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下冊4.5可持續發展基礎知識一、填空題1. 被科學家稱為“未來糧倉”。2.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 、 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3.“綠水背山就是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衣、食、住、行、用做起,踐行 理念,實現社會的 發展。4.“ ”能促進地方政府積極加入環境保護建設中來。5.可持續發展要求 、 、 的協調統一,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的后代人需求的發展模式。二、選擇題6.下面哪個不是黨的二十大關于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內容( )。A.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B.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C.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7.可持續發展要求自然、經濟、社會的協調統一。( )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A.環境保護 B.發展 C.協調統一8.保護好環境,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下列發電方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是( )。A.風力發電 B.火力發電 C.核能發電9.下列( )不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舉措。A.封山育林 B.圍湖造田 C.節能減排10.( )決定著地球生物的命運。A.生物 B.環境 C.人類1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有( )。A.購物時使用環保布袋B.多使用一次性消費品C.大量使用洗滌劑和清潔劑12.下列做法中,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對環境排放的廢棄物超過大自然的“消化”能力B.將所有野生動物都放在動物園飼養C.牧羊的數量不能太多,要給草原留足時間再生13.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下列敘述中,不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是( )。A.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境污染B.發展生態農業,提高廢棄物的再循環C.開發森林資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14.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敘述不正確的是( )A.缺少了生物多樣性,不利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B.許多動物可以作為藥材入藥C.所有生物都具有經濟價值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種滅絕一段時間后還可以再生B.為了增加我國物種的多樣性,應引入各地不同的生物C.與人類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生物也要保留下來16.下列行為中,利用生物的藥用價值的是( )A.雜交水稻 B.馴養寵物 C.采購鹿茸17.明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他想把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包裝一下。從環保的角度看,不適合用作包裝紙的是( )。A.塑料包裝紙 B.紙質包裝紙 C.漂亮的棉布18.拆開一個膠囊禮盒,里面有一大塊塑料泡沫,膠囊只占了的體積,的質量。這樣的包裝是( )。A.精美的包裝 B.過度包裝 C.必要的包裝19.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節約使用紙張 B.分類回收處理垃圾 C.提倡使用一次性杯子三、判斷題20.人和自然環境以及動植物之間不存在相互依存關系。 ( )21.“環境評價”不能促進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的建設。( )22.我們要養成綠色生活習慣。( )23.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要與自然的再生保持平衡。( )24.科技的發展滿足了人類的需求,給人類帶來了便利和舒適,所以發展比環境更重要。( )25.想要做到可持續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消耗要與自然的再生保持平衡。( )拓展提升四、簡答題26.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心聲。搜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關事實寫在下面。(至少搜集一條)五、綜合題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2020年11月10日,中國深潛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1萬米深處發現了不該出現的東西——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人類每年制造約3億噸塑料。其中約有830萬噸塑料垃圾通過大江大河流向海洋,海面上大約漂浮著26.9萬噸塑料垃圾,其中包含約23. 6萬噸的微塑料。這些塑料顆粒被海洋生物食用之后,對海洋生物將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這些海洋生物又通過食物鏈的方式不斷地傳播,人造塑料顆粒可能重新進入到人的身體內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從人的體內排出。最終將災難回饋給人類,人類該敲響警鐘了!我們要“減塑”,給地球“減負”。守護自然資源!守護美好家園!(1)科學家在萬米深海發現 ,它會對 直接造成傷害,又通過 方式回饋給人類。(2)當你看到圖片上的鯨時想到的是: 。(3)愛護地球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你認為綠色環保的做法有哪些?(至少列舉3點)參考答案1.海洋2.發展;環境保護3.金山銀山;綠色環保;可持續4.環境評價5.自然;經濟;社會6.B7.B8.A9.B10.B11.A12.C13.C14.C15.C16.C17.A18.B19.C20.×21.×22.√23.√24.×25.√26.在修建青藏鐵路時,工程師們為了保護當地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受破壞,就在設計鐵路時繞過動物的集中棲息區域,并且每隔一段鐵路就會修建一座涵洞。這是專門為動物遷徙活動而設置的,以此保護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27.(1)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海洋生物;食物鏈(2)人類太殘忍了,要杜絕環境污染,給海洋生物創造好的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3)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