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分層練習科學觀念:區分砂土類土壤、鉆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性狀特征;了 解壤土類土壤各種成分的比例;能說出壤土類土壤最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理由。科學思維:運用類比和列表比較的方法,區分三種不同的土壤顆粒和三種不同的土壤。探究實踐:通過動手與動腦,歸納實驗結論,區分各種類型的土壤;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態度責任:懂得保護水土資源的重要性,親身體驗實踐的樂趣。01 土壤的結構和類型1.【答案】C【解答】解:土壤疏松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氣,從而促進根的呼吸,根的生理活動旺盛,有利于跟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黏土的黏著力太強,不利于充足空氣的進入,摻入適量的砂石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選:C。【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的特點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生產生活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2.【答案】B【解答】解:ACD、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氣的來源,ACD正確;B、土壤固體部分主要由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組成,其中的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95%左右,而不是占土壤的95%左右,B錯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掌握土壤的成分。3.【答案】D【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可見D正確。故選:D。【點評】植物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解題的關鍵。4.【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砂粒空隙越大,通氣性和透水性越強,但保水性越差。黏粒黏粒空隙小,通氣性能和透水性能差,因此在三個裝置中分別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時間內,c裝置的滲出水量要少。故選C。(2)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因此bc裝置的土壤數量相等,可以比較砂粒和黏粒誰的透水性強。故答案為:(1)C(2)bc【點評】掌握土壤的土壤質地是解題的關鍵。02 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5.【答案】D【解答】解:通氣性、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土;保水性最好、通氣性最差的土壤是:黏土類土壤;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是:壤土,通氣性能好,保水性能好。故選:D。【點評】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各種不同土壤的特點。6.【答案】A【解答】解: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 1%~5%,結合模型可知A符合要求。故選:A。【點評】關鍵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7.【答案】B【解答】解:在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類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氣,透光的特性,適合種植糧食和植物,砂土類土壤稍微帶點沙質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長和呼吸,不容易爛根,沙土類土壤適于花生栽種并能提高產量,所以砂土類土壤內花生生長情況最好。故選:B。【點評】植物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解題的關鍵。1.【答案】B【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土壤顆粒按直徑由小到大可分為黏粒、粉砂粒、砂粒,黏粒的直徑小于0.002毫米,粉砂粒的直徑在0.02毫米~0.002毫米之間,砂粒的直徑在2.0毫米~0.02毫米之間,可見B正確。故選:B。【點評】植物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解題的關鍵。2.【答案】A【解答】解: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 1%~5%,與土壤保水、保肥、通氣、透水能力有關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比率。故選:A。【點評】關鍵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3.【答案】D【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土壤板結,縫隙中的氧氣減少,妨礙根的呼吸,從而影響了根的生長,也影響了根的吸收功能不利于植物生長。故選:D。【點評】此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4.【答案】C【解答】解:砂土類土壤透氣性較好,但保水性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死亡則說明該類土壤中水含量較高,黏土類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類土壤。故選:C。【點評】植物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解題的關鍵。5.【答案】B【解答】解:做土壤的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的相同條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狀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而⑤實驗中錐形瓶是僅僅用來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故選:B。【點評】“對照原則”是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6.【答案】C【解答】解:比較ABCD四種土壤,其中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的土壤砂粒最少,黏粒最多。所以C加點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條狀體。故選:C。【點評】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各種不同土壤的特點。7.【答案】C【解答】解:A、土壤中礦物質顆粒小,土壤空隙就較小,水和空氣都比較少,A錯誤。B、土壤中各成分發生變化,結構有可能在短時間發生變化,B錯誤。C、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黏粒,根據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為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C正確。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礦物質顆粒,礦物質顆粒屬于無機物,D錯誤。故選:C。【點評】掌握土壤的成分和類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8.【答案】D【解答】解:黏土地和沙地同樣都濕潤,但是沙地的通氣性肯定比土地的通氣性要好很多(沙質比土質更疏松),另外河邊的沙地水分充足,濕潤性肯定也比濕潤的黏土地更好。因此河邊濕潤沙地比較適宜種植甘蔗。故選:D。【點評】我們要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扎實才能靈活答題。9.【答案】B【解答】解: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近年來在農業上得到廣泛利用。綠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改良土壤,補充有機質,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鹽,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從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故選:B。【點評】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彌補了無機肥料的不足,對植物生長意義重大。10.【答案】C【解答】解:瓦盆的壁上有許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氣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氣性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氣。空氣中的氧氣可以較多的透過瓦盆的壁(通過瓷盆的壁的氧氣較少)進入盆內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細胞的呼吸作用,促進花的生長。故選:C。【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花卉根系細胞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氣。11.【答案】D【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經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縫隙中的空氣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進根的生長。若土壤板結,土壤縫隙中的空氣減少,抑制根的呼吸,也抑制根的生長。因此農田和花盆要經常松土的最主要意義是保持土壤有足夠的空氣,有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和對水分無機鹽等養料的吸收。故選:D。【點評】此題考查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能量的釋放.此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難度中等.12.【答案】B【解答】解:A、a與b,兩者的變量為光照,故探究不同光照條件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A正確。B、a與c,兩者的不同為光照和土壤競爭,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故不能探究不同光照及競爭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B錯誤。C、b與c,兩者的不同為競爭土壤,故可探究兩種植物是否會競爭土壤中的養分,C正確。D、c與d的不同只是光照條件的不同,故可探究不同光照條件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實驗方案的設計,在進行實驗時,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準確性,必須注意變量的控制,要符合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13.【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從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該土壤樣品的類型為黏質土的性質。(2)黏質土的性質是土壤通氣性能較差,透水性能較好,對植物生長有利。故答案為:(1)黏質土。(2)較差;較好;有利。【點評】了解土壤的類型和性質是解題的關鍵。14.【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照實驗包括實驗組和對照組。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所以實驗變量是土壤性狀,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所以此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栽培植物的種類不統一,澆水量不同,每天澆水次數不同(2)在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類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氣,透光的特性,適合種植糧食和植物,所以C花盆內植物生長情況最好。故答案為:(1)栽培植物的種類不統一,澆水量不同,每天澆水次數不同;(2)C、壤土類土壤【點評】在進行實驗時,為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準確性,必須注意變量的控制。15.【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C地水分過多,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植物生長不好,產量低:A地是礦物質粒比較多的沙地,土壤顆粒比較大,水分相對較少,且空氣比較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因此產量高,在我國南方多雨地區種植美國提子,在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排水防澇。故答案為:(1)土壤顆粒比較大,水分相對較少,且空氣比較充足(2)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16.【答案】(1)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2)砂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3)否。【解答】解:(1)此實驗的實驗變量是不同種類的土壤,對照實驗除了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都需相同且適宜。因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其它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都要控制相同。(2)土壤的滲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多,錐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多,所以如果觀察到砂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就可以得出砂土的滲水性能好的結論。(3 )不同小組之間在澆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這種方法不可行。故答案為:(1)土壤的質量、體積、干濕度等。(2)砂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錐形瓶滲出的水量。(3)否。【點評】了解土壤的性質及科學探究的過程即可解答。17.【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1)選用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種植物的目的是控制植物種類相同,避免因植物種類不同引起生長的差異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2)實驗中設置“生長旺盛,并能照到陽光”的目的是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陽光而生長緩慢,其好處在于使植物能正常生長。(3)黏性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較大,比較疏松,水易滲入或流出,通氣性能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較差;黏性較強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氣性能較差;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應當是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壤土類土壤粘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所以種植在壤土類土壤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4)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壤土類適合植物的生長。故答案為:(1)控制植物種類相同,避免因植物種類不同引起生長的差異性(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陽光而生長緩慢;使植物能正常生長(3)壤土類;粘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4)壤土類適合植物的生長【點評】“對照原則”是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18.【答案】壟作地表面積比平地面積增加約20%~30%,使土壤受光面積增大,光合作用強烈,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壟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產量。【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就積累起來,有機物中的淀粉轉變為可溶性糖。長期實踐發現,馬鈴薯等農作物種在壟臺上耕作比平地耕作產量更高,原因是:壟作地表面積比平地面積增加約20%~30%,使土壤受光面積增大,光合作用強烈,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壟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產量。壟臺土層厚,土壤疏松,空隙較大。能促進根的呼吸作用,保證植物正常生長。故答案為:壟作地表面積比平地面積增加約20%~30%,使土壤受光面積增大,光合作用強烈,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壟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產量。【點評】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是解題關鍵。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分層練習科學觀念:區分砂土類土壤、鉆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性狀特征;了 解壤土類土壤各種成分的比例;能說出壤土類土壤最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理由。科學思維:運用類比和列表比較的方法,區分三種不同的土壤顆粒和三種不同的土壤。探究實踐:通過動手與動腦,歸納實驗結論,區分各種類型的土壤;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態度責任:懂得保護水土資源的重要性,親身體驗實踐的樂趣。01 土壤的結構和類型1.某村民承包了一個魚塘,清理魚塘時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這些黏土整理成一塊菜地,要使蔬菜生長良好,他首先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A.多澆水 B.少澆水C.摻入適量的砂石 D.施化肥2.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B.礦物質顆粒占土壤的95%左右C.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D.土壤空氣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氣的來源3.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是(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顆粒較細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顆粒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質地較均勻4.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三個裝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體積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體積和b中砂粒體積相同,在三個裝置中分別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時間內滲出的水量如圖所示(三個錐形瓶完全一樣)。請回答:(1)若圖中所示的滲水量有一個是錯誤的,那么最有可能錯誤的是 (填字母)。A.a裝置 B.b裝置 C.c裝置 D.三個裝置都沒有錯(2)根據 的實驗現象,可以驗證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強。02 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5.最適合作物生長的土壤( )A.通氣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氣性能差,保水性能好C.通氣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氣性能好,保水性能好6.種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氣,透水,同時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氣的體積比接近。下列按體積分數構建的土壤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A. B. C. D.7.花生俗稱“落花生”,是因為它開花受精后子房柄會迅速伸長并鉆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發育成莢果。因此,適于花生栽種并能提高產量的土壤類型應是( )A.黏土類土壤 B.砂土類土壤C.壤土類土壤 D.以上三種都可以1.土壤顆粒按直徑由小到大可分為(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2.與土壤保水、保肥、通氣、透水能力有關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比率 B.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溫度C.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3.土壤板結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原因是( )A.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 D.缺少氧氣,不利于根的呼吸作用4.玉米等旱地作物適宜在較干燥的土壤中生長。如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過大,將導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A.砂土類土壤 B.壤土類土壤C.黏土類土壤 D.三類土壤的效果一樣5.做土壤的滲水實驗時,必須控制條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體積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狀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脫脂棉花要一樣多⑤錐形瓶的大小應完全相同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6.在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點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條狀體的是( )A.砂粒20% 粉砂粒40% 黏粒40% B.砂粒10% 粉砂粒40% 黏粒50%C.砂粒10% 粉砂粒30% 黏粒60% D.砂粒20% 粉砂粒50% 黏粒30%7.關于土壤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土壤中礦物質顆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氣較多B.土壤中各成分發生變化,其結構還會在較長時期不變C.土壤顆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種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礦物質顆粒,它屬于有機物8.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氣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較適合生長,你認為下列區域比較適宜種植甘蔗的是( )A.山坡較干的沙地 B.濕潤的黏地C.比較干旱的黏土地 D.河邊濕潤沙地9.綠肥植物是一種專門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壓,也可以異地施用,利用綠肥植物的目的是(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C.給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鉀肥的含量10.如圖所示,種花用的瓦盆是用紅黏土燒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是因為( )A.瓦盆沙粒含量較少B.瓦盆保水性較好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氣性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適合植物生長11.“鋤禾日當午”中的“鋤禾”即為疏松土壤,其生物學的意義是( )A.破壞土壤中螻蛄等害蟲的生活環境B.減輕土壤板結對農作物根系向下生長的限制,以便植物吸取地下水C.改善土壤中蚯蚓等有益動物的生活環境D.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對無機鹽的吸收12.某研究生將甲、乙兩種花卉植物,種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內,分成a、b、c與d四組,如圖所示,其中b與c組遮光,降低光照30%,用以觀察探究不同環境因素對這兩種花卉的可能影響。以下關于不同的設計以及所探究的因素不恰當的是( )A.a與b,探究不同光照條件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B.a與c,探究不同光照及競爭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C.b與c,探究兩種植物是否會競爭土壤中的養分D.c與d,探究不同光照條件對兩種花卉生長的影響13.為了測定土壤中不同顆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學在校園中采集了土壤的樣品。經測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空氣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機物25% 25% 15% 17% 16% 2%(1)該土壤樣品的類型為 。(2)該地的土壤通氣性能 (填“較好”或“較差”),透水性能 (填“較好”或“較差”),對植物生長 (填“有利”或“不利”)。14.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狀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他分別取等體積的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并分別記為A、B、C.如表所示是他的實驗方案。花盆 植物名稱 放置地點 澆水量(毫升) 每天澆水次數A 郁金香 窗臺 200 lB 小雛菊 窗臺 100 2c 小雛菊 窗臺 200 l(1)請指出此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 。(2)根據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預計種在 盆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15.科研人員在某市選取下列三塊土壤栽培引進的美國提子:A.砂粒比例較多的山吞坡地B.土壤質地比較均勻的平地C.河灣內河泥堆積而成黏粒較多的河套地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澆一樣的水,施相同的有機肥,完全相同的田間管理,收獲時的產量A地最高,C地最低,連續兩年都得到相同的結果。試回答下列問題:(1)請從土壤顆粒、水、空氣含量角度分析適宜美國提子生長的土壤性狀: 。(2)在我國南方多雨地區種植美國提子,應特別注意的田間管理是 。A.澆水 B.施肥 C.松土通氣 D.排水防澇16.同學們學習了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后,發現不同的土壤滲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分小組進行了如下研究:(1)實驗中,第一小組在兩個漏斗中應放入不同種類的土壤,除了澆水量相同外,還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2)若通過實驗得出砂土的滲水性能好的結論,那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3)實驗時,有同學認為通過比較不同小組錐形瓶中水體積的多少,也能判斷不同小組間所選用土壤的滲水能力,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選填“是”或“否”)。17.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了解土壤性狀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開展了以下實驗活動: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別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②將上述三種土壤分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分別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長旺盛的同一種植物,相同時間間隔澆等量的水。將花盆放在窗臺上,使其照到陽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觀察植物的情況并作觀察記錄。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為什么要分別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種植物?目的是 。(2)實驗中設置“生長旺盛,并能照到陽光”的條件的目的是 ,其好處在于 。(3)實驗結果是種植在 土壤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這是因為該土壤 。(4)你認為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8.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采用的壟作法(如圖)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耕作方法。壟作法是把田地開成一條條的壟和溝,把莊稼種在壟上的耕作方式。氣候寒冷、春季易旱、夏季易澇地區較普遍采用。資料1:壟由高凸的壟臺和低凹的壟溝組成。壟臺與壟溝的位差大,一般降水少的地方,將農作物種在壟溝里,降水多的地方,將農作物種在壟上,如圖所示。資料2:壟作地表面積比平地面積增加約20%~30%,使土壤受光面積增大,吸熱散熱快。資料3:壟臺土層厚,土壤疏松,空隙較大。壟向一般取南北走向。長期實踐發現,馬鈴薯等農作物種在壟臺上耕作比平地耕作產量更高,請你結合上述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予以解釋。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4.2 各種各樣的土壤 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