分別經下表不同條件培養相同時間后,檢測培養材料中R基因表達量,并統計愈傷組織形成率,結果如圖所示。據此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編號 原生質體 培養條件① WT 培養基② WT 培養基+合適濃度的IAA③ rr 培養基④ rr 培養基+合適濃度的IAA⑤ WT 培養基+組蛋白乙酰化抑制劑A.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質體形成愈傷組織B.R基因通過促進IAA的合成提高愈傷組織形成率C.組蛋白乙酰化通過改變DNA堿基序列影響R基因表達量D.若用IAA合成抑制劑處理WT原生質體,愈傷組織形成率將升高12.[2024年福建高考真題]甲乙丙三種酶參與葡萄糖和糖原之間的轉化,過程如圖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相應酶功能缺陷,均會引發GSD病。圖2為三種GSD亞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種是伴性遺傳。不考慮新的突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①同時患有紅綠色盲,則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B.若②長期表現為低血糖,則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C.若丙酶缺陷GSD發病率是1/10000,則③患該病的概率為1/300D.三種GSD亞型患者體內的糖原含量都會異常升高13.[2024年廣東高考真題]現有一種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鏈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連接而成。研究者將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構建新肽鏈,并評價其催化活性,部分結果見表。關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學功能,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肽鏈 纖維素類底物 褐藻酸類底物W1 W2 S1 S2Ce5-Ay3-Bi-CB + +++ ++ +++Ce5 + ++ — —Ay3-Bi-CB — — ++ +++Ay3 — — +++ ++Bi — — — —CB — — — —注:—表示無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強。A. Ay3與Ce5 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響B.Bi無催化活性,但可判斷與Ay3的催化專一性有關C.該酶對褐藻酸類底物的催化活性與Ce5無關D.無法判斷該酶對纖維素類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與CB相關14.[2024年黑吉遼高考真題]為研究土壤中重金屬砷抑制擬南芥生長的原因,研究者檢測了高濃度砷酸鹽處理后擬南芥根的部分指標。據圖分析,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砷處理6h,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減少B.砷處理抑制根的生長可能與生長素含量過高有關C.增強LOG2蛋白活性可能緩解砷對根的毒害作用D.抑制根生長后,植物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下降而影響生長15.[2024年湖南高考真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和異常貯積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葡萄糖在肝臟中以糖原和甘油三酯兩種方式儲存。蛋白R1在高爾基體膜上先后經S1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進而啟動脂肪酸合成基因(核基因)的轉錄。糖原合成的中間代謝產物UDPG能夠通過膜轉運蛋白F5進入高爾基體內,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調控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體內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細胞中優先轉化為糖原,糖原飽和后轉向脂肪酸合成B.敲除F5蛋白的編碼基因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C.降低高爾基體內UDPG量或S2蛋白失活會誘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D.激活后的R1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啟動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轉錄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6.(12分)[2024年河北高考真題]高原地區藍光和紫外光較強,常采用覆膜措施輔助林木育苗。為探究不同顏色覆膜對藏川楊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者檢測了白膜、藍膜和綠膜對不同光的透過率,以及覆膜后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結果如圖、表所示。覆膜處理 葉綠素含量(mg/g) 類胡蘿卜素含量(mg/g)白膜 1.67 0.71藍膜 2.20 0.90綠膜 1.74 0.65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所示,三種顏色的膜對紫外光、藍光和綠光的透過率有明顯差異,其中________光可被位于葉綠體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高效吸收后用于光反應,進而使暗反應階段的C3還原轉化為________和________。與白膜覆蓋相比,藍膜和綠膜透過的________較少,可更好地減弱幼苗受到的輻射。(2)光合色素溶液的濃度與其光吸收值成正比,選擇適當波長的光可對色素含量進行測定。提取光合色素時,可利用________作為溶劑。測定葉綠素含量時,應選擇紅光而不能選擇藍紫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覆蓋藍膜更有利于藏川楊幼苗在高原環境的生長。根據上述檢測結果,其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17.(12分)[2024年甘肅高考真題]機體心血管活動和血壓的相對穩定受神經、體液等因素的調節。血壓是血管內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人在運動、激動或受到驚嚇時血壓突然升高,機體會發生減壓反射(如下圖)以維持血壓的相對穩定。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減壓反射的反射弧______。(2)在上述反射活動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______形式傳導,在神經元之間通過______傳遞。(3)血壓升高引起的減壓反射會使支配心臟和血管的交感神經活動______。(4)為了探究神經和效應器細胞之間傳遞的信號是電信號還是化學信號,科學家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①制備A、B兩個離體蛙心,保留支配心臟A的副交感神經,剪斷支配心臟B的全部神經;②用適當的溶液對蛙的離體心臟進行灌流使心臟保持正常收縮活動,心臟A輸出的液體直接進入心臟B。刺激支配心臟A的副交感神經,心臟A的收縮變慢變弱(收縮曲線見下圖)。預測心臟B收縮的變化,補全心臟B的收縮曲線,并解釋原因:______。18.(11分)[2024年福建高考真題]珍稀瀕危植物留壩槭為落葉喬木。為制定針對性的保護方案,科研人員調查了某留壩槭天然種群,發現少量留壩槭個體散生在總面積約17000m2的落葉闊葉林中,受其他植物遮陰的影響,成樹長勢不佳,僅7株成樹可正常開花結果,且種子存在敗育率高、萌發率低等問題。該種群年齡結構和各年齡階段的死亡率統計結果如圖所示。注:樹齡用胸徑表示,幼苗(胸徑<2.5cm);幼樹(2.5cm≤胸徑<12.5cm);成樹(胸徑≥12.5cm)回答下列問題:(1)為準確掌握該地留壩槭的種群數量,采用的調查方法是______。(2)該地留壩槭面臨的主要生存壓力來自種間競爭而非種內競爭,依據是______。(3)據圖分析,該留壩槭種群的年齡結構為______,但種群處于衰退狀態。從種群數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該種群衰退的原因是______。(4)為提高該地留壩槭的種群數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答出2點)。19.(11分)[2024年北京高考真題]啤酒經酵母菌發酵釀制而成。生產中,需從密閉的發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用于再發酵,而直接開罐采集的傳統方式會損失一些占比很低的獨特菌種。研究者探究了不同氧氣含量下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及相關調控,以優化采集條件。(1)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密閉發酵罐中會產生___________和CO2。有氧培養時,酵母菌增殖速度明顯快于無氧培養,原因是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___________。(2)本實驗中,采集是指取樣并培養4天。在不同的氣體條件下從發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統計菌落數(圖甲)。由結果可知,有利于保留占比很低菌種的采集條件是___________。甲(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知,采集酵母菌時O2濃度的陡然變化會導致部分菌體死亡。研究者推測,酵母菌接觸O2的最初階段,細胞產生的過氧化氫(H2O2)濃度會持續上升,使酵母菌受損。已知H2O2能擴散進出細胞。研究者在無氧條件下從發酵罐中取出酵母菌,分別接種至含不同濃度H2O2的培養基上,無氧培養后得到如圖乙所示結果。請判斷該實驗能否完全證實上述推測,并說明理由。乙(4)上述推測經證實后,研究者在有氧條件下從發酵罐中取樣并分為兩組,A組菌液直接滴加到H2O2溶液中,無氣泡產生;B組菌液有氧培養4天后,取與A組活菌數相同的菌液,滴加到H2O2溶液中,出現明顯氣泡。結果說明,酵母菌可通過產生__________以抵抗H2O2的傷害。20.(14分)[2024年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高考真題]作物在成熟期葉片枯黃,若延長綠色狀態將有助于提高產量。某小麥野生型在成熟期葉片正常枯黃(熟黃),其單基因突變純合子ml在成熟期葉片保持綠色的時間延長(持綠)。回答下列問題。(1)將ml與野生型雜交得到F1,表型為______(填“熟黃”或“持綠”),則此突變為隱性突變(A1基因突變為al基因)。推測A1基因控制小麥熟黃,將A1基因轉入______個體中表達,觀察獲得的植株表型可驗證此推測。(2)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變為a2基因的隱性純合子,A2基因與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轉錄的模板鏈簡要信息如圖1。據圖1可知,與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發生了______,a2基因發生了______,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現了______,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______,導致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A1(A2)基因編碼A酶,圖2為檢測野生型和兩個突變體葉片中A酶的酶活性結果,其中______號株系為野生型的數據。(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m1的基因型為______,m2的基因型為______。若將m1與m2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個體的比例為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不容易凝固,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通常呈液態,A正確;B、油橄欖子葉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因此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B正確;C、油橄欖種子萌發過程中由于細胞呼吸的消耗,有機物的總量減少,但由于發生了有機物的轉化,故有機物的種類增多,C錯誤;D、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與一分子甘油發生反應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體消化道內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D正確。故選C。2.答案:C解析:A、由題干信息可知,小鼠在禁食一定時間后,細胞自噬相關蛋白被募集到脂質小滴上形成自噬體,隨后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最終脂質小滴在溶酶體內被降解,所以在饑餓狀態下自噬參與了細胞內的脂質代謝,使細胞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來支持基本的生命活動,A正確;B、細胞長時間處在饑餓狀態時,細胞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細胞自噬會過度活躍,導致細胞功能紊亂,可能會引起細胞凋亡,B正確;C、溶酶體內水解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場所是核糖體,在溶酶體內發揮作用,參與了細胞自噬過程,C錯誤;D、細胞自噬是細胞感應外部環境刺激后表現出的應激性與適應性行為,來支持基本的生命活動,從而維持細胞內部環境的穩定,D正確。故選C。3.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細胞液的pH3-6,胞質溶膠的pH7.5,說明細胞液的H+濃度高于細胞溶膠,若要長期維持膜內外的H+濃度梯度,需通過主動運輸將細胞溶膠中的H+運輸到細胞液中,A正確; B、通過離子通道運輸為協助擴散,Cl-、,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液泡屬于協助擴散,不需要ATP直接供能,B正確;C、液泡膜上的載體蛋白能將H+轉運出液泡的同時將細胞質基質中的Na+、Ca2+轉運到液泡內,說明Na+、Ca2+進入液泡的直接驅動力是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因此該過程Na+、Ca2+的進入液泡的方式為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提供,C錯誤;D、白天蔗糖進入液泡,使光合作用產物及時轉移,減少光合作用產物蔗糖在細胞質基質中過度積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續講行,D正確。4.答案:C解析:A、分析題意,人體缺氧時,EPO生成增加,并使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會顯著升高,從而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A正確;B、長期居住在低海拔地區的人進入高原后,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濃度會顯著升高,從而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據此推測,該過程中EPO能提高靶細胞血紅蛋白基因的表達,使血紅蛋白增多,并促進紅細胞成熟,使紅細胞數目增加,B正確;C、EPO是一種激素,激素不參與構成細胞膜,C錯誤;D、EPO是一種激素,其作為信號分子能與造血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并啟動信號轉導,進而引發靶細胞生理活動改變,D正確。故選C。5.答案:D解析:A、由題圖可知,細胞對該信號分子的特異應答,依賴于細胞外側的酶聯受體,A錯誤;B、酶聯受體位于質膜上,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能識別相應的信號分子,磷酸化的酶聯受體具有催化作用,但不具有運輸作用,B錯誤;C、ATP水解產生ADP和磷酸基團,磷酸基團與其他物質如靶蛋白結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C錯誤;D、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故信號分子調控相關蛋白質,活化的應答蛋白通過影響基因的表達,最終引起細胞定向分化,D正確。故選D。6.答案:D解析:A選項: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此時染色質已經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在顯微鏡下應能看見明顯染色體結構和著絲粒,圖(e)無法看出,因此圖(e)不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而應該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故A選項錯誤。B選項:減數分裂的過程染色體只復制一次,但細胞連續分裂兩次,故花粉母細胞進行一次完整的減數分裂后產生4個子代細胞。故B選項錯誤。C選項:作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由于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因此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染色體數目減半。根據題干,水稻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為24條,因此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后形成的子細胞應該含有12條染色體。故C選項錯誤。D選項:比較圖(C)與圖(g)發現,雙突變型圖(g)在顯微鏡下看未成功聯會的同源染色體明顯多于C圖。因此推測S1S2通過控制同源染色體聯會影響花粉發育。故D選項正確。故答案選D。7.答案:C解析:細菌的增殖方式一般為二分裂,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增殖方式,培養基中的細菌不能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A正確。Ⅱ期培養液中營養充足,細菌增長速率快,存在“J”形增長階段,B正確。Ⅲ期細菌存在增殖和死亡,但該時期細菌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大致相同,細菌總體數量保持相對穩定,C錯誤。Ⅳ期由于營養物質匱乏、種內競爭較強等,細菌數量下降,D正確。8.答案:D解析:A、在膀胱癌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H-ras所編碼蛋白質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變為纈氨酸,可能是由于堿基的替換造成的屬于基因突變,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A正確;B、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表明表觀遺傳變異可導致癌變,B正確;C、原癌基因N-myc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重復,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C正確;D、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bl過度表達,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D錯誤。故選D。9.答案:B解析:A.從藻類開始數起,食物鏈有:藻類→紅色蠕蟲→太陽魚→鱸魚→人類;藻類紅色蠕蟲→太陽魚→人類;藻類→甲殼類→太陽魚→鱸魚→人類;藻類→甲殼類→太陽魚→人類:藻類→甲殼類→雙翅目幼蟲→太陽魚→鱸魚→人類;藻類→甲殼類→雙翅目幼蟲→太陽魚→人類;共6條食物鏈,A正確。B.在“藻類→甲殼類→雙翅目幼蟲→太陽魚→鱸魚→人類”這條食物鏈中太陽魚屬于第四營養級,B錯誤。C.甲殼類在食物網中處于多個營養級,是多種生物的食物來源。消除甲殼類會破壞食物網的復雜性,減少生物種類和數量,從而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因此,C選項正確。D.捕食性雙翅目幼蟲是鱸魚的食物競爭者,它們都會吃浮游植物、甲殼類或溞等食物。消除捕食性雙翅目幼蟲會減少與鱸魚的食物競爭,從而使更多的能量流向鱸魚。所以,D選項正確。綜上所述,說法錯誤的選項是B。10.答案:B解析:A、內環境穩態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耳的聽覺感受細胞生存的內環境穩態失衡會影響聽力,A正確;B、發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吸收,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B錯誤;C、醛固酮的分泌可受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調控,存在分級調節,C正確;D、利尿劑能促進尿液產生,急性發作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同時應該保持低鹽飲食,避免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不利于尿液的排出,D正確。故選B。11.答案:A解析:A、①和③進行對比可以看出R基因表達量高,愈傷組織形成率高,①和⑤對比,使用組蛋白乙酰化抑制劑之后,R基因的表達量下降,愈傷組織的形成率也會降低,因此推測組蛋白乙酰化有利于WT原生質體形成愈傷組織,A正確;B、圖中數據無法得出R基因是通過促進IAA的合成提高愈傷組織形成率,B錯誤;C、圖中的數據沒有關于DNA減基序列的測定,因此無法推測組蛋白乙酰化通過改變DNA減基序列影響R基因表達量,C錯誤;D、①和②對比可以看出IAA能夠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因此若用AA合成抑制劑處理WT原生質體,愈傷組織形成率將降低,D錯誤。故選A。12.答案:B解析:由題圖可知,甲酶缺陷GSD女性患者的父母均正常,可推出甲酶缺陷GSD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基因為A、a。①患甲酶缺陷GSD,其基因型為aa,其父母均表現正常,則其父母關于甲酶缺陷GSD的基因型均為Aa。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與紅綠色盲相關的基因為B、b,若①(男性)同時患有紅綠色盲,則其關于紅綠色盲的基因型為XbY,綜合考慮這兩種遺傳病,測①父母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①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為3/4×3/4=9/16,A錯誤。若乙酶功能缺陷,則糖原不能轉化為葡萄糖-1-磷酸,進而不能轉化為葡萄糖,導致糖原在體內堆積,當糖原含量達到一定值后,血糖不再轉化為糖原,最終導致血糖含量升高,因此若②長期表現為低血糖,則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B正確。丙酶缺陷GD男性患者的父母均表現正常,說明丙酶缺陷GSD為隱性遺傳病,由于丙酶缺陷GSD女性患者的兒子表現正常,可知丙酶缺陷GD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相關基因為D、d,則③父親的基因型為Dd,若丙酶缺陷GSD的發病率為1/10000,則d基因的頻率為1/100,D基因的頻率為1-1/100=99/100,③的母親表現正常,其基因型為Dd的概率為2×1/100×99/100÷(2×1/100×99/100+99/100×99/100)=2/101,基因型為DD的概率為1-2/101=99/101,因此,若丙酶缺陷GSD的發病率為1/10000,則③患該病的概率為2/101×1/4=1/202,C錯誤。若甲酶缺陷,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不能轉化為糖原,因此,甲酶缺陷GSD患者體內糖原含量不會異常升高,D錯誤。13.答案:B解析:A、由表可知,Ce5具有催化纖維素類底物的活性,Ay3具有催化褐藻酸類底物的活性,Ay3與Ce5催化功能不同,Ay3-Bi-CB與Ce5-Ay3-Bi-CB相比,當缺少Ce5后,就不能催化纖維素類底物,當Ay3與Ce5同時存在時催化纖維素類底物的活性增強,所以Ay3與Ce5可能存在相互影響,A正確;B、由表可知,不論是否與Bi結合,Ay3均可以催化S1與S2,說明Bi與Ay3的催化專一性無關,B錯誤;C、由表可知,Ay3-Bi-CB與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類底物的活性不變,說明該酶對褐藻酸類底物的催化活性與Ce5無關,C正確;D、需要檢測Ce5-Ay3-Bi肽鏈的活性,才能判斷該酶對纖維素類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與CB相關,D正確。故選B。14.答案:A解析:重金屬脅迫與植物激素調節增強LOG2蛋白活性可降低擬南芥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從而可能緩解砷對根的毒害作用,C正確。根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最活躍的器官,抑制根生長后,植物會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能力下降而影響生長,D正確。15.答案:C解析:由題可知,糖原合成的中間代謝產物可抑制脂肪酸的合成,體內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細胞中優先轉化為糖原,糖原飽和后轉向脂肪酸合成,A項正確。UDPG通過F5蛋白進入高爾基體內,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敲除F5蛋白的編碼基因利于脂肪酸的合成,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B項正確。UDPG進入高爾基體不利于脂肪酸的合成,降低高爾基體中UDPG量有利于脂防酸的合成,從而會誘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蛋白R1經S1、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進而啟動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轉錄,S2蛋白失活不利于脂肪酸的合成,C項錯誤。R1屬于蛋白質,其可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D項正確。16.答案:(1)藍;類囊體薄膜;(CH2O)(或糖類)C5;紫外光(2)無水乙醇;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都能吸收藍紫光,選擇紅光可以避免類胡蘿卜素對實驗的于擾(3)藍膜覆蓋下藍光透過率高于白膜和綠膜,有利于藏川楊幼苗進行光合作用;藍膜覆蓋下葉綠素含量和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均高于白膜和綠膜,藏川楊幼苗光合速率較強;藍膜覆蓋下紫外光的透過率低于白膜和綠膜,減弱了對幼苗的傷害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影響因素解析:(1)位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光反應產生的NADPH和ATP參與暗反應的C3還原過程,使C3轉化為(CH2O)和C5。分析圖形,藍膜與綠膜對紫外光的透過率低于白膜,減弱了紫外光對幼苗的輻射。(2)無水乙醇可作為提取光合色素的試劑。類胡蘿卜素和葉綠素都能吸收藍紫光,而葉綠素還能吸收紅光,因此測定葉綠素含量時應選擇紅光,以避免類胡蘿卜素對實驗的干擾。(3)分析表格,藍膜覆蓋下藏川楊幼苗的葉綠素含量和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高于白膜和綠膜,光合色素含量高,吸收的光能較多,藏川楊幼苗的光合速率較強。分析柱形圖,藍膜覆蓋下藍光透過率高于白膜和綠膜,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藍膜覆蓋下紫外光的透過率低于白膜和綠膜,減弱了對幼苗的傷害,有利于幼苗生長。故覆蓋藍膜更有利于藏川楊幼苗在高原環境的生長。17.答案:(1)壓力感受器→傳入神經→心血管中樞→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心臟和血管(2)神經沖動/動作電位;突觸(3)減弱(4)支配心臟A的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物質,隨灌流液在一定時間后到達心臟B,使心臟B跳動變慢解析:(1)減壓反射的反射弧:壓力感受器→傳入神經→心血管中樞→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心臟和血管。(2)上述反射活動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神經沖動或電信號的形式傳導,在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結構傳遞。(3)血壓升高引起的減壓反射會使支配心臟和血管的交感神經活動減弱。(4)支配心臟A的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可隨灌流液在一定時間后到達心臟B,使心臟B跳動變慢,故心臟B的收縮曲線如下:18.答案:(1)逐個計數(2)留壩槭種群密度小,種內競爭弱;受其他植物遮陰影響,在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3)增長型;種子少且萌發率低導致出生率低,幼樹向成樹過渡階段的死亡率高(4)人工培育留壩槭幼苗后移栽到該地;適度采伐或修剪對留壩槭遮陰的植物解析:(1)逐個計數適用分布范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群,統計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值,是一種精準的計量方法,因此的方法為準確掌握該地留壩概的種群數量,采用的調查方法是逐個計數。(2)種間競爭是指不同種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種內競爭是指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競爭關系,由于留壩槭種群密度小,種內競爭弱;受其他植物遮陰影響,在種間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該地留壩槭面臨的主要生存壓力來自種間競爭而非種內競爭。(3)由柱狀圖可知,該留壩槭種群幼苗和幼樹的數量較多,成樹數量相對較殺,那么該留壩槭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由柱狀圖和題干信息“發現少量留壩槭個體散生在總面積約17000m2的落葉闊葉林中,受其他植物遮陰的影響,成樹長勢不佳,僅7株成樹可正常開花結果,且種子存在敗育率高、萌發率低等問題”可知,該留壩槭種群種子少且萌發率低導致出生率低;幼樹向成樹過渡階段的死亡率高,因此該種群處于衰退狀態。(4)為提高該地留壩槭的種群數量,可采取人工培育留壩槭幼苗后移栽到該地;適度采伐或修剪對留壩槭遮陰的植物等措施。19.答案:(1)酒精或C2H5OH;能量(2)無氧(3)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隨著H2O2濃度的持續上升,酵母菌存活率下降(酵母菌受損程度加深),但不能證明酵母菌接觸O2的最初階段,細胞產生的H2O2濃度會持續上升;該實驗在無氧條件下從發酵罐中取出酵母菌,接種到培養基上無氧培養,并沒有創造O2濃度陡然變化的條件(4)過氧化氫酶或H2O2 酶解析:解析:(1)酵母菌在密閉發酵罐中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酒精(C2H5OH)和CO2。有氧培養時,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有機物被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大量能量,而無氧呼吸中有機物不能徹底分解,只產生少量能量,故有氧培養時酵母菌增殖速度明顯快于無氧培養。(2)由圖甲結果可知,無氧/無氧條件下,菌落數最多,因此有利于保留占比很低菌種的采集條件是無氧/無氧。(3)依據圖乙結果可知,隨著H2O2濃度的持續上升,酵母菌存活率下降(酵母菌受損程度加深),但不能證明酵母菌接觸O2的最初階段,細胞產生的H2O2濃度會持續上升;由題意可知,該實驗在無氧條件下從發酵罐中取出酵母菌,接種到含不同濃度H2O2的培養基上進行無氧培養,并沒有創造O2濃度陡然變化的條件,所以不能完全證實上述推測。(4)過氧化氫酶能催化H2O2分解出現明顯氣泡,因此實驗結果說明,酵母菌可通過產生過氧化氫酶以抵抗H2O2的傷害。20.答案:(1)熟黃;持綠(或m1或突變型)(2)堿基對的替換;堿基對的增添;終止密碼子;短;①(3)a1a1A2A2;A1A1a2a2;1/2或0.5解析:(1)由題意可知,若該突變為隱性突變,則野生型與A1、a1基因有關的基因型為A1A1,m1的基因型為a1a1,F1的基因型為A1a1,F1應表現出A1基因控制的性狀,即熟黃。將A1基因轉入持綠個體(a1a1)中表達,若該個體表現出熟黃性狀,即可驗證此推測。(2)據圖1可知,與野生型基因相比,1基因中的一個堿基C替換成堿基T,即發生了堿基的替換;2基因中插入了一個堿基,即發生了堿基的增添。上述兩種基因突變都使合成的mRNA提前出現了終止密碼子UGA,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短,進而導致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因此,與兩個突變體葉片中的A酶相比,野生型葉片中的A酶的酶活性最高,即對應圖2中的①。(3)分析題意,m1的A1基因突變為a1基因,但A2基因純合:m2的A2基因突變為a2基因,但A1基因純合。因此,m1的基因型為a1a1A2A2,m2的基因型為A1A1a2a2.由于m1和m2表型相同,推測當A1基因和A2基因同時存在時植株(A1_A2_)才表現為熟黃,其他基因型的植株均表現為持綠。若將m1(a1a1A2A2)與m2(A1A1a2a2)雜交得到F1(A1a1A2a2),F1自交得到F2,F2中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的個體(A1A1A2A2、a1a1A2_、A1_a2a2、a1a1a2a2)所占的比例為1/4×1/4+1/4×3/4+3/4×1/4+1/4×1/4=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