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地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溫州期中)進入青春期后,小科的身體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屬于第二性征的是( )A.喉結增大 B.快速增高C.體重增加 D.心肺功能增強【答案】A【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2.(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小科利用空的易拉罐制作了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小孔成像的實驗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線傳播【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的。【解答】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直線傳播通過小孔時,成倒立的實像。故答案為:D。3.(2024七下·溫州期中)楊梅發霉是由于保存不當,霉菌(真菌)大量繁殖所致。霉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A.細胞質 B.成形的細胞核C.細胞壁 D.細胞膜【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解答】霉菌屬于真菌,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霉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2024七下·溫州期中)溫州鼓詞悅耳動聽,觀眾的這種感覺形成于( )A.聽小骨 B.耳蝸 C.大腦皮層 D.聽神經【答案】C【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如圖:聽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可表示為:外界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耳蝸(感受振動,產生興奮,但不形成聽覺)→聽覺神經(傳導興奮)→聽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產生聽覺)。【解答】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5.(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蠶的一生要經歷四個階段,相對于蝗蟲,蠶特有的階段是( )A.受精卵 B.幼蟲 C.蛹 D.成蟲【答案】C【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6.(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頻生命探測儀(如下圖),它的多個探頭接觸廢墟,收集廢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聲、呼吸聲、心跳聲等,探測儀將音頻信號放大,救援人員就可以發現幸存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探測儀收集聲音信號時利用了固體可傳聲B.幸存者發出的聲音與外界噪聲的音調、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聽見探測儀發出的超聲波D.白天噪聲較大,探測儀更適合在安靜的夜晚使用【答案】C【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7.(2024七下·溫州期中)人的聽覺范圍在20-20000赫茲之間,無法感知地震的次聲波,以下動物能感知到地震次聲波的是( )動物 聽覺頻率(赫) 動物 聽覺頻率(赫)蝙蝠 1000-120000 貓 60-65000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A.蝙蝠 B.海豚 C.貓 D.大象【答案】D【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次聲波是頻率低于 20 赫茲的聲波。它的特點是傳播距離遠、能量衰減小,在地震、海嘯、風暴等自然現象以及一些人為活動(如核爆炸、火箭發射等)中都會產生次聲波。人的聽覺范圍在20-20000赫茲之間,無法感知地震的次聲波,說明聽覺頻率在20-20000赫茲之間的動物都不能感受地震次聲波。【解答】根據表中信息可知,蝙蝠、貓、海豚的聽覺頻率都在20-20000赫茲之間,所以都不能感受地震次聲波。大象能聽到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故大象能聽到次聲波。所以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8.(2024七下·溫州期中)竹的繁殖主要依靠地下的竹鞭(地下莖)進行。竹鞭分節,節上的芽形成竹筍,竹筍長成新竹。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與竹的這種繁殖方式有著本質區別的是( )A.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 B.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C.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 D.水稻通過人工授粉繁殖【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環境。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2)營養生殖:植物利用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的方式,包括扦插、嫁接、壓條、分根等。例如,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莖進行繁殖;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莖進行繁殖;竹依靠地下的竹鞭(地下莖)進行繁殖,也是營養生殖的一種。組織培養: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的組織、細胞或器官培養成完整植株的技術。如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能快速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詳解】ABC、“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均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與竹鞭分節繁殖方式相同,ABC不符合題意。D、“水稻通過人工授粉繁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屬于有性生殖,與竹鞭分節繁殖方式不同,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4七下·溫州期中)春節期間,小科夜游塘河欣賞美景,他看到船在水中的像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平靜的湖面相當于平面鏡,可使船通過湖面成像,船像與船本身關于湖面對稱,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2024七下·溫州期中)動物有多種不同的生殖方式。小科通過列表比較四種動物的生殖方式,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動物 受精方式 胚胎發育方式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胎生 卵生鯉魚 √ √熊貓 √ √ 青蛙 √ √蝗蟲 √ √A.鯉魚 B.熊貓 C.青蛙 D.蝗蟲【答案】A【知識點】基本電路與電路圖【解析】【分析】(1)體內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在雌性動物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這種受精方式通常發生在陸地動物中,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昆蟲等。體內受精能夠提高受精的成功率,因為精子和卵細胞在相對穩定的體內環境中結合,減少了外界環境對受精過程的干擾。體外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在體外環境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一般常見于水生動物,如魚類和兩棲類。在體外受精過程中,雌性動物將卵排出體外,同時雄性動物將精子排出體外,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這種受精方式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受精成功率相對較低,但能產生大量的受精卵,以增加后代存活的機會。(2)胚胎發育方式胎生:是指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成熟后直接產出的生殖方式。胎生動物的胚胎通過胎盤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同時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胎生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因為胚胎在母體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營養供應,如哺乳動物。卵生:是指動物將卵產出體外,胚胎在卵內發育,依靠卵內的營養物質完成發育過程的生殖方式。許多動物如鳥類、爬行類、魚類以及昆蟲等都是卵生動物。卵生動物的卵通常具有堅硬的外殼,以保護胚胎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解答】A、鯉魚屬于魚類,它們通過體外受精和卵生進行繁殖,A正確。B、熊貓屬于哺乳動物,通常體內受精并胎生,因此表述為體外受精和胎生是不正確的,B錯誤。C、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通常體外受精并卵生,因此表述為體內受精和卵生是不正確的,C錯誤。D、蝗蟲屬于昆蟲,通常通過體內受精和卵生進行繁殖,因此表述為體外受精和卵生是不正確的,D錯誤。故答案為:A。11.(2024七下·溫州期中)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關生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B.自然的受精發生在女性的子宮內C.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和臍帶進行物質交換D.卵細胞由女性的輸卵管產生【答案】C【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1)男性生殖系統睪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雄性激素能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維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輸精管:主要作用是將睪丸產生的精子輸送到尿道,以便排出體外。(2)女性生殖系統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以及調節月經周期等。輸卵管:是輸送卵細胞的管道,也是受精的場所。卵巢排出的卵細胞進入輸卵管,若在輸卵管中遇到精子,就可能發生受精作用。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受精卵在輸卵管形成后,會逐漸移動到子宮,在子宮內著床并發育成胎兒。(3)受精與胚胎發育受精:是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當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后,會游動到輸卵管與卵細胞相遇并結合,完成受精。胚胎發育:受精卵形成后,開始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就是懷孕。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盤是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臍帶則連接胎兒和胎盤。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中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通過胎盤排到母體血液中,再由母體排出體外。【解答】A、睪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錯誤。B、自然的受精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B錯誤。C、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胎兒每時每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C正確。D、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D錯誤。故答案為:C。12.(2024七下·溫州期中)小科看到水里有魚,以下能正確反映看到魚的光路圖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13.(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甲、乙兩人分別戴著眼鏡清晰看到前方物體和的光路圖,則( )A.甲為近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后移到視網膜上B.甲為遠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C.乙為近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D.乙為遠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答案】B【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近視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狀體曲度過大,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強,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辦法是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狀體曲度變小,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弱,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辦法是配戴凸透鏡。【解答】解由甲圖可知甲所佩戴的眼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故甲圖成像是遠視眼的成像原理,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凸透鏡使光線前移成像在視網膜上;乙圖可知乙所佩戴的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的作用,故乙圖成像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凹透鏡使光線后移成像在視網膜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2024七下·溫州期中)芯片生產工藝復雜。其中一道工藝要用到光刻機,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凸透鏡把掩膜(相當于物體)上的電路圖映射到硅片上(相當于光屏),所成像的特點是( )A.倒立放大 B.倒立縮小 C.正立放大 D.正立縮小【答案】B【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攝像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投影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u=f時,無像。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平行的,沒有會聚點;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圖中的像成在硅片上,硅片相當于光屏;由圖可知要制造出芯片,則掩膜上的電路在硅片上的像應變小,所以可知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原理相同,鏤空掩膜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15.(2024七下·溫州期中)下列關于溫州特色食品保存方法與影響因素不對應的是( )A.紫菜干藏法保存—水分 B.鴨舌真空法保存—空氣C.熗蟹冷藏法保存—溫度 D.醬油肉腌制法保存—光照【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傳統的食品保存方法有鹽腌、糖漬、干制、酒泡等。現代的貯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干藏法:通過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使微生物難以生長和繁殖。因為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等生命活動需要一定的水分環境,當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微生物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新陳代謝減緩,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真空法:將食品置于真空環境中,隔絕空氣,主要是為了防止食品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而發生氧化反應,避免食品中的營養成分被氧化破壞,同時也能減少空氣中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因為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氧氣。冷藏法:利用低溫環境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降低食品中酶的活性,減緩食品的新陳代謝速度。一般來說,低溫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長速度減慢,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降低,從而延長食品的保鮮期。腌制法:通過向食品中加入大量的鹽、糖或其他調味料,使食品中的水分滲出,形成高滲透壓環境。在高滲透壓環境下,微生物細胞內的水分會被吸出,導致細胞失水,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此外,一些調味料還可能具有一定的殺菌或抑菌作用。【解答】紫菜干藏是通過控制水分的方式來保存,鴨舌真空保存是去除空氣以延長保質期,熗蟹需要保持低溫來抑制細菌生長,而醬油肉的腌制保存主要依賴的是鹽分及醬油的防腐作用,并不與光照直接相關。因此,選項D不對應。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2024七下·溫州期中)三月的陶山桐浦鄉間,油菜花遍野綻放,顏色艷麗、氣味芬芳。(1)圖甲中②的結構名稱是 ,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屬于 。(2)圖乙是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 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油菜籽可以用來榨油,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 中。【答案】(1)雄蕊;蟲媒花(2)子房(3)子葉【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1)花的結構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萼片和花瓣)、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等部分。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中含有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2)傳粉方式蟲媒花:依靠昆蟲等傳粉的花,其特點是花朵大而鮮艷,有芳香的氣味或甘甜的花蜜,能吸引昆蟲前來采蜜,從而幫助傳粉,如油菜花、桃花等。風媒花:依靠風力傳粉的花,一般花朵較小,顏色不鮮艷,沒有芳香的氣味和花蜜,花粉多而輕盈,容易被風吹散,如玉米花、楊樹花等。圖中①花瓣、②花藥、③子房、④萼片。【解答】(1)觀圖可知,圖甲中②是花藥,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依靠昆蟲進行傳粉,屬于蟲媒花。(2)由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子房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子葉中。(1)觀圖可知,圖甲中②是花藥,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依靠昆蟲進行傳粉,屬于蟲媒花。(2)由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子房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子葉中。17.(2024七下·溫州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提醒全球人類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耳的結構如圖所示。(1)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保護 (填結構名稱)免受損傷。(2)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 (填序號)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感染的中耳炎患者會出現耳痛、耳道流水或流膿、聽力下降等癥狀,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答案】(1)鼓膜(2)⑤(3)分裂生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圖中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半規管、④耳蝸、⑤咽鼓管。【解答】(1)用耳機聽音樂時,聲響過大,會使鼓膜受到劇烈震蕩,甚至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因此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2)⑤咽鼓管連通咽部與內耳,是細菌從上呼吸道進入中耳的通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⑤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1)用耳機聽音樂時,聲響過大,會使鼓膜受到劇烈震蕩,甚至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因此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2)⑤咽鼓管連通咽部與內耳,是細菌從上呼吸道進入中耳的通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⑤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18.(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了研究聲音的特性,小科將紙片小人放在收音喇叭的上方。如圖所示,再將其放入玻璃鐘罩內。(1)打開收音機播放音樂,會觀察到紙片小人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說明聲音是由 產生的。(2)調節收音機音量旋鈕使音樂更響,觀察到小人跳動更高,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3)用抽氣機慢慢抽出鐘罩內空氣,觀察到的現象是 。【答案】振動;振幅;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紙片人繼續跳動【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響度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解答】(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實驗利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2)小人跳動更高,說明振動越劇烈,也就是振幅越大,所以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氣機抽出的空氣越多,鐘罩內的空氣越少,聲音會越來越小,但是喇叭持續振動,小人會一直跳動。19.(2024七下·溫州期中)中國皮影戲又稱為“影子戲”,是一種使用平面的、關節可動的物品,并將其置于光源與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紗布)之間,用以敘說故事及娛樂的傳統表演藝術。(1)白色光源透過紅色皮影在幕布上呈 色;(2)由于光在幕布上發生 反射,戲院里每個座位的觀眾都能清晰的看到皮影戲;(3)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變的前提下,皮影藝人想增大影像,應當使皮影 (填“遠離”或“靠近”)幕布。【答案】(1)紅(2)漫(3)遠離【知識點】物體的顏色20.(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點P處。回答下列問題:(1)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2)當液面上升時,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 移動(填“左”或“右”)。【答案】(1)80°(2)左【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確定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2)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當液面發生變化時,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作圖可知光點S的移動方向。【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40°,那么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40°+40°=80°(2)當液面上升時,入射點會向左移動,那么反射光線會向左平移,因此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左移動。(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40°,那么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40°+40°=80°(2)當液面上升時,入射點會向左移動,那么反射光線會向左平移,因此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左移動。21.(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是小科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如圖甲所示,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的像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此時只能看到一個像且像更加清晰。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3)乙圖是臨摹神器,將手機放在支架上調節位置,如圖丙所示,讓手機屏幕中的物體AB通過鏡M成像。臨摹時,眼睛既要能看到AB的像也要能看到桌面白紙,則應當選擇 (填“玻璃板”或“平面鏡”)作為鏡M,且眼睛位置應該在 (填“E1”或“E2”)處。【答案】(1)不變(2)反射(3)玻璃板;E1【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據此分析;(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眼睛位置應該在物體這一側觀察。【解答】(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大小不變,故蠟燭的像也不變。(2)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另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物體所在這一側,即眼睛位置應該在E1。(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大小不變,故蠟燭的像也不變。(2)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另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物體所在這一側,即眼睛位置應該在E1。22.(2024七下·溫州期中)大雪過后,人們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劑以加快積雪融化。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劑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收集純雪水(不含融雪劑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劑的雪水)。②測定融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16%。③準備五個相同的培養皿,各鋪上一層棉花,并標記為A、B、C、D、E。取200粒大豆種子,隨機平均分成五組,每組40粒,分別放入上述培養皿中。④用純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應的培養皿中。⑤將各組放置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適時補充水分,4天后統計各組的種子萌發率。組別 A 組 B 組 C 組 D 組 E 組純雪水質量/克 20 17.5 15 10 02.16%的融雪水質量/克 0 5 10 20請回答:(1)本實驗中種子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2)請將表中B組數據補充完整: 。(3)經過多次試驗獲得數據并統計如圖,結合圖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2.5(3)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含量越高),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條件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且度過休眠期。通常選擇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的種子,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據此計算可得B組數據。(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據此總結得出結論。【解答】(1)為保證對照實驗變量的唯一性,實驗中大豆種子的選擇應該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因此B組的數據應該是20-17.5=2.5(g)。(3)從圖表可以看出,A組種子的萌發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這說明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1)為保證對照實驗變量的唯一性,實驗中大豆種子的選擇應該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因此B組的數據應該是20-17.5=2.5(g)。(3)從圖表可以看出,A組種子的萌發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這說明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23.(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1)如圖甲,E、F在同一平面上,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方向射到O點,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小科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40°,于是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個結論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2)如圖乙,將紙板F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紙板F上的反射光線消失。說明 ;(3)如圖丙,若將紙板傾斜,讓光線仍貼著紙板E沿AO方向射向鏡面,則紙板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答案】(1)不合理,只有一組數據無法得出普遍規律(2)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上(3)不能【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應多做幾次試驗,然后才可以得出結論;(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在同一平面內的,若將紙板F向后折,則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3)根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進行分析,使光線不在一個平面內,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解答】(1)據題意可知,此實驗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由于實驗次數少,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合理。(2)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這時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因為紙板沒有和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線OB,因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反射光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線。(1)據題意可知,此實驗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由于實驗次數少,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合理。(2)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這時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因為紙板沒有和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線OB,因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反射光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線。24.(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在太陽下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1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4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8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160厘米 ○ ○ ○ ○ ○ ○ ○ ○ ○分析表中數據,請回答:(1)當小孔形狀為“□”,最大外徑為1厘米,距地面10厘米時,地面光斑形狀為“□”的原因; ;(2)太陽成像的難易程度與小孔到地面的距離關系是 ;(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________。A.○ B.☆ C.△ D.□【答案】(1)太陽光可看作平行光(2)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2)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分析表中實驗數據,然后得出結論;(3)根據(2)的結論分析解答。【解答】(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作平行光,當孔與地面較近,由光的直線傳播,地面看到的光斑就與孔的形狀相同了。(2)從表格數據可知,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由小孔成像原理,當小孔越小,離地越遠,越容易形成像,故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太陽的像,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作平行光,當孔與地面較近,由光的直線傳播,地面看到的光斑就與孔的形狀相同了。(2)從表格數據可知,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由小孔成像原理,當小孔越小,離地越遠,越容易形成像,故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太陽的像,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5.(2024七下·溫州期中)猛犸象于1萬年前滅絕,2012年科學家發現猛犸象的細胞核。2023年2月,科學家提出采用克隆技術復活猛犸象的方案,大致流程如圖所示。(1)克隆出的猛犸象與A猛犸象的性狀相似,這是因為傳宗接代的遺傳物質存在 中(填細胞結構名稱)。(2)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 。(3)關于是否復活猛犸象存在不同意見,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下列觀點支持復活猛犸象的是________。A.為復活其他已經滅絕的物種積累經驗B.滅絕的猛犸象不適應現在的地球環境C.猛犸象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D.復活猛犸象的經濟成本高昂【答案】(1)細胞核(2)B亞洲象的卵細胞(3)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在克隆猛犸象的過程中,是將猛犸象的細胞核移植到去除細胞核的亞洲象卵細胞中,然后將重組細胞培育成胚胎,再植入代孕母體中發育成新個體。【解答】(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控制中心,其中包含DNA,它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在克隆過程中,使用猛犸象的細胞核意味著遺傳信息直接來自猛犸象,因此克隆出的個體會與原始個體在遺傳上非常相似。(2)在克隆技術中,去核的卵細胞會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細胞質環境,以支持重組細胞的發育,直至胚胎可以被植入母體的子宮中,因此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B亞洲象的卵細胞。(3)支持復活猛犸象的一個理由是,這可以為未來復活其他滅絕物種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基礎。這種觀點認為,即使面臨挑戰,科學進步和物種保護的潛力是值得探索的,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控制中心,其中包含DNA,它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在克隆過程中,使用猛犸象的細胞核意味著遺傳信息直接來自猛犸象,因此克隆出的個體會與原始個體在遺傳上非常相似。(2)在克隆技術中,去核的卵細胞會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細胞質環境,以支持重組細胞的發育,直至胚胎可以被植入母體的子宮中,因此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B亞洲象的卵細胞。(3)支持復活猛犸象的一個理由是,這可以為未來復活其他滅絕物種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基礎。這種觀點認為,即使面臨挑戰,科學進步和物種保護的潛力是值得探索的,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6.(2024七下·溫州期中)眼是人體的重要感覺器官,有著復雜的結構與重要的功能。(1)瞳孔位于眼球中虹膜的中央,它的作用是 (2)軸性近視是最常見的近視,指眼球中其他屈光成分正常,眼軸增長,一般來說當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忽略其他因素對眼球的影響),因此,可通過檢測眼軸長度,大致估測軸性近視度數,如下表是11-15周歲眼軸標準均長表,某同學剛滿14周歲,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其左眼軸性近視度數為 度。年齡 眼軸標準均長滿11周歲 21.6mm滿12周歲 22.0mm滿13周歲 22.4mm滿14周歲 22.7mm滿15周歲 23.0mm(3)對于軸性近視,防控大于治療。研究發現,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選擇室內照明光源時,以下哪種光源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 。(填“全光譜LED燈”或“普通LED燈”)(4)自2019年以來,溫州市已連續多年開展“明眸皓齒”工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有助于近視防控,請舉一例說明。 【答案】(1)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的量(2)150(3)全光譜LED燈(4)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根據瞳孔的作用進行分析;(2)根據題文信息進行分析;(3)根據全光譜LED燈能夠產生幾近全部顏色的光,模擬自然光進行分析;(4)根據近視防控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2)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某同學剛滿14周歲,眼軸標準均長22.7mm,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則左眼軸性近視度數=(23.2-22.7)×300=150(度)(3)已知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分析題圖可知:全光譜LED燈的相對光譜與太陽光光譜接近,比起普通LED燈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4)預防近視要保證讀寫姿勢正確;看書寫字一小時后要遠眺幾分鐘;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走路看書;不躺臥看書;不在運行的車上看書;不連續看電視或避免過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2)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某同學剛滿14周歲,眼軸標準均長22.7mm,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則左眼軸性近視度數=(23.2-22.7)×300=150(度)(3)已知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分析題圖可知:全光譜LED燈的相對光譜與太陽光光譜接近,比起普通LED燈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4)預防近視要保證讀寫姿勢正確;看書寫字一小時后要遠眺幾分鐘;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走路看書;不躺臥看書;不在運行的車上看書;不連續看電視或避免過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1 / 1浙江省溫州地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溫州期中)進入青春期后,小科的身體發生了許多變化,其中屬于第二性征的是( )A.喉結增大 B.快速增高C.體重增加 D.心肺功能增強2.(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小科利用空的易拉罐制作了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小孔成像的實驗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線傳播3.(2024七下·溫州期中)楊梅發霉是由于保存不當,霉菌(真菌)大量繁殖所致。霉菌與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A.細胞質 B.成形的細胞核C.細胞壁 D.細胞膜4.(2024七下·溫州期中)溫州鼓詞悅耳動聽,觀眾的這種感覺形成于( )A.聽小骨 B.耳蝸 C.大腦皮層 D.聽神經5.(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蠶的一生要經歷四個階段,相對于蝗蟲,蠶特有的階段是( )A.受精卵 B.幼蟲 C.蛹 D.成蟲6.(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頻生命探測儀(如下圖),它的多個探頭接觸廢墟,收集廢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聲、呼吸聲、心跳聲等,探測儀將音頻信號放大,救援人員就可以發現幸存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探測儀收集聲音信號時利用了固體可傳聲B.幸存者發出的聲音與外界噪聲的音調、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聽見探測儀發出的超聲波D.白天噪聲較大,探測儀更適合在安靜的夜晚使用7.(2024七下·溫州期中)人的聽覺范圍在20-20000赫茲之間,無法感知地震的次聲波,以下動物能感知到地震次聲波的是( )動物 聽覺頻率(赫) 動物 聽覺頻率(赫)蝙蝠 1000-120000 貓 60-65000海豚 150-150000 大象 1-20000A.蝙蝠 B.海豚 C.貓 D.大象8.(2024七下·溫州期中)竹的繁殖主要依靠地下的竹鞭(地下莖)進行。竹鞭分節,節上的芽形成竹筍,竹筍長成新竹。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與竹的這種繁殖方式有著本質區別的是( )A.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 B.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C.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 D.水稻通過人工授粉繁殖9.(2024七下·溫州期中)春節期間,小科夜游塘河欣賞美景,他看到船在水中的像是( )A. B.C. D.10.(2024七下·溫州期中)動物有多種不同的生殖方式。小科通過列表比較四種動物的生殖方式,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動物 受精方式 胚胎發育方式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胎生 卵生鯉魚 √ √熊貓 √ √ 青蛙 √ √蝗蟲 √ √A.鯉魚 B.熊貓 C.青蛙 D.蝗蟲11.(2024七下·溫州期中)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關生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B.自然的受精發生在女性的子宮內C.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和臍帶進行物質交換D.卵細胞由女性的輸卵管產生12.(2024七下·溫州期中)小科看到水里有魚,以下能正確反映看到魚的光路圖的是( )A. B.C. D.13.(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甲、乙兩人分別戴著眼鏡清晰看到前方物體和的光路圖,則( )A.甲為近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后移到視網膜上B.甲為遠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C.乙為近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D.乙為遠視眼,眼鏡使清晰像前移到視網膜上14.(2024七下·溫州期中)芯片生產工藝復雜。其中一道工藝要用到光刻機,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凸透鏡把掩膜(相當于物體)上的電路圖映射到硅片上(相當于光屏),所成像的特點是( )A.倒立放大 B.倒立縮小 C.正立放大 D.正立縮小15.(2024七下·溫州期中)下列關于溫州特色食品保存方法與影響因素不對應的是( )A.紫菜干藏法保存—水分 B.鴨舌真空法保存—空氣C.熗蟹冷藏法保存—溫度 D.醬油肉腌制法保存—光照16.(2024七下·溫州期中)三月的陶山桐浦鄉間,油菜花遍野綻放,顏色艷麗、氣味芬芳。(1)圖甲中②的結構名稱是 ,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屬于 。(2)圖乙是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 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油菜籽可以用來榨油,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 中。17.(2024七下·溫州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提醒全球人類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耳的結構如圖所示。(1)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保護 (填結構名稱)免受損傷。(2)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 (填序號)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感染的中耳炎患者會出現耳痛、耳道流水或流膿、聽力下降等癥狀,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18.(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了研究聲音的特性,小科將紙片小人放在收音喇叭的上方。如圖所示,再將其放入玻璃鐘罩內。(1)打開收音機播放音樂,會觀察到紙片小人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說明聲音是由 產生的。(2)調節收音機音量旋鈕使音樂更響,觀察到小人跳動更高,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3)用抽氣機慢慢抽出鐘罩內空氣,觀察到的現象是 。19.(2024七下·溫州期中)中國皮影戲又稱為“影子戲”,是一種使用平面的、關節可動的物品,并將其置于光源與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紗布)之間,用以敘說故事及娛樂的傳統表演藝術。(1)白色光源透過紅色皮影在幕布上呈 色;(2)由于光在幕布上發生 反射,戲院里每個座位的觀眾都能清晰的看到皮影戲;(3)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變的前提下,皮影藝人想增大影像,應當使皮影 (填“遠離”或“靠近”)幕布。20.(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一種液面升降監測裝置原理圖。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激光與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靜的液面,經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標尺上的點P處。回答下列問題:(1)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 。(2)當液面上升時,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 移動(填“左”或“右”)。21.(2024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是小科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如圖甲所示,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的像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此時只能看到一個像且像更加清晰。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3)乙圖是臨摹神器,將手機放在支架上調節位置,如圖丙所示,讓手機屏幕中的物體AB通過鏡M成像。臨摹時,眼睛既要能看到AB的像也要能看到桌面白紙,則應當選擇 (填“玻璃板”或“平面鏡”)作為鏡M,且眼睛位置應該在 (填“E1”或“E2”)處。22.(2024七下·溫州期中)大雪過后,人們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劑以加快積雪融化。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劑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收集純雪水(不含融雪劑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劑的雪水)。②測定融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16%。③準備五個相同的培養皿,各鋪上一層棉花,并標記為A、B、C、D、E。取200粒大豆種子,隨機平均分成五組,每組40粒,分別放入上述培養皿中。④用純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應的培養皿中。⑤將各組放置在適宜的環境中培養,適時補充水分,4天后統計各組的種子萌發率。組別 A 組 B 組 C 組 D 組 E 組純雪水質量/克 20 17.5 15 10 02.16%的融雪水質量/克 0 5 10 20請回答:(1)本實驗中種子的選擇有什么要求: 。(2)請將表中B組數據補充完整: 。(3)經過多次試驗獲得數據并統計如圖,結合圖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3.(2024七下·溫州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1)如圖甲,E、F在同一平面上,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方向射到O點,在紙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小科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40°,于是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個結論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2)如圖乙,將紙板F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紙板F上的反射光線消失。說明 ;(3)如圖丙,若將紙板傾斜,讓光線仍貼著紙板E沿AO方向射向鏡面,則紙板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24.(2024七下·溫州期中)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在太陽下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1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4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80厘米 ○ ○ ○ ○ ○ △ ○ ○ □小孔距地面160厘米 ○ ○ ○ ○ ○ ○ ○ ○ ○分析表中數據,請回答:(1)當小孔形狀為“□”,最大外徑為1厘米,距地面10厘米時,地面光斑形狀為“□”的原因; ;(2)太陽成像的難易程度與小孔到地面的距離關系是 ;(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________。A.○ B.☆ C.△ D.□25.(2024七下·溫州期中)猛犸象于1萬年前滅絕,2012年科學家發現猛犸象的細胞核。2023年2月,科學家提出采用克隆技術復活猛犸象的方案,大致流程如圖所示。(1)克隆出的猛犸象與A猛犸象的性狀相似,這是因為傳宗接代的遺傳物質存在 中(填細胞結構名稱)。(2)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 。(3)關于是否復活猛犸象存在不同意見,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下列觀點支持復活猛犸象的是________。A.為復活其他已經滅絕的物種積累經驗B.滅絕的猛犸象不適應現在的地球環境C.猛犸象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D.復活猛犸象的經濟成本高昂26.(2024七下·溫州期中)眼是人體的重要感覺器官,有著復雜的結構與重要的功能。(1)瞳孔位于眼球中虹膜的中央,它的作用是 (2)軸性近視是最常見的近視,指眼球中其他屈光成分正常,眼軸增長,一般來說當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忽略其他因素對眼球的影響),因此,可通過檢測眼軸長度,大致估測軸性近視度數,如下表是11-15周歲眼軸標準均長表,某同學剛滿14周歲,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其左眼軸性近視度數為 度。年齡 眼軸標準均長滿11周歲 21.6mm滿12周歲 22.0mm滿13周歲 22.4mm滿14周歲 22.7mm滿15周歲 23.0mm(3)對于軸性近視,防控大于治療。研究發現,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選擇室內照明光源時,以下哪種光源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 。(填“全光譜LED燈”或“普通LED燈”)(4)自2019年以來,溫州市已連續多年開展“明眸皓齒”工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有助于近視防控,請舉一例說明。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2.【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的。【解答】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直線傳播通過小孔時,成倒立的實像。故答案為:D。3.【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解答】霉菌屬于真菌,而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霉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4.【答案】C【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如圖:聽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可表示為:外界聲波→外耳道(傳遞聲波)→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耳蝸(感受振動,產生興奮,但不形成聽覺)→聽覺神經(傳導興奮)→聽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產生聽覺)。【解答】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為:C。5.【答案】C【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6.【答案】C【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7.【答案】D【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次聲波是頻率低于 20 赫茲的聲波。它的特點是傳播距離遠、能量衰減小,在地震、海嘯、風暴等自然現象以及一些人為活動(如核爆炸、火箭發射等)中都會產生次聲波。人的聽覺范圍在20-20000赫茲之間,無法感知地震的次聲波,說明聽覺頻率在20-20000赫茲之間的動物都不能感受地震次聲波。【解答】根據表中信息可知,蝙蝠、貓、海豚的聽覺頻率都在20-20000赫茲之間,所以都不能感受地震次聲波。大象能聽到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故大象能聽到次聲波。所以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8.【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環境。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2)營養生殖:植物利用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繁殖的方式,包括扦插、嫁接、壓條、分根等。例如,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莖進行繁殖;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莖進行繁殖;竹依靠地下的竹鞭(地下莖)進行繁殖,也是營養生殖的一種。組織培養: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的組織、細胞或器官培養成完整植株的技術。如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能快速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詳解】ABC、“番茄通過組織培養繁殖”、“葡萄通過枝條扦插繁殖”、“土豆通過塊莖發芽繁殖”均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與竹鞭分節繁殖方式相同,ABC不符合題意。D、“水稻通過人工授粉繁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例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屬于有性生殖,與竹鞭分節繁殖方式不同,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平靜的湖面相當于平面鏡,可使船通過湖面成像,船像與船本身關于湖面對稱,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答案】A【知識點】基本電路與電路圖【解析】【分析】(1)體內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在雌性動物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這種受精方式通常發生在陸地動物中,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昆蟲等。體內受精能夠提高受精的成功率,因為精子和卵細胞在相對穩定的體內環境中結合,減少了外界環境對受精過程的干擾。體外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在體外環境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一般常見于水生動物,如魚類和兩棲類。在體外受精過程中,雌性動物將卵排出體外,同時雄性動物將精子排出體外,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這種受精方式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受精成功率相對較低,但能產生大量的受精卵,以增加后代存活的機會。(2)胚胎發育方式胎生:是指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成熟后直接產出的生殖方式。胎生動物的胚胎通過胎盤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從母體獲得營養和氧氣,同時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胎生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因為胚胎在母體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營養供應,如哺乳動物。卵生:是指動物將卵產出體外,胚胎在卵內發育,依靠卵內的營養物質完成發育過程的生殖方式。許多動物如鳥類、爬行類、魚類以及昆蟲等都是卵生動物。卵生動物的卵通常具有堅硬的外殼,以保護胚胎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解答】A、鯉魚屬于魚類,它們通過體外受精和卵生進行繁殖,A正確。B、熊貓屬于哺乳動物,通常體內受精并胎生,因此表述為體外受精和胎生是不正確的,B錯誤。C、青蛙屬于兩棲動物,通常體外受精并卵生,因此表述為體內受精和卵生是不正確的,C錯誤。D、蝗蟲屬于昆蟲,通常通過體內受精和卵生進行繁殖,因此表述為體外受精和卵生是不正確的,D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C【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1)男性生殖系統睪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雄性激素能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維持男性的第二性征。輸精管:主要作用是將睪丸產生的精子輸送到尿道,以便排出體外。(2)女性生殖系統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以及調節月經周期等。輸卵管:是輸送卵細胞的管道,也是受精的場所。卵巢排出的卵細胞進入輸卵管,若在輸卵管中遇到精子,就可能發生受精作用。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受精卵在輸卵管形成后,會逐漸移動到子宮,在子宮內著床并發育成胎兒。(3)受精與胚胎發育受精:是指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當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后,會游動到輸卵管與卵細胞相遇并結合,完成受精。胚胎發育:受精卵形成后,開始進行細胞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就是懷孕。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盤是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臍帶則連接胎兒和胎盤。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中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將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通過胎盤排到母體血液中,再由母體排出體外。【解答】A、睪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錯誤。B、自然的受精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B錯誤。C、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胎兒每時每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C正確。D、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D錯誤。故答案為:C。12.【答案】B【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13.【答案】B【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近視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狀體曲度過大,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強,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辦法是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狀體曲度變小,對光的折射能力變弱,使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辦法是配戴凸透鏡。【解答】解由甲圖可知甲所佩戴的眼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的作用,故甲圖成像是遠視眼的成像原理,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后,凸透鏡使光線前移成像在視網膜上;乙圖可知乙所佩戴的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的作用,故乙圖成像是近視眼的成像原理,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凹透鏡使光線后移成像在視網膜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答案】B【知識點】透鏡及其特點與分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攝像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投影儀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當u=f時,無像。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是平行的,沒有會聚點;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解答】圖中的像成在硅片上,硅片相當于光屏;由圖可知要制造出芯片,則掩膜上的電路在硅片上的像應變小,所以可知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的原理相同,鏤空掩膜位于縮圖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15.【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傳統的食品保存方法有鹽腌、糖漬、干制、酒泡等。現代的貯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干藏法:通過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使微生物難以生長和繁殖。因為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等生命活動需要一定的水分環境,當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微生物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新陳代謝減緩,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真空法:將食品置于真空環境中,隔絕空氣,主要是為了防止食品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而發生氧化反應,避免食品中的營養成分被氧化破壞,同時也能減少空氣中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因為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氧氣。冷藏法:利用低溫環境來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降低食品中酶的活性,減緩食品的新陳代謝速度。一般來說,低溫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長速度減慢,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降低,從而延長食品的保鮮期。腌制法:通過向食品中加入大量的鹽、糖或其他調味料,使食品中的水分滲出,形成高滲透壓環境。在高滲透壓環境下,微生物細胞內的水分會被吸出,導致細胞失水,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此外,一些調味料還可能具有一定的殺菌或抑菌作用。【解答】紫菜干藏是通過控制水分的方式來保存,鴨舌真空保存是去除空氣以延長保質期,熗蟹需要保持低溫來抑制細菌生長,而醬油肉的腌制保存主要依賴的是鹽分及醬油的防腐作用,并不與光照直接相關。因此,選項D不對應。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答案】(1)雄蕊;蟲媒花(2)子房(3)子葉【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1)花的結構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萼片和花瓣)、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等部分。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花藥中含有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子房內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2)傳粉方式蟲媒花:依靠昆蟲等傳粉的花,其特點是花朵大而鮮艷,有芳香的氣味或甘甜的花蜜,能吸引昆蟲前來采蜜,從而幫助傳粉,如油菜花、桃花等。風媒花:依靠風力傳粉的花,一般花朵較小,顏色不鮮艷,沒有芳香的氣味和花蜜,花粉多而輕盈,容易被風吹散,如玉米花、楊樹花等。圖中①花瓣、②花藥、③子房、④萼片。【解答】(1)觀圖可知,圖甲中②是花藥,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依靠昆蟲進行傳粉,屬于蟲媒花。(2)由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子房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子葉中。(1)觀圖可知,圖甲中②是花藥,從傳粉的途徑來說,油菜花有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能吸引昆蟲,依靠昆蟲進行傳粉,屬于蟲媒花。(2)由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油菜花的果實(角果),它由子房發育而來。(3)油菜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種子的子葉中。17.【答案】(1)鼓膜(2)⑤(3)分裂生殖【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圖中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半規管、④耳蝸、⑤咽鼓管。【解答】(1)用耳機聽音樂時,聲響過大,會使鼓膜受到劇烈震蕩,甚至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因此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2)⑤咽鼓管連通咽部與內耳,是細菌從上呼吸道進入中耳的通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⑤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1)用耳機聽音樂時,聲響過大,會使鼓膜受到劇烈震蕩,甚至損傷鼓膜,使聽力下降,因此青少年要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2)⑤咽鼓管連通咽部與內耳,是細菌從上呼吸道進入中耳的通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癥發生在咽喉部位,細菌會通過⑤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18.【答案】振動;振幅;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紙片人繼續跳動【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響度與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解答】(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實驗利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2)小人跳動更高,說明振動越劇烈,也就是振幅越大,所以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抽氣機抽出的空氣越多,鐘罩內的空氣越少,聲音會越來越小,但是喇叭持續振動,小人會一直跳動。19.【答案】(1)紅(2)漫(3)遠離【知識點】物體的顏色20.【答案】(1)80°(2)左【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根據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確定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2)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當液面發生變化時,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作圖可知光點S的移動方向。【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40°,那么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40°+40°=80°(2)當液面上升時,入射點會向左移動,那么反射光線會向左平移,因此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左移動。(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角為90°-50°=4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40°,那么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為40°+40°=80°(2)當液面上升時,入射點會向左移動,那么反射光線會向左平移,因此水平標尺上的點P將向左移動。21.【答案】(1)不變(2)反射(3)玻璃板;E1【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據此分析;(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眼睛位置應該在物體這一側觀察。【解答】(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大小不變,故蠟燭的像也不變。(2)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另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物體所在這一側,即眼睛位置應該在E1。(1)平面鏡所成像與物大小相等,將蠟燭靠近玻璃板,蠟燭大小不變,故蠟燭的像也不變。(2)實驗時選擇玻璃板鍍膜面,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3)[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玻璃板另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2]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物體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物體所在這一側,即眼睛位置應該在E1。22.【答案】(1)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2.5(3)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含量越高),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條件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且度過休眠期。通常選擇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的種子,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據此計算可得B組數據。(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據此總結得出結論。【解答】(1)為保證對照實驗變量的唯一性,實驗中大豆種子的選擇應該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因此B組的數據應該是20-17.5=2.5(g)。(3)從圖表可以看出,A組種子的萌發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這說明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1)為保證對照實驗變量的唯一性,實驗中大豆種子的選擇應該粒大飽滿且大小相近。(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加入每組的純雪水和融雪水的總量是20g,因此B組的數據應該是20-17.5=2.5(g)。(3)從圖表可以看出,A組種子的萌發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隨著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逐漸增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來越低,這說明雪水中融雪劑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對大豆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越大。23.【答案】(1)不合理,只有一組數據無法得出普遍規律(2)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上(3)不能【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應多做幾次試驗,然后才可以得出結論;(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在同一平面內的,若將紙板F向后折,則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3)根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進行分析,使光線不在一個平面內,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解答】(1)據題意可知,此實驗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由于實驗次數少,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合理。(2)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這時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因為紙板沒有和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線OB,因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反射光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線。(1)據題意可知,此實驗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由于實驗次數少,結論具有偶然性,所以不合理。(2)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這時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因為紙板沒有和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線OB,因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不發生變化。(3)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若將紙板傾斜,如圖丙所示,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反射光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線。24.【答案】(1)太陽光可看作平行光(2)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2)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分析表中實驗數據,然后得出結論;(3)根據(2)的結論分析解答。【解答】(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作平行光,當孔與地面較近,由光的直線傳播,地面看到的光斑就與孔的形狀相同了。(2)從表格數據可知,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由小孔成像原理,當小孔越小,離地越遠,越容易形成像,故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太陽的像,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太陽光可以近似看作平行光,當孔與地面較近,由光的直線傳播,地面看到的光斑就與孔的形狀相同了。(2)從表格數據可知,當小孔外徑不變時,小孔離地面越遠,地上的光斑越容易變成圓形的,即太陽越容易成像。(3)根據上述實驗結論,由小孔成像原理,當小孔越小,離地越遠,越容易形成像,故當“☆”外徑為2毫米,小孔距離地面80厘米時,地面光斑的形狀為太陽的像,即○,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5.【答案】(1)細胞核(2)B亞洲象的卵細胞(3)A【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個體組成的種群。在克隆猛犸象的過程中,是將猛犸象的細胞核移植到去除細胞核的亞洲象卵細胞中,然后將重組細胞培育成胚胎,再植入代孕母體中發育成新個體。【解答】(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控制中心,其中包含DNA,它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在克隆過程中,使用猛犸象的細胞核意味著遺傳信息直接來自猛犸象,因此克隆出的個體會與原始個體在遺傳上非常相似。(2)在克隆技術中,去核的卵細胞會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細胞質環境,以支持重組細胞的發育,直至胚胎可以被植入母體的子宮中,因此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B亞洲象的卵細胞。(3)支持復活猛犸象的一個理由是,這可以為未來復活其他滅絕物種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基礎。這種觀點認為,即使面臨挑戰,科學進步和物種保護的潛力是值得探索的,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控制中心,其中包含DNA,它決定了生物體的性狀。在克隆過程中,使用猛犸象的細胞核意味著遺傳信息直接來自猛犸象,因此克隆出的個體會與原始個體在遺傳上非常相似。(2)在克隆技術中,去核的卵細胞會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細胞質環境,以支持重組細胞的發育,直至胚胎可以被植入母體的子宮中,因此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B亞洲象的卵細胞。(3)支持復活猛犸象的一個理由是,這可以為未來復活其他滅絕物種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技術基礎。這種觀點認為,即使面臨挑戰,科學進步和物種保護的潛力是值得探索的,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6.【答案】(1)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的量(2)150(3)全光譜LED燈(4)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1)根據瞳孔的作用進行分析;(2)根據題文信息進行分析;(3)根據全光譜LED燈能夠產生幾近全部顏色的光,模擬自然光進行分析;(4)根據近視防控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2)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某同學剛滿14周歲,眼軸標準均長22.7mm,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則左眼軸性近視度數=(23.2-22.7)×300=150(度)(3)已知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分析題圖可知:全光譜LED燈的相對光譜與太陽光光譜接近,比起普通LED燈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4)預防近視要保證讀寫姿勢正確;看書寫字一小時后要遠眺幾分鐘;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走路看書;不躺臥看書;不在運行的車上看書;不連續看電視或避免過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1)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調節,能夠控制進入眼球內的光線。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2)眼軸每增加1mm軸性近視度數增加300度左右,某同學剛滿14周歲,眼軸標準均長22.7mm,其左眼眼軸長度為23.2mm,則左眼軸性近視度數=(23.2-22.7)×300=150(度)(3)已知光源光譜越接近自然光(太陽光),對防控軸性近視起著越積極的作用;分析題圖可知:全光譜LED燈的相對光譜與太陽光光譜接近,比起普通LED燈更有助于防控軸性近視。(4)預防近視要保證讀寫姿勢正確;看書寫字一小時后要遠眺幾分鐘;認真做眼保健操;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走路看書;不躺臥看書;不在運行的車上看書;不連續看電視或避免過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地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地區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