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泰州中學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生物試題(考試時間: 75分鐘; 總分: 100分)一、單項選擇題 (本項包括 1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 題意)1. 下列有關病毒和細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 通過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人乳頭瘤病毒B. HIV 的包膜來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細胞 C. 病毒和細菌都屬于原核生物,無成形的細胞核 D. 病毒和細菌都具有蛋白質,但不一定都有酶2. 奶茶作為一種 “ 潮流” 飲品,年輕人為追求味道和口感,常添加過多蔗糖、反式脂肪酸、 無機鹽、人工色素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均是以碳鏈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 細胞中的無機鹽含量很少,且大多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脂質分子中氫的含量遠遠低于糖類,而氧的含量更高D. 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飽和脂肪酸,室溫時呈液態3. 黑枸杞被稱為 “ 軟黃金” ,其果實呈深黑色,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游離氨 基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 Mg、Fe、Zn、B等微量元素歸根結底來自無機環境,沒有一種是細胞所特有 B. 黑枸杞果實呈深黑色與液泡中水溶性色素有關,液泡中可儲存糖類等養料C. 黑枸杞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在細胞核,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密切相關 D. 離體的葉綠體在一定條件下釋放氧氣,體現了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4. 下列活動沒有細胞骨架參與的是A. 同源染色體的聯會配對 B. 高爾基體分泌的囊泡移向細胞膜C. 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運動 D. 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5. 如圖為某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結構①的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廣闊的膜面積 B. 結構②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細胞不需要的物質或顆粒一定不能通過 C. 結構③具有雙層膜結構,是遺傳信息庫,控制細胞的代謝和遺傳D. 結構④參與細胞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其膜結構能與結構③直接發生交換6. 下列關于細胞物質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A. 細胞膜上參與 Ca 運輸的載體蛋白能催化 ATP 的水解B. 肝細胞中內質網合成的磷脂可轉移至中心體C. 細胞核內的 DNA不能通過核孔,而細胞質中的蛋白質能通過核孔 D. 細胞通過胞吞攝取大分子物質時,消耗能量且需要膜蛋白的參與7. 人體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部分糖代謝過程如圖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物質,①②表示過程。下列有關糖代謝過程的敘述,錯誤 的是A. ①②過程發生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B. ①②過程能實現 NAD的循環利用 C. 丙是 CO2和乳酸,會降低血漿 pH D. 乙是 ATP,為骨骼肌運動提供能量8. 手術切除大鼠部分肝臟后,殘留的肝細胞可重新進入細胞周期進行增殖;肝臟中的卵圓細 胞發生分化也可以形成新的肝細胞,使肝臟恢復到原來體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肝細胞增殖過程中,會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 B. 肝細胞的自然更新伴隨著細胞凋亡的過程 C. 卵圓細胞分化是遺傳物質改變的結果D. 卵圓細胞能形成新的肝細胞,證明其具有全能性9. 孟德爾在二對相對性狀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下列有關基因自由組 合定律的幾組比例,最能說明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實質的是A. F 的表現型比為 9: 3: 3: 1 B. F 全為黃色圓粒C. F 產生配子的比為 1: 1: 1: 1 D. 測交后代比為 1: 1: 1: 110. 在遺傳學中,正反交實驗常用于判斷相應基因的位置。某一單基因控制的具有相對性狀 的個體進行正反交實驗,不考慮變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正反交結果相同,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體上 B. 正反交結果不同,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體上 C. 正反交結果不同,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 D. 通過正反交實驗,一定能判斷基因的位置11. 觀察到一個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的二倍體生物(正常體細胞內有2N條染色體)的正常細 胞正處在某分裂時期,含有 2N條染色體,呈現 N種形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若此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則此細胞來源于雌性個體B. 若此細胞中有染色單體,則此細胞可能是初級精母細胞 C. 若此細胞處在分裂中期,則此細胞中一定含有 N個四分體D. 若此細胞處在分裂后期,則其產生的兩個子細胞大小一定不同12. 噬菌體有DNA型也有RNA型,現有噬菌體(遺傳物質不清楚)、相應宿主細菌、各種含放 射性以及不含放射性的堿基等材料進行了相關實驗探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無論是 DNA 型噬菌體還是 RNA型噬菌體,其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后都只有 4種化合物B. 欲知該噬菌體類型,可用同時含放射性 T和U的細菌培養噬菌體并檢測子代是否含放射性 C. 同時用 P與 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宿主細菌,可以檢測該噬菌體遺傳物質的化學本質D. 用 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宿主細菌且保溫時間過長,攪拌離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 中13. 下列對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乙)、觀 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實驗丙)、測量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對不同波長光的反應來 繪制的作用光譜(實驗丁)的敘述,正確的是A. 實驗甲:PH和淀粉用量均屬于無關變量,可以任意設定溫度B. 實驗乙:該實驗為對照實驗,有氧組為對照組、無氧組為實驗組C. 實驗丙: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染色體形態、位置和數目來判斷具體分裂時期D. 實驗丁:作用光譜中類胡蘿卜素在紅光區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應中 ATP 的合成14. 生物科學史是生物科學形成、發展和演變的歷程,是探索生命現象及其本質的史實。下 列敘述正確的是A. 歐文頓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B. 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 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對自變量的控制采用了減法原理D. 魯賓和卡門利用 8O同時標記 H2O和 CO2 提供給植物,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氣的來源15. 下列關于“ 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A. 細胞分裂中期可以觀察到線粒體與高爾基體B. 在低倍鏡下比高倍鏡下能更快找到各種分裂期細胞 C. 將解離后的根尖用甲紫溶液染色后,再用清水漂洗 D. 顯微鏡下絕大多數細胞中能觀察到染色體二、多項選擇題 (本題包括 4個小題,每小題 3分,共 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 意。每題選對但不全的得 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 0分)16. 模擬實驗是根據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來替代研究對象的實驗。比如 實驗一 : “ 性狀分 離比的模擬實驗”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別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顏色的彩球代表 D、 d雌雄配子;實驗二:“ 以雄果蠅(2n=8)為例,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模擬實 驗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體模型;實驗三:“ DNA 結構模型的構建 ”模擬實驗中可用脫氧核 糖塑料片、磷酸塑料片、堿基塑料片及連接物構建 DNA分子模型。下列實驗中模擬不正確的 是A. 實驗一中分別從兩個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球組合在一起,可模擬基因自由組合過程 B. 向實驗一桶內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 實驗二中減數分裂Ⅱ 的細胞中可能含有 4條或 8條同種顏色的染色體D. 實驗三中每個脫氧核糖上都要連接 2個磷酸基團和 1個堿基17. Rubi sco 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的關鍵酶,當 CO2濃度較高時 該酶催化 CO2與 C5 反應進行光合作用。當 O2濃度較高時,該酶催化 C5與 O2反應,最后在線粒體內生成 CO2 ,植 物這種在光下吸收 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在高 O2含量的環境中,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B. 在光照條件下,若葉肉細胞中 O2含量下降、CO2含量升高,會促進光呼吸C. 強光下,光呼吸增強,消耗 NADPH增多,避免電子積累引起的光合結構損傷 D. 溫室栽培蔬菜時可通過增施有機肥減少光呼吸對光合產物的損耗18. 如圖表示基因型為 EeFf 的番茄部分初級卵母細胞發生的現象,但花粉形成過程中不發 生該現象,且基因型為 ef 的雄配子有 1/2死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圖示現象發生在減數分裂Ⅰ 和有絲分裂前期B. 圖示初級卵母細胞完成減數分裂產生的 4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C. 基因型為 EeFf 的番茄產生的雄配子中 EF 占 2/3D. 與體細胞相比,雌雄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均不變19. 無丙種球蛋白血癥 (XLA)是單基因遺傳病。如圖為XLA的一個家系圖,已知Ⅱ -6不攜帶致病基因,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 XLA 是伴 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 Ⅱ -4和Ⅱ -2均不攜帶致病基因C. 人群中 XLA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D. Ⅲ-5 是 XLA 患者的概率為 1/2三、非選擇題(共 58分)20. (12分)圖甲為某種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簡圖,其中英文大寫字母表示物質成分,數字表 示過程。圖乙為該植物葉片的氣孔結構示意圖,保衛細胞的細胞壁靠近氣孔側明顯厚一點。 請回答:(1)圖 甲 中 物 質 A的 生 成 場所 在 ,該 場 所 上 含 有 多 種 光 合 色 素 : 和葉綠素,可用 溶劑提取。其中,葉綠素主要吸收 光。(2)在 光 照 充 足 環 境 中 ,物 質 A的 去 路 有 。 過 程 @ 是 ,為該過程提供能量的物質有 。(3)若圖乙中的保衛細胞發生滲透失水,會引起氣孔開度變小,短時間內物質D的含量與失 水前相比 (填“ 增加”或“ 下降”)。(4)暗反應對溫度的變化比光反應敏感的主要原因是參與該過程的 更多。(5)有些棉花在特定環境中氣孔會出現周期性的開合現象,被稱為“ 氣孔振蕩 ”。研究發現, 氣孔振蕩周期中的開合與炎熱夏季正午氣孔開合機理一致,推測氣孔振蕩是棉花植株在 (填“ 干旱 ”、“ 寒冷”或“ 潮濕”)環境中經過長期進化而產生的適應性機制,“ 氣孔振蕩” 的具體意義是 。 (2分)21. (10分)麥胚富含脂肪、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其含有的脂肪酶會催化脂肪分解,容 易引起酸敗變質。為延長麥胚的儲存期。科研人員研究了不同無機鹽對脂肪酶活性的影響。 回答下列問題:(1)脂肪和蛋白質都可作為細胞的供能物質,二者共同的組成元素是 ,脂肪酶 能催化脂肪分解產生 ,所釋放的酸可用標準堿溶液進行中和滴定。根據 堿溶液的消耗量來計算酶活性。(2)研究無機鹽對脂肪酶活性的影響時,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如圖 1所示。A組實驗是 (填 “ 對照組 ” 或 “ 實驗組” )。將酶液與橄欖油保溫至相同溫度后再 混合,目的是.(2分)。反應 10分鐘后,向試管中加人體積分 數為 95%的酒精, 目的是 (2分)。(3)實驗結果如圖 2所示。實驗的自變量有 。結合實驗結果分析,為延長麥胚的儲存期,你的 建議是 (2分)。22. (14分)圖 1是某雌性小鼠體內細胞的分裂示意圖(2n=40,僅顯示部分染色體) ,圖 2是 該小鼠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核 DNA、染色單體數量的變化。圖 3為減數分裂過程中不同 時期的顯微照片。(1)圖 1中數字分別表示不同的分裂過程, ① 代表的分裂過程是 。B細胞內有 條染色單體, 對同源染色體。C細胞的名稱是 。該生物染色體數目最多 可達 條。(2)在方框中繪出 D→ F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行為的簡圖, (請注意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3)圖 2甲、乙、丙中表示核DNA的是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可發生在 時期(填字母) ,b時期的細胞中含 Y染色體的數目可能是 。(4)圖3中處于減數分裂的細胞按時間先后排序是細胞 → 細胞 → 細胞 → 細 胞 。 在 細 胞 乙 至 細 胞 丙 的 分 裂 過 程 中 , 染 色 體 的 行 為 變 化 特 點 是 。(5)除了畫圖或者捏橡皮泥模型之外,用手指也可以輕松模擬出減數分裂過程。如圖 1 ,先 伸出雙手食指代表一對同源染色體,然后將中指與食指并攏,表示染色體復制。圖甲是圖乙 后續可能的手指動作。①正常情況下圖中右手的中指和食指A、含有相同的遺傳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別表示來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②圖2中可能發生染色體互換的是 ,能體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實質的時 間段是 。 (填圖中字母)23. (12分)某研究人員發現某種花的顏色(紅、粉、白)由兩對位于常染色體上A/a基因和 B/b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對 a 基因為顯性,控制紅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顏色的深淺, 且具有疊加效應。某科研人員選取若干純合子作為親本雜交,過程如圖所示。已知實驗一和 實驗三中 F1的粉花基因型不同。回答下列問題:(1)A/a基因和 B/b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2)實驗一、二、三中 F1的基因型分別為 、 、(3)實驗一中F2的白花有 種基因型,其中純合子占 。 實驗三中 F2的表型及比 例是 。(4)實驗一中 F2的紅花隨機雜交,后代雜合子的比例是 。(5)現 有一 紅 花 植 株 ,欲 判 斷 其 基 因 型 ,可 讓 其 測 交 ,若 子 代 出 現 表 型 及 比 例 為 ,則其基因型與實驗二中 F1的紅花基因型相同。(6)已知植物的花瓣大小由 D、d和 E、e 兩對基因控制,基因 D、E分別控制酶 D、E的合成, 花色的代謝途徑如圖 1所示。植株甲的相關基因組成及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2所示。植株甲自交(不考慮互換等其他變異) ,后代植株表現為小花瓣的基因型有 。若將 植株甲與大花瓣植株乙雜交,后代中大花瓣植株和小花瓣植株的比例為 3: 1 ,則植株乙的 基因型可能為 (2分)24. (10分).研究者將 1個含 4N/ 4N—DNA的大腸桿菌轉移到以 NH Cl 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 中, 培養 24h后,提取子代大腸桿菌的DNA,將 DNA雙鏈解開再進行密度梯度離心,試管中 出現兩種條帶,如圖 1所示。DNA 復制時兩條子鏈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條子鏈稱為前導鏈,該鏈連續延伸;另一條稱 為后隨鏈,該鏈逐段延伸,這些片段稱為岡崎片段,如圖 2所示。將某植物的分生區細胞 (2n=18)在含放射性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基中培養足夠長的時間,然 后轉移到無放射性培養基中再培養一段時間,測定分裂期細胞中帶放射性 DNA的細胞百分 率,結果如圖 3所示。(1)根據圖 1所示信息,可知該種大腸桿菌的細胞周期大約為 h。(2)圖2DNA子鏈的合成過程中,除需要解旋酶之外,還需要 (至少答 出一種)等酶,該鏈合成的方向是 (填 5° → 3' 或 3 3→5) ,與復制叉延伸的 方 向 (填 “ 相 同 ” 或 “ 相 反 ” ) 。 DNA 復 制 的 特 點 是 (至少寫出一點)(3)將某植物的分生區細胞(2n=18)在含放射性標記胸腺嘧啶的培養基中培養足夠長的時間, 使所有 DNA幾乎都帶有放射性標記。然后轉移到無放射性培養基中再培養一段時間,測定分 裂期細胞中帶放射性 DNA的細胞百分率。更換培養基后 1個細胞分裂兩次形成的4個子細胞 中,帶有放射性的細胞的個數可能情況有( )A. 1 個 B. 2個 C. 3 個 D. 4個更換培養基后處于第二次分裂期的細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體有 條。(4)該 DNA 分子有 1000個堿基對,其中有 400個 C-G對,某一條鏈(a鏈)上有 500個 A,下 列說法正確的是( )2分A. a 鏈上有 100個 T, 其互補鏈上有 500個 TB. a 鏈上最多有 400個 G,在這種情況下其互補鏈上沒有 GC. 這個 DNA分子的堿基對中一共有2000個氫鍵D. 以這個 DNA 分子為模板進行3輪復制,至少需要消耗 4200個 A(5)重疊基因在病毒DNA、原核生物 DNA、線粒體 DNA中較為普遍,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基因共用一段 DNA序列,如大基因內包含小基因、前后兩個基因首尾重疊。根據信息推斷其 意義是 。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D B D C B C B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A D C C B ABD CD BC ACD20( 12 分)( 1 )類囊體薄膜 類胡蘿卜素 無水乙醇 紅光和藍紫光( 2 )線粒體和細胞外 C3 的還原 ATP、NADPH( 3 )增加 ( 4 )酶( 5 )干旱 “ 開 ”能保證 CO2 供應,維持光合作用,( 1 分)“ 閉 ”能降低蒸 騰作用,提高抗旱性( 1 分)21( 10 分)( 1 )C、H、O 脂肪酸和甘油( 2 )對照組 保證反應前后的溫度相同 使脂肪酶變性失活,終止酶促反 應( 2分)( 3 )無機鹽的種類和濃度(寫一個不得分) 用濃度為 2.0× 10^-9mol/L 的 NaCl 溶液(必答)處理麥胚22( 14 分)( 1 )有絲分裂 0 40 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80( 2 )或都給分( 3 )丙 C 0( 4 甲→ 乙→ 丙→ 丁 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5 )①A ②A C 23( 12 分)( 1 ) 自由組合定律( 2 ) AaBb AaBB 或 Aabb AABb( 3 ) 5 3/7 紅花:粉花:白花=1:2:1( 4 ) 4/9(5) 粉花:白花=1:1 或紅花:白花=1:1( 6 ) DDee、ddEE DDEe 或 DdEE 24( 10 分)( 1 )8( 2 )DNA 聚合酶、DNA 連接酶(答出一點即可得分) 5’→ 3’相同或相反 半保留復制、邊解旋邊復制、半不連續復制(答出一點即可得分)( 3 )BCD 18( 4 )ABD( 2 分)( 5 )可使有限的 DNA 序列包含更多的遺傳信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