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第二章植物體內物質與能量變化第四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要概念課標概念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并維持碳 氧平衡”。內容要求4.2.3 植物通過對水的吸收和散失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4.3.4 植物可以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氧氣。4.3.5 植物在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學業要求1.運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方面的知識, 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現象。2.從物質循環與能量變化的角度,闡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作 用 。學習目標1.從物質循環和能量變化的角度概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討論碳中和相關資料,認同植樹造林的意義。3.嘗試設計綠化校園的方案和參加植樹造林活動。過去,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僅 11.4%,黃沙漫天,土地沙化, 生態惡劣。三代塞罕壩人不懈 努力,讓森林覆蓋率提升到82%。如今,茂密森林鎖住風 沙、涵養水源,空氣清新,動 植物繁多,塞罕壩重煥生機。植物在自然界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呢 情境導入①上述動物的最終食物來源是什么 ②塞罕壩地區盛產蘑菇,木耳等真菌,它們生存所需 營養來源是什么 ③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光能是怎樣被生物圈 中的生物利用的 生物名稱 青蛙 牛雞分類 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物來源與植物的關系一、植物可以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吃與被吃 呼吸作用細菌、真菌分解利用 其他生物(有機物) 構建“身體”◆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復雜關系,以及被細菌、真菌分解利用等,養育了其他生物。一、植物可以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構建植物體能量 —→ 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光合作用綠色 植物呼吸 作用有機物資料一:1962年以前,塞罕壩滿是荒涼景象。這里植被稀 缺,狂風一年吹過70多天,黃沙被裹挾著肆意翻涌,土地 沙化嚴重,種啥莊稼都難有收成。因為植被無法涵養水分, 年均降水量只有約410毫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資料二:1962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成立,建設者們開啟艱 苦造林征程。經過不懈努力,如今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從11.4%提升到82%,綠樹成蔭。生態變好后,降水量增加 到約530毫米,河流湖泊水量充盈,農田灌溉不愁,各種 野生動物也紛紛回歸,處處充滿生機。二、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塞罕壩地區降雨量增加與其森林覆蓋率有什么關系呢 ①生物圈中的水是如何在海洋、陸地和大氣 循環流動的 ②根據本章第一節相關知識,植物是如何吸 收水的 水又是通過什么方式進入大氣的 ③據科學家測算,某熱帶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騰量是1570毫米/年。請計 算蒸騰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這說明熱帶雨 林對促進水循環具有什么意義 ④如果沒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環會受到什么 影 響 移動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海洋降水湖泊河流滲透討論植物根的吸收海洋蒸發降水討論①生物圈中的水是如何在海洋、陸地和大氣循環流 動 的 移動降水蒸騰作用降水地表蒸發和植物的蒸騰作用下 滲根吸收河流海洋江河 湖海降水蒸 發降水海洋蒸發地表水地表徑流湖泊滲 透大氣大氣森林大氣(水蒸氣)氣孔葉內導管莖內導管根內導管根毛細胞土壤中的水分、無機鹽②根據本章第一節相關知識,植物是如何吸收 水的 水又是通過什么方式進入大氣的 按這理!討 論討論③據科學家測算,某熱帶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騰量是1570毫米/年。請 計算蒸騰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這說明熱帶雨林對促進水循環具有什么意義 熱帶雨林降水頻繁,其中不少雨 水是由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 冷凝而成的。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 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 物圈的水循環。根據最新估計: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轉入地下, 一公頃林地比裸地可 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 一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一個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討論④如果沒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環會受到什么影響 植物的莖、葉承接雨水,可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 樹林中厚厚的枯枝落葉可吸納大量的水分。在鄉村振興戰略和“雙碳”目標的引領下,建設“零碳”鄉村成為推動農村綠 色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重要舉措。各地積極探索實踐,涌現出許多成功 范例,九華村便是其中之一。九華村是全國首個獲得“零碳鄉村”認證的村莊。村里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使 用光伏板發電,田野間有風力發電機,還采用高效節水灌溉系統和智能農業技術, 將“零碳”理想付諸實踐。什么是“零碳” “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 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設計并實施減少 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的方案,實現碳的 零排放,即零碳。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①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的哪些生命活動是需要消 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 ②哪些生命活動又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的 ③如何用示意圖等方式表示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三 、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討論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 制造氧,超過了自身呼吸 作用對氧的需要,其余的 氧都以氣體的形式排到了 大氣中;綠色植物還通過 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 中的二氧化碳,這就維持 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與氧 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 — 氧平衡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大氣中的氧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化石燃料微生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動物植物燃燒燃燒隨著工廠、汽車、飛機、輪船等迅速增多,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1.說出碳排放量、碳吸收量、碳中和的含義。2.如果碳排放量持續增加,而碳吸收量保持不變,會導致什么后果 3.植樹造林對實現碳中和有什么作用 4.實現碳中和有什么意義 討論:教材47頁材料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實現碳中和的措施:1.實行節 能減排、能源轉型; 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 新能源2.植樹造林,進行生態保護 通過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 化碳3.通過工程手段手段捕獲和 封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討論: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從我做起,助力碳中和 三、植物參與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綠色出行垃圾分類植樹造林2021年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分別完成38.08萬公頃 和2.39萬公頃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現代畜 牧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城內從事草原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活動,適用本 法。本法所稱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第三條國家對草原實行科學規劃、全面保護、重點建設、合理利用的方針,促進草原的 可旅償到用加生本、奶濟、補合的達溫發膜.四、從我做起,保護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09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種草活動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治理和科學化管理根據1998年4月會議《關于修 正:根據2009年保護植被的措施米源:2021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設計綠化校園目的要求嘗試校園綠化設計,學習常見的花卉、林木、草皮等的相關知識。課前準備1.分組,指定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2.仔細調查校園內植物的種類和分布情況。畫一張草圖,標明位置。3.到圖書館查閱有關園林學和園藝學的書籍,或訪問附近環境優美的學校、 社區、公園,吸取優點,請園藝師介紹經驗。4.小組討論,打造校園綠化、美化平面圖。制成模型或視頻,便于交流。設計綠化校園課內活動1.展示各小組設計的校園綠化、美化方案,并討論哪個方案使校園最 美麗,哪個方案最合理、最經濟。2.借鑒其他組設計的優點,選定一兩個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并送 交學校相關部門。也可以將設計方案放在合適的位置展覽。設計綠化校園注意(1)應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盡量不要對校園環境布局做大的改動,最好不 要選用名貴的花草樹木。(2)對于綠化樹種,在形態選擇和空間安排上要注意高度、大小和色彩的搭 配,做到疏密相間、協調自然。例如,教學樓臨窗處不宜種植高大的喬木, 避免影響室內的通風和采光。(3)應注意花草樹木的生長周期,盡量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 有 綠 。(4)教學樓大廳及室內應注意盆花和觀葉植物的配置。選擇植物時,要根據 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室內環境特點以及師生活動的需要等。蒸騰作用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承接雨水,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使雨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方式:植物光合作用不斷吸收二氧化碳,釋放 氧氣,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參與生物圈的水 循環參與維持生物圈 的碳氧平衡課堂小結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實行節能減排、能源轉型植樹造林,進行生態保護重要作用如何實現碳中和通過工程技術手段捕獲和 封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森林和草原實行依法 治理和科學化管理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從我做起, 保護植被課堂練習1、有人認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夠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強。植物生長也越好。因此,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對生物圈是有利的。請你分析上述說法是否準確并闡述理由不準確。在一定范圍內,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而加 強,制造的有機物就多,釋放的氧氣增多,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低, 光合作用效率就會降低。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這樣的。2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代詩人李白 的著名詩句。試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對這句詩進行分析。水蒸氣在天空中凝結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 一部 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匯成江河。可見, “黃河之 水天上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匯入海洋。 “不復回”是指地表水 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會倒流入江河,回到陸地。但海洋中的水, 會以水蒸氣的形式到達陸地上空,最終又會以雨、雪等形式成為“天 上來”的水。可見,從水循環的角度看,匯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 回陸地的。課堂練習1、 有人說: “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發育 和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其 產生的氧氣是生物圈的氧氣的來源。2、要實現碳中和, 一方面需要減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碳吸 收量。請針對“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我們應當怎樣做 ”設計海報拓展應用1.我國積極統籌推進碳達峰與碳中和。從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錯誤的是( B )A. 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傳遞B. 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C.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 積極推進植樹造林,有利于早日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是( D )A.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B.盡量乘坐公共交通綠色出行C.植樹造林,提高綠化覆蓋率D.講究衛生,多使用一次性餐具2.倡導低碳生活,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