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教學質量調測科學試題卷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鄉,越窯青瓷就發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溫燒制2.(2024九上·上虞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氫氣還原氧化銅B.稀釋濃硫酸C.稱量NaOH固體D.pH試紙測酸堿度3.(2024九上·上虞期末)為了給居民提供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營養均衡,營養學家設計了“膳食寶塔”。右圖是我國營養專家推薦的居民日常三餐對各類食物的攝入比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第五層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C.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應適當多吃第三,四層食物D.第一層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糖類,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4.(2024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科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A.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東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動脈血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D.各種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5.(2024九上·上虞期末)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圖是與遺傳有關的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①細胞核中B.一個③DNA分子中含有一個基因C.②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6.(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關實驗的取材及現象等敘述中正確的是A.甲中,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試管內的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輕推載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勻的血膜,并且不會破壞血細胞C.丙中,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通常情況下應該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D.丁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鼓起來7.(2024九上·上虞期末) 平板支撐是一種類似于俯臥撐的肌肉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線條,如右圖所示。能正確表示人在平板支撐時的杠桿示意圖是A. B.C. D.8.(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小虞同學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姓名:胃工作職能:暫時貯存和 ① 食物:胃壁的肌肉組織可以收縮,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含有 ② ,可以初步消化③。胃有話說: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 ④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9.(2024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員在不同氣溫條件下,測量某受試者呼氣、尿液、汗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據此表,若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生理現象皆正常穩定,且空氣中的濕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圍內,則推測在氣溫7℃~ 11℃的環境下,該受試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來源 氣溫34℃~38℃ 氣溫21℃~ 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糞便 200 200A.呼吸時不會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10.(2024九上·上虞期末)力和運動、功和能量是物理學的核心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功和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B.運動的物體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質是能量的轉化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1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鈣 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過濾B 檢驗氫氧化鈉樣品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鹽酸C 鑒別氯化鉀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取樣,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離混合溶液 通入過濾、洗滌,向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12.(2024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表示的物質為Na2SO4,乙表示的物質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時,還有H2SO4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13.(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一小球從A點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軌道滾下,依次經過高度相同的B點和C點。下列關于小球滾動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小球在B點的動能大于C點動能B.速度v達到一定大小時,小球能到達E點C.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14.(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秒表和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來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他將R1、R2兩電阻絲密封在兩只完全相同的燒瓶內,瓶內裝入等質量的煤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本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通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判斷B.本實驗可以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小的煤油,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只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即可1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學為了探究某種鐵的氧化物(純凈物)FexOy的組成,將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 B.碳的質量n=3克C.FexOy中x∶y=2∶3 D.16.(2024九上·上虞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①燒堿;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鹽;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磚、抹墻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號,下同)。(2)久用的茶壺常常會在壺底出現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鈣),可以用 來清理。(3)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有強烈的腐蝕性的是 。17.(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A、B、C、D、E、F代表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系統后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 (填物質名稱)進入血液,最先到達圖丙中心臟四個腔中的 (填數字)。(2)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填序號)。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 (選填“動脈血轉化為靜脈血”或“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2024九上·上虞期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傳來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1)為了探索太空,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了多種類型的宇航服。其中艙外宇航服的最內層由尼龍材料編織制成,尼龍屬于 。(選填“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2)現在航天員們已經可以在太空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各式美食了,可謂是“宇宙級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的是____A.白米飯 B.紅燒牛肉C.冷凍干燥的水果 D.宮保雞丁(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1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鈉,它在物質分類上屬于化合物中的 (選填“氧化物”、“酸”、“堿”或“鹽”),圖中堿的化學式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____。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20.(2024九上·上虞期末)發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出路之一。國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電站利用的能量來自圖甲中 所示的核反應(選填“A”或“B”)。(2)如圖乙是核電站發電的流程圖,在核電站的發電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A.冷凝器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B.在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21.(2024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虞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①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中。②打開止水夾,均勻地通入 ? (氣體),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再將帶有1g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1)操作②中 ? 處通入的氣體為 。(選填“O2”、“CO2”或“N2”)(2)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 (寫出一例)。22.(2024九上·上虞期末)我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如圖甲所示),“橫木穿插硾頭, 硾嘴為鐵,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圖如圖乙所示。(1)若硾頭質量為 10 千克,腳踏在右側,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 L1 =40 厘米,L2 =1.2 米,不計橫木的重力和摩擦, 則腳向下施加的力 F1 =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將腳踩點適當 (選填“遠離”或“靠近”)O 點。23.(2024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想二: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猜想三: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實驗中用到的小球,A、B、C球體積均為V,D球體積為2V,A、C、D球質量均為m,B球質量為2m。實驗時均讓小球從圖中高度自由下落,記錄小球下降到最低點時彈簧的長度,所用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請你根據圖中實驗情景完成下列問題:(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與以下選項中的 相同。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C.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D.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2)為驗證猜想一,可以通過比較 兩球的實驗。(3)通過本實驗可知,猜想 是正確的。(4)小虞認為利用這套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過比較A、C兩球實驗,可以探究 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2024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柴火燒盡后會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選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虞和小云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優缺點,請你任選一個方案說說它的優點 。(4)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右圖操作:小虞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2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實驗過程如下:編號 試管 1 試管 2 試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餾水 1mL / /鹽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鮮唾液淀粉酶 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體積分數 0.4%的碘酒 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實驗現象 不變藍 變藍 不變藍請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本實驗中試管1的作用是 ;(3)觀察實驗現象:②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預料的是:③號試管不變藍。小虞查閱資料后,補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 先加入 1mL 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黃色的碘溶液顏色褪去。由此實驗結果, 小虞猜想③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 。26.(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他試劑的方法, 使之產生明顯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個實驗。(1)當觀察到實驗甲中出現 時(填實驗現象),說明 NaOH 與 HCl 恰好完全反應;(2)燒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3)在實驗乙中,滴加稀鹽酸這種方法可以證明 NaOH 與 CO2 發生了反應,請你再選用一種不同的試劑加以驗證,寫出其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4)丙圖中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27.(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測量標有“0.28 A”字樣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虞選擇電流表0~0.6A量程,電壓表0~3V量程,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操作后測得表一數據。另一同學也用相同的器材,選用同樣的量程,連接后測得表二數據。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一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電流表示數/A1 3 0.242 2.2 0.283 1.5 0.30表二(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右圖所示,可測得表 的實驗數據(選填“一”或“二”)。(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與小虞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 。(3)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28.(2024九上·上虞期末)腎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腎臟(如圖1所示)進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進行2~3次。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____。A.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B.代謝廢物排出體C.有機物的分解利用 D.營養物質運輸(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 作用(選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3)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含有濃度較高的 等代謝廢物(填一種)。(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圖2中的[③] 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2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9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40N,不計繩重及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1)該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為 。(2)反映物體上升情況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上的 (選填“A”或“B”)。(3)若整個過程用時4s,求拉力F的功率。30.(2024九上·上虞期末)為測定某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了5g該鎂礦石粉末,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除雜,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100g,將該100g混合溶液放于燒杯中,然后取40g氫氧化鈉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編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生成沉淀的總質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請計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鎂的質量。(2)該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假設5g鎂礦石中的鎂元素全部轉化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鎂元素)(3)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31.(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裝的電熱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R1是阻值可調的電熱絲,R2是阻值為200的電熱絲,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請分析回答:(1) 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電路處于 狀態(選填“保溫”或“加熱”),若要改變毛巾架的發熱功率,可以通過改變R1滑片的位置來實現;(2)當開關閉合,接時,求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多少瓦?(3)關閉家里的其他用電器,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電能表(如圖丙)內的轉盤1分鐘轉過多少轉?32.(2024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利用微生物處理廚余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1)將廚余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如圖甲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有 (寫化學式)。為防止沼氣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廚余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淀粉葡萄糖乳酸。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 ,該物質進入細胞后,可進一步被分解為乳酸,并釋放出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如圖乙所示為A、B、C三種不同的淀粉乳酸桿菌對淀粉的分解,結果表明,菌株 (選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變化現象【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鎮漿制泥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拉坯造型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高溫燒制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2.【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氫氣還原氧化銅,導管應伸入集氣瓶的底部、氧化銅的上方,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且試管口不能塞塞子,否則空氣無法排出,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飛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且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答案為:A。3.【答案】A【知識點】食物與營養【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將食物分為不同的層次,直觀地展示了各類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和攝入量,以指導人們合理搭配食物,實現營養均衡。【解答】A 、第五層食物是油脂類,所占比例最小,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吃。油脂類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也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等,只是需要適量攝入,該選項說法錯誤。B 、第二層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 C 等營養物質。牙齦容易出血一般是缺乏維生素 C 導致的,所以多吃第二層食物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該選項說法正確。C 、第三、四層食物分別是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和奶類、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建造和修復身體組織,促進生長發育,所以應適當多吃,該選項說法正確。D、第一層食物是谷類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類,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所以在膳食中所占比例最大,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說:早期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動,這就是 “地心說” 的觀點。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說” 以及后來更多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說” 是錯誤的。實際上,宇宙是非常龐大且沒有絕對中心的,天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引力作用和相對運動。(2)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在體循環中,動脈血管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在組織細胞處進行氣體交換后,動脈血變為靜脈血。(3)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等因素有關。(4)酸的定義: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圍繞地球東升西落,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的相對運動現象,實際上宇宙沒有絕對的中心,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該選項說法錯誤。B 、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并非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比如肺靜脈內流的也是動脈血。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分主要是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顏色等,而不是根據所在血管類型,該選項說法錯誤。C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保持不變,該選項說法錯誤。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離子(H+),正是因為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如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等,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B【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蛋白質和DNA兩種物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為:基因→DNA分子→染色體→細胞核→細胞。【解答】A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包含 DNA 和蛋白質,DNA 上有遺傳信息,該選項正確。B 、一個 DNA 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基因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并非一個 DNA 分子只含有一個基因,該選項錯誤。C、染色體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該選項正確。D、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能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6.【答案】C【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心臟和血管7.【答案】A【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解析】【分析】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答】從圖示可知,O是支點,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一方,故它們的方向應該相反,故選A。故答案為:A。8.【答案】C【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解析】【分析】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胃有暫時貯存食物的功能,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解答】A、胃能暫時貯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正確;BC、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質,B正確、C錯誤;D、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正確。故答案為:C。9.【答案】B【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 排泄和和排遺是兩種不同的排泄廢物的方式,排遺排出體內的食物殘渣,而排泄是排出細胞代謝的廢物。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二、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三、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解答】A、分析表格中的內容可知,呼氣時會散失水分,且溫度越低,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A錯誤,不符合題意;B、氣溫較高時,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的多;溫度越低,如7-11℃的環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B正確,符合題意;C、通過糞便散失的水分不隨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C錯誤,不符合題意;D、氣溫較高時,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的多,D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答案】B【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11.【答案】D【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B、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根據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能除去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B、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C、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氯化鉀不能與稀硫酸反應,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能實現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與氯化鈉、氯化鈣反應,二者都溶于水無法分離,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答案為:D。12.【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稀硫酸的質量逐漸減少,硫酸鈉和水的質量逐漸增加,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水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由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質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質為水,乙表示的物質為硫酸鈉,故選項說法錯誤;B、加入b克NaOH溶液時,硫酸鈉的質量不再發生改變,恰好完全反應,H2SO4沒有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C、加入a克NaOH溶液時,稀硫酸過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鈉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陰離子為SO42-,故選項說法正確;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所得溶液呈堿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13.【答案】B【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機械能為動能和勢能的和,由于軌道是粗糙的,故機械能不守恒。【解答】A 、弧形軌道粗糙,小球滾動時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B、C 兩點高度相同,重力勢能相同,但從 B 到 C 的過程中機械能減少,所以 C 點的動能小于 B 點的動能,該選項正確。B、由于軌道粗糙,小球運動時會有機械能損失,即使速度 v 較大,到達的最高點也會低于 A 點,不能到達與 A 點等高的 E 點,該選項錯誤。C 、因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不斷減少,B 點在 C 點之前,所以小球在 B 點的機械能大于 C 點的機械能,該選項正確。D 、小球從 A 點到 B 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因克服摩擦力做功而產生的內能,所以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14.【答案】D【知識點】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1)實驗中將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轉換為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這種方法為轉換法;(2)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阻大小的關系,需要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3)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溫度變化大,據此進行分析;(4)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液體的質量相同,還要使液體相同時間吸熱相等。【解答】A、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判斷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這種方法是轉換法,故A正確;B、該裝置中電流和通電時間都相等,但兩電阻絲的阻值不同,故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阻大小、通電時間的關系,電路中有滑動變阻器,故能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B正確;C、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正確;D、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要使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所以要使兩瓶中電阻絲的阻值相同,故D錯誤。故答案為:D。15.【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yCO+FexOyxFe+yCO2,由圖可知,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的質量為(n-1.8)g,生成鐵的質量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解答】A、鐵的氧化物Fe xOy和碳在高溫下反應會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鐵的質量會逐漸增加,當反應結束后,鐵的質量不再改變。從圖像可以看出,a曲線的質量是從0開始逐漸增加到一定值后保持不變,符合生成鐵的質量變化情況,所以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該選項正確。B、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守恒,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就等于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克,則4.4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 =1.2克,即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為1.2克。從圖像可知,反應結束后碳還剩余1.8克,所以碳的初始質量n=1.2+1.8=3克,該選項正確。C、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4.4g××100%=3.2g,一氧化碳與鐵的氧化物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yCO+FexOyxFe+yCO2,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一半的質量來自于鐵的氧化物中,所以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3.2g÷2=1.6g,鐵的氧化物中鐵的質量=4.2g;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的比,所以FexOy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表示為,解得x:y=3:4,故錯誤;D、根據上述計算,生成鐵的質量為6.4克,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3.2克,所以鐵的氧化物的質量至少為6.4+3.2=9.6克。因為反應可能不完全,且碳的質量n=3克,所以m(鐵的氧化物質量)與n(碳的質量)之和至少為9.6+3=12.6克,即m+n≥12.6,又因為n=3克,所以m≥12.6 3=9.6。若考慮到可能還有其他副反應等情況,m≥11.6是合理的,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C。 16.【答案】(1)⑤(2)③(3)①【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熟石灰:屬于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農業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堿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在建筑方面,與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漿,用于砌磚、抹墻 ,是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的碳酸鈣。(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以及某些鹽反應。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鈣等難溶性鹽的性質。(3)燒堿物理性質:有吸水性,易潮解;固體氫氧化鈉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逐漸溶解。化學性質: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是一種強堿,能與酸、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發生反應。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如氫氣、氧氣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干燥劑 。【解答】(1)熟石灰(氫氧化鈣)是一種堿,能與酸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時,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磚、抹墻,因此選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溶解從而除去水垢,所以選③。(3)燒堿(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并且它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選①。17.【答案】(1)氨基酸;①(2)II;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徹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參與消化蛋白質的消化液有胃液、腸液、胰液。(2)人體血液循環圖:(3)據圖分析,圖甲中A小腸、B肺、C腎、Ⅰ氨基酸、Ⅱ氧氣、Ⅲ二氧化碳;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心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II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答案】(1)有機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材料的利用與發展;新型金屬材料【解析】【分析】(1)金屬材料:主要包括純金屬(如鐵、銅、鋁等)以及它們的合金(如生鐵、鋼、黃銅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特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常見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較高、耐高溫,但脆性較大。有機合成材料: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龍是合成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與塑料、合成橡膠并稱為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尼龍具有強度高、耐磨、耐腐蝕等優點,所以答案是有機合成材料。(2)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及食物來源: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常見的來源有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類食物,白米飯富含淀粉,屬于糖類。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類(如牛肉、雞肉等)、蛋類、奶類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冷凍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當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可以轉化為內能;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升高。熱傳遞:是由于存在溫度差,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過程,其本質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1)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特性,適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屬于糖類,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B、紅燒牛肉富含蛋白質,是身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航天員維持肌肉等組織的正常功能。C、冷凍干燥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等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所以該選項正確。D、宮保雞丁主要成分是雞肉和一些配菜,主要為航天員提供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故答案為:C。(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19.【答案】(1)鹽;NaOH(2)B;C;D【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氫氧化鈉和鹽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鈉進行分析;(2)根據X是水,結合酸堿鹽等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1)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氫氧化鈉和硫酸等反應生成硫酸鈉,圖中堿應為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OH;(2)若X是水,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BCD。20.【答案】(1)A(2)B【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加熱水,用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作為動力,推動蒸汽渦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的;水泥防護層可以防止核泄漏;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現象。【解答】(1)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的;圖甲中 A 是核裂變反應,核電站利用的是核裂變釋放的能量。核裂變是重原子核分裂成較輕原子核的過程,可控核裂變能穩定地釋放能量用于發電。而 B 是核聚變反應,目前核聚變還未達到大規模商業發電的成熟階段。(2)A 、冷凝器中是蒸汽遇冷變為液態水,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不是汽化,所以 A 選項錯誤。B 、核反應堆外圍的水泥防護層能阻擋放射性物質的泄漏,起到防止核泄漏的作用,保護周圍環境和人員安全,B 選項正確。C 、核電站發電過程中,核能先轉化為內能(核反應堆中核裂變產生熱量),內能使水變成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所以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C 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21.【答案】(1)N2(2)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3)釀酒【知識點】真菌與人的關系22.【答案】(1)300N(2)遠離【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G=mg求出錘頭的重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力F1的大小;(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腳踩點位置的變化。【解答】 (1)硾頭質量為10千克,則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腳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需要增大動力的力臂,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23.【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物體的質量和高度,實驗中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2)研究物體重力勢能與下落高度的關系時,需要保持物體質量相同,改變下落高度;(3)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的關系,需保持物體的速度不變,改變物體的質量。【解答】(1)通過觀察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A 選項中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把食物能量的多少轉換為水升溫的多少,是轉換法。B 選項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是控制變量法,不符合。C 選項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是類比法,不符合。D 選項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把酸堿反應這種不易觀察的現象轉換為酚酞試液顏色的變化,是轉換法。故答案為:AD。(2)驗證猜想一,即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需要控制物體的高度和體積相同,改變質量。A 球質量為m,B 球質量為2m,且 A、B 球體積均為V,下落高度也相同,所以選擇 A、B 兩球。(3)通過比較 A、B 兩球(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發現質量大的 B 球使彈簧壓縮得更長,說明重力勢能與質量有關;比較 A、C 兩球(質量相同,高度不同),發現高度高的 C 球使彈簧壓縮得更長,說明重力勢能與高度有關。而實驗中沒有對體積這一變量進行有效且充分的探究,所以猜想一和二正確。(4)A、C 兩球質量相同,C 球下落的高度更高,到達彈簧時的速度更大,通過比較 A、C 兩球使彈簧壓縮的情況,可以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優點分別是操作簡單、實驗結果更準確(4)硫酸鉀/K2SO4;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含有鉀元素的化肥是鉀肥。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鉀。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解答】(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優點分別是操作簡單、實驗結果更準確。(4)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25.【答案】(1)酸堿性(或pH)(2)對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 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4)碘與NaOH 溶液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26.【答案】(1)紅色恰好消失(2)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軟塑料瓶變癟了【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27.【答案】(1)一(2)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1.064【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中,電壓表應與小燈泡并聯;(2)分析電阻的變化,得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點;(3)由表一讀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和電流,根據P=UI計算其額定功率。【解答】 (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示數變大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所以,實驗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由表一中數據,根據P=UI知,小燈泡的電壓變大,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時,電功率變大,溫度升高;同時,根據分別計算出電阻分析知,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小燈泡和變阻器串聯,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3V+3V=6V;.由表二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6V-2.2V=3.8V,額定電流為0.28A,其額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答案】(1)B(2)腎小球的濾過(3)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或無機鹽)(4)腎小管【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腎小管、④腎靜脈、⑤集合管。【解答】(1)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將體內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腎功能衰竭會使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功能受到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主要與消化系統有關;有機物的分解利用主要在線粒體中進行;營養物質運輸主要依靠循環系統。故答案為:B。(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是指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液透析是通過半透膜,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水分等濾出到透析液中,類似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而腎小管的重吸收是對原尿中有用物質的重吸收,與血液透析原理不同。(3)血液透析的目的是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人體代謝產生的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以及多余的無機鹽等會通過血液流經透析器時被濾出到透析液中,所以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這些代謝廢物濃度較高。(4)圖 2 中③是腎小管,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形成尿液。29.【答案】(1)30(2)B(3)W=F×s=40N×6m=240JP=W/t=240J/4s=60W【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 (1)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據此求動滑輪重力;(2)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據此確定圖乙中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是A還是B;(3)根據功率 P=W/t求解。【解答】(1) 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則動滑輪重力:G動=3F-G=3×40N-90N=30N;(2)圖甲中滑輪組有3段繩子承擔重物,在相等時間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距離的三倍,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像;30.【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由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鎂和氫氧化鎂質量比計算硫酸鎂的質量分析;(2)根據硫酸鎂的質量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10g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鎂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鎂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氫氧化鈉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1.【答案】(1)保溫(2)解:(3)解:=1/600kW·hn=3000r/kW·h×1/600kW·h=5r【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 當不同開關狀態及滑片位置變化時,能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串聯和短路 ,進而確定電路處于加熱還是保溫等工作狀態。(2)根據分析計算。計算用電器的功率。知道電阻和電壓,可求出發熱功率;知道實際功率和時間,能算出消耗電能 。(3)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應用:“3000r/kW h” 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據此結合用電器消耗的電能,可計算出轉盤轉動的轉數。【解答】(1)當開關S1閉合,S2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R1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此時R 1與R2串聯。根據,總電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此時電路處于保溫狀態。32.【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1 / 1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教學質量調測科學試題卷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鄉,越窯青瓷就發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鎮漿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溫燒制【答案】D【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學變化現象【解析】【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鎮漿制泥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拉坯造型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磨光上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高溫燒制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2.(2024九上·上虞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氫氣還原氧化銅B.稀釋濃硫酸C.稱量NaOH固體D.pH試紙測酸堿度【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氫氣還原氧化銅,導管應伸入集氣瓶的底部、氧化銅的上方,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且試管口不能塞塞子,否則空氣無法排出,圖中所示操作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飛濺,圖中所示操作正確。C、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且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pH。不能將pH試紙伸入待測液中,以免污染待測液,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答案為:A。3.(2024九上·上虞期末)為了給居民提供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營養均衡,營養學家設計了“膳食寶塔”。右圖是我國營養專家推薦的居民日常三餐對各類食物的攝入比例,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第五層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學牙齦容易出血,應多吃第二層食物C.生長發育關鍵期的青少年應適當多吃第三,四層食物D.第一層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為這類食物富含糖類,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答案】A【知識點】食物與營養【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將食物分為不同的層次,直觀地展示了各類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和攝入量,以指導人們合理搭配食物,實現營養均衡。【解答】A 、第五層食物是油脂類,所占比例最小,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吃。油脂類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也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等,只是需要適量攝入,該選項說法錯誤。B 、第二層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 C 等營養物質。牙齦容易出血一般是缺乏維生素 C 導致的,所以多吃第二層食物有助于改善這種情況,該選項說法正確。C 、第三、四層食物分別是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和奶類、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建造和修復身體組織,促進生長發育,所以應適當多吃,該選項說法正確。D、第一層食物是谷類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類,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所以在膳食中所占比例最大,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4.(2024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科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A.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東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動脈血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D.各種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答案】D【知識點】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說:早期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動,這就是 “地心說” 的觀點。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說” 以及后來更多的科學觀測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說” 是錯誤的。實際上,宇宙是非常龐大且沒有絕對中心的,天體之間存在著各種引力作用和相對運動。(2)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在體循環中,動脈血管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在組織細胞處進行氣體交換后,動脈血變為靜脈血。(3)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等因素有關。(4)酸的定義: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環中,血液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圍繞地球東升西落,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的相對運動現象,實際上宇宙沒有絕對的中心,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該選項說法錯誤。B 、主動脈內流動的是動脈血,但動脈血并非只流動在動脈血管內,比如肺靜脈內流的也是動脈血。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分主要是根據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顏色等,而不是根據所在血管類型,該選項說法錯誤。C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但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保持不變,該選項說法錯誤。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離子(H+),正是因為酸溶液中都有氫離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如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等,該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5.(2024九上·上虞期末)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如圖是與遺傳有關的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①細胞核中B.一個③DNA分子中含有一個基因C.②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答案】B【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蛋白質和DNA兩種物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為:基因→DNA分子→染色體→細胞核→細胞。【解答】A 、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包含 DNA 和蛋白質,DNA 上有遺傳信息,該選項正確。B 、一個 DNA 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基因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并非一個 DNA 分子只含有一個基因,該選項錯誤。C、染色體主要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該選項正確。D、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能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6.(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關實驗的取材及現象等敘述中正確的是A.甲中,被燃燒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試管內的水吸收的能量與灰燼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輕推載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勻的血膜,并且不會破壞血細胞C.丙中,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通常情況下應該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D.丁中,用皮筋扎緊a處,用手指沿ab方向將血液推向b處,血管ab段會鼓起來【答案】C【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心臟和血管7.(2024九上·上虞期末) 平板支撐是一種類似于俯臥撐的肌肉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線條,如右圖所示。能正確表示人在平板支撐時的杠桿示意圖是A. B.C. D.【答案】A【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解析】【分析】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答】從圖示可知,O是支點,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一方,故它們的方向應該相反,故選A。故答案為:A。8.(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學習消化系統相關知識后,小虞同學制作了“胃的名片”來介紹胃的相關知識。下列名片中各序號的填寫不正確的是姓名:胃工作職能:暫時貯存和 ① 食物:胃壁的肌肉組織可以收縮,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含有 ② ,可以初步消化③。胃有話說: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 ④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答案】C【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解析】【分析】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胃有暫時貯存食物的功能,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解答】A、胃能暫時貯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正確;BC、胃內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質,B正確、C錯誤;D、經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會損害胃黏膜,可能導致胃潰瘍,正確。故答案為:C。9.(2024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員在不同氣溫條件下,測量某受試者呼氣、尿液、汗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利用這些數據計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據此表,若受試者在測試期間生理現象皆正常穩定,且空氣中的濕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圍內,則推測在氣溫7℃~ 11℃的環境下,該受試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來源 氣溫34℃~38℃ 氣溫21℃~ 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糞便 200 200A.呼吸時不會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C.以糞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熱時增加【答案】B【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 排泄和和排遺是兩種不同的排泄廢物的方式,排遺排出體內的食物殘渣,而排泄是排出細胞代謝的廢物。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二、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三、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解答】A、分析表格中的內容可知,呼氣時會散失水分,且溫度越低,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A錯誤,不符合題意;B、氣溫較高時,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的多;溫度越低,如7-11℃的環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少,B正確,符合題意;C、通過糞便散失的水分不隨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C錯誤,不符合題意;D、氣溫較高時,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較尿液的多,D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2024九上·上虞期末)力和運動、功和能量是物理學的核心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功和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B.運動的物體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質是能量的轉化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對物體做功【答案】B【知識點】力是否做功的判斷;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定律1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鈣 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過濾B 檢驗氫氧化鈉樣品是否變質 取樣,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鹽酸C 鑒別氯化鉀溶液和氯化鋇溶液 取樣,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離混合溶液 通入過濾、洗滌,向濾渣中滴加適量稀鹽酸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除雜至少要滿足“不增不減”的原則,“不增”是指不增加新雜質,“不減”是指不減少目標物質的質量。B、根據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進行分析判斷。C、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D、根據鹽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氯化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不能除去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B、變質后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故選項實驗不能實現目的。C、取樣,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鹽酸,氯化鉀不能與稀硫酸反應,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能實現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與氯化鈉、氯化鈣反應,二者都溶于水無法分離,故選項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答案為:D。12.(2024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水和硫酸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表示的物質為Na2SO4,乙表示的物質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時,還有H2SO4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呈中性【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稀硫酸的質量逐漸減少,硫酸鈉和水的質量逐漸增加,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硫酸鈉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改變;水的質量逐漸增加,至完全反應,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由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質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質為水,乙表示的物質為硫酸鈉,故選項說法錯誤;B、加入b克NaOH溶液時,硫酸鈉的質量不再發生改變,恰好完全反應,H2SO4沒有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C、加入a克NaOH溶液時,稀硫酸過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鈉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陰離子為SO42-,故選項說法正確;D、加入c克NaOH溶液時,氫氧化鈉溶液過量,所得溶液呈堿性,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13.(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一小球從A點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軌道滾下,依次經過高度相同的B點和C點。下列關于小球滾動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小球在B點的動能大于C點動能B.速度v達到一定大小時,小球能到達E點C.小球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C點的機械能D.小球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答案】B【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影響動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量和高度;機械能為動能和勢能的和,由于軌道是粗糙的,故機械能不守恒。【解答】A 、弧形軌道粗糙,小球滾動時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B、C 兩點高度相同,重力勢能相同,但從 B 到 C 的過程中機械能減少,所以 C 點的動能小于 B 點的動能,該選項正確。B、由于軌道粗糙,小球運動時會有機械能損失,即使速度 v 較大,到達的最高點也會低于 A 點,不能到達與 A 點等高的 E 點,該選項錯誤。C 、因為小球在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不斷減少,B 點在 C 點之前,所以小球在 B 點的機械能大于 C 點的機械能,該選項正確。D 、小球從 A 點到 B 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因克服摩擦力做功而產生的內能,所以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動能,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14.(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秒表和如圖所示實驗裝置來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他將R1、R2兩電阻絲密封在兩只完全相同的燒瓶內,瓶內裝入等質量的煤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本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通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來判斷B.本實驗可以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C.燒瓶內選用比熱容較小的煤油,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D.若要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只需將一個燒瓶內的煤油換成等質量的水即可【答案】D【知識點】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1)實驗中將電阻絲產生的熱量轉換為溫度計示數的變化,這種方法為轉換法;(2)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阻大小的關系,需要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3)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溫度變化大,據此進行分析;(4)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需要控制液體的質量相同,還要使液體相同時間吸熱相等。【解答】A、通過溫度計示數變化,判斷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這種方法是轉換法,故A正確;B、該裝置中電流和通電時間都相等,但兩電阻絲的阻值不同,故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阻大小、通電時間的關系,電路中有滑動變阻器,故能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多少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B正確;C、在液體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比熱容小的物質溫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熱容小的液體可以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正確;D、比較水和煤油的比熱容大小時,要使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相同的熱量,所以要使兩瓶中電阻絲的阻值相同,故D錯誤。故答案為:D。1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學為了探究某種鐵的氧化物(純凈物)FexOy的組成,將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反應開始至某時刻,測得容器中部分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 B.碳的質量n=3克C.FexOy中x∶y=2∶3 D.【答案】C【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物質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 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yCO+FexOyxFe+yCO2,由圖可知,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的質量為(n-1.8)g,生成鐵的質量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解答】A、鐵的氧化物Fe xOy和碳在高溫下反應會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鐵的質量會逐漸增加,當反應結束后,鐵的質量不再改變。從圖像可以看出,a曲線的質量是從0開始逐漸增加到一定值后保持不變,符合生成鐵的質量變化情況,所以a表示反應生成的鐵的質量變化,該選項正確。B、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守恒,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就等于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克,則4.4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 =1.2克,即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為1.2克。從圖像可知,反應結束后碳還剩余1.8克,所以碳的初始質量n=1.2+1.8=3克,該選項正確。C、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4.4g××100%=3.2g,一氧化碳與鐵的氧化物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yCO+FexOyxFe+yCO2,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一半的質量來自于鐵的氧化物中,所以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3.2g÷2=1.6g,鐵的氧化物中鐵的質量=4.2g;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的比,所以FexOy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表示為,解得x:y=3:4,故錯誤;D、根據上述計算,生成鐵的質量為6.4克,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3.2克,所以鐵的氧化物的質量至少為6.4+3.2=9.6克。因為反應可能不完全,且碳的質量n=3克,所以m(鐵的氧化物質量)與n(碳的質量)之和至少為9.6+3=12.6克,即m+n≥12.6,又因為n=3克,所以m≥12.6 3=9.6。若考慮到可能還有其他副反應等情況,m≥11.6是合理的,該選項正確。故答案為:C。 16.(2024九上·上虞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①燒堿;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鹽;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磚、抹墻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號,下同)。(2)久用的茶壺常常會在壺底出現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鈣),可以用 來清理。(3)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有強烈的腐蝕性的是 。【答案】(1)⑤(2)③(3)①【知識點】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熟石灰:屬于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農業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堿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在建筑方面,與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漿,用于砌磚、抹墻 ,是因為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的碳酸鈣。(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以及某些鹽反應。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鈣等難溶性鹽的性質。(3)燒堿物理性質:有吸水性,易潮解;固體氫氧化鈉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逐漸溶解。化學性質: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是一種強堿,能與酸、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發生反應。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氣體(如氫氣、氧氣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干燥劑 。【解答】(1)熟石灰(氫氧化鈣)是一種堿,能與酸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時,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磚、抹墻,因此選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溶解從而除去水垢,所以選③。(3)燒堿(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固體可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并且它有強烈的腐蝕性,所以選①。17.(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所示A、B、C、D、E、F代表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系統后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 (填物質名稱)進入血液,最先到達圖丙中心臟四個腔中的 (填數字)。(2)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 (填序號)。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 (選填“動脈血轉化為靜脈血”或“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答案】(1)氨基酸;①(2)II;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解析】【分析】(1)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進入小腸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徹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參與消化蛋白質的消化液有胃液、腸液、胰液。(2)人體血液循環圖:(3)據圖分析,圖甲中A小腸、B肺、C腎、Ⅰ氨基酸、Ⅱ氧氣、Ⅲ二氧化碳;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圖丙表示心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內進行。圖甲中蛋白質經過A小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由下腔靜脈收集,最先到達圖丙心臟四個腔中的①右心房。(2)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由于組織細胞里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動脈血流經各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分離,再擴散到組織細胞里,同時,組織細胞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血液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含氧氣較少的靜脈血。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II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經B系統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18.(2024九上·上虞期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傳來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1)為了探索太空,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了多種類型的宇航服。其中艙外宇航服的最內層由尼龍材料編織制成,尼龍屬于 。(選填“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有機合成材料”)(2)現在航天員們已經可以在太空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各式美食了,可謂是“宇宙級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的是____A.白米飯 B.紅燒牛肉C.冷凍干燥的水果 D.宮保雞丁(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內能。【答案】(1)有機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識點】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材料的利用與發展;新型金屬材料【解析】【分析】(1)金屬材料:主要包括純金屬(如鐵、銅、鋁等)以及它們的合金(如生鐵、鋼、黃銅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特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常見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較高、耐高溫,但脆性較大。有機合成材料: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龍是合成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與塑料、合成橡膠并稱為三大有機合成材料。尼龍具有強度高、耐磨、耐腐蝕等優點,所以答案是有機合成材料。(2)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及食物來源: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常見的來源有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類食物,白米飯富含淀粉,屬于糖類。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類(如牛肉、雞肉等)、蛋類、奶類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冷凍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當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可以轉化為內能;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返回艙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升高。熱傳遞:是由于存在溫度差,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的過程,其本質是能量的轉移 。【解答】(1)尼龍是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屬于有機合成材料。有機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等特性,適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屬于糖類,能為航天員提供能量。B、紅燒牛肉富含蛋白質,是身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航天員維持肌肉等組織的正常功能。C、冷凍干燥的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對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系統等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所以該選項正確。D、宮保雞丁主要成分是雞肉和一些配菜,主要為航天員提供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故答案為:C。(3)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劇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使返回艙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1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鈉,它在物質分類上屬于化合物中的 (選填“氧化物”、“酸”、“堿”或“鹽”),圖中堿的化學式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____。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1)鹽;NaOH(2)B;C;D【知識點】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氫氧化鈉和鹽酸等反應生成氯化鈉進行分析;(2)根據X是水,結合酸堿鹽等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1)硫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氫氧化鈉和硫酸等反應生成硫酸鈉,圖中堿應為氫氧化鈉,其化學式為NaOH;(2)若X是水,氫氣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分解反應;故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BCD。20.(2024九上·上虞期末)發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出路之一。國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國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電站利用的能量來自圖甲中 所示的核反應(選填“A”或“B”)。(2)如圖乙是核電站發電的流程圖,在核電站的發電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A.冷凝器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B.在核反應堆的外圍有一層厚厚的水泥防護層,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化學能→機械能→電能【答案】(1)A(2)B【知識點】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裂變時放出的核能來加熱水,用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作為動力,推動蒸汽渦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的;水泥防護層可以防止核泄漏;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現象。【解答】(1)核電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變來獲得能量的;圖甲中 A 是核裂變反應,核電站利用的是核裂變釋放的能量。核裂變是重原子核分裂成較輕原子核的過程,可控核裂變能穩定地釋放能量用于發電。而 B 是核聚變反應,目前核聚變還未達到大規模商業發電的成熟階段。(2)A 、冷凝器中是蒸汽遇冷變為液態水,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不是汽化,所以 A 選項錯誤。B 、核反應堆外圍的水泥防護層能阻擋放射性物質的泄漏,起到防止核泄漏的作用,保護周圍環境和人員安全,B 選項正確。C 、核電站發電過程中,核能先轉化為內能(核反應堆中核裂變產生熱量),內能使水變成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所以能量轉化順序是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C 選項錯誤 。故答案為:B。21.(2024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虞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①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中。②打開止水夾,均勻地通入 ? (氣體),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再將帶有1g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1)操作②中 ? 處通入的氣體為 。(選填“O2”、“CO2”或“N2”)(2)觀察到裝置B中溶液出現渾濁,則得出的結論是: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有 (寫出一例)。【答案】(1)N2(2)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3)釀酒【知識點】真菌與人的關系22.(2024九上·上虞期末)我國古代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記載了一種搗谷用的舂(如圖甲所示),“橫木穿插硾頭, 硾嘴為鐵,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圖如圖乙所示。(1)若硾頭質量為 10 千克,腳踏在右側,在圖乙位置保持平衡, L1 =40 厘米,L2 =1.2 米,不計橫木的重力和摩擦, 則腳向下施加的力 F1 =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將腳踩點適當 (選填“遠離”或“靠近”)O 點。【答案】(1)300N(2)遠離【知識點】杠桿的動態平衡分析;杠桿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G=mg求出錘頭的重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力F1的大小;(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腳踩點位置的變化。【解答】 (1)硾頭質量為10千克,則錘頭的重力為:G=mg=10kg×10N/kg=100N;錘頭施加的阻力為:F2=G=1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腳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變的情況下,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需要增大動力的力臂,所以腳踩點適當遠離O點。23.(2024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學實驗小組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猜想二: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猜想三: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實驗中用到的小球,A、B、C球體積均為V,D球體積為2V,A、C、D球質量均為m,B球質量為2m。實驗時均讓小球從圖中高度自由下落,記錄小球下降到最低點時彈簧的長度,所用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請你根據圖中實驗情景完成下列問題:(1)小虞通過觀察比較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與以下選項中的 相同。A.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C.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D.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2)為驗證猜想一,可以通過比較 兩球的實驗。(3)通過本實驗可知,猜想 是正確的。(4)小虞認為利用這套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過比較A、C兩球實驗,可以探究 對動能大小的影響。【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解析】【分析】(1)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有物體的質量和高度,實驗中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關系時,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變物體質量;(2)研究物體重力勢能與下落高度的關系時,需要保持物體質量相同,改變下落高度;(3)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改變物體是速度,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的關系,需保持物體的速度不變,改變物體的質量。【解答】(1)通過觀察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來比較小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是轉換法。A 選項中根據水升溫的多少判斷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把食物能量的多少轉換為水升溫的多少,是轉換法。B 選項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是控制變量法,不符合。C 選項用黃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體積變化研究分子間隙,是類比法,不符合。D 選項借助無色酚酞試液判斷酸堿反應是否發生,把酸堿反應這種不易觀察的現象轉換為酚酞試液顏色的變化,是轉換法。故答案為:AD。(2)驗證猜想一,即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需要控制物體的高度和體積相同,改變質量。A 球質量為m,B 球質量為2m,且 A、B 球體積均為V,下落高度也相同,所以選擇 A、B 兩球。(3)通過比較 A、B 兩球(高度相同,質量不同),發現質量大的 B 球使彈簧壓縮得更長,說明重力勢能與質量有關;比較 A、C 兩球(質量相同,高度不同),發現高度高的 C 球使彈簧壓縮得更長,說明重力勢能與高度有關。而實驗中沒有對體積這一變量進行有效且充分的探究,所以猜想一和二正確。(4)A、C 兩球質量相同,C 球下落的高度更高,到達彈簧時的速度更大,通過比較 A、C 兩球使彈簧壓縮的情況,可以探究速度對動能大小的影響。24.(2024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種常見的肥料,柴火燒盡后會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從化肥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 (選填“氮肥”、“磷肥”、“鉀肥”或“復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虞和小云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小虞的實驗方案(如圖A):取一定質量的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分別測出反應前后的總質量,計算出CO2的質量,再計算出樣品中K2CO3的質量分數。小云的實驗方案(如圖B):用圖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進行實驗,實驗中通過測定丁裝置質量的增加量來計算K2CO3的質量分數。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優缺點,請你任選一個方案說說它的優點 。(4)為確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適量草木灰于燒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試管中,進行如右圖操作:小虞得出結論: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答案】(1)鉀肥(2)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優點分別是操作簡單、實驗結果更準確(4)硫酸鉀/K2SO4;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與化肥【解析】【分析】含有鉀元素的化肥是鉀肥。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和氯化鉀。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解答】(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中含有鉀元素,是鉀肥。(2)反應結束后需緩緩抽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裝置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優點分別是操作簡單、實驗結果更準確。(4)加入稀硝酸、氯化鋇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鋇,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鉀,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化鉀,是因為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鉀影響對氯化鉀的檢驗,小云認為要確定另一物質,只需改掉一種藥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鋇溶液改為足量的硝酸鋇溶液。2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實驗過程如下:編號 試管 1 試管 2 試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餾水 1mL / /鹽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鮮唾液淀粉酶 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體積分數 0.4%的碘酒 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實驗現象 不變藍 變藍 不變藍請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本實驗中試管1的作用是 ;(3)觀察實驗現象:②號試管內液體變藍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預料的是:③號試管不變藍。小虞查閱資料后,補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 先加入 1mL 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黃色的碘溶液顏色褪去。由此實驗結果, 小虞猜想③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 。【答案】(1)酸堿性(或pH)(2)對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境下失去活性, 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4)碘與NaOH 溶液發生了反應【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26.(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實驗中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通過滴加其他試劑的方法, 使之產生明顯現象以證明反應確實發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個實驗。(1)當觀察到實驗甲中出現 時(填實驗現象),說明 NaOH 與 HCl 恰好完全反應;(2)燒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3)在實驗乙中,滴加稀鹽酸這種方法可以證明 NaOH 與 CO2 發生了反應,請你再選用一種不同的試劑加以驗證,寫出其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4)丙圖中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是 。【答案】(1)紅色恰好消失(2)氯化鈉(或氯化鈉、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軟塑料瓶變癟了【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27.(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測量標有“0.28 A”字樣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虞選擇電流表0~0.6A量程,電壓表0~3V量程,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操作后測得表一數據。另一同學也用相同的器材,選用同樣的量程,連接后測得表二數據。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一實驗序號 電壓表示數/V電流表示數/A1 3 0.242 2.2 0.283 1.5 0.30表二(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右圖所示,可測得表 的實驗數據(選填“一”或“二”)。(2)另一同學所測得的數據與小虞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 。(3)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答案】(1)一(2)電壓表并聯在滑動變阻器兩端(3)1.064【知識點】測定小燈泡的功率;小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中,電壓表應與小燈泡并聯;(2)分析電阻的變化,得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點;(3)由表一讀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和電流,根據P=UI計算其額定功率。【解答】 (1)若連接的電路圖如圖所示,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電壓表示數變大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所以,實驗可測得表一的實驗數據;(2)由表一中數據,根據P=UI知,小燈泡的電壓變大,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大時,電功率變大,溫度升高;同時,根據分別計算出電阻分析知,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兩表知,表一時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壓,表二時電壓表測變阻器的電壓,小燈泡和變阻器串聯,當通過的電流是0.24A時,它們的電壓都3V,則電源電壓為3V+3V=6V;.由表二知,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U=6V-2.2V=3.8V,額定電流為0.28A,其額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2024九上·上虞期末)腎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腎臟(如圖1所示)進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進行2~3次。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某人的腎功能衰竭,那么他體內將受到影響的生理活動是____。A.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B.代謝廢物排出體C.有機物的分解利用 D.營養物質運輸(2)血液透析相當于腎功能中的 作用(選填“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管的重吸收”)。(3)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含有濃度較高的 等代謝廢物(填一種)。(4)當健康人的原尿流經圖2中的[③] 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沒有這個重吸收的過程。【答案】(1)B(2)腎小球的濾過(3)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或無機鹽)(4)腎小管【知識點】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的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腎小管、④腎靜脈、⑤集合管。【解答】(1)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將體內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腎功能衰竭會使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功能受到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主要與消化系統有關;有機物的分解利用主要在線粒體中進行;營養物質運輸主要依靠循環系統。故答案為:B。(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是指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液透析是通過半透膜,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水分等濾出到透析液中,類似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而腎小管的重吸收是對原尿中有用物質的重吸收,與血液透析原理不同。(3)血液透析的目的是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人體代謝產生的尿素、尿酸等含氮廢物以及多余的無機鹽等會通過血液流經透析器時被濾出到透析液中,所以用過的透析液與新鮮透析液相比,這些代謝廢物濃度較高。(4)圖 2 中③是腎小管,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等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形成尿液。2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9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40N,不計繩重及摩擦。物體和繩子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1)該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為 。(2)反映物體上升情況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是圖乙上的 (選填“A”或“B”)。(3)若整個過程用時4s,求拉力F的功率。【答案】(1)30(2)B(3)W=F×s=40N×6m=240JP=W/t=240J/4s=60W【知識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解析】【分析】 (1)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據此求動滑輪重力;(2)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據此確定圖乙中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是A還是B;(3)根據功率 P=W/t求解。【解答】(1) 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G+G動),則動滑輪重力:G動=3F-G=3×40N-90N=30N;(2)圖甲中滑輪組有3段繩子承擔重物,在相等時間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距離的三倍,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像,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像;30.(2024九上·上虞期末)為測定某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了5g該鎂礦石粉末,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除雜,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兩種溶質的混合溶液100g,將該100g混合溶液放于燒杯中,然后取40g氫氧化鈉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編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生成沉淀的總質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請計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鎂的質量。(2)該鎂礦石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假設5g鎂礦石中的鎂元素全部轉化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鎂元素)(3)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由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鎂和氫氧化鎂質量比計算硫酸鎂的質量分析;(2)根據硫酸鎂的質量及元素質量為物質質量×元素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10g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鎂完全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鎂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出氫氧化鈉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1.(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圖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裝的電熱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R1是阻值可調的電熱絲,R2是阻值為200的電熱絲,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請分析回答:(1) 當開關閉合,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電路處于 狀態(選填“保溫”或“加熱”),若要改變毛巾架的發熱功率,可以通過改變R1滑片的位置來實現;(2)當開關閉合,接時,求此時毛巾架的發熱功率為多少瓦?(3)關閉家里的其他用電器,當電熱毛巾架的實際功率為100瓦時,電能表(如圖丙)內的轉盤1分鐘轉過多少轉?【答案】(1)保溫(2)解:(3)解:=1/600kW·hn=3000r/kW·h×1/600kW·h=5r【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器的電功率【解析】【分析】(1) 當不同開關狀態及滑片位置變化時,能判斷電路的連接方式,如串聯和短路 ,進而確定電路處于加熱還是保溫等工作狀態。(2)根據分析計算。計算用電器的功率。知道電阻和電壓,可求出發熱功率;知道實際功率和時間,能算出消耗電能 。(3)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應用:“3000r/kW h” 表示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據此結合用電器消耗的電能,可計算出轉盤轉動的轉數。【解答】(1)當開關S1閉合,S2接a,R1滑片處于最右端時,R1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此時R 1與R2串聯。根據,總電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此時電路處于保溫狀態。32.(2024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利用微生物處理廚余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1)將廚余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如圖甲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屬于有機物的有 (寫化學式)。為防止沼氣污染空氣,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廚余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淀粉葡萄糖乳酸。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將淀粉分解為 ,該物質進入細胞后,可進一步被分解為乳酸,并釋放出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如圖乙所示為A、B、C三種不同的淀粉乳酸桿菌對淀粉的分解,結果表明,菌株 (選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溫度、熱量與內能的關系;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教學質量調測科學試題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教學質量調測科學試題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