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八區(qū)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八區(qū)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八區(qū)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科學試題
1.(2023七上·淳安期末)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現(xiàn)象,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科學家提出這種觀點是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驗證方案 D.收集證據(jù),檢驗假設
2.(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3.(2023七上·淳安期末)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應用了許多新科技,下列應用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主火炬中液氫燃燒 B.跳臺中心用水霧造雪
C.用液態(tài)二氧化碳蒸發(fā)吸熱制冰 D.頒獎禮服中石墨烯通電發(fā)熱
4.(2023七上·淳安期末)甌柑是溫州地區(qū)的特產(chǎn),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多種藥效。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甌柑這種植物屬于(  )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5.(2023七上·淳安期末)在19屆杭州亞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之一是田徑賽場上的機器狗,它可以運輸比賽器材,能進行翻譯、指路等任務。下列可作為判斷該機器狗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jù)是(  )
A.能否運輸比賽器材 B.能否翻譯、指路
C.是否需要能源 D.能否生長和繁殖
6.(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列四個都是本學期課本中的觀察實驗,其中實驗過程中沒有借助放大鏡作為觀察工具的是(  )
A.觀察手指指紋的紋路
B.觀察蝸牛的外形形態(tài)結構
C.觀察草履蟲的結構
D.觀察方形蔗糖的構成
7.(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根據(jù)該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E處的地形為鞍部
B.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
C.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
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fā),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
8.(2023七上·淳安期末)某同學對預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進行了估測,其中最符合事實的是(  )
A.“戴口罩”: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面積約為180cm2
B.“測體溫”: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約為4kg
C.“要消毒”: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L
9.(2023七上·淳安期末)概念之間常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關系,下列選項中的概念符合圖中關系的是(  )
  M N Q
A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電燈通電發(fā)光
B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被子植物
C 脊椎動物 爬行動物 蛇
D 營養(yǎng)器官 生殖器官 根
A.A B.B C.C D.D
10.(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下列各項實驗或事實能作為相應結論的證據(jù)的是(  )
選項 實驗或事實 結論
A ① 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筆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體
B ②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殼是變動的
C ③ 兩本書向中間擠壓時中間隆起 板塊碰撞形成山脈
D ④ 切開的熟雞蛋有蛋殼、蛋白和蛋黃 地球內(nèi)部是分層的
A.A B.B C.C D.D
11.(2023七上·淳安期末)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xiàn)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12.(2023七上·淳安期末)某工廠要制造一種特殊用途的鋼鋁罐,在鋼罐內(nèi)表面要壓貼一層0.25毫米的鋁片。技術人員先把薄薄的鋁膜裝在鋼罐內(nèi)與內(nèi)壁相貼,再往鋼罐內(nèi)灌滿水,水中插入冷凍管。當水結成冰后,鋁膜就緊緊地貼在鋼罐的內(nèi)壁了。下列對該技術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水結冰放出大量的熱,使鋁膜被焊牢了
B.水結冰放出大量的熱,使鋁膜受熱膨脹貼緊鋼罐
C.水結冰吸收大量的熱,使鋼罐遇冷收縮貼緊鋁膜
D.水結冰體積變大,給鋁膜較大壓力,使其貼緊鋼罐
13.(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對下列實驗操作進行了結果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結果分析
A 用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將尺拉得很緊 偏小
B 用直尺測頭發(fā)直徑時,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C 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俯視液面最低處讀取數(shù)據(jù) 偏大
D 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離開口腔讀數(shù) 偏小
A.A B.B C.C D.D
14.(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發(fā)現(xiàn)很多食品包裝袋設計成“鋸齒”狀,他猜想袋口做成“鋸齒”狀要比“平邊”狀撕開時省力,為驗證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
A.撕開不同“鋸齒”狀的包裝袋,比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裝袋的不同“鋸齒”位置撕開,比較用力的大小
C.在同一包裝袋的“鋸齒”狀位置和“平邊”狀位置撕開,比較用力大小
D.撕開“平邊”狀和“鋸齒”狀的不同材質(zhì)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
15.(2023七上·淳安期末)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是科學的重要觀念之一,在生物體的不同結構層次上都有體現(xiàn)。下列結構和功能對應的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選項 結構 功能
A 細胞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膜 保護細胞,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
B 人體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 防止細菌侵入,起保護作用
C 鳥類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fā)達 有利于在空中飛行
D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著鱗片或甲 維持體溫恒定
A.A B.B C.C D.D
16.(2023七上·淳安期末)研究人員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成功用人體細胞制造出了心臟。這顆心臟大約兩厘米長,不僅有肌肉,還有血管和其他支撐結構,甚至能像真實的心臟一樣跳動,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1)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來看,該3D打印心臟屬于   。
(2)制造心臟的心肌細胞來自多能干細胞,下圖①過程是   ,該過程中干細胞核中的   先復制再平均分配,產(chǎn)生的細胞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均相同,再經(jīng)過過程②細胞的生長和   ,形成心肌細胞。
17.(2023七上·淳安期末)西溪濕地風景秀麗,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觀。
(1)小金將濕地內(nèi)部分動物分為甲、乙兩類,如表。他是依據(jù)   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類別 動物名稱
甲 燕子、田鼠、草魚、青蛙
乙 蜜蜂、蚯蚓、蝦
(2)小金在西溪濕地采集了四種植物P、Q、R和S,并設計了一張二歧分類檢索表進行分辨,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它在檢索表中對應的位置是   (填字母)。
1a有種子……P 1b無種子……2 2a有葉………3 2b無葉………Q 3a有根………R 3b無根………S
(3)濕地內(nèi)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下列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的是   。
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  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huán)境  ③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18.(2023七上·淳安期末)科學家研制了一種新型的溫度計,在碳納米管里充入金屬鎵液體,在50℃~500℃之間,碳納米管中鎵液柱的高度隨溫度呈現(xiàn)均勻變化。
(1)這種溫度計是根據(jù)   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制成的;
(2)圖中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   ;
(3)與普通溫度計相比,此溫度計的優(yōu)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
19.(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面是制作、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制作細胞模型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桌上擺放有三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
(2)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3)圖甲是小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四個視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順序依次是   。
(4)圖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蔥表皮的細胞模型,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評價標準。
等第 優(yōu)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基本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錯誤,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請你根據(jù)評價標準判斷小金制作的細胞模型為   等第。
20.(2023七上·淳安期末)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大多以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存在。歷史上,奧地利科學家萊尼茨爾于1888年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特的物質(zhì)。他將這種物質(zhì)的固態(tài)晶體加熱到145℃時,便熔成液體,不過是渾濁的,繼續(xù)加熱到175℃時,它似乎再次熔化,變成清澈的液體。該物質(zhì)在加熱過程,仿佛出現(xiàn)兩次熔化過程、有兩個熔點。其實,萊尼茨爾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一種介于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物質(zhì)的第四種狀態(tài),叫做液晶,廣泛應用于計算器、電腦等顯示器的制作。
(1)如圖甲是小明繪制的某物質(zhì)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排列示意圖。其中表示氣態(tài)的是    (填字母)。
(2)小明根據(jù)題中萊尼茨爾的發(fā)現(xiàn),繪制了該物質(zhì)加熱過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溫度變化趨勢示意圖,如圖乙。
①乙圖中表示該固體熔化過程的是   段(用字母表示)。
②請在答題卷中補充畫出該物質(zhì)繼續(xù)加熱時的溫度變化趨勢示意圖   。
21.(2023七上·淳安期末)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肅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為搜救埋在廢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員會調(diào)用許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據(jù)人體發(fā)出的氣味發(fā)現(xiàn)幸存者。
(1)搜救犬能發(fā)現(xiàn)幸存者,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是因為   ;
(2)地震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確的有   。
①乘電梯快速下樓
②從室外跑進樓內(nèi)躲避
③若在底樓,應快速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方
22.(2023七上·淳安期末)生活中口罩類型不同,材質(zhì)結構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是否一樣呢?小金選取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各一個進行實驗:
步驟一:將電吹風、剪去瓶口和瓶底的塑料瓶、一次性口罩和黑布依次進行組裝。
步驟二:將一藥匙白色的痱子粉倒入塑料瓶內(nèi),打開電吹風的冷風擋吹5秒,取下黑布,觀察痱子粉的噴出情況。
步驟三:換用棉布口罩、PM2.5口罩進行重復實驗,記錄3次實驗后痱子粉的噴出情況如表所示。
口罩類型 痱子粉噴出的情況
一次性口罩 噴出較多
棉布口罩 噴出較少
PM2.5口罩 幾乎沒有噴出
(1)實驗中口罩防塵效果的好壞可以通過   來判斷;
(2)實驗中應控制相同的量有   ;
A.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  B.電吹風工作的時間  C.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
(3)分析表中的實驗結果,初步可得出結論:   。
(4)實驗方案還存在缺陷,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議是   。
23.(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甲是“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實驗裝置,小金用兩個相同的燒杯(圖中用虛線形表示)分別裝入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種液體,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
(1)如圖甲,在組裝器材時應先調(diào)節(jié)   (填“①”或“②”)的高度,確保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2)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并每隔一分鐘測量一次溫度。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乙,分析圖像可知:質(zhì)量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在升高相同溫度時,   吸收的熱量較多;
(4)冬天,小金想自制一個暖手袋,若只能從A或B中選一種液體裝入暖手袋中作為供熱物質(zhì),則應選擇   (選填“A”或“B”)。
24.(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做了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后想到:人體細胞生活在生理鹽水中,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那么植物細胞是否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呢?
(1)小金先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狀態(tài)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如圖1,圖中A是   (填結構名稱)。
(2)接著,小金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師告訴小金,這是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小金把此洋蔥表皮細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細胞又復原了,如圖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現(xiàn)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蘇打溶液 25%的食鹽溶液
操作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這樣重復三次
“分離”時間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多次
能否“復原” 能 能 不能
①該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   的關系。
②以上實驗結果或現(xiàn)象支持下列哪些觀點?   (填字母)。
A.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
B.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
C.清水都能使已發(fā)生“分離”的植物細胞“復原”
25.(2023七上·淳安期末)研究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裝置測量空氣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打氣筒將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皮球的初始質(zhì)量為81.6克。
②將如圖甲的量杯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氣針和乳膠管將皮球內(nèi)的空氣引入量杯中。
③如圖乙,量杯內(nèi)空氣達到量杯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暫停放氣。再將量杯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共收集了10次。
④如圖丙,用天平稱出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
(1)下表是小組設計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請將橫線部分內(nèi)容補充完整;
待測量 皮球初始質(zhì)量 (克) 排出空氣的體積 (毫升)     空氣的密度 (克/厘米3)
測量結果
(2)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所測空氣的密度為   kg/m3;
(3)下列實驗操作會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的是   。
A.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有氣體泄漏
B.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
C.丙圖中測量皮球質(zhì)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
26.(2023七上·淳安期末)人們常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小金認為等質(zhì)量條件下,100℃的水蒸氣和100℃的開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的水蒸氣液化成100℃的熱水時,會放出熱量。對此,小金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
【實驗過程】(實驗中的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
①將一定質(zhì)量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位置,標記為A;
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液化),發(fā)現(xiàn)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標記為B,搖勻后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fā)現(xiàn)t2高于t1。
(1)僅憑“t2高于t1”的證據(jù)還不足以支持小金的觀點,因為   ;
(2)小金的補充步驟如下,請幫他補充完整: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溫度為t1的冷水至與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t3,若   ,則可以支持小金的觀點。
27.(2023七上·淳安期末)地球構造理論經(jīng)歷了以下著名的“三級跳”:
(1)結合上述科學史料,判斷下列觀點中錯誤的是_________。
A.“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
B.“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
C.“板塊構造學說”推翻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
D.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   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由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板塊的   地帶(選填“中心”或“交界”)。
28.(2023七上·淳安期末)衛(wèi)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度差高達250℃,而衛(wèi)星內(nèi)部的電子設備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于是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熱管。熱管的結構如圖,在金屬外殼內(nèi)襯墊一層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體,中心是氣腔。衛(wèi)星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通過熱管使衛(wèi)星的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的原因。
29.(2023七上·淳安期末)杭州亞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是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公路上舉行的,為了使騎行達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下表是制造自行車可選的材料。
材料 錳鋼 鋁合金 鈦合金 碳纖維
性能(強度) 強 較弱 較強 強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按照上述要求,選擇表中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車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車所用鋁合金部分的質(zhì)量為12kg,請你計算所用鋁合金材料體積為多少   ?
(3)若保持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將所用的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則自行車的質(zhì)量變化了多少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包括: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進行交流與反思。
【解答】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這是建立假設,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A、根據(jù)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點燃酒精燈時,應用火柴點燃,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會導致酒精失火,選項錯誤;
B、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于試管口上方,不能伸進試管內(nèi),選項錯誤;
C、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選項正確;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于試管口上方,不能伸進試管內(nèi),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3.【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 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
【解答】 A.主火炬中液氫燃燒生成水,屬于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
B.跳臺中心用水霧造雪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
C.用液態(tài)二氧化碳蒸發(fā)吸熱制冰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合題意;
D.頒獎禮服中石墨烯通電發(fā)熱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4.【答案】C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蕨類植物: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沒有種子,一般具有根、莖、葉的分化,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甌柑不屬于蕨類植物。
苔蘚植物: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也靠孢子繁殖,同樣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甌柑不屬于苔蘚植物。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種子被果皮包裹在果實(甌柑)內(nèi)部,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所以甌柑屬于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種子,但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不會形成果實,而甌柑有果實,所以甌柑不屬于裸子植物。
【解答】A、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且體內(nèi)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能為植株輸送營養(yǎng)物質(zhì),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故蕨類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A錯誤。
B、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假根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B錯誤。
C、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說明其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C正確。
D、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發(fā)達的根、莖、葉和種子,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沒有花、果實這兩個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解答。
【解答】機器狗不能生長與繁殖,因此根據(jù)它能否生長與繁殖即可判斷出它屬于非生物。
故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6.【答案】C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放大鏡:放大鏡是一種簡單的光學儀器,主要用于將物體放大,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物體的細節(jié)。其放大倍數(shù)一般在幾倍到幾十倍之間,適用于觀察一些用肉眼難以看清,但又不需要極高放大倍數(shù)的物體,如指紋、昆蟲的外部形態(tài)、植物的葉片紋理、蔗糖晶體等。
顯微鏡:顯微鏡則是用于觀察非常微小的物體,如細胞、微生物等。它的放大倍數(shù)較高,通常可以達到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像草履蟲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其個體極其微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內(nèi)部結構和外部形態(tài)特征。
【解答】放大鏡是用來觀察物體細節(jié)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物體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對眼所張的角(視角),視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細節(jié)。所以觀察蝸牛的外形、手指指紋紋路、方糖的構成用到放大鏡;而觀察草履蟲的結構需要用到顯微鏡,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答案】A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shù)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線重合處,必為峭壁;若等高線成較小的封閉曲線時,這一地區(qū)便是山峰或盆地;等高線的形狀是從山頂起逐漸向外凸出的為山脊;等高線形狀逐漸向山頂或鞍部方向凸出的為山谷;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解答】讀圖分析,E處位于兩座山峰之間的低地,是鞍部,A正確;圖中采用指向標定向,D點在C點的東北方向,B錯誤;圖中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0米,C錯誤;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從A點和B點出發(fā),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AC,D錯誤;
故答案為:A。
8.【答案】A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1)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長、寬分別為18cm、10cm;
(2)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在200g;
(3)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3mm;
(4)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0mL,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長、寬分別為18cm、10cm,所以其面積約為S=18cm×10cm=180cm2,故A正確;
B.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在200g=0.2kg左右,故B錯誤;
C.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3mm,故C錯誤;
D.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0mL,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9.【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tǒng);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常見的脊椎動物;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10.【答案】B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殼變動的證明;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
【解答】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筆尖先消失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A錯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能夠證明地殼變動,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后來地殼抬升形成山脈,故B正確;兩本書向中間擠壓時中間隆起不能作為板塊碰撞形成山脈的證據(jù),C錯誤;地球內(nèi)部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層,切開的熟雞蛋有蛋殼、蛋白和蛋黃不能作為地球內(nèi)部結構的證據(jù),D錯誤;
故答案為:B。
11.【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動理論的內(nèi)容: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組成物質(zhì)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A符合題意;
B、酒精與水混合,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不符合題意;
C、氣體擴散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是液體擴散實驗,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jù)水結成冰后的體積變化分析判斷。
【解答】 當鋼罐內(nèi)灌滿水,水中插入冷凍管,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變大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使它們壓牢。
故選D。
13.【答案】D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A.用皮尺測量長度時,皮尺拉得過緊,會使皮尺上面的刻度間距變大;
B.測量頭發(fā)直徑時,在鉛筆上沒有緊密繞頭發(fā),測得的數(shù)值包含了空隙的值;
C.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如果俯視液面,視線位置會比液面位置偏上;
D.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可以離開人體進行讀數(shù)。
【解答】 A.用皮卷尺測量長度時,皮卷尺拉得過緊,刻度之間的距離變大,會使測量值偏小,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測頭發(fā)的直徑時,在鉛筆上沒有緊密繞頭發(fā)會使頭發(fā)之間的間隙變大,測量值偏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如果俯視液面,視線觀看到的示數(shù)在最低處液面的上面,會使測量值偏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體溫計因為有個特殊構造:縮口,故能使水銀受熱上升,遇冷不能自動退回,故可以離開口腔進行讀數(shù),讀數(shù)不會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4.【答案】C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比較“鋸齒”狀和“平邊”狀撕開時哪個省力,必須控制袋子等其他因素相同,據(jù)此分析。
【解答】 比較“鋸齒”狀和“平邊”狀撕開時哪個省力,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要選擇同一包裝袋的“鋸齒”狀位置和“平邊”狀位置撕開,比較用力大小,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5.【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動植物的結構層次不同,不同的結構層次都與功能相適應。
【解答】A.細胞膜使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它除起保護作用外,還可以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zhì)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zhì)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人體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防止細菌入侵,起保護作用,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鳥類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fā)達,為飛行提供動力,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爬行動物屬于變溫動物,體表覆蓋有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nèi)水分水分的蒸發(fā),適于陸地生活,故D錯誤,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答案】器官;細胞分裂;染色體;細胞分化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
【解析】【分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結締組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細胞分裂: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其結果是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
細胞生長:指構成生物體的細胞要不斷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并且轉(zhuǎn)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zhì),體積會由小變大的過程。
細胞分化: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的過程。
圖中①細胞分裂、②細胞分化。
【解答】(1)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能自動的有節(jié)律的收縮和舒張,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動力器官。
(2)在正常的情況下,經(jīng)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zhì)的作用下,其形態(tài)、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xiàn)了差異,這就是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不同的組織。3D打印心臟的心肌細胞來自多能干細胞,如圖①過程是細胞分裂,該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先復制再平均分配,產(chǎn)生的細胞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均相同,生長后的細胞再經(jīng)過過程②細胞分化形成心肌細胞。
17.【答案】有無脊柱;R;①②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1)動物分類的依據(jù)很多,其中根據(jù)動物體內(nèi)有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等。
(2)植物根據(jù)能否產(chǎn)生種子,可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根據(jù)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它們靠孢子繁殖后代。此外,植物還可根據(jù)有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來進一步分類。
(3)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nèi)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它是 “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 和 “活的自然博物館”。
【解答】(1)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nèi)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nèi)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jù)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2)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無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根據(jù)二歧分類檢索表可知,植物R無種子有葉、有根的是蕨類植物。
(3)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fā)等)、環(huán)境污染使環(huán)境不再適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因此,濕地內(nèi)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huán)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都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
18.【答案】金屬鎵液體;54.8℃;測量范圍較大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可以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用途等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1)該溫度計充入液態(tài)的金屬鎵,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2)圖中溫度計分度值為0.2℃,液面在54.8℃,故讀數(shù)為54.8℃。
(3)對比可知,此溫度計比普通溫度計的優(yōu)點是精確度比較高(或測量范圍較大)。
19.【答案】①③;防止產(chǎn)生氣泡;BDAC;待改進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
20.【答案】C;B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固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排列緊密;液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沒有固定位置,運動比較自由;氣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
(2)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根據(jù)該物質(zhì)有兩個熔點進行畫圖。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C圖中分子之間的距離最大,因此表示氣態(tài)的是C;
(2)①乙圖中BC段固體的溫度保持不變,因此表示該固體熔化過程的是BC段;
②晶體有兩個熔點,前面已經(jīng)進行了第一次熔化,那么當溫度升高到175℃時會進行第二次熔化,此時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結束,它的溫度才會繼續(xù)升高,如下圖所示:

21.【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③
【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
【解析】【分析】(1)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2)根據(jù)地震逃生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1)搜救犬能發(fā)現(xiàn)幸存者,是因為人體氣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搜救犬聞到人體氣味。
(2)學會地震發(fā)生時的正確逃生方法,有利于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寶貴生命。地震發(fā)生時,高層樓容易斷電,不能搭乘電梯;如果地震發(fā)生時在室外,應盡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要在高墻、大樹、電線桿附近,更不能從室外跑進樓內(nèi)躲避;若在底樓,應快速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方,故③正確,①②錯誤。
故答案為:③。
22.【答案】觀察黑布上痱子粉噴出的情況;AB;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不同(PM2.5口罩防塵能力最強或一次性口罩防塵能力最弱);增加每種口罩的數(shù)量進行多次實驗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
【解析】【分析】(1)實驗設計與原理
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是否一樣。
實驗原理:通過模擬一定的環(huán)境,讓帶有痱子粉的氣流通過不同類型的口罩,觀察并比較痱子粉的噴出情況,以此來判斷口罩的防塵效果。如果噴出的痱子粉越少,說明口罩的防塵能力越強。
(2)實驗變量與控制
自變量:口罩的類型,即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 口罩。
因變量:口罩防塵效果,通過觀察黑布上痱子粉的噴出情況來衡量。
【解答】(1)防塵效果是用轉(zhuǎn)換法來體現(xiàn)的,即痱子粉噴出越少,說明口罩的防塵效果越好。
(2)實驗的研究使用了控制變量法,為了保證實驗可靠,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電吹風工作的時間相同,而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倍吹動后不固定,因而不影響實驗效果。
故選AB。
(3)分析表中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不同種類的口罩防塵能力是不同的,醫(yī)用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三種口罩PM2.5口罩的防塵能力最好。
(4)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增加每種口罩的數(shù)量進行多次實驗。
23.【答案】②;使液體受熱均勻;A;A
【知識點】比熱容
24.【答案】液泡;細胞壁;溶液種類;A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具有細胞液,貯存著各種物質(zhì);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3)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探究中的變量即可;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三種溶液是否會引起洋蔥鱗片葉分離速度不同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圖1中A是液泡。
(2)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細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溶液的類型對洋蔥表皮細胞的影響,因此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溶液類型的關系。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可得出結論是: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A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25.【答案】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克);1.2;C
【知識點】設計實驗測密度
【解析】【分析】(1)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和質(zhì)量,據(jù)此分析;
(2)根據(jù)皮球打足氣時的質(zhì)量和排出空氣后的質(zhì)量計算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根據(jù)圖乙計算排出空氣的體積,再根據(jù)密度公式進行計算;
(3)根據(jù)公式進行分析。
【解答】(1)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和質(zhì)量,則應補充的內(nèi)容為: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m'(克)。
(2)皮球打足氣時的質(zhì)量為81.6g,由圖丙知道,排出空氣后的質(zhì)量為80.4g,則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為
由圖乙和題意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為
所測空氣的密度為
(3)由知道,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測出的體積偏小,則可能的原因為: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有氣體泄漏;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氣體部分溶于水;而丙圖中測量皮球質(zhì)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會使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變小,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
故答案為:C。
26.【答案】水蒸氣液化后的熱水也會放出熱量,使冷水溫度升高;100℃的熱水直至液面上升至B點;t2>t3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
【解析】【分析】(1)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熱;
(2)根據(jù)控制變量的思想進行分析,然后比較t3和t2溫度即可
【解答】(1)水蒸氣在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遇冷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發(fā)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的熱量被杯中的冷水吸收,水的溫度升高,而液化后的水與冷水混合也能通過熱傳導使原來的冷水溫度升高。
(2)②③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應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液面上升至B點,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3,并與t2比較,若t3低于t2,則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
27.【答案】(1)C
(2)碰撞和張裂
(3)交界
【知識點】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1)“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
(2)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3)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解答】(1)由材料分析,“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A正確;“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B正確;“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板塊構造學說,C錯誤;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D正確;故選C。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板塊內(nèi)部,地殼運動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1)由材料分析,“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A正確;“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B正確;“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板塊構造學說,C錯誤;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D正確;故選C。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板塊內(nèi)部,地殼運動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28.【答案】向陽面的一端溫度高,熱管吸液芯內(nèi)的液體吸收熱量發(fā)生汽化現(xiàn)象,液體變成蒸氣,降低了向陽面的溫度。熱的蒸氣沿氣腔跑到背陽面的一端,遇冷放出熱量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蒸氣變回液體,提高了背陽面的溫度。液體又順著吸液芯回到向陽面,如此循環(huán)往復,使衛(wèi)星的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
【解析】【分析】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稱為汽化,汽化吸熱;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稱為液化,液化放熱。
29.【答案】碳纖維;;5.6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的要求,自行車的強度高并且密度小的材料,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選擇的材料;
(2)知道車架的質(zhì)量和密度,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車架的體;
(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根據(jù)m=ρV可求出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自行車的質(zhì)量變化等于鋁合金的質(zhì)量減去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
【解答】(1)車身的材料要求強度高且輕便,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碳纖維材料的性能(強度)強、密度最小,所以用碳纖維材料來制作車身最理想。
(2)質(zhì)量為12kg的鋁合金材料,其體積為
(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則使用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
所以自行車由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時,其質(zhì)量減小了
m=m鋁-m碳=12kg-6.4kg=5.6kg
1 / 1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八區(qū)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監(jiān)測科學試題
1.(2023七上·淳安期末)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現(xiàn)象,有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科學家提出這種觀點是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設計驗證方案 D.收集證據(jù),檢驗假設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包括: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進行交流與反思。
【解答】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溫室效應,這是建立假設,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A、根據(jù)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A、點燃酒精燈時,應用火柴點燃,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會導致酒精失火,選項錯誤;
B、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于試管口上方,不能伸進試管內(nèi),選項錯誤;
C、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選項正確;
D、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應垂懸于試管口上方,不能伸進試管內(nèi),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C。
3.(2023七上·淳安期末)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應用了許多新科技,下列應用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主火炬中液氫燃燒 B.跳臺中心用水霧造雪
C.用液態(tài)二氧化碳蒸發(fā)吸熱制冰 D.頒獎禮服中石墨烯通電發(fā)熱
【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 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
【解答】 A.主火炬中液氫燃燒生成水,屬于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
B.跳臺中心用水霧造雪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
C.用液態(tài)二氧化碳蒸發(fā)吸熱制冰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合題意;
D.頒獎禮服中石墨烯通電發(fā)熱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4.(2023七上·淳安期末)甌柑是溫州地區(qū)的特產(chǎn),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多種藥效。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甌柑這種植物屬于(  )
A.蕨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答案】C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蕨類植物: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沒有種子,一般具有根、莖、葉的分化,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甌柑不屬于蕨類植物。
苔蘚植物: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也靠孢子繁殖,同樣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甌柑不屬于苔蘚植物。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種子被果皮包裹在果實(甌柑)內(nèi)部,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所以甌柑屬于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種子,但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不會形成果實,而甌柑有果實,所以甌柑不屬于裸子植物。
【解答】A、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且體內(nèi)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能為植株輸送營養(yǎng)物質(zhì),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故蕨類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A錯誤。
B、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中。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和葉結構簡單,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假根無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B錯誤。
C、甌柑樹春季開花,秋季結果,用種子繁殖,說明其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屬于被子植物,C正確。
D、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發(fā)達的根、莖、葉和種子,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沒有花、果實這兩個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C。
5.(2023七上·淳安期末)在19屆杭州亞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之一是田徑賽場上的機器狗,它可以運輸比賽器材,能進行翻譯、指路等任務。下列可作為判斷該機器狗是否屬于生物的依據(jù)是(  )
A.能否運輸比賽器材 B.能否翻譯、指路
C.是否需要能源 D.能否生長和繁殖
【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解答。
【解答】機器狗不能生長與繁殖,因此根據(jù)它能否生長與繁殖即可判斷出它屬于非生物。
故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6.(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列四個都是本學期課本中的觀察實驗,其中實驗過程中沒有借助放大鏡作為觀察工具的是(  )
A.觀察手指指紋的紋路
B.觀察蝸牛的外形形態(tài)結構
C.觀察草履蟲的結構
D.觀察方形蔗糖的構成
【答案】C
【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科學探究觀察工具
【解析】【分析】放大鏡:放大鏡是一種簡單的光學儀器,主要用于將物體放大,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物體的細節(jié)。其放大倍數(shù)一般在幾倍到幾十倍之間,適用于觀察一些用肉眼難以看清,但又不需要極高放大倍數(shù)的物體,如指紋、昆蟲的外部形態(tài)、植物的葉片紋理、蔗糖晶體等。
顯微鏡:顯微鏡則是用于觀察非常微小的物體,如細胞、微生物等。它的放大倍數(shù)較高,通常可以達到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像草履蟲這樣的單細胞生物,其個體極其微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其內(nèi)部結構和外部形態(tài)特征。
【解答】放大鏡是用來觀察物體細節(jié)的簡單目視光學器件,物體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對眼所張的角(視角),視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細節(jié)。所以觀察蝸牛的外形、手指指紋紋路、方糖的構成用到放大鏡;而觀察草履蟲的結構需要用到顯微鏡,故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根據(jù)該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E處的地形為鞍部
B.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
C.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
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fā),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
【答案】A
【知識點】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shù)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線重合處,必為峭壁;若等高線成較小的封閉曲線時,這一地區(qū)便是山峰或盆地;等高線的形狀是從山頂起逐漸向外凸出的為山脊;等高線形狀逐漸向山頂或鞍部方向凸出的為山谷;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
【解答】讀圖分析,E處位于兩座山峰之間的低地,是鞍部,A正確;圖中采用指向標定向,D點在C點的東北方向,B錯誤;圖中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0米,C錯誤;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從A點和B點出發(fā),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AC,D錯誤;
故答案為:A。
8.(2023七上·淳安期末)某同學對預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進行了估測,其中最符合事實的是(  )
A.“戴口罩”: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面積約為180cm2
B.“測體溫”: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約為4kg
C.“要消毒”: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L
【答案】A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1)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長、寬分別為18cm、10cm;
(2)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在200g;
(3)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3mm;
(4)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0mL,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一只長方形口罩的長、寬分別為18cm、10cm,所以其面積約為S=18cm×10cm=180cm2,故A正確;
B.一只測溫槍的質(zhì)量在200g=0.2kg左右,故B錯誤;
C.一張消毒濕巾的厚度約為3mm,故C錯誤;
D.一瓶家用洗手液的體積約為500mL,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9.(2023七上·淳安期末)概念之間常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關系,下列選項中的概念符合圖中關系的是(  )
  M N Q
A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電燈通電發(fā)光
B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被子植物
C 脊椎動物 爬行動物 蛇
D 營養(yǎng)器官 生殖器官 根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tǒng);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常見的脊椎動物;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10.(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下列各項實驗或事實能作為相應結論的證據(jù)的是(  )
選項 實驗或事實 結論
A ① 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筆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體
B ②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殼是變動的
C ③ 兩本書向中間擠壓時中間隆起 板塊碰撞形成山脈
D ④ 切開的熟雞蛋有蛋殼、蛋白和蛋黃 地球內(nèi)部是分層的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殼變動的證明;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模擬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研究對象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
【解答】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筆尖先消失不能作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故A錯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能夠證明地殼變動,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海洋,后來地殼抬升形成山脈,故B正確;兩本書向中間擠壓時中間隆起不能作為板塊碰撞形成山脈的證據(jù),C錯誤;地球內(nèi)部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圈層,切開的熟雞蛋有蛋殼、蛋白和蛋黃不能作為地球內(nèi)部結構的證據(jù),D錯誤;
故答案為:B。
11.(2023七上·淳安期末)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xiàn)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分子動理論的內(nèi)容: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組成物質(zhì)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A符合題意;
B、酒精與水混合,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不符合題意;
C、氣體擴散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是液體擴散實驗,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2023七上·淳安期末)某工廠要制造一種特殊用途的鋼鋁罐,在鋼罐內(nèi)表面要壓貼一層0.25毫米的鋁片。技術人員先把薄薄的鋁膜裝在鋼罐內(nèi)與內(nèi)壁相貼,再往鋼罐內(nèi)灌滿水,水中插入冷凍管。當水結成冰后,鋁膜就緊緊地貼在鋼罐的內(nèi)壁了。下列對該技術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水結冰放出大量的熱,使鋁膜被焊牢了
B.水結冰放出大量的熱,使鋁膜受熱膨脹貼緊鋼罐
C.水結冰吸收大量的熱,使鋼罐遇冷收縮貼緊鋁膜
D.水結冰體積變大,給鋁膜較大壓力,使其貼緊鋼罐
【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jù)水結成冰后的體積變化分析判斷。
【解答】 當鋼罐內(nèi)灌滿水,水中插入冷凍管,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變大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使它們壓牢。
故選D。
13.(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對下列實驗操作進行了結果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結果分析
A 用皮卷尺測量跳遠距離時,將尺拉得很緊 偏小
B 用直尺測頭發(fā)直徑時,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C 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時,俯視液面最低處讀取數(shù)據(jù) 偏大
D 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離開口腔讀數(shù)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A.用皮尺測量長度時,皮尺拉得過緊,會使皮尺上面的刻度間距變大;
B.測量頭發(fā)直徑時,在鉛筆上沒有緊密繞頭發(fā),測得的數(shù)值包含了空隙的值;
C.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如果俯視液面,視線位置會比液面位置偏上;
D.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可以離開人體進行讀數(shù)。
【解答】 A.用皮卷尺測量長度時,皮卷尺拉得過緊,刻度之間的距離變大,會使測量值偏小,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測頭發(fā)的直徑時,在鉛筆上沒有緊密繞頭發(fā)會使頭發(fā)之間的間隙變大,測量值偏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量筒測液體體積時,如果俯視液面,視線觀看到的示數(shù)在最低處液面的上面,會使測量值偏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體溫計因為有個特殊構造:縮口,故能使水銀受熱上升,遇冷不能自動退回,故可以離開口腔進行讀數(shù),讀數(shù)不會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4.(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發(fā)現(xiàn)很多食品包裝袋設計成“鋸齒”狀,他猜想袋口做成“鋸齒”狀要比“平邊”狀撕開時省力,為驗證猜想,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
A.撕開不同“鋸齒”狀的包裝袋,比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裝袋的不同“鋸齒”位置撕開,比較用力的大小
C.在同一包裝袋的“鋸齒”狀位置和“平邊”狀位置撕開,比較用力大小
D.撕開“平邊”狀和“鋸齒”狀的不同材質(zhì)包裝袋,比較用力大小
【答案】C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比較“鋸齒”狀和“平邊”狀撕開時哪個省力,必須控制袋子等其他因素相同,據(jù)此分析。
【解答】 比較“鋸齒”狀和“平邊”狀撕開時哪個省力,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要選擇同一包裝袋的“鋸齒”狀位置和“平邊”狀位置撕開,比較用力大小,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5.(2023七上·淳安期末)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是科學的重要觀念之一,在生物體的不同結構層次上都有體現(xiàn)。下列結構和功能對應的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選項 結構 功能
A 細胞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膜 保護細胞,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
B 人體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 防止細菌侵入,起保護作用
C 鳥類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fā)達 有利于在空中飛行
D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著鱗片或甲 維持體溫恒定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動植物的結構層次不同,不同的結構層次都與功能相適應。
【解答】A.細胞膜使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它除起保護作用外,還可以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zhì)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zhì)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人體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防止細菌入侵,起保護作用,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鳥類前肢特化為翼,胸肌發(fā)達,為飛行提供動力,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爬行動物屬于變溫動物,體表覆蓋有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nèi)水分水分的蒸發(fā),適于陸地生活,故D錯誤,但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6.(2023七上·淳安期末)研究人員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成功用人體細胞制造出了心臟。這顆心臟大約兩厘米長,不僅有肌肉,還有血管和其他支撐結構,甚至能像真實的心臟一樣跳動,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1)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來看,該3D打印心臟屬于   。
(2)制造心臟的心肌細胞來自多能干細胞,下圖①過程是   ,該過程中干細胞核中的   先復制再平均分配,產(chǎn)生的細胞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均相同,再經(jīng)過過程②細胞的生長和   ,形成心肌細胞。
【答案】器官;細胞分裂;染色體;細胞分化
【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
【解析】【分析】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結締組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細胞分裂:指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其結果是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
細胞生長:指構成生物體的細胞要不斷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并且轉(zhuǎn)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zhì),體積會由小變大的過程。
細胞分化: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的過程。
圖中①細胞分裂、②細胞分化。
【解答】(1)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能自動的有節(jié)律的收縮和舒張,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動力器官。
(2)在正常的情況下,經(jīng)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zhì)的作用下,其形態(tài)、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xiàn)了差異,這就是細胞的分化,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了不同的組織。3D打印心臟的心肌細胞來自多能干細胞,如圖①過程是細胞分裂,該過程中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先復制再平均分配,產(chǎn)生的細胞結構、形態(tài)和功能均相同,生長后的細胞再經(jīng)過過程②細胞分化形成心肌細胞。
17.(2023七上·淳安期末)西溪濕地風景秀麗,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觀。
(1)小金將濕地內(nèi)部分動物分為甲、乙兩類,如表。他是依據(jù)   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類別 動物名稱
甲 燕子、田鼠、草魚、青蛙
乙 蜜蜂、蚯蚓、蝦
(2)小金在西溪濕地采集了四種植物P、Q、R和S,并設計了一張二歧分類檢索表進行分辨,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類植物,它在檢索表中對應的位置是   (填字母)。
1a有種子……P 1b無種子……2 2a有葉………3 2b無葉………Q 3a有根………R 3b無根………S
(3)濕地內(nèi)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下列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的是   。
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  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huán)境  ③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答案】有無脊柱;R;①②③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1)動物分類的依據(jù)很多,其中根據(jù)動物體內(nèi)有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無脊椎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等。
(2)植物根據(jù)能否產(chǎn)生種子,可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根據(jù)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它們靠孢子繁殖后代。此外,植物還可根據(jù)有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來進一步分類。
(3)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nèi)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它是 “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 和 “活的自然博物館”。
【解答】(1)甲類動物燕子、田鼠、草魚、青蛙的體內(nèi)均具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乙類動物蜜蜂、蚯蚓、蝦的體內(nèi)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所以,他是依據(jù)有無脊柱這一特征來分類的。
(2)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無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根據(jù)二歧分類檢索表可知,植物R無種子有葉、有根的是蕨類植物。
(3)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長是破壞或改變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過度利用生物資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圍湖造田、墾荒、濕地開發(fā)等)、環(huán)境污染使環(huán)境不再適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遭到破壞,使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少,導致生物種類越來越少。因此,濕地內(nèi)有部分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①減少使用塑料制品、②做好垃圾分類,保護環(huán)境、③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都屬于保護珍稀動植物措施。
18.(2023七上·淳安期末)科學家研制了一種新型的溫度計,在碳納米管里充入金屬鎵液體,在50℃~500℃之間,碳納米管中鎵液柱的高度隨溫度呈現(xiàn)均勻變化。
(1)這種溫度計是根據(jù)   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制成的;
(2)圖中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   ;
(3)與普通溫度計相比,此溫度計的優(yōu)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金屬鎵液體;54.8℃;測量范圍較大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可以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用途等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1)該溫度計充入液態(tài)的金屬鎵,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2)圖中溫度計分度值為0.2℃,液面在54.8℃,故讀數(shù)為54.8℃。
(3)對比可知,此溫度計比普通溫度計的優(yōu)點是精確度比較高(或測量范圍較大)。
19.(2023七上·淳安期末)下面是制作、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制作細胞模型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桌上擺放有三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
(2)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3)圖甲是小金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四個視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順序依次是   。
(4)圖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蔥表皮的細胞模型,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評價標準。
等第 優(yōu)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整體美觀。 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完整,名稱標注正確但有遺漏,整體整潔。 基本符合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結構錯誤,名稱標注有誤或不全。
請你根據(jù)評價標準判斷小金制作的細胞模型為   等第。
【答案】①③;防止產(chǎn)生氣泡;BDAC;待改進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觀察細胞;細胞模型
20.(2023七上·淳安期末)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大多以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存在。歷史上,奧地利科學家萊尼茨爾于1888年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特的物質(zhì)。他將這種物質(zhì)的固態(tài)晶體加熱到145℃時,便熔成液體,不過是渾濁的,繼續(xù)加熱到175℃時,它似乎再次熔化,變成清澈的液體。該物質(zhì)在加熱過程,仿佛出現(xiàn)兩次熔化過程、有兩個熔點。其實,萊尼茨爾發(fā)現(xiàn)的就是一種介于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的物質(zhì)的第四種狀態(tài),叫做液晶,廣泛應用于計算器、電腦等顯示器的制作。
(1)如圖甲是小明繪制的某物質(zhì)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排列示意圖。其中表示氣態(tài)的是    (填字母)。
(2)小明根據(jù)題中萊尼茨爾的發(fā)現(xiàn),繪制了該物質(zhì)加熱過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溫度變化趨勢示意圖,如圖乙。
①乙圖中表示該固體熔化過程的是   段(用字母表示)。
②請在答題卷中補充畫出該物質(zhì)繼續(xù)加熱時的溫度變化趨勢示意圖   。
【答案】C;B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固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排列緊密;液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沒有固定位置,運動比較自由;氣態(tài)物質(zhì)的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
(2)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根據(jù)該物質(zhì)有兩個熔點進行畫圖。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C圖中分子之間的距離最大,因此表示氣態(tài)的是C;
(2)①乙圖中BC段固體的溫度保持不變,因此表示該固體熔化過程的是BC段;
②晶體有兩個熔點,前面已經(jīng)進行了第一次熔化,那么當溫度升高到175℃時會進行第二次熔化,此時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結束,它的溫度才會繼續(xù)升高,如下圖所示:

21.(2023七上·淳安期末)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肅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為搜救埋在廢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員會調(diào)用許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據(jù)人體發(fā)出的氣味發(fā)現(xiàn)幸存者。
(1)搜救犬能發(fā)現(xiàn)幸存者,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是因為   ;
(2)地震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確的有   。
①乘電梯快速下樓
②從室外跑進樓內(nèi)躲避
③若在底樓,應快速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方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③
【知識點】地震;地震的預報和防范
【解析】【分析】(1)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2)根據(jù)地震逃生的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1)搜救犬能發(fā)現(xiàn)幸存者,是因為人體氣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搜救犬聞到人體氣味。
(2)學會地震發(fā)生時的正確逃生方法,有利于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寶貴生命。地震發(fā)生時,高層樓容易斷電,不能搭乘電梯;如果地震發(fā)生時在室外,應盡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要在高墻、大樹、電線桿附近,更不能從室外跑進樓內(nèi)躲避;若在底樓,應快速離開房間,跑到空曠的地方,故③正確,①②錯誤。
故答案為:③。
22.(2023七上·淳安期末)生活中口罩類型不同,材質(zhì)結構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是否一樣呢?小金選取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各一個進行實驗:
步驟一:將電吹風、剪去瓶口和瓶底的塑料瓶、一次性口罩和黑布依次進行組裝。
步驟二:將一藥匙白色的痱子粉倒入塑料瓶內(nèi),打開電吹風的冷風擋吹5秒,取下黑布,觀察痱子粉的噴出情況。
步驟三:換用棉布口罩、PM2.5口罩進行重復實驗,記錄3次實驗后痱子粉的噴出情況如表所示。
口罩類型 痱子粉噴出的情況
一次性口罩 噴出較多
棉布口罩 噴出較少
PM2.5口罩 幾乎沒有噴出
(1)實驗中口罩防塵效果的好壞可以通過   來判斷;
(2)實驗中應控制相同的量有   ;
A.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  B.電吹風工作的時間  C.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
(3)分析表中的實驗結果,初步可得出結論:   。
(4)實驗方案還存在缺陷,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議是   。
【答案】觀察黑布上痱子粉噴出的情況;AB;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不同(PM2.5口罩防塵能力最強或一次性口罩防塵能力最弱);增加每種口罩的數(shù)量進行多次實驗
【知識點】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
【解析】【分析】(1)實驗設計與原理
實驗目的:探究不同種類口罩的防塵能力是否一樣。
實驗原理:通過模擬一定的環(huán)境,讓帶有痱子粉的氣流通過不同類型的口罩,觀察并比較痱子粉的噴出情況,以此來判斷口罩的防塵效果。如果噴出的痱子粉越少,說明口罩的防塵能力越強。
(2)實驗變量與控制
自變量:口罩的類型,即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 口罩。
因變量:口罩防塵效果,通過觀察黑布上痱子粉的噴出情況來衡量。
【解答】(1)防塵效果是用轉(zhuǎn)換法來體現(xiàn)的,即痱子粉噴出越少,說明口罩的防塵效果越好。
(2)實驗的研究使用了控制變量法,為了保證實驗可靠,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電吹風工作的時間相同,而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倍吹動后不固定,因而不影響實驗效果。
故選AB。
(3)分析表中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不同種類的口罩防塵能力是不同的,醫(yī)用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三種口罩PM2.5口罩的防塵能力最好。
(4)為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增加每種口罩的數(shù)量進行多次實驗。
23.(2023七上·淳安期末)如圖甲是“探究不同物質(zhì)吸熱升溫的現(xiàn)象”實驗裝置,小金用兩個相同的燒杯(圖中用虛線形表示)分別裝入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種液體,用相同的酒精燈加熱。
(1)如圖甲,在組裝器材時應先調(diào)節(jié)   (填“①”或“②”)的高度,確保使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2)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并每隔一分鐘測量一次溫度。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乙,分析圖像可知:質(zhì)量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在升高相同溫度時,   吸收的熱量較多;
(4)冬天,小金想自制一個暖手袋,若只能從A或B中選一種液體裝入暖手袋中作為供熱物質(zhì),則應選擇   (選填“A”或“B”)。
【答案】②;使液體受熱均勻;A;A
【知識點】比熱容
24.(2023七上·淳安期末)小金做了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后想到:人體細胞生活在生理鹽水中,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那么植物細胞是否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改變呢?
(1)小金先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狀態(tài)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如圖1,圖中A是   (填結構名稱)。
(2)接著,小金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師告訴小金,這是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小金把此洋蔥表皮細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細胞又復原了,如圖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現(xiàn)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蘇打溶液 25%的食鹽溶液
操作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這樣重復三次
“分離”時間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多次
能否“復原” 能 能 不能
①該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   的關系。
②以上實驗結果或現(xiàn)象支持下列哪些觀點?   (填字母)。
A.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
B.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
C.清水都能使已發(fā)生“分離”的植物細胞“復原”
【答案】液泡;細胞壁;溶液種類;A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的液泡中具有細胞液,貯存著各種物質(zhì);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3)①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探究中的變量即可;
②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三種溶液是否會引起洋蔥鱗片葉分離速度不同即可。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圖1中A是液泡。
(2)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細胞膜和細胞壁距離變大,但細胞的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原因是細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實驗探究的是溶液的類型對洋蔥表皮細胞的影響,因此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溶液類型的關系。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可得出結論是: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發(fā)生“分離”,A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25.(2023七上·淳安期末)研究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裝置測量空氣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打氣筒將皮球打足氣,用天平稱出此時皮球的初始質(zhì)量為81.6克。
②將如圖甲的量杯裝滿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氣針和乳膠管將皮球內(nèi)的空氣引入量杯中。
③如圖乙,量杯內(nèi)空氣達到量杯的最大測量值時,用夾子夾緊乳膠管暫停放氣。再將量杯裝滿水后重新集氣,如此反復共收集了10次。
④如圖丙,用天平稱出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
(1)下表是小組設計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請將橫線部分內(nèi)容補充完整;
待測量 皮球初始質(zhì)量 (克) 排出空氣的體積 (毫升)     空氣的密度 (克/厘米3)
測量結果
(2)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所測空氣的密度為   kg/m3;
(3)下列實驗操作會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的是   。
A.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有氣體泄漏
B.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
C.丙圖中測量皮球質(zhì)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
【答案】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克);1.2;C
【知識點】設計實驗測密度
【解析】【分析】(1)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和質(zhì)量,據(jù)此分析;
(2)根據(jù)皮球打足氣時的質(zhì)量和排出空氣后的質(zhì)量計算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根據(jù)圖乙計算排出空氣的體積,再根據(jù)密度公式進行計算;
(3)根據(jù)公式進行分析。
【解答】(1)計算空氣的密度需要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和質(zhì)量,則應補充的內(nèi)容為:放氣后皮球的質(zhì)量m'(克)。
(2)皮球打足氣時的質(zhì)量為81.6g,由圖丙知道,排出空氣后的質(zhì)量為80.4g,則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為
由圖乙和題意知道,排出空氣的體積為
所測空氣的密度為
(3)由知道,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測出的體積偏小,則可能的原因為: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有氣體泄漏;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超過量杯最大刻度值;排開量杯內(nèi)的水時氣體部分溶于水;而丙圖中測量皮球質(zhì)量時皮球沾有少量水,會使排出空氣的質(zhì)量變小,造成空氣密度測量值偏小。
故答案為:C。
26.(2023七上·淳安期末)人們常說:“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小金認為等質(zhì)量條件下,100℃的水蒸氣和100℃的開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的水蒸氣液化成100℃的熱水時,會放出熱量。對此,小金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
【實驗過程】(實驗中的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忽略不計)
①將一定質(zhì)量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如圖甲位置,標記為A;
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保溫杯的冷水中(水蒸氣全部被液化),發(fā)現(xiàn)杯中水面明顯上升;
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標記為B,搖勻后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為t2,比較發(fā)現(xiàn)t2高于t1。
(1)僅憑“t2高于t1”的證據(jù)還不足以支持小金的觀點,因為   ;
(2)小金的補充步驟如下,請幫他補充完整:①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溫度為t1的冷水至與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③搖勻后測出此時保溫杯中的水溫t3,若   ,則可以支持小金的觀點。
【答案】水蒸氣液化后的熱水也會放出熱量,使冷水溫度升高;100℃的熱水直至液面上升至B點;t2>t3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
【解析】【分析】(1)物質(zhì)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熱;
(2)根據(jù)控制變量的思想進行分析,然后比較t3和t2溫度即可
【解答】(1)水蒸氣在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遇冷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發(fā)生液化,水蒸氣液化要放出熱量,水蒸氣液化時放出的熱量被杯中的冷水吸收,水的溫度升高,而液化后的水與冷水混合也能通過熱傳導使原來的冷水溫度升高。
(2)②③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應再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在保溫杯中倒入與第一個保溫杯中水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液面上升至B點,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3,并與t2比較,若t3低于t2,則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開水燙傷嚴重”是因為100℃的水蒸氣變成100℃的熱水時,還需放出熱量。
27.(2023七上·淳安期末)地球構造理論經(jīng)歷了以下著名的“三級跳”:
(1)結合上述科學史料,判斷下列觀點中錯誤的是_________。
A.“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
B.“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
C.“板塊構造學說”推翻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
D.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   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由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板塊的   地帶(選填“中心”或“交界”)。
【答案】(1)C
(2)碰撞和張裂
(3)交界
【知識點】從大陸漂移學說到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
【解析】【分析】(1)“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
(2)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3)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解答】(1)由材料分析,“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A正確;“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B正確;“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板塊構造學說,C錯誤;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D正確;故選C。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板塊內(nèi)部,地殼運動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1)由材料分析,“大陸漂移說”是基于獲得的經(jīng)驗和已知事實確立的,A正確;“海底擴張說”對大陸“漂移”的動力來源做出解釋,B正確;“板塊構造學說”沒有推翻“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板塊構造學說,C錯誤;科學假說可以被解釋、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學假說,D正確;故選C。
(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的海洋、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或張裂拉伸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板塊內(nèi)部,地殼運動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3)地質(zhì)研究表明:2.7萬年前,臺灣與祖國大陸相連,于地殼的變動,現(xiàn)今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出現(xiàn)海峽,形成臺灣島,如右圖。臺灣一帶是地震的高發(fā)區(qū),主要原因是臺灣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
28.(2023七上·淳安期末)衛(wèi)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度差高達250℃,而衛(wèi)星內(nèi)部的電子設備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于是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熱管。熱管的結構如圖,在金屬外殼內(nèi)襯墊一層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體,中心是氣腔。衛(wèi)星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通過熱管使衛(wèi)星的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的原因。
【答案】向陽面的一端溫度高,熱管吸液芯內(nèi)的液體吸收熱量發(fā)生汽化現(xiàn)象,液體變成蒸氣,降低了向陽面的溫度。熱的蒸氣沿氣腔跑到背陽面的一端,遇冷放出熱量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蒸氣變回液體,提高了背陽面的溫度。液體又順著吸液芯回到向陽面,如此循環(huán)往復,使衛(wèi)星的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
【解析】【分析】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稱為汽化,汽化吸熱;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稱為液化,液化放熱。
29.(2023七上·淳安期末)杭州亞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是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公路上舉行的,為了使騎行達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下表是制造自行車可選的材料。
材料 錳鋼 鋁合金 鈦合金 碳纖維
性能(強度) 強 較弱 較強 強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按照上述要求,選擇表中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車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車所用鋁合金部分的質(zhì)量為12kg,請你計算所用鋁合金材料體積為多少   ?
(3)若保持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將所用的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則自行車的質(zhì)量變化了多少   ?
【答案】碳纖維;;5.6kg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的要求,自行車的強度高并且密度小的材料,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選擇的材料;
(2)知道車架的質(zhì)量和密度,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車架的體;
(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根據(jù)m=ρV可求出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自行車的質(zhì)量變化等于鋁合金的質(zhì)量減去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
【解答】(1)車身的材料要求強度高且輕便,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碳纖維材料的性能(強度)強、密度最小,所以用碳纖維材料來制作車身最理想。
(2)質(zhì)量為12kg的鋁合金材料,其體積為
(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則使用碳纖維材料的質(zhì)量
所以自行車由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時,其質(zhì)量減小了
m=m鋁-m碳=12kg-6.4kg=5.6kg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贵南县| 铜山县| 贡山| 临西县| 康马县| 昭通市| 龙南县| 安化县| 肥东县| 同德县| 榆树市| 牟定县| 岱山县| 肃北| 舞钢市| 通州区| 蓝山县| 禹城市| 郯城县| 天等县| 中牟县| 大石桥市| 台州市| 连山| 宣汉县| 泰宁县| 于田县| 黄冈市| 共和县| 阳新县| 凤冈县| 东港市| 鲁山县| 额济纳旗| 陵川县| 平谷区| 本溪| 肥乡县| 和平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