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云南省澄江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合格性考試)(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題2分,共56分.1.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煮沸FeCl3飽和溶液可制得氫氧化鐵膠體B. Fe(OH)3膠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消毒凈水C. 直徑在1~100納米之間的碳酸鈣屬于膠體D. 混用兩種不同的墨水(墨水是膠體)易堵塞鋼筆,可以用膠體聚沉的原理來解釋2.下列分散系,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是( )A. Fe(OH)3膠體 B. CuSO4溶液 C. 蛋白質溶液 D. 淀粉溶液3.下列各組物質,按單質、化合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A. 氯氣、純堿、漂白粉 B. 氯水、堿石灰、冰水混合物C. 液氯、過氧化鈉、水銀 D. 碘酒、膽礬、鹽酸4.下列物質的分類合理的是( )A. 酸性氧化物:CO2、SO2、CO B. 堿:NaOH、KOH、純堿C. 混合物:鹽酸、石灰石、氫氧化鐵膠體 D. 堿性氧化物:Na2O、MgO、Mn2O75.將一小塊金屬鈉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對應的現象正確的是( )A. 飽和NaOH溶液:產生氣體,恢復至室溫后溶液的pH增大B. 稀CuSO4溶液:產生氣體,有紫紅色物質析出C. MgCl2溶液:產生氣體,生成白色沉淀D. NH4NO3溶液:產生無色無味氣體6.下列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與反應:B. 侯氏制堿法:C. 與反應:D. 漂白粉的制備: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溶液中的數目約為B. 的體積約為11.2 LC. CO的摩爾質量為28D. 常溫常壓下,36 g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2×6.02×10238.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綠礬后仍能大量存在的離子組是( )A. K+、Ba2+、OH-、I- B. Na+、Mg2+、Cl-、C. Na+、H+、Cl-、 D. Cu2+、S2-、Br-、ClO-9.某溶液中可能存在以下離子中的幾種:、、、,、、、,現向該溶液中加入0.1 mol/L 溶液并加熱,有關物理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點對應的沉淀為和 B. 原溶液中含有0.02 molC. 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 無法確定是否存在10.符號表征是理解和描述化學反應的基礎。下列相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NaOH與鋁粉的固體混合物用于疏通管道:B. 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C. 用FeCl3溶液刻蝕覆銅板:D. 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備漂白粉:11.實驗室中采用廢舊易拉罐(主要成分為Al,含少量Fe、Mg雜質)制備明礬[KAl(SO4)2 12H2O]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試劑①可以選用稀硫酸 B. NH4HCO3用于調節濾液A的pHC. 操作a是蒸餾、洗滌、干燥 D. 明礬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12.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 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B. 用BaCl2溶液鑒別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C. 通入氯氣可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Cl2D. 用加熱、稱重的方法鑒別Na2CO3固體和NaHCO3固體13.反應可用于制備少量氮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B. 中子數為18的Cl原子:C. 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D. N2的電子式:14.氮肥為糧食增產做出了重大貢獻,(尿素)是使用最廣泛的氮肥。尿素進入土壤后,在脲酶作用下生成和。尿素做化肥施用時必須深施覆土且不能施完肥馬上澆水,分析尿素性質,需如此施肥不是因為( )A. 尿素見光易分解 B. 土壤對尿素分子吸附能力弱C. 尿素沸點較高 D. 尿素能與水形成氫鍵易溶于水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純堿和燒堿熔化時克服的化學鍵類型相同B. 加熱蒸發氯化鉀水溶液的過程中有分子間作用力的破壞C. CO2溶于水和干冰升華都只有分子間作用力改變D. 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既有共價鍵的斷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間作用力的破壞16.關于反應2NH3+3CuO3Cu+N2+3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比為2∶3B. CuO中的Cu元素被氧化C. 若該反應生成了28 g N2,轉移電子數為3NAD. 當該反應過程中有2 mol氮氫鍵斷裂,必有3 mol氫氧鍵形成17.下列有關結構和性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酸性:HCl>H2S,所以非金屬性:Cl>SB. 同周期(除0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越多,越容易得電子,非金屬性越強C. NH3、HNO3都是電解質二者反應后的產物是離子化合物,含極性共價鍵和離子鍵D. 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與最內層電子數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18.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既能殺菌消毒、又能絮凝凈水的水處理劑,工業制備高鐵酸鉀的離子方程式為Fe(OH)3+ClO-+OH- +Cl-+H2O (未配平)。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由上述反應可知,的氧化性強于ClO-B. 生成0.4 mol Cl-時轉移電子數0.8NAC. 上述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D. K2FeO4處理水的原理可為:19.用還原法可以將硝酸廠煙氣中的大量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常溫下,將NO與的混合氣體通入與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質的轉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Ⅰ的離子方程式為B. 反應過程中,混合溶液中和的總數一定保持不變C. 反應Ⅱ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 理論上,每消耗標準狀況2.24 L 氫氣,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 mol20.(2023·廣東省廣雅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64 g SO2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6.02×1023B. 56 g Fe與足量Cl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2NAC. 常溫常壓下,14 g N2含有的分子數約為3.01×1023D. 標準狀況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數約為6.02×102321.鉛丹(Pb3O4)可作防銹用涂料,其中鉛的化合價為+2價和+4價,它與濃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Pb3O4+8HCl(濃) ===3PbCl2+Cl2↑+4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b3O4與濃鹽酸反應時,Pb3O4作為還原劑B. 物質的氧化性:Cl2>Pb3O4C. Pb3O4中+2價的鉛與+4價的鉛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D. 當上述反應中消耗1 mol Pb3O4時,轉移電子數為NA22.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或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 )A. Fe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Fe3+++Ba2++3OH-===Fe(OH)3+BaSO4↓B. 實驗室制取Fe(OH)3膠體:Fe3++3H2O===3H++Fe(OH)3(膠體)C. 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a2+++OH-===CaCO3↓+H2OD. NaHSO3在水中的電離:NaHSO3+Na+23.(2023·浙江臺州高一上學期期末)下列選項描述與對應圖像相符的是( )A. 圖①為新制氯水在陽光直射時,溶液中Cl-濃度隨著時間變化的曲線B. 圖②為Na2CO3、NaHCO3混合液中滴加鹽酸產生CO2的圖像C. 圖③為Ba(OH)2溶液中滴加MgSO4溶液的導電性變化圖像D. 圖④為FeBr2、FeI2混合液,各離子物質的量隨氯氣通入的變化圖像,b代表的是Cl-24.實驗室分別進行如下實驗:①向藍色的VO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藍色變為淡黃色();②向(VO2)2SO4溶液中滴加濃鹽酸,產生黃綠色氣體,溶液變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中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的量之比為1∶5B. 由①②可知,酸性條件下氧化性:C. ②中每生成1分子氣體,轉移2個電子D. 向(VO2)2SO4溶液中滴加FeI2溶液發生反應25.已知氧化還原反應: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劑在反應中得到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A. 11 mol B. 12 mol C. 13 mol D. 14 mol2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種離子中的某幾種:Cl-、、、Na+、K+、Mg2+,所含離子的濃度均相等。為了確認溶液的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OH)2溶液,反應后將沉淀過濾、洗滌、干燥,得沉淀4.88 g。向沉淀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有2.33 g沉淀不溶。關于原溶液組成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 一定含有、、Mg2+,至少含有Na+、K+中的一種B. 為了確定是否存在Cl-,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C. c()=0.05 mol/LD. 4.88 g沉淀中一定含有3種成分27.將Cl2分別通入下列四種溶液中,有關現象及結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試管①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Cl2與水反應生成了鹽酸試管②中溶液褪色,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了HClO的緣故C. 試管③中能產生白色沉淀,說明Cl2具有氧化性D. 試管④中溶液變紅色,說明Cl2具有氧化性28.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 CO2的結構式:O-C-O B. HClO的電子式:H:O:ClC. NH4Cl 的電子式: D. 中子數為8的氮原子:二、非選擇題(共40分)29.(8分)根據反應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問題。(1)氧化劑______,還原劑________(2)氧化產物______,還原產物_______(3)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個數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單線橋的方法表示該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雙線橋的方法表示該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當有8個mol NH3參加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目為__________個30.(8分)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I.現有下列物質:①次氯酸溶液;②硝酸溶液;③銅;④二氧化硫;⑤固體;⑥固體;⑦;⑧熔融;⑨氨水;⑩膽礬。(1)上述物質中能導電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電解質的是 ;將③加入②的稀溶液中充分反應,此過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將濃硫酸滴在⑩晶體上,固體變白體現出濃硫酸的 性。II.現有下列反應:①②根據上述兩個反應回答下列問題:(2)氧化性強弱順序為 ,、還原性強弱順序為 ;(3)反應①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4)反應②中濃鹽酸表現出的性質是 (填字母)。A.還原性 B.酸性 C.氧化性31.(6分)鐵的化合物在實際中應用廣泛,某些物質具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丙為白色固體,其懸濁液在空氣中會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請回答下列問題:已知:A→B表示一定條件下A能一步轉化為B,A……B……C表示一定條件下B既能與A又能和C反應。(1)根據分析可知丙為 (填化學式);甲可能是 (填標號,下同),乙可能是 。①稀硝酸 ②NaOH溶液 ③ ④HI溶液(2)春秋初年,我國已掌握了冶鐵技術。下列有關鐵的化學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加熱時,過量Fe與氯氣反應生成 B.生鐵的熔點比純鐵低C.鐵在硫蒸氣中燃燒生成 D.高溫下,鐵粉與氧化鋁粉末反應生成單質鋁(3)工業上高爐煉鐵可以實現③的轉化,所得到的熾熱的鐵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須進行充分的干燥處理,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2.(10分)鐵元素在化合物中有多種化合價,常見的有+2,+3價。Ⅰ.學生利用下圖所列裝置進行“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并利用產物進一步制取FeCl3·6H2O晶體。(圖中夾持及尾氣處理裝置均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1)所用鐵粉中若有雜質,欲除去不純鐵粉中混有的鋁粉可以選用的試劑為 (填序號),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稀鹽酸 b.氫氧化鈉溶液 c.濃硫酸 d.FeCl3溶液(2)反應發生后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D裝置的作用: 。(3)E裝置中的現象是 。Ⅱ.該小組學生把B中反應后的產物加入足量的鹽酸,過濾,用上述濾液制取FeCl3·6H2O晶體,設計流程如下:濾液 溶液 晶體(4)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步驟Ⅰ中通入Cl2的作用 。(5)步驟Ⅱ的操作為 、 、 、自然晾干。33.(8分)離子液體是指在室溫或接近室溫時呈液態的鹽類物質,某離子液體的結構如圖。X、Y、Z、Q、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回答下列問題:(1)該離子液體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有 。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 ,Z的氣態氫化物的電子式為 。(2)Z、Q、W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用離子符號表示)。Q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X和Z形成的18電子化合物甲是一種液態火箭燃料,寫出甲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4)Y、Z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Y Z(填“>”或“<”),寫出能證明兩者得電子能力強弱的離子方程式 。一、單選題1.【答案】D【解析】直接煮沸FeCl3飽和溶液會生成沉淀,A錯誤;Fe(OH)3膠體通過吸附懸浮雜質凈水,不具有消毒作用,B錯誤;膠體是分散系,僅顆粒大小為1-100 nm的碳酸鈣未構成分散系,不屬膠體,C錯誤;混用不同墨水(膠體)可能因膠粒帶相反電荷導致聚沉,堵塞鋼筆,D正確。2.【答案】B【解析】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Fe(OH)3膠體、蛋白質溶液和淀粉溶液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均在1~100 nm之間,均屬于膠體,而硫酸銅溶液的分散質顆粒直徑小于1 nm,屬于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選B。3.【答案】A【解析】氯氣為單質,純堿為碳酸鈉,屬于化合物,漂白粉是次氯酸鈣、氯化鈣的混合物,A符合題意;氯水是Cl2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堿石灰是氧化鈣、NaOH等物質的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為純凈物,B不符合題意;銀是汞單質,C不符合題意;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為混合物,D不符合題意。4.【答案】C【解析】CO不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A錯誤;純堿是碳酸鈉,屬于鹽,不是堿,B錯誤;鹽酸、石灰石、氫氧化鐵膠體都含有多種成分,均是混合物,C正確;Mn2O7為酸性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D錯誤。5.【答案】C【解析】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由于溶液是飽和氫氧化鈉溶液,恢復至室溫后溶液的濃度不變,A錯誤;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稀CuSO4溶液中,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C錯誤;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MgCl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C正確;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NH4NO3溶液中,有一水合氨生成,少量一水合氨分解,少量氨氣隨氫氣逸出,產生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D錯誤;故選C。6.【答案】A【解析】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鈉,離子方程式為,A項正確;侯氏制堿法是將氨氣、二氧化碳通入飽和食鹽水中生成氯化銨和碳酸氫鈉,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生碳酸鈉,B項錯誤;硫氰化鉀溶液與氯化鐵反應生成紅色硫氰化鐵溶液,離子方程式為,C項錯誤;漂白粉的制備是將氯氣通入冷的石灰乳中,石灰乳不能拆,故離子方程式為,D項錯誤。7.【答案】D【解析】沒有指明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Cl-數目,故A錯誤;沒有指明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氮氣的體積,故B錯誤;摩爾質量單位是g/mol,CO的摩爾質量為28 g/mol,故C錯誤;36 g H2O 的物質的量為2 mol,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則2 mol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 2×6.02×1023,故D正確。8.【答案】B【解析】綠礬溶于水電離出Fe2+和。A、溶液中的Ba2+、OH-均不能大量共存;B、離子間可以大量共存;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亞鐵離子,不能大量共存;D、ClO-能氧化S2-以及Fe2+,均不能大量共存。9.【答案】D【解析】根據加入Ba(OH)2溶液的體積為30 mL和35 mL時,沉淀部分溶解,溶解的沉淀為Al(OH)3,,則原溶液中存在Al3+,、與Al3+不共存,在原溶液一定不含、,則原溶液中存在,不存在Ba2+,剩余的沉淀為硫酸鋇,最終沉淀的質量為6.990 g,物質的量為0.03 mol,則原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為25 mL時產生氨氣,且,則原溶液中含有,物質的量為0.01 mol,原溶液中不含,則有0.05 molOH-先與原溶液中的H+、Al3+反應,則原溶液中。由上述分析可知,a點的沉淀為BaSO4和Al(OH)3,故A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故B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存在Al3+,、與Al3+不共存,則原溶液一定不含、,故C正確;根據電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Cl-,故D錯誤。10.【答案】C【解析】NaOH與鋁粉的固體混合物用于疏通管道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和氫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A錯誤;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生成醋酸鈣、二氧化碳、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B錯誤;用溶液刻蝕覆銅板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C正確;通入石灰乳中制備漂白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錯誤。11.【答案】B【解析】從整個流程看,濾液A中不含有Fe、Mg元素的離子,則試劑①應與Fe、Mg不發生反應,只與Al反應;濾液A中含有,與NH4HCO3發生反應,生成的沉淀B為Al(OH)3;加入稀H2SO4溶解,然后與K2SO4混合得溶液C,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便可獲得明礬。由分析可知,試劑①應與Fe、Mg不發生反應,只與Al反應,所以不能選用稀硫酸,應選用強堿溶液,A不正確;濾液A中含有,加入NH4HCO3后生成的沉淀B為Al(OH)3,則NH4HCO3用于調節濾液A的pH,使轉化為Al(OH)3,B正確;操作a是從溶液中提取明礬晶體,則應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C不正確;明礬中含有的Al3+溶于水后發生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膠體具有吸附水中懸浮顆粒物的能力,但不能殺菌消毒,D不正確。12.【答案】B【解析】HCl和NaHCO3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CO2和飽和NaHCO3溶液不反應,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不選A;Na2SO4、Na2CO3都能和BaCl2反應生成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鑒別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故選B;FeCl2和氯氣反應生成FeCl3,通入氯氣可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Cl2,故不選C;NaHCO3固體加熱分解,固體質量減小,Na2CO3固體加熱不分解,固體質量不變,用加熱、稱重的方法鑒別Na2CO3固體和NaHCO3固體,故不選D。13.【答案】C【解析】鈉離子的核電荷數為11,核外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8,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故A錯誤;中子數為18的鋁原子的質子數為17、質量數為35,原子符號為,故B錯誤;水分子的空間構型為V形,球棍模型為,故C正確;氮氣是含有氮氮三鍵的非金屬單質,電子式為,故D錯誤;故選C。14.【答案】C【解析】尿素見光易分解,施用時必須深施覆土遮光,A不符合題意;土壤對尿素分子吸附能力弱,澆水會使尿素分子隨水流動及淋失,所以尿素做化肥施用時,不能施完肥馬上澆水,B不符合題意;尿素沸點較高與施用時必須深施覆土且不能施完肥馬上澆水無關,C符合題意;尿素中含有氨基可以和水分子形成氫鍵,易溶于水,所以尿素做化肥施用時,不能施完肥馬上澆水,會導致尿素分子隨水流動及淋失,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答案】C【解析】燒堿和純堿均屬于離子化合物,熔化時須克服離子鍵,A項正確;加熱蒸發氯化鉀水溶液,液態水變為氣態水,水分子之間的分子間作用力被破壞,B項正確;CO2溶于水發生反應:CO2+H2O H2CO3,這里有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C項錯誤;石墨屬于層狀結構晶體,每層石墨原子間為共價鍵,層與層之間為分子間作用力,金剛石只含有共價鍵,因而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既有共價鍵的斷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間作用力的破壞,D項正確。故選C。16.【答案】A【解析】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氨氣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氮氣為氧化產物,氨氣為還原劑,銅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銅是還原產物,氧化銅為氧化劑。由分析可知,氨氣為還原劑,氧化銅為氧化劑,二者比例為2∶3,故A項正確;氧化銅中銅元素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氧化銅做氧化劑,被還原,故B項錯誤;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1 mol氮氣轉移電子6 mol,若該反應生成了28 g N2,即1 mol N2,轉移電子數為NA,故C項錯誤;氨氣分子中有3個氮氫鍵,2 mol氨氣分子中含有6 mol氮氫鍵,反應生成3 mol水分子,即6 mol氫氧鍵形成,當該反應過程中有2 mol氮氫鍵斷裂時,有2 mol氫氧鍵形成,故D項錯誤。17.【答案】B【解析】元素的非金屬性:Cl>S,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不能根據其氫化物的酸性強弱比較,A錯誤;除0族外,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越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小,越容易獲得電子,因此元素的非金屬性就越強,B正確;NH3是非電解質,C錯誤;H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就是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二者相等,但H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D錯誤。18.【答案】A【解析】由上述反應可知,FeO是氧化產物,ClO-是氧化劑,故FeO的氧化性弱于ClO-,A符合題意;由上述反應可知,反應中ClO-中+1價的Cl轉化為Cl-中-1價,故生成0.4 mol Cl-時轉移電子數0.8NA,B不合題意;根據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可得,該反應方程式為:2Fe(OH)3+3ClO-+4OH-=2+3Cl-+5H2O,則上述反應中氧化劑ClO-和還原劑Fe(OH)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C不合題意;K2FeO4處理水的原理為K2FeO4溶于水生成Fe(OH)3膠體和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10H2O=4Fe(OH)3(膠體)+3O2↑+8OH-,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19.【答案】C【解析】根據圖示可知反應Ⅰ為,A正確;反應前后溶液Ce3+和Ce4+的為中間產物,物質的量不變,B正確;反應Ⅱ的反應物為Ce3+、H+、NO,生成物為Ce4+、N2、H2O,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應方程式為4Ce3++4H++2NO=4Ce4++N2+2H2O,在該反應中NO是氧化劑,Ce3+是還原劑,故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4=1∶2,C錯誤;,轉化為H+,轉移0.2 mol 電子,D正確;故答案為:C。20.【答案】C【解析】A.64 g SO2含有的氧原子數約為,A錯誤;B.氯氣有強氧化性能將變價金屬鐵氧化成最高價的三價鐵,故56gFe與足量Cl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3NA,B錯誤;C.常溫常壓下,14 g N2含有的分子數約為,C正確;D.標準狀況下,H2O非氣態,不能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D錯誤;故選C。21.【答案】C【解析】A.Pb3O4+8HCl(濃) ===3PbCl2+Cl2↑+4H2O反應中Pb元素的化合價由+4降低到+2,則Pb3O4作為氧化劑,故A錯誤;B.Pb3O4+8HCl(濃) ===3PbCl2+Cl2↑+4H2O反應中Pb元素的化合價由+4降低到+2,則Pb3O4作為氧化劑,Cl元素的化合價由-1升高到0價,則HCl(濃)作還原劑,生成氯氣為氧化產物,則根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物質的氧化性:Pb3O4>Cl2,故B錯誤;C.因為鉛丹中Pb元素的化合價只有+2、+4,所以根據化合價代數和為0,則Pb3O4中Pb2+與Pb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故C正確;D.Pb3O4中Pb2+與Pb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則Pb3O4可表示為2PbO PbO2,所以消耗1 mol Pb3O4時,轉移電子數為2NA,故D錯誤;故選:C。22.【答案】C【解析】A.反應中不滿足物質的定組成和漏掉氫氧化鐵的沉淀符號,離子方程式應為 2Fe3+++3Ba2++6OH-===2Fe(OH)3↓+3BaSO4↓,A錯誤;B.漏反應條件,離子方程式應為,B錯誤;C.向碳酸氫鈉溶液中滴加等物質的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氫根離子完全反應,只消耗一個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和碳酸鈣沉淀,另一個氫氧根離子未參加反應,C正確;D.NaHSO3是弱酸的酸式鹽,在水中的電離應為NaHSO3===+Na+,D錯誤;答案選C。23.【答案】C【解析】A.圖①為新制氯水在陽光直射,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陽光照射會分解為HCl和氧氣,則溶液中Cl-濃度會增大,A項錯誤;B.Na2CO3、NaHCO3混合溶液滴加鹽酸,應該立即產生CO2,B項錯誤;C.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導電性越強,Ba(OH)2溶液中滴加MgSO4,隨著反應的進行有BaSO4沉淀,Mg(OH)2沉淀生成,導致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當完全反應為BaSO4沉淀,Mg(OH)2沉淀時,導電能力為0,繼續滴加MgSO4溶液,離子濃度增大,導電能量增大,C項正確;D.因還原性I->Fe2+>Br-,則先發生反應:2I-+Cl2===I2+2Cl-,I-完全反應后再發生反應:2Fe2++Cl2=== 2Fe3++2Cl-,最后發生反應:2Br-+Cl2===Br2+2Cl-,b段發生的反應為2Fe2++Cl2=== 2Fe3++2Cl-,則b段代表Fe3+的物質的量的變化情況,D項錯誤;答案選C。24.【答案】C【解析】①向藍色的VO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藍色變為淡黃色,反應中 , Mn2+,VOSO4是還原劑、KMnO4是氧化劑,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的量之比為5∶1,A錯誤;根據A中分析可知是氧化劑、氧化產物是,氧化性>;②產生黃綠色氣體,溶液變藍,證明濃鹽酸中Cl-被(VO2)2SO4中氧化為Cl2,氧化性>Cl2,所以氧化性>>Cl2,B錯誤;②中Cl-被氧化為Cl2,Cl2~2e-,C正確;Cl2能把FeI2氧化為Fe3+和I2,氧化性>Cl2,所以也能把FeI2氧化為Fe3+和I2,向(VO2)2SO4溶液中滴加FeI2溶液,發生反應,D錯誤。25.【答案】A【解析】產物CuI中的I為-1價,與反應物K I中I的化合價相同,故按方程式24個KI中有2個I的沒有發生變化,只有22個KI中的I化合價升高為0價,反應的電子得失如下:,由此可知Cu(IO3)2為氧化劑,2 mol Cu(IO3)2在反應中得到的22 mol電子,所以1 mol氧化劑在反應中得到的電子為11 mol,選A。26.【答案】B【解析】加入足量Ba(OH)2溶液,反應后將沉淀過濾、洗滌、干燥,得沉淀4.88 g,向沉淀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可知2.33 g沉淀為BaSO4,則含,剩余沉淀的質量為4.88 g-2.33 g=2.55 g,由于離子濃度均相等,剩余沉淀若為BaCO3,BaCO3的質量為,沉淀若為Mg(OH)2,質量為,則沉淀應含有BaCO3和Mg(OH)2,由此一定存在、、Mg2+;結合電荷守恒可知,一定含Na+、K+中的一種,不能確定是否含CI-,若Na+、K+均存在,則含Cl-,A正確;加入硝酸銀溶液,、Cl-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檢驗,B錯誤;,C正確;4.88 g沉淀中含有3種成分,分別為BaSO4、BaCO3和Mg(OH)2,D正確。27.【答案】B【解析】試管①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白色沉淀為AgCl,生成AgCl,說明Cl2與水反應生成了鹽酸,故A正確;試管②中溶液褪色,是氯氣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了NaClO,溶液的堿性減弱的緣故,故B錯誤;試管③中能產生白色沉淀,是由于氯氣將二氧化硫氧化為硫酸根離子生成硫酸鋇沉淀,說明Cl2具有氧化性,故C正確;試管④中溶液變紅色,由于氯氣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生成Fe(SCN)3,說明Cl2具有氧化性,故D正確;故選B。28.【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與氧原子之間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存在碳氧雙鍵,結構式為:O=C=O,故A錯誤;H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Cl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O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次氯酸為共價化合物,其電子式為,故B錯誤;氯化銨為離子化合物,氯離子需要標出最外層電子,氯化銨正確的電子式為,故C錯誤;中子數為8的氮原子表示為,故D正確。二、非選擇題29.【答案】(1)Cl2 NH3 (2)N2 NH4Cl (3)3:2 (4) (5) (6)630.【答案】(1)①②③⑧⑨ ⑤⑥⑧⑩ 吸水(2) (3)(4)AB31.【答案】(1)Fe(OH)2 B D (2)B (3)32.【答案】(1)b 2Al+2OH-+2H2O===2+3H2↑或2Al+2OH-+6H2O===2[Al(OH)4]-+3H2↑(2)3Fe+4H2O(g)Fe3O4+4H2 吸收氫氣中的水蒸氣(3)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4)2Fe2++Cl2===2Fe3++2Cl-(5)蒸發濃縮 冷卻結晶 過濾、洗滌33.【答案】(1)離子鍵、共價鍵 第二周期ⅣA族 (2)Cl->N3->Al3+ Al(OH)3+OH-===[Al(OH)4]-(3)N2H4+O2=N2+2H2O(4)< +2H+===H2O+CO2 ↑(合理均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