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高考倒計時生物大突破: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1.如表是對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五個種群(存在營養關系)的能量的調查結果,圖①④是根據該表數據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與表中數據不相符的是( )種群 甲 乙 丙 丁 戊能量/kJ 2.50 13.30 9.80 0.28 220.0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2.梨小食心蟲是果園的主要害蟲之一,為控制其危害,需要多次噴藥防治,增加了環境污染的風險。科研人員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術在田間高劑量、多位點釋放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掩蓋雌蟲釋放的性信息素氣味,使雄蟲無法找到雌蟲,降低成蟲交配概率,以達到防治目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梨小食心蟲的性信息素用于對其進行防治的技術屬于化學防治B. 性信息素影響梨小食心蟲的交配,說明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C. 性信息素迷向技術通過改變梨小食心蟲的性別比例來降低其出生率D. 某些鳥類看到害蟲時其體內分泌一種激素使其快速完成捕食,這種激素屬于生態系統的化學信息3.信息素是生物個體之間起通訊作用的化合物的統稱,是昆蟲交流的化學分子語言,包括引誘、交配、集群、報警、防御等功能,例如某種蜘蛛能分泌一種與性外激素相似的物質,誘使相應的昆蟲自投羅網。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 不同種昆蟲之間還可通過物理信息或行為信息進行交流B. 利用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制成的“陷阱”來防治食蟲虻屬于生物防治C. 題中蜘蛛誘捕昆蟲的方式體現了信息素能調節種間關系D. 可使用較高濃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農藥來直接殺死蝗蟲,減少環境污染4.在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大興安嶺森林和呼倫貝爾草原相鄰,有些地方僅僅相隔一條河流,兩者可以長期保持相對穩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大興安嶺森林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能夠使局部火災后的森林恢復原狀B. 草原經蝗蟲采食后,草的再生能力提高,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C. 呼倫貝爾草原若較長時期內沒有能量的輸入,這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D. 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強于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5.為更好地建設雄安新區 ,科研人員調查白洋淀水域生態系統各成分中難降解的有機氯農藥DDT污染的狀況,得到下表所示檢測結果。由數據不能作出的判斷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動物 底棲動物 鯽魚 烏鱧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注:鯽魚主要以植物為食,烏鱧為肉食魚。A. DDT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間循環往復B. DDT幾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態系統所有成分C. 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D.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陽能只有少部分傳遞給烏鱧6.下列有關生態系統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A. 物質流是循環的,能量流是單向的,信息流往往是雙向的B. 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C. 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其恢復力穩定性越高D. 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力穩定性是因為其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7.某穩定的生態系統某時刻第一、第二營養級的生物量分別為6g/m2和30g/m2,據此形成上寬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該生態系統無有機物的輸入與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能量不能由第二營養級流向第一營養級B. 根據生物體內具有富集效應的金屬濃度可輔助判斷不同物種所處營養級的高低C. 流入分解者的有機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第一營養級固定的能量D. 第一營養級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8.下圖為某生態系統的部分物質循環簡圖,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若M表示大氣中的CO2,則碳元素在圖中④過程中是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B. 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質沿③、④傳遞會表現出生物富集作用C. 若M表示大氣中的CO2,則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復循環利用D. 若M表示非生物環境中的能量,則①的能量值為②與③對應的能量值之和9.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我國的雙碳目標,表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地球上碳循環主要表現為自然生態系統的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并釋放出氧氣,同時又通過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及人類活動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下列有關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生物圈中碳元素在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循環往復運動B.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都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減C. 植樹種草提高森林覆蓋率和秸稈還田提高農田土壤儲碳量都能緩解溫室效應D.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0.土壤重金屬污染影響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科研人員采用室內盆栽試驗對植物修復重度Cd污染土壤開展了研究,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土壤Cd濃度(mg/kg) 地上生物量(g/盆) 地下生物量(g/盆) 植物Cd富集系數(植物地上部Cd含量/土壤Cd含量)紫莖澤蘭 鬼針草 紫莖澤蘭 鬼針草 紫莖澤蘭 鬼針草0 11.54 15.83 4.61 11.59 - -2 8.59 20.00 2.74 11.96 5.12 7.0510 9.05 22.33 3.09 14.16 1.31 2.3630 7.55 26.33 3.52 16.30 1.25 1.50A. Cd的循環過程與C、N等元素一樣具有全球性B. 據表分析,紫莖澤蘭和鬼針草都可以富集土壤中的CdC. 與紫莖澤蘭相比,鬼針草更適合作為土壤Cd污染的修復植物D. 隨著土壤Cd濃度增至30 mg/kg,植物體內Cd濃度逐漸降低11.逃逸距離指的是鳥類對捕食者作出反應時,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逃逸距離可分為警戒距離、驚飛距離和飛逃距離,其中警戒距離是指鳥類對靠近的捕食者首次表現出警戒行為(如抬頭環視)時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驚飛距離是指鳥類逃逸飛離時的位置與捕食者之間的空間距離,飛逃距離是指鳥類逃逸飛離的位置與首次停落位置之間的空間距離(如圖1)。調查顯示,麻雀成鳥的年存活率高于幼鳥,為探究麻雀的風險回避策略,研究者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見圖2。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調查麻雀種群中幼年、成年及老年個體的比例可預測其數量變化趨勢B. 與幼鳥相比,成鳥的警戒、驚飛距離較長,利于其規避風險C. 鳥類對靠近的捕食者表現出飛逃等行為離不開信息的傳遞D. 鳥類與捕食者之間數量的相對穩定依賴于正反饋調節機制12.甲、乙、丙、丁4個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觀測后,發現甲瓶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生態系統組成 光 水草 藻類 浮游動物 小魚 泥沙生態瓶編號 甲 +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注:“ +”表示有;“-”表示無。A. 生態瓶必須是密閉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數量要搭配合理B. 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態瓶不穩定說明了生態系統需要穩定的能量輸入C. 丙瓶中沒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質循環的順利進行D. 丁瓶中雖然物種更加豐富,但可能因為氧氣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穩定13.為更好地建設雄安新區,科研人員調查白洋淀水域生態系統各成分中難降解的有機氯農藥DDT污染的狀況,得到下表所示檢測結果。由數據不能作出的判斷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動物 底棲動物 鯽魚 烏鱧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注 :鯽魚主要以植物為食,烏鱧為肉食魚。A. DDT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間循環往復B. DDT幾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態系統所有成分C. 營養級越高,生物體內的DDT含量越高D.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陽能只有少部分傳遞給烏鱧14.某草原生態系統中植物和食草動物兩個種群數量的動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食草動物進入早期,其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形曲線B. 圖中點a的縱坐標值代表食草動物的環境容納量C. 該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與植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負反饋調節有關D. 過度放牧會降低草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15.草地貪夜蛾是跨國界、遠距離遷飛的重大害蟲。按照繁殖區、控制遷飛過渡區、保護玉米主產區,強化“三區”聯防和“四帶”布控,層層阻截誘殺遷飛成蟲,治早、治小全面撲殺幼蟲,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使用的方法包括性引誘劑法誘殺、利用天敵如螟黃赤眼蜂防治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草地貪夜蛾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 從玉米流向草地夜貪蛾的能量傳遞效率一定處于10%~20%間C. 螟黃赤眼蜂和草地夜貪蛾都能加快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D. 性引誘劑屬于化學信息,利用該物質誘殺害蟲屬于化學防治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16.如圖甲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Ⅰ、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圖乙表示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的變化示意圖,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請據圖作答: (1)圖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況下,位于營養級Ⅳ的生物個體數量一般遠遠少于Ⅲ,主要原因是營養級越高,可利用能量_______。(2)圖乙中,若A表示圖甲中營養級Ⅱ所攝入的全部能量,則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若圖甲中營養級Ⅰ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y,則營養級Ⅰ、Ⅱ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__________(用圖中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3)由圖乙可以總結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___________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______________之間循環往返。(4)若圖甲營養級Ⅰ、Ⅱ、Ⅲ各有一種生物甲、乙、丙,構成食物關系如圖:其中,甲能量中比例為X的部分直接提供給丙,則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給字母的表達式表示)。17.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態系統類型,不同的生態系統在物種組成、結構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響著各生態系統的發展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在消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害蟲時, 噴施了易在生物體內殘留的殺蟲劑Q,一段時間后,在該草原不同的生物種類中均監測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圖所示(圖中數據是土壤及不同營養級生物體內Q的平均值)。由圖可知,隨著營養級的遞增,Q含量的變化規律是 ;在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物種之間,Q含量也存在差異,如一年生植物與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較高的是 。因某些環境因素變化, 該草原生態系統演替為荒漠, 影響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素是 。該演替過程中,草原中的優勢種所占據生態位的變化趨勢為 。(2)農田是在人為干預和維護下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人類對其進行適時、適當地干預是系統正常運行的保證。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燈光誘殺害蟲、除草劑清除雜草、放養甲魚等三項干預措施,其共同點都是干預了系統的 和能量流動;在稻田里施無機肥,是干預了系統 過程。(3)熱帶雨林是陸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態系統,物種之豐富、結構之復雜在所有生態系統類型中極為罕見。如果僅從群落垂直結構的角度審視, “結構復雜”具體表現在 。雨林中動物種類豐富,但每種動物的個體數不多,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該事實存在的原因是 。18.“春和三月綻黃花,拂垅風來四面香,彩蝶留連歡起舞,紋蜂往返喜添忙”描述的是每年三、四月油菜花盛開,引得蜜蜂和蝴蝶紛紛前來的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限制蜜蜂和蝴蝶種群數量增長的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病原微生物等,其中病原微生物與蜜蜂和蝴蝶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2)油菜地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該生態系統中,蜜蜂和蝴蝶等消費者的存在除能幫助植物傳粉外,還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穩定性較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蜜蜂可通過跳圓圈舞或搖擺舞向同伴傳遞蜜源信息,得到信息的工蜂大量地飛入油菜花上采蜜,該過程傳遞的信息屬于生態系統中_________信息。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點)。( 4)“春和三月綻黃花,拂垅風來四面香”令人心曠神怡,鄉下的油菜花田成為時下最時尚的旅游打卡地,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價值。三、實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19.克氏原整蝦俗稱“小龍蝦”,農業技術人員建立稻蝦共作的田間工程(如圖),通過挖掘環形溝環繞稻田,為小龍蝦提供繁殖和棲息環境。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龍蝦在一些地區屬于入侵物種,從種群數量特征分析,導致入侵某地后小龍蝦種群數量短時間內迅速增加的最直接原因是 ______ 。(2)小龍蝦是雜食性動物,在自然條件下可攝食水生植物、水生昆蟲和動物尸體等,因此屬于生態系統的 ______ (成分)。(3)為研究稻蝦共作模式對水稻產量和農田生態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水稻單作模式和稻蝦共作模式的比較試驗,結果如下表:雜草存量(kg/畝) 化肥使用量(kg/畝) 水稻產量(kg/畝) 利潤(元/畝)水稻單作模式 250 62.9 477.8 1386.2稻蝦共作模式 5 32.4 540.8 6058.3①稻蝦共作模式下,小龍蝦的引入使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更復雜,從而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 ______ 能力。②為了保證該田間工程的有機物輸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飼料,則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______ 。(4)綜上,與水稻單作模式相比,“稻蝦共作”模式的優勢為 ______ (多選)。A.“稻蝦共作”防治雜草的方法屬于生物防治,有助于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B.“稻蝦共作”可實現比稻蝦單獨種植(養殖)更高的產量,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C.在稻田引入蝦需要考慮每畝稻田可容納的蝦的數量,這主要是遵循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D.“稻蝦共作”可實現“一田雙收,生態環保”的雙贏局面,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1)太陽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 熱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熱量); 越少(2)同化固定的能量 ;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 食物鏈(網); 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 (4) 17.【答案】(1)大幅增加;多年生植物;降水量;變小(2)物種組成(生物種類/物質循環);物質循環(3)空間高,分層多且復雜;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通過多種途徑流向消費者,每個途徑獲得的少 18.【答案】(1)天敵、植物和競爭性生物;寄生(2)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較少,營養結構簡單(3)行為;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直接 19.【答案】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消費者和分解者 ①自我調節;②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和投放飼料中的能量 AD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