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科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9.1《病毒與細菌》練習題一、選擇題1.細菌(如圖)與動物細胞相比,在結構上的相同點是( )A.都有細胞壁和細胞膜 B.都有細胞膜和細胞質C.都有細胞核和細胞膜 D.都有細胞核和細胞質2.病毒會使動植物患病,同時科學工作者也一直在尋求征服和利用病毒的途徑,下列各項不是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的實例的是( )A.用動物病毒制成殺蟲劑B.給高燒的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體治療細菌化膿感染D.給健康的人注射新冠肺炎疫苗3.科研人員從新疆和內蒙古的鹽堿湖中分離出了一些極端耐鹽菌,這表明( )A.細菌都能生存在極端環境 B.細菌的生存不需要特定的條件C.細菌在生物圈中廣泛分布 D.耐鹽菌的生存離不開高鹽環境4.小明同學記錄釀制米酒的步驟如下:①蒸熟糯米;②碾碎甜酒曲并均勻地攪拌在糯米中;③冷開水沖洗糯米;④清潔容器備用;⑤將容器放置到28℃的恒溫培養箱中兩天;⑥將拌好的糯米裝入干凈的容器。正確的操作步驟應該是( )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 D.②③⑥①④⑤5.下列關于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根據外部形態大致可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B.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C.與植物細胞結構主要的區別是細菌沒有細胞壁D.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6.每年的 4 月份左右,因氣溫和濕度回升,廣東的一些地區容易出現“回南天”現象,不注意防潮的話,墻面可能會長出一些斑斑點點,這些斑點是( )A.苔蘚 B.細菌 C.霉菌 D.病毒7.藍細菌是一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下列有關藍細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A.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屬于微生物B.藍細菌大量繁殖可引起赤潮C.藍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D.藍細菌通過分裂進行生殖,條件適宜時分裂速度很快8.下列選項中,最適于霉菌生長的環境是( )A.干燥的衣物 B.煮沸的開水C.潮濕的糧食堆 D.煮沸的肉湯9.噬菌體所屬的病毒類型是( )A.動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細菌病毒 D.真菌10.如圖是腺病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病毒的遺傳物質 B.圖中②是病毒的遺傳物質C.該病毒具有簡單的細胞結構 D.腺病毒可以通過分裂來繁殖11.美國政府2016年5月26日宣布,美國境內發現能抗最強的抗生素——多粘菌素的超級細菌,下列對超強細菌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超級細菌沒有細胞膜 B.超級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超級細菌是多細胞的 D.超級細菌沒有細胞壁12.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螺旋形細菌,可引發胃黏膜慢性炎癥。為探究火麻油對Hp的抑菌活性及作用,研究人員將Hp菌懸液與適量火麻油混合,調整成濃度為1MIC、1/2MIC、0MIC進行實驗,測定菌液的吸光度值(OD600:衡量菌種數目),結果如下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Hp通過分裂來繁殖后代B.0~2h內,Hp可能處于適應環境階段C.火麻油濃度越高,Hp繁殖速度越慢D.14h后,三種菌液中的Hp都不再繁殖二、填空題13.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一些病毒能導致人類、植物和動物患病,一些病毒卻可以在醫藥、農藥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研制出 。14.病毒離開了活細胞,通常會變成 。15.病毒結構簡單,由 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細胞結構。病毒只能寄生在 內,依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三、實驗探究題16.科學佩戴口罩是降低病毒傳播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指導人們科學佩戴口罩,研究人員將30名健康志愿者佩戴過的同一品牌的一次性口罩按佩戴時長分類收集,并在同一口罩內外兩側,選取位置、面積相同的區域進行取樣。將取得的樣本接種到準備好的培養基上,在適宜條件下培養48小時。統計培養后得到的菌落數,結果如圖所示:(1)在研究流感病毒增殖的過程中,發現病毒依靠 ,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2)該實驗的變量是 。(3)取樣時,在同一口罩的內外側選取位置、面積相同的區域,其目的是 。研究人員為什么不能選擇1名健康志愿者佩戴過的一次性口罩進行實驗? 。四、判斷題17.乳酸菌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屬于原核生物。( )18.病毒的個體很小,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19.細菌與植物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細菌沒有細胞壁,有莢膜。( )20.微生物不僅存在于許多常見場所,科學家在溫度極低的冰川等極端環境也發現了微生物的蹤跡,說明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廣泛。 ( )21.煙草花葉病毒,口蹄疫病毒都屬于動物病毒。( )五、綜合題22.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與人類關系密切。病毒的發現經歷了曲折的過程。(1)1886 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 的斑點,命名為煙草花葉病(圖 )。他提取患病煙草葉片汁液,注射到健康植株葉脈,結果健康煙草也出現了病斑,因此他認為 中含有導致健康煙草患病的“感染源”。(2)1892 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如下:①他的假設是:導致煙草患病的“感染源”是 。②如果出現煙草 (患病/不患病)的現象,則初步證明他的假設是正確的。遺憾的是當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時,他受多種因素影響沒有揭開謎底。(3)1897-1899 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開展了如下實驗:對該實驗分析合理的有 (多選)。a.應將患病煙草葉片汁液接種于多個培養基b.導致煙草患病的“感染源”能在細菌培養基上獨立生活c. 初步推測導致煙草患病的“感染源”不是細菌(4)貝葉林克將患病煙草汁液進行多倍稀釋后,注射到健康煙草葉脈,令人吃驚的是煙草的病斑癥狀 并沒有因為稀釋而減弱,反而發病更迅速、更嚴重。他認為該“感染源”可以在植物體的活細胞內進行 ,從而恢復其感染能力。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5)直到 1939 年,人們才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圖 2),它與細菌在結構上的本質區別是 ,僅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組成。后來,人們對病毒的研究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病毒學。23.下圖是關于細菌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屬于細菌細胞必須具備的結構的是[③]細胞壁;[ ] ;[ ] ;[ ] 。(2)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后期,個體縮小,變成一個休眠體 ,其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3)圖中的細菌 (填“會”或“不會”)運動。這可以根據圖中序號[ ]所代表的結構做出判斷。(4)圖中的細菌繁殖方式是 由于體內沒有 (細胞器名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六、資料分析題24.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都是一種不斷探究的過程。下面是病毒的發現經歷的曲折過程。(1)1886年,德國科學家邁爾發現有些煙草葉上出現黃綠相間的斑點,命名為煙草花葉病(圖一)。他提取患病煙草葉片汁液,注射到健康植株葉脈,結果健康煙草也出現了病斑,因此他認為 中含有導致健康煙草患病的“感染源”。(2)1892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進行了實驗,過程如圖二。①他的假設是:導致煙草患病的“感染源”是細菌。②如果出現煙草 (患病/不患病)的現象,則初步證明他的假設是正確的。遺憾的是實驗結果是煙草還是患病。當時,他受多種因素影響沒有揭開謎底。(3)1897—1899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葉林克繼續研究,開展了如圖三實驗。貝葉林克的研究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進一步證實引起煙草花葉病的“感染源”。實驗結果是“沒有細菌菌落生長”基本證明導致煙草患病的“感染源”不是 。(4)貝葉林克將患病煙草汁液進行多倍稀釋后注射到健康煙草葉脈,煙草的病斑癥狀并沒有因為稀釋而減弱,反而發病更迅速、更嚴重。他認為該“感染源”可以在植物體的活細胞內進行 ,從而恢復其感染能力。他將這種“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質”取名為“病毒”。(5)后來,人們對病毒的研究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病毒學。病毒的發現史對你的啟示是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C C C A C C B題號 11 12答案 B D13.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14.結晶體15. 蛋白質外殼 沒有 活細胞16.(1)自身的遺傳物質(2)口罩佩戴時長(3) 控制單一變量 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的誤差17.正確18.正確19.錯誤20.正確21.錯誤22.(1)染病葉片的汁液(2) 細菌 不患病(3)ac(4)繁殖(5)沒有細胞結構23.(1) ②細胞膜 ⑤細胞質 ①DNA (2)芽孢(3) 會 ⑥(4) 分裂生殖 葉綠體24.(1)煙草葉片汁液(2)不患病(3)細菌(4)繁殖/增殖(5)明確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感受到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技術手段對科學研究的促進作用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