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6講 光現象考點 常見題型 考點分值1.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選擇、填空 2~4分2.列舉說出光的反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4.辨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5.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6.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7.列舉說出光的折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8.描述光的折射規律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9.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一、光的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光在___________介質中是沿 傳播的。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分析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分析 光線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的陰暗區域 月球處于地球與太陽之間,擋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 地球處于月球與太陽之間,地球擋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陽光 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在小孔的一側形成一個倒立的物體的實像圖形分析成因分析 光沿直線傳播注意:影子與小孔成像的區別(1)影子: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光線被物體擋住,無法到達物體后面,在物體后面形成了與物體輪廓相似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如手影、路燈下的人影等。(2)小孔成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倒立的實像。3.光速:(1)傳播:光可以在空氣、水、玻璃等介質中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2)大小: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大小為:c=__________m/s=__________km/s。光在不同物質里的傳播速度:v空氣>v水>v玻璃。(3)光年: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是________單位。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1)定義:光傳播到物體的表面會發生________。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這些物體的表面所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2)常見的反射現象:水中倒影、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鏡子中的像、潛望鏡、光污染等。2.為了便于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我們通過入射點作一條 于分界面的直線,稱為法線,稱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__________,稱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__________。3.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______________。(2)異側: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________。(3)等角: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4)光路可逆:反射時光路具有可逆性。(5)垂直入射,原路返回。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光線在光滑鏡面或非常平滑的表面上發生的反射稱為____________。入射的一組平行光線在它表面上反射時,反射光線也是平行的,我們只能從迎著反射光線的方向才能感覺它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入射的平行光線經反射后往往不是平行光線,而是向四面八方反射,這樣的反射稱為__________,所以能從任何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以上兩種反射,對于每一條光線來說,都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鏡面反射 漫反射區別 反射面特點 非常光滑 凹凸不平光路圖反射光線特點 向一個方向 向各個方向反射光線強度 強 弱相同點 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鏡成像1.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____;(2)像與物的大小________;(3)像和物關于鏡面________;(4)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_____呈現在光屏上,這種像叫做_____像。【速記口訣】等大、等距、對稱、正立的虛像。3.平面鏡成像作圖: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由發光點發出任意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發光點的像。注意:①在反射定律的理解中要抓住要點:“一面 一點兩角三線”,即:鏡面(分界面)、入射點、反射角、入射角、法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在作圖中注意光線的傳播方向和線的虛實。②平面鏡成像特點,可以描述為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也可以概括為“等大、等距、垂直、虛像”,但是像和物是左右顛倒的。③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平時我們感覺“走得越近,像越大”,其實像的大小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只是我們的視覺上有“近大遠小”的錯覺。④平面鏡成像時,不能因為我們在鏡中看不到全部的像,就以為鏡中只成了部分的像,只是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者只看到像的一部分。⑤平面鏡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見,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現,這樣的像叫作虛像。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1)定義:光從一種透明介質 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 的現象。(2)常見的折射現象:水中折斷的筷子、海市蜃樓。2.光的折射定律(1)共面: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________平面內;(2)異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________兩側;(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________;(4)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________;(5)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折射現象的分析(1)感覺游泳池的水較淺。因為池底的光線到水面處發生偏折,偏離法線,射入人的眼中,眼睛感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出現了池底較淺的虛像。所以涉水或跳水時一定要注意安全。(2)海市蜃樓。遠處景物的光線經過大氣層的多次折射后進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感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因此看到了遠處景物的虛像。(3)神奇的反光膜。夜晚,當車燈發生的光照在道路標示牌上時,牌上的字特別醒目,好像字板在發光。這是因為標示牌上有一種神奇的反光膜,在反光膜的底板上均勻地分布著細微的可以使光沿原方向折回的玻璃棱錐四面體,其中有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當入射光線入射時,經折射進入玻璃體,通過相互垂直的兩個平面的反射后,沿著與入射光線相反的方向返回。所以感到標示牌會“發光”,特別醒目。4.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不僅有折射現象,而且還有反射現象存在。知識點1:光的直線傳播【例題】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樹蔭下的日食》科學視頻,對日食及小孔成像有了深刻的理解,關于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日食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B.照片拍攝的當晚,當地天空中可能出現滿月的月相C.樹蔭下的“日食”其實是太陽倒立、放大的實像D.樹蔭下的“日食”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變式訓練2.光與影的世界美妙無窮。下列光現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A.晷針留影 B.鏡中的貓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樓知識點2:光的反射【例題】3.有一個三棱柱的玻璃磚,橫截面如圖所示。當平行光線垂直于斜邊射入,通過該玻璃磚折射和反射后,哪些界面會有光線垂直射出 ( )A.只有b B.只有c C.a 和c D.b和c◆變式訓練4.下列表示飛鳥看水中魚或飛鳥看樹倒影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知識點3:平面鏡成像【例題】5.為了考查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光學的效果,“勝哥”出了一難題。 如圖所示,M是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鏡子的長度為L,鏡子下端離地面的距離是可以調節的。甲、乙兩人站在鏡前,甲的身高為 乙的身高為 且假設兩個人的眼睛都在頭的頂部。已知甲與乙之間、甲與鏡子之間的距離相等,且兩個人略為錯開,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鏡中的像。為了使甲能夠看到鏡子中乙的全身像,鏡子長度L 的最小值為 ( )A.0.3m B.0.5m C.0.6m D.1m◆變式訓練6.一個點光源S通過平面鏡MN 成像是S',如圖所示。若光源不動,平面鏡MN 以速度v沿OS 方向向光源平移。鏡面與OS 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則光源S 的像S'的運動情況是 ( )A.以速度2v平行于OS 向右移動B.以速度 3v平行于OS 向右移動C.以速度3v沿SS'連線向 S 運動D.以速度 v沿SS'連線向 S 運動知識點4:光的折射【例題】7.如圖,兩束平行白光A、B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玻璃球與空氣界面處發生一次或兩次全反射后射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形成 MN 和 PQ 兩條彩色光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光束A、B在玻璃球內均發生一次全反射;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紫、紅B.光束A、B在玻璃球內均發生兩次全反射;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紫、紅C.光束A 在玻璃球內發生兩次全反射,光束 B 為一次;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紅、紫、紫、紅D.光束A 在玻璃球內發生一次全反射,光束 B 為兩次;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紅、紫◆變式訓練8.如圖為水中活動的北極熊,其水面下的身體與水面上的頭似乎分了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9.如圖所示,“勝哥”將手電筒發出的發散光束豎直向下照射到空燒杯底部時,可觀察到燒杯底部的一個圓形光斑(用虛線表示)。在其它條件不變前提下,若再向燒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時,燒杯底部光斑形狀是 ( )A. B. C. D.10.“勝哥”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通過測量他發現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如圖所示,則()A.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0°B.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C.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則反射光線會消失D.光在紙板上發生了鏡面反射11.去年一副殘荷倒影照片 (左)與吳冠中“留得殘荷聽雨聲”圖(右)的對比,引發了網友藝術源于生活的討論。左圖中殘荷在水中形成倒影的原理是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線傳播12.2023年央視春晚舞蹈節目《碇步橋》靈感源自泰順碇步橋。碇步橋是由高低不同的石磴鋪設而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為方便人們行走,石蹬最大間距不宜超過5厘米B.人在石蹬上行走時石蹬對后腳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同一位置高、低石砼在水中倒影到水面距離相等D.人站在石蹬上看到水中的鵝卵石比真實的位置淺13.盛有水的杯子中插入筷子后,出現如圖所示現象。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14.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然界的許多神奇現象不斷被揭開神秘的面紗。下列光現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斑駁樹影C.鏡中人像 D.雨后彩虹15.下列“影”與其形成原因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實像 B.電影———倒立、放大的實像C.攝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16.如圖是“勝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17.小濱和小江決定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光學實驗。小濱將一根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在薄膜上呈現了一個像;小江用一塊凸透鏡,把它嵌入小孔中,剛好也能在薄膜上出現了一個清晰的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兩次實驗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B.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實像D.小濱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將薄膜的位置適當向右移動,此時薄膜上的像變大18.“勝哥”將玻璃板A、B豎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且兩玻璃板之間相互垂直,把一支蠟燭點燃后放在桌面上,成像情況如圖所示,其中玻璃板 B中出現了兩個不完全重疊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蠟燭在兩塊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原理不相同B.玻璃板 A 中所成的像比玻璃板 B 中所成的像小C.玻璃板 B比玻璃板 A 更適合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D.兩塊玻璃板被同時豎直提起,蠟燭的像位置都不變19.在光學中折射率是這樣定義的:讓光線從真空(或空氣)射入某介質發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則該介質的折射率為 圖甲為某光線通過等邊三角形三棱鏡的光路圖, 則該三棱鏡的折射率為 。圖乙為某光線通過相同材料的平行玻璃磚的光路圖,玻璃磚的厚度為d,某光線斜射到玻璃磚的上表面時,( 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則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間距x為 。20.在清澈的池水中,小科看到魚在慢慢游動,池底有魚留下的黑色影子(如圖)。(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看到的“魚”其實是魚的像,其比魚的實際位置 (選填“深”或“淺”)。(2)傍晚時,吹來一陣微風,會看到水面波光粼粼,這是由于光發生了 (選填“漫”或“鏡面”) 反射。21.某同學去森林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爸爸告訴他光沿 (選填“直線”或“非直線”)傳播形成的太陽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公園,該同學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種神奇的現象稱為光的 ,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22.“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觀察到金星從太陽表面上移過的現象。如圖所示為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的位置應該在圖中 處;(2)古代時,人們由于無法解釋類似這種現象的成因,會迷信地認為這是一種兇兆。現在我們可以用光的 來解釋此類現象的成因。23.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在棱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出現一條彩色光帶,其光路示意圖如甲所示。現有一束紅光AB射到長方體玻璃磚上,入射角為α,折射角為β紅,從玻璃磚中出來的光線為CD,CD的反向延長線與AB相距h紅,如圖乙所示。若把紅光改為紫光,保持入射角a不變,則β紅 β紫;h紅 h紫(填“>”、“<”或“=”)。24.探究光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如圖所示,使一束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測量并記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變光束射向O點的角度,多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入射角 10° 20° 30° 40°折射角 15° 30° 48° 73°(1)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 入射角。(2)做完第4次實驗后,小寧又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這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25.如圖甲所示是小金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A、B兩根蠟燭的大小和形狀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學按照如圖甲所示測出來蠟燭和像的位置以及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后,讓蠟燭以的速度在桌面上沿著平面鏡向右水平直線移動,像相對于蠟燭的速度是 ;(3)實驗中,若看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如圖乙所示,其中距離觀察者較近的像較 (選填“亮”或“暗”);(4)丙圖為貓咪照鏡子的情境,若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中間截成兩半,將右邊一半沿原來位置直線向右移一段距離,則左、右兩半面鏡子____。A.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B.左半邊鏡子成完整像,右半邊不成像C.都成完整的像,但兩個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26.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對太陽成像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 1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4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8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160cm ○ ○ ○ ○ ○ ○ ○ ○ ○請回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 傳播的。(2)通過對比 (填序號)的數據可得,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為 厘米。27.“探究光的反射規律”裝置如圖所示,自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一塊平面鏡豎直放在紙板上,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自由移動的激光筆,使其發出的光緊貼紙板入射。(1)小科按如圖所示方式開始實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兩條光激光筆束,他把這兩條光束的傳播路徑用鉛筆畫在紙板上以便研究。小科多次改變入射角,繼續畫出光的傳播徑跡,最后紙板上留下了很多條徑跡。.①當激光筆如圖示位置照射時,入射角大小為 。②小科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小科認為不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也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結論,他的具體操作是 。28.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 小寧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梭鏡的 (填“頂角 A"或“底面BC")偏折。(2)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 小寧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了解了小寧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寧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寧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29.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如圖乙。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丙)。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 無(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30.(2023·衢州)小科選取了“”光源、帶小孔的紙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圖順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過左右移動光源和光屏,開展“小孔成像”實驗。實驗中光屏上不可能出現的是( )A. B. C. D.31.(2023·麗水)下列現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樹蔭下的光斑 B.“折斷”的鉛筆C.鏡中的像 D.日食32.(2023·溫州)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A.① B.② C.③ D.④33.(2023·紹興)小敏散步時看到了李白詩中”對影成三人”的真實場景:一只白鷺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圖的兩個”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兩個”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鷺等大的虛像34.(2023·金華)某些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會產生強烈的鏡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圖中光學現象的原理與玻璃幕墻發生鏡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A.林中光束 B.拱橋倒影C.水中鉛筆 D.人手影子35.(2023·寧波)節日期間,寧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題燈光秀。光與“影”交相輝映,營造出幸福祥和的節日氣氛,如圖所示。大樓的彩燈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為光射到江面發生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36.(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7.(2023·臺州)如圖是一只白鶴在水面散步時的優美場景。關于白鶴兩個“影”的形成原理,正確的是(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38.(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39.(2023·舟山)射擊項目是我國體育的金牌大戶,如圖是我國射擊選手備戰杭州亞運會的訓練場景。瞄準時,根據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 的原理 ,當觀察到瞄準點、準星尖和缺口成一條直線時,扣動扳機。子彈射出時手會受到一個向后的作用力,這說明了力的作用是 。40.(2022·浙江)去年暑假小明參加學校的生存夏令營,學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識和技能。其中:(1)獲取飲用水。如圖甲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樹葉濃密的嫩枝上,扎緊袋口。隨著植物中水的不斷 和 ,經過一段時間,塑料袋的內表面上就會出現一層水珠。(2)用影子辨別方向。如圖乙所示,將一根直桿豎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點。中午前后,用描點的方法在地面上畫出桿的陰影頂端的運行軌跡,在軌跡上找出其中距O點最近的點A,則OA 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選填“東”“西”“南”或“北”)方向,這一判斷應用的光學知識是 。第26講 光現象答案知識梳理一、光的直線傳播均勻 直線 3.(2) 不同 3×108 3×105 (3) 長度二、光的反射1. (1) 反射 2. 垂直 入射角 反射角 3.(1) 同一平面 (2) 兩側 (3) 反射 入射4. 鏡面反射 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鏡成像1. 光的反射 2. (1) 相等 (2) 相等 (3) 連線垂直 (4) 不能 虛四、光的折射1. (1) 斜射 偏折 2. (1) 同一 (2) 法線 (3) 小于 增大 (4) 不變 (5) 可逆考點突破1.D 2.A 3.D 4.D 5.C 6.D 7.D 8.A夯實基礎9.A 10.B 11.B 12.D 13.A 14.D 15.B 16.D 17.A 18.D19.(或1.4);(或0.3d)20.(1)直線傳播;淺(2)鏡面21.直線;倒立;色散;紫外線22.(1)丁(2)直線傳播23.>;<24.(1)大于(2)光路是可逆的25.(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0(3)亮(4)D26.(1)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27.(1)50°;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普遍(2)把白紙沿 ON虛線(或法線)對折,觀察所畫的反射光線對應人射光線是否重合28.(1)底面BC(2)會聚29.(1)(2)虛(3)增大(4)只有反射,沒有折射,光線消失無法進入人眼(全反射)真題再現30.B 31.B 32.C 33.D 34.B 35.A 36.D 37.C38.B29.直線傳播;相互的40.(1)蒸發(或蒸騰);液化(2)北;光沿直線傳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6講 光現象考點 常見題型 考點分值1.知道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選擇、填空 2~4分2.列舉說出光的反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4.辨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5.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6.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7.列舉說出光的折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8.描述光的折射規律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9.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一、光的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光在_均勻_介質中是沿 直線 傳播的。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分析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分析 光線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的陰暗區域 月球處于地球與太陽之間,擋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 地球處于月球與太陽之間,地球擋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陽光 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在小孔的一側形成一個倒立的物體的實像圖形分析成因分析 光沿直線傳播注意:影子與小孔成像的區別(1)影子: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光線被物體擋住,無法到達物體后面,在物體后面形成了與物體輪廓相似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如手影、路燈下的人影等。(2)小孔成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倒立的實像。3.光速:(1)傳播:光可以在空氣、水、玻璃等介質中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2)大小: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__不同__。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大小為:c=_ _3×108__m/s=__ 3×105__km/s。光在不同物質里的傳播速度:v空氣>v水>v玻璃。(3)光年: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是__長度_單位。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1)定義:光傳播到物體的表面會發生__反射_。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這些物體的表面所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2)常見的反射現象:水中倒影、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鏡子中的像、潛望鏡、光污染等。2.為了便于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我們通過入射點作一條 垂直 于分界面的直線,稱為法線,稱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__入射角__,稱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__反射角__。3.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___同一平面__。(2)異側: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__兩側__。(3)等角:__反射_角等于__入射__角。(4)光路可逆:反射時光路具有可逆性。(5)垂直入射,原路返回。4.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光線在光滑鏡面或非常平滑的表面上發生的反射稱為__鏡面反射__。入射的一組平行光線在它表面上反射時,反射光線也是平行的,我們只能從迎著反射光線的方向才能感覺它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入射的平行光線經反射后往往不是平行光線,而是向四面八方反射,這樣的反射稱為__漫反射__,所以能從任何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以上兩種反射,對于每一條光線來說,都遵循___光的反射定律___。鏡面反射 漫反射區別 反射面特點 非常光滑 凹凸不平光路圖反射光線特點 向一個方向 向各個方向反射光線強度 強 弱相同點 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鏡成像1.成像原理:___光的反射_____。2.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__相等__;(2)像與物的大小_相等__;(3)像和物關于鏡面__連線垂直__;(4)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_不能_呈現在光屏上,這種像叫做_虛_像。【速記口訣】等大、等距、對稱、正立的虛像。3.平面鏡成像作圖: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由發光點發出任意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發光點的像。注意:①在反射定律的理解中要抓住要點:“一面 一點兩角三線”,即:鏡面(分界面)、入射點、反射角、入射角、法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在作圖中注意光線的傳播方向和線的虛實。②平面鏡成像特點,可以描述為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也可以概括為“等大、等距、垂直、虛像”,但是像和物是左右顛倒的。③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平時我們感覺“走得越近,像越大”,其實像的大小是沒有發生變化的,只是我們的視覺上有“近大遠小”的錯覺。④平面鏡成像時,不能因為我們在鏡中看不到全部的像,就以為鏡中只成了部分的像,只是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者只看到像的一部分。⑤平面鏡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見,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現,這樣的像叫作虛像。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1)定義:光從一種透明介質 斜射 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 偏折 的現象。(2)常見的折射現象:水中折斷的筷子、海市蜃樓。2.光的折射定律(1)共面: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__同一_平面內;(2)異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_法線__兩側;(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__小于__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__增大__;(4)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時,傳播方向_不變__;(5)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3.折射現象的分析(1)感覺游泳池的水較淺。因為池底的光線到水面處發生偏折,偏離法線,射入人的眼中,眼睛感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出現了池底較淺的虛像。所以涉水或跳水時一定要注意安全。(2)海市蜃樓。遠處景物的光線經過大氣層的多次折射后進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感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因此看到了遠處景物的虛像。(3)神奇的反光膜。夜晚,當車燈發生的光照在道路標示牌上時,牌上的字特別醒目,好像字板在發光。這是因為標示牌上有一種神奇的反光膜,在反光膜的底板上均勻地分布著細微的可以使光沿原方向折回的玻璃棱錐四面體,其中有三個面是相互垂直的。當入射光線入射時,經折射進入玻璃體,通過相互垂直的兩個平面的反射后,沿著與入射光線相反的方向返回。所以感到標示牌會“發光”,特別醒目。4.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不僅有折射現象,而且還有反射現象存在。知識點1:光的直線傳播【例題】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觀看了《樹蔭下的日食》科學視頻,對日食及小孔成像有了深刻的理解,關于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日食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B.照片拍攝的當晚,當地天空中可能出現滿月的月相C.樹蔭下的“日食”其實是太陽倒立、放大的實像D.樹蔭下的“日食”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陰歷與月相的關系【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解答】A.發生日食現象時,月球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太陽被月球擋住后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可以證明月球是一個球體,故A錯誤;B.照片拍攝的當晚,當地天空中不可能出現滿月的月相;因為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被太陽直射的月球部分,這就是滿月,故B錯誤;C.樹蔭下的“日食”其實是太陽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D.樹蔭下的“日食”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故D正確。故答案為:D。◆變式訓練2.光與影的世界美妙無窮。下列光現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A. B.C. D.【答案】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A.日晷的晷針留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B.鏡子中的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C.雨后彩虹為光的色散現象,故C錯誤;D.海市蜃樓由光的折射形成,故D錯誤。故選A。知識點2:光的反射【例題】3.有一個三棱柱的玻璃磚,橫截面如圖所示。當平行光線垂直于斜邊射入,通過該玻璃磚折射和反射后,哪些界面會有光線垂直射出 ( )A.只有b B.只有c C.a 和c D.b和c【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畫出對應的光路圖,根據光路圖分析判斷。【解答】 根據題意畫出光路圖,如圖:在界面b和c都有光線垂直射出,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變式訓練4.下列表示飛鳥看水中魚或飛鳥看樹倒影的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AB.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CD.根據光的反射現象判斷。【解答】AB.水中的魚發出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們沿著折射光線反向看回去,會看到成在實際位置上方魚的虛像,故A、B錯誤;CD.樹木發出的光在水面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睛后,我們會看到水中樹木的虛像,故C錯誤,D正確。故選D。知識點3:平面鏡成像【例題】5.為了考查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光學的效果,“勝哥”出了一難題。如圖所示,M是豎直放置的平面鏡,鏡子的長度為L,鏡子下端離地面的距離是可以調節的。甲、乙兩人站在鏡前,甲的身高為 乙的身高為 且假設兩個人的眼睛都在頭的頂部。已知甲與乙之間、甲與鏡子之間的距離相等,且兩個人略為錯開,使甲能看到乙在平面鏡中的像。為了使甲能夠看到鏡子中乙的全身像,鏡子長度L 的最小值為 ( )A.0.3m B.0.5m C.0.6m D.1m【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本題為平面鏡成像問題,人眼能看到完整的像應讓兩端的光線經反射后進入眼睛;再由作圖法找出能看到全身像的l長度的最小值.【解答】 采用物像對應(虛線a'b'是乙ab的像)和邊緣光線(c是甲的眼睛,aoc與bo'c是邊緣光如線)作出甲能看到乙的像的光路圖所示,則oo'為甲能看到鏡中乙的全身像所需的最小鏡面。在三角形ca'b'中根據相似性可得,oo'是ab的三分之一,即L=。故選C。◆變式訓練6.一個點光源S通過平面鏡MN 成像是S',如圖所示。若光源不動,平面鏡MN 以速度v沿OS 方向向光源平移。鏡面與OS 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則光源S 的像S'的運動情況是 ( )A.以速度2v平行于OS 向右移動B.以速度 3v平行于OS 向右移動C.以速度3v沿SS'連線向 S 運動D.以速度 v沿SS'連線向 S 運動【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作出光路圖,再根據鏡子的運動分析像的移動即可得出速度。【解答】點光源S的像S'與S關于平面鏡MN對稱,由幾何關系可知,OS連線與鏡面交點為O',并有O'S=SS'=O'S',構成正三角形。當鏡面沿O'S平移到S點,同時像點S'由S'處沿S'S連線移到S處,根據速度公式得,像點S'速度等于平面鏡MN移動的速度v,方向由S'指向S.所以選項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知識點4:光的折射【例題】7.如圖,兩束平行白光A、B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玻璃球與空氣界面處發生一次或兩次全反射后射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形成 MN 和 PQ 兩條彩色光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光束A、B在玻璃球內均發生一次全反射;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紫、紅B.光束A、B在玻璃球內均發生兩次全反射;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紫、紅C.光束A 在玻璃球內發生兩次全反射,光束 B 為一次;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紅、紫、紫、紅D.光束A 在玻璃球內發生一次全反射,光束 B 為兩次;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紫、紅、紅、紫【答案】D【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紅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可得出對兩光對應的折射角;只分析兩光的入射點即可得出正確答案。【解答】七色光中白光中紅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圖可知光束A在玻璃球內發生一次全反射,光束B為兩次,如圖所示:故經玻璃球折射后紅光的折射角較大;由玻璃球出來后將形成光帶,而兩端分別是紅光和紫光;根據光路圖可知說明M、Q點為紫光;N、P點為紅光;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變式訓練8.如圖為水中活動的北極熊,其水面下的身體與水面上的頭似乎分了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答案】A【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光在不同介質的界面會發生反射和折射。【解答】水下的物體在水面和空氣的交界面會發生折射,由于折射導致我們看到水下物體的像在實際物體的上方,從而導致北極熊水面下的身體與水面上的頭似乎分了家,故答案為:A。9.如圖所示,“勝哥”將手電筒發出的發散光束豎直向下照射到空燒杯底部時,可觀察到燒杯底部的一個圓形光斑(用虛線表示)。在其它條件不變前提下,若再向燒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時,燒杯底部光斑形狀是 ( )A. B. C. D.【答案】A【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解答】當光從空 氣斜射人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在原來光線內側,故由折射光線形成的光圈小于原光圈,A正確。故答案為:A。10.“勝哥”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通過測量他發現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如圖所示,則()A.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0°B.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C.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則反射光線會消失D.光在紙板上發生了鏡面反射【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實驗中,通過紙板來顯示光路,人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發生了漫反射。【解答】A.已知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50°,因此入射角是90°-50°=4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40°,故A錯誤;B.當入射角增大10°,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故B正確;C.光在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圖乙中,將紙板NOF向后折時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此實驗現象說 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線依然存在,故C錯誤。D.在紙板上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光線可以射向不同的方向,故D錯誤。故答案為:B。11.去年一副殘荷倒影照片 (左)與吳冠中“留得殘荷聽雨聲”圖(右)的對比,引發了網友藝術源于生活的討論。左圖中殘荷在水中形成倒影的原理是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線傳播【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解答】殘荷在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為:B。12.2023年央視春晚舞蹈節目《碇步橋》靈感源自泰順碇步橋。碇步橋是由高低不同的石磴鋪設而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為方便人們行走,石蹬最大間距不宜超過5厘米B.人在石蹬上行走時石蹬對后腳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同一位置高、低石砼在水中倒影到水面距離相等D.人站在石蹬上看到水中的鵝卵石比真實的位置淺【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光的折射規律;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A.人步行一步的距離約為50cm;B.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相反;C.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D.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改變,這是光的折射。【解答】A.為方便人們行走,石碰最大間距不宜超過50厘米,故A錯誤;B.人在石碰上行走時,后腳有向后運動的趨勢,所以石碰給后腳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故B錯誤;C.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的規律可知,同一位置高、低石碰在水中倒影到水面距離不同,故C錯誤;D.由于光的折射,人站在石碰上看到水中的鵝卵石比真實的位置淺,故D正確。故選D。13.盛有水的杯子中插入筷子后,出現如圖所示現象。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答案】A【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折射現象是指當光由一種介質(比如水)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比如空氣)時,在界面上部分光發生偏離原來路線而與原來路線產生夾角的現象。【解答】光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斜插在盛有水的杯子中的筷子,看起來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一樣,就是因為光的折射造成的。14.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然界的許多神奇現象不斷被揭開神秘的面紗。下列光現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斑駁樹影C.鏡中人像 D.雨后彩虹【答案】D【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A、平靜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樹影斑駁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B錯誤;C、鏡中像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錯誤。A、彩虹是光的色散,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結果,故D正確;故選:D。15.下列“影”與其形成原因的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實像 B.電影———倒立、放大的實像C.攝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答案】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直線傳播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通常簡稱。電影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實像。【解答】 A.手影——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故A錯誤;B.電影——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C.攝影——是凸透鏡成像,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D.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D錯誤。故答案為:B。16.如圖是“勝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漫反射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保證我們從各個角度觀察到物體;(2)入射角是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3)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相伴而生;(4)在反射光路中,如果讓入射光沿著原來反射光線的光路反向射回去,那么現在的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入射光線路徑完全重合,這就是光路的可逆性。【解答】A.圖甲中應選用粗糙的硬紙板,這樣會發生光的漫反射,保證我們能夠從紙板上看到光路,故A錯誤;B.圖甲中EO是入射光線,ON是法線,因此∠EON是入射角,故B錯誤;C.圖乙中反射光肯定存在,只是沒有紙板的漫反射,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存在,故C錯誤;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確。故選D。17.小濱和小江決定用如圖所示的器材做光學實驗。小濱將一根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在薄膜上呈現了一個像;小江用一塊凸透鏡,把它嵌入小孔中,剛好也能在薄膜上出現了一個清晰的像。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兩次實驗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B.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兩次實驗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實像D.小濱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將薄膜的位置適當向右移動,此時薄膜上的像變大【答案】A【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利用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凸透鏡應用光的折射原理,物距大于焦距時,成倒立的實像,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BC.小濱將一根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在薄膜上呈現了一個像,屬于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利用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小江用一塊凸透鏡,把它嵌入小孔中,剛好也能在薄膜上出現了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應用光的折射原理,故A錯誤符合題意,BC正確不合題意;D.小濱在第一次實驗的基礎上將薄膜的位置適當向右移動,根據光沿直線傳播原理可知,像距變大,此時薄膜上的像變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8.“勝哥”將玻璃板A、B豎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且兩玻璃板之間相互垂直,把一支蠟燭點燃后放在桌面上,成像情況如圖所示,其中玻璃板 B中出現了兩個不完全重疊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蠟燭在兩塊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原理不相同B.玻璃板 A 中所成的像比玻璃板 B 中所成的像小C.玻璃板 B比玻璃板 A 更適合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D.兩塊玻璃板被同時豎直提起,蠟燭的像位置都不變【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原理分析判斷。【解答】A.蠟燭在兩塊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原理相同,都是光的反射,故A錯誤;B.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始終等于物體大小,即玻璃板 A 中所成的像和玻璃板 B 中所成的像大小相等,故B錯誤;C.玻璃板 B較厚,出現了兩個像,不利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故C錯誤;D.兩塊玻璃板被同時豎直提起,但是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不變,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蠟燭 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故D正確。故選D。19.在光學中折射率是這樣定義的:讓光線從真空(或空氣)射入某介質發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則該介質的折射率為 圖甲為某光線通過等邊三角形三棱鏡的光路圖, 則該三棱鏡的折射率為 。圖乙為某光線通過相同材料的平行玻璃磚的光路圖,玻璃磚的厚度為d,某光線斜射到玻璃磚的上表面時,( 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則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間距x為 。【答案】(或1.4);(或0.3d)【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1)根據幾何關系結合折射定律解答;(2)根據折射率解得折射角,結合幾何關系解答。【解答】 (1)先作左邊界面的斜面的法線,再作右邊斜面的法線,如圖1,當光線從左邊以α角入射時,此時的入射角i=90°-45°=45°,圖1讓光線從右邊可逆方向以α角入射求出此時的折射角,發現兩入射角相等,這說明了中間光線和兩側的斜邊夾角相等,說明和底邊平行,即CD//BC,則當光線從左邊以α角入射時,此時的折射角為;則該三棱鏡的折射率為。(2)由玻璃對這種光的折射率為,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作出光路圖如圖2所示:圖2根據幾何關系有:;在△OBD中,有;解得:。20.在清澈的池水中,小科看到魚在慢慢游動,池底有魚留下的黑色影子(如圖)。(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看到的“魚”其實是魚的像,其比魚的實際位置 (選填“深”或“淺”)。(2)傍晚時,吹來一陣微風,會看到水面波光粼粼,這是由于光發生了 (選填“漫”或“鏡面”) 反射。【答案】(1)直線傳播;淺(2)鏡面【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我們能看到魚,是魚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進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實的魚,而是偏高的魚的虛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2)漫反射是粗糙的表面對光發生的反射;鏡面反射是光滑的表面對光的反射。【解答】(1)水底的黑色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魚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魚變淺了;而我們看到的魚,不是魚的實際位置,而是變淺的魚的虛像;(2)吹來一陣微風,會看到水面波光粼粼,說明發生的鏡面反射。故答案為:(1)直線傳播;淺;(2)鏡面。21.某同學去森林公園游玩時,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爸爸告訴他光沿 (選填“直線”或“非直線”)傳播形成的太陽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公園,該同學讓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種神奇的現象稱為光的 ,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答案】直線;倒立;色散;紫外線【知識點】光的色散;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利用這一特點,人們可以看到許多自然現象,例如小孔成像等等;(2)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3)紫外線可以殺菌。【解答】(1)大樹上的樹葉很多,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在地面上會形成太陽的像,像的形狀和太陽一樣,而且是倒立的實像;(2)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3)在彩色光帶外側有兩種看不見的光,其中一種光可以用于殺菌,這種光是就是紫外線。22.“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觀察到金星從太陽表面上移過的現象。如圖所示為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金星的位置應該在圖中 處;(2)古代時,人們由于無法解釋類似這種現象的成因,會迷信地認為這是一種兇兆。現在我們可以用光的 來解釋此類現象的成因。【答案】(1)丁(2)直線傳播【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行星及其衛星【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利用光沿直線傳播可以解釋的現象有: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準直等現象。【解答】(1)如圖,當金星轉到太陽與地球中間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發生“金星凌日”現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從太陽面上移過。發生“金星凌日”現象時,圖金星的位置在丁;(2)“金星凌日”現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線傳播。23.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在棱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出現一條彩色光帶,其光路示意圖如甲所示。現有一束紅光AB射到長方體玻璃磚上,入射角為α,折射角為β紅,從玻璃磚中出來的光線為CD,CD的反向延長線與AB相距h紅,如圖乙所示。若把紅光改為紫光,保持入射角a不變,則β紅 β紫;h紅 h紫(填“>”、“<”或“=”)。【答案】>;<【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會發生折射。【解答】圖甲可知紫光的偏折能力更強,故折射角 β 更小;最后的出射光線與原入射光線平行,故最后畫圖可以紫光的間距變大。24.探究光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如圖所示,使一束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測量并記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變光束射向O點的角度,多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入射角 10° 20° 30° 40°折射角 15° 30° 48° 73°(1)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 入射角。(2)做完第4次實驗后,小寧又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這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答案】(1)大于(2)光路是可逆的【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數據回答問題;(2)將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互換進行實驗,觀察折射光線與原來入射光線的關系得出光路的可逆性。【解答】(1)分析表格數據,得出結論是:光從甲介質斜射入乙介質發生折射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使一束光從乙介質中以4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測得折射角恰好為30°,對照表格數據可說明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為:(1)大于;(2)光路是可逆的。25.如圖甲所示是小金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A、B兩根蠟燭的大小和形狀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 ;(2)小金同學按照如圖甲所示測出來蠟燭和像的位置以及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后,讓蠟燭以的速度在桌面上沿著平面鏡向右水平直線移動,像相對于蠟燭的速度是 ;(3)實驗中,若看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如圖乙所示,其中距離觀察者較近的像較 (選填“亮”或“暗”);(4)丙圖為貓咪照鏡子的情境,若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中間截成兩半,將右邊一半沿原來位置直線向右移一段距離,則左、右兩半面鏡子____。A.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B.左半邊鏡子成完整像,右半邊不成像C.都成完整的像,但兩個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0(3)亮(4)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將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面,通過不斷移動,讓其與前面蠟燭A成的像重合,此時可以確定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和位置關系。(2)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分析;(3)玻璃板有前后兩個反射面,因此會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兩個虛像,且反射光線越多,則成像越明亮;(4)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判斷。【解答】(1)A、B兩根蠟燭的大小和形狀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根據圖片可知,當蠟燭在桌面上沿著平面鏡向右水平直線運動時,它到平面鏡的距離保持不變。根據“物像等距”的規律可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不變,即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像相對于蠟燭的速度是0cm/s。(3)根據題意可知,較近的像是第一次反射的光線形成,較遠的像是第二次反射形成,即第一次反射光的強度大于第二次光的強度,因此距離觀察者較近的像較亮。(4) 若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中間截成兩半,將右邊一半沿原來位置直線向右移一段距離, 但是兩個平面鏡所在平面的位置保持不變。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可知,二者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同一位置,故選D。26.為研究小孔成像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在硬紙板上挖了不同大小與形狀的小孔,對太陽成像進行實驗,其結果記錄如下:小孔的形狀 ○ △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小孔最大外徑/毫米 1 5 10 1 5 10 1 5 10地面光斑形狀 小孔距地面 1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2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4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80cm ○ ○ ○ ○ ○ △ ○ ○ □小孔距地面 160cm ○ ○ ○ ○ ○ ○ ○ ○ ○請回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 傳播的。(2)通過對比 (填序號)的數據可得,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同學小科受到啟發,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為 厘米。【答案】(1)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進行解答;(2)在小孔成像的時候,所成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而與孔的形狀無關。【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2)通過4、5、6(或7、8、9)的數據可知:小孔形狀一樣時,要使太陽成像,小孔距地的距離會隨小孔最大外徑的增大而增大;(3)改用形狀為“☆”小孔進行實驗,當“☆”最大外徑為 10 毫米,要在地面上形成太陽的像,則小孔離地面的距離160厘米。故答案為:(1) 直線;(2)4 5 6 (或7 8 9);(3)160。27.“探究光的反射規律”裝置如圖所示,自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一塊平面鏡豎直放在紙板上,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自由移動的激光筆,使其發出的光緊貼紙板入射。(1)小科按如圖所示方式開始實驗,紙板上顯示出了兩條光激光筆束,他把這兩條光束的傳播路徑用鉛筆畫在紙板上以便研究。小科多次改變入射角,繼續畫出光的傳播徑跡,最后紙板上留下了很多條徑跡。.①當激光筆如圖示位置照射時,入射角大小為 。②小科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小科認為不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也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結論,他的具體操作是 。【答案】(1)50°;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普遍(2)把白紙沿 ON虛線(或法線)對折,觀察所畫的反射光線對應人射光線是否重合【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1)①入射角為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②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多次完成實驗,從而收集多組數據,這樣得到的結論會更加客觀,具有普遍意義。(2)因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如果沿法線將白紙折疊,那么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會重合,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入射光線和鏡面的夾角為40°,則入射角為:90°-40°=50°;②小科多次改變入射角進行實驗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論更普遍。(2)小科認為不用量角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數,也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結論,他的具體操作是:把白紙沿ON虛線(或法線)對折,觀察所畫的反射光線對應人射光線是否重合。28.三棱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光通過三棱鏡的傳播路線是怎樣的呢 小寧用紅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鏡上,光路圖如圖1所示。改變入射角度,光路圖如圖2、圖3所示。(1)經過兩次折射后,紅光均向三梭鏡的 (填“頂角 A"或“底面BC")偏折。(2)這個規律對于其他的單色光成立嗎 小寧選用其他不同的單色光重復上述實驗,發現了同樣的規律。了解了小寧的探究后,老師建議小寧把凸透鏡分割成兩部分進行思考,如圖4所示。小寧經過分析和綜合,理解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答案】(1)底面BC(2)會聚【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太陽光遇到三棱鏡會發生色散現象;(2)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相比,若其更靠近主光軸則為會聚作用;【解答】(1)由圖可知,紅光向地面BC偏折;(2)將其當做兩個三棱鏡,故都偏向中間部分,即為會聚作用。29.小科學完光學知識后回家進行了實驗,先根據課本介紹將鉛筆放入水中觀察到了預期的現象(圖甲),后又發現將鉛筆豎直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的杯子當中,觀察到水中的鉛筆變粗并錯位。將鉛筆由水杯中間向兩邊移動,發現水中的鉛筆錯位更加明顯,快到水杯邊上時,水中的鉛筆竟然“消失”了,如圖乙。于是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了一些資料,并且將實驗現象畫成簡圖。資料一:若界面為弧形,可以將折射點及反射點的切面視為該點的折射面(圖丙)。資料二: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折射角與入射角的變化規律如下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無 無(1)請在圖丙中畫出入射光線ao大致的折射光線;(2)當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 (填“虛”或“實”)像,因此筷子變粗;(3)分析表中數據,反射的光線通過折射面射入人眼,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進一步分析可得到折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 ,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 的緣故。【答案】(1)(2)虛(3)增大(4)只有反射,沒有折射,光線消失無法進入人眼(全反射)【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完成作圖;(2)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解答;(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解答;(4)根據折射光線的變化分析解答。【解答】(1)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圖所示:(2)鉛筆放入盛有水的圓柱形杯子當中,水杯相當于凸透鏡,鉛筆的位置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筷子變粗;(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入射角增大10°時,折射角依次增大13.7°、14°和17°,因此:射角之間的差值,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鉛筆錯位更加厲害;(4)圖表中還可發現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如大于50°時),鉛筆會“消失”視野中,發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此時的光線只有反射,沒有折射,光線消失無法進入人眼的緣故。30.(2023·衢州)小科選取了“”光源、帶小孔的紙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圖順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過左右移動光源和光屏,開展“小孔成像”實驗。實驗中光屏上不可能出現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小孔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上面的光線到達下面,下面的到達上面,因此成的是倒立的實像,不可能成正立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故選B。31.(2023·麗水)下列現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樹蔭下的光斑 B.“折斷”的鉛筆C.鏡中的像 D.日食【答案】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光的直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的現象。【解答】AD均為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C為反射,B為光的折射。故答案為:B32.(2023·溫州)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等距”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蠟燭成的像與蠟燭關于平面鏡對稱。②水平向左移動鏡子,④為水平向右移動鏡子,此時鏡子所在的那個平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蠟燭像的位置保持不變,故B、D不合題意;要使像移動到燒杯的位置,就要增大像距。根據“物像等距”可知,此時要增大蠟燭到鏡面的距離,故C正確,A錯誤。故選C。33.(2023·紹興)小敏散步時看到了李白詩中”對影成三人”的真實場景:一只白鷺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圖的兩個”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兩個”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鷺等大的虛像【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五河像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光在同一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解答】A. 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A錯誤;B.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錯誤;C.兩個”影”形成原理不同,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錯誤;D.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屬于平面鏡成像的一種,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等距、垂直;所以倒影是白鷺等大的虛像,D正確;故答案為:D.34.(2023·金華)某些高層建筑的玻璃幕墻會產生強烈的鏡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圖中光學現象的原理與玻璃幕墻發生鏡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A.林中光束 B.拱橋倒影C.水中鉛筆 D.人手影子【答案】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根據光的特性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解答】A.林中光束,原理為光的直線傳播,故A不合題意;B.拱橋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故B符合題意;C.水中鉛筆,是光的折射現象,故C不合題意;D.人手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D不合題意。故選B。35.(2023·寧波)節日期間,寧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題燈光秀。光與“影”交相輝映,營造出幸福祥和的節日氣氛,如圖所示。大樓的彩燈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為光射到江面發生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色散【答案】A【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分析判斷。【解答】大樓的彩燈在水中形成“倒影”,其實是平面鏡成像,而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彩燈發出的光在水面發生反射,于是在水面內形成正立的虛像,這就是倒影。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36.(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幣,人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看不見硬幣(如圖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夠看見硬幣了(如圖乙)。關于“看不見”和“又看見了”兩種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看不見”是由于硬幣沒有反射光②“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沒有到達眼睛③“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反射到達眼睛④“又看見了”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通過水面的折射到達眼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光的直線傳播和折射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硬幣反射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看不見”是由于硬幣反射的光被杯子的側壁擋住,沒有到達眼睛,故①錯誤,②正確;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幣反射的光從水面射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是成在實際位置上方硬幣的虛像,故③錯誤,④正確。那么正確的是②④。故選D。37.(2023·臺州)如圖是一只白鶴在水面散步時的優美場景。關于白鶴兩個“影”的形成原理,正確的是(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答案】C【知識點】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圖【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結果;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的結果。【解答】AB.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的結果,故其均不正確;CD.倒影是光的反射,故C正確;故答案為:C38.(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一個放置于寧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簡易計時模型,圭桿垂直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公轉造成的C.一天內,正午的桿影最短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方位計時【答案】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桿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B.一天內,桿影移動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一天內,正午時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最大,此時的桿影最短,故C正確不合題意;D.該模型依據桿影的所對的刻度值進行計時,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9.(2023·舟山)射擊項目是我國體育的金牌大戶,如圖是我國射擊選手備戰杭州亞運會的訓練場景。瞄準時,根據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 的原理 ,當觀察到瞄準點、準星尖和缺口成一條直線時,扣動扳機。子彈射出時手會受到一個向后的作用力,這說明了力的作用是 。【答案】直線傳播;相互的【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知識點為光在直線傳播過程中所出現的現象,例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同時還考查了相互作用力的知識。【解答】瞄準時三點一線,主要利用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以子彈射出時手會受到一個向后的作用力。故答案為:直線傳播;相互的40.(2022·浙江)去年暑假小明參加學校的生存夏令營,學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識和技能。其中:(1)獲取飲用水。如圖甲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樹葉濃密的嫩枝上,扎緊袋口。隨著植物中水的不斷 和 ,經過一段時間,塑料袋的內表面上就會出現一層水珠。(2)用影子辨別方向。如圖乙所示,將一根直桿豎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點。中午前后,用描點的方法在地面上畫出桿的陰影頂端的運行軌跡,在軌跡上找出其中距O點最近的點A,則OA 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選填“東”“西”“南”或“北”)方向,這一判斷應用的光學知識是 。【答案】(1)蒸發(或蒸騰);液化(2)北;光沿直線傳播【知識點】蒸發及其現象;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 (1)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是汽化,汽化的方式有兩種:蒸發和沸騰;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是液化,葉子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又液化為水,據以上分析解答;(2)木桿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現象,正午的時候,太陽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陽光與地面的角度最大,形成的影子最短,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植物葉子內有很多的水,葉子上有很多的氣孔,葉子中的水從氣孔蒸發變為水蒸氣,這是汽化過程(或蒸發);水蒸氣遇到冷的塑料袋液化為水,從而獲得飲用水;(2)OA是最短的影子,說明此時陽光與地面夾角最大,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時太陽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A是南北方向的,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北,AO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南,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現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 第26講光現象 原卷版.docx 2025 第26講光現象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