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通縣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第二次模擬考試高三化學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5.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Zn65Pt195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科技乃興國之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天問一號”實驗艙使用的鎂鋁合金熔點高于其組分金屬B.中國天眼望遠鏡所使用的高性能SC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C.港珠澳大橋使用環氧樹脂作為涂料可以減小海水對橋體金屬的腐蝕D.“殲一35”戰斗機機翼所使用的“碳纖維布”與金剛石互為同素異形體2.下列物質中不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S03B.NO,C.C02D.SO,3.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3d48A.基態Cu原子的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個個個個B.CaO2的電子式:[:0:]Ca+[:O:]C.COg的VSEPR模型:D.F的結構示意圖:4.靈芝烯酸C能調節免疫系統、具有抗衰老、抗病毒等作用,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靈芝烯酸C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B.分子中含有8個手性碳原子C.能發生取代、氧化、水解等反應D.靈芝烯酸C能與NaCO3溶液反應產生CO【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第1頁(共6頁)】25-L-638C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H218O中投入Na2O2固體:2H218O+2Na2O2-4Na++4OH+18O2◆B.氧化亞鐵溶于稀硝酸:FcO+2H一Fe2++HOC.IC與NaOH溶液反應:ICl+2OH-IO+C1-+HOD.向Cr(OH)3的懸濁液中同時加NaOH和H2O2溶液制Naz CrO4:2Cr+3H2O2+100H=2CrO+8H2O6.堿性條件下,NO被Co催化還原為NH的反應機理如圖所CoNONI示。設N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②C(OHA.1mol基態Co原子所含的價電子數為2VaB.25℃101kPa時,11.2LNH3所含分子數為0.5NC.1 mol PCls中中心原子所含價層電子對數為3NaD.反應①生成1 mol Co(OH)2,同時消耗NO3數目為N7.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溫度計5溶液所水口濟液稀硫酸小孔N.C()禁色粉末試液進水口圖1圖2HL與清石灰的濱合物無水al2滴0.1l·L4商0.1ml-T.1NaC溶液K紅溶液2mL0.Im·L目AgO溶液目圖3圖4A.圖1所示裝置制備少量F(OH)2并在較長時間內觀察到白色B.圖2所示裝置分離甲苯和苯的混合物C.圖3所示裝置制備并收集干燥的NHD.圖4所示裝置比較AgCI和AgBr的K大小8.為了避免實驗廢液的排放污染環境,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利用硫酸酸化的KMO,溶液與過量HC2O,反應后的廢液(含有H+、Mn+、SO)提取錳,并獲得MnO2的實驗,其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Cl2國①通入熱NaOH,含NaCIO方固體廢液a必裝發結品過濾濾液ⅡL→MnO2A.過程Ⅲ①中,Cl2既被氧化又被還原B.過程Ⅱ和過程Ⅲ②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同C.過程I生成Cl2和MO2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2D.“廢液”也可通過生石灰調節合適的pH,過濾,再排放【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第2頁(共6頁)】25-L-638C大通縣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第二次模擬考試·高三化學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C鎂鋁合金熔點低于各組分金屬的熔點,A項錯誤:SC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B項錯誤;環氧樹脂不導電,環氧樹脂作為防腐涂料,可以減小海水與橋體金屬間的腐蝕電流,C項正確:“殲一35”戰斗機機翼所使用的“碳纖維布”是復合材料,與金剛石不互為同素異形體,D項錯誤。2.B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反應過程中元素化合價不變。S)3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A項不符合題意;NO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硝酸鈉、亞硝酸鈉和水,NO不屬于酸性氧化物,B項符合題意:CO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項不符合題意:SO2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D項不符合題意。3d483.C基態Cu原子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為個yy個個個,A項錯誤:CO的電子式為Ca[:O:O:],B項錯誤;CO的中心原子價層電子對數為3,故其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C項正確:F的核電荷數為9,D項錯誤。4.D靈芝烯酸C分子中含有四面體碳,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項錯誤:分子中含有9個手性碳原子,B項錯誤;靈芝烯酸C不能發生水解反應,C項錯誤;靈芝烯酸C中含有羧基,能與NCO溶液反應產生CO,D項正確。5.CNO2自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O中的O全部來自NO2,A項錯誤:FO與稀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3FcO+NO萬+10H十一3Fe++5HO+NO個,B項錯誤;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Cr(OH)a十3HO十4OH—2CO+8HO,D項錯誤。6.D1mol基態Co原子所含的價電子數為9NA,A項錯誤:25℃101kPa時不是標準狀況,B項錯誤:1molPCL中P所含價層電子對數為4N,C項錯誤:反應①生成1 mol Co(OH)g,反應中轉移2mole,NO一→NO方,N元素由十5價一·十3價,故消耗NO數目為N,D項正確。7.A實驗時先注人稀硫酸,NC方和HS),反應放出C),等C)充滿整個裝置,即燒杯內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時,裝置內空氣已排盡,再注入NaOH溶液和FeSO,溶液反應生成Fe(OH)2,能在較長時間內觀察到白色沉淀,A項正確:蒸餾分離苯和甲苯時,溫度計測量的是蒸氣的溫度,溫度計水銀泡應與蒸餾燒瓶支管口平齊,B項錯誤;無水氯化鈣會和氨氣反應生成CC·8NH且NH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項錯誤;由圖4可知,AgNO3過量,Ag先與C生成白色沉淀AgCl,后過量Ag與Br生成淡黃色沉淀AgBr,即不能比較兩者K大小,D項錯誤。8.CCl2在NOH溶液中歧化得到氧化產物NaC),同時得到還原產物NaCl,A項正確:過程Ⅱ為過濾、過程Ⅲ為蒸發,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同,B項正確;根據化合價升降配平可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5,C項錯誤;含M+的廢水通過生石灰調節合適的pH,使之轉化為沉淀,是除去M+的一方案,D項正確。9.B該配離子中Cr呈十3價,A項錯誤;鍵角:NH>HO,B項正確;NH為極性分子,C項錯誤;該配離子中含有19個σ鍵,D項錯誤。10.D由題千可知,X、Y、Z、W分別為N、OF、S。原子半徑:W>Y>Z,A項錯誤:第一電離能:X>Y>W,B項錯誤;W的簡單氫化物分子之間不能形成氫鍵,C項錯誤:熱穩定性:HF>HS,D項正確。11.D酸性條件下,NO具有強氧化性,因此無法判斷Fe+和的氧化性,A項錯誤:該鉀鹽也可能為KMO,、KCO、KC1O等強氧化性鉀鹽,B項錯誤:SO2與焦炭在高溫條件下的反應為嫡驅動的反應,不能說明非金屬性:S>C,C項錯誤;用pH試紙測量新制飽和氯水的酸堿性,pH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新制飽和氯水呈酸性且具有漂白性,D項正確。【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25-1,-638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L-638C-化學.pdf 25-L-638C-化學DA.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