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科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12.3《植物參與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練習題一、選擇題1.小明在上學的路上看到園林工人正在栽樹,他發現移栽的樹苗根部都有帶土坨。他對植物根系帶土栽培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你認為分析合理的是( )A.避免傷害根毛 B.減少土壤營養流失C.可以促進根毛的生長 D.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2.如圖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曲線的說法, 錯誤的是( )A.曲線 AB 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增強而增強B.曲線 CD 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漸減弱C.曲線 DE 段表明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減弱而逐漸減弱D.C 點較 B 點低是由于正午的溫度過高、太陽光過強, 葉片的氣孔關閉,使二氧化碳吸收減少,葉片光合作 用強度減弱3.如圖分別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一)裝置加熱過程中,大燒杯內的液體是酒精B.圖(二)裝置可證明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進行C.圖(三)只有甲裝置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推斷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D.圖(三)甲裝置的溫度計讀數高于乙,可推斷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4.蘋果樹在結果期間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分主要用于( )A.提高結實率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蒸騰作用5.某植株在前后兩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如圖所示。據圖分析,與第一天相比,該植物第二天( )A.水分吸收少,無機鹽運輸慢 B.水分吸收少,無機鹽運輸快C.水分吸收多,無機鹽運輸慢 D.水分吸收多,無機鹽運輸快6.夏季西瓜植株上結出大西瓜期間,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結出大西瓜B.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C.溶解根吸收的無機鹽D.蒸騰作用7.3月12日植樹節,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校園移栽樹木時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與作用不相符的是( )A.根部帶土坨——保護根毛 B.剪去部分枝葉——降低蒸騰作用C.為植物輸液——補充水和無機鹽 D.蓋遮陽網——增強蒸騰作用8.請分析下圖的漫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神氣的葉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是葉綠體B.傲氣的根主要靠根尖成熟區吸收水分C.根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動力來自葉的蒸騰作用D.莖中的導管能將葉合成的有機物運輸到根9.2023年3月12日是我國第45個植樹節,在植樹節當天,某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植樹活動。下列關于植樹的說法錯誤的是( )A.高溫炎熱的天氣不適合移栽樹木 B.大樹底下好乘涼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C.移栽時根部帶土坨可以保護幼根和根毛 D.植樹造林可以調節氣候,保持水土10.2022年4月,我國科考隊發現的一株高達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國最高樹木紀錄。水從該植株根部運輸到莖頂端的主要動力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騰作用 D.吸收作用11.園林工人在移栽樹木時,總在樹木根部帶一大土坨,且移栽后還給大樹掛“吊瓶”。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根部帶土坨,能保護幼根和根毛B.掛“吊瓶”時,針頭應插入樹干的木質部中C.“吊瓶”中的液體主要是葡萄糖D.帶土坨、掛“吊瓶”都是為了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12.夏季晴朗的一天,在武榮公園測得香樟樹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吸收的二氧化碳在葉綠體中合成有機物B.可通過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反映光合速率C.12:00前隨著光照強度增加,光合速率升高D.13:00時光合速率較低,與氣孔開閉無關二、填空題13.桃樹在移栽時,要去掉大量的枝葉,采取遮陰處理,這是為了減弱植物的 。為使桃樹能生長健壯,張大爺經常澆水施肥,其中施肥是為了給桃樹的生長提供 。14.春季植樹時,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主要是為了降低植物的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從而增加 。15.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動 和無機鹽在體內運輸,保證各組織器官對 和無機鹽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熱的夏天,能降低葉片表面的 ,避免被過高的氣溫灼傷。三、連線題16.將下列生活現象與其相關的生物學概念或原理用線連接起來。A.葵花朵朵向太陽 a.環境影響生物B.潮濕的糧食堆里發熱 b.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C.移栽花木時根部帶土坨 c.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d.生物體進行呼吸作用E.樹木移栽時去掉部分枝葉 e.保護幼根和根毛,利于成活四、實驗探究題17.植物“吐水現象”又稱“滴泌現象”,即未受傷的葉片尖端或邊緣形成水滴的現象。以前所有研究都認為水滴只是作為昆蟲的水源。2020年9月,科學家發現高叢藍莓葉緣的水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許多昆蟲的食物來源,并且增加了昆蟲的群落和適應性。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體根系吸收的水分,通過 向上運輸,主要用于 。(2)為了驗證植物吐的水是昆蟲的食物來源,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①提出問題:昆蟲采集植物吐出來的水滴只是為了獲得水源嗎?②做出假設: 。③設計實驗:采集藍莓吐的水和昆蟲(果蠅,寄生蜂,草蛉),用等體積的藍莓植物“吐”的水、純水、糖水、純蛋白與糖水蛋白混合液去喂養昆蟲,其他飼養條件相同,觀察并記錄昆蟲的生活狀態及壽命。這樣做的目的是: 。 ④實驗結果:喝藍莓植物“吐”的水的昆蟲、喝糖水的昆蟲以及喝混合液體的昆蟲都能好好地存活下來,只喝純水的昆蟲不能存活。喝藍莓植物“吐”的水的昆蟲壽命甚至比只用糖水喂養的昆蟲壽命長。⑤實驗結論: 。五、判斷題18.植物體不斷進行水的運輸、利用和散失。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1)莖中的導管是運輸水的管道。( )(2)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大量散失水,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 )六、綜合題19.濟南市濟陽區東北部的仁風鎮,西瓜種植歷史悠久,富硒西瓜更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品種。某研究小組開展了探究提高西瓜產量和品質的方法:圖一為西瓜植株的葉片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二為大棚中西瓜植株一晝夜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曲線。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西瓜種植戶為提高西瓜產量和品質,選擇把西瓜種植大棚規劃在光照充足的地方,這有利于西瓜植株進行圖一中 (選填“a”“b”或“c” )所示的生理活動。西瓜植株生長過程中所需的能量是由圖一中 (選填“a”“b”或“c” )所示的生理活動提供的。(2)圖一中水蒸氣是從葉片中的 結構中散失出來的。西瓜植株制造的糖類等有機物,通過葉脈及莖中的 (選填“篩管”或“導管”)運輸到西瓜果肉中使西瓜變甜。(3)圖二中 (填字母)點之后,西瓜體內的有機物開始積累。一天中,大棚內氧氣濃度最高的時刻是 (填數字)時。(4)為探究西瓜的生理作用。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三所示的實驗裝置,在溫室大棚內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若將該裝置暗處理一晝夜后,打開閥門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則發現澄清的石灰水都變渾濁,這說明 ;若將暗處理后的該裝置光照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A和B,脫色后滴加碘液,發現 (填字母 A 或 B )葉片變成藍色。20.水葫蘆,這個原本被稱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的植物,如今卻被譽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滇池水葫蘆泛濫成災,整個草海都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蘆覆蓋,不僅影響了航運,也幾乎摧毀了滇池的生態平衡。據圖回答問題:(1)水葫蘆具有較長的匍匐枝,與母體分離后可長成新的植株,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一株水葫蘆一個月就能繁殖出近4000株。(2)水葫蘆的葉柄中下部膨大成囊狀,形似葫蘆,故得名“水葫蘆”。膨大的葉柄內有許多氣室(如圖甲),既能使植株漂浮在水面上,也能保證進行 作用。(3)水葫蘆從滇池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作用。(4)水葫蘆快速生長所需的有機物是由[A] 作用合成的,該作用會釋放氣體[ ] 。七、資料分析題21.閱讀資料,回答問題。全民抗擊“莫蘭蒂”臺風,各項災后重建措施科學有序,例如大量斷枝和落葉被運往島外漚制綠化肥料,園林工人將倒伏的樹木扶正回植,修剪枝葉,在開裂處裹上保濕絨布,還為一些樹木“打吊針”輸營養液(如圖)。(1)倒伏的樹木,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受損嚴重;對回植的樹木修剪枝葉、裹保濕絨布,主要目的是 。 (2)斷枝落葉含有大量有機物,是植物通過 積累的;漚制綠化肥料,就是將斷枝落葉中的有機物通過 的呼吸作用分解為水和無機鹽等,實現資源有效利用。(3)觀察如圖,給樹木“打吊針”,針頭應插入樹木基部的 組織,因為植物體主要通過 產生的拉力向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A D D D D D B C題號 11 12答案 C D13. 蒸騰作用 無機鹽14. 蒸騰作用 降水15. 水 水 溫度16.A——cB——dC——eD——aE——b17.(1) 導管 蒸騰作用(2) 昆蟲采集植物吐出來的水滴作為食物來源 控制單一變量 昆蟲采集植物吐出來的水滴不僅僅只是獲得水源,還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18.(1)正確(2)錯誤19.(1) b c(2) 氣孔 篩管(3) B 18(4) 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A20.(1)無性(2)呼吸(3)蒸騰(4) 光合 b氧氣21.(1) 根毛區/成熟區 減少蒸騰作用失水/減少水分散失(2) 光合作用 細菌、真菌/微生物/分解者(3) 輸導 蒸騰作用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