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2024學年紹初教育集團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1.1-3.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2024學年紹初教育集團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1.1-3.4)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2024學年紹初教育集團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1.1-3.4)
1.(2024九上·紹興期中)某興趣小組準備為同學們表演節(jié)目,經(jīng)過討論方案如下:在白紙上用干凈的毛筆蘸取鹽酸畫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筆蘸取氫氧化鈉溶液畫葉子,然后將這幅畫掛在墻上,待晾干后,向畫面噴灑石蕊試液,結果將出現(xiàn)(  )
A.紫花紅葉 B.紅花繁葉 C.紅花藍葉 D.藍花紅葉
【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jù)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石蕊試液遇到呈酸性的花朵部分會顯示紅色,遇到呈堿性的葉子部分則會顯示藍色,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2024九上·紹興期中)中和反應在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做法應用了中和反應的是( ?。?br/>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
B.用熟石灰與硫酸銅溶液來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
C.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答案】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據(jù)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的反應,結合各選項中所給反應物的類別分析。
【解答】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 ,利用氧化鈣與水化合生成氫氧化鈣,不是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
B. 用熟石灰與硫酸銅溶液來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 , 是堿和鹽的反應,不是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
C. 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是酸和堿的反應 ,符合題意;
D. 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屬于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4九上·紹興期中)下列物質名稱、俗稱、化學式、物質類別完全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苛性鈉、NaOH、堿
B.碳酸鈉、純堿、NaCO3、堿
C.氫氧化鈣、生石灰、Ca(OH)2、堿
D.硫酸銅、膽礬、CuSO4·5H2O混合物
【答案】A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酸、堿、鹽的鑒別;常見物質的俗稱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物質的俗稱、化學式和分類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氫氧化鈉,俗稱苛性鈉,化學式為NaOH,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屬于堿,故A正確;
B.碳酸鈉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故B錯誤;
C.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或苛性鈉,故C錯誤;
D. CuSO4·5H2O只是一種物質,應該為純凈物,故D錯誤。
故選A。
4.(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農(nóng)業(yè)基地的技術員正在遙控無人機給農(nóng)田噴灑農(nóng)藥。若無人機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保持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則無人機(含農(nóng)藥)的( ?。?br/>A.重力不變 B.動能不變
C.重力勢能減小 D.機械能不變
【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之和。
【解答】】無人機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保持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則無人機(含農(nóng)藥)的質量減小,高度不變,速度不變,重力勢能減小,動能減小,機械能為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總和,則機械能也減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2024九上·紹興期中)市面上有一款變色眼鏡的各部分物質組成如圖所示,其中玻璃鏡片中加入了澳化銀(AgBr)和氧化銅。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分解成溴和銀,玻璃顏色變深;光線較暗時,溴和銀在氧化銅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銀,玻璃顏色變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鏡片中的浪化銀和氧化锏都屬于有機物
B.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生成兩種單質,是復分解反應
C.在強光照射下,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光線較暗時,氧化銅在生成溴化銀的反應中作催化劑
【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簡單的有機物;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A.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分析;
B.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類型;
C.根據(jù)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分析;
D.根據(jù)催化劑的特點判斷。
【解答】 A.有機物是大多數(shù)含碳的化合物,鏡片中的溴化銀和氧化銅都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故A錯誤;
B.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兩種單質,屬于分解反應,故B錯誤;
C.在強光照射下,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從+1價變成0價降低,故C錯誤;
D.光線較暗時,氧化銅在生成溴化銀的反應中作催化劑,故D正確。
故選D。
6.(2024九上·紹興期中)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某同學在復習酸的通性時,繪制了名為“五彩的酸”思維導圖。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br/>A.①表示紫色石蕊試液
B.若用實現(xiàn)②,會得到黃色溶液
C.為得到藍色溶液,可用實現(xiàn)③
D.不能用為例,體現(xiàn)酸的通性
【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jù)酸的通性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則①表示紫色石蕊試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硫酸亞鐵溶液呈淺綠色,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所以為得到藍色溶液,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氯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該反應中氫離子沒有參與反應,所以不能用BaCl2為例,體現(xiàn)酸的通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7.(2024九上·紹興期中)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B.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D.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答案】C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jù)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據(jù)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分析;
C、根據(jù)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分析;
D、根據(jù)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分析。
【解答】A、 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鈉、高錳酸鉀等,不符合題意;
B、 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或電子等 ,不符合題意;
C、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符合題意;
D、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與酸或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別為FA、FB,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A、WB,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A、PB,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br/>A.FAFB WA>WB PA>PB
C.FAPB
【答案】A
9.(2024九上·紹興期中)“化學棋”游戲規(guī)則: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種物質;②吃子:所選棋子能與棋盤(如圖)中的某棋子發(fā)生反應,則棋盤中的該棋子被吃掉;③連吃:前一次反應的生成物能與另一棋子發(fā)生反應時,則另一棋子也被吃掉。欲將棋盤中的所有棋子連續(xù)吃掉,應選擇的棋子是(反應條件忽略)(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
【解析】【分析】根據(jù)題中所給物質的性質分析,由各物質的性質確定與其它物質是否能發(fā)生反應。
【解答】A、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鐵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符合題意;
B、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四氧化三鐵、氯化銅都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C、鋅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鋅,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但氧化鋅、氯化銅都不能與四氧化三鐵反應,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與三種物質都不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2024九上·紹興期中)分離、提純、除雜、鑒別是基本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組別是(  )
組別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
B 分離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HCl,過濾、洗滌、干燥
C 提純混有少量Ca(OH)2的NaOH溶液 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振蕩、靜置、過濾
D 鑒別Na2CO3、BaCl2、NaCl溶液 取樣后,分別滴加稀H2SO4溶液、觀察現(xiàn)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
【解析】【分析】 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jù)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霈F(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 A.CuCl2、FeCl3溶液均能與過量的鐵粉反應,故A錯誤;
B.鐵粉能與足量的稀HCl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與稀鹽酸反應,再過濾、洗滌、干燥,能分離出銅,但無法分離出鐵,故B錯誤;
C.Ca(OH)2能與過量的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除去氫氧化鈣,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碳酸鈉(過量的),故C錯誤;
D.取樣后,分別滴加稀H2SO4溶液,能產(chǎn)生氣泡的是碳酸鈉,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故D正確。
故選D。
11.(2024九上·紹興期中)用圓形磁塊將一長方形硬卡紙固定在黑板上,則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紙最容易轉動的是( ?。?br/>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判斷。
【解答】當硬卡紙在黑板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磁塊所在的位置相當于支點,手施加動力,而卡紙的重力相當于阻力,如下圖所示:
當松手后,硬卡片的重力不變,而D中的阻力臂L2最長,則G×L2的乘積最大,則D中的卡片紙最容易轉動。
故選D。
12.(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上圖所示,小方在蕩秋千,某次他擺動到右側最高點A后,又開始向下擺動,經(jīng)過點B和最低點C,然后擺動到與B點等高的D點后返回。小方從A擺到D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方在B點和D點時的機械能相等
B.運動到C點時,小方受力平衡
C.從A點擺到C點,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D.當擺動到D點時,假設力全部消失,則小方將保持靜止
【答案】D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 (1)機械能包括動能與勢能,其中動能的影響因素是質量與速度,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質量與高度,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是彈性形變量;
(2)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機械能減小;
(3)當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解答】 A.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機械能減小,所以D點機械能小于B點,故A錯誤;
B.運動到C點時小方做曲線運動,所以受力不平衡,故B錯誤;
C.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所以從A點到C點,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故C錯誤;
D.因為小方擺動到D點速度為0,若不受任何力,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13.(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等質量的鎂和鐵,前者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中,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鎂和鐵中至少有一種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鹽酸質量相等
C.消耗鐵的質量一定大于消耗鎂的質量
D.這個實驗不能證明鎂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
【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通過圖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給出一個方便計算的特殊數(shù)值,例如氫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可設制取2g氫氣,然后分別計算所需鎂、鐵、稀硫酸、稀鹽酸的質量,便可得出答案。
【解答】設制取2g氫氣需要鎂的質量為x,需稀硫酸的質量為z,
Mg+H2SO4═MgSO4+H2↑
24 98 2
x z×10% 2g

解得:x=24g; z=980g 。
設制取2g氫氣需要鐵的質量為y,需稀鹽酸的質量為m,
Fe+2HCl═FeCl2+H2↑
56 73 2
y m×10% 2g
;
解得: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計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質量的氫氣(2g),需要鎂的質量是24g,而需要鐵的質量為56g。而題目中指出是相同質量的金屬,則鎂有剩余,故A、C正確不合題意;
需要稀硫酸和稀鹽酸的質量不相等,故B錯誤符合題意;
根據(jù)圖像可知,當時間相同時,與鎂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更大,即鎂反應更快,可以證明鎂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鐵,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4.(2024九上·紹興期中)彈簧左端固定,右端可自由伸長到P點。在彈簧右端系住一物塊,置于粗糙水平面上?,F(xiàn)將彈簧壓縮使物塊到A點,靜止釋放,物塊可一直運動到B點,然后返回,往返幾次后最終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每次經(jīng)過Р點時的速度大小都一樣
B.物塊最大動能出現(xiàn)在第一次經(jīng)過Р點時
C.物塊往左運動的最大速度出現(xiàn)在Р點之右
D.物塊的動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最終都會變成熱能
【答案】C
【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A.根據(jù)物體移動時克服摩擦力做功分析;
BC.當合力與運動方向一致時,做加速運動;當合力為零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
D.注意分析物塊靜止時彈簧是否形變即可。
【解答】 物體豎直方向受到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彈簧的彈力和滑動摩擦力。
A.由于水平面是粗糙的,則物塊運動時會克服摩擦做功,因此物塊的機械能會越來越小,因此每次通過P點時的速度都會減小,故A錯誤;
B.第一次物塊向右運動,彈簧伸長,則彈力逐漸減小,由于彈力大于摩擦力,因此物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和摩擦力相等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那么第一次動能最大的位置應該在P點左側,故B錯誤;
C.物塊第一次向左運動時,最大速度也出現(xiàn)在摩擦力與彈力相等時,即出現(xiàn)P點右側,故C正確;
D.當物體靜止時,彈簧可能發(fā)生形變,那么它此時存在彈性勢能,故D錯誤。
故選C。
15.(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甲所示,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0~6秒內拉力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丙,則在2~4秒內,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  )
A.10焦 B.30焦 C.50焦 D.80焦
【答案】B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分析圖丙可知,在2~4s內,物體做勻速運動以及速度大小,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求出摩擦力,利用s=vt求物體運動的距離;由圖乙可知,在2~4s內,拉力F大小,利用W=Fs求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答】 由圖乙可知,在2~4s內,拉力F=3N,
由圖丙可知,在2~4s內,物體做勻速運動,v=5.0m/s,此時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f=F=3N,
物體運動的距離:s=vt=5.0m/s×2s=10m,
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3N×10m=30J。
故選B。
16.(2024九上·紹興期中)某同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了某反應流程(圖1)與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圖2)。請回答:
(1)請寫出圖1中b處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圖2反應③可以選用的鹽是   ,反應類型為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答案】(1)
(2)BC;復分解反應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jù)示意圖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進而確定反應的方程式;
(2)①根據(jù)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條件:反應物是否可溶,生成物是否有氣體、沉淀或水生成進行分析。
②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
【解答】 (1)圖1中b處為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二氧化氮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2)①反應③是氫氧化鈉與鹽反應,氫氧化鈉和硝酸鈉不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水和硝酸鈉;硝酸鉀和氫氧化鈉不反應。
故選BC。
②此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
17.(2024九上·紹興期中)2021年3月26日,我國首次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到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化學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探測器天線骨架涂有一層聚酯纖維網(wǎng),聚酯纖維屬于   (填“金屬材料”、“合成材料”或“復合材料”)。
(2)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后,將利用三結砷化鐐太陽能電池作為其動力,制取砷化鎵(GaAs)的化學原理為:,Y的化學式為   。
【答案】(1)合成材料
(2)CH4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 (1)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和合成纖維;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保持不變。
【解答】 (1)聚酯纖維是一種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與數(shù)目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有:3個C原子、12個H原子、1個Ga原子、1個As原子;反應后有:1個Ga原子、1個As原子,所以3Y中含有3個C原子、12個H原子,則Y的化學式為CH4。
18.(2024九上·紹興期中)金屬和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飛機制造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飛機外殼的主要材料是鋁合金,“鋁合金”屬于   (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
(2)為了探究鋅、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填序號)。
A.稀鹽酸中加入足量鐵粉后,再加銅粉,最后加入鋅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粉后再加入鐵粉
(3)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鐵。反應結束后過濾,向金屬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則濾渣中的金屬有   。
(4)根據(jù)上述實驗結論,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金屬銹蝕的是   。
①金屬表面涂抹油漆②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③用于布擦拭,保持金屬表面清潔
④在金屬表面進行電鍍⑤使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答案】(1)金屬材料
(2)A;B
(3)Ag、Cu、Fe
(4)①②③④⑤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1)根據(jù)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進行分析。
(2)根據(jù)金屬的活動性進行分析。
(3)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據(jù)此分析判斷;
(4)根據(jù)金屬的防銹措施進行分析。
【解答】 (1)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鋁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2)A.稀鹽酸中加入足量鐵粉后,生成了氯化亞鐵和氫氣,再加銅粉,不反應,說明了鐵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銅,最后加入鋅粉,能將鐵置換出來,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鐵,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后,不能反應,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鐵,再加入CuCl2溶液,能反應,說明了鐵的活動性大于銅,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粉后,再加入鐵粉,都不反應,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銅、鐵,但不能比較銅和鐵的活動性強弱,不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故選AB;
(3)根據(jù)題意可知,鐵先和硝酸銀反應,再和硝酸銅反應。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生成氣泡,則肯定存在剩余的鐵,那么還有反應生成的銀和銅,即Ag、Cu、Fe 。
(4)①金屬表面涂抹油漆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②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可以使金屬抗腐蝕性增強,不容易生銹;
③保持金屬表面清潔干燥,金屬不容易生銹;
④在金屬表面進行電鍍,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⑤使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防止生銹。
故選①②③④⑤。
19.(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化學實驗中,有時藥品的滴加順序不同會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同。某同學使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集氣瓶內氣球的體積變化與滴加藥品體積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不考慮由于滴入液體的體積及反應導致的溫度變化對集氣瓶內氣壓的影響)。據(jù)圖回答:
(1)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   。
(2)BC段氣球體積不變的原因《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3)D點溶液中溶質成分是   。《填化學式)
【答案】(1)鹽酸
(2)HC1+NaOH=NaC1+H2O
(3)NaCl、Na2CO3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jù)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至B點前,氣球的體積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jù)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回答。
(3)根據(jù)至D點,氣球的體積最大,進行分析回答。
【解答】 (1)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至B點前,氣球的體積不變,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則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鹽酸;若先滴加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瓶內壓強減小,氣球會膨脹。
(2)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沒有氣體生成也沒有氣體參加反應,瓶內的壓強不變,所以BC段氣球體積不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3)稀鹽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瓶內的壓強減小,在大氣的作用下氣球體積增大,至D點,氣球的體積最大,此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D點時廣口瓶內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Na2CO3。
20.(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緩緩加入Na2CO3溶液,溶液總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
(1)AB段對應的實驗現(xiàn)像是   。
(2)要使BC段像圖中這樣,則加入的Na2CO3溶液質量分數(shù)需滿足   。
【答案】(1)有氣泡產(chǎn)生
(2)小于53.8%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再和氯化鋇反應,結合圖片分析解答;
(2)BC段溶液質量增大,即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大于生成沉淀碳酸鋇的質量,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即可。
【解答】(1)AB段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現(xiàn)象為: 有氣泡產(chǎn)生 ;
(2)設BC段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為m,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a,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ma x

解得:;
BC段溶液質量增大,則;
解得:a<53.8%。
21.(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一把均勻的木尺,長為L,質量為m,在上端鉆有一小孔,掛在釘子A上,如下圖所示,它可以在豎直平面內以A點為軸無摩擦擺動。現(xiàn)在木尺的另一端B處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則在這一過程中,水平力F的大小逐漸變   ,水平力F做的功為   。
【答案】大;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分析動力臂和阻力臂的變化,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式判斷即可;
(2)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計算出杠桿的重心上升的高度,然后根據(jù)W=Gh計算水平力的做功大小。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 杠桿的重力相當于阻力,F(xiàn)為動力。使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時,阻力臂增大而動力臂減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此時水平力F逐漸變大。
(2)根據(jù)圖片可知,當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時,
杠桿的重心到支點的距離為:Lcos30°=;
那么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h=;
則水平力克服重力做功:W=Gh=。
22.(2024九上·紹興期中)Ba元素是一種重金屬元素。某化工廠利用含有1%-2%BaCO3的廢料制取BaCl2(廢料中其他物質不溶于水和稀鹽酸且不與稀鹽酸反應)。其部分流程如下:
(1)檢驗洗滌濾渣后的液體中是否還有Ba2+存在可用   。
(2)洗滌濾渣的目的除了可以提高藥品的利用率外,還能   。
【答案】(1)稀硫酸
(2)防止可溶性鋇鹽沾在固體廢棄物上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1)稀硫酸中的硫酸根會和鋇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
(2)可溶性鋇鹽進入水源后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據(jù)此解答。
【解答】(1)檢驗洗滌濾渣后的液體中是否還有Ba2+存在可用稀硫酸。
(2)洗滌濾渣的目的除了可以提高藥品的利用率外,還能防止可溶性鋇鹽沾在固體廢棄物上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23.(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是某科學老師設計的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
(1)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這是因為   。
(2)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CO,此時B裝置的作用是   。
【答案】(1)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2)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根據(jù)CO與氧化鐵反應要先通CO然后再加熱,以防止加熱CO與空氣混合氣發(fā)生爆炸及CO實驗要有尾氣處理裝置以防止污染空氣分析。
【解答】(1)因 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所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要先通入CO,然后再加熱,所以 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 ;
(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B裝置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1) 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2) 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
24.(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學習“酸和堿的反應”時,同學們做如下實驗: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加入一定量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試管中溶液的溶質除了有酚酞外,還有什么進行研究:
【建立假設】1.只有NaCl
2.只有HCl
3.NaCl和NaOH4.NaCl和HCl
你認為上述4個假設中,不合理的有   。
【獲取證據(jù)】小平取少量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AgNO3溶液,觀察到試管內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小平認為假設4成立。小科認為該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交流表達】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  。
【答案】2和3;無論有無HCl,反應生成的NaCl都能與AgNO3反應生成沉淀;檢測H+的方法,合理均可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建立假設】根據(jù)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產(chǎn)物,結合無色酚酞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分析;
【獲取證據(jù)】加入硝酸銀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只能證明氯離子的存在;
【交流表達】根據(jù)酸的通性分析解答。
【解答】 【建立假設】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是生成物,故溶液中的溶質一定含氯化鈉,故猜想2不合理;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反應后,溶液為無色,說明溶液中不含氫氧化鈉,則猜想3不合理,故答案為:2、3;
【獲取證據(jù)】我認為小科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Cl和HCl均能與AgNO3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故無法確定HCl是否存在;
【交流表達】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的方案: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劑,若溶液不變色,則假設1成立或取少量反應后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碳酸鈉溶液(或加入鋅、鐵等金屬),若無氣泡冒出,假設1成立(合理即可)。
25.(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Na2SO4、NaOH、CaCO3、BaCl2、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
(1)寫出現(xiàn)象2中無色氣體的化學式  ?。粸V渣a的成分是   。
(2)若現(xiàn)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yōu)椤盀V渣部分溶解”,其他不變,原樣品一定存在   。
【答案】(1)CO2;Mg(OH)2,CaCO3
(2)Na2SO4、NaOH、CaCO3、BaCl2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jù)碳酸鈣難溶于水,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會產(chǎn)生氫氧化鎂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等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 碳酸鈣難溶于水,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會產(chǎn)生氫氧化鎂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樣品加水溶解,得到1.4g的濾渣,濾渣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完全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硫酸鈉和氯化鋇只能含有一種,濾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鋇,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鎂,所以
(1)① 現(xiàn)象2中無色氣體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②樣品溶于水得到濾渣1.4g,能夠全部溶于稀鹽酸,且產(chǎn)生0.44g的二氧化碳,說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鈣,一定沒有硫酸鋇;
設產(chǎn)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解得:x=1g<1.4g,
因此沉淀還有氫氧化鎂,
所以沉淀a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所以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碳酸鋇;
(2)若現(xiàn)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yōu)椤盀V渣部分溶解”,其他現(xiàn)象不變,所以原樣品一定存在的物質是:硫酸鈉、碳酸鈣、氯化鋇、氫氧化鈉。
26.(2024九上·紹興期中)為探究動能影響因素,某小組選用質量不同、體積相同的光滑金屬小球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記錄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數(shù)據(jù)如表。
試驗序號 小球放置的位置 小球的質量 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
1 B處 m s1
2 B處 2m s2
3 A處 m s3
(1)實驗所用的水平面不能是光滑的,原因是   。
(2)第一次實驗和第二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釋放,控制的變量是   。
(3)實驗中測得s3=s2>s1,可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水平面光滑,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距離大小比較動能大小
(2)使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3)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也越大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1)在實驗中,小球推動木塊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根據(jù)W=fs可知,木塊移動的距離越大,則克服摩擦做功越多,因此小球的動能越大,即可根據(jù)木塊移動的距離比較小球動能大小。
(2)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速度越大;
(3)將實驗1和2,實驗1和3分別對照,確定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1)實驗所用的水平面不能是光滑的,原因是:水平面光滑,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距離大小比較動能大??;
(2)第一次實驗和第二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釋放,控制的變量是:使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3)根據(jù)實驗1和2可知,當小球的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則動能越大;
根據(jù)實驗1和3可知,當小球的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則動能越大;
那么得到結論: 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也越大 。
27.(2024九上·紹興期中)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嗎    (選填“是”或“不是”)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點鉤碼數(shù)量和力臂不變,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出多組動力臂Ll和動力F1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Ll-F1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請根據(jù)圖像推算,當L1為0.6m時,F(xiàn)1為   N。
(3)如圖丁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向下拉杠桿,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由圖中a位置移至b位置時,其示數(shù)   (選填“變大”“不變”取“變小”)。
(4)小明同學用圖戊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總是無法得到課本上所給出的平衡條件,原因是   。
【答案】(1)是;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或者便于測量力臂
(2)0.5
(3)變大
(4)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 (1)杠桿處于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tài)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左邊下沉往右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使實驗簡單化,便于探究;
(2)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故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即可解決;
(3)根據(jù)表中三組數(shù)據(jù)看出,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不能總結出普遍規(guī)律;
(4)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垂直距離,找出力和力臂,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來判斷。圖丁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chǎn)生了影響。
【解答】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杠桿的重心過支點,是為了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據(jù)F1l1=F2l2可知,利用圖像丙中任意一組數(shù)據(jù)都能得出,F(xiàn)2l2=F1l1=0.1m×3N=0.3N m;
故若當l1為0.6m時,;
(3)如圖丁,用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向下拉杠桿,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由圖中a位置移至b位置時,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所以,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
(4)利用圖戊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28.(2024九上·紹興期中)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己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對某種塑料袋的組成進行分析研究,測定樣品中元素的質量比,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資料:該塑料只含C、H兩種元素,燃燒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圖中堿石灰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1)按上圖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2)根據(jù)實驗前后裝置的質量變化測算出儀器D質量增重5.4克,儀器E質量增重8.8克,則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和碳元素的質量比為   。
(3)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該塑料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測算結果   (填“偏小”“偏大”或“無影響”)。
【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
(2)1:4
(3)偏大
【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根據(jù)按上面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檢查裝置氣密性來分析解答;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再結合題中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計算;
(3)根據(jù)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測定生成的水的質量偏大來分析判斷。
【解答】 (1)按上面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
(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儀器D質量增重5.4g,即生成水的質量為5.4g,
則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儀器E質量增重8.8g,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
則該塑料袋試樣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故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和碳元素的質量比為0.6g:2.4g=1:4;
(3)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測定生成的水的質量偏大,從而導致該塑料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測算結果偏大。
29.(2024九上·紹興期中)一次用餐中、小麗同學對“固體酒精”產(chǎn)生好奇,于是她決定買回一袋,對其進行研究。
【收集資料】通過閱讀標簽及查閱資料,她獲得如下信息:該固體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鈣、氫氧化鈉三種物質:酒精的化學式為C2H6OH:氯化鈣、氯化鋇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問題】
⑴酒精的化學式與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
⑵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及變質的程度如何
【實驗探究】
實驗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   (填“顯”或“不顯”)堿性。
實驗二:(1)她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   ,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
⑶她取上述燒杯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液體呈紅色,她認為氫氧化鈉部分變質。老師發(fā)現(xiàn)后,提示她由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只要將上述實驗中的澄清石灰水變?yōu)椤?  (填化學式)溶液,即可得到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的結論。
【答案】不顯;有氣泡產(chǎn)生;CaCl2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實驗一:硫酸銅溶液遇到堿性溶液會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
實驗二:(1)氫氧化鈉易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
(2)證明溶液顯堿性不能引入堿性物質,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實驗一:硫酸銅溶液遇到堿性溶液會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不顯堿性。
實驗二:(1)由于氫氧化鈉易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所以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
(2)足量澄清石灰水顯堿性,同時生成氫氧化鈉,無法證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應先滴加足量氯化鈣等能與碳酸鈉反應而又不會影響氫氧化鈉檢驗的試劑除去碳酸鈉,然后再滴加酚酞檢驗氫氧化鈉;滴加氯化鈣時應能觀察到產(chǎn)生白色沉淀,滴加酚酞時應能觀察到溶液變紅,可得氫氧化鈉部分變質。
30.(2024九上·紹興期中)本屆杭州亞運會科技滿滿,其中兩只“呆萌”的四足機械狗成為亮點,它們變身鐵餅“搬運工”,這是世界首次使用機械狗在賽場搬運體育器械。工作人員只需將鐵餅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時間操控機械狗將鐵餅運輸回起點處。
(1)已知機械狗的牽引力為100N,將鐵餅從65m的落地點徑直運到起點用時13s,求該機械狗的功率。
(2)機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還能進行負重登樓。已知機械狗自重8kg,現(xiàn)攜帶2kg的標準鐵餅上五樓。試通過計算,求整個過程中機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每層樓高3m)
【答案】(1)機器狗做的功:W=Fs=100N×65m=6500J,
機械狗的功率:;
(2)機械狗的總重力:G=mg=(8kg+2kg)×10N/kg=100N,
從一樓到五樓,上升高度為h=4×3m=12m,
克服重力做的功:W'=Gh=100N×12m=1200J。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jù)W=Fs得到機械狗做的功,根據(jù)得到機械狗的功率。
(2)根據(jù)G=mg得到總重力,從一樓跑到五樓,上升高度為4層樓的高度,再利用W=Gh可求出克服重力做功。
31.(2024九上·紹興期中)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有優(yōu)良的導熱性和耐腐蝕性,可用作各種儀器零件。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黃銅的組成,取1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利余固體的質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1次 10 5.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表格中,m=   。
(2)求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
【答案】(1)8.7
(2)黃銅樣品的質量為:8.7g+1.3g=10g
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推算1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剩余固體質量的減小量,據(jù)此推算m的數(shù)值;
(2)根據(jù)第一次剩余固體的質量推算沒有反應時固體的質量,從而得到黃銅的總質量,再減去同的質量得到鋅的質量,最后與黃銅的總質量做比即可。
【解答】 (1)黃銅樣品與稀硫酸混合,銅與稀硫酸不反應,鋅與稀硫酸反應,第四次和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后,固體質量不再改變,故5.6g是銅的質量,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體質量減少,說明第三次加入硫酸時鋅沒有完全反應,根據(jù)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和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固體質量差為:7.4g-6.1g=1.3g,說明每10g稀硫酸恰好與1.3g鋅完全反應,故m=7.4g+1.3g=8.7g。
32.(2024九上·紹興期中)向含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洛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據(jù)圖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的整個過程中,溶液中   離子個數(shù)不變。(填離子符號)
(2)PM段(不包括Р點和M點)洛液中的溶質是   。
(3)求m1的值。(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
(4)求M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答案】(1)Cl—
(2)NaCl和CuCl2
(3)設生成9.8g氫氧化銅沉淀需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z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x 10% 9.8g
;
解得:x=80g;
氯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40g,
所以m1=40g+80g=120g。
(4)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得到:
NaOH ~ NaCl;
40 58.5
120g×10% y

解得:y=17.55g;
那么M點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生成沉淀 氣體或水時離子數(shù)目減少,沒參與反應的離子數(shù)目不變分析;
(2)根據(jù)整個反應過程的生成物及反應物來判斷;
(3)已知氯化銅和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質量可求出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40g,可求出整個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
(4) 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用混合溶液質量+氫氧化鈉溶液質量-沉淀質量得到溶液的質量,最后二者做比即可。
【解答】 (1)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氯化氫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氯化銅再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由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在此整個過程中,氯離子不變,其符號為:Cl-。
(2)P點表示氯化氫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PM段氫氧化鈉和氯化銅正在反應,那么此時故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和未反應的CuCl2。
33.(2024九上·紹興期中)實驗室有一瓶碳酸鈣和氯化鈣粉末組成的均勻混合物,小明用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和該混合物反應(所得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四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右表。請分析計算:
實驗組別 一 二 三 四
稀鹽酸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質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質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體質量/g 0 0 m n
(1)a=  ??;m=   。
(2)求碳酸鈣和氯化鈣的質量之比。
(3)求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答案】(1)105.5;1.25
(2)由第一組數(shù)據(jù)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3.0g-101.9g=1.1g;
設3.0g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則;
解得:x=2.5g。
故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為2.5g:(3.0g-2.5g)=5:1;
(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第三組實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g+9.0g-105.0g-1.25g=2.75g;
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g×x 2.75g
;
解得:x≈4.56%.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jù)圖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質量為5.0g小于1.9g×3,說明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則:
(1)①由于第三組時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根據(jù)(1)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可知氯化鈣的質量,第四組比第三組只是多溶解了氯化鈣;
②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量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及一步計算表中m的值。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量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及一步計算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
(3) 第三組固體剩余,故稀鹽酸被完全反應,故利用第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解答】 根據(jù)圖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質量為5.0g小于1.9g×3,說明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第一、二組稀鹽酸還有剩余,故:
(1)①由于第三組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第四組比第三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鈣,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鈣質量為3.0g-2.5g=0.5g,所以a=105.0+0.5=105.5;
②第三組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g+9.0g-105.0g-mg=4.0g-mg。
設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4.0g-mg

;
解得:,
9.0g混合物中的碳酸鈣質量為,所以=7.5g,
解得:m=1.25。
34.(2024九上·紹興期中)杭州亞運會主打“綠色、智能、節(jié)儉、文明”的理念,處處彰顯節(jié)能理念。
(1)亞運會主體育館“大蓮花”(圖甲)的部分電能來自場館內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工作時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   能。
(2)火炬“薪火”(圖乙)燃料采用生物質燃氣,主要包括CO、H2、CH4、CO2,其中   氣體屬于有機物。
(3)主火炬塔(圖丙)在亞運會上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為燃料,實現(xiàn)碳零排放。
綠色甲醇是利用焦爐氣中的副產(chǎn)氫氣與從工業(yè)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
①在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丁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用該技術進行“碳捕獲”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該過程中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有   ;
②每生產(chǎn)100噸甲醇,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   噸,實現(xiàn)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答案】(1)電
(2)CH4
(3)NaOH和CaO;137.5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jù)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2)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
(3)①根據(jù)流程圖確定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質即可;
②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
【解答】 (1)亞運會主體育館“大蓮花”(圖甲)的部分電能來自場館內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工作時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2)燃料采用生物質燃氣,主要包括CO、H2、CH4、CO2,其中CH4氣體屬于有機物。
(3)①在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其中氫氧化鈉和氧化鈣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因此該過程中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有氫氧化鈉、氧化鈣。
②設每生產(chǎn)100噸甲醇,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質量是x。
44 32
x 100t
;
解得:x=137.5t。
1 / 1浙江省紹興市2024學年紹初教育集團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試卷(1.1-3.4)
1.(2024九上·紹興期中)某興趣小組準備為同學們表演節(jié)目,經(jīng)過討論方案如下:在白紙上用干凈的毛筆蘸取鹽酸畫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筆蘸取氫氧化鈉溶液畫葉子,然后將這幅畫掛在墻上,待晾干后,向畫面噴灑石蕊試液,結果將出現(xiàn)(  )
A.紫花紅葉 B.紅花繁葉 C.紅花藍葉 D.藍花紅葉
2.(2024九上·紹興期中)中和反應在日常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做法應用了中和反應的是( ?。?br/>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
B.用熟石灰與硫酸銅溶液來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
C.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D.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3.(2024九上·紹興期中)下列物質名稱、俗稱、化學式、物質類別完全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苛性鈉、NaOH、堿
B.碳酸鈉、純堿、NaCO3、堿
C.氫氧化鈣、生石灰、Ca(OH)2、堿
D.硫酸銅、膽礬、CuSO4·5H2O混合物
4.(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農(nóng)業(yè)基地的技術員正在遙控無人機給農(nóng)田噴灑農(nóng)藥。若無人機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保持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則無人機(含農(nóng)藥)的( ?。?br/>A.重力不變 B.動能不變
C.重力勢能減小 D.機械能不變
5.(2024九上·紹興期中)市面上有一款變色眼鏡的各部分物質組成如圖所示,其中玻璃鏡片中加入了澳化銀(AgBr)和氧化銅。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分解成溴和銀,玻璃顏色變深;光線較暗時,溴和銀在氧化銅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銀,玻璃顏色變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鏡片中的浪化銀和氧化锏都屬于有機物
B.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生成兩種單質,是復分解反應
C.在強光照射下,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光線較暗時,氧化銅在生成溴化銀的反應中作催化劑
6.(2024九上·紹興期中)繪制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復習方法。某同學在復習酸的通性時,繪制了名為“五彩的酸”思維導圖。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是( ?。?br/>A.①表示紫色石蕊試液
B.若用實現(xiàn)②,會得到黃色溶液
C.為得到藍色溶液,可用實現(xiàn)③
D.不能用為例,體現(xiàn)酸的通性
7.(2024九上·紹興期中)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B.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D.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8.(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所示,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C,已知AC>BC,施加的力分別為FA、FB,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A、WB,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A、PB,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br/>A.FAFB WA>WB PA>PB
C.FAPB
9.(2024九上·紹興期中)“化學棋”游戲規(guī)則: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種物質;②吃子:所選棋子能與棋盤(如圖)中的某棋子發(fā)生反應,則棋盤中的該棋子被吃掉;③連吃:前一次反應的生成物能與另一棋子發(fā)生反應時,則另一棋子也被吃掉。欲將棋盤中的所有棋子連續(xù)吃掉,應選擇的棋子是(反應條件忽略)(  )
A. B.
C. D.
10.(2024九上·紹興期中)分離、提純、除雜、鑒別是基本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組別是(  )
組別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
B 分離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HCl,過濾、洗滌、干燥
C 提純混有少量Ca(OH)2的NaOH溶液 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振蕩、靜置、過濾
D 鑒別Na2CO3、BaCl2、NaCl溶液 取樣后,分別滴加稀H2SO4溶液、觀察現(xiàn)象
A.A B.B C.C D.D
11.(2024九上·紹興期中)用圓形磁塊將一長方形硬卡紙固定在黑板上,則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紙最容易轉動的是( ?。?br/>A. B.
C. D.
12.(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上圖所示,小方在蕩秋千,某次他擺動到右側最高點A后,又開始向下擺動,經(jīng)過點B和最低點C,然后擺動到與B點等高的D點后返回。小方從A擺到D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方在B點和D點時的機械能相等
B.運動到C點時,小方受力平衡
C.從A點擺到C點,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D.當擺動到D點時,假設力全部消失,則小方將保持靜止
13.(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等質量的鎂和鐵,前者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稀鹽酸中,產(chǎn)生氫氣的質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鎂和鐵中至少有一種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鹽酸質量相等
C.消耗鐵的質量一定大于消耗鎂的質量
D.這個實驗不能證明鎂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
14.(2024九上·紹興期中)彈簧左端固定,右端可自由伸長到P點。在彈簧右端系住一物塊,置于粗糙水平面上?,F(xiàn)將彈簧壓縮使物塊到A點,靜止釋放,物塊可一直運動到B點,然后返回,往返幾次后最終停止。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每次經(jīng)過Р點時的速度大小都一樣
B.物塊最大動能出現(xiàn)在第一次經(jīng)過Р點時
C.物塊往左運動的最大速度出現(xiàn)在Р點之右
D.物塊的動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最終都會變成熱能
15.(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甲所示,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0~6秒內拉力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丙,則在2~4秒內,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  )
A.10焦 B.30焦 C.50焦 D.80焦
16.(2024九上·紹興期中)某同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了某反應流程(圖1)與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圖2)。請回答:
(1)請寫出圖1中b處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圖2反應③可以選用的鹽是   ,反應類型為   。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
17.(2024九上·紹興期中)2021年3月26日,我國首次通過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到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化學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探測器天線骨架涂有一層聚酯纖維網(wǎng),聚酯纖維屬于   (填“金屬材料”、“合成材料”或“復合材料”)。
(2)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后,將利用三結砷化鐐太陽能電池作為其動力,制取砷化鎵(GaAs)的化學原理為:,Y的化學式為   。
18.(2024九上·紹興期中)金屬和金屬材料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飛機制造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飛機外殼的主要材料是鋁合金,“鋁合金”屬于   (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
(2)為了探究鋅、鐵、銅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填序號)。
A.稀鹽酸中加入足量鐵粉后,再加銅粉,最后加入鋅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粉后再加入鐵粉
(3)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鐵。反應結束后過濾,向金屬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則濾渣中的金屬有   。
(4)根據(jù)上述實驗結論,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金屬銹蝕的是   。
①金屬表面涂抹油漆②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③用于布擦拭,保持金屬表面清潔
④在金屬表面進行電鍍⑤使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19.(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化學實驗中,有時藥品的滴加順序不同會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同。某同學使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集氣瓶內氣球的體積變化與滴加藥品體積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不考慮由于滴入液體的體積及反應導致的溫度變化對集氣瓶內氣壓的影響)。據(jù)圖回答:
(1)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   。
(2)BC段氣球體積不變的原因《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3)D點溶液中溶質成分是   ?!短罨瘜W式)
20.(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緩緩加入Na2CO3溶液,溶液總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
(1)AB段對應的實驗現(xiàn)像是   。
(2)要使BC段像圖中這樣,則加入的Na2CO3溶液質量分數(shù)需滿足   。
21.(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一把均勻的木尺,長為L,質量為m,在上端鉆有一小孔,掛在釘子A上,如下圖所示,它可以在豎直平面內以A點為軸無摩擦擺動?,F(xiàn)在木尺的另一端B處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則在這一過程中,水平力F的大小逐漸變   ,水平力F做的功為   。
22.(2024九上·紹興期中)Ba元素是一種重金屬元素。某化工廠利用含有1%-2%BaCO3的廢料制取BaCl2(廢料中其他物質不溶于水和稀鹽酸且不與稀鹽酸反應)。其部分流程如下:
(1)檢驗洗滌濾渣后的液體中是否還有Ba2+存在可用   。
(2)洗滌濾渣的目的除了可以提高藥品的利用率外,還能   。
23.(2024九上·紹興期中)如圖是某科學老師設計的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
(1)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這是因為   。
(2)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CO,此時B裝置的作用是   。
24.(2024九上·紹興期中)在學習“酸和堿的反應”時,同學們做如下實驗: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再加入一定量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對試管中溶液的溶質除了有酚酞外,還有什么進行研究:
【建立假設】1.只有NaCl
2.只有HCl
3.NaCl和NaOH4.NaCl和HCl
你認為上述4個假設中,不合理的有   。
【獲取證據(jù)】小平取少量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AgNO3溶液,觀察到試管內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小平認為假設4成立。小科認為該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交流表達】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   。
25.(2024九上·紹興期中)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Na2SO4、NaOH、CaCO3、BaCl2、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
(1)寫出現(xiàn)象2中無色氣體的化學式  ?。粸V渣a的成分是   。
(2)若現(xiàn)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yōu)椤盀V渣部分溶解”,其他不變,原樣品一定存在   。
26.(2024九上·紹興期中)為探究動能影響因素,某小組選用質量不同、體積相同的光滑金屬小球進行如圖所示實驗,記錄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數(shù)據(jù)如表。
試驗序號 小球放置的位置 小球的質量 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
1 B處 m s1
2 B處 2m s2
3 A處 m s3
(1)實驗所用的水平面不能是光滑的,原因是   。
(2)第一次實驗和第二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釋放,控制的變量是   。
(3)實驗中測得s3=s2>s1,可得出的結論是   。
27.(2024九上·紹興期中)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嗎    (選填“是”或“不是”)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點鉤碼數(shù)量和力臂不變,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出多組動力臂Ll和動力F1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Ll-F1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請根據(jù)圖像推算,當L1為0.6m時,F(xiàn)1為   N。
(3)如圖丁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向下拉杠桿,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由圖中a位置移至b位置時,其示數(shù)   (選填“變大”“不變”取“變小”)。
(4)小明同學用圖戊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總是無法得到課本上所給出的平衡條件,原因是   。
28.(2024九上·紹興期中)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己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某科學研究小組的同學對某種塑料袋的組成進行分析研究,測定樣品中元素的質量比,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資料:該塑料只含C、H兩種元素,燃燒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圖中堿石灰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1)按上圖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2)根據(jù)實驗前后裝置的質量變化測算出儀器D質量增重5.4克,儀器E質量增重8.8克,則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和碳元素的質量比為   。
(3)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該塑料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測算結果   (填“偏小”“偏大”或“無影響”)。
29.(2024九上·紹興期中)一次用餐中、小麗同學對“固體酒精”產(chǎn)生好奇,于是她決定買回一袋,對其進行研究。
【收集資料】通過閱讀標簽及查閱資料,她獲得如下信息:該固體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鈣、氫氧化鈉三種物質:酒精的化學式為C2H6OH:氯化鈣、氯化鋇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問題】
⑴酒精的化學式與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
⑵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及變質的程度如何
【實驗探究】
實驗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   (填“顯”或“不顯”)堿性。
實驗二:(1)她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觀察到   ,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
⑶她取上述燒杯中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液體呈紅色,她認為氫氧化鈉部分變質。老師發(fā)現(xiàn)后,提示她由該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只要將上述實驗中的澄清石灰水變?yōu)椤?  (填化學式)溶液,即可得到氫氧化鈉部分變質的結論。
30.(2024九上·紹興期中)本屆杭州亞運會科技滿滿,其中兩只“呆萌”的四足機械狗成為亮點,它們變身鐵餅“搬運工”,這是世界首次使用機械狗在賽場搬運體育器械。工作人員只需將鐵餅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時間操控機械狗將鐵餅運輸回起點處。
(1)已知機械狗的牽引力為100N,將鐵餅從65m的落地點徑直運到起點用時13s,求該機械狗的功率。
(2)機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還能進行負重登樓。已知機械狗自重8kg,現(xiàn)攜帶2kg的標準鐵餅上五樓。試通過計算,求整個過程中機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每層樓高3m)
31.(2024九上·紹興期中)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有優(yōu)良的導熱性和耐腐蝕性,可用作各種儀器零件。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黃銅的組成,取1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利余固體的質量(g)
第1次 10 m
第2次 10 7.4
第3次 10 6.1
第4次 10 5.6
第51次 10 5.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表格中,m=   。
(2)求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
32.(2024九上·紹興期中)向含CuCl2和HCl的15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參加反應的NaOH洛液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關系如圖。據(jù)圖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的整個過程中,溶液中   離子個數(shù)不變。(填離子符號)
(2)PM段(不包括Р點和M點)洛液中的溶質是   。
(3)求m1的值。(要求寫出具體的解題過程)
(4)求M點對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33.(2024九上·紹興期中)實驗室有一瓶碳酸鈣和氯化鈣粉末組成的均勻混合物,小明用相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和該混合物反應(所得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四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右表。請分析計算:
實驗組別 一 二 三 四
稀鹽酸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質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質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體質量/g 0 0 m n
(1)a=  ?。籱=   。
(2)求碳酸鈣和氯化鈣的質量之比。
(3)求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34.(2024九上·紹興期中)杭州亞運會主打“綠色、智能、節(jié)儉、文明”的理念,處處彰顯節(jié)能理念。
(1)亞運會主體育館“大蓮花”(圖甲)的部分電能來自場館內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工作時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   能。
(2)火炬“薪火”(圖乙)燃料采用生物質燃氣,主要包括CO、H2、CH4、CO2,其中   氣體屬于有機物。
(3)主火炬塔(圖丙)在亞運會上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為燃料,實現(xiàn)碳零排放。
綠色甲醇是利用焦爐氣中的副產(chǎn)氫氣與從工業(yè)尾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綠色甲醇()。
①在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丁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用該技術進行“碳捕獲”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該過程中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有   ;
②每生產(chǎn)100噸甲醇,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   噸,實現(xiàn)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jù)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石蕊試液遇到呈酸性的花朵部分會顯示紅色,遇到呈堿性的葉子部分則會顯示藍色,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答案】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據(jù)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的反應,結合各選項中所給反應物的類別分析。
【解答】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 ,利用氧化鈣與水化合生成氫氧化鈣,不是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
B. 用熟石灰與硫酸銅溶液來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 , 是堿和鹽的反應,不是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
C. 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是酸和堿的反應 ,符合題意;
D. 用碳酸氫鈉和檸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屬于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A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酸、堿、鹽的鑒別;常見物質的俗稱
【解析】【分析】根據(jù)常見物質的俗稱、化學式和分類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氫氧化鈉,俗稱苛性鈉,化學式為NaOH,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屬于堿,故A正確;
B.碳酸鈉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故B錯誤;
C.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或苛性鈉,故C錯誤;
D. CuSO4·5H2O只是一種物質,應該為純凈物,故D錯誤。
故選A。
4.【答案】C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速度。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量、被舉得高度。質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機械能等于動能和勢能之和。
【解答】】無人機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保持在同一高度勻速飛行,則無人機(含農(nóng)藥)的質量減小,高度不變,速度不變,重力勢能減小,動能減小,機械能為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總和,則機械能也減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簡單的有機物;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A.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分析;
B.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類型;
C.根據(jù)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變化分析;
D.根據(jù)催化劑的特點判斷。
【解答】 A.有機物是大多數(shù)含碳的化合物,鏡片中的溴化銀和氧化銅都不含碳元素,不屬于有機物,故A錯誤;
B.在強光照射下,溴化銀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兩種單質,屬于分解反應,故B錯誤;
C.在強光照射下,玻璃鏡片中的銀元素的化合價從+1價變成0價降低,故C錯誤;
D.光線較暗時,氧化銅在生成溴化銀的反應中作催化劑,故D正確。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jù)酸的通性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jù)題意可知,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則①表示紫色石蕊試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硫酸亞鐵溶液呈淺綠色,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所以為得到藍色溶液,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氯化鋇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該反應中氫離子沒有參與反應,所以不能用BaCl2為例,體現(xiàn)酸的通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7.【答案】C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jù)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B、根據(jù)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分析;
C、根據(jù)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分析;
D、根據(jù)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分析。
【解答】A、 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鈉、高錳酸鉀等,不符合題意;
B、 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或電子等 ,不符合題意;
C、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符合題意;
D、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與酸或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8.【答案】A
9.【答案】A
【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
【解析】【分析】根據(jù)題中所給物質的性質分析,由各物質的性質確定與其它物質是否能發(fā)生反應。
【解答】A、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鐵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符合題意;
B、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四氧化三鐵、氯化銅都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C、鋅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鋅,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但氧化鋅、氯化銅都不能與四氧化三鐵反應,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與三種物質都不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答案】D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物質的鑒別、推斷;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
【解析】【分析】 A.除雜質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B.根據(jù)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D.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jù)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脑噭?,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的才能鑒別。
【解答】 A.CuCl2、FeCl3溶液均能與過量的鐵粉反應,故A錯誤;
B.鐵粉能與足量的稀HCl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與稀鹽酸反應,再過濾、洗滌、干燥,能分離出銅,但無法分離出鐵,故B錯誤;
C.Ca(OH)2能與過量的Na2CO3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除去氫氧化鈣,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碳酸鈉(過量的),故C錯誤;
D.取樣后,分別滴加稀H2SO4溶液,能產(chǎn)生氣泡的是碳酸鈉,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鋇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溶液,可以鑒別,故D正確。
故選D。
11.【答案】D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判斷。
【解答】當硬卡紙在黑板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磁塊所在的位置相當于支點,手施加動力,而卡紙的重力相當于阻力,如下圖所示:
當松手后,硬卡片的重力不變,而D中的阻力臂L2最長,則G×L2的乘積最大,則D中的卡片紙最容易轉動。
故選D。
12.【答案】D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 (1)機械能包括動能與勢能,其中動能的影響因素是質量與速度,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質量與高度,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是彈性形變量;
(2)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機械能減小;
(3)當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解答】 A.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機械能減小,所以D點機械能小于B點,故A錯誤;
B.運動到C點時小方做曲線運動,所以受力不平衡,故B錯誤;
C.有空氣阻力做功時,所以從A點到C點,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故C錯誤;
D.因為小方擺動到D點速度為0,若不受任何力,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13.【答案】B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通過圖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給出一個方便計算的特殊數(shù)值,例如氫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可設制取2g氫氣,然后分別計算所需鎂、鐵、稀硫酸、稀鹽酸的質量,便可得出答案。
【解答】設制取2g氫氣需要鎂的質量為x,需稀硫酸的質量為z,
Mg+H2SO4═MgSO4+H2↑
24 98 2
x z×10% 2g
;
解得:x=24g; z=980g 。
設制取2g氫氣需要鐵的質量為y,需稀鹽酸的質量為m,
Fe+2HCl═FeCl2+H2↑
56 73 2
y m×10% 2g
;
解得: y=56g; m=730g;
由上面的計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質量的氫氣(2g),需要鎂的質量是24g,而需要鐵的質量為56g。而題目中指出是相同質量的金屬,則鎂有剩余,故A、C正確不合題意;
需要稀硫酸和稀鹽酸的質量不相等,故B錯誤符合題意;
根據(jù)圖像可知,當時間相同時,與鎂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更大,即鎂反應更快,可以證明鎂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鐵,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4.【答案】C
【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
【解析】【分析】A.根據(jù)物體移動時克服摩擦力做功分析;
BC.當合力與運動方向一致時,做加速運動;當合力為零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
D.注意分析物塊靜止時彈簧是否形變即可。
【解答】 物體豎直方向受到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彈簧的彈力和滑動摩擦力。
A.由于水平面是粗糙的,則物塊運動時會克服摩擦做功,因此物塊的機械能會越來越小,因此每次通過P點時的速度都會減小,故A錯誤;
B.第一次物塊向右運動,彈簧伸長,則彈力逐漸減小,由于彈力大于摩擦力,因此物塊做加速運動。當彈力和摩擦力相等時,加速停止,此時速度最大,那么第一次動能最大的位置應該在P點左側,故B錯誤;
C.物塊第一次向左運動時,最大速度也出現(xiàn)在摩擦力與彈力相等時,即出現(xiàn)P點右側,故C正確;
D.當物體靜止時,彈簧可能發(fā)生形變,那么它此時存在彈性勢能,故D錯誤。
故選C。
15.【答案】B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分析圖丙可知,在2~4s內,物體做勻速運動以及速度大小,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求出摩擦力,利用s=vt求物體運動的距離;由圖乙可知,在2~4s內,拉力F大小,利用W=Fs求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答】 由圖乙可知,在2~4s內,拉力F=3N,
由圖丙可知,在2~4s內,物體做勻速運動,v=5.0m/s,此時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f=F=3N,
物體運動的距離:s=vt=5.0m/s×2s=10m,
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3N×10m=30J。
故選B。
16.【答案】(1)
(2)BC;復分解反應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jù)示意圖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進而確定反應的方程式;
(2)①根據(jù)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條件:反應物是否可溶,生成物是否有氣體、沉淀或水生成進行分析。
②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確定反應的基本類型。
【解答】 (1)圖1中b處為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二氧化氮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氮氣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2)①反應③是氫氧化鈉與鹽反應,氫氧化鈉和硝酸鈉不反應;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硝酸銨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氨氣、水和硝酸鈉;硝酸鉀和氫氧化鈉不反應。
故選BC。
②此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
17.【答案】(1)合成材料
(2)CH4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塑料、橡膠、纖維等有機合成材料的特點
【解析】【分析】 (1)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和合成纖維;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保持不變。
【解答】 (1)聚酯纖維是一種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與數(shù)目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有:3個C原子、12個H原子、1個Ga原子、1個As原子;反應后有:1個Ga原子、1個As原子,所以3Y中含有3個C原子、12個H原子,則Y的化學式為CH4。
18.【答案】(1)金屬材料
(2)A;B
(3)Ag、Cu、Fe
(4)①②③④⑤
【知識點】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1)根據(jù)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進行分析。
(2)根據(jù)金屬的活動性進行分析。
(3)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據(jù)此分析判斷;
(4)根據(jù)金屬的防銹措施進行分析。
【解答】 (1)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鋁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2)A.稀鹽酸中加入足量鐵粉后,生成了氯化亞鐵和氫氣,再加銅粉,不反應,說明了鐵的金屬活動性大于銅,最后加入鋅粉,能將鐵置換出來,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鐵,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鐵粉后,不能反應,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鐵,再加入CuCl2溶液,能反應,說明了鐵的活動性大于銅,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銅粉后,再加入鐵粉,都不反應,說明了鋅的活動性大于銅、鐵,但不能比較銅和鐵的活動性強弱,不可以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故選AB;
(3)根據(jù)題意可知,鐵先和硝酸銀反應,再和硝酸銅反應。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生成氣泡,則肯定存在剩余的鐵,那么還有反應生成的銀和銅,即Ag、Cu、Fe 。
(4)①金屬表面涂抹油漆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②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可以使金屬抗腐蝕性增強,不容易生銹;
③保持金屬表面清潔干燥,金屬不容易生銹;
④在金屬表面進行電鍍,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可以防止生銹;
⑤使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使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防止生銹。
故選①②③④⑤。
19.【答案】(1)鹽酸
(2)HC1+NaOH=NaC1+H2O
(3)NaCl、Na2CO3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jù)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至B點前,氣球的體積不變,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jù)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回答。
(3)根據(jù)至D點,氣球的體積最大,進行分析回答。
【解答】 (1)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至B點前,氣球的體積不變,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則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鹽酸;若先滴加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瓶內壓強減小,氣球會膨脹。
(2)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沒有氣體生成也沒有氣體參加反應,瓶內的壓強不變,所以BC段氣球體積不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3)稀鹽酸反應完后,氫氧化鈉再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瓶內的壓強減小,在大氣的作用下氣球體積增大,至D點,氣球的體積最大,此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D點時廣口瓶內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Na2CO3。
20.【答案】(1)有氣泡產(chǎn)生
(2)小于53.8%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再和氯化鋇反應,結合圖片分析解答;
(2)BC段溶液質量增大,即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大于生成沉淀碳酸鋇的質量,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即可。
【解答】(1)AB段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現(xiàn)象為: 有氣泡產(chǎn)生 ;
(2)設BC段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為m,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a,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ma x
;
解得:;
BC段溶液質量增大,則;
解得:a<53.8%。
21.【答案】大;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片分析動力臂和阻力臂的變化,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列式判斷即可;
(2)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知識計算出杠桿的重心上升的高度,然后根據(jù)W=Gh計算水平力的做功大小。
【解答】(1)根據(jù)圖片可知, 杠桿的重力相當于阻力,F(xiàn)為動力。使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時,阻力臂增大而動力臂減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此時水平力F逐漸變大。
(2)根據(jù)圖片可知,當木尺緩慢地向右偏轉30°到圖中虛線位置時,
杠桿的重心到支點的距離為:Lcos30°=;
那么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h=;
則水平力克服重力做功:W=Gh=。
22.【答案】(1)稀硫酸
(2)防止可溶性鋇鹽沾在固體廢棄物上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1)稀硫酸中的硫酸根會和鋇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
(2)可溶性鋇鹽進入水源后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據(jù)此解答。
【解答】(1)檢驗洗滌濾渣后的液體中是否還有Ba2+存在可用稀硫酸。
(2)洗滌濾渣的目的除了可以提高藥品的利用率外,還能防止可溶性鋇鹽沾在固體廢棄物上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23.【答案】(1)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2)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根據(jù)CO與氧化鐵反應要先通CO然后再加熱,以防止加熱CO與空氣混合氣發(fā)生爆炸及CO實驗要有尾氣處理裝置以防止污染空氣分析。
【解答】(1)因 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所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要先通入CO,然后再加熱,所以 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 ;
(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B裝置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1) CO和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2) 收集CO,防止污染空氣 。
24.【答案】2和3;無論有無HCl,反應生成的NaCl都能與AgNO3反應生成沉淀;檢測H+的方法,合理均可
【知識點】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建立假設】根據(jù)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產(chǎn)物,結合無色酚酞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分析;
【獲取證據(jù)】加入硝酸銀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只能證明氯離子的存在;
【交流表達】根據(jù)酸的通性分析解答。
【解答】 【建立假設】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是生成物,故溶液中的溶質一定含氯化鈉,故猜想2不合理;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反應后,溶液為無色,說明溶液中不含氫氧化鈉,則猜想3不合理,故答案為:2、3;
【獲取證據(jù)】我認為小科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Cl和HCl均能與AgNO3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故無法確定HCl是否存在;
【交流表達】檢驗假設1是否成立的方案: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劑,若溶液不變色,則假設1成立或取少量反應后的液體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碳酸鈉溶液(或加入鋅、鐵等金屬),若無氣泡冒出,假設1成立(合理即可)。
25.【答案】(1)CO2;Mg(OH)2,CaCO3
(2)Na2SO4、NaOH、CaCO3、BaCl2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jù)碳酸鈣難溶于水,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會產(chǎn)生氫氧化鎂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等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 碳酸鈣難溶于水,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會產(chǎn)生氫氧化鎂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樣品加水溶解,得到1.4g的濾渣,濾渣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完全溶解,有氣泡產(chǎn)生,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硫酸鈉和氯化鋇只能含有一種,濾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樣品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氯化鋇,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鎂,所以
(1)① 現(xiàn)象2中無色氣體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
②樣品溶于水得到濾渣1.4g,能夠全部溶于稀鹽酸,且產(chǎn)生0.44g的二氧化碳,說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鈣,一定沒有硫酸鋇;
設產(chǎn)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
解得:x=1g<1.4g,
因此沉淀還有氫氧化鎂,
所以沉淀a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所以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碳酸鋇;
(2)若現(xiàn)象①“濾渣全部溶解”變?yōu)椤盀V渣部分溶解”,其他現(xiàn)象不變,所以原樣品一定存在的物質是:硫酸鈉、碳酸鈣、氯化鋇、氫氧化鈉。
26.【答案】(1)水平面光滑,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距離大小比較動能大小
(2)使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3)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也越大
【知識點】動能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1)在實驗中,小球推動木塊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根據(jù)W=fs可知,木塊移動的距離越大,則克服摩擦做功越多,因此小球的動能越大,即可根據(jù)木塊移動的距離比較小球動能大小。
(2)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與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關,即高度越大,速度越大;
(3)將實驗1和2,實驗1和3分別對照,確定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1)實驗所用的水平面不能是光滑的,原因是:水平面光滑,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無法通過距離大小比較動能大小;
(2)第一次實驗和第二次實驗讓質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釋放,控制的變量是:使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
(3)根據(jù)實驗1和2可知,當小球的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則動能越大;
根據(jù)實驗1和3可知,當小球的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則動能越大;
那么得到結論: 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也越大 。
27.【答案】(1)是;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或者便于測量力臂
(2)0.5
(3)變大
(4)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解析】【分析】 (1)杠桿處于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tài)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
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左邊下沉往右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使實驗簡單化,便于探究;
(2)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故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即可解決;
(3)根據(jù)表中三組數(shù)據(jù)看出,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不能總結出普遍規(guī)律;
(4)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垂直距離,找出力和力臂,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來判斷。圖丁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chǎn)生了影響。
【解答】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杠桿的重心過支點,是為了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據(jù)F1l1=F2l2可知,利用圖像丙中任意一組數(shù)據(jù)都能得出,F(xiàn)2l2=F1l1=0.1m×3N=0.3N m;
故若當l1為0.6m時,;
(3)如圖丁,用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向下拉杠桿,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由圖中a位置移至b位置時,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所以,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
(4)利用圖戊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
28.【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
(2)1:4
(3)偏大
【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根據(jù)按上面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檢查裝置氣密性來分析解答;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再結合題中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計算;
(3)根據(jù)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測定生成的水的質量偏大來分析判斷。
【解答】 (1)按上面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
(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儀器D質量增重5.4g,即生成水的質量為5.4g,
則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為,
儀器E質量增重8.8g,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
則該塑料袋試樣中碳元素的質量為,
故該塑料袋試樣中氫元素和碳元素的質量比為0.6g:2.4g=1:4;
(3)若裝置中沒有連接裝置B,將使測定生成的水的質量偏大,從而導致該塑料試樣中氫元素的質量測算結果偏大。
29.【答案】不顯;有氣泡產(chǎn)生;CaCl2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實驗一:硫酸銅溶液遇到堿性溶液會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
實驗二:(1)氫氧化鈉易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
(2)證明溶液顯堿性不能引入堿性物質,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實驗一:硫酸銅溶液遇到堿性溶液會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未觀察到藍色沉淀,說明酒精溶液不顯堿性。
實驗二:(1)由于氫氧化鈉易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能與氯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所以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
(2)足量澄清石灰水顯堿性,同時生成氫氧化鈉,無法證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應先滴加足量氯化鈣等能與碳酸鈉反應而又不會影響氫氧化鈉檢驗的試劑除去碳酸鈉,然后再滴加酚酞檢驗氫氧化鈉;滴加氯化鈣時應能觀察到產(chǎn)生白色沉淀,滴加酚酞時應能觀察到溶液變紅,可得氫氧化鈉部分變質。
30.【答案】(1)機器狗做的功:W=Fs=100N×65m=6500J,
機械狗的功率:;
(2)機械狗的總重力:G=mg=(8kg+2kg)×10N/kg=100N,
從一樓到五樓,上升高度為h=4×3m=12m,
克服重力做的功:W'=Gh=100N×12m=1200J。
【知識點】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jù)W=Fs得到機械狗做的功,根據(jù)得到機械狗的功率。
(2)根據(jù)G=mg得到總重力,從一樓跑到五樓,上升高度為4層樓的高度,再利用W=Gh可求出克服重力做功。
31.【答案】(1)8.7
(2)黃銅樣品的質量為:8.7g+1.3g=10g
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推算1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時剩余固體質量的減小量,據(jù)此推算m的數(shù)值;
(2)根據(jù)第一次剩余固體的質量推算沒有反應時固體的質量,從而得到黃銅的總質量,再減去同的質量得到鋅的質量,最后與黃銅的總質量做比即可。
【解答】 (1)黃銅樣品與稀硫酸混合,銅與稀硫酸不反應,鋅與稀硫酸反應,第四次和第五次加入稀硫酸后,固體質量不再改變,故5.6g是銅的質量,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體質量減少,說明第三次加入硫酸時鋅沒有完全反應,根據(jù)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和第三次加入稀硫酸的固體質量差為:7.4g-6.1g=1.3g,說明每10g稀硫酸恰好與1.3g鋅完全反應,故m=7.4g+1.3g=8.7g。
32.【答案】(1)Cl—
(2)NaCl和CuCl2
(3)設生成9.8g氫氧化銅沉淀需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z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x 10% 9.8g
;
解得:x=80g;
氯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40g,
所以m1=40g+80g=120g。
(4)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得到:
NaOH ~ NaCl;
40 58.5
120g×10% y
;
解得:y=17.55g;
那么M點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生成沉淀 氣體或水時離子數(shù)目減少,沒參與反應的離子數(shù)目不變分析;
(2)根據(jù)整個反應過程的生成物及反應物來判斷;
(3)已知氯化銅和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的質量可求出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40g,可求出整個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
(4) 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用混合溶液質量+氫氧化鈉溶液質量-沉淀質量得到溶液的質量,最后二者做比即可。
【解答】 (1)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氯化氫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氯化銅再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由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在此整個過程中,氯離子不變,其符號為:Cl-。
(2)P點表示氯化氫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則PM段氫氧化鈉和氯化銅正在反應,那么此時故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和未反應的CuCl2。
33.【答案】(1)105.5;1.25
(2)由第一組數(shù)據(jù)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3.0g-101.9g=1.1g;
設3.0g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1.1g
則;
解得:x=2.5g。
故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為2.5g:(3.0g-2.5g)=5:1;
(3)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第三組實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g+9.0g-105.0g-1.25g=2.75g;
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g×x 2.75g

解得:x≈4.56%.
【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jù)圖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質量為5.0g小于1.9g×3,說明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則:
(1)①由于第三組時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根據(jù)(1)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可知氯化鈣的質量,第四組比第三組只是多溶解了氯化鈣;
②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量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及一步計算表中m的值。
(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求解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量求解碳酸鈣的質量,及一步計算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
(3) 第三組固體剩余,故稀鹽酸被完全反應,故利用第三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解答】 根據(jù)圖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質量為5.0g小于1.9g×3,說明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第一、二組稀鹽酸還有剩余,故:
(1)①由于第三組混合物剩余,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第四組比第三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鈣,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鈣質量為3.0g-2.5g=0.5g,所以a=105.0+0.5=105.5;
②第三組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0g+9.0g-105.0g-mg=4.0g-mg。
設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4.0g-mg


解得:,
9.0g混合物中的碳酸鈣質量為,所以=7.5g,
解得:m=1.25。
34.【答案】(1)電
(2)CH4
(3)NaOH和CaO;137.5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jù)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2)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
(3)①根據(jù)流程圖確定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質即可;
②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
【解答】 (1)亞運會主體育館“大蓮花”(圖甲)的部分電能來自場館內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工作時電池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2)燃料采用生物質燃氣,主要包括CO、H2、CH4、CO2,其中CH4氣體屬于有機物。
(3)①在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其中氫氧化鈉和氧化鈣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因此該過程中被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有氫氧化鈉、氧化鈣。
②設每生產(chǎn)100噸甲醇,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質量是x。
44 32
x 100t
;
解得:x=137.5t。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聂荣县| 遂宁市| 田东县| 忻州市| 洪泽县| 舒城县| 海门市| 泸定县| 东光县| 芷江| 桂阳县| 滦南县| 安溪县| 成都市| 藁城市| 通河县| 青阳县| 灵宝市| 阳信县| 拉萨市| 托里县| 丹巴县| 常德市| 惠水县| 郴州市| 莱州市| 嘉兴市| 宁安市| 绥中县| 高台县| 涪陵区| 嘉兴市| 万宁市| 陵川县| 德庆县| 安宁市| 达孜县| 民勤县| 榆中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