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柯橋期中)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特點的是( )A.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B.生殖器官迅速發育C.第二性征開始發育 D.身體代謝速度緩慢2.(2024七下·柯橋期中)很多同學在小學時養過家蠶。在養蠶的過程中,觀察到家蠶的一生要經歷的完整階段是( )A.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B.受精卵→幼蟲→成蟲C.受精卵→蛹→幼蟲→成蟲 D.幼蟲→成蟲→受精卵3.(2024七下·柯橋期中)項目組同學將火龍果的肉質莖處理后插入土壤,肉質莖不久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這種繁殖方法稱為( )A.扦插 B.嫁接 C.分根 D.壓條4.(2024七下·柯橋期中)下列四種動物中,受精方式和其他三種動物不同的是( )A.烏龜 B.青蛙C.獅子 D.蝴蝶5.(2024七下·柯橋期中)微生物和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如圖所示為某些微生物的結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是單細胞真菌, 可以用于發面、釀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種類對人體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6.(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兩種擰緊螺母的方式,主要體現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什么因素有關( )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作用點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有關7.(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學習聲學知識時所做的幾個探究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B.還在發聲的音叉,使吊著的乒乓球反復彈起。該實驗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C.擊鼓時用力不同,聽其發聲,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有關D.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聽其發聲觀察振動快慢,探究聲音的音調與振幅的關系8.(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的三杯水。左手伸入甲燒杯冷水中,右手伸入丙燒杯熱水中:過一會兒,同時拿出左手和右手并一起伸入乙燒杯溫水中,左手的感覺以及該感覺產生的部位是( )A.熱、大腦 B.熱、手上皮膚C.冷、大腦 D.冷、手上皮膚9.(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是敲擊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兩列聲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10.(2024七下·柯橋期中)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鋼珠也能達到實驗目的B.實驗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C.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鋼珠沿直線AB運動時不受任何外力作用11.(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土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12.(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組實驗中仍保鮮的是B瓶B.甲、乙兩組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空氣C.數日后,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D.該實驗證實了細菌是自然產生的13.(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分別把一個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14.(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下圖(b)中,P1、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1、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9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則被測車的車速為( )A.20m/s B.25m/s C.30m/s D.40m/s15.(2024七下·柯橋期中)在用一凸透鏡研究其成像的規律時,某同學得到的部分實驗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物距v/cm 22 24 30 38 60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B.當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C.當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像會逐漸變小16.(2024七下·柯橋期中)圖甲為人類生殖發育過程示意圖, 圖乙為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示意圖, 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 [A] 有長長的尾巴, 能游動。(2) [C] 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 ] 。(3) 胚胎發育的主要部位是圖乙中的[ ] 。17.(2024七下·柯橋期中)圖甲為眼球的結構模式圖。長時間的近距離工作或過度使用眼睛使睫狀肌持續收縮,處于痙攣狀態,造成晶狀體過厚,焦距過 (選填“大”或“小”),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膜 (選填“前”或“后”),稱為假性近視。長此以往,眼球前后徑變大,即使睫狀肌完全放松,遠處物體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選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徑,此時就發展為真性近視。矯正近視需配戴的鏡片是 (選填“乙”或“丙”)。18.(2024七下·柯橋期中)(1)如圖所示,當一束光射入杯中,會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變,逐漸往杯中加水,觀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逐漸加水的過程,折射角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右圖所示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條大魚準備躍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圖是水中大魚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魚應該選擇A,B,C哪條路線躍起才有機會捕獲蜻蜓 。(選填“A”、“B”或“C”)19.(2024七下·柯橋期中)有甲、乙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如圖所示。(1)由花的結構可以推測,屬于異花傳粉的是 (選填“甲”“乙”或“甲和乙”)。(2)乙主要靠昆蟲傳粉,這樣的花應具有 的特點(寫兩點)。20.(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金坐飛機時,經常要暈飛機。媽媽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減弱他不舒服的癥狀。請根據以上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暈飛機主要是由于圖中 (填字母)區域的前庭特別敏感導致的;(2)媽媽講話的聲音會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動;(3)小金閉眼也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主要是由于媽媽聲音的 有別于他人。21.(2024七下·柯橋期中)探究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小明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所示,讓太陽光穿過紙板的狹縫射到三棱鏡上,經三棱鏡分解后的彩色光帶通過藍色玻璃板,在白紙上觀察到的光帶顏色是 ;(2)用綠色的紙屏直接吸收經棱鏡色散后的彩色光帶,觀察到紙屏上出現的顏色是 ;(3)實驗結論: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 ,吸收跟物體顏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22.(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東站在試衣鏡前,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經驗,小東同學借助家中常見生活物品來探究平面鏡成像大小的特點。(1)[建立假設]平面鏡成像時, ;(2)[器材選擇]廚房與客廳之間的玻璃門、拖鞋若干等;[方案設計]①將左拖鞋放在客廳的某一位置(如圖甲);②將另一只拖鞋移至廚房,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③觀察移至廚房的鞋與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④多次改變左拖鞋到玻璃門的距離,重復上述實驗。[交流討論]器材選擇時,小科應選擇 (填“方案1”或”方案2”)兩只拖鞋做實驗。(3)實驗過程中,若像與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A.廚房地面比客廳高B.平面鏡成的是虛像C.玻璃門與地面不垂直D.玻璃門下端有金屬框影響,不能完整成像(4)若出現成像較暗,不易辨識的現象,你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23.(2024七下·柯橋期中)黎小豆是一種雜糧作物,為了研究播種深度對黎小豆種子萌發及幼苗早期生長的影響,研究者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大小均勻、飽滿無損的黎小豆種子,分別按4cm、6cm、8cm、10cm播種深度,等間距播種到四個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種150粒。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為出苗標準,每隔24小時測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數據處理后如圖2所示;③播種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稱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機物),取平均值后繪制成圖3。根據實驗描述,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變量是播種深度;實驗中有遵循“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的操作是 (填寫實驗步驟序號)。(2)黎小豆種子萌發時,圖1中的 (填寫序號和名稱)最先突破種皮。(3)結合圖2和圖3,如果請你幫助農民播種黎小豆,應選擇 厘米深度播種更合適,原因是 。(說明一個理由即可)24.(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點時,觀察到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據光路的特點,小金確認反射角為 (選填“”“”或“”)。(2)通過實驗還得到如表數據,由數據可知①處為 度。入射角 0o 15o 30o 45o 60o反射角 ① 15o 30o 45o 60o折射角 0o 11.3o ② 35.4o 40.9o(3)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測,②處的數據范圍是 。A.11.3°<<35.4° B.11.3°<<30°C.30°<<35.4° D.15°<<45°25.(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科的媽媽用酸奶機制作了酸奶,這引起了小科的興趣。圖甲是媽媽制作酸奶的3步曲。(1)制作前用開水沖燙器具的目的是 。(2)發酵時酸奶機內部是恒溫設置,小科很好奇酸奶機內部設置的溫度,查閱資料獲得乳酸菌活菌數與發酵溫度的關系圖(如圖乙),小科分析圖后認為酸奶機內部應該設置 的溫度才能制作最佳的酸奶。(3)小科取出媽媽自制的酸奶,取了一小杯,發現色澤呈乳白色;用湯匙攪拌,均勻且細膩;而且有酸奶特有的香味。小科根據說明書上的評價標準,給媽媽打了一個綜合等第為 。項目 優秀 良好 待改進色澤 乳白色 微黃色 有其他顏色組織狀態 均勻細膩 均勻有少量顆粒狀 有固液分層氣味 有發酵乳特有香味 有牛奶香味 特別酸的氣味26.(2024七下·柯橋期中)按要求完成作圖:如圖1所示,根據光路圖,在方框內填上相應透鏡。27.(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請作出該光線的光路圖。28.(2024七下·柯橋期中)畫出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車的力的示意圖。29.(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比較歸納昆蟲、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據圖回答:(1)昆蟲的發育有兩種方式,其中的家蠶一生要經過卵、幼蟲、 、成蟲四個時期。(2)若“I”代表昆蟲和兩棲類動物在發育上的共同點,則“I”表示幼體和成體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差異大,稱為 發育。(3)若“II”代表昆蟲和爬行類動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點 ,則“II”是 受精。(4)若“IV”代表昆蟲、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點,則“IV”是 (寫出一點)。30.(2024七下·柯橋期中)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圍繞“互聯網+體育”這個概念,“智能亞運”有望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交警利用無人機對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如表格所示:無人機部分參數質量 12千克最大飛行半徑 5千米最大航速 50千米/時拍攝速度 11000幀/秒(1)當無人機下降時,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轎車限速120千米/時。一輛小轎車在通行0.4米的過程中,該無人機拍攝小轎車的幀數為110幀,請通過計算判斷小轎車是否超速 。31.(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小明將一枚硬幣放在碗的底部,剛開始眼睛在處看不到它。當小明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一段時間后又看見了硬幣。請利用所學過的知識說明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是男女除了生殖器官外的差異,如男性會出現喉結,聲音變得低沉等,女性的乳房發育等【解答】A. 青春期是生長發育迅速的時期,身高體重迅速增加,A正確B. 青春期是生殖系統走向成熟的時期,生殖器官迅速發育,B正確C. 青春期第二性征開始發育,C正確D. 青春期身體代謝速度較快,D錯誤故答案為:D2.【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過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過程可知,家蠶的一生要依次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完整的階段,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3.【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B.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C.分根繁殖就是通過植物的根來繁殖新個體;D.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于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后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選A。【解答】 項目組同學將火龍果的肉質莖處理后插入土壤,肉質莖不久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 則這種繁殖方法叫扦插,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答案】B【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體內受精和體外受精的定義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烏龜、獅子、蝴蝶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故選B。5.【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A.根據圖片分析酵母菌的細胞特點;B.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根據細菌的生殖方式判斷;D.根據真菌的生殖方式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可用于釀酒和制作面包,故A正確不合題意;B.①酵母菌、②青霉和④食用菌都屬于真菌,它們和③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故B正確不合題意;C.③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部分種類對人體是有益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D.④食用菌屬于真菌,主要是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為力的三要素,根據圖片分析哪個因素改變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手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點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B【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對各個圖片進行分析,推測實驗過程,確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隨著空氣的抽出,真空罩中的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A錯誤;B.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音叉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 鼓時用力不同,聽其發聲,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 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C錯誤。D.圖中鋼尺伸出長,振動慢,音調低;鋼尺伸出短,振動快,音調高,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系,故D錯誤。故選B。8.【答案】A【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人根據溫度的高低取決于前后兩個物體的溫度對比。人體的皮膚和黏膜上有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外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最終傳遞到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產生燙的感覺。【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把左手放入冷水中,左手感覺很冷。再拿出左手并伸進乙盆溫水中,溫差很大,左手感覺熱,感覺產生的部位是大腦皮層,A正確,BCD錯誤。故選A。9.【答案】D【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在波形圖上,波峰的密集程度表示振動頻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離表示振幅大小。【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兩幅圖中波峰的密集程度相同,則音叉振動的頻率相同,因此音調相同。而波峰到波谷之間的距離大小不同,即振幅不相同,因此響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響度大,即甲音量大。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0.【答案】B【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玻璃球是否受到磁體的磁力分析;BC.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D.對鋼珠進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A. 根據題意可知,玻璃球不能被磁體吸引而改變運動軌跡,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鋼球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錯誤;B.鋼珠受到了磁鐵的吸引力而做曲線運動,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B正確;C. 當鋼珠做曲線運動時,運動的方向發生了改變,運動狀態也就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D. 鋼珠沿直線運動時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種子,⑦果皮,根據種子的結構和萌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⑤是種皮,胚不包括種皮,A錯誤;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種子自身儲存的營養物質,故B錯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胚根,故C錯誤;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A.沒有細菌的更容易保鮮;B.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探究的變量;C.有細菌就會變質;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肉湯腐敗的原因。【解答】A.甲組中A瓶煮沸,原有細菌被殺死,所以仍保鮮的是A瓶,故A錯誤。B.甲組中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變量為細菌;將未變壞的A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變量也是細菌,故B錯誤;C.乙組中瓶頸打斷后進入細菌,則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故C正確。D.該實驗證實肉湯的腐敗是由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故D錯誤。故選C。13.【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虛像的成因分析是否能夠看到像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和蠟燭在凸透鏡的成的像都是虛像。而虛像是光的反射延長線相交得到的,因此木板不能阻擋虛像,因此甲、乙兩處放置木板都對看到虛像,燭焰的像不會發生變化。故選C。14.【答案】A【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由題意可知,P1、P2的時間間隔為0.9s,根據圖乙所示P1、P2的間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間的時間,即超聲波由發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從而可以求出超聲波前后兩次從測速儀汽車所用的時間,結合聲速,進而可以求出前后兩次汽車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0.9s。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根據汽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即可求出汽車的運動速度。【解答】根據圖片可知,P1、P2的間隔的刻度值為4.5個格,時間長為0.9s,P1、n1之間間隔的刻度值為1.5個格,所以對應的時間為0.3s;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15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15s的時間;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1個格,所以對應的這兩點之間對應的時間為0.2s,測速儀第二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1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1s的時間;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處返回到測速儀時,汽車距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處返回到測速儀時,汽車距測速儀:;因此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了:;這17m共用了:;所以汽車的車速為:.故選A。15.【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A.根據u=v=2f計算凸透鏡的焦距;BC.比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從而確定成像特點和應用;D.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解答】A.在實驗3中,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30cm,解得:f=15cm,故A正確不合題意;B.當u=25cm時,此時fC.當v=24cm時,此時f2f,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故C正確不合題意;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物距變大,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像距變小,像變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答案】精子;受精卵;2;輸卵管;3;子宮【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 根據圖片可知,1圖中,A為精子、B為卵巢、C為受精卵、D為分娩。2圖中,1為卵巢、2為輸卵管、3為子宮、4為陰道。(1)根據精子的特點解答;(2)根據受精卵的形成位置解答;(4)根據胚胎發育的位置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精子有長長的尾巴,能游動。(2)受精卵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2】輸卵管;(3) 胚胎發育的主要部位是圖乙中的【3】子宮。17.【答案】小;前;小于;丙【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18.【答案】左;不變;C【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①根據液面升高時入射點的位置變化分析;②根據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解答。(2)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像的位置變化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變,逐漸往杯中加水,液面升高,折射點會向左移動,所以光斑會向左移動。②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入射角的大小不變,所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變。(2)根據題意可知,當蜻蜓反射出的光線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折射光線射入眼睛后,看到像的位置比實際位置偏高,因此蜻蜓的實際位置在C點附近,自然它選擇C路線有機會捕獲蜻蜓。19.【答案】(1)乙(2)鮮艷的花冠、芳香的氣味和甘甜的花蜜【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1)自花傳粉是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異花傳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2)蟲媒花多具以下特點:多具特殊氣味以吸引昆蟲;多能產生花蜜;花大而顯著,并有各種鮮艷顏色。【解答】(1) 由花的結構可以推測,乙圖中,兩個花朵相互授粉,屬于異花傳粉;(2)乙主要靠昆蟲傳粉,這樣的花應具有的特點:鮮艷的花冠、芳香的氣味和甘甜的花蜜。(1)傳粉是指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自花傳粉是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如小麥、水稻、豌豆、番茄等,如圖甲所示。異花傳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如油菜、向日葵、蘋果樹等,如圖乙所示。(2)異花傳粉的花又分蟲媒花和風媒花。 靠昆蟲為媒介進行傳粉方式的稱蟲媒,借助這類方式傳粉的花,稱蟲媒花。蟲媒花多具以下特點:多具特殊氣味以吸引昆蟲;多能產生花蜜;花大而顯著,并有各種鮮艷顏色。20.【答案】C;鼓膜;音色【知識點】人的感覺;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21.【答案】藍色;綠色;相同;不相同【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1)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2)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3)根據上面的現象分析得出結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藍色玻璃板為藍色透明體,它只能透過藍光,即白紙上看到的光帶呈藍色;(2)綠色光屏只能反射綠光,則用綠紙屏接收七色光帶,看到的是綠色。(3)通過上述實驗歸納總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通過的顏色,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相同,吸收跟物體不同顏色的色光。22.【答案】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平面的距離有關;方案1;AC;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 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 ”確定變化的因素,進行猜想;(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3)根據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解答;(4)物體反射的光線越多,則成像越明亮。【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設:像的大小可能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2)平面鏡內成的像與物體是對稱的,即左右相反,那么應選用兩個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選擇方案1。(3)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門不豎直放置或廚房地面與客廳地面高度不同,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與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選AC。(4)若成像較暗,說明物體上的光線較弱,那么可以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23.【答案】①;③胚根;4;種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 圖1中①胚芽,②胚軸,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1)根據題目的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 ”分析解答;(2)根據種子的結構分析解答;(3)根據圖2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 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 ”可知,實驗中有遵循“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的操作是①。(2)種子萌發時③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3)據柱狀圖可見:播種深度為4厘米時,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原因是:①種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軸無需伸長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機物最少、③幼苗葉片展開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4.【答案】;0;小于;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種介質內,反射角是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2)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3)①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規律;②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的數值范圍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α與∠在同種介質內,且右邊的光線為反射光線,故由圖可知反射角為。(2)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所以①處為0°。(3)①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由表格數據可知,當入射角為15°時,折射角為11.3°,當入射角為30°時,折射角應小于30°,因為此時入射角增大,故折射角也增大,所以②處折射角的范圍為11.3°<<30°。故選B。25.【答案】高溫殺死其他雜菌,防止其影響酸奶發酵;37℃;優秀【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26.【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光線向中間偏折為會聚,光線向四周偏折為發散,據此確定透鏡種類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經過透鏡后的光線都向中間偏折,即會聚到一起,那么應該為凸透鏡,如下圖所示:27.【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28.【答案】【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解析】【分析】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畫帶箭頭的線段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以長方體右上角為作用點,沿與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畫一條帶有箭頭的線段即可,如下圖所示:29.【答案】蛹;變態;體內;卵生【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昆蟲的發育過程;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鳥的發育過程30.【答案】運動;,故小轎車超速【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31.【答案】根據題意可知,當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由于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處也能看到硬幣的虛像。【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據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由于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處也能看到硬幣的虛像。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柯橋期中)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下列不屬于這一時期特點的是( )A.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B.生殖器官迅速發育C.第二性征開始發育 D.身體代謝速度緩慢【答案】D【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是男女除了生殖器官外的差異,如男性會出現喉結,聲音變得低沉等,女性的乳房發育等【解答】A. 青春期是生長發育迅速的時期,身高體重迅速增加,A正確B. 青春期是生殖系統走向成熟的時期,生殖器官迅速發育,B正確C. 青春期第二性征開始發育,C正確D. 青春期身體代謝速度較快,D錯誤故答案為:D2.(2024七下·柯橋期中)很多同學在小學時養過家蠶。在養蠶的過程中,觀察到家蠶的一生要經歷的完整階段是( )A.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B.受精卵→幼蟲→成蟲C.受精卵→蛹→幼蟲→成蟲 D.幼蟲→成蟲→受精卵【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過程分析判斷即可。【解答】根據完全變態發育的過程可知,家蠶的一生要依次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完整的階段,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3.(2024七下·柯橋期中)項目組同學將火龍果的肉質莖處理后插入土壤,肉質莖不久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這種繁殖方法稱為( )A.扦插 B.嫁接 C.分根 D.壓條【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B.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C.分根繁殖就是通過植物的根來繁殖新個體;D.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于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后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選A。【解答】 項目組同學將火龍果的肉質莖處理后插入土壤,肉質莖不久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 則這種繁殖方法叫扦插,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2024七下·柯橋期中)下列四種動物中,受精方式和其他三種動物不同的是( )A.烏龜 B.青蛙C.獅子 D.蝴蝶【答案】B【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根據體內受精和體外受精的定義分析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烏龜、獅子、蝴蝶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故選B。5.(2024七下·柯橋期中)微生物和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如圖所示為某些微生物的結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是單細胞真菌, 可以用于發面、釀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種類對人體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A.根據圖片分析酵母菌的細胞特點;B.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根據細菌的生殖方式判斷;D.根據真菌的生殖方式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可用于釀酒和制作面包,故A正確不合題意;B.①酵母菌、②青霉和④食用菌都屬于真菌,它們和③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故B正確不合題意;C.③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部分種類對人體是有益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D.④食用菌屬于真菌,主要是通過產生孢子的方式進行繁殖,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兩種擰緊螺母的方式,主要體現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什么因素有關( )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作用點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有關【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為力的三要素,根據圖片分析哪個因素改變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手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點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學習聲學知識時所做的幾個探究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B.還在發聲的音叉,使吊著的乒乓球反復彈起。該實驗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C.擊鼓時用力不同,聽其發聲,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有關D.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聽其發聲觀察振動快慢,探究聲音的音調與振幅的關系【答案】B【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對各個圖片進行分析,推測實驗過程,確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隨著空氣的抽出,真空罩中的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A錯誤;B.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音叉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 鼓時用力不同,聽其發聲,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 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C錯誤。D.圖中鋼尺伸出長,振動慢,音調低;鋼尺伸出短,振動快,音調高,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系,故D錯誤。故選B。8.(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的三杯水。左手伸入甲燒杯冷水中,右手伸入丙燒杯熱水中:過一會兒,同時拿出左手和右手并一起伸入乙燒杯溫水中,左手的感覺以及該感覺產生的部位是( )A.熱、大腦 B.熱、手上皮膚C.冷、大腦 D.冷、手上皮膚【答案】A【知識點】人的感覺【解析】【分析】人根據溫度的高低取決于前后兩個物體的溫度對比。人體的皮膚和黏膜上有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外界環境的溫度變化,將刺激轉化為神經沖動,通過傳入神經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最終傳遞到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產生燙的感覺。【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把左手放入冷水中,左手感覺很冷。再拿出左手并伸進乙盆溫水中,溫差很大,左手感覺熱,感覺產生的部位是大腦皮層,A正確,BCD錯誤。故選A。9.(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是敲擊音叉時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的兩列聲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調比乙的音調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答案】D【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在波形圖上,波峰的密集程度表示振動頻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離表示振幅大小。【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兩幅圖中波峰的密集程度相同,則音叉振動的頻率相同,因此音調相同。而波峰到波谷之間的距離大小不同,即振幅不相同,因此響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響度大,即甲音量大。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0.(2024七下·柯橋期中)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鋼珠也能達到實驗目的B.實驗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C.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鋼珠沿直線AB運動時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答案】B【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與運動的關系【解析】【分析】A.根據玻璃球是否受到磁體的磁力分析;BC.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改變或運動方向改變;D.對鋼珠進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A. 根據題意可知,玻璃球不能被磁體吸引而改變運動軌跡,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鋼球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錯誤;B.鋼珠受到了磁鐵的吸引力而做曲線運動,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B正確;C. 當鋼珠做曲線運動時,運動的方向發生了改變,運動狀態也就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D. 鋼珠沿直線運動時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B。11.(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土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種子,⑦果皮,根據種子的結構和萌發的知識分析判斷。【解答】A.⑤是種皮,胚不包括種皮,A錯誤;B.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種子自身儲存的營養物質,故B錯誤;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胚根,故C錯誤;D.果實由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故D正確。故選D。12.(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組實驗中仍保鮮的是B瓶B.甲、乙兩組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空氣C.數日后,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D.該實驗證實了細菌是自然產生的【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A.沒有細菌的更容易保鮮;B.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探究的變量;C.有細菌就會變質;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肉湯腐敗的原因。【解答】A.甲組中A瓶煮沸,原有細菌被殺死,所以仍保鮮的是A瓶,故A錯誤。B.甲組中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變量為細菌;將未變壞的A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變量也是細菌,故B錯誤;C.乙組中瓶頸打斷后進入細菌,則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故C正確。D.該實驗證實肉湯的腐敗是由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故D錯誤。故選C。13.(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分別把一個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虛像的成因分析是否能夠看到像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和蠟燭在凸透鏡的成的像都是虛像。而虛像是光的反射延長線相交得到的,因此木板不能阻擋虛像,因此甲、乙兩處放置木板都對看到虛像,燭焰的像不會發生變化。故選C。14.(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下圖(b)中,P1、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1、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9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則被測車的車速為( )A.20m/s B.25m/s C.30m/s D.40m/s【答案】A【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由題意可知,P1、P2的時間間隔為0.9s,根據圖乙所示P1、P2的間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間的時間,即超聲波由發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從而可以求出超聲波前后兩次從測速儀汽車所用的時間,結合聲速,進而可以求出前后兩次汽車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0.9s。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根據汽車運動的距離和時間,即可求出汽車的運動速度。【解答】根據圖片可知,P1、P2的間隔的刻度值為4.5個格,時間長為0.9s,P1、n1之間間隔的刻度值為1.5個格,所以對應的時間為0.3s;測速儀第一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15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15s的時間;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1個格,所以對應的這兩點之間對應的時間為0.2s,測速儀第二次發出超聲波時,經過了0.1s到達了汽車處,而信號從汽車處返回測速儀,也行駛了0.1s的時間;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處返回到測速儀時,汽車距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從汽車處返回到測速儀時,汽車距測速儀:;因此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了:;這17m共用了:;所以汽車的車速為:.故選A。15.(2024七下·柯橋期中)在用一凸透鏡研究其成像的規律時,某同學得到的部分實驗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實驗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物距v/cm 22 24 30 38 60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B.當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C.當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像會逐漸變小【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A.根據u=v=2f計算凸透鏡的焦距;BC.比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從而確定成像特點和應用;D.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分析。【解答】A.在實驗3中,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30cm,解得:f=15cm,故A正確不合題意;B.當u=25cm時,此時fC.當v=24cm時,此時f2f,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故C正確不合題意;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物距變大,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像距變小,像變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2024七下·柯橋期中)圖甲為人類生殖發育過程示意圖, 圖乙為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示意圖, 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 [A] 有長長的尾巴, 能游動。(2) [C] 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 ] 。(3) 胚胎發育的主要部位是圖乙中的[ ] 。【答案】精子;受精卵;2;輸卵管;3;子宮【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 根據圖片可知,1圖中,A為精子、B為卵巢、C為受精卵、D為分娩。2圖中,1為卵巢、2為輸卵管、3為子宮、4為陰道。(1)根據精子的特點解答;(2)根據受精卵的形成位置解答;(4)根據胚胎發育的位置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精子有長長的尾巴,能游動。(2)受精卵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2】輸卵管;(3) 胚胎發育的主要部位是圖乙中的【3】子宮。17.(2024七下·柯橋期中)圖甲為眼球的結構模式圖。長時間的近距離工作或過度使用眼睛使睫狀肌持續收縮,處于痙攣狀態,造成晶狀體過厚,焦距過 (選填“大”或“小”),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膜 (選填“前”或“后”),稱為假性近視。長此以往,眼球前后徑變大,即使睫狀肌完全放松,遠處物體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選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徑,此時就發展為真性近視。矯正近視需配戴的鏡片是 (選填“乙”或“丙”)。【答案】小;前;小于;丙【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18.(2024七下·柯橋期中)(1)如圖所示,當一束光射入杯中,會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變,逐漸往杯中加水,觀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逐漸加水的過程,折射角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右圖所示現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處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條大魚準備躍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圖是水中大魚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魚應該選擇A,B,C哪條路線躍起才有機會捕獲蜻蜓 。(選填“A”、“B”或“C”)【答案】左;不變;C【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1)①根據液面升高時入射點的位置變化分析;②根據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解答。(2)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像的位置變化即可。【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變,逐漸往杯中加水,液面升高,折射點會向左移動,所以光斑會向左移動。②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入射角的大小不變,所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變。(2)根據題意可知,當蜻蜓反射出的光線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折射光線射入眼睛后,看到像的位置比實際位置偏高,因此蜻蜓的實際位置在C點附近,自然它選擇C路線有機會捕獲蜻蜓。19.(2024七下·柯橋期中)有甲、乙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如圖所示。(1)由花的結構可以推測,屬于異花傳粉的是 (選填“甲”“乙”或“甲和乙”)。(2)乙主要靠昆蟲傳粉,這樣的花應具有 的特點(寫兩點)。【答案】(1)乙(2)鮮艷的花冠、芳香的氣味和甘甜的花蜜【知識點】花的結構【解析】【分析】(1)自花傳粉是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異花傳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2)蟲媒花多具以下特點:多具特殊氣味以吸引昆蟲;多能產生花蜜;花大而顯著,并有各種鮮艷顏色。【解答】(1) 由花的結構可以推測,乙圖中,兩個花朵相互授粉,屬于異花傳粉;(2)乙主要靠昆蟲傳粉,這樣的花應具有的特點:鮮艷的花冠、芳香的氣味和甘甜的花蜜。(1)傳粉是指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自花傳粉是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如小麥、水稻、豌豆、番茄等,如圖甲所示。異花傳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如油菜、向日葵、蘋果樹等,如圖乙所示。(2)異花傳粉的花又分蟲媒花和風媒花。 靠昆蟲為媒介進行傳粉方式的稱蟲媒,借助這類方式傳粉的花,稱蟲媒花。蟲媒花多具以下特點:多具特殊氣味以吸引昆蟲;多能產生花蜜;花大而顯著,并有各種鮮艷顏色。20.(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金坐飛機時,經常要暈飛機。媽媽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減弱他不舒服的癥狀。請根據以上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暈飛機主要是由于圖中 (填字母)區域的前庭特別敏感導致的;(2)媽媽講話的聲音會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動;(3)小金閉眼也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主要是由于媽媽聲音的 有別于他人。【答案】C;鼓膜;音色【知識點】人的感覺;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21.(2024七下·柯橋期中)探究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小明做了如下實驗:(1)如圖所示,讓太陽光穿過紙板的狹縫射到三棱鏡上,經三棱鏡分解后的彩色光帶通過藍色玻璃板,在白紙上觀察到的光帶顏色是 ;(2)用綠色的紙屏直接吸收經棱鏡色散后的彩色光帶,觀察到紙屏上出現的顏色是 ;(3)實驗結論: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 ,吸收跟物體顏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答案】藍色;綠色;相同;不相同【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1)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2)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3)根據上面的現象分析得出結論。【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藍色玻璃板為藍色透明體,它只能透過藍光,即白紙上看到的光帶呈藍色;(2)綠色光屏只能反射綠光,則用綠紙屏接收七色光帶,看到的是綠色。(3)通過上述實驗歸納總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能通過的顏色,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相同,吸收跟物體不同顏色的色光。22.(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東站在試衣鏡前,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經驗,小東同學借助家中常見生活物品來探究平面鏡成像大小的特點。(1)[建立假設]平面鏡成像時, ;(2)[器材選擇]廚房與客廳之間的玻璃門、拖鞋若干等;[方案設計]①將左拖鞋放在客廳的某一位置(如圖甲);②將另一只拖鞋移至廚房,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③觀察移至廚房的鞋與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④多次改變左拖鞋到玻璃門的距離,重復上述實驗。[交流討論]器材選擇時,小科應選擇 (填“方案1”或”方案2”)兩只拖鞋做實驗。(3)實驗過程中,若像與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A.廚房地面比客廳高B.平面鏡成的是虛像C.玻璃門與地面不垂直D.玻璃門下端有金屬框影響,不能完整成像(4)若出現成像較暗,不易辨識的現象,你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答案】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平面的距離有關;方案1;AC;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 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 ”確定變化的因素,進行猜想;(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3)根據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解答;(4)物體反射的光線越多,則成像越明亮。【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設:像的大小可能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2)平面鏡內成的像與物體是對稱的,即左右相反,那么應選用兩個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選擇方案1。(3)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門不豎直放置或廚房地面與客廳地面高度不同,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與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選AC。(4)若成像較暗,說明物體上的光線較弱,那么可以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23.(2024七下·柯橋期中)黎小豆是一種雜糧作物,為了研究播種深度對黎小豆種子萌發及幼苗早期生長的影響,研究者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大小均勻、飽滿無損的黎小豆種子,分別按4cm、6cm、8cm、10cm播種深度,等間距播種到四個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種150粒。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為出苗標準,每隔24小時測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數據處理后如圖2所示;③播種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稱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機物),取平均值后繪制成圖3。根據實驗描述,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變量是播種深度;實驗中有遵循“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的操作是 (填寫實驗步驟序號)。(2)黎小豆種子萌發時,圖1中的 (填寫序號和名稱)最先突破種皮。(3)結合圖2和圖3,如果請你幫助農民播種黎小豆,應選擇 厘米深度播種更合適,原因是 。(說明一個理由即可)【答案】①;③胚根;4;種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 圖1中①胚芽,②胚軸,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1)根據題目的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 ”分析解答;(2)根據種子的結構分析解答;(3)根據圖2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 實驗期間各箱中環境條件保持一致 ”可知,實驗中有遵循“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的操作是①。(2)種子萌發時③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3)據柱狀圖可見:播種深度為4厘米時,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原因是:①種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軸無需伸長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機物最少、③幼苗葉片展開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4.(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點時,觀察到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據光路的特點,小金確認反射角為 (選填“”“”或“”)。(2)通過實驗還得到如表數據,由數據可知①處為 度。入射角 0o 15o 30o 45o 60o反射角 ① 15o 30o 45o 60o折射角 0o 11.3o ② 35.4o 40.9o(3)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測,②處的數據范圍是 。A.11.3°<<35.4° B.11.3°<<30°C.30°<<35.4° D.15°<<45°【答案】;0;小于;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種介質內,反射角是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2)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3)①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規律;②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的數值范圍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α與∠在同種介質內,且右邊的光線為反射光線,故由圖可知反射角為。(2)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當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所以①處為0°。(3)①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由表格數據可知,當入射角為15°時,折射角為11.3°,當入射角為30°時,折射角應小于30°,因為此時入射角增大,故折射角也增大,所以②處折射角的范圍為11.3°<<30°。故選B。25.(2024七下·柯橋期中)小科的媽媽用酸奶機制作了酸奶,這引起了小科的興趣。圖甲是媽媽制作酸奶的3步曲。(1)制作前用開水沖燙器具的目的是 。(2)發酵時酸奶機內部是恒溫設置,小科很好奇酸奶機內部設置的溫度,查閱資料獲得乳酸菌活菌數與發酵溫度的關系圖(如圖乙),小科分析圖后認為酸奶機內部應該設置 的溫度才能制作最佳的酸奶。(3)小科取出媽媽自制的酸奶,取了一小杯,發現色澤呈乳白色;用湯匙攪拌,均勻且細膩;而且有酸奶特有的香味。小科根據說明書上的評價標準,給媽媽打了一個綜合等第為 。項目 優秀 良好 待改進色澤 乳白色 微黃色 有其他顏色組織狀態 均勻細膩 均勻有少量顆粒狀 有固液分層氣味 有發酵乳特有香味 有牛奶香味 特別酸的氣味【答案】高溫殺死其他雜菌,防止其影響酸奶發酵;37℃;優秀【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26.(2024七下·柯橋期中)按要求完成作圖:如圖1所示,根據光路圖,在方框內填上相應透鏡。【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光線向中間偏折為會聚,光線向四周偏折為發散,據此確定透鏡種類即可。【解答】根據圖片可知,經過透鏡后的光線都向中間偏折,即會聚到一起,那么應該為凸透鏡,如下圖所示:27.(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點光源S發出的一束光線被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請作出該光線的光路圖。【答案】【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28.(2024七下·柯橋期中)畫出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車的力的示意圖。【答案】【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解析】【分析】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畫帶箭頭的線段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以長方體右上角為作用點,沿與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畫一條帶有箭頭的線段即可,如下圖所示:29.(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是比較歸納昆蟲、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據圖回答:(1)昆蟲的發育有兩種方式,其中的家蠶一生要經過卵、幼蟲、 、成蟲四個時期。(2)若“I”代表昆蟲和兩棲類動物在發育上的共同點,則“I”表示幼體和成體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差異大,稱為 發育。(3)若“II”代表昆蟲和爬行類動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點 ,則“II”是 受精。(4)若“IV”代表昆蟲、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點,則“IV”是 (寫出一點)。【答案】蛹;變態;體內;卵生【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昆蟲的發育過程;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鳥的發育過程30.(2024七下·柯橋期中)第19屆亞運會將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圍繞“互聯網+體育”這個概念,“智能亞運”有望得到廣泛應用。如圖所示,交警利用無人機對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無人機的部分參數如表格所示:無人機部分參數質量 12千克最大飛行半徑 5千米最大航速 50千米/時拍攝速度 11000幀/秒(1)當無人機下降時,以無人機為參照物,地面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轎車限速120千米/時。一輛小轎車在通行0.4米的過程中,該無人機拍攝小轎車的幀數為110幀,請通過計算判斷小轎車是否超速 。【答案】運動;,故小轎車超速【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31.(2024七下·柯橋期中)如圖所示,小明將一枚硬幣放在碗的底部,剛開始眼睛在處看不到它。當小明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一段時間后又看見了硬幣。請利用所學過的知識說明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答案】根據題意可知,當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由于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處也能看到硬幣的虛像。【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當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據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沿碗壁緩緩向碗中加水時,來自硬幣的光線會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從而發生折射。當折射光線進入人眼時,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由于虛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處也能看到硬幣的虛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聯盟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