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章 第1節 第2課時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章 第1節 第2課時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2課時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能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認識分散系及其分類,熟知溶液、濁液、膠體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2.知道膠體是一種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膠體的特點、性質及其應用,會分析提純膠體,會鑒別膠體和溶液。
一、分散系
1.分散系的定義與組成
(1)定義:由        物質(分散質)分散到         (分散劑)里形成的混合物。
(2)組成
2.分散系分類
根據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可將分散系分為    、__________和    。
思考1 顆粒直徑介于1~100 nm的物質為膠體,這種說法對嗎 若不對,請加以解釋。
思考2 蛋白質分子與淀粉分子的大小都在幾十納米左右,則淀粉溶液、豆漿、牛奶都是膠體嗎
1.判斷正誤
(1)氯化鈉溶液均一、穩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
(2)油水混合物屬于乳濁液(  )
(3)分散系有的是純凈物,有的是混合物(  )
2.(2023·河南南陽高一檢測)下列物質不屬于分散系的是(  )
A.水 B.硝酸鉀溶液
C.泥漿 D.淀粉溶液
3.按溶液、濁液、膠體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蘇打水、牛奶、豆漿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鹽水、茶水
D.Ca(OH)2懸濁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漿
二、膠體
1.膠體的定義和分類
(1)定義:分散質的微粒直徑介于        的分散系。
(2)分類:依據分散劑狀態分為氣溶膠、液溶膠、固溶膠。比如云、霧、煙的分散劑是    ,分散質微粒是         ,屬于氣溶膠。
2.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1)滲析
①概念
膠體的分散質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       、    能夠透過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半透膜分離膠體中的雜質分子或離子。這種提純、精制膠體的方法稱為    。
②操作
如圖除去Fe(OH)3膠體中的FeCl3,將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滲析袋中,置于流動(或頻繁更換)的蒸餾水里一段時間即可。
(2)丁達爾現象或丁達爾效應
操作 從垂直于光線的方向觀察現象 原因分析
        (丁達爾效應或丁達爾現象) 膠粒的直徑為     m,能對光線    
無明顯現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徑     m,散射極其微弱
思考1 (1)結合上面滲析操作圖,如何證明Fe(OH)3膠體沒有透過半透膜
(2)基于以上實驗探究,思考如何用簡便方法區分膠體和溶液。
(3)吸附性
膠體分散質具有巨大的        ,形成較強的        ,吸附水中的色素、懸浮固體等。
3.溶液、膠體、濁液三類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分散質粒子種類 分子、離子 較多分子集合體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體(固體小顆粒或小液滴)
分散質粒子直徑 <1 nm 1~100 nm >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穩定 均一、透明、較穩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穩定
分散質能否 透過濾紙
分散質能否 透過半透膜
實例 碘酒、蔗糖溶液、 鹽酸、酒精溶液 豆漿、云、霧、煙、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 泥漿、油水混合物、氫氧化鐵的懸濁液
4.膠體的制備及應用拓展
(1)Fe(OH)3膠體的制備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制備 得到均一、透明的     色液體 FeCl3+3H2OFe(OH)3(膠體) +3HCl
(2)膠體性質的拓展
(3)膠體的應用
①海河交界處易形成三角洲。
②一支鋼筆使用兩種不同型號的藍黑墨水,易出現堵塞。
③手被割破時,可用FeCl3溶液應急止血。
④醫療上的血液透析。
⑤明礬常用作      。
特別提醒 ①明礬做凈水劑是利用明礬溶于水能形成Al(OH)3膠體,膠體具有吸附性;但膠體沒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②膠體不帶電荷,膠體微粒(分散質微粒)可能帶電荷,例如淀粉膠體中的膠體微粒不帶電荷。
思考2 (1)如何檢驗制備的紅褐色液體為Fe(OH)3膠體
(2)在制備Fe(OH)3膠體時,為什么不用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
(3)向Fe(OH)3膠體中加入稀鹽酸,先產生紅褐色沉淀,繼續加稀鹽酸,紅褐色沉淀又溶解,為什么
1.判斷正誤
(1)根據能否發生丁達爾現象將分散系分為濁液、溶液和膠體(  )
(2)“納米級”氯化鈉顆粒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
(3)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膠體(  )
(4)醫療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膠體的性質(  )
(5)膠體帶電荷,在通電時會發生電泳現象(  )
2.(2024·濟南高一檢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鈷酞菁”的分子(直徑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不能透過濾紙
B.Fe(OH)3難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勻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穩定的紅褐色膠體
C.根據丁達爾效應,利用一束強光可以區別淀粉膠體和食鹽溶液
D.膠體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體,因此不能透過濾紙
3.用白磷還原法可制得一種金的分散系,該分散系在臨床診斷及藥物檢測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餾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 K2CO3溶液0.6 mL,振蕩變成棕紅色。
③加熱煮沸至溶液變成透明紅色。
④分離提純,除去無機溶質。
所得分散系中,金顆粒直徑為5~12 nm。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分散系屬于     ,其分散質是     。
(2)用一束強光照射該分散系,從側面可看到  。
(3)步驟④的分離方法是  。
(4)所得紅色溶液    (填“能”或“不能”)繼續加熱。
答案精析
一、
1.(1)一種(或幾種) 另一種物質 (2)被分散 容納分散質
2.溶液 膠體 濁液 溶液 膠體
思考1 不對,膠體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說顆粒直徑介于1~100 nm的物質就是膠體,如果是單一物質就不是膠體。例如不能說粒子直徑介于1~100 nm的氫氧化鐵是膠體。
思考2 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介于1~100 nm時形成的分散系稱為膠體。
應用體驗
1.(1)× (2)√ (3)×
2.A
3.B [蘇打水是碳酸氫鈉的水溶液,牛奶、豆漿都是膠體,故A項錯誤;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濁液,血液為膠體,故B項正確;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鹽水是氯化鈉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C項錯誤;Ca(OH)2懸濁液為濁液,澄清石灰水為溶液,石灰漿為濁液,故D項錯誤。]
二、
1.(1)1~100 nm (2)空氣 微小的液滴或固體顆粒
2.(1)①小分子 離子 滲析 (2)一條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10-9 
思考1 (1)用可見光源照射燒杯中的液體,從側面不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2)利用丁達爾效應區分膠體和溶液。
(3)比表面積 吸附能力
3.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紅褐 (2)①酸 堿 鹽 加熱 攪拌 (3)⑤凈水劑
思考2 (1)用一束光線照射,從側面觀察,若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則證明成功制得膠體。
(2)NaOH與FeCl3溶液反應產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膠體。
(3)加入稀鹽酸,Fe(OH)3膠體發生聚沉,再加入稀鹽酸,稀鹽酸和Fe(OH)3發生中和反應,生成FeCl3,化學方程式為Fe(OH)3+3HCl===FeCl3+3H2O。
應用體驗
1.(1)× (2)× (3)× (4)√ (5)×
2.C [Fe(OH)3難溶于水,許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徑介于1~100 nm時,能均勻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穩定的紅褐色膠體,B錯誤;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利用一束強光可以區別淀粉膠體和食鹽溶液,C正確;膠體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體,但能透過濾紙,D錯誤。]
3.(1)膠體 金顆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條光亮的通路 (3)滲析 (4)不能
解析 (1)根據題給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劑為水,分散質為金顆粒,金顆粒直徑為5~12 nm,介于1~100 nm,故該分散系為膠體。(2)用光束照射膠體時,可發生丁達爾效應。(3)分離提純膠體可采用滲析法。(4)膠體在加熱時易發生聚沉,故所得紅色溶液不能繼續加熱。(共68張PPT)
第2章 第1節
<<<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
第2課時
核心素養
發展目標
1.能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認識分散系及其分類,熟知溶液、濁液、膠體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
2.知道膠體是一種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膠體的特點、性質及其應用,會分析提純膠體,會鑒別膠體和溶液。
內容索引
一、分散系
二、膠體
課時對點練
分散系
>
<

1.分散系的定義與組成
(1)定義:由 物質(分散質)分散到 (分散劑)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 分散系
(2)組成
分散質:分散系中 的物質
分散劑:分散系中 的物質
一種(或幾種)
另一種物質
被分散
容納分散質
2.分散系分類
根據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可將分散系分為 、 和

溶液
膠體
濁液
溶液
膠體
顆粒直徑介于1~100 nm的物質為膠體,這種說法對嗎?若不對,請加以解釋。
思考1
提示 不對,膠體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介于1~100 nm的分散系,并不是說顆粒直徑介于1~100 nm的物質就是膠體,如果是單一物質就不是膠體。例如不能說粒子直徑介于1~100 nm的氫氧化鐵是膠體。
蛋白質分子與淀粉分子的大小都在幾十納米左右,則淀粉溶液、豆漿、牛奶都是膠體嗎?
思考2
提示 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介于1~100 nm時形成的分散系稱為膠體。
1.判斷正誤
(1)氯化鈉溶液均一、穩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2)油水混合物屬于乳濁液
(3)分散系有的是純凈物,有的是混合物
應用體驗
×

×
2.(2023·河南南陽高一檢測)下列物質不屬于分散系的是
A.水 B.硝酸鉀溶液
C.泥漿 D.淀粉溶液
應用體驗

3.按溶液、濁液、膠體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蘇打水、牛奶、豆漿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鹽水、茶水
D.Ca(OH)2懸濁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漿
應用體驗

應用體驗
蘇打水是碳酸氫鈉的水溶液,牛奶、豆漿都是膠體,故A項錯誤;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濁液,血液為膠體,故B項正確;
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鹽水是氯化鈉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C項錯誤;
Ca(OH)2懸濁液為濁液,澄清石灰水為溶液,石灰漿為濁液,故D項錯誤。
返回
膠體
>
<

二 膠體
1.膠體的定義和分類
(1)定義:分散質的微粒直徑介于 的分散系。
(2)分類:依據分散劑狀態分為氣溶膠、液溶膠、固溶膠。比如云、霧、煙的分散劑是 ,分散質微粒是 ,屬于氣
溶膠。
1~100 nm
空氣
微小的液滴或固體顆粒
2.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1)滲析
①概念
膠體的分散質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 、 能夠透過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半透膜分離膠體中的雜質分子或離子。這種提純、精制膠體的方法稱為 。
小分子
離子
滲析
②操作
如圖除去Fe(OH)3膠體中的FeCl3,將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滲析袋中,置于流動(或頻繁更換)的蒸餾水里一段時間即可。
(2)丁達爾現象或丁達爾效應
操作 從垂直于光線的方向觀察現象 原因分析
(丁達爾效應 或丁達爾現象) 膠粒的直徑為 m,能對光線_____
無明顯現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徑______
_____ m,散射極其微弱
一條光亮的通路
10-9~10-7
散射
小于
10-9
思考1
(1)結合上面滲析操作圖,如何證明Fe(OH)3膠體沒有透過半透膜?
提示 用可見光源照射燒杯中的液體,從側面不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2)基于以上實驗探究,思考如何用簡便方法區分膠體和溶液。
提示 利用丁達爾效應區分膠體和溶液。
(3)吸附性
膠體分散質具有巨大的 ,形成較強的 ,吸附水中的色素、懸浮固體等。
3.溶液、膠體、濁液三類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分散質粒子種類 分子、 離子 較多分子集合體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體(固體小顆粒或小液滴)
分散質粒子直徑 <1 nm 1~100 nm >100 nm
比表面積
吸附能力
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穩定 均一、透明、較穩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穩定
分散質能否透過濾紙 ____ ____ ______
分散質能否透過半透膜 ____ ______ ______
實例 碘酒、蔗糖溶液、鹽酸、酒精溶液 豆漿、云、霧、煙、淀粉溶液、蛋白質溶液 泥漿、油水混合物、氫氧化鐵的懸濁液


不能

不能
不能
4.膠體的制備及應用拓展
(1)Fe(OH)3膠體的制備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結論(化學方程式)
制備 得到均一、透明的 色液體 FeCl3+3H2O Fe(OH)3(膠體)
+3HCl
紅褐
(2)膠體性質的拓展
加熱



攪拌
(3)膠體的應用
①海河交界處易形成三角洲。
②一支鋼筆使用兩種不同型號的藍黑墨水,易出現堵塞。
③手被割破時,可用FeCl3溶液應急止血。
④醫療上的血液透析。
⑤明礬常用作 。
特別提醒 ①明礬做凈水劑是利用明礬溶于水能形成Al(OH)3膠體,膠體具有吸附性;但膠體沒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②膠體不帶電荷,膠體微粒(分散質微粒)可能帶電荷,例如淀粉膠體中的膠體微粒不帶電荷。
凈水劑
思考2
(1)如何檢驗制備的紅褐色液體為Fe(OH)3膠體?
提示 用一束光線照射,從側面觀察,若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則證明成功制得膠體。
(2)在制備Fe(OH)3膠體時,為什么不用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
提示 NaOH與FeCl3溶液反應產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膠體。
思考2
(3)向Fe(OH)3膠體中加入稀鹽酸,先產生紅褐色沉淀,繼續加稀鹽酸,紅褐色沉淀又溶解,為什么?
提示 加入稀鹽酸,Fe(OH)3膠體發生聚沉,再加入稀鹽酸,稀鹽酸和Fe(OH)3發生中和反應,生成FeCl3,化學方程式為Fe(OH)3+3HCl
===FeCl3+3H2O。
應用體驗
1.判斷正誤
(1)根據能否發生丁達爾現象將分散系分為濁液、溶液和膠體
(2)“納米級”氯化鈉顆粒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3)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膠體
(4)醫療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膠體的性質
(5)膠體帶電荷,在通電時會發生電泳現象
×
×

×
×
2.(2024·濟南高一檢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鈷酞菁”的分子(直徑為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不能透
過濾紙
B.Fe(OH)3難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勻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穩定的紅褐
色膠體
C.根據丁達爾效應,利用一束強光可以區別淀粉膠體和食鹽溶液
D.膠體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體,因此不能透過濾紙
應用體驗

應用體驗
Fe(OH)3難溶于水,許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直徑介于1~100 nm時,能均勻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穩定的紅褐色膠體,B錯誤;
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利用一束強光可以區別淀粉膠體和食鹽溶液,C正確;
膠體粒子可以是很多分子的集合體,但能透過濾紙,D錯誤。
3.用白磷還原法可制得一種金的分散系,該分散系在臨床診斷及藥物檢測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其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餾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 K2CO3溶液0.6 mL,振蕩變成棕紅色。
③加熱煮沸至溶液變成透明紅色。
④分離提純,除去無機溶質。
所得分散系中,金顆粒直徑為5~12 nm。
應用體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分散系屬于   ,其分散質是    。
應用體驗
膠體
金顆粒
根據題給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劑為水,分散質為金顆粒,金顆粒直徑為5~12 nm,介于1~100 nm,故該分散系為膠體。
(2)用一束強光照射該分散系,從側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應用體驗
分散系中形成一條光亮
用光束照射膠體時,可發生丁達爾效應。
的通路
(3)步驟④的分離方法是   。
應用體驗
滲析
分離提純膠體可采用滲析法。
(4)所得紅色溶液   (填“能”或“不能”)繼續加熱。
應用體驗
不能
膠體在加熱時易發生聚沉,故所得紅色溶液不能繼續加熱。
返回
課時對點練
題組一 分散系
1.(2023·茂名一中高一檢測)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的種種美景本質原因是
A.發生丁達爾效應
B.霧是一種膠體
C.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直徑大小約為1~100 nm
D.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在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分散系存在比較廣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煙、霧、碘酒、食鹽水等都是分散系,關于這四種分散系的分散質和分散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選項 分散系 分散質 分散劑
A 煙 微小水滴 空氣
B 霧 微小塵埃 空氣
C 碘酒 碘 酒精
D 食鹽水 水 氯化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煙的分散質是微小塵埃,分散劑是空氣;霧的分散質是微小水滴,分散劑是空氣;食鹽水的分散質是氯化鈉,分散劑是水。
題組二 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3.(2024·鄭州高一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云、煙、霧均屬于氣溶膠
B.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體顆粒或液滴
的總稱,其分散在空氣中一定能形成氣溶膠
C.膠體是混合物,可用丁達爾效應來鑒別膠體和溶液
D.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1~100 nm,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云、煙、霧是微小的液滴或固體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膠體,所以云、煙、霧均屬于氣溶膠,A正確;
膠體的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100 nm(10-9~10-7 m),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其分散在空氣中不一定形成氣溶膠,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膠體由分散質和分散劑組成,屬于混合物,膠體和溶液可以用丁達爾效應鑒別,光線通過時膠體中出現光亮的通路,溶液中無此現象,C正確;
膠體的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100 nm,該分散質微粒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D正確。
4.(2023·山東菏澤高一期末)下列事實中,可以用膠體的性質解釋的是
A.過濾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B.黑暗中,電影院放映口發出的光形成光柱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色沉淀
D.植物油倒入水中,攪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泥沙和食鹽水組成的混合物為懸濁液,泥沙不溶于水,過濾可以除去粗鹽中的泥沙,和膠體的性質無關,故A不選;
黑暗中,電影院放映口發出的光形成光柱是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性質,故B選;
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碳酸鈣,石灰水為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形成的是懸濁液,和膠體無關,故C不選;
植物油倒入水中攪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濁液,和膠體無關,故D不選。
5.(2023·石家莊辛集二中高一檢測)下列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
A.河流入海口處形成沙洲
B.冶金廠常用高壓電除去煙塵
C.使用微波手術刀進行外科手術,可使開刀處的血液迅速凝固而減少失血
D.在飽和氯化鐵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在入海口處河水遇到了海水中的氯化鈉,發生了膠體的聚沉形成沙洲,A項和膠體的性質有關;
由于煙塵是膠體,故冶金廠常用高壓電除去煙塵,是利用了膠體電泳的性質,B項和膠體的性質有關;
在飽和氯化鐵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D項和膠體的性質無關。
題組三 膠體的制備及提純
6.下列關于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項,沒有加熱裝置,錯誤;
B、D項,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膠體,錯誤。
7.(2023·咸陽高一檢測)下列有關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說法正確的是
A.Fe(OH)3膠體制備的原理是FeCl3+3H2O Fe(OH)3↓+3HCl
B.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是將飽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至液體呈
紅褐色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也可制備Fe(OH)3膠體
D.制得的Fe(OH)3膠體屬于純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3·衡水高一檢測)將蛋白質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靜置,溶液的成分通過半透膜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半透膜的孔徑大小不可能為200 nm
B.能用丁達爾效應鑒別Fe(OH)3膠體和蛋白質溶液
C.該半透膜可用來分離膠體中的泥沙
D.該半透膜不可用來分離NaCl溶液和蛋白質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膠體微粒的直徑在1~100 nm,蛋白質分子不能
透過半透膜,因此該半透膜的孔徑大小不可能
為200 nm,故A正確;
蛋白質溶液是膠體,因此Fe(OH)3膠體和蛋白
質溶液都具有丁達爾效應,不能鑒別,故B錯誤;
泥沙和蛋白質溶液的微粒直徑都大于該半透膜的孔徑,因此該半透膜不能用來分離泥沙和蛋白質溶液,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蛋白質溶液屬于膠體,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過半透膜,因此該半透膜可用來分離NaCl溶液和蛋白質溶液,故D錯誤。
9.(2023·北京懷柔區高一檢測)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
(1)分散系按分散質粒子直徑分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豆漿、云霧、煙水晶都屬于膠體。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澄清石灰水分類屬于甲
B.煙水晶的分散質粒子直徑范圍在乙
C.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后分類屬于丙
D.豆漿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澄清石灰水屬于溶液,即屬于甲,故A正確;
煙水晶的分散質粒子直徑范圍在1~100 nm,故B正確;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后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 nm,屬于懸濁液,分類屬于丙,故C正確;
豆漿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青島高一檢測)研究小組以鐵絲和Cl2為原料制備Fe(OH)3膠體進行下列三個實驗。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中發生的反應是化合反應
B.實驗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C.②中的分散質1 mol,可制備NA個③中
的目標分散質
D.取少量③中液體,逐滴滴入5 mol·L-1
硫酸,觀察到先有紅褐色沉淀又逐漸溶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為溶解過程,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故B正確;
Fe(OH)3膠粒不是一個分子,而是若干個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1 mol FeCl3轉化為Fe(OH)3膠體,其Fe(OH)3膠粒要小于NA個,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③中先出現紅褐色沉淀,原因是Fe(OH)3膠體遇到電解質溶液,出現了膠體的聚沉,隨后沉淀逐漸溶解,是氫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3·山東濱州高一檢測)已知:Fe(OH)3為紅褐色。磁流體是電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體的磁性,又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制備時將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過量的NaOH溶液,隨后加入油酸鈉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5.5~36 nm之間的磁流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磁流體分散系屬于懸濁液
B.磁流體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C.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為Fe(OH)3
D.可用過濾的方法將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與鈉離子分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題可知,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5.5 ~36 nm之間,即所得磁流體分散系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A項錯誤,B項正確;
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是黑色的,而Fe(OH)3是紅褐色的,C項錯誤;
膠體中的分散質粒子和鈉離子都能透過濾紙,D項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23·湖南邵陽第二中學高一檢測)新制Fe(OH)3膠體的膠團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Fe(OH)3膠體顯電中性
B.Fe(OH)3膠團第一層和第二層共同構成膠體
粒子,帶正電
C.向Fe(OH)3膠體中加入過量鹽酸,產生紅褐
色沉淀
D.Fe(OH)3膠團結構可表示為{[Fe(OH)3]m·nFeO+·(n-x)Cl-}x+·xCl-

Fe(OH)3膠團第一層和第二層共同構成膠體粒子,
Fe(OH)3吸附帶正電荷的FeO+,所以膠粒帶正電,
故B正確;
向Fe(OH)3膠體中加入過量鹽酸,先產生紅褐色
Fe(OH)3沉淀,后Fe(OH)3沉淀溶解,故C錯誤;
根據圖示,Fe(OH)3膠團結構可表示為{[Fe(OH)3]m·nFeO+·(n-x)Cl-}x+·
xCl-,故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回答下列問題:
(1)“納米材料”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催化劑及軍事科學中。所謂“納米材料”是指研究、開發出的微粒直徑從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的材料,如果將納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劑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填字母,下同)。
A.能全部透過濾紙 B.有丁達爾現象
C.所得液體呈膠狀 D.所得物質一定是懸濁液
AB
該混合物屬于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膠體,可行的方法是   ,除去Fe(OH)3
膠體中的FeCl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
A.過濾
B.滲析
C.加入適量的鹽酸
D.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都可以透過濾紙,不能過濾;Fe(OH)3膠體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水,不引入雜質。Fe(OH)3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FeCl3溶液可以透過半透膜,用滲析法可以除去FeCl3。
14.(2023·海口高一檢測)將少量飽和FeCl3溶液分別滴加到下列物質中,得到三種分散系,完成相關問題:
甲:飽和FeCl3溶液滴到冷水中;
乙:飽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
丙:飽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
(1)以上三種操作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名稱是    ,乙中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
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懸濁液
生成紅褐
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中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冷水中形成溶液;乙中飽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為懸濁液;丙中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會形成膠體。三種分散系里,濁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 nm,膠體中的膠粒直徑在1~100 nm,溶液中溶質微粒直徑小于1 nm,所以分散質粒子直徑最大的是乙。
(2)將丙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H2O Fe(OH)3(膠體)+3HCl
FeCl3+
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為氫氧化鐵膠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l3+3H2O Fe(OH)3(膠體)
+3HCl。
(3)判斷丙中是否成功制備膠體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操作過程)。
(4)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除去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來提純Fe(OH)3膠體,實驗過程中需不斷更換燒杯中的蒸餾水。更換蒸餾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燒杯中的液體,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
若         (填實驗現象),則說明該
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已經完全除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從側面觀察分散系,若有有一條光亮的“通路”出現,就證明產生了膠

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體,
無白色沉淀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氫氧化鐵膠體中混有Cl-,半透膜允許溶液中
的粒子通過,膠體粒子不能通過。取少量燒
杯中的液體,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
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最后一次溶液中無Cl-,說明該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已經完全除去。
返回作業12 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
(分值:100分)
(選擇題1~12題,每小題6分,共72分)
題組一 分散系
1.(2023·茂名一中高一檢測)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的種種美景本質原因是 (  )
A.發生丁達爾效應
B.霧是一種膠體
C.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直徑大小約為1~100 nm
D.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在運動
2.分散系存在比較廣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煙、霧、碘酒、食鹽水等都是分散系,關于這四種分散系的分散質和分散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
選項 分散系 分散質 分散劑
A 煙 微小水滴 空氣
B 霧 微小塵埃 空氣
C 碘酒 碘 酒精
D 食鹽水 水 氯化鈉
題組二 膠體的性質及應用
3.(2024·鄭州高一期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云、煙、霧均屬于氣溶膠
B.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其分散在空氣中一定能形成氣溶膠
C.膠體是混合物,可用丁達爾效應來鑒別膠體和溶液
D.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介于1~100 nm,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
4.(2023·山東菏澤高一期末)下列事實中,可以用膠體的性質解釋的是 (  )
A.過濾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B.黑暗中,電影院放映口發出的光形成光柱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色沉淀
D.植物油倒入水中,攪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5.(2023·石家莊辛集二中高一檢測)下列與膠體性質無關的是 (  )
A.河流入海口處形成沙洲
B.冶金廠常用高壓電除去煙塵
C.使用微波手術刀進行外科手術,可使開刀處的血液迅速凝固而減少失血
D.在飽和氯化鐵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
題組三 膠體的制備及提純
6.下列關于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7.(2023·咸陽高一檢測)下列有關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說法正確的是 (  )
A.Fe(OH)3膠體制備的原理是FeCl3+3H2OFe(OH)3↓+3HCl
B.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是將飽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至液體呈紅褐色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飽和FeCl3溶液也可制備Fe(OH)3膠體
D.制得的Fe(OH)3膠體屬于純凈物
8.(2023·衡水高一檢測)將蛋白質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靜置,溶液的成分通過半透膜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半透膜的孔徑大小不可能為200 nm
B.能用丁達爾效應鑒別Fe(OH)3膠體和蛋白質溶液
C.該半透膜可用來分離膠體中的泥沙
D.該半透膜不可用來分離NaCl溶液和蛋白質溶液
9.(2023·北京懷柔區高一檢測)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
(1)分散系按分散質粒子直徑分類:
(2)CO2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豆漿、云霧、煙水晶都屬于膠體。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分類屬于甲
B.煙水晶的分散質粒子直徑范圍在乙
C.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后分類屬于丙
D.豆漿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10.(2023·青島高一檢測)研究小組以鐵絲和Cl2為原料制備Fe(OH)3膠體進行下列三個實驗。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實驗①中發生的反應是化合反應
B.實驗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C.②中的分散質1 mol,可制備NA個③中的目標分散質
D.取少量③中液體,逐滴滴入5 mol·L-1硫酸,觀察到先有紅褐色沉淀又逐漸溶解
11.(2023·山東濱州高一檢測)已知:Fe(OH)3為紅褐色。磁流體是電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體的磁性,又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制備時將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過量的NaOH溶液,隨后加入油酸鈉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5.5~36 nm之間的磁流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磁流體分散系屬于懸濁液
B.磁流體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C.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為Fe(OH)3
D.可用過濾的方法將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與鈉離子分開
12.(2023·湖南邵陽第二中學高一檢測)新制Fe(OH)3膠體的膠團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Fe(OH)3膠體顯電中性
B.Fe(OH)3膠團第一層和第二層共同構成膠體粒子,帶正電
C.向Fe(OH)3膠體中加入過量鹽酸,產生紅褐色沉淀
D.Fe(OH)3膠團結構可表示為{[Fe(OH)3]m·nFeO+·(n-x)Cl-}x+·xCl-
13.(10分)回答下列問題:
(1)(4分)“納米材料”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催化劑及軍事科學中。所謂“納米材料”是指研究、開發出的微粒直徑從幾納米到幾十納米的材料,如果將納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劑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填字母,下同)。
A.能全部透過濾紙 B.有丁達爾現象
C.所得液體呈膠狀 D.所得物質一定是懸濁液
(2)(6分)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膠體,可行的方法是      ,除去Fe(OH)3膠體中的FeCl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     。
A.過濾 B.滲析
C.加入適量的鹽酸 D.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14.(18分,每空3分)(2023·海口高一檢測)將少量飽和FeCl3溶液分別滴加到下列物質中,得到三種分散系,完成相關問題:
甲:飽和FeCl3溶液滴到冷水中;
乙:飽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
丙:飽和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
(1)以上三種操作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名稱是    ,乙中實驗現象是         。
(2)將丙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判斷丙中是否成功制備膠體的操作方法是        (描述操作過程)。
(4)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除去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來提純Fe(OH)3膠體,實驗過程中需不斷更換燒杯中的蒸餾水。更換蒸餾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燒杯中的液體,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        (填實驗現象),則說明該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已經完全除去。
答案精析
1.C
2.C [煙的分散質是微小塵埃,分散劑是空氣;霧的分散質是微小水滴,分散劑是空氣;食鹽水的分散質是氯化鈉,分散劑是水。]
3.B [云、煙、霧是微小的液滴或固體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膠體,所以云、煙、霧均屬于氣溶膠,A正確;膠體的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100 nm(10-9~10-7 m),PM2.5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 μm(2.5×10-6 m)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其分散在空氣中不一定形成氣溶膠,B錯誤;膠體由分散質和分散劑組成,屬于混合物,膠體和溶液可以用丁達爾效應鑒別,光線通過時膠體中出現光亮的通路,溶液中無此現象,C正確;膠體的分散質微粒直徑介于1~100 nm,該分散質微粒能透過濾紙,不能透過半透膜,D正確。]
4.B [泥沙和食鹽水組成的混合物為懸濁液,泥沙不溶于水,過濾可以除去粗鹽中的泥沙,和膠體的性質無關,故A不選;黑暗中,電影院放映口發出的光形成光柱是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性質,故B選;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白色沉淀為碳酸鈣,石灰水為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形成的是懸濁液,和膠體無關,故C不選;植物油倒入水中攪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濁液,和膠體無關,故D不選。]
5.D [在入海口處河水遇到了海水中的氯化鈉,發生了膠體的聚沉形成沙洲,A項和膠體的性質有關;由于煙塵是膠體,故冶金廠常用高壓電除去煙塵,是利用了膠體電泳的性質,B項和膠體的性質有關;在飽和氯化鐵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D項和膠體的性質無關。]
6.C [A項,沒有加熱裝置,錯誤;B、D項,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膠體,錯誤。]
7.B
8.A [膠體微粒的直徑在1~100 nm,蛋白質分子不能透過半透膜,因此該半透膜的孔徑大小不可能為200 nm,故A正確;蛋白質溶液是膠體,因此Fe(OH)3膠體和蛋白質溶液都具有丁達爾效應,不能鑒別,故B錯誤;泥沙和蛋白質溶液的微粒直徑都大于該半透膜的孔徑,因此該半透膜不能用來分離泥沙和蛋白質溶液,故C錯誤;蛋白質溶液屬于膠體,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過半透膜,因此該半透膜可用來分離NaCl溶液和蛋白質溶液,故D錯誤。]
9.D [澄清石灰水屬于溶液,即屬于甲,故A正確;煙水晶的分散質粒子直徑范圍在1~100 nm,故B正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后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 nm,屬于懸濁液,分類屬于丙,故C正確;豆漿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故D錯誤。]
10.C [②為溶解過程,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故B正確;Fe(OH)3膠粒不是一個分子,而是若干個 Fe(OH)3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1 mol FeCl3轉化為Fe(OH)3膠體,其Fe(OH)3膠粒要小于NA個,故C錯誤;③中先出現紅褐色沉淀,原因是Fe(OH)3膠體遇到電解質溶液,出現了膠體的聚沉,隨后沉淀逐漸溶解,是氫氧化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D正確。]
11.B [由題可知,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在5.5 ~36 nm之間,即所得磁流體分散系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A項錯誤,B項正確;磁流體分散系中的分散質是黑色的,而Fe(OH)3是紅褐色的,C項錯誤;膠體中的分散質粒子和鈉離子都能透過濾紙,D項錯誤。]
12.C [Fe(OH)3膠團第一層和第二層共同構成膠體粒子,Fe(OH)3吸附帶正電荷的FeO+,所以膠粒帶正電,故B正確;向Fe(OH)3膠體中加入過量鹽酸,先產生紅褐色Fe(OH)3沉淀,后Fe(OH)3沉淀溶解,故C錯誤;根據圖示,Fe(OH)3膠團結構可表示為{[Fe(OH)3]m·nFeO+·(n-x)Cl-}x+·xCl-,故D正確。]
13.(1)AB (2)C B
解析 (1)該混合物屬于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2)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都可以透過濾紙,不能過濾;Fe(OH)3膠體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3和水,不引入雜質。Fe(OH)3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FeCl3溶液可以透過半透膜,用滲析法可以除去FeCl3。
14.(1)乙 懸濁液 生成紅褐色沉淀
(2)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3)用一束光照射所得的液體,從側面觀察分散系,若有有一條光亮的“通路”出現,就證明產生了膠體
(4)無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1)甲中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冷水中形成溶液;乙中飽和FeCl3溶液滴到NaOH溶液中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為懸濁液;丙中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會形成膠體。三種分散系里,濁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 nm,膠體中的膠粒直徑在1~100 nm,溶液中溶質微粒直徑小于1 nm,所以分散質粒子直徑最大的是乙。(2)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到沸水中,繼續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透明液體為氫氧化鐵膠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l3+3H2OFe(OH)3(膠體)+3HCl。(4)氫氧化鐵膠體中混有Cl-,半透膜允許溶液中的粒子通過,膠體粒子不能通過。取少量燒杯中的液體,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最后一次溶液中無Cl-,說明該Fe(OH)3膠體中的雜質離子已經完全除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兴化市| 大厂| 宜君县| 苍山县| 吉水县| 岳池县| 博爱县| 玉树县| 岑巩县| 平昌县| 高邮市| 密山市| 翁源县| 库尔勒市| 崇仁县| 青浦区| 全椒县| 嘉祥县| 措勤县| 藁城市| 买车| 星座| 伊宁市| 瑞金市| 南京市| 莱西市| 繁昌县| 塘沽区| 江北区| 弥勒县| 克山县| 紫阳县| 晋江市| 麻阳| 阿拉善盟| 莲花县| 杨浦区| 秦皇岛市| 化德县|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