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3 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命活動課時概念剖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植物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不同植物激素可通過協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實現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和“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2)植物激素之間具有協同或拮抗作用。(3)各類植物激素共同調節植物各項生命活動。(4)各種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在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概念1 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調節 (閱讀教材P109~111,完成填空)1.生長素、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促進作用2.脫落酸和乙烯幫助植物度過不良環境3.探究乙烯利對水果的催熟作用(活動)(1)實驗原理①乙烯利是一種常用的乙烯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進入細胞內會分解釋放出 ;②乙烯是一種氣體激素,能促進 。(2)實驗步驟[辨正誤](1)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發育中果實不合成細胞分裂素。( )(2)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進種子萌發。( )(3)脫落酸和乙烯都能促進果實脫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1.(生命科學史情境)1926年,日本科學家黑澤英一在研究水稻惡苗病時,發現了赤霉素。(1)為了驗證惡苗病的出現可能與赤霉菌產生的某種物質有關,科學家進行了實驗,將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噴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作為實驗組,并設置了對照實驗,對照實驗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生型擬南芥株高約20~35 cm,赤霉素缺陷型擬南芥由于不能合成赤霉素,莖的伸長生長發生異常,株高約5~7 cm。這說明赤霉素具有什么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種在地里不能萌發,原因是馬鈴薯塊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用適當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馬鈴薯塊莖,可實現提早播種。這說明赤霉素有何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在自然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一段時間的干熱之后又遇大雨,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芽。請嘗試對此現象進行解釋(提示:研究表明,脫落酸在高溫條件下容易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兒童吃了經植物激素類似物催熟的水果后,是否會因此引發性早熟?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以致用】例1 (2023·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下列關于農業生產措施或作物生理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A.將成熟香蕉與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乙烯促進果實成熟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赤霉菌合成過多赤霉素促進水稻生長C.用人尿浸泡樹枝,樹枝易生根,原因是人體產生的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D.玉米種子經流水沖泡后更易發芽,原因是種子中脫落酸減少,解除休眠促進果實發育≠促進果實成熟例2 (2024·寧波九校聯考)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長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赤霉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大麥種子萌發時,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基因突變導致脫落酸受體與脫落酸親和力降低時,種子休眠時間比野生型延長D.插條浸泡在低濃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更易生根概念2 不同激素通過協同或拮抗等方式共同調節植物生命活動(閱讀教材P112~113,完成填空)1.植物激素之間的協同與拮抗2.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決定愈傷組織的分化方向3.生長素兩重性的機理[辨正誤](1)各類激素的含量及作用,在不同種類的植物中相同。( )(2)當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太多而生長素少時,愈傷組織分化的結果為只長根不長莖葉。( )(3)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側芽,高濃度的生長素能引發側芽周圍組織產生乙烯,而乙烯抑制側芽的生長。(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埋在土中的種子萌發時,幼苗的下胚軸頂端會發生彎曲,這種彎曲的結構稱為“頂端彎鉤”。科研人員為了研究茉莉素與乙烯對“頂端彎鉤”形成的影響,用MS培養液(植物生長的完全培養液)、乙烯、茉莉素進行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設置甲組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茉莉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茉莉素與乙烯在“頂端彎鉤”形成中有何關系?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頂端彎鉤”對子葉和分生組織的出土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以致用】例1 很多植物種子的胚雖然已發育完全,但在適宜條件卻不能萌發,一定要經過1~2個月的堆積。假設某種植物種子在堆積過程中,赤毒素、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的變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種子的堆積過程中受多種植物激素的共同調控B.由圖可知,該種子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原因是脫落酸具有抑制萌發的作用C.由圖可知,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能都會促進該植物種子萌發,兩者起協同作用D.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能明顯地促進有絲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質合成和活化(1)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均促進生長,但機制不同(2)赤霉素通過促進生長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長素的分解來促進細胞伸長(3)植物的莖稈、種子、果實的生長等需要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例2 植物激素通過相互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調節種子萌發的激素是赤霉素和油菜素內酯,二者表現出協同作用B.赤霉素與脫落酸的比值較高時有利于黃瓜雌花的形成C.各種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往往表現一定的順序性D.生長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有利于調節植物的生長概念3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閱讀教材P113~114,完成填空)[辨正誤](1)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持久。( )(2)農業生產中常使用高濃度的2,4-D除去雙子葉作物中的單子葉雜草。( )(3)矮壯素是赤霉素的拮抗劑,6-BA屬于脫落酸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1.(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有赤霉素、2,4-D、矮壯素、脫落酸、乙烯利、青鮮素(可防止馬鈴薯塊莖、洋蔥、大蒜、蘿卜等儲藏期間發芽)等。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2,4-D是一種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常作為除草劑用于禾谷類田間,以殺除雙子葉植物類雜草,免去耕作程序,維護地力,防止水肥流失。2,4-D用作除草劑的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種植基地為了防止玉米秧苗的瘋長使用了矮壯素,但是由于用量過多,造成秧苗停止生長。為解除矮壯素的作用,可以使用哪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使用矮壯素的玉米(右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馬鈴薯發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堿含量較高,對人體有害。為了防止馬鈴薯在儲存過程中發芽,可使用哪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市場上出現的無籽西瓜和無籽番茄備受人們的青睞。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中,要先用 處理正在萌發的二倍體西瓜種子或幼苗,獲得 西瓜;再讓其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獲得 西瓜的種子。(2)三倍體西瓜植株高度不育,很難形成正常卵細胞,為什么還要在種植時授以二倍體西瓜的成熟花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無籽番茄在培育過程中,通常要在花蕾期人工去雄,待到開花期再人工涂抹一定濃度的 溶液,以促進子房發育形成果實。【學以致用】例1 (2024·舟山期末)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及生長調節劑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用一定濃度的萘乙酸處理番茄幼苗可得到無籽番茄B.若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甘蔗,可提高甘蔗產量C.將乙烯利處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閉袋內,催熟效果更好D.用一定濃度的脫落酸處理馬鈴薯可延長休眠以利于儲存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的比較例2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核糖體上,色氨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生成吲哚乙酸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特定部位產生的一類信息分子,沒有催化功能C.NAA(萘乙酸)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D.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可能比相應的植物激素更穩定1.(2022·浙江6月選考,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澀。若將柿子與成熟的蘋果一起放入封閉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變得軟而甜。這主要是利用蘋果產生的( )A.乙烯 B.生長素C.脫落酸 D.細胞分裂素2.(2022·浙江1月選考,4)某種植物激素能延緩離體葉片的衰老,可用于葉菜類的保鮮。該激素最可能是( )A.細胞分裂素 B.生長素C.脫落酸 D.赤霉素3.(2023·浙江1月選考,18)研究人員取帶葉的某植物莖段,切去葉片,保留葉柄,然后將莖段培養在含一定濃度乙烯的空氣中,分別在不同時間用一定濃度IAA處理切口。在不同時間測定葉柄脫落所需的折斷強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切去葉片可排除葉片內源性IAA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越遲使用IAA處理,抑制葉柄脫落的效應越明顯C.IAA與乙烯對葉柄脫落的作用是相互協同的D.不同時間的IAA處理效果體現IAA作用的兩重性4.(2021·浙江6月選考,25)BA對蘋果叢狀苗生根的影響如圖所示。對照組為“MS培養基+NAA”,實驗組分別選取在“MS培養基+NAA”培養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叢狀苗,用“MS培養基+NAA+BA”各處理24 h后,再轉入“MS培養基+NAA”繼續培養。各組都在叢狀苗培養的第14 d和第28 d觀察并統計生根率,NAA和BA的濃度均為1 (μmol·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A前期處理抑制生根,后期處理促進生根B.BA對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C.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率隨培養時間延長而提高D.實驗結果說明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共同促進生根5.(2021·浙江1月選考,13)脫落酸與植物的衰老、成熟、對不良環境發生的響應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脫落酸在植物體內起著信息傳遞的作用B.缺水使植物脫落酸含量上升導致氣孔關閉C.提高脫落酸含量可解除種子的休眠狀態D.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的變化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6.(2020·浙江7月選考,2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2,4-D可殺除禾谷類田間雙子葉雜草是由于雙子葉植物對2,4-D的敏感性強B.雙子葉植物花、葉和果實的脫落過程中存在生長素與乙烯的對抗作用C.赤霉素能促進果柄伸長,使無籽葡萄的果實增大D.噴灑脫落酸可延長綠色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時間課時3 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命活動概念1自主建構1.細胞分裂 種子 葉片 細胞分裂旺盛 發育中的果實 伸長 種子 休眠2.綠葉和果實 生長 脫落 休眠 抗逆性 萌發的種子 成熟的果實 果實成熟3.(1)①乙烯 ②果實成熟辨正誤(1)× 提示:發育中的果實也合成細胞分裂素。(2)√ (3)√合作探究1.(1)提示:將等量的未培養過赤霉菌的同種培養基的濾液噴施到健康的生理狀況基本相同的水稻幼苗上。(2)提示:促進莖的伸長。(3)提示:解除休眠,促進萌發。2.提示:脫落酸能促進種子休眠,抑制發芽。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能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降解。沒有了脫落酸,這些種子就不會像其他種子那樣休眠了。然后,大雨天氣又給在穗上的種子提供了萌發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種子就會不適時地萌發。3.提示:不會,原因是:①植物激素的化學本質與動物激素不同(激素化學本質角度);②動物細胞無植物激素的受體(激素受體角度)。學以致用例1 C [將成熟香蕉與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成熟的香蕉釋放出乙烯(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催熟了未成熟的芒果,A正確;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過多的赤霉素,促進莖的伸長,導致植株過度增高,B正確;人尿中含有植物需要的生長素,用人尿浸泡樹枝,可促進枝條生根,但人體不能產生生長素,C錯誤;玉米種子經流水沖泡后,玉米種子中的脫落酸減少,抑制發芽的作用減弱,解除休眠,D正確。]例2 C [細胞分裂素能促進細胞分裂,故細胞分裂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長速度比野生型更快,A正確;赤霉素能促進大麥種子產生α-淀粉酶,進而催化淀粉分解,赤霉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大麥種子萌發時,能產生更多的α-淀粉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正確;脫落酸有促進種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變導致脫落酸受體與脫落酸親和力降低時,種子休眠時間比野生型縮短,C錯誤;NAA是生長素類似物,能促進插條生根,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對生長素不敏感,所以野生型比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更易生根,D正確。]概念2自主建構1.生長素 乙烯 脫落酸 赤霉素2.①根和莖葉 ②莖葉 根 ③根 莖葉3.乙烯 抑制辨正誤(1)× 提示:各類激素的含量及作用,在不同種類的植物中不一定相同。(2)× 提示: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太多而生長素少時,愈傷組織分化結果為只長莖葉不長根。(3)√合作探究(1)提示:對照。(2)提示:減少“頂端彎鉤”的彎曲程度;丙與甲相比較,頂端彎曲程度變小。(3)提示:拮抗;乙組比甲組彎曲程度大,丙組比甲組彎曲程度小。(4)提示:“頂端彎鉤”保護萌發植物幼芽,減少土壤對其損傷。學以致用例1 D [圖示顯示,種子的堆積過程中受多種植物激素的共同調控,A正確;脫落酸能夠抑制種子萌發,赤霉素能夠促進種子萌發,由圖可知,該種子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原因是脫落酸具有抑制萌發的作用,B正確;圖示顯示,隨著種子的萌發,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增加,二者可能都會促進該植物種子萌發,兩者起協同作用,C正確;圖示不能看出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能明顯地促進有絲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質合成和活化,D錯誤。]例2 B [赤霉素和油菜素內酯都能促進種子萌發,二者表現出協同作用,A正確;赤霉素與脫落酸的比值較高時有利于黃瓜雄花的形成,B錯誤;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往往表現一定的順序性,C正確;生長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又會抑制生長素的合成,有利于調節植物的生長,D正確。]概念3自主建構化學結構 生理特性 NAA 無籽番茄 雙 矮壯素辨正誤(1)× 提示:植物體內的激素會被相應的酶分解,不能長時間發揮作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不是植物體的天然成分,植物體內沒有相應的酶去分解它,因此作用效果更持久穩定。(2)× 提示:2,4-D作為除草劑時,可殺死單子葉作物中的雙子葉雜草。(3)× 提示:6-BA屬于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合作探究1.(1)提示:雙子葉植物如農田中的一些雜草通常對2,4-D特別敏感,而單子葉植物特別是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對2,4-D不敏感11.。(2)提示:赤霉素。(3)提示:青鮮素。2.(1)秋水仙素 四倍體 三倍體(2)提示:刺激三倍體植株的子房發育形成果實。(3)2,4-D學以致用例1 A [萘乙酸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用適宜濃度的萘乙酸處理去雄的番茄雌蕊的柱頭,可得到無籽番茄,A錯誤;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莖稈伸長和植物增高,因此若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甘蔗,可提高甘蔗產量,B正確;乙烯利促進果實成熟,將乙烯利處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閉袋內,減少產生乙烯的揮發,催熟效果更好,C正確;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因此用一定濃度的脫落酸處理馬鈴薯,可延長其休眠時間以利于儲存,D正確。]例2 A [在合成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成吲哚乙酸,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質,不在核糖體中合成,A錯誤;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特定部位產生的一類信息分子,沒有催化功能,只是傳遞調節植物生長的信息,B正確;NAA(萘乙酸)屬于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C正確;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可能比相應的植物激素更穩定,D正確。]感悟真題1.A [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故選A。]2.A [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葉片衰老,A正確。]3.A [切去葉片可排除葉片內源性IAA對實驗結果的干擾,A正確;越遲處理,越接近未處理,折斷強度越小,越容易折斷,抑制葉柄脫落的效應越不明顯,B錯誤;因每組都有乙烯,沒有不加乙烯的空白對照,不能知道乙烯對折斷強度的影響,無法判斷IAA與乙烯對葉柄脫落的作用是協同還是拮抗,C錯誤;IAA的兩重性是指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此題中IAA濃度不變,不能體現兩重性,D錯誤。]4.C [由圖可知,用BA處理叢狀苗的生根率均不高于對照組,A錯誤;14 d的0 h處理組和96 h處理組中生根效果相同,B錯誤;每組實驗的14 d和28 d比較,生根率隨培養時間延長而提高,C正確;本實驗結果說明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對生根沒有協同作用,D錯誤。]5.C [脫落酸作為信息分子,在植物體內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A正確;脫落酸在植物缺水的情況下含量升高,從而導致氣孔關閉,B正確;提高脫落酸含量,有利于保持種子的休眠狀態,C錯誤;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的變化是植物對環境變化做出的一種適應性變化,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D正確。]6.D [雙子葉植物對2,4-D的敏感性比禾谷類植物強,因此稍高濃度的2,4-D在促進禾谷類植物生長的同時可抑制雙子葉植物生長,A正確;乙烯能對抗生長素的作用,雙子葉植物花、葉和果實的脫落過程中存在生長素與乙烯的對抗作用,B正確;赤霉素具有促進種子萌發、莖伸長和葉片擴大,促進果實生長等作用,因此赤霉素能促進果柄伸長且可使無籽葡萄的果實增大,C正確;細胞分裂素可用于農產品的儲存保鮮,脫落酸不能,D錯誤。](共51張PPT)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課時3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命活動課時概念剖析本課時的概念為“植物激素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不同植物激素可通過協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實現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和“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2)植物激素之間具有協同或拮抗作用。(3)各類植物激素共同調節植物各項生命活動。(4)各種植物激素及其類似物在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目錄 CONTENTS1.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調節 2.不同激素通過協同或拮抗等方式共同調節植物生命活動4.感悟真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建構3.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合作探究課時概念圖自主建構細胞分裂(閱讀教材P109~111,完成填空)1.生長素、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促進作用種子葉片細胞分裂旺盛發育中的果實伸長種子休眠2.脫落酸和乙烯幫助植物度過不良環境綠葉和果實生長脫落休眠抗逆性萌發的種子成熟的果實果實成熟3.探究乙烯利對水果的催熟作用(活動)(1)實驗原理①乙烯利是一種常用的乙烯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進入細胞內會分解釋放出 ;②乙烯是一種氣體激素,能促進 。乙烯果實成熟(2)實驗步驟×[辨正誤](1)細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發育中果實不合成細胞分裂素。( )提示:發育中的果實也合成細胞分裂素。(2)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進種子萌發。( )(3)脫落酸和乙烯都能促進果實脫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1.(生命科學史情境)1926年,日本科學家黑澤英一在研究水稻惡苗病時,發現了赤霉素。(1)為了驗證惡苗病的出現可能與赤霉菌產生的某種物質有關,科學家進行了實驗,將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噴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作為實驗組,并設置了對照實驗,對照實驗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提示:將等量的未培養過赤霉菌的同種培養基的濾液噴施到健康的生理狀況基本相同的水稻幼苗上。(2)野生型擬南芥株高約20~35 cm,赤霉素缺陷型擬南芥由于不能合成赤霉素,莖的伸長生長發生異常,株高約5~7 cm。這說明赤霉素具有什么生理作用?提示:促進莖的伸長。(3)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種在地里不能萌發,原因是馬鈴薯塊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用適當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馬鈴薯塊莖,可實現提早播種。這說明赤霉素有何生理作用?提示:解除休眠,促進萌發。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在自然界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一段時間的干熱之后又遇大雨,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芽。請嘗試對此現象進行解釋(提示:研究表明,脫落酸在高溫條件下容易降解)。提示:脫落酸能促進種子休眠,抑制發芽。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能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降解。沒有了脫落酸,這些種子就不會像其他種子那樣休眠了。然后,大雨天氣又給在穗上的種子提供了萌發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種子就會不適時地萌發。3.(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兒童吃了經植物激素類似物催熟的水果后,是否會因此引發性早熟?為什么?提示:不會,原因是:①植物激素的化學本質與動物激素不同(激素化學本質角度);②動物細胞無植物激素的受體(激素受體角度)。【 學以致用 】C例1 (2023·諸暨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下列關于農業生產措施或作物生理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A.將成熟香蕉與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乙烯促進果實成熟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赤霉菌合成過多赤霉素促進水稻生長C.用人尿浸泡樹枝,樹枝易生根,原因是人體產生的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D.玉米種子經流水沖泡后更易發芽,原因是種子中脫落酸減少,解除休眠解析:將成熟香蕉與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成熟的香蕉釋放出乙烯(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催熟了未成熟的芒果,A正確;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過多的赤霉素,促進莖的伸長,導致植株過度增高,B正確;人尿中含有植物需要的生長素,用人尿浸泡樹枝,可促進枝條生根,但人體不能產生生長素,C錯誤;玉米種子經流水沖泡后,玉米種子中的脫落酸減少,抑制發芽的作用減弱,解除休眠,D正確。促進果實發育≠促進果實成熟C例2 (2024·寧波九校聯考)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長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赤霉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大麥種子萌發時,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基因突變導致脫落酸受體與脫落酸親和力降低時,種子休眠時間比野生型延長D.插條浸泡在低濃度NA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更易生根解析:細胞分裂素能促進細胞分裂,故細胞分裂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長速度比野生型更快,A正確;赤霉素能促進大麥種子產生α-淀粉酶,進而催化淀粉分解,赤霉素受體表達量增加的大麥種子萌發時,能產生更多的α-淀粉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B正確;脫落酸有促進種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變導致脫落酸受體與脫落酸親和力降低時,種子休眠時間比野生型縮短,C錯誤;NAA是生長素類似物,能促進插條生根,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對生長素不敏感,所以野生型比生長素受體活性減弱的株系更易生根,D正確。生長素(閱讀教材P112~113,完成填空)1.植物激素之間的協同與拮抗乙烯脫落酸赤霉素2.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決定愈傷組織的分化方向根和莖葉莖葉根根莖葉3.生長素兩重性的機理抑制乙烯×[辨正誤](1)各類激素的含量及作用,在不同種類的植物中相同。( )提示:各類激素的含量及作用,在不同種類的植物中不一定相同。(2)當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太多而生長素少時,愈傷組織分化的結果為只長根不長莖葉。( )提示: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太多而生長素少時,愈傷組織分化結果為只長莖葉不長根。(3)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側芽,高濃度的生長素能引發側芽周圍組織產生乙烯,而乙烯抑制側芽的生長。(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埋在土中的種子萌發時,幼苗的下胚軸頂端會發生彎曲,這種彎曲的結構稱為“頂端彎鉤”。科研人員為了研究茉莉素與乙烯對“頂端彎鉤”形成的影響,用MS培養液(植物生長的完全培養液)、乙烯、茉莉素進行了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設置甲組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對照。(2)茉莉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依據是什么?提示:減少“頂端彎鉤”的彎曲程度;丙與甲相比較,頂端彎曲程度變小。(3)茉莉素與乙烯在“頂端彎鉤”形成中有何關系?理由是什么?提示:拮抗;乙組比甲組彎曲程度大,丙組比甲組彎曲程度小。(4)“頂端彎鉤”對子葉和分生組織的出土有何作用?提示:“頂端彎鉤”保護萌發植物幼芽,減少土壤對其損傷。 【 學以致用 】D例1 很多植物種子的胚雖然已發育完全,但在適宜條件卻不能萌發,一定要經過1~2個月的堆積。假設某種植物種子在堆積過程中,赤毒素、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的變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種子的堆積過程中受多種植物激素的共同調控B.由圖可知,該種子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原因是脫落酸具有抑制萌發的作用C.由圖可知,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能都會促進該植物種子萌發,兩者起協同作用D.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能明顯地促進有絲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質合成和活化A.由圖可知,種子的堆積過程中受多種植物激素的共同調控B.由圖可知,該種子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原因是脫落酸具有抑制萌發的作用C.由圖可知,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可能都會促進該植物種子萌發,兩者起協同作用D.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能明顯地促進有絲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質合成和活化解析:圖示顯示,種子的堆積過程中受多種植物激素的共同調控,A正確;脫落酸能夠抑制種子萌發,赤霉素能夠促進種子萌發,由圖可知,該種子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的原因是脫落酸具有抑制萌發的作用,B正確;圖示顯示,隨著種子的萌發,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增加,二者可能都會促進該植物種子萌發,兩者起協同作用,C正確;圖示不能看出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能明顯地促進有絲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質合成和活化,D錯誤。(1)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均促進生長,但機制不同(2)赤霉素通過促進生長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長素的分解來促進細胞伸長(3)植物的莖稈、種子、果實的生長等需要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例2 植物激素通過相互作用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調節種子萌發的激素是赤霉素和油菜素內酯,二者表現出協同作用B.赤霉素與脫落酸的比值較高時有利于黃瓜雌花的形成C.各種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往往表現一定的順序性D.生長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有利于調節植物的生長解析:赤霉素和油菜素內酯都能促進種子萌發,二者表現出協同作用,A正確;赤霉素與脫落酸的比值較高時有利于黃瓜雄花的形成,B錯誤;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往往表現一定的順序性,C正確;生長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時會促進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又會抑制生長素的合成,有利于調節植物的生長,D正確。B化學結構(閱讀教材P113~114,完成填空)生理特性NAA無籽番茄雙矮壯素×[辨正誤](1)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不如植物激素持久。( )提示:植物體內的激素會被相應的酶分解,不能長時間發揮作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不是植物體的天然成分,植物體內沒有相應的酶去分解它,因此作用效果更持久穩定。(2)農業生產中常使用高濃度的2,4-D除去雙子葉作物中的單子葉雜草。( )提示:2,4-D作為除草劑時,可殺死單子葉作物中的雙子葉雜草。(3)矮壯素是赤霉素的拮抗劑,6-BA屬于脫落酸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提示:6-BA屬于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1.(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有赤霉素、2,4-D、矮壯素、脫落酸、乙烯利、青鮮素(可防止馬鈴薯塊莖、洋蔥、大蒜、蘿卜等儲藏期間發芽)等。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2,4-D是一種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常作為除草劑用于禾谷類田間,以殺除雙子葉植物類雜草,免去耕作程序,維護地力,防止水肥流失。2,4-D用作除草劑的原理是什么?提示:雙子葉植物如農田中的一些雜草通常對2,4-D特別敏感,而單子葉植物特別是禾本科植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對2,4-D不敏感。(2)某種植基地為了防止玉米秧苗的瘋長使用了矮壯素,但是由于用量過多,造成秧苗停止生長。為解除矮壯素的作用,可以使用哪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提示:赤霉素。使用矮壯素的玉米(右側)(3)馬鈴薯發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堿含量較高,對人體有害。為了防止馬鈴薯在儲存過程中發芽,可使用哪一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提示:青鮮素。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市場上出現的無籽西瓜和無籽番茄備受人們的青睞。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中,要先用____________處理正在萌發的二倍體西瓜種子或幼苗,獲得________西瓜;再讓其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獲得________西瓜的種子。秋水仙素四倍體三倍體(2)三倍體西瓜植株高度不育,很難形成正常卵細胞,為什么還要在種植時授以二倍體西瓜的成熟花粉?提示:刺激三倍體植株的子房發育形成果實。(3)無籽番茄在培育過程中,通常要在花蕾期人工去雄,待到開花期再人工涂抹一定濃度的_____________溶液,以促進子房發育形成果實。 2,4-D【 學以致用 】A例1 (2024·舟山期末)下列關于植物激素及生長調節劑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用一定濃度的萘乙酸處理番茄幼苗可得到無籽番茄B.若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甘蔗,可提高甘蔗產量C.將乙烯利處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閉袋內,催熟效果更好D.用一定濃度的脫落酸處理馬鈴薯可延長休眠以利于儲存解析:萘乙酸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用適宜濃度的萘乙酸處理去雄的番茄雌蕊的柱頭,可得到無籽番茄,A錯誤;赤霉素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莖稈伸長和植物增高,因此若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甘蔗,可提高甘蔗產量,B正確;乙烯利促進果實成熟,將乙烯利處理后的未成熟香蕉放置在密閉袋內,減少產生乙烯的揮發,催熟效果更好,C正確;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因此用一定濃度的脫落酸處理馬鈴薯,可延長其休眠時間以利于儲存,D正確。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的比較A例2 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核糖體上,色氨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生成吲哚乙酸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特定部位產生的一類信息分子,沒有催化功能C.NAA(萘乙酸)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D.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可能比相應的植物激素更穩定解析:在合成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成吲哚乙酸,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質,不在核糖體中合成,A錯誤;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特定部位產生的一類信息分子,沒有催化功能,只是傳遞調節植物生長的信息,B正確;NAA(萘乙酸)屬于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C正確;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作用效果可能比相應的植物激素更穩定,D正確。A1.(2022·浙江6月選考,2)新采摘的柿子常常又硬又澀。若將柿子與成熟的蘋果一起放入封閉的容器中,可使其快速變得軟而甜。這主要是利用蘋果產生的( )A.乙烯 B.生長素C.脫落酸 D.細胞分裂素解析: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故選A。A2.(2022·浙江1月選考,4)某種植物激素能延緩離體葉片的衰老,可用于葉菜類的保鮮。該激素最可能是( )A.細胞分裂素 B.生長素C.脫落酸 D.赤霉素解析: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葉片衰老,A正確。A3.(2023·浙江1月選考,18)研究人員取帶葉的某植物莖段,切去葉片,保留葉柄,然后將莖段培養在含一定濃度乙烯的空氣中,分別在不同時間用一定濃度IAA處理切口。在不同時間測定葉柄脫落所需的折斷強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切去葉片可排除葉片內源性IAA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越遲使用IAA處理,抑制葉柄脫落的效應越明顯C.IAA與乙烯對葉柄脫落的作用是相互協同的D.不同時間的IAA處理效果體現IAA作用的兩重性解析:切去葉片可排除葉片內源性IAA對實驗結果的干擾,A正確;越遲處理,越接近未處理,折斷強度越小,越容易折斷,抑制葉柄脫落的效應越不明顯,B錯誤;因每組都有乙烯,沒有不加乙烯的空白對照,不能知道乙烯對折斷強度的影響,無法判斷IAA與乙烯對葉柄脫落的作用是協同還是拮抗,C錯誤;IAA的兩重性是指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此題中IAA濃度不變,不能體現兩重性,D錯誤。A.切去葉片可排除葉片內源性IAA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越遲使用IAA處理,抑制葉柄脫落的效應越明顯C.IAA與乙烯對葉柄脫落的作用是相互協同的D.不同時間的IAA處理效果體現IAA作用的兩重性C4.(2021·浙江6月選考,25)BA對蘋果叢狀苗生根的影響如圖所示。對照組為“MS培養基+NAA”,實驗組分別選取在“MS培養基+NAA”培養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叢狀苗,用“MS培養基+NAA+BA”各處理24 h后,再轉入“MS培養基+NAA”繼續培養。各組都在叢狀苗培養的第14 d和第28 d觀察并統計生根率,NAA和BA的濃度均為1(μmol·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BA前期處理抑制生根,后期處理促進生根B.BA對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C.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率隨培養時間延長而提高D.實驗結果說明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共同促進生根解析:由圖可知,用BA處理叢狀苗的生根率均不高于對照組,A錯誤;14 d的0 h處理組和96 h處理組中生根效果相同,B錯誤;每組實驗的14 d和28 d比較,生根率隨培養時間延長而提高,C正確;本實驗結果說明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對生根沒有協同作用,D錯誤。A.BA前期處理抑制生根,后期處理促進生根B.BA對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C.不同實驗組叢狀苗的生根率隨培養時間延長而提高D.實驗結果說明了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共同促進生根C5.(2021·浙江1月選考,13)脫落酸與植物的衰老、成熟、對不良環境發生的響應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脫落酸在植物體內起著信息傳遞的作用B.缺水使植物脫落酸含量上升導致氣孔關閉C.提高脫落酸含量可解除種子的休眠狀態D.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的變化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解析:脫落酸作為信息分子,在植物體內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A正確;脫落酸在植物缺水的情況下含量升高,從而導致氣孔關閉,B正確;提高脫落酸含量,有利于保持種子的休眠狀態,C錯誤;植物體內脫落酸含量的變化是植物對環境變化做出的一種適應性變化,是植物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D正確。6.(2020·浙江7月選考,2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2,4-D可殺除禾谷類田間雙子葉雜草是由于雙子葉植物對2,4-D的敏感性強B.雙子葉植物花、葉和果實的脫落過程中存在生長素與乙烯的對抗作用C.赤霉素能促進果柄伸長,使無籽葡萄的果實增大D.噴灑脫落酸可延長綠色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時間D解析:雙子葉植物對2,4-D的敏感性比禾谷類植物強,因此稍高濃度的2,4-D在促進禾谷類植物生長的同時可抑制雙子葉植物生長,A正確;乙烯能對抗生長素的作用,雙子葉植物花、葉和果實的脫落過程中存在生長素與乙烯的對抗作用,B正確;赤霉素具有促進種子萌發、莖伸長和葉片擴大,促進果實生長等作用,因此赤霉素能促進果柄伸長且可使無籽葡萄的果實增大,C正確;細胞分裂素可用于農產品的儲存保鮮,脫落酸不能,D錯誤。第五章 課時精練18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0題,每小題4分,共40分。答案P193【對點強化】概念1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1.下列關于生長素生理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加,其對生長的促進作用增強適宜莖生長的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往往促進根的生長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成熟細胞比幼嫩細胞對生長素更敏感2.如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此圖給你的信息是( )①生長素對三種器官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②A、B、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③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了芽的生長④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靈敏,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不靈敏①② ②④①②④ ①③④3.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下圖甲所示,則曲線上M、N、P和Q點分別最可能對應于圖乙中的( )a、b、c、d a、c、d、bc、a、d、b b、d、c、a4.生長素是人們發現和研究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誘導細胞分化。如圖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關生長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該植物體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長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結構①生長迅速而②生長受抑制是由于②對生長素的敏感性高于①②生長受抑制而④生長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長素無法運輸到④部位生長素是植物體內的信號分子,必須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5.如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芽生長的作用效應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中的生長情況。圖甲中的a、b、c、d點所對應的圖乙中的生長狀況,正確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概念2 2,4-D等生長素類似物可促進插枝生根,且表現出兩重性6.在“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動中,從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長勢相同的枝條分成3組,分別插入3只燒杯中,其中1號和2號燒杯內裝不同濃度的2,4-D溶液,3號燒杯內裝蒸餾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需每天定時測量插枝的總長度并記錄插枝上芽的數量是無關變量,不影響實驗結果可直接舍去與預期不符的實驗數據,不予記錄只比較1號和2號的結果,不能得出“低濃度促進生根”的結論7.某興趣小組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組別 1 2 3 4 52,4-D溶液濃度 0 X1 X2 X3 X4根的平均數目/條 1.8 6.4 7.8 7.8 1.3注:X1~X4依次增大。下列敘述與該實驗不相符的是( )應選用長勢相同的枝條該實驗的對照類型為相互對照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在X2與X3之間結果說明2,4-D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8.某同學進行了2,4-D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若乙是蒸餾水處理組,則甲組一定是低濃度2,4-D處理組檢測指標可以是生根數目和根的總長度2,4-D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是色氨酸合成的蛋白質達到a點的生根效果所需時間是丙>乙>甲9.(2024·舟山期末)下圖為某一興趣小組用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條,經不同濃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結果,對照組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本實驗的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實驗結果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不同濃度的IAA處理可能出現相同的實驗結果300 (mg·L-1)是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綜合提升】10.下圖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對某種植物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會抑制主根的伸長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量增加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而側根數量少11.(10分)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對此,某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2,4-D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配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共6組;選取生理狀況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條,平均分為7組,將其中的6組插條下端分別浸泡在不同濃度的2,4-D溶液中,10分鐘后取出,進行無土栽培;一段時間后取出,統計每組枝條生根數目,其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1 2 3 4 5 6 72,4-D濃度/(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生根平均值/(條·枝條-1) 2.0 3.8 9.4 20.3 9.1 1.3 0請回答下列問題:(1)(2分)該小組研究的課題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設置清水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促進該月季枝條生根的最適2,4-D溶液濃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分)本實驗中的一年生月季枝條屬于________(變量)。對它的控制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18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1.C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加,其對生長的促進作用加強,超過最適濃度后,對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弱,直到起抑制作用,高濃度的生長素可能會導致植物死亡,A錯誤;由于根比莖對生長素敏感,因此, 適宜莖生長的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往往會抑制根的生長,B錯誤;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般不同,C正確;在植物體內,幼嫩細胞的代謝和生長比成熟細胞旺盛,對生長素也更敏感,D錯誤。]2.A [由圖可知,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和芽的生長都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了根的生長,③錯誤;由該曲線圖可知:根、芽和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莖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出幼嫩細胞對生長素的反應靈敏,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反應不靈敏,④錯誤。]3.B [據圖分析,P、N所在這條曲線是根的生長曲線,根對生長素敏感,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所以N表示遠地側c,P表示近地側d;另一條生長曲線為莖的生長曲線,莖對生長素不敏感,高濃度的促進生長作用明顯高于低濃度的促進生長作用,所以Q表示近地側b,M表示遠地側a。]4.D [植物體其他部位如幼葉也能合成生長素,A錯誤;由于①頂芽合成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②側芽部位,導致側芽處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抑制了側芽的生長,B錯誤;④距離頂芽較遠,①合成的生長素運輸到④較少,因此④生長較快,C錯誤;生長素等植物激素須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才能完成信號傳遞,從而發揮相應的作用,D正確。]5.C [b點濃度對芽生長的促進作用最顯著,故該濃度是促進芽生長的最適宜濃度;a點位于橫軸的上方,因此該濃度也能促進芽的生長,但促進作用弱于b點對應的濃度;c點位于橫軸上,因此c點生長素濃度既不促進芽的生長也不抑制芽的生長;d點位于橫軸的下方,故d點對應的濃度抑制芽的生長。分析圖乙可知,與無生長素處理的芽生長情況比較,芽①生長明顯快,芽②生長明顯慢,芽③生長與無生長素處理的芽相同,芽④生長速度高于無生長素處理的芽而又低于芽①;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對應關系應該為a—④、b—①、c—③、d—②,C正確。]6.D [實驗觀測指標是枝條上根的數量或長度,A錯誤;扦插枝條上芽的數量屬于無關變量,芽會合成少量的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從而影響實驗結果,B錯誤;實驗中出現與預期結果不符的實驗數據,不能隨意舍棄,需要記錄后分析出現該現象的原因,C錯誤;只比較1號和2號的結果,不能得出“低濃度促進生根”的結論,D正確。]7.B [各組的枝條數量、長勢等屬于無關變量,應該保持相同,A正確;組別1的2,4-D溶液濃度為0,為空白對照組,B錯誤;X2與X3濃度下生根數目相同且較大,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可以推測,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在X2與X3之間,C正確;與對照組相比,X1、X2、X3濃度下生根數目均大于對照組,而X4濃度下生根數目小于對照組,說明2,4-D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正確。]8.C [2,4-D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其化學本質不是蛋白質,而是小分子的有機物,C錯誤。]9.C [據圖分析可知,該實驗的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和平均根長,A錯誤;與對照組比較,100、300、500 (mg·L-1)IAA三組處理,生根數和根長都比對照組多,只體現了促進作用,B錯誤;在最適濃度的兩側存在促進作用效果相同的兩個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濃度組,所以不同濃度的IAA處理可能出現相同的實驗結果,C正確;據圖分析可知,四組實驗中,300(mg·L-1)的IAA濃度下平均生根數最多,平均根長最長,但由于濃度梯度較大,并不能說明該濃度是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D錯誤。]10.C [以第一幅圖IAA濃度為0時為對照,低于100%的長度即為抑制生長,顯然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濃度下主根的長度均低于100%,A正確;以第二幅圖IAA溶液濃度為0時的每株側根數為對照,IAA溶液超過一定的濃度對于側根的誘導起抑制作用,B正確;參照第三幅圖中植物體內生長素的運輸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葉,則地上向根部運輸的IAA量會減少,從而導致側根數目減少,C錯誤;對照前2幅圖中IAA濃度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長、側根數少,D正確。]11.(1)探究不同濃度2,4-D對一年生月季枝條生根的影響(或探究2,4-D對一年生月季枝條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 (2)起對照作用 (3)10-13~10-9( mol·L-1) (4)2,4-D溶液濃度 每個枝條的生根條數 (5)無關變量 相同、等量、有利于實驗結果的出現(共22張PPT)課時精練18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C概念1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1.下列關于生長素生理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加,其對生長的促進作用增強B.適宜莖生長的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往往促進根的生長C.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D.成熟細胞比幼嫩細胞對生長素更敏感解析: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加,其對生長的促進作用加強,超過最適濃度后,對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弱,直到起抑制作用,高濃度的生長素可能會導致植物死亡,A錯誤;由于根比莖對生長素敏感,因此, 適宜莖生長的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往往會抑制根的生長,B錯誤;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般不同,C正確;在植物體內,幼嫩細胞的代謝和生長比成熟細胞旺盛,對生長素也更敏感,D錯誤。2.如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此圖給你的信息是( )A①生長素對三種器官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②A、B、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③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了芽的生長④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靈敏,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不靈敏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由圖可知,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和芽的生長都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了根的生長,③錯誤;由該曲線圖可知:根、芽和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莖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出幼嫩細胞對生長素的反應靈敏,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反應不靈敏,④錯誤。①生長素對三種器官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②A、B、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③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卻抑制了芽的生長④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靈敏,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反應不靈敏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如圖甲所示,則曲線上M、N、P和Q點分別最可能對應于圖乙中的( )BA.a、b、c、d B.a、c、d、bC.c、a、d、b D.b、d、c、a解析:據圖分析,P、N所在這條曲線是根的生長曲線,根對生長素敏感,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所以N表示遠地側c,P表示近地側d;另一條生長曲線為莖的生長曲線,莖對生長素不敏感,高濃度的促進生長作用明顯高于低濃度的促進生長作用,所以Q表示近地側b,M表示遠地側a。4.生長素是人們發現和研究較早的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誘導細胞分化。如圖表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關生長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DA.該植物體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長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結構B.①生長迅速而②生長受抑制是由于②對生長素的敏感性高于①C.②生長受抑制而④生長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長素無法運輸到④部位D.生長素是植物體內的信號分子,必須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A.該植物體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長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結構B.①生長迅速而②生長受抑制是由于②對生長素的敏感性高于①C.②生長受抑制而④生長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長素無法運輸到④部位D.生長素是植物體內的信號分子,必須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解析:植物體其他部位如幼葉也能合成生長素,A錯誤;由于①頂芽合成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②側芽部位,導致側芽處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抑制了側芽的生長,B錯誤;④距離頂芽較遠,①合成的生長素運輸到④較少,因此④生長較快,C錯誤;生長素等植物激素須與靶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才能完成信號傳遞,從而發揮相應的作用,D正確。5.如圖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芽生長的作用效應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中的生長情況。圖甲中的a、b、c、d點所對應的圖乙中的生長狀況,正確的是( )CA.a—① B.b—② C.c—③ D.d—④A.a—①B.b—②C.c—③D.d—④解析:b點濃度對芽生長的促進作用最顯著,故該濃度是促進芽生長的最適宜濃度;a點位于橫軸的上方,因此該濃度也能促進芽的生長,但促進作用弱于b點對應的濃度;c點位于橫軸上,因此c點生長素濃度既不促進芽的生長也不抑制芽的生長;d點位于橫軸的下方,故d點對應的濃度抑制芽的生長。分析圖乙可知,與無生長素處理的芽生長情況比較,芽①生長明顯快,芽②生長明顯慢,芽③生長與無生長素處理的芽相同,芽④生長速度高于無生長素處理的芽而又低于芽①;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對應關系應該為a—④、b—①、c—③、d—②,C正確。概念2 2,4-D等生長素類似物可促進插枝生根,且表現出兩重性6.在“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的活動中,從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長勢相同的枝條分成3組,分別插入3只燒杯中,其中1號和2號燒杯內裝不同濃度的2,4-D溶液,3號燒杯內裝蒸餾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需每天定時測量插枝的總長度并記錄B.插枝上芽的數量是無關變量,不影響實驗結果C.可直接舍去與預期不符的實驗數據,不予記錄D.只比較1號和2號的結果,不能得出“低濃度促進生根”的結論D解析:實驗觀測指標是枝條上根的數量或長度,A錯誤;扦插枝條上芽的數量屬于無關變量,芽會合成少量的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從而影響實驗結果,B錯誤;實驗中出現與預期結果不符的實驗數據,不能隨意舍棄,需要記錄后分析出現該現象的原因,C錯誤;只比較1號和2號的結果,不能得出“低濃度促進生根”的結論,D正確。7.某興趣小組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B組別 1 2 3 4 52,4-D溶液濃度 0 X1 X2 X3 X4根的平均數目/條 1.8 6.4 7.8 7.8 1.3注:X1~X4依次增大。下列敘述與該實驗不相符的是( )A.應選用長勢相同的枝條 B.該實驗的對照類型為相互對照C.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在X2與X3之間 D.結果說明2,4-D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解析:各組的枝條數量、長勢等屬于無關變量,應該保持相同,A正確;組別1的2,4-D溶液濃度為0,為空白對照組,B錯誤;X2與X3濃度下生根數目相同且較大,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可以推測,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在X2與X3之間,C正確;與對照組相比,X1、X2、X3濃度下生根數目均大于對照組,而X4濃度下生根數目小于對照組,說明2,4-D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D正確。8.某同學進行了2,4-D對插枝生根作用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若乙是蒸餾水處理組,則甲組一定是低濃度2,4-D處理組B.檢測指標可以是生根數目和根的總長度C.2,4-D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是色氨酸合成的蛋白質D.達到a點的生根效果所需時間是丙>乙>甲解析:2,4-D是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其化學本質不是蛋白質,而是小分子的有機物,C錯誤。9.(2024·舟山期末)下圖為某一興趣小組用某花卉植物扦插枝條,經不同濃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結果,對照組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A.本實驗的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B.實驗結果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C.不同濃度的IAA處理可能出現相同的實驗結果D.300 (mg·L-1)是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A.本實驗的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B.實驗結果體現了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C.不同濃度的IAA處理可能出現相同的實驗結果D.300 (mg·L-1)是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解析:據圖分析可知,該實驗的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和平均根長,A錯誤;與對照組比較,100、300、500 (mg·L-1)IAA三組處理,生根數和根長都比對照組多,只體現了促進作用,B錯誤;在最適濃度的兩側存在促進作用效果相同的兩個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濃度組,所以不同濃度的IAA處理可能出現相同的實驗結果,C正確;據圖分析可知,四組實驗中,300(mg·L-1)的IAA濃度下平均生根數最多,平均根長最長,但由于濃度梯度較大,并不能說明該濃度是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D錯誤。10.如圖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對某種植物主根長度及側根數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A.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會抑制主根的伸長B.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C.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量增加D.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而側根數量少A.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會抑制主根的伸長B.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C.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量增加D.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而側根數量少解析:以第一幅圖IAA濃度為0時為對照,低于100%的長度即為抑制生長,顯然促進側根數量增加的IAA溶液濃度下主根的長度均低于100%,A正確;以第二幅圖IAA溶液濃度為0時的每株側根數為對照,IAA溶液超過一定的濃度對于側根的誘導起抑制作用,B正確;參照第三幅圖中植物體內生長素的運輸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葉,則地上向根部運輸的IAA量會減少,從而導致側根數目減少,C錯誤;對照前2幅圖中IAA濃度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長、側根數少,D正確。11.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對此,某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物質2,4-D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配制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共6組;選取生理狀況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條,平均分為7組,將其中的6組插條下端分別浸泡在不同濃度的2,4-D溶液中,10分鐘后取出,進行無土栽培;一段時間后取出,統計每組枝條生根數目,其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1 2 3 4 5 6 72,4-D濃度/(mol·L-1)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生根平均值/(條·枝條-1) 2.0 3.8 9.4 20.3 9.1 1.3 0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研究的課題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設置清水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3)促進該月季枝條生根的最適2,4-D溶液濃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實驗中的一年生月季枝條屬于 (變量)。對它的控制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不同濃度2,4-D對一年生月季枝條生根的影響(或探究2,4-D對一年生月季枝條促進生根的最適濃度)起對照作用10-13~10-9( mol·L-1)2,4-D溶液濃度每個枝條的生根條數無關變量相同、等量、有利于實驗結果的出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時3 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命活動.docx 課時3 植物激素調節植物生命活動.pptx 課時精練18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docx 課時精練18 生長素調節植物生長時表現出兩重性.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