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模擬試題(一)18.(10分化學答題卡(1)(1分)考試號填涂區(2)(2分)(3)(1分)[0[1][1][1][1][1]:[1][1][1]學校姓名試室座位號(4)①(1分)21「21「21「21「21「21「21「21②(1分)[3][31[31[3][3][3]【3]131(5)①(1分)4]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正確填寫缺考[4][4][4][4][4][4][4][55[5][5][5][5]【5]511姓名、班級、試室號和座位號,再用2B鉛筆將考號對應數由老師填涂[6][61[6][61[61[6]【6]【6②(2分)字涂黑。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7[71[717[7][7][7]2.請注意題號順序。填涂范例正確: [8][81[8][8][8]:[8][8]【8]③(1分)錯誤:刀】〔9]〔91[9][9][9][9]9]〔9]19.(10分》【任務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分)(2》(1分1[A][B][C][D]6[A][B][C][D]11[A][B][C][D2[A][B][C][D]7[A][B][C][D]12[A][B][C][D](3)(1分)3[A][B][C][D]8[A][B][CI[D]I3[A][B][C][D]4[A][B][C][D]9[A][B][C][D]14[A][B][C][D]5[A][B][C][D]IO[A][B][C][D]l5[A][B][C][D]【任務二】(4)(2分)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55分(5)(2分)16.(8分)(6)(1分)(1)(1分)(2)(1分)【任務三】(3)(1分)(7)(2分)4)①(1分)②」(1分)(5)(2分)(1分20.(10分)17.(7分)(1)(1分)(1)(1分)(2)(1分)(2)(1分)(3)(1分)(3)(1分)(4)①(2分)4)(2分)】②」(2分)》(2分)(5)(2分)(1分)ㄖ ■第1頁共3頁第2頁共3頁1-15 ABDCB ACADB DBCCA16.(8分)(1)隔熱 (2)延展(3)O2 (4) ① +4價 ② 放出(6)2Al+3Li2OAl2O3+6Li (2分) 置換反應17.(7分)(1)氧氣瓶(或氧氣袋或制氧機);(2)物理性質;(3)Ⅱ;(4)在相同溫度下,隨著吸附壓的增大,N2和O2的吸附量差值逐漸增大;(2分)(5)ab(2分)18.(10分)(1)酒精燈 (2) AE(2分) (3)b(4)①過碳酸鈉或 ②配方三(5) ①二氧化錳()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2分) ③H2O219.(10分)【任務一】①產生白色沉淀;②加入適量無色酚酞試液;③溶液變紅;(合理即可)【任務二】(1)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防止部分氣體殘留在裝置中,影響實驗結果;(2分)(2)CO2+2NaOH=Na2CO3+H2O;(2分)(3)偏大;【任務三】(4)Ca(OH)2+Na2CO3=CaCO3↓+2NaOH。(2分)(合理即可)(10分)(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單質溫室效應(4)①CO2+NaOH=NaHCO3 (2分) ② 1:1 (2分)(5)H2O (2分) ,催化作用21.(10分)(1) N2 (2分)(2)①N (氮元素) ;3:7(2分)②解:設需要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為x …………1分…………1分…………1分=40g …………1分答:需要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為40g。 …………1分2025年中考模擬試題(一)化 學說明:本試卷共6頁,共21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湛江“沙蟲粥”所用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A.沙蟲 B.大米 C.蔥花 D.食鹽2.在“蒸發結晶”的實驗中,不需要標記的圖標是( )A. B. C. D.3.2025年央視春晚上,機器人節目《秧BOT》驚艷全場。下列制作機器人使用的材料中,屬于復合材料的是( )A.棉質外衣 B.鋁合金C.碳化硅陶瓷 D.玻璃纖維增強塑料4.“螺青點出暮山色,石綠染成春浦潮。”其中“石綠”與銅離子的顏色有關,下列表示銅離子的是( )A.cU2+ B.CU2+ C.Cu2+ D.Cu+5.下列化學家與其成就不相符的是( )A.徐壽——合譯《化學鑒原》 B.拉瓦錫——發現元素周期律C.閔恩澤——研發石油化工生產的催化劑 D.徐光憲——研發稀土分離技術嶺南盛產荔枝,為使其保鮮,一般使用0.5%~1.5%的檸檬酸(白色固體,化學式為C6H8O7)溶液浸泡5~10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后可冷藏保存3~5天。回答6~8題。6.下列與檸檬酸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A.屬于氧化物 B.能溶于水 C.其溶液顯酸性 D.白色固體7.在實驗室配制100g 1%的檸檬酸溶液時,下列實驗操作或分析正確的是( )A.稱量時,右盤放檸檬酸B.量取蒸餾水時,可用25mL量筒多次量取C.量取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D.將配制好的溶液裝瓶時,濺出少量溶液會導致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小8.下列對于荔枝保鮮的分析不恰當的是( )A.用工業級檸檬酸代替食品級檸檬酸B.用漏勺撈出荔枝相當于實驗室的過濾操作C.可通過測定清洗液的pH檢驗是否沖洗干凈D.冷藏保存后應盡快食用,以保證其風味和營養9.鈦在航空航天、軍事等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 x 的值為10B.鈦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22C.鈦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D.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 g10.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團簇圖像,模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變成水蒸氣,分子變大B.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構成C.團簇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D.團簇中的水分子沒有間隔11.桂花糕中含甜菜堿(C5H11NO2),下列關于甜菜堿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三種元素組成 B.1個分子中含有20個原子C.氫、氮原子個數比為11∶14 D.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12.安全離不開化學知識。下列有關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B.向燃著的酒精爐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廠等場所嚴禁煙火 D.煤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Cl- SO42- CO32-H+ 溶、揮 溶 溶、揮Ca2+ 溶 微 難Mg2+ 溶 溶 微13.部分鹽和酸溶解性(20℃)如右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鹽酸是揮發性酸B.MgSO4是可溶性鹽C.常溫下溶解度:CaCO3>CaSO4D.常溫下,MgSO4溶液與稀鹽酸不發生反應14.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t1℃時,Na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26.5%B.將t1℃時Na2CO3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C.t1℃時,將10g Na2CO3固體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60gD.當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時,可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Na2CO315.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探究燃燒的條件 B.比較合金和純金屬的硬度C.探究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D.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順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55分。)16.(8分)2025年3月21日“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標志著我國航天研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Ⅰ.航天材料(1)航天員艙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氯酯橡膠是______(填“隔熱”或“導熱”)材料。(2)太陽能電池板需要使用鋁合金箔片,鋁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屬的______性。Ⅱ.生命保障(3)航天飛船的生命保障系統中,利用化學物質去除二氧化碳是關鍵環節之一。常用的方法是讓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Na2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 (填化學式)。Ⅲ.能源系統(4)長征2F型火箭使用的推進劑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①四氧化二氮(N2O4)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 。②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反應過程中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5)太空艙使用鋰電池。Li可以通過Al與Li2O在高溫下反應得到,該反應還得到另外一種金屬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17.(7分)【科普閱讀】生活中有時需要用到高濃度O2,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氧氣瓶和氧氣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該方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O2。制氧機有膜分離、變壓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導電陶瓷分離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甲。變壓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劑是沸石分子篩。科研人員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將N2、O2通過某種沸石分子篩,測定其對N2、O2的吸附情況、結果如圖乙(縱坐標數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供氧方式主要有 (寫出一種即可)。(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質的 (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差異。(3)圖甲中,表示氧分子變成氧原子的是 (填“Ⅰ”“Ⅱ”或“Ⅲ”)。(4)由圖乙可知,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N2和O2,證據是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氧氣瓶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b.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c.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陶瓷屬于金屬材料18.(10分)【基礎實驗與跨學科實踐】Ⅰ.請使用下圖A~G的裝置進行實驗研究。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 。(2)用高錳酸鉀制備并收集一瓶較純凈的氧氣,所選用的組合裝置是 (填字母)。(3)用F裝置收集CO2,氣體應從 端通入(填“a”或“b”)。Ⅱ.某款家用制氧機如圖G所示利用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同時加入水中制取氧氣。已知:①過碳酸鈉易溶于水,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②H2O2可以將KI轉化為I2。(4)制氧機制氧說明(部分)見下表,其中甲、乙劑的成分是過碳酸鈉或二氧化錳。甲劑 乙劑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鐘) 供氧時間(分鐘)配方一 1袋 1袋 ≥320 ≥15配方二 2袋 1袋 ≥500 ≥25配方三 3袋 2袋 ≥1000 ≥15①甲劑的成分是______。②若突發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護的同時進行吸氧,應選擇的最佳配方是______。(5)按配方一在水中反應6小時后,無明顯氣泡產生。取反應后混合物進行下列實驗:①將反應后混合物過濾,得到濾液和黑色濾渣。濾渣的成分為 。②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加足量鹽酸有大量氣體產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③另取少量濾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變為藍色,證明濾液中還含有 。19.(10分)興趣小組利用回收的廢紙進行“制造再生紙”跨學科實踐活動,在蒸煮時加入了氫氧化鈉。造紙后,為處理剩余的廢液進行如下探究活動。【查閱資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②堿石灰是氫氧化鈉與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任務一】廢液成分分析【提出猜想】推測廢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設計與實施】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1:取少量廢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鋇稀溶液。 (1) 廢液中有Na2CO3步驟2:取少量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2) 。 (3) 廢液中有NaOH【任務二】廢液中碳酸鈉含量測定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取100g廢液樣品放入裝置A的錐形瓶中。先通入一會兒N2,然后稱量裝置C、D的質量,再向錐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繼續通一會兒N2后,測得裝置C、D分別增重2.1g和0.1g。(4)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體后,需要繼續通一會兒N2,其原因是 。(5)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6)如果缺少裝置B,會使測定的碳酸鈉含量 (填“偏大”或“偏小”)【任務三】廢液的處理(7)可加入一定量的某種物質使廢液中的碳酸鈉轉化為氫氧化鈉循環利用。該物質與碳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0.(10分)碳及其化合物的綜合利用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Ⅰ.碳的多樣性(1)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性質相似,但物理性質卻存在著很大差異。原因是__________。(2)從石墨中分離出的單層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單層石墨片屬于_________(填“單質”或“化合物”)。Ⅱ.“碳中和”的實現“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內CO2的排放量與吸收量基本相當。CO2的捕集、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3)CO2的過度排放會造成 的加劇。(4)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經吸收劑處理可實現CO2的捕集。①NaOH吸收。一定條件下,NaOH溶液吸收CO2化合生成 NaHCO3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溫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時產生CO、CO2。該反應所得CO、CO2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5)CO2與H2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CH4(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虛線處部分中間產物略去),可實現CO2的再利用。該反應中,除CH4外另一種生成物為 (填化學式),MgO的作用是 。21.工業上用N2和H2合成NH3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1)一定條件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充分反應生成NH3。反應前后物質的變化如圖,圖中X代表的分子為 (填化學式)。(2)NH3與氰酸(HOCN)反應生成尿素[CO(NH2)2]。①尿素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的主要營養元素為 ;尿素中含碳、氮元素的質量比 。②尿素可用于去除大氣污染物中的NO,其化學反應為6NO+2CO(NH2)2==5N2+2CO2+4H2O。若去除廢氣中6g NO,理論上所需質量分數為10%的尿素溶液的質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答案.docx 2025年中考模擬試題(一)化學.docx 化學答題卡.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