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學期期中學情調查七年級生物試題(時間45分鐘滿分30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5分)注意: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的要求(每小題0.5分)36.紫菜蛋湯是大眾喜愛的菜肴,其主要食材是紫萊和雞蛋。下列與紫菜同為一類的生物是A.青菜B.海帶C.大豆D.蕨菜37.小明用顯微鏡觀察水綿(如右圖),發現水綿A.是單細胞生物體B.細胞內無細胞核C.葉片呈細長條狀D.葉綠體呈螺旋形帶狀38“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其實苔蘚植物本不能開花,這里的“苔花”是詩人的一種想象,意在鼓勵人們自信自強。下列關于苔蘚植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通常比較矮小B.有葉綠體C.根能吸收并運輸水分D.用孢子繁殖39.走進溱湖濕地公園,能看到一些樹干上長了很多苔蘚,以下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A.樹干背陰B.景區空氣質量好C.樹干濕潤D.樹皮能為其提供有機物40.“伸筋草”是一種中藥植物(如右圖),葉片呈披針形,螺旋狀排列;匍匐莖細長,側枝直立,高達40cm:孢子囊根為須狀根;孢子囊生于葉腋基部,孢子在7、8月間葉成熟。根據上述特征可判斷該植物屬于(放大圖)A.蕨類B.苔蘚C.藻類匍匐莖D.單細胞類須狀根41.銀杏是校園內常見喬木。下圖是銀杏種子的結構分解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銀杏是雌雄異株B.種子是營養器官外種皮一中種皮內種皮C.“白果”是銀杏的種子D.銀杏種子外無果皮包被42.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又被稱為·綠色開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其原因是①果皮可以保護種子免受外界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②種子更大③有些果實有翅或有毛,適于隨風傳播④有些果實顏色鮮艷,有香甜的漿液能誘使動物來吃,利于種子傳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七年級生物第1頁共6頁43.生物環保小組自制了“蚯蚓垃圾處理箱”,利用蚯蚓處理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觀察發現:冬季,十幾條蚯將500g的垃圾完全分解,需要15天的時間。春季,這些蚯蚓分解相同重量的垃圾,只需要2~3天。混有糞的土壤,更適宜養花。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溫度可以影響蚯蚓的生命活動土層B.蚯蚓的活動可以改變土壤環境(3-4cm厚)-C.蚯蚓以廚余垃圾中的有機物為食果皮菜葉層D.廚余垃圾經蚯蚓處理后有機物增多透氣孔44.夏季雨后,蚯蚓經常從土壤里爬到地面上,蚯蚓進行呼吸的結構是A.肺B.鰓C.體表D.氣管45.花叢中采蜜的蜜蜂、草叢里爬行的蝸牛、水中游動的沼蝦,它們的共同點是A.都無脊椎骨B.都用肺呼吸C.體表都有外骨骼D.都屬于節肢動物46.有些動物“名不符實”,例如“蝸牛不是牛”“海馬不是馬”“壁虎不是虎”“鯨魚不是魚”,它們分別屬于A.爬行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動物B.節肢動物、哺乳動物、兩棲類、魚類C.軟體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D.軟體動物、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魚類47.2023年在我國云南新發現了云嶺蟾蜍和永勝龍蜥兩類新物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都是恒溫動物B.都屬于卵生動物C.幼體都用肺呼吸D.在水中完成受精48.在魚的一側投入一塊小石子,魚能立即向另一側逃走。魚快速逃走主要依靠A.眼B. C.鰭D.鰓49.溴麝香草酚藍(簡稱BTB)溶液遇酸性液體會由藍變綠再變黃。魚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使水呈弱酸。小康利用BTB觀察魚缸中魚的呼吸。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魚缸中無魚時,滴入BTB,魚缸中水溶液呈藍色B.魚缸中魚越多,滴入BTB后顏色變綠的時間越短②水C.用滴管將BTB溶液滴在①處,④處的水呈現藍色①D.向滴入BTB的魚缸增氧,魚缸中水溶液最終變黃④50.早在宋代,我國就有四大家魚混養技術,下表是混養的相關信息,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魚名鰱魚鳙魚草魚肯魚主要食物硅藻等浮游植物水蚤等浮游動物水草螺螄等軟體動物棲息水域上層中層中下層A.“四大家魚”均屬于淡水魚B.分布在不同水層和食性有關C.魚塘中養殖魚的數量越多越好D.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體空間51.烏鴉食性較雜,集群性強,行為復雜。下列有關烏鴉的敘述正確的是A.體溫隨環境溫度改變B.可幫助植物傳播種子C.牙齒發達,可研磨食物D.用氣囊進行氣體交換七年級生物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