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第4節 第4課時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第4節 第4課時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課件 學案 練習,共3份)高中化學魯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第4課時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
[核心素養發展目標] 1.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方法。2.了解滴定法的類型,知道滴定法在定量測定中的重要應用。
一、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例1 (2023·山東,9)一定條件下,乙酸酐[(CH3CO)2O]醇解反應[(CH3CO)2O+ROH―→CH3COOR+CH3COOH]可進行完全,利用此反應定量測定有機醇(ROH)中的羥基含量,實驗過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實驗步驟如下:
①配制一定濃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體積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錐形瓶中,加入m g ROH樣品,充分反應后,加適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CH3CO)2O+H2O―→2CH3COOH。
③加指示劑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V1 mL。
④在相同條件下,量取相同體積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適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劑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V2 mL。
ROH樣品中羥基含量(質量分數)計算正確的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例2 在25 ℃時,有pH為a的鹽酸和pH為b的NaOH溶液,取Va L該鹽酸用該NaOH溶液中和,需 Vb L NaOH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b=14,則Va∶Vb=________。
(2)若a+b=13,則Va∶Vb=________。
(3)若a+b>14,則Va∶Vb=________,且Va____(填“>”“<”或“=”)Vb。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依據酸提供的H+總物質的量與堿提供的OH-總物質的量相等,如:
(1)某一元酸與兩種一元堿恰好中和:
c(酸)·V(酸)=c(堿1)·V(堿1)+c(堿2)·V(堿2)
(2)某二元酸與一元堿恰好中和:
2c(酸)·V(酸)=c(堿)·V(堿)
二、氧化還原反應滴定與計算
例3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原理為2MnO+5H2O2+6H+===2Mn2++8H2O+5O2↑。
(1)滴定達到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試樣置于錐形瓶中,重復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KMnO4標準溶液的體積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體積/mL 17.10 18.10 18.00 17.90
計算試樣中過氧化氫的濃度為________ mol·L-1。
(3)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測定結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例4 [2023·湖北,18(4)]取含CuO2粗品0.050 0 g(雜質不參加反應)與過量的酸性KI完全反應后,調節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為指示劑,用0.100 0 mol·L-1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滴定終點時消耗Na2S2O3標準溶液15.00 mL。(已知:2Cu2++4I-===2CuI↓+I2,I2+2S2O===2I-+S4O)
標志滴定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粗品中CuO2的相對含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化還原滴定時,常見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劑有KMnO4、K2Cr2O7、I2等。
(2)指示劑的選擇
用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或含Fe2+的溶液時,不需另加指示劑。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液時,以淀粉溶液為指示劑。
(3)計算依據
依據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或關系式列比例式,或運用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列式進行計算。
三、沉淀滴定
1.概念: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應進行滴定、測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應有很多,但符合條件的卻很少,實際上應用最多的是銀量法,即利用Ag+與鹵素離子的反應來測定Cl-、Br-、I-的濃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劑本身就是一種沉淀劑,滴定劑與被滴定物反應的反應產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劑與指示劑反應的反應產物的溶解度小,否則不能用這種指示劑。
3.舉例:用AgNO3溶液測定溶液中Cl-的含量時常以CrO為指示劑,這是因為AgCl比Ag2CrO4更難溶。
例5 莫爾法是一種沉淀滴定法,以K2CrO4為指示劑,用標準硝酸銀溶液滴定待測液,進而測定溶液中Cl-的濃度。已知:
銀鹽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顏色 白 淺黃 白 磚紅 白
溶解度/(mol·L-1) 1.34×10-6 7.1×10-7 1.1×10-8 6.5×10-5 1.0×10-6
(1)滴定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gNO3溶液滴定NaSCN溶液,可選為滴定指示劑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aCl B.BaBr2 C.Na2CrO4
剛好達到滴定終點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測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實驗過程包括準備標準溶液和滴定待測溶液。
Ⅰ.準備標準溶液
a.準確稱取AgNO3基準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標準溶液,放在棕色試劑瓶中避光保存,備用。
b.配制并標定100 mL 0.100 0 mol·L-1 NH4SCN標準溶液,備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驟
a.取待測NaI溶液25.00 mL于錐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 0 mol·L-1 AgNO3溶液(過量),使I-完全轉化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劑。
d.用0.100 0 mol·L-1 NH4SCN標準溶液滴定過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轉化為AgSCN沉淀后,體系出現淡紅色,停止滴定。
e.重復上述操作兩次。三次測定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消耗NH4SCN標準溶液體積/mL 10.24 10.02 9.98
f.數據處理。
回答下列問題:
(1)將稱得的AgNO3配制成標準溶液,所使用的玻璃儀器除燒杯和玻璃棒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標準溶液放在棕色試劑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應在pH<0.5的條件下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c兩步操作是否可以顛倒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標準溶液平均體積為____________mL,測得c(I-)=________mol·L-1。
(6)在滴定管中裝入NH4SCN標準溶液的前一步,應進行的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斷下列操作對c(I-)測定結果的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①若在配制AgNO3標準溶液時,燒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濺出,則測定結果________。
②若在滴定終點讀取滴定管刻度時,俯視標準溶液液面,則測定結果________。
第4課時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
一、
例1 A [用c mol·L-1 NaOH 甲醇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根據反應CH3COOH+NaOH===CH3COONa+H2O,結合步驟④可得關系式:乙酸酐[(CH3CO)2O]~2CH3COOH~2NaOH,則n(乙酸酐)=0.5cV2×10-3 mol,根據反應(CH3CO)2O+ROH―→CH3COOR+CH3COOH,結合步驟②,設樣品中ROH為x mol,則x+2(0.5cV2×10-3-x)=cV1×10-3,解得x=c(V2-V1)×10-3,又因ROH樣品的質量為m g,則ROH樣品中羥基的質量分數為×100%,A正確。]
例2 (1)1∶1 (2)1∶10 (3)10a+b-14 >
解析 發生中和反應時:n(H+)=n(OH-),即10-a×Va=×Vb,Va∶Vb=10a+b-14。a+b=14時,Va∶Vb=1∶1;a+b=13時,Va∶Vb=1∶10;a+b>14時,Va∶Vb=10a+b-14>1,且Va>Vb。
二、
例3 (1)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時,錐形瓶內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為淺紫紅色,且30 s內溶液不褪色 (2)0.180 0 (3)偏高
例4 溶液藍色消失,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 96%
三、
例5 (1)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出現淡紅色沉淀 (2)C 2Ag++CrO===Ag2CrO4↓
例6 (1)250 mL(棕色)容量瓶、膠頭滴管
(2)AgNO3見光易分解
(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響滴定終點的判斷(或抑制Fe3+的水解)
(4)否(或不能) 若顛倒,Fe3+與I-反應,而使指示劑耗盡,無法判斷滴定終點
(5)10.00 0.060 0
(6)用NH4SCN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
(7)①偏高 ②偏高
解析 (3)NH4Fe(SO4)2為強酸弱堿鹽,且Fe3+的水解程度很大,為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響滴定終點的判斷或抑制Fe3+的水解,所以滴定應在pH<0.5的條件下進行。(5)由三次測定數據可知,第1組數據誤差較大,應舍去,所以消耗的NH4SCN標準溶液的平均體積為=10.00 mL,測得c(I-)==
=0.060 0 mol·L-1。(7)①若在配制AgNO3標準溶液時,燒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濺出,造成溶質減少,則使配制AgNO3標準溶液的濃度偏低,使消耗的n(NH4SCN)偏小,由c(I-)=可推斷,c(I-)測定結果將偏高。②若在滴定終點讀取滴定管刻度時,俯視標準溶液液面,使讀取的NH4SCN標準溶液的體積偏低,由c(I-)=可推斷,c(I-)測定結果將偏高。(共77張PPT)
第4課時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
第3章 第4節
<<<
核心素養
發展目標
1.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方法。
2.了解滴定法的類型,知道滴定法在定量測定中的重要應用。
內容索引
一、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二、氧化還原反應滴定與計算
課時對點練
三、沉淀滴定
>
<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例1 (2023·山東,9)一定條件下,乙酸酐[(CH3CO)2O]醇解反應[(CH3CO)2O+ROH―→ CH3COOR+CH3COOH]可進行完全,利用此反應定量測定有機醇(ROH)中的羥基含量,實驗過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實驗步驟如下:
①配制一定濃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體積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錐形瓶中,加入m g ROH樣品,充分反應后,加適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CH3CO)2O+H2O―→
2CH3COOH。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③加指示劑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V1 mL。
④在相同條件下,量取相同體積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適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劑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V2 mL。
ROH樣品中羥基含量(質量分數)計算正確的是

用c mol·L-1 NaOH-甲醇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根據反應CH3COOH+NaOH===CH3COONa+H2O,結合步驟④可得關系式:乙酸酐[(CH3CO)2O]~2CH3COOH~2NaOH,則n(乙酸酐)=0.5cV2×10-3 mol,根據反應(CH3CO)2O+ROH―→ CH3COOR+CH3COOH,結合步驟②,設樣品中ROH為x mol,則x+2(0.5cV2×10-3-x)=cV1×10-3,解得x=c(V2-V1)×10-3,又因ROH樣品的質量為m g,則ROH樣品中羥
基的質量分數為 ×100%,A正確。
例2 在25 ℃時,有pH為a的鹽酸和pH為b的NaOH溶液,取Va L該鹽酸用該NaOH溶液中和,需Vb L NaOH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b=14,則Va∶Vb=_____。
(2)若a+b=13,則Va∶Vb=______。
(3)若a+b>14,則Va∶Vb=________,且Va____(填“>”“<”或“=”)Vb。
1∶1
1∶10
10a+b-14
>
發生中和反應時:n(H+)=n(OH-),即10-a×Va= ×Vb,Va∶Vb=10a+b-14。a+b=14時,Va∶Vb=1∶1;a+b=13時,Va∶Vb=1∶10;a+b>14時,Va∶Vb=10a+b-14>1,且Va>Vb。
歸納總結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依據酸提供的H+總物質的量與堿提供的OH-總物質的量相等,如:
(1)某一元酸與兩種一元堿恰好中和:
c(酸)·V(酸)=c(堿1)·V(堿1)+c(堿2)·V(堿2)
(2)某二元酸與一元堿恰好中和:
2c(酸)·V(酸)=c(堿)·V(堿)
返回
氧化還原反應滴定與計算
>
<

例3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原理為2 +5H2O2+6H+===2Mn2++8H2O+
5O2↑。
(1)滴定達到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還原反應滴定與計算
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時,錐形瓶內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為淺紫紅色,且30 s內溶液不褪色
(2)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試樣置于錐形瓶中,重復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KMnO4標準溶液的體積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體積/mL 17.10 18.10 18.00 17.90
計算試樣中過氧化氫的濃度為________ mol·L-1。
0.180 0
由于第一次數據誤差過大,故舍去;根據反應 +5H2O2+6H+===2Mn2++8H2O+5O2↑,分別求出其他三次的c(H2O2),最后求出c(H2O2)的平均值。
(3)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偏高
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導致讀取的消耗的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
例4 [2023·湖北,18(4)]取含CuO2粗品0.050 0 g(雜質不參加反應)與過量的酸性KI完全反應后,調節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為指示劑,用
0.100 0 mol·L-1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滴定終點時消耗Na2S2O3標準溶液15.00 mL。(已知:2Cu2++4I-===2CuI↓+I2,I2+ )
標志滴定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品中CuO2的相對含量為_____。
溶液藍色消失,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
96%
滴定結束時,單質碘消耗完,則標志滴定終點的現象是溶液藍色消失,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在CuO2中銅為+2價,氧為-1價,根
歸納總結
(1)氧化還原滴定時,常見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劑有KMnO4、K2Cr2O7、I2等。
(2)指示劑的選擇
用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或含Fe2+的溶液時,不需另加指示劑。用Na2S2O3溶液滴定含I2的溶液時,以淀粉溶液為指示劑。
(3)計算依據
依據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或關系式列比例式,或運用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等列式進行計算。
返回
沉淀滴定
>
<

1.概念: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應進行滴定、測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應有很多,但符合條件的卻很少,實際上應用最多的是銀量法,即利用Ag+與鹵素離子的反應來測定Cl-、Br-、I-的濃度。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劑本身就是一種沉淀劑,滴定劑與被滴定物反應的反應產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劑與指示劑反應的反應產物的溶解度小,否則不能用這種指示劑。

沉淀滴定
3.舉例:用AgNO3溶液測定溶液中Cl-的含量時常以 為指示劑,這是因為AgCl比Ag2CrO4更難溶。
例5 莫爾法是一種沉淀滴定法,以K2CrO4為指示劑,用標準硝酸銀溶液滴定待測液,進而測定溶液中Cl-的濃度。已知:
銀鹽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顏色 白 淺黃 白 磚紅 白
溶解度/ (mol·L-1) 1.34×10-6 7.1×10-7 1.1×10-8 6.5×10-5 1.0×10-6
(1)滴定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出現淡紅色沉淀
根據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可知,溶液中Ag+和Cl-先反應,Cl-消耗完后,Ag+再和指示劑反應生成Ag2CrO4磚紅色沉淀,由此可知滴入最后半滴標準溶液,出現淡紅色沉淀。
銀鹽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顏色 白 淺黃 白 磚紅 白
溶解度/ (mol·L-1) 1.34×10-6 7.1×10-7 1.1×10-8 6.5×10-5 1.0×10-6
(2)若用AgNO3溶液滴定NaSCN溶液,可選為滴定指示劑的是___(填字母)。
A.NaCl B.BaBr2 C.Na2CrO4
剛好達到滴定終點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C
Ag2CrO4↓
當用AgNO3溶液滴定NaSCN溶液時,所選擇的指示劑和Ag+反應所生成沉淀的溶解度應大于AgSCN的溶解度,由題給數據可以看出,溶解度比AgSCN大的有AgCl和Ag2CrO4,但由于AgCl是白色沉淀,所以應選擇Na2CrO4為指示劑,在滴定終點時沉淀的顏色發生明顯的變化(白色→磚紅色),剛好達到終點時的離子方程式為2Ag++ ===
Ag2CrO4↓。
例6 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測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實驗過程包括準備標準溶液和滴定待測溶液。
Ⅰ.準備標準溶液
a.準確稱取AgNO3基準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標準溶液,放在棕色試劑瓶中避光保存,備用。
b.配制并標定100 mL 0.100 0 mol·L-1 NH4SCN標準溶液,備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驟
a.取待測NaI溶液25.00 mL于錐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 0 mol·L-1 AgNO3溶液(過量),使I-完全轉化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劑。
d.用0.100 0 mol·L-1 NH4SCN標準溶液滴定過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轉化為AgSCN沉淀后,體系出現淡紅色,停止滴定。
e.重復上述操作兩次。三次測定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消耗NH4SCN標準溶液體積/mL 10.24 10.02 9.98
f.數據處理。
回答下列問題:
(1)將稱得的AgNO3配制成標準溶液,所使用的玻璃儀器除燒杯和玻璃棒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 mL(棕色)容量瓶、膠頭滴管
(3)滴定應在pH<0.5的條件下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NO3標準溶液放在棕色試劑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
AgNO3見光易
分解
實驗序號 1 2 3
消耗NH4SCN標準溶液體積/mL 10.24 10.02 9.98
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響
滴定終點的判斷(或抑制Fe3+的水解)
NH4Fe(SO4)2為強酸弱堿鹽,且Fe3+的水解程度很大,為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響滴定終點的判斷或抑制Fe3+的水解,所以滴定應在pH<0.5的條件下進行。
(4)b和c兩步操作是否可以顛倒___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消耗的NH4SCN標準溶液平均體積為________mL,測得c(I-)=_______mol·L-1。
否(或不能)
I-反應,而使指示劑耗盡,無法判斷滴定終點
若顛倒,Fe3+與
10.00
0.060 0
實驗序號 1 2 3
消耗NH4SCN標準溶液體積/mL 10.24 10.02 9.98
由三次測定數據可知,第1組數據誤差較大,應舍去,所以消耗的
NH4SCN標準溶液的平均體積為
(6)在滴定管中裝入NH4SCN標準溶液的前一步,應進行的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斷下列操作對c(I-)測定結果的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①若在配制AgNO3標準溶液時,燒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濺出,則測定結果_____。
用NH4SCN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
偏高
若在配制AgNO3標準溶液時,燒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濺出,造成溶質減少,則使配制AgNO3標準溶液的濃度偏低,使消耗的n(NH4SCN)偏小,
由c(I-)= 可推斷,c(I-)測定結果將偏高。
②若在滴定終點讀取滴定管刻度時,俯視標準溶液液面,則測定結果______。
偏高
若在滴定終點讀取滴定管刻度時,俯視標準溶液液面,使讀取的
NH4SCN標準溶液的體積偏低,由c(I-)= 可推
斷,c(I-)測定結果將偏高。
返回
課時對點練
對點訓練
題組一 酸堿中和滴定與計算
1.如圖曲線a和b是常溫下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
B.P點時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
C.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定曲線
D.酚酞不能用作本實驗的指示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當曲線a所表示的中和反應剛開始時,溶液的pH=
1,說明原溶液是鹽酸,所以曲線a表示的是氫氧化
鈉溶液滴定鹽酸的滴定曲線,故c(HCl)=c(H+)=
0.1 mol·L-1,A、C項錯誤;
P點時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生成氯化鈉,則溶液呈中性,B項正確;
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4,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2~10.0,且變色現象較明顯,所以該中和滴定實驗可以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劑,D項錯誤。
對點訓練
2.某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1×10-12 mol2·L-2。該溫度下,將pH=4的H2SO4溶液與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溫,忽略混合前后溶液體積變化。欲使混合溶液pH=6,則硫酸溶液與NaOH溶液的體積比為
A.1∶10 B.9∶1 C.1∶9 D.1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某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1×10-12 mol2·L-2,則pH=4的H2SO4溶液中c平(H+)=10-4 mol·L-1,pH=9的NaOH溶液中c平(OH-)=10-3 mol·L-1,當混合溶液的pH=6時,溶液呈中性,即n(H+)=n(OH-)。設硫酸溶液的體積為a L,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b L,則a L×10-4 mol·L-1=b L×10-3 mol·L-1,得a∶b=10∶1,選D。
對點訓練
3.25 ℃時,若pH=a的10體積某強酸溶液與pH=b的1體積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之前該強酸的pH與強堿的pH之間應滿足的關系為
A.a+b=14 B.a+b=13
C.a+b=15 D.a+b=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設酸溶液的體積為10 L,堿溶液的體積為1 L,酸中n(H+)=10-a×10 mol,堿中n(OH-)= ×1 mol=10-14+b mol,根據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n(H+)=n(OH-),即10-a×10=10-14+b,所以a+b=15。
題組二 氧化還原滴定
4.實驗室用標準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FeSO4溶液,下列說法或操作正確的是
A.盛FeSO4溶液的錐形瓶滴定前用FeSO4溶液潤洗2~3次
B.選堿式滴定管量取標準KMnO4溶液,并用碘化鉀淀粉溶液作指示劑
C.滴定前仰視讀數,滴定后俯視讀數會導致滴定結果偏低
D.錐形瓶內溶液顏色變化由淺綠色變為淺紫紅色,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
所在刻度

對點訓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滴定操作時錐形瓶只需水洗干凈即可,不能用待測液潤洗,A項錯誤;標準KMnO4溶液應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不用添加任何指示劑,B項錯誤;
讀數前仰后俯,導致讀數體積小于實際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所測溶液濃度偏低,C項正確;
當加入最后半滴標準KMnO4溶液后,溶液由淺綠色變為淺紫紅色,且30 s內溶液顏色不再發生變化,才可以確定滴定終點,D項錯誤。
對點訓練
5.下列滴定實驗中,指示劑的選擇或滴定終點顏色變化有錯誤的是
已知: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選項 滴定管中的溶液 錐形瓶中的溶液 指示劑 滴定終點顏色變化
A NaOH溶液 CH3COOH溶液 酚酞 無色→淺紅色
B 鹽酸 氨水 甲基橙 黃色→橙色
C 酸性KMnO4溶液 K2SO3溶液 無 無色→淺紫紅色
D 碘水 Na2S溶液 淀粉 藍色→無色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恰好中和時生成醋酸鈉,溶液呈堿性,選擇的指示劑是酚酞,終點顏色變化為無色→淺紅色,A正確;
鹽酸滴定氨水,恰好中和時生成氯化銨,溶液呈酸性,選擇的指示劑是甲基橙,終點顏色變化為黃色→橙色,B正確;
亞硫酸鉀被完全氧化后,過量的高錳酸鉀使溶液顯淺紫紅色,終點顏色變化為無色→淺紫紅色,C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用碘水滴定硫化鈉溶液,開始時溶液為無色,硫化鈉被完全氧化后,碘水過量,淀粉遇碘變藍,可選擇淀粉作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變化為無色→藍色,D錯誤。
對點訓練
6.某學習小組用“間接碘量法”測定某CuCl2晶體試樣的純度,試樣不含其他能與I-發生反應的氧化性雜質,已知:2Cu2++4I-===2CuI↓+I2,I2+ +2I-。取m g試樣溶于水,
加入過量KI固體,充分反應,用0.100 0 mol·L-1
Na2S2O3標準溶液(呈堿性)滴定,部分實驗儀器和
讀數如圖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試樣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選乙
B.選用淀粉作指示劑,當甲中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
時,即達到滴定終點
C.丁圖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讀數為(a-0.50)mL
D.對裝有標準液的滴定管讀數時,滴定前后讀數方式如丁圖所示,則測
得的結果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項,甲中盛裝的是含有I2的溶液,則滴定管中盛
裝的為Na2S2O3標準溶液,該溶液顯堿性,應選用
堿式滴定管(丙),不正確;
B項,溶液變色且30 s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視為
滴定終點,不正確;
C項,滴定管“0”刻度在上端,故滴定前的讀數為(a+0.50)mL,不正確;
D項,滴定后俯視讀數,將導致讀數偏小,故測得的結果偏小,正確。
對點訓練
題組三 沉淀滴定
7.已知Ag2CrO4是磚紅色沉淀,下列滴定反應指示劑使用不正確的是
A.用標準FeCl3溶液滴定KI溶液,選擇KSCN溶液
B.用I2溶液滴定Na2SO3溶液,淀粉作指示劑
C.用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Na2CrO4作指示劑
D.用H2O2溶液滴定KI溶液,淀粉作指示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鐵離子與碘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碘單質,KSCN溶液遇鐵離子顯血紅色,當溶液顯血紅色時,說明碘離子反應完全,達到滴定終點,故A正確;
淀粉遇碘單質顯藍色,當溶液顯藍色時,說明亞硫酸根離子已經被碘單質充分氧化,碘單質剩余,達到滴定終點,故B正確;
Ag2CrO4是磚紅色沉淀,當溶液中有磚紅色沉淀生成時,待測液中的氯離子被充分沉淀,銀離子剩余,故C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待測液中的碘離子被雙氧水氧化生成碘單質,淀粉遇碘單質顯藍色,即開始滴定就出現藍色,藍色加深,碘離子反應完全時,藍色不再加深,但是不易觀察,不能判斷滴定終點,故D錯誤。
對點訓練
8.常溫下,用0.100 mol·L-1的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KCl溶液,以K2CrO4為指示劑,測得溶液中pCl=-lg c(Cl-)、pAg=-lg c(Ag+)隨加入AgNO3溶液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溶液中離子濃度≤1.0×10-5 mol·L-1時,則表示沉淀完全,Ksp(Ag2CrO4)=2.0×10-12 mol3·L-3,Ksp(Ag2SO4)=1.2×
10-5 mol3·L-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數Ksp的數量級為10-10
B.為防止指示劑失效,溶液應維持中性或弱堿性
C.滴定中指示劑的有效濃度應維持在2.0×10-2 mol·L-1
D.滴定完后加入1 mL 0.01 mol·L-1 H2SO4會產生新的沉淀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據圖像,當pCl=pAg時,溶液中c平(Ag+)
=c平(Cl-)=10-5 mol·L-1,則AgCl的沉淀
溶解平衡常數Ksp的數量級為10-10,故A正確;
指示劑使用的是K2CrO4,溶液中存在Ag+,如果溶液為酸性,則
易形成 ,如果溶液是堿性的,則易生成Ag2O,因此溶液需維持中性或弱堿性,故B正確;
對點訓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溶液中Cl-沉淀完全時c(Ag+)=10-5 mol·
L-1,形成Ag2CrO4時,所需c( )=
=2.0×10-2 mol·L-1,故C
正確;
滴定完后,溶液中c(Ag+)=10-5 mol·L-1,加入1 mL 0.01 mol·L-1
H2SO4,則產生Ag2SO4時需要c =1.2×105 mol·
L-1,顯然H2SO4的量是不夠的,所以不能產生新的沉淀,故D錯誤。
9.中和滴定是一種操作簡單、準確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實際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質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沉淀反應進行類似的滴定分析。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過指示劑來確定滴定終點,下列對幾種具體的滴定分析(待測液置于錐形瓶內)中所用指示劑及滴定終點時的溶液顏色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利用H++OH-===H2O來測量某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時:甲基橙——橙色
B.利用“2Fe3++2I-===I2+2Fe2+”,用NaI溶液測量Fe(NO3)3樣品中Fe(NO3)3百分
含量:淀粉——藍色
C.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標準KSCN溶液測AgNO3溶液濃度:
Fe(NO3)3——血紅色
D.用標準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HSO3溶液以測量其濃度:KMnO4——淺紫紅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A項,用標準的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甲基橙為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變化為溶液由黃色變為橙色,正確;
B項,利用2Fe3++2I-===I2+2Fe2+原理,由于一開始就生成了單質碘,溶液呈藍色,無法判斷滴定終點,錯誤;
C項,利用Ag++SCN-===AgSCN↓原理,用標準KSCN溶液測AgNO3溶液濃度,Fe(NO3)3為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變化為溶液由無色變為血紅色,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D項,用標準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HSO3溶液,KMnO4本身就是指示劑,滴定終點的顏色變化為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紫紅色,正確。
10.綠礬(FeSO4·7H2O)是治療缺鐵性貧血藥品的重要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采用以下方法測定某綠礬樣品的純度。a.稱取2.850 g綠礬產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待測液;b.量取25.00 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體積的平均值為20.00 m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A.a步驟中定容時,仰視會使所測綠礬晶體的純度偏低
B.滴定時盛放KMnO4溶液的儀器為酸式滴定管
C.滴加最后半滴KMnO4溶液時,溶液變成淺紅色,即為滴定終點
D.上述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約為9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配制待測液,定容時仰視,液面高于刻度線,則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測得綠礬晶體的純度偏低,A正確;
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滴定時要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B正確;
滴加最后半滴KMnO4溶液,溶液變為淺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則為滴定終點,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存在關系:KMnO4~5FeSO4,則綠礬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為5×
0.010 00 mol·L-1×20.00×10-3 L× ×278 g·mol-1=2.780 g,
故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為 ×100%≈97.5%,D正確。
11.生產和實驗中廣泛采用甲醛法測定飽和食鹽水樣品中的 含量。利用的反應原理為4 +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實驗步驟如下:
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應先除去。取甲醛a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2滴指示劑,用濃度為b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讀數為V1 mL,當錐形瓶內溶液呈微紅色時,滴定管的讀數為V2 mL。
②向錐形瓶中加入飽和食鹽水試樣c mL,靜置1分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③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繼續滴定錐形瓶內溶液,至溶液呈微紅色時,滴定管的讀數為V3 m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①中的指示劑可以選用酚酞溶液
B.步驟②中靜置的目的是使 和HCHO完全反應
C.步驟②若不靜置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步驟①中用NaOH溶液滴定甲酸,滴定終點時生成甲酸鈉,溶液呈堿性,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2~10.0,所以指示劑可選用酚酞溶液,故A正確;
步驟②中靜置1分鐘的目的是使 和HCHO完全反應,從而減小實驗誤差,故B正確;
步驟②若不靜置, 沒有完全反應,導致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故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綜合強化
12.工業上常向葡萄酒中加入Na2S2O5進行抗氧化。測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殘留量的方法:取50.00 mL葡萄酒樣品,用0.010 0 mol·L-1的碘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液10.00 mL(已知 +I-+H+,反應未配平)。則該樣品中Na2S2O5的殘留量為
A.0.001 g·L-1 B.0.002 g·L-1
C.0.064 g·L-1 D.0.19 g·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3.氯化鋅純度的測定:取a g試樣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加入磷酸三鈉消除干擾離子后,滴入兩滴半二甲酚橙作指示劑,用b mol·L-1 EDTA(Na2H2Y)標準溶液滴定Zn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Zn2++H2Y2-===ZnY2-+2H+,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平均體積為12.50 mL。
(1)配制100 mL ZnCl2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0 mL容量瓶
綜合強化
(2)該氯化鋅試樣中氯化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據關系式ZnCl2~Zn2+~Na2H2Y,可知a g樣品中n(ZnCl2)=n(Na2H2Y)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2023·廈門高二檢測)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SO2起抗氧化和殺菌的作用,某興趣小組測量葡萄酒中SO2含量的實驗方案如下。
(1)方法1:“吸收”過程發生反應:SO2
+H2O2===H2SO4,微沸除去過量的H2O2。
①“中和滴定”時,將吸收液轉入錐形
瓶中,滴入幾滴甲基橙作指示劑,邊滴
加NaOH溶液,邊___________,眼睛注
視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實驗操作補充完整)。
振蕩錐形瓶
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當最后半滴NaOH溶液滴入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達到滴定終點(將實驗現象補充完整)。
③若滴定開始和結束時,堿式滴定管中液面如圖所示,所用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為_____ mL。
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黃色,且30 s不恢復
8.10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④滴定前未用NaOH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將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無影響”,下同)。
⑤滴定完成時,若滴定管尖嘴處留有氣泡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
偏高
偏低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方法2:“吸收”過程主要發生反應:SO2+I2+2H2O===H2SO4+2HI,“氧化還原滴定”過程主要發生反應:2Na2S2O3+I2===2NaI+Na2S4O6。
①方法2測得樣品中SO2含量為______g·
L-1。
0.224
綜合強化
方法2中所用碘標準溶液中碘單質的物質的量為n(I2)起始=0.010 0 mol·
L-1×0.04 L=4×10-4 mol;剩余碘單質消耗的Na2S2O3的物質的量為n(Na2S2O3)=0.010 0 mol·L-1×0.01 L=1×10-4 mol,結合反應: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剩余碘單質的物質的量n(I2)剩余
= n(Na2S2O3)=5×10-5 mol,則與二氧化硫反應的碘單質的物質的量
n(I2)反應=4×10-4 mol-5×10-5 mol=3.5×10-4 mol,根據反應:SO2+I2+2H2O===H2SO4+2HI,可得n(SO2)=3.5×10-4 mol,樣品中SO2
含量為 =0.224 g·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若滴定操作時間過長,將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測得SO2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偏低
綜合強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若滴定操作時間過長,將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導致剩余碘單質的量偏高,則與二氧化硫反應的碘單質的量計算值偏低,二氧化硫的含量偏低。
返回作業42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
(分值:100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6分,9~12題,每小題7分,共76分)
題組一 酸堿中和滴定與計算
1.如圖曲線a和b是常溫下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
B.P點時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
C.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的滴定曲線
D.酚酞不能用作本實驗的指示劑
2.某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Kw=1×10-12 mol2·L-2。該溫度下,將pH=4的H2SO4溶液與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溫,忽略混合前后溶液體積變化。欲使混合溶液pH=6,則硫酸溶液與NaOH溶液的體積比為(  )
A.1∶10 B.9∶1 C.1∶9 D.10∶1
3.25 ℃時,若pH=a的10體積某強酸溶液與pH=b的1體積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之前該強酸的pH與強堿的pH之間應滿足的關系為(  )
A.a+b=14 B.a+b=13
C.a+b=15 D.a+b=7
題組二 氧化還原滴定
4.實驗室用標準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FeSO4溶液,下列說法或操作正確的是(  )
A.盛FeSO4溶液的錐形瓶滴定前用FeSO4溶液潤洗2~3次
B.選堿式滴定管量取標準KMnO4溶液,并用碘化鉀淀粉溶液作指示劑
C.滴定前仰視讀數,滴定后俯視讀數會導致滴定結果偏低
D.錐形瓶內溶液顏色變化由淺綠色變為淺紫紅色,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5.下列滴定實驗中,指示劑的選擇或滴定終點顏色變化有錯誤的是(  )
已知: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
選項 滴定管中的溶液 錐形瓶中的溶液 指示劑 滴定終點顏色變化
A NaOH溶液 CH3COOH溶液 酚酞 無色→淺紅色
B 鹽酸 氨水 甲基橙 黃色→橙色
C 酸性KMnO4溶液 K2SO3溶液 無 無色→淺紫紅色
D 碘水 Na2S溶液 淀粉 藍色→無色
6.某學習小組用“間接碘量法”測定某CuCl2晶體試樣的純度,試樣不含其他能與I-發生反應的氧化性雜質,已知:2Cu2++4I-===2CuI↓+I2,I2+2S2O===S4O+2I-。取m g試樣溶于水,加入過量KI固體,充分反應,用0.100 0 mol·L-1 Na2S2O3標準溶液(呈堿性)滴定,部分實驗儀器和讀數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試樣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選乙
B.選用淀粉作指示劑,當甲中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時,即達到滴定終點
C.丁圖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讀數為(a-0.50)mL
D.對裝有標準液的滴定管讀數時,滴定前后讀數方式如丁圖所示,則測得的結果偏小
題組三 沉淀滴定
7.已知Ag2CrO4是磚紅色沉淀,下列滴定反應指示劑使用不正確的是(  )
A.用標準FeCl3溶液滴定KI溶液,選擇KSCN溶液
B.用I2溶液滴定Na2SO3溶液,淀粉作指示劑
C.用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Na2CrO4作指示劑
D.用H2O2溶液滴定KI溶液,淀粉作指示劑
8.常溫下,用0.100 mol·L-1的AgNO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 KCl溶液,以K2CrO4為指示劑,測得溶液中pCl=-lg c(Cl-)、pAg=-lg c(Ag+)隨加入AgNO3溶液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溶液中離子濃度≤1.0×10-5 mol·L-1時,則表示沉淀完全,Ksp(Ag2CrO4)=2.0×10-12 mol3·L-3,Ksp(Ag2SO4)=1.2×10-5 mol3·L-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數Ksp的數量級為10-10
B.為防止指示劑失效,溶液應維持中性或弱堿性
C.滴定中指示劑的有效濃度應維持在2.0×10-2 mol·L-1
D.滴定完后加入1 mL 0.01 mol·L-1 H2SO4會產生新的沉淀
9.中和滴定是一種操作簡單、準確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實際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質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沉淀反應進行類似的滴定分析。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過指示劑來確定滴定終點,下列對幾種具體的滴定分析(待測液置于錐形瓶內)中所用指示劑及滴定終點時的溶液顏色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利用H++OH-===H2O來測量某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時:甲基橙——橙色
B.利用“2Fe3++2I-===I2+2Fe2+”,用NaI溶液測量Fe(NO3)3樣品中Fe(NO3)3百分含量:淀粉——藍色
C.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標準KSCN溶液測AgNO3溶液濃度:Fe(NO3)3——血紅色
D.用標準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HSO3溶液以測量其濃度:KMnO4——淺紫紅色
10.綠礬(FeSO4·7H2O)是治療缺鐵性貧血藥品的重要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采用以下方法測定某綠礬樣品的純度。a.稱取2.850 g綠礬產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待測液;b.量取25.00 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體積的平均值為20.00 m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步驟中定容時,仰視會使所測綠礬晶體的純度偏低
B.滴定時盛放KMnO4溶液的儀器為酸式滴定管
C.滴加最后半滴KMnO4溶液時,溶液變成淺紅色,即為滴定終點
D.上述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約為97.5%
11.生產和實驗中廣泛采用甲醛法測定飽和食鹽水樣品中的NH含量。利用的反應原理為4NH+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實驗步驟如下:
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應先除去。取甲醛a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2滴指示劑,用濃度為b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讀數為V1 mL,當錐形瓶內溶液呈微紅色時,滴定管的讀數為V2 mL。
②向錐形瓶中加入飽和食鹽水試樣c mL,靜置1分鐘。
③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繼續滴定錐形瓶內溶液,至溶液呈微紅色時,滴定管的讀數為V3 mL。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步驟①中的指示劑可以選用酚酞溶液
B.步驟②中靜置的目的是使NH和HCHO完全反應
C.步驟②若不靜置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
D.飽和食鹽水中的c(NH)= mol·L-1
12.工業上常向葡萄酒中加入Na2S2O5進行抗氧化。測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殘留量的方法:取50.00 mL葡萄酒樣品,用0.010 0 mol·L-1的碘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液10.00 mL(已知S2O+I2+H2O―→SO+I-+H+,反應未配平)。則該樣品中Na2S2O5的殘留量為(  )
A.0.001 g·L-1 B.0.002 g·L-1
C.0.064 g·L-1 D.0.19 g·L-1
13.(8分,每空4分)氯化鋅純度的測定:取a g試樣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加入磷酸三鈉消除干擾離子后,滴入兩滴半二甲酚橙作指示劑,用b mol·L-1 EDTA(Na2H2Y)標準溶液滴定Zn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Zn2++H2Y2-===ZnY2-+2H+,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EDTA標準溶液的平均體積為12.50 mL。
(1)配制100 mL ZnCl2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____________。
(2)該氯化鋅試樣中氯化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
14.(16分)(2023·廈門高二檢測)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SO2起抗氧化和殺菌的作用,某興趣小組測量葡萄酒中SO2含量的實驗方案如下。
(1)方法1:“吸收”過程發生反應:SO2+H2O2===H2SO4,微沸除去過量的H2O2。
①“中和滴定”時,將吸收液轉入錐形瓶中,滴入幾滴甲基橙作指示劑,邊滴加NaOH溶液,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視________(將實驗操作補充完整)。
②當最后半滴NaOH溶液滴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達到滴定終點(將實驗現象補充完整)。
③若滴定開始和結束時,堿式滴定管中液面如圖所示,所用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為____ mL。
④滴定前未用NaOH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將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無影響”,下同)。
⑤滴定完成時,若滴定管尖嘴處留有氣泡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
(2)方法2:“吸收”過程主要發生反應:SO2+I2+2H2O===H2SO4+2HI,“氧化還原滴定”過程主要發生反應:2Na2S2O3+I2===2NaI+Na2S4O6。
①方法2測得樣品中SO2含量為________g·L-1。
②若滴定操作時間過長,將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則測得SO2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作業42 酸堿中和反應的計算 滴定法的應用
1.B 2.D 3.C 4.C 5.D 6.D 7.D 8.D 9.B 10.C
11.C [步驟①中用NaOH溶液滴定甲酸,滴定終點時生成甲酸鈉,溶液呈堿性,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2~10.0,所以指示劑可選用酚酞溶液,故A正確;步驟②中靜置1分鐘的目的是使NH和HCHO完全反應,從而減小實驗誤差,故B正確;步驟②若不靜置,NH沒有完全反應,導致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故C錯誤;反應4NH+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中產生的H+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V3-V2) mL,則飽和食鹽水中的c(NH)== mol·L-1,故D正確。]
12.D [根據題目信息可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2O+2I2+3H2O===2SO+4I-+6H+,消耗碘的物質的量是0.000 1 mol,碘單質和Na2S2O5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所以Na2S2O5的殘留量是=0.19 g·L-1。]
13.(1)100 mL容量瓶 (2)%
解析 (2)根據關系式ZnCl2~Zn2+~Na2H2Y,可知a g樣品中n(ZnCl2)=n(Na2H2Y)=b mol·L-1 ×12.50×10-3 L×=0.05b mol,則氯化鋅的質量分數為×100%=%。
14.(1)①振蕩錐形瓶 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②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黃色,且30 s不恢復 ③8.10 ④偏高 ⑤偏低
(2)①0.224 ②偏低
解析 (2)①方法2中所用碘標準溶液中碘單質的物質的量為n(I2)起始=0.010 0 mol·L-1×0.04 L=4×10-4 mol;剩余碘單質消耗的Na2S2O3的物質的量為n(Na2S2O3)=0.010 0 mol·L-1×0.01 L=1×10-4 mol,結合反應: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剩余碘單質的物質的量n(I2)剩余=n(Na2S2O3)=5×10-5 mol,則與二氧化硫反應的碘單質的物質的量n(I2)反應=4×10-4 mol-5×10-5 mol=3.5×10-4 mol,根據反應:SO2+I2+2H2O===H2SO4+2HI,可得n(SO2)=3.5×10-4 mol,樣品中SO2含量為=0.224 g·L-1。
②若滴定操作時間過長,將有部分HI被空氣氧化,導致剩余碘單質的量偏高,則與二氧化硫反應的碘單質的量計算值偏低,二氧化硫的含量偏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西丰县| 子洲县| 北海市| 泉州市| 桃江县| 德兴市| 周宁县| 准格尔旗| 遂昌县| 彰化市| 嘉义县| 双峰县| 历史| 溧水县| 建宁县| 京山县| 荔浦县| 得荣县| 遂川县| 江门市| 兰溪市| 灵宝市| 溧水县| 游戏| 曲阳县| 马龙县| 庐江县| 达日县| 衡南县| 无锡市| 大理市| 普陀区| 中山市| 乳源| 宜兰县| 城市| 垫江县| 驻马店市| 江都市|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