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本部分包括40題,每題2分,共計80分,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最符合題意。)1.顯微鏡是觀察微觀世界的主要工具。下列有關顯微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視野中偏左側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右側移動置B.顯微鏡觀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C.顯微鏡的目鏡16×,物鏡10X的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是26D.光線較暗時,用反光鏡的平面來對光2.下圖1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2表示圖1中構成食物鏈的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積累量。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能量沿食物鏈“草→兔→鷹”流動時會逐級遞減啦B.圖1中共有3條食物鏈,鷹與蛇之間只有捕食關系最C.該草原生態系統由非生物部分和圖1所示生物組成D.圖2中的丁是指圖1中的草生種然地3。“一夜海潮河水滿,鱸魚清曉入池塘。”鱸魚游泳時,控圖1圖2制游泳方向的部位主要是敏A.胸鯖B.背鰭C.尾鯖D.臀鰭4.右圖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長A.甲表示吸氣,膈舒張并上升B.甲表示呼氣,膈收縮并上升hC.乙表示吸氣,膈收縮并下降D.乙表示呼氣,膈舒張并下降區5.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需求量最大的無機鹽是甲A.氮、磷、鉀B.鈣、鐵、鋅C.硼、鎂、氨D.碘、鐵、硒鄭6.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營養物質絕大部分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蛋白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和最終產物分別是郝A.胃、葡萄糖B.小腸、氨基酸C.胃、氨基酸D.口腔、麥芽糖7.如圖所示幾種植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粗①腎威②松樹③ 葫蘆蘚④向日葵⑤玉米⑥海帶A.屬于被子植物的是②④⑤B.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①③⑥C.⑥靠根固定在海底D.③和④都可以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8.臥室內夜晚最好不要放置較多大型的盆栽花卉植物,其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二氧化碳B.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C.植物呼吸作用產生氧氣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呼吸作用都要消耗大量氧氣9.我國古書上有“阜極而蝗”的記載,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的旱災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八年級生物試愚第1頁(共6頁)C因掃描全能王3億人5在用的日而APP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指ApPA.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環境的變化,給蝗災的發生提供了條件B.蝗蟲的成蟲后翅很薄,適于飛行,所以活動范圍很大C.蝗蟲身體外面包著一層堅韌的外骨骼,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D.蝗蟲適應陸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開口于頭部的氣管10.將人血永久涂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到的視野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A.當人體有炎癥時,①的數量會明顯增多B.江蘇志愿者到西藏支教半年后,血液中的②顯著增加-⑧C.③具有止血、凝血的功能eD.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血紅蛋白11.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9它們“愛恨交加”。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A.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B.細菌和真菌通過與動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C.細菌和真菌必須生活在有氧的環境中D.細菌和真菌主要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12.下列屬于人類特有的反射活動的是A.吃梅子流口水B.看到梅子流口水C.聽到“梅子”二字流口水D.三項都是13.右圖表示關節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②A.結構③中的滑液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②B.骨與骨通過關節等方式相連形成骨骼C.結構②是骨骼肌①D.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14.動物依靠各種行為適應環境。下列動物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A.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B.失去雛鳥的紅雀給池塘里浮到水面上求食的金魚喂食C.大猩猩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爬到箱頂取下高處的香蕉D.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親的育兒袋里吃奶15.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B.腎小囊的重吸收作用C.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腎小管的濾過作用16.“山上種滿樹,等于修水庫”,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關于生物圈水循環的描述,錯誤的是A.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B.植物的氣孔很小,因此通過氣孔散失的水分很少C.森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吸納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D.在植物體內,水能往高處流,主要是因為蒸騰作用產生一種將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17.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可以快速擴大新品種的繁殖量。下列不屬于植物的無性生殖的是A.葡萄的扦插B.柑橘的嫁接C,草莓的組織培養D.水稻的雜交育種18.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植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家蠶的發育過程經歷了A.卵+若蟲→成蟲B.卵+幼蟲→成蟲C.卵+幼蟲+蛹→成蟲D.卵→蛹+幼蟲+成蟲1布加什跏顆筍2而世6而】CS掃描全能王器:2人E行用內后西A。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