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惠州市2026屆高二五校聯考試題生物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第1~12題,每小題2分,第13~16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韋應物的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不但描繪了山間溪流的生態美,也蘊含了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山間溪流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B. 詩中描述的生態系統的結構由食物鏈和食物網組成C. 詩中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只有澗邊幽草、樹等綠色植物D.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可體現生物對環境的適應2. 長期單一種植水稻會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利用秸稈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質,栽培過程可以加速秸稈的腐熟速率,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菌渣還能作為有機肥,對水稻具有增產作用,我國許多地區利用水稻與食用菌生長季節的差異性實施輪作模式(“稻菇輪作”)提高生產收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水稻和食用菌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屬于生產者和消費者成分B. 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稈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 與傳統稻田相比,“稻菇輪作”模式提高了稻田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D. 根據生態足跡的概念分析,不同作物輪作的生態足跡大于單一種植水稻的生態足跡3. 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某種生態金字塔,I~IV表示不同營養級,I中含有生產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生態金字塔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物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B. 圖中Ⅱ、Ⅲ營養級中可能存在同種生物C. 并非所有天然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都呈圖示形態D. 若I、Ⅱ中分別只含有樹和昆蟲,則該圖可能不數量金字塔4. 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某地區一定時間內CO2排放量和CO2吸收量相等)。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C屬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均可為它提供物質和能量B. 圖中過程①②⑦⑥中碳以相同的形式參與物質循環C. 驅動過程②、過程③和過程④的能量形式相同D. ①過程固定的CO2等于⑥+⑦過程釋放的CO2即可實現碳中和5. 海棠素為一種可引起光敏性和皮膚刺激的化合物,可使誤食的動物變盲或致死,某種植物通過分泌海棠素來避免多數動物的取食,這屬于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植物產生海棠素驅趕動物,空氣是信道B. 利用人工合成的海棠素防治害蟲屬于化學防治C.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可發生在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細胞與細胞之間D.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一定伴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6. 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沙棘可作為西北干旱地區的修復樹種B. 在礦區廢棄地選擇種植沙棘,未遵循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 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條件,可為其他樹種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D. 研究弗蘭克氏菌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態修復中的應用7. 下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該食物網包含4個營養級,但缺少分解者B. 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作用非常關鍵,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C. 若丙由于某種原因大量減少,則乙的數量在短期內大量增加D. 圖中丁和丙、戊和丁之間都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8. 河南特色小吃“甜酒浮子”的主要制作流程:用溫開水把甜酒曲化開→加入白米飯中拌勻壓實,在中間挖個坑,蓋上蓋子→置于溫度適宜的地方1—2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白米飯可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無機鹽等營養B. 將溫度維持在18—30℃有利于“甜酒浮子”的制作C. 制作“甜酒浮子”所用的微生物其代謝類型為異養厭氧型D. “中間挖個坑”的操作有利于酵母菌快速生長繁殖9. 為研究洗手前后細菌數量及種類的變化,進行如下操作:將5個手指尖在培養基甲上輕按一下,然后將手洗干凈,再將 5 個手指尖在培養基乙上輕按一下。將甲、乙培養基放入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h,進行結果統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 該實驗中需要對培養基、培養皿進行滅菌處理B. 培養基甲中生長的混合菌落數居多,單菌落數目可能會少于乙C. 實驗中使用的培養基為包含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的選擇培養基D. 若培養基甲上的菌落數及形態數明顯多于培養基乙,說明洗手后細菌數量及種類大為減少10. 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雜菌污染,無菌技術主要包括消毒和滅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微生物培養所用的培養基通常用干熱滅菌法進行滅菌B. 利用干熱滅菌法進行滅菌的物品需要有耐高溫的特點C. 加入培養基中的指示劑和染料不需要進行滅菌D. 巴氏消毒法能徹底殺死牛奶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11. 啤酒的工業化生產過程如下:大麥經發芽、焙烤、碾磨、糖化、加啤酒花、蒸煮、發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終過濾、調節、分裝。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焙烤是為了利用高溫殺死大麥種子胚并進行滅菌B. 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麥種子,可以促進α-淀粉酶合成C. 酒精主要是在主發酵階段由酵母菌的無氧呼吸產生D. 加入啤酒花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啤酒的風味12. 單細胞蛋白即微生物菌體,是一種新型的蛋白質來源,利用發酵工程能提高其產量和品質。下列工藝流程中不合理的是( )A. 可通過誘變育種等手段獲得優良菌種B. 培養基和發酵設備均需高溫消毒C. 發酵過程需控制合適的溫度和pHD. 采用過濾、沉淀、干燥等方法獲得菌體13. 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示意圖如下,M、N表示營養級。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 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16395kJ/(m2·a)B. 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可能會導致牡蠣(濾食小型浮游植物)減產C. “生產者→M→N”表示一條食物鏈D. 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可有效減少廢物排放14. 稻田養蟹是我國稻作區重要的生態農業模式。圖中的X、Y、Z代表稻作區“水稻→稻飛虱→河蟹”這條食物鏈中的三種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中的X、Y、Z分別代表河蟹、稻飛虱、水稻B. 稻田養蟹生態農業模式可體現循環原理、整體原理C. 稻飛虱同化的能量可以通過自身的遺體殘骸和糞便流向分解者D. 該圖體現了該生態系統負反饋調節的特點15. 安莎霉素主要用于治療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的肺部感染。該抗生素是一種產自深海的賴氨酸缺陷型放線菌所產生的。為篩選出能產安莎霉素的菌種,科研工作者用紫外線對采自深海的放線菌進行誘變與選育,實驗的部分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注:原位影印可確保在一系列平板培養基的相同位置上接種并培養出相同菌落A. 待檢測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應以安莎霉素為唯一碳源B. 在①中進行擴大培養時,接種后需對培養基進行滅菌處理C. ②和④是完全培養基,③是缺賴氨酸的不完全培養基D. 甲菌落不能產生安莎霉素,而乙菌落能產生安莎霉素16. 發酵工程在工業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其生產流程如圖所示。結合賴氨酸或谷氨酸的生產實際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①為誘變育種,②為萃取或蒸餾、離子交換等B. 通過發酵工程可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單細胞蛋白制成微生物飼料C. 由于該發酵菌種為好氧菌,在此生產過程中常需增加通氧量D. 為使賴氨酸或谷氨酸源源不斷地產生,可采用連續培養的發酵方式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 圖1表示某果園生態系統的部分結構和功能,其中A~C代表生態系統的某些生物成分,其中B1為植食性動物,①~⑩則代表碳元素流動的相應過程。該生態系統中存在食物鏈“馬尾松→松毛蟲→杜鵑”,如圖2表示松毛蟲攝入能量的流動方向,圖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的C代表__________。圖1中B2與B3之間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填“單向”或“雙向”)性。(2)①若圖2中松毛蟲攝入能量為2.2×109kJ,a中能量為1.6×109kJ,b中能量為1.2×108kJ,杜鵑同化能量為2.88×108kJ,則該生態系統中松毛蟲到杜鵑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②由松毛蟲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_____表示(用圖中字母寫出表達式)。在生態采摘園內設置一些鳥巢,招引更多的鳥類防治害蟲,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3)采摘時常被蚊子叮咬,研究發現蚊子觸角中有識別乳酸的受體,以此尋找人類的位置,這說明信息傳遞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18. 在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新農村過程中,某地構建了下圖所示的人工濕地,以治理由生活污水引起的環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卮鹣铝袉栴}:(1)輸入該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有________。監測水質時,常檢測水體中的BOD值(BOD值表示微生物分解單位體積的水中有機物所需的氧氣量),BOD值越________(填“高”或“低”),表明水質越好。(2)放養魚苗、水禽等動物,種植蓮藕、蘆葦等水生植物,可增加濕地生態系統的________穩定性。要治理水體污染,除了依靠濕地生態系統自身的功能外,還應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因為生態系統的________能力有限。(3)在利用植物對污水進行凈化過程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答出1點),生態治理和恢復過程中,生態系統的________會趨向于相對穩定。19. 菰是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被俗稱為“茭白”,是一種重要的水生蔬菜。小龍蝦因食性廣、易飼養,且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歡。茭白—小龍蝦是一種收益較高的生態共作模式,可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卮鹣铝袉栴}:(1)小龍蝦有多種體色,體現了________多樣性。該生態農業中一方面小龍蝦的糞便可作為茭白的肥料,促進物質循環,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原理。(2)長綠飛虱是影響茭白生長的主要害蟲,主要采食茭白的綠色葉片。茭白的“綠色”為害蟲提供可采食的信息,該信息屬于生態系統中________信息。為減輕長綠飛虱對茭白的危害,養殖戶常使用性引誘劑誘殺長綠飛虱雄性個體,從種群數量特征角度分析,該防治方法的原理________。(3)種植茭白不僅可以獲得經濟效益,還能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價值。建立茭白—小龍蝦的人工生態系統時,需以生態系統的________功能為基礎,遵循多種生態學基本原理。20. 刺梨是一種落葉灌木,其果實富含維生素C(VC)、維生素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VC含量是蘋果800倍,被稱為“維生素C大王”。為提高刺梨的經濟價值,研究人員以刺梨果實為原料制備刺梨果醋,工藝流程如下:將新鮮成熟的刺梨果清洗干凈→切塊、榨汁、過濾、酶解→加入白砂糖、并加入活化酵母菌→Ⅰ階段發酵→直接加入一定量活性醋酸菌→Ⅱ階段醋酸發酵→處理→裝罐→刺梨果醋。回答下列問題:(1)Ⅰ階段發酵過程中,需定期排氣的原因是_____。判斷Ⅰ階段發酵結束的主要指標是_____。(2)Ⅱ階段醋酸發酵中,每日2次徹底攪拌發酵液,攪拌的目的是_____。Ⅱ階段醋酸發酵結束后需經“處理”才能裝罐,“處理”主要指_____。(3)實驗中,在酒精發酵第7d及醋酸發酵第3~7d取發酵樣液,分別命名為原汁、果酒、Ⅱ-3d、Ⅱ-4d、Ⅱ-5d、Ⅱ-6d、Ⅱ-7d。如圖為不同發酵階段刺梨發酵液的總酸含量和pH變化。果酒發酵過程中的pH變化較小,這是因為_____,在醋酸發酵0~3d中,總酸含量增加幅度小,可能原因是_____。21. 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著多種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組欲從牛瘤胃內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細菌,設計了如下實驗?;卮鹣铝袉栴}:實驗步驟:Ⅰ、取樣:從剛宰殺的牛的瘤胃中取樣,將樣品裝入滅過菌的錐形瓶中;Ⅱ、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配制全營養LB固體培養基、尿素固體培養基;Ⅲ、制備瘤胃稀釋液并接種,如下圖1所示;Ⅳ、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培養、觀察與計數;(1)全營養LB固體培養基和尿素固體培養基都含有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除此外還有凝固劑______。(2)該小組采用______法對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細菌進行分離和計數。在無菌條件下,利用該方法進行分離計數時,需要用到圖2中的實驗器材有______。(3)為檢測該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應采用的檢測方法是______。為了判斷尿素培養基是否具有選擇作用,實驗時還需要同時接種全營養平板,如果同一濃度梯度下,尿素培養基上的菌落數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營養培養基上的菌落數,則說明尿素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4)為了避免混淆,本實驗中使用的平板需要在培養皿的______(填“皿蓋”或“皿底”)做好標記。然后在30~37℃的恒溫培養箱中需培養1~2d,每隔24h統計一次菌落數目,選擇菌落數目穩定時的記錄作為結果,其目的是______。(5)若將最后一個試管中的稀釋液分別涂布到3個尿素平板上培養,培養后平板上出現的菌落數如圖1所示,則5mL瘤胃樣品中含有目標活菌數約為______。該方法統計獲得的菌落數比實際的活菌數______,原因是______。惠州市2026屆高二五校聯考試題生物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第1~12題,每小題2分,第13~16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B【13題答案】【答案】C【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C【16題答案】【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題答案】【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雙向(2) ①. 18 ②. d+f ③. 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部分(3)生命活動的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18題答案】【答案】(1) ①. 生產者固定的光能和污水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②. 低(2) ①. 抵抗力 ②. 自我調節(3) ①. 吸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分解產生的N、P等元素,可以有效凈化水體,降低污染物的濃度,改善水質 ②. 結構、功能和收支【19題答案】【答案】(1) ①. ##遺傳#基因## ②. 循環(2) ①. 物理 ②. 通過改變長綠飛虱的性別比例,降低出生率,減小種群數量(3) ①. 直接和間接 ②. 自組織、自我調節【20題答案】【答案】(1) ①. 酒精發酵過程中會產生CO2 ②. 糖度不再變化##酒精不再增加 (2) ①. 增加發酵液的溶解氧,保證醋酸菌的活性 ;(讓發酵液與醋酸菌充分接觸,)使發酵更充分 ②. 消毒(除菌過濾) (3) ①. 酵母菌主導的發酵主要代謝產物是乙醇,產酸性物質很少 ②. 醋酸菌適應發酵基質較為緩慢,此時產乙酸能力低 【21題答案】【答案】(1)瓊脂 (2) ①. (稀釋)涂布平板 ②. ①③④(3) ①. 將未接種的培養基放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檢驗是否有菌落產生 ②. 小于(4) ①. 皿底 ②. 為了防止培養時間不足導致菌落遺漏(5) ①. 3.5×105個 ②. 少 ③. 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