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第一節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 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穩態與調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第一節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 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穩態與調節

資源簡介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
課時概念剖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
(1)組織液、血漿、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細胞生存的內環境。(2)組織液、血漿與淋巴的成分可以相互轉化。
概念1 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閱讀教材P1~5,完成填空)
1.活動:觀察血液分層現象,分析血漿的化學成分
(1)實驗步驟
(2)結果分析
2.體液與內環境
[辨正誤]
(1)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  )
(2)乳酸脫氫酶催化的化學反應發生在內環境中。(  )
(3)人體紅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血漿。(  )
(4)淋巴管、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  )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
某同學根據人體局部組織切片觀察的結果,繪制了如圖所示的人體細胞及內環境的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體液的組成。請據圖解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其中屬于內環境的有________(填寫相關編號)。
(2)細胞生活的細胞外液,稱為內環境。寫出人體下列細胞直接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用圖中數字表示)。
血細胞:____________;淋巴細胞、吞噬細胞:________;毛細血管壁細胞:________;毛細淋巴管壁細胞:________;肝臟細胞:________。
【學以致用】
例1 (2024·嘉興質檢)下列都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
①鈣離子、葡萄糖?、谘t蛋白、呼吸酶
③血漿蛋白、尿酸?、蹸O2、激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 (2024·臺州質量評估)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下列可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的是(  )
A.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
B.O2進入紅細胞
C.汗腺排出汗液
D.組織細胞釋放CO2
內環境及非內環境物質中的2個“認清”
1.認清4類內環境的物質
2.認清4類非內環境的物質
概念2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閱讀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漿、組織液與淋巴之間的關系
(1)示意圖
(2)概念圖
(3)釋義
①表示血漿中的成分可以通過__________,進入組織液
②表示大部分組織液流回____________
③表示少部分組織液進入____________
④表示毛細淋巴管匯合成淋巴管,分別匯入________________
⑤⑥表示大部分細胞通過細胞膜與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
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辨正誤]
(1)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  )
(2)血漿和組織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大致相等。(  )
(3)細胞內液只能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體內各個系統的參與,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圖描述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樣從內環境排到體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據圖描述食物中營養物質和O2進入細胞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同學由于平時缺乏鍛煉,一次較長時間的徒步運動使其腳掌磨出了“水皰”,但是幾天后“水皰”又消失了。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細胞內液,還是組織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皰”在消失的過程中,其中的液體主要滲入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以致用】
例1 (2024·紹興期末調測)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a、b、c、d分別代表四種體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島素等
體液4種主要成分之間關系的完整模型
內環境三種主要成分的判斷:“兩進一出”為血漿,“一進兩出”為組織液,“一進一出”為淋巴。
例2 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4種器官或系統,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過擴散進入內環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例3 某人因急性腎小球腎炎而出現了全身水腫,檢查發現該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全身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血漿蛋白含量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導致其內環境水鹽含量上升
B.患者血漿蛋白含量逐漸下降,也會加重組織水腫
C.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其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保持不變
D.若使用利尿劑增加尿量、改善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可緩解患者病情
組織水腫的成因分析
概念3 內環境為細胞提供相對穩定的生存條件
              
(閱讀教材P8~9,完成填空)
1.內環境的理化特性
2.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及其意義
細胞代謝的順利進行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離子濃度和底物濃度等。所以,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是細胞正常生存的____________。
3.活動:探究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
(1)實驗原理
通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或氫氧化鈉后引起pH的不同變化,對比說明在一定范圍內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
(2)實驗步驟
4.結果與結論
[辨正誤]
(1)血漿pH的相對穩定與血漿中存在著NaHCO3和Na2CO3等緩沖對有關。(  )
(2)人體劇烈運動后,由于厭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  )
(3)血漿中無機鹽產生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蛋白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血漿的晶體滲透壓高于膠體滲透壓。(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盡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組成成分上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為人體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統計。除蛋白質的含量以mEq/L為單位外,其他成分以mmol/L為單位。
成分 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HCO 24 27 12
HPO/H2PO 2 2.3 29
蛋白質 14 0.4 54
根據上述材料,請分析回答:
(1)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根據上表,你認為決定血漿滲透壓大小的主要是哪兩種無機鹽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中都含有Na+、K+和Cl-,這三種無機鹽離子在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中的含量有何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礦泉水廠家宣稱:“90%的中國人都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痢痢寥鯄A性水,有效改善酸性體質,幫你堿(撿)回一條命!”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血漿的pH是多少?酸堿性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飲用一瓶×××弱堿性水后,其血漿酸堿性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其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從2003年開始,安徽阜陽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臉大如盤,四肢短小。經國務院成立的專項調查組證實,不法分子用三聚氫胺等替代蛋白質,制造出幾乎不含蛋白質成分的劣質奶粉。長期食用這種劣質奶粉會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導致“大頭娃娃”出現。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問題:
“大頭娃娃”的成因是其血漿蛋白含量減少,血漿滲透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分從滲透壓低的一側轉移到滲透壓高的一側可導致組織液總量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引起組織水腫特別是腦組織水腫。
【學以致用】
例1 (2024·溫州十校聯盟)動物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
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穩定不變
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一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無法維持相對穩定
D.在人體體溫為37 ℃時,血漿滲透壓約為770 kPa,其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
血漿pH調節機制模型
例2 (2024·臺州高二期中)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
B.所得結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組
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
D.圖中的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
探究血漿對pH變化調節作用中的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
感悟真題
1.(2017·浙江11月選考,16)下列關于人體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消化道中的營養素經內環境進入細胞
B.尿素在排泄系統中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
C.肝細胞通過細胞膜直接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
D.經呼吸系統進入血液的氧氣與血漿蛋白結合并運輸
2.(2015·浙江9月選考,14)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劇烈運動時血漿pH相對穩定
B.內環境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
C.內環境中含有抗體和生長激素
D.內環境穩態是細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3.(2022·重慶卷)某同學登山后出現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時間后緩解。查閱資料得知,肌細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被細胞再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酸痛是因為乳酸積累導致血漿pH顯著下降
B.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只需通過組織液
C.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
D.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
4.(2019·全國卷Ⅲ,5改編)下列關于人體組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
B.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以進入組織液中
C.組織液中的O2可以通過擴散進入組織細胞中
D.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組織液中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
概念1
自主建構
1.(1)抗凝劑 (2)血漿 紅細胞 白細胞和血小板 蛋白質
2.細胞內液 血細胞 組織細胞
辨正誤
(1)× 提示: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部,屬于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
(2)× 提示:乳酸脫氫酶催化厭氧呼吸,發生在細胞溶膠中。
(3)√ 
(4)× 提示: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屬于外界環境。
合作探究
(1)淋巴 細胞內液 組織液 血漿?、佗邰堋?2)④?、倩颌堋、芎廷邸、俸廷邸、?br/>學以致用
例1 C [①鈣離子、葡萄糖均屬于血漿成分, ②血紅蛋白屬于紅細胞內的物質,呼吸酶屬于細胞內的物質, ③血漿蛋白屬于血漿成分,尿酸是組織細胞的代謝產物,釋放到內環境中, ④CO2和激素屬于血漿中的物質,綜合分析,①③④屬于內環境的物質,C正確。]
例2 D [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代謝廢物直接進入的是外界環境,A錯誤;O2進入紅細胞,是直接進入細胞內液,B錯誤;汗腺排出汗液是進入外界環境,C錯誤;組織細胞釋放CO2,CO2直接進入組織液,組織液是內環境,D正確。]
概念2
自主建構
1.(3)毛細血管壁 毛細血管 毛細淋巴管 左、右鎖骨下靜脈 組織液
辨正誤
(1)√ 
(2)× 提示: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遠大于組織液中的含量。
(3)× 提示:血細胞等可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
合作探究
1.(1)提示:a.消化系統,b.呼吸系統,c.泌尿系統,d.循環系統。
(2)提示:代謝廢物(如尿素)經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皮膚等排出體外,CO2經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從內環境排到體外。
(3)提示: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過程: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
空氣中的O2進入細胞的過程:呼吸系統的吸入→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
2.(1)提示:組織液。
(2)提示: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學以致用
例1 C [a(細胞內液)中CO2含量一般高于d(組織液),因為CO2需要通過擴散離開細胞,A錯誤;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除了b(淋巴)還有c(血漿),B錯誤;c(血漿)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C正確;d(組織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糖原,D錯誤。]
例2 B [通過分析題圖可知,Ⅰ是呼吸系統,Ⅱ是消化系統,Ⅲ是泌尿系統,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消化道內的Na+、Cl-、葡萄糖等通過主動轉運被吸收進入內環境,B錯誤;皮膚有排泄作用,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分泌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D正確。]
例3 C [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影響血漿與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會出現波動,C錯誤。]
概念3
自主建構
1.37 7.35~7.45 水 溶質微?!o機鹽
2.合適的溫度 適宜的pH 必要條件
3.(1)清水 緩沖液 血漿 (2)pH 酸或堿的滴數
4.緩沖對
辨正誤
(1)× 提示:血漿中存在的緩沖對有H2CO3和NaHCO3等,而NaHCO3和Na2CO3不是緩沖對。
(2)× 提示:人體血漿有一定的緩沖pH變化的能力,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
(3)√
合作探究
1.(1)提示:Na+和Cl-。
(2)提示:細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高于細胞內液,但K+的含量卻低于細胞內液。
2.(1)提示:7.35~7.45,略偏堿性。
(2)提示:血漿中存在H2CO3和NaHCO3等緩沖對,使得血漿在一定范圍內既能抗酸又能抗堿。
3.降低 增加
學以致用
例1 D [細胞外液中,營養物質或代謝廢物主要靠血漿在血管內運輸到各器官,因此血漿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A錯誤;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相對穩定,B錯誤;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由于機體可以進行滲透壓調節,因此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維持相對穩定,C錯誤。]
例2 D [據圖可知,緩沖液組的曲線比血漿組先下降,說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低于血漿組,D錯誤。]
感悟真題
1.A [尿素在排泄系統不會被重吸收,直接以代謝廢物的形式排出體外,B錯誤;肝細胞通過細胞膜直接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肝細胞外面是組織液,不是血液,C錯誤;氧氣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并運輸,D錯誤。]
2.B [血液不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血漿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錯誤。]
3.D [肌肉酸痛是由機體產生乳酸并積累造成的,但是由于血漿存在緩沖對的調節,血漿pH下降并不明顯,A錯誤;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需要血液和組織液的運輸,B錯誤;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細胞中進行,C錯誤;肌細胞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進入細胞外液會與緩沖物質中和,故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D正確。]
4.D [骨骼肌細胞生存的內環境是組織液,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A正確;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組織液,B正確;組織液中的O2可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組織細胞,C正確;人體細胞厭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溶膠中,D錯誤。](共51張PPT)
第一章 內環境與穩態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
課時概念剖析
本課時的概念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
(1)組織液、血漿、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細胞生存的內環境。(2)組織液、血漿與淋巴的成分可以相互轉化。
目錄 CONTENTS
1.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
物質交換
4.感悟真題
自主建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自主建構
3.內環境為細胞提供相對穩
定的生存條件
合作探究
課時概念圖
自主建構
抗凝劑
(閱讀教材P1~5,完成填空)
1.活動:觀察血液分層現象,分析血漿的化學成分
(1)實驗步驟
(2)結果分析
血漿
紅細胞
白細胞
和血小板
蛋白質
2.體液與內環境
細胞內液
血細胞
組織細胞
×
[辨正誤]
(1)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 )
提示: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部,屬于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
(2)乳酸脫氫酶催化的化學反應發生在內環境中。( )
提示:乳酸脫氫酶催化厭氧呼吸,發生在細胞溶膠中。
(3)人體紅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血漿。( )
(4)淋巴管、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 )
提示: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屬于外界環境。
×

×
(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同學根據人體局部組織切片觀察的結果,繪制了如圖所示的人體細胞及內環境的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體液的組成。請據圖解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其中屬于內環境的有________ (填寫相關編號)。
(2)細胞生活的細胞外液,稱為內環境。寫出人體下列細胞直接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用圖中數字表示)。
血細胞:____;淋巴細胞、吞噬細胞:________;毛細血管壁細胞:________;毛細淋巴管壁細胞:________;肝臟細胞:____。
淋巴
細胞內液
組織液
血漿
①③④

①或④
④和③
①和③

【 學以致用 】
C
例1 (2024·嘉興質檢)下列都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
①鈣離子、葡萄糖?、谘t蛋白、呼吸酶 ③血漿蛋白、尿酸 ④CO2、激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鈣離子、葡萄糖均屬于血漿成分, ②血紅蛋白屬于紅細胞內的物質,呼吸酶屬于細胞內的物質, ③血漿蛋白屬于血漿成分,尿酸是組織細胞的代謝產物,釋放到內環境中, ④CO2和激素屬于血漿中的物質,綜合分析,①③④屬于內環境的物質,C正確。
D
例2 (2024·臺州質量評估)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下列可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的是(  )
A.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 B.O2進入紅細胞
C.汗腺排出汗液 D.組織細胞釋放CO2
解析: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代謝廢物直接進入的是外界環境,A錯誤;O2進入紅細胞,是直接進入細胞內液,B錯誤;汗腺排出汗液是進入外界環境,C錯誤;組織細胞釋放CO2,CO2直接進入組織液,組織液是內環境,D正確。
內環境及非內環境物質中的2個“認清”
1.認清4類內環境的物質
2.認清4類非內環境的物質
(閱讀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漿、組織液與淋巴之間的關系
(閱讀教材P6,完成填空)
1.血漿、組織液與淋巴之間的關系
(1)示意圖
(2)概念圖
(3)釋義
①表示血漿中的成分可以通過____________,進入組織液
②表示大部分組織液流回____________
③表示少部分組織液進入____________
④表示毛細淋巴管匯合成淋巴管,分別匯入__________________
⑤⑥表示大部分細胞通過細胞膜與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
毛細血管壁
毛細血管
毛細淋巴管
左、右鎖骨下靜脈
組織液
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辨正誤]
(1)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 )
(2)血漿和組織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大致相等。( )
提示: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遠大于組織液中的含量。
(3)細胞內液只能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 )
提示:血細胞等可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
×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體內各個系統的參與,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統。
提示:a.消化系統,b.呼吸系統,c.泌尿系統,d.循環系統。
(2)據圖描述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樣從內環境排到體外的?
提示:代謝廢物(如尿素)經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皮膚等排出體外,CO2經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從內環境排到體外。
(3)據圖描述食物中營養物質和O2進入細胞的過程。
提示: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過程: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
空氣中的O2進入細胞的過程:呼吸系統的吸入→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
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同學由于平時缺乏鍛煉,一次較長時間的徒步運動使其腳掌磨出了“水皰”,但是幾天后“水皰”又消失了。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細胞內液,還是組織液?
提示:組織液。
(2)“水皰”在消失的過程中,其中的液體主要滲入哪里?
提示: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 學以致用 】
C
例1 (2024·紹興期末調測)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a、b、c、d分別代表四種體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島素等
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
B.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只有b
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
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島素等
解析:a(細胞內液)中CO2含量一般高于d(組織液),因為CO2需要通過擴散離開細胞,A錯誤;
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除了b(淋巴)還有c(血漿),B錯誤;
c(血漿)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C正確;
d(組織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糖原,D錯誤。
體液4種主要成分之間關系的完整模型
內環境三種主要成分的判斷:“兩進一出”為血漿,“一進兩出”為組織液,“一進一出”為淋巴。
B
例2 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4種器官或系統,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過擴散進入內環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過擴散進入內環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
解析:通過分析題圖可知,Ⅰ是呼吸系統,Ⅱ是消化系統,Ⅲ是泌尿系統,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消化道內的Na+、Cl-、葡萄糖等通過主動轉運被吸收進入內環境,B錯誤;
皮膚有排泄作用,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分泌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D正確。
例3 某人因急性腎小球腎炎而出現了全身水腫,檢查發現該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全身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血漿蛋白含量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導致其內環境水鹽含量上升
B.患者血漿蛋白含量逐漸下降,也會加重組織水腫
C.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其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保持不變
D.若使用利尿劑增加尿量、改善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可緩解患者病情
解析: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影響血漿與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會出現波動,C錯誤。
C
組織水腫的成因分析
37
(閱讀教材P8~9,完成填空)
1.內環境的理化特性
7.35~7.45

溶質微粒
無機鹽
2.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及其意義
細胞代謝的順利進行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離子濃度和底物濃度等。所以,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是細胞正常生存的____________。
合適的溫度
適宜的pH
必要條件
3.活動:探究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
(1)實驗原理
通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或氫氧化鈉后引起pH的不同變化,對比說明在一定范圍內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
清水
緩沖液
血漿
(2)實驗步驟
pH
酸或堿的滴數
4.結果與結論
緩沖對
×
[辨正誤]
(1)血漿pH的相對穩定與血漿中存在著NaHCO3和Na2CO3等緩沖對有關。( )
提示:血漿中存在的緩沖對有H2CO3和NaHCO3等,而NaHCO3和Na2CO3不是緩沖對。
(2)人體劇烈運動后,由于厭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 )
提示:人體血漿有一定的緩沖pH變化的能力,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
(3)血漿中無機鹽產生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蛋白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血漿的晶體滲透壓高于膠體滲透壓。( )
×

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盡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組成成分上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為人體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統計。除蛋白質的含量以mEq/L為單位外,其他成分以mmol/L為單位。
成分 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24 27 12
2 2.3 29
蛋白質 14 0.4 54
根據上述材料,請分析回答:
(1)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根據上表,你認為決定血漿滲透壓大小的主要是哪兩種無機鹽離子?
提示:Na+和Cl-。
(2)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中都含有Na+、K+和Cl-,這三種無機鹽離子在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中的含量有何差異?
提示:細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高于細胞內液,但K+的含量卻低于細胞內液。
成分 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Na+ 142 145 12
K+ 4.3 4.4 139
Ca2+ 2.5 2.4 0.001
Mg2+ 1.1 1.1 1.6
Cl- 104 117 4
24 27 12
2 2.3 29
蛋白質 14 0.4 54
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礦泉水廠家宣稱:“90%的中國人都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弱堿性水,有效改善酸性體質,幫你堿(撿)回一條命!”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血漿的pH是多少?酸堿性如何?
提示:7.35~7.45,略偏堿性。
(2)某人飲用一瓶×××弱堿性水后,其血漿酸堿性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血漿中存在H2CO3和NaHCO3等緩沖對,使得血漿在一定范圍內既能抗酸又能抗堿。
3.(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從2003年開始,安徽阜陽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臉大如盤,四肢短小。經國務院成立的專項調查組證實,不法分子用三聚氫胺等替代蛋白質,制造出幾乎不含蛋白質成分的劣質奶粉。長期食用這種劣質奶粉會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導致“大頭娃娃”出現。
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問題:
“大頭娃娃”的成因是其血漿蛋白含量減少,血漿滲透壓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水分從滲透壓低的一側轉移到滲透壓高的一側可導致組織液總量______ (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引起組織水腫特別是腦組織水腫。
降低
增加
【 學以致用 】
D
例1 (2024·溫州十校聯盟)動物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
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穩定不變
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一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無法維持相對穩定
D.在人體體溫為37 ℃時,血漿滲透壓約為770 kPa,其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
解析:細胞外液中,營養物質或代謝廢物主要靠血漿在血管內運輸到各器官,因此血漿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A錯誤;
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相對穩定,B錯誤;
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由于機體可以進行滲透壓調節,因此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維持相對穩定,C錯誤。
血漿pH調節機制模型
D
例2 (2024·臺州高二期中)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
B.所得結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組
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
D.圖中的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
解析:據圖可知,緩沖液組的曲線比血漿組先下降,說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低于血漿組,D錯誤。
A.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
B.所得結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組
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
D.圖中的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
探究血漿對pH變化調節作用中的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
A
1.(2017·浙江11月選考,16)下列關于人體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消化道中的營養素經內環境進入細胞
B.尿素在排泄系統中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
C.肝細胞通過細胞膜直接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
D.經呼吸系統進入血液的氧氣與血漿蛋白結合并運輸
解析:尿素在排泄系統不會被重吸收,直接以代謝廢物的形式排出體外,B錯誤;
肝細胞通過細胞膜直接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肝細胞外面是組織液,不是血液,C錯誤;
氧氣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并運輸,D錯誤。
2.(2015·浙江9月選考,14)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劇烈運動時血漿pH相對穩定
B.內環境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
C.內環境中含有抗體和生長激素
D.內環境穩態是細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解析:血液不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血漿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B錯誤。
B
3.(2022·重慶卷)某同學登山后出現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時間后緩解。查閱資料得知,肌細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被細胞再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酸痛是因為乳酸積累導致血漿pH顯著下降
B.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只需通過組織液
C.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
D.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
D
解析:肌肉酸痛是由機體產生乳酸并積累造成的,但是由于血漿存在緩沖對的調節,血漿pH下降并不明顯,A錯誤;
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需要血液和組織液的運輸,B錯誤;
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細胞中進行,C錯誤;
肌細胞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進入細胞外液會與緩沖物質中和,故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D正確。
D
4.(2019·全國卷Ⅲ,5改編)下列關于人體組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
B.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以進入組織液中
C.組織液中的O2可以通過擴散進入組織細胞中
D.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組織液中
解析:骨骼肌細胞生存的內環境是組織液,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A正確;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組織液,B正確;組織液中的O2可通過擴散的方式進入組織細胞,C正確;人體細胞厭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溶膠中,D錯誤。第一章 課時精練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分值:50分)
選擇題:第1~16題,每小題2分,共32分。答案P183
【對點強化】
概念1 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1.(2024·柯橋期末檢測)下列液體均屬于內環境的是( )
細胞內液和組織液 細胞外液和唾液
細胞內液和血漿 組織液和淋巴
2.(2024·北斗星聯盟考)下列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
Ca2+ 血紅蛋白
血漿蛋白 Cl-
3.(2024·湖州期末)新冠疫苗的接種方式是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進行注射,注射時藥液直接進入了人體的( )
組織液 細胞內液
血漿 淋巴
4.下列關于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淋巴
口腔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唾液和組織液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消化液
概念2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5.(2024·江浙縣中發展共同體聯考)如圖為人體體液之間物質交換示意圖,其中甲~丁表示人體體液的四種不同組成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乙、丙、丁
丁可表示淋巴細胞的細胞內液
甲與乙的最主要區別是乙中含有較多蛋白質
乙、丙是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
6.(2024·麗水質量監控)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水皰,水皰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水皰的化學組成與血漿、淋巴完全相同
手掌受擠壓的強度會影響水皰形成的速率
水皰中的液體主要依賴淋巴循環得以自行消失
體力勞動時減少攝水量可以避免水皰的形成
7.(2024·金華十校聯考)組織液可進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直接轉化為組織液。其原因是( )
淋巴和組織液的成分相差較大
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形成瓣膜
毛細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組織間隙
組織液大部分回流至毛細血管
8.(2024·溫州質檢)如圖是人體某局部組織細胞及內環境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部位的液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人體內環境包括①②③④
②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①和③中都有淋巴細胞
正常情況下,①②③④的成分保持不變
9.(2024·臺州質量評估)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約占血漿總蛋白的50%,由肝臟合成。白蛋白指標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
肝臟合成的白蛋白經組織液進入血漿
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成分
靜脈注射白蛋白可以治療嚴重組織水腫
概念3 內環境為細胞提供相對穩定的生存條件
10.(2024·柯橋期末)人體內環境相對穩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不是由人體內環境成分發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是( )
小腿抽搐 鐮刀形細胞貧血癥
尿毒癥 營養不良性水腫
11.(2024·舟山期末)內環境的穩態指內環境各項理化性質維持相對穩定狀態,下列不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的是( )
血糖濃度 尿液中蛋白質含量
組織液中氧濃度 血漿pH值
12.人體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細胞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體內紅細胞增多
內環境的溫度、pH、滲透壓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血漿pH只受細胞代謝的影響,與外界環境無關
馬拉松比賽過程中,人體內的血漿pH會略有降低
13.(2024·寧波九校聯考)某同學進行“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實驗,部分結果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加入0.1mol/L的NaOH的實驗結果與上圖基本相同
據結果推測生物體可能通過緩沖對維持pH的穩定
兩種生物材料均表現出一定的維持pH穩定的能力
圖中的橫坐標為滴加0.1 mol/L鹽酸的滴數
14.圖1表示向清水中分別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清水pH的變化;圖2表示向血漿中分別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血漿pH的變化(圖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均為0.1 mol/L)。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實驗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為無關變量
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清水和血漿pH的變化
清水組隨著滴加HCl量的增加,pH減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血漿對pH的變化具有緩沖作用
【綜合提升】
15.腦脊液是包圍著腦和脊髓的無色透明液體,是腦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研究發現在血液和腦脊液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屏障:
血—腦脊液屏障,使得血液和腦脊液之間的物質交換具有嚴格的選擇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較容易通過,而非脂溶性物質不易通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腦脊液是腦和脊髓的內環境
腦脊液可由腦毛細血管中的血漿滲出
腦脊液與組織液的化學組成大致相同
與血漿相比,腦脊液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16.(2024·七彩陽光聯盟)小明患嚴重腹瀉,全身無力,醫院診斷其患細菌性腸炎,醫生處方中除了有消炎藥外還有“口服補液鹽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鈉1.75 g、氯化鉀 0.75 g、枸櫞酸鈉1.45 g、無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
血糖濃度、腸道內無機鹽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穩態
內環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
“口服補液鹽散(Ⅱ)”可使機體內多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
17.(18分)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V表示直接參與的幾種系統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關物質,甲、乙、丙表示三種液體,A、B表示相關過程。請據圖回答:
(1)(6分)結構Ⅰ代表的是________系統,Ⅲ代表的是________系統,B過程表示________作用。
(2)(9分)圖中甲、乙、丙三種液體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若A過程受阻,會引起______________(填癥狀)。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決定。
(3)(3分)若圖中的細胞為肝細胞,則其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課時精練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
1.D [內環境即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D正確;細胞內液、唾液均不屬于細胞外液,A、B、C錯誤。]
2.B [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屬于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
3.A [肌肉注射時藥液直接進入了人體的細胞間隙即組織液中。]
4.B [淋巴最終匯入血漿,淋巴細胞也可隨之進入血漿,故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或血漿,A錯誤;唾液、消化液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口腔上皮細胞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均是組織液,C、D錯誤。]
5.B [淋巴會隨著淋巴循環進入血管中,因此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甲或淋巴丙,細胞內液丁中不會存在淋巴細胞,A錯誤;甲(血漿)與乙(組織液)的最主要區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C錯誤;毛細血管壁的內環境是甲(血漿)和乙(組織液),D錯誤。]
6.B [水皰是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的,因此其化學組成與組織液相似,與血漿、淋巴不完全相同,A錯誤;水皰的自行消失主要依賴組織液回滲進入血漿,C錯誤;減少攝水量不能避免水皰的形成,D錯誤。]
7.B [毛細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組織間隙,內皮細胞的邊緣像瓦片一樣排列,形成向管腔內開啟的單向活動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組織液。]
8.C [圖中①為淋巴,②為組織液,③為血漿,④為細胞內液。人體的內環境主要包括①②③,A錯誤;④(細胞內液)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錯誤;血漿和淋巴中均含有淋巴細胞,C正確;正常情況下,①②③④的成分處于相對穩定、動態平衡中而非保持不變,D錯誤。]
9.C [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約占血漿總蛋白的50%,由肝臟合成,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A正確;白蛋白由肝臟合成,合成后通過胞吐方式釋放進入組織液,而后進入血漿,B正確;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為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重要組分,因此血紅蛋白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靜脈注射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漿滲透壓,從而增加血漿的吸水能力,因而可治療嚴重組織水腫,D正確。]
10.B [小腿抽搐是由于內環境中鈣離子濃度低造成的,A不符合題意;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是由于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細胞形態的變化,屬于遺傳病,B符合題意;尿毒癥是由于腎臟病變,導致內環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標,C不符合題意;營養不良性水腫是由于組織液的大量增加導致的,D不符合題意。]
11.B [血糖屬于內環境,血糖濃度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A正確;尿液不屬于內環境,尿液中蛋白質含量不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B錯誤;組織液屬于內環境,組織液中氧濃度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C正確;血漿屬于內環境,血漿pH值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D正確。]
12.C [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體內的紅細胞增多,以運輸更多的氧氣進行細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確;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如體溫、酸堿度、滲透壓等是處于動態平衡之中的,B正確;血漿pH不僅受細胞代謝的影響,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食物中的酸堿物質),同時還受血漿中的緩沖對的調節,C錯誤;馬拉松比賽中,人體的肌細胞進行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進入血漿,導致血漿pH下降,但是血漿中存在緩沖對,因此pH不會下降得太明顯,D正確。]
13.A [加入0.1 mol/L的NaOH時,4個組的pH應不同程度有所上升,A錯誤。]
14.C [實驗中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為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A正確;由圖可知,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清水和血漿pH的變化,B正確;由圖1可知,隨著滴加HCl量的增加,清水組的pH逐漸減小,C錯誤;對比圖1和圖2可知,血漿對pH的變化具有緩沖作用,D正確。]
15.D [與血漿相比,腦脊液中含有的蛋白質較少,D錯誤。]
16.B [患者出現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A正確;腸道內無機鹽不屬于內環境成分,B錯誤;內環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對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C正確;“口服補液鹽散(Ⅱ)”的成分有氯化鈉、氯化鉀,可使機體內多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D正確。]
17.(1)循環 呼吸 重吸收 (2)乙 組織水腫 無機鹽 (3)丙(共26張PPT)
課時精練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
(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
D
概念1 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
1.(2024·柯橋期末檢測)下列液體均屬于內環境的是(  )
A.細胞內液和組織液 B.細胞外液和唾液
C.細胞內液和血漿 D.組織液和淋巴
解析:內環境即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D正確;
細胞內液、唾液均不屬于細胞外液,A、B、C錯誤。
2.(2024·北斗星聯盟考)下列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
A.Ca2+ B.血紅蛋白
C.血漿蛋白 D.Cl-
解析: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屬于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
B
3.(2024·湖州期末)新冠疫苗的接種方式是肌肉注射,一般是在上臂的三角肌部位進行注射,注射時藥液直接進入了人體的(  )
A.組織液 B.細胞內液
C.血漿 D.淋巴
解析:肌肉注射時藥液直接進入了人體的細胞間隙即組織液中。
A
4.下列關于細胞生活的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
B.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淋巴
C.口腔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唾液和組織液
D.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消化液
解析:淋巴最終匯入血漿,淋巴細胞也可隨之進入血漿,故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淋巴或血漿,A錯誤;
唾液、消化液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口腔上皮細胞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均是組織液,C、D錯誤。
B
概念2 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5.(2024·江浙縣中發展共同體聯考)如圖為人體體液之間物質交換示意圖,其中甲~丁表示人體體液的四種不同組成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B
A.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乙、丙、丁
B.丁可表示淋巴細胞的細胞內液
C.甲與乙的最主要區別是乙中含有較多蛋白質
D.乙、丙是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
A.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乙、丙、丁
B.丁可表示淋巴細胞的細胞內液
C.甲與乙的最主要區別是乙中含有較多蛋白質
D.乙、丙是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
解析:淋巴會隨著淋巴循環進入血管中,因此淋巴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甲或淋巴丙,細胞內液丁中不會存在淋巴細胞,A錯誤;
甲(血漿)與乙(組織液)的最主要區別是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C錯誤;
毛細血管壁的內環境是甲(血漿)和乙(組織液),D錯誤。
6.(2024·麗水質量監控)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水皰,水皰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消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皰的化學組成與血漿、淋巴完全相同
B.手掌受擠壓的強度會影響水皰形成的速率
C.水皰中的液體主要依賴淋巴循環得以自行消失
D.體力勞動時減少攝水量可以避免水皰的形成
解析:水皰是手掌某些部位由于反復摩擦使組織液擠到表皮夾層裂縫形成的,因此其化學組成與組織液相似,與血漿、淋巴不完全相同,A錯誤;
水皰的自行消失主要依賴組織液回滲進入血漿,C錯誤;
減少攝水量不能避免水皰的形成,D錯誤。
B
7.(2024·金華十校聯考)組織液可進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直接轉化為組織液。其原因是(  )
A.淋巴和組織液的成分相差較大
B.毛細淋巴管的內皮細胞形成瓣膜
C.毛細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組織間隙
D.組織液大部分回流至毛細血管
解析:毛細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組織間隙,內皮細胞的邊緣像瓦片一樣排列,形成向管腔內開啟的單向活動瓣膜,阻止淋巴回流入組織液。
B
8.(2024·溫州質檢)如圖是人體某局部組織細胞及內環境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部位的液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人體內環境包括①②③④ B.②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C.①和③中都有淋巴細胞 D.正常情況下,①②③④的成分保持不變
解析:圖中①為淋巴,②為組織液,③為血漿,④為細胞內液。人體的內環境主要包括①②③,A錯誤;
④(細胞內液)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B錯誤;
血漿和淋巴中均含有淋巴細胞,C正確;正常情況下,①②③④的成分處于相對穩定、動態平衡中而非保持不變,D錯誤。
9.(2024·臺州質量評估)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約占血漿總蛋白的50%,由肝臟合成。白蛋白指標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
B.肝臟合成的白蛋白經組織液進入血漿
C.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成分
D.靜脈注射白蛋白可以治療嚴重組織水腫
C
解析: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約占血漿總蛋白的50%,由肝臟合成,白蛋白含量是肝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A正確;
白蛋白由肝臟合成,合成后通過胞吐方式釋放進入組織液,而后進入血漿,B正確;
白蛋白是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為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重要組分,因此血紅蛋白不屬于內環境,C錯誤;
靜脈注射白蛋白可以增加血漿滲透壓,從而增加血漿的吸水能力,因而可治療嚴重組織水腫,D正確。
概念3 內環境為細胞提供相對穩定的生存條件
10.(2024·柯橋期末)人體內環境相對穩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不是由人體內環境成分發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是(  )
A.小腿抽搐 B.鐮刀形細胞貧血癥
C.尿毒癥 D.營養不良性水腫
解析:小腿抽搐是由于內環境中鈣離子濃度低造成的,A不符合題意;
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是由于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細胞形態的變化,屬于遺傳病,B符合題意;
尿毒癥是由于腎臟病變,導致內環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標,C不符合題意;
營養不良性水腫是由于組織液的大量增加導致的,D不符合題意。
B
11.(2024·舟山期末)內環境的穩態指內環境各項理化性質維持相對穩定狀態,下列不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的是(  )
A.血糖濃度 B.尿液中蛋白質含量
C.組織液中氧濃度 D.血漿pH值
解析:血糖屬于內環境,血糖濃度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A正確;
尿液不屬于內環境,尿液中蛋白質含量不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B錯誤;
組織液屬于內環境,組織液中氧濃度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C正確;
血漿屬于內環境,血漿pH值能反映內環境穩態指標,D正確。
B
12.人體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定,細胞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體內紅細胞增多
B.內環境的溫度、pH、滲透壓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C.血漿pH只受細胞代謝的影響,與外界環境無關
D.馬拉松比賽過程中,人體內的血漿pH會略有降低
C
解析: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體內的紅細胞增多,以運輸更多的氧氣進行細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確;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如體溫、酸堿度、滲透壓等是處于動態平衡之中的,B正確;
血漿pH不僅受細胞代謝的影響,還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食物中的酸堿物質),同時還受血漿中的緩沖對的調節,C錯誤;
馬拉松比賽中,人體的肌細胞進行厭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進入血漿,導致血漿pH下降,但是血漿中存在緩沖對,因此pH不會下降得太明顯,D正確。
13.(2024·寧波九校聯考)某同學進行“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實驗,部分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A.加入0.1mol/L的NaOH的實驗結果與
右圖基本相同
B.據結果推測生物體可能通過緩沖對維持pH的穩定
C.兩種生物材料均表現出一定的維持pH穩定的能力
D.圖中的橫坐標為滴加0.1 mol/L鹽酸的滴數
解析:加入0.1 mol/L的NaOH時,4個組的pH應不同程度有所上升,A錯誤。
14.圖1表示向清水中分別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清水pH的變化;圖2表示向血漿中分別滴加HCl溶液、NaOH溶液后,血漿pH的變化(圖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均為0.1 mol/L)。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C
A.實驗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為無關變量
B.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清水和血漿pH的變化
C.清水組隨著滴加HCl量的增加,pH減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變化
D.實驗結果表明,血漿對pH的變化具有緩沖作用
A.實驗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為無關變量
B.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清水和血漿pH的變化
C.清水組隨著滴加HCl量的增加,pH減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變化
D.實驗結果表明,血漿對pH的變化具有緩沖作用
解析:實驗中所用HCl溶液、NaOH溶液的濃度為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A正確;
由圖可知,本實驗的因變量為清水和血漿pH的變化,B正確;
由圖1可知,隨著滴加HCl量的增加,清水組的pH逐漸減小,C錯誤;
對比圖1和圖2可知,血漿對pH的變化具有緩沖作用,D正確。
15.腦脊液是包圍著腦和脊髓的無色透明液體,是腦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研究發現在血液和腦脊液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屏障:血—腦脊液屏障,使得血液和腦脊液之間的物質交換具有嚴格的選擇性,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較容易通過,而非脂溶性物質不易通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腦脊液是腦和脊髓的內環境
B.腦脊液可由腦毛細血管中的血漿滲出
C.腦脊液與組織液的化學組成大致相同
D.與血漿相比,腦脊液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解析:與血漿相比,腦脊液中含有的蛋白質較少,D錯誤。
D
16.(2024·七彩陽光聯盟)小明患嚴重腹瀉,全身無力,醫院診斷其患細菌性腸炎,醫生處方中除了有消炎藥外還有“口服補液鹽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鈉1.75 g、氯化鉀 0.75 g、枸櫞酸鈉1.45 g、無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
B.血糖濃度、腸道內無機鹽相對穩定屬于內環境的穩態
C.內環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正常生命活動
D.“口服補液鹽散(Ⅱ)”可使機體內多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
B
解析:患者出現嚴重腹瀉,會導致人體無機鹽的丟失,A正確;
腸道內無機鹽不屬于內環境成分,B錯誤;
內環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對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C正確;
“口服補液鹽散(Ⅱ)”的成分有氯化鈉、氯化鉀,可使機體內多種無機鹽濃度維持穩態,D正確。
17.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V表示直接參與的幾種系統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關物質,甲、乙、丙表示三種液體,A、B表示相關過程。請據圖回答:
循環
(1)結構Ⅰ代表的是________系統,Ⅲ代表的是________系統,B過程表示________作用。
呼吸
重吸收
(2)圖中甲、乙、丙三種液體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若A過程受阻,會引起__________(填癥狀)。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________決定。
(3)若圖中的細胞為肝細胞,則其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組織水腫
無機鹽

解析:(1)圖中結構Ⅰ代表的是循環系統,Ⅲ代表的是呼吸系統,B過程表示重吸收作用。
(2)圖中甲、乙、丙三種液體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乙(血漿);A過程受阻,組織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滲入毛細淋巴管而導致組織液滲透壓升高,組織液吸水造成組織水腫。細胞外液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
(3)肝細胞屬于組織細胞,其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丙(組織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烟台市| 府谷县| 左贡县| 大关县| 黄平县| 屏山县| 东乌| 七台河市| 新乡市| 浠水县| 新郑市| 洞口县| 宝应县| 南投县| 德惠市| 安西县| 桃江县| 桃园县| 临沂市| 宝清县| 富平县| 濉溪县| 随州市| 屯留县| 上虞市| 忻城县| 彭水| 高密市| 普宁市| 托里县| 金湖县| 开化县| 玛纳斯县| 六盘水市| 开封市| 玛纳斯县| 玛曲县| 闽清县| 施甸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