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第一節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 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第一節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課件 學案 練習,共4份) 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與細胞

資源簡介

課時1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的概念為“細胞是生命的單位”,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生物體由細胞構成。(2)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3)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概念1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閱讀教材P20~22,完成填空)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2.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提醒 細胞學說只是涉及動、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3.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
提醒 細胞學說只是揭示了動植物具有統一性,沒有揭示差異性、多樣性。
[微思考]
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正誤]
(1)施萊登用顯微鏡觀察櫟樹軟木塞切片并發現和命名了細胞。(  )
(2)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揭示了生物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
(生命科學史情境)科學家對細胞結構的認識隨著顯微鏡的發明和改進而不斷深入。1665年,胡克觀察到軟木細胞輪廓(圖①);1925年,威爾遜繪制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圖②);1961年,布拉舍繪制了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胞模式圖(圖③)。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圖片中的細胞,放大倍數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
(2)實際上,圖①中的細胞不是完整的細胞結構,只剩下“輪廓”,這是細胞的哪個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細胞學說的建立,離不開顯微鏡的發明。這說明了科學和技術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以致用】
                
[例1] (2024·七彩陽光聯考)下列是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①羅伯特·胡克發現并命名細胞
②施旺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③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④施萊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
⑤列文虎克觀察多種活細胞,積累觀察素材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②③
[例2] (2024·臺州八校聯盟聯考)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將人們對生物的研究從微觀領域帶入宏觀領域
B.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類
C.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D.細胞學說認為所有的細胞都是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概念2 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閱讀教材P22~24,完成填空)
1.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1)認識顯微鏡
(2)顯微鏡的使用
①用高倍鏡觀察細胞永久裝片,辨別各種細胞結構的異同。
②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臨時裝片,用高倍鏡觀察細胞結構。
③選擇幾種細胞,用鉛筆畫出高倍鏡下的細胞結構,并標注結構名稱。
2.細胞的多樣性
3.細胞的統一性
4.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辨正誤]
(1)與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
(2)所有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
(3)高倍鏡觀察物像時,應用粗準焦螺旋調節物像清晰度。(  )
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況)以下是人們常見的幾種生物的細胞,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屬于真核細胞的有哪些?它們有哪些共同點?(答出兩點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有哪些?它們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下圖①②③④表示的是顯微鏡的鏡頭,請據圖分析:
(1)①~④中,屬于目鏡的有哪些?屬于物鏡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鏡的長度與其放大倍數之間有何關系?物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圖為(10×)物鏡和(10×)目鏡下的觀察結果,若將物鏡換成40×,則能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分別為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如圖表示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圖像,據圖分析回答:
(1)若想用高倍鏡進一步觀察,在換用高倍鏡前,需先將觀察目標
移至視野正中央,結合圖示,應向什么方向移動裝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應如何將視野變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倍鏡下,為使物像清晰,應該調節細準焦螺旋而不是粗準焦螺旋,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以致用】
                
[例3]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項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  )
A.單細胞生物依靠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需各細胞之間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完成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但不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例4] (2024·A9協作體聯考)下列有關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有關問題,錯誤的是(  )
A.視野中一草履蟲向右游動,可向右移動裝片進行追蹤
B.如果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 cm,若改用4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大于0.5 cm
C.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32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8個
D.若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和轉動物鏡后異物不動,則異物應位于目鏡上
(1)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比較項目 物像大小 看到的細胞數 視野亮度 視野范圍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
高倍鏡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鏡 小 多 亮 大 遠
(2)污物位置的判斷
(3)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
感悟真題
1.(2022·浙江1月學考,4)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DNA的結構單元是相同的。這種統一性屬于(  )
A.分子層次 B.細胞層次
C.個體層次 D.種群層次
2.(2019·浙江6月學考,7)不同細胞的大小差別很大。下列細胞中體積最大的是(  )
A.狗的骨骼肌細胞 B.鴕鳥的卵細胞
C.支原體 D.番茄的果肉細胞
3.(2017·浙江11月學考,3)動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細胞組成,它們的細胞結構十分相似。這說明生物具有(  )
A.適應性 B.統一性
C.遺傳性 D.特異性
課時1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概念1
自主梳理
1.細胞 施萊登 施旺 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2.細胞 結構 功能
3.生物體結構 親緣 植物 動物 宏觀 微觀
微思考
提示:不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病毒屬于生物。
辨正誤
(1)× 提示:羅伯特·胡克用自制顯微鏡觀察櫟樹軟木塞切片并發現和命名了細胞。
(2)√
合作探究
(1)①②③
(2)提示:細胞壁。
(3)提示:技術的進步可以促進科學的發展。
學以致用
例1 A [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羅伯特·胡克發現并命名細胞;⑤列文虎克觀察多種活細胞,積累觀察素材;④施萊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②施旺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③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例2 D [細胞學說將人們對生物的研究從宏觀領域帶入微觀領域,A錯誤;細胞學說未涉及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分類,也未涉及細胞的多樣性和差異性,B、C錯誤。]
概念2
自主梳理
1.(1)目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物鏡 反光鏡 (2)①載物臺 通光孔 壓片夾 視野中央 反光鏡或光圈 細
3.細胞 細胞膜 成形的細胞核 C、H、O、N DNA
4.寄生 單個 獨立
辨正誤
(1)√ (2)√
(3)× 提示:高倍鏡觀察物像時,不能動粗準焦螺旋,應用細準焦螺旋調節物像清晰度。
合作探究
1.(1)提示:A、B、E、F、G、H、I、J;它們有如下共同點:①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②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③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2)提示:CD;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1)提示:①②;③④
(2)提示: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3)提示:甲為4個,乙為4個。
3.(1)提示:右下方。
(2)提示:換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3)提示: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近,調節粗準焦螺旋會導致鏡筒調節幅度過大,容易壓碎玻片或損壞物鏡鏡頭,且容易錯過清晰物像。
學以致用
例3 D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D錯誤。]
例4 B [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鏡頭與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B錯誤。]
感悟真題
1.A 2.B 3.B(共35張PPT)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課時1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課時學習目標
本課時的概念為“細胞是生命的單位”,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
(1)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2)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3)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目錄 CONTENTS
1.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2.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3.感悟真題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思維導圖
自主梳理
細胞
(閱讀教材P20~22,完成填空)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施萊登
施旺
已經
存在的活細胞
2.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提醒 細胞學說只是涉及動、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細胞
結構
功能
3.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
提醒 細胞學說只是揭示了動植物具有統一性,沒有揭示差異性、多樣性。
生物體結構
親緣
植物
動物
宏觀
微觀
[微思考]
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嗎?
提示:不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病毒屬于生物。
×
[辨正誤]
(1)施萊登用顯微鏡觀察櫟樹軟木塞切片并發現和命名了細胞。( )
提示:羅伯特·胡克用自制顯微鏡觀察櫟樹軟木塞切片并發現和命名了細胞。
(2)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揭示了生物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

(生命科學史情境)科學家對細胞結構的認識隨著顯微鏡的發明和改進而不斷深入。1665年,胡克觀察到軟木細胞輪廓(圖①);1925年,威爾遜繪制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圖②);1961年,布拉舍繪制了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胞模式圖(圖③)。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圖片中的細胞,放大倍數由
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
(2)實際上,圖①中的細胞不是完整的
細胞結構,只剩下“輪廓”,這是細胞的哪個結構?
提示:細胞壁。
(3)細胞學說的建立,離不開顯微鏡的發明。這說明了科學和技術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
提示:技術的進步可以促進科學的發展。
①②③
【 學以致用 】
A
[例1] (2024·七彩陽光聯考)下列是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①羅伯特·胡克發現并命名細胞
②施旺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③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④施萊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
⑤列文虎克觀察多種活細胞,積累觀察素材
A.①⑤④②③ B.⑤①④②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②③
解析: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羅伯特·胡克發現并命名細胞;⑤列文虎克觀察多種活細胞,積累觀察素材;④施萊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②施旺提出“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③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D
[例2] (2024·臺州八校聯盟聯考)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將人們對生物的研究從微觀領域帶入宏觀領域
B.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兩類
C.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D.細胞學說認為所有的細胞都是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解析:細胞學說將人們對生物的研究從宏觀領域帶入微觀領域,A錯誤;
細胞學說未涉及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分類,也未涉及細胞的多樣性和差異性,B、C錯誤。
目鏡
(閱讀教材P22~24,完成填空)
1.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1)認識顯微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的使用
①用高倍鏡觀察細胞永久裝片,辨別各種細胞結構的異同。
載物臺
通光孔
壓片夾
②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臨時裝片,用高倍鏡觀察細胞結構。
③選擇幾種細胞,用鉛筆畫出高倍鏡下的細胞結構,并標注結構名稱。
視野中央
反光鏡或光圈

2.細胞的多樣性
3.細胞的統一性
細胞
細胞膜
成形的細胞核
C、H、O、N
DNA
4.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寄生
單個
獨立

[辨正誤]
(1)與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
(2)所有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
(3)高倍鏡觀察物像時,應用粗準焦螺旋調節物像清晰度。( )
提示:高倍鏡觀察物像時,不能動粗準焦螺旋,應用細準焦螺旋調節物像清晰度。

×
1.(生活、學習與實踐情況)以下是人們常見的幾種生物的細胞,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屬于真核細胞的有哪些?它們有哪些共同點?(答出兩點即可)
提示:A、B、E、F、G、H、I、J;它們有如下共同點:①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②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③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有哪些?它們與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
提示:CD;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下圖①②③④表示的是顯微鏡的鏡頭,請據圖分析:
(1)①~④中,屬于目鏡的有哪些?屬于物鏡的有哪些?
提示:①②;③④
(2)目鏡的長度與其放大倍數之間有何關系?物鏡呢?
提示: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3)甲、乙兩圖為(10×)物鏡和(10×)目鏡下的觀察結果,若將物鏡換成40×,則能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分別為多少?
提示:甲為4個,乙為4個。
3.(生活、學習與實踐情境)如圖表示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圖像,據圖分析回答:
(1)若想用高倍鏡進一步觀察,在換用高倍鏡前,需先將觀察
目標移至視野正中央,結合圖示,應向什么方向移動裝片?
提示:右下方。
(2)使用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應如何將視野變亮?
提示:換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3)高倍鏡下,為使物像清晰,應該調節細準焦螺旋而不是粗準焦螺旋,為什么?
提示: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的距離近,調節粗準焦螺旋會導致鏡筒調節幅度過大,容易壓碎玻片或損壞物鏡鏡頭,且容易錯過清晰物像。
【 學以致用 】
D
[例3]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項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  )
A.單細胞生物依靠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需各細胞之間協調配合才能完成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完成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但不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解析: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D錯誤。
B
[例4] (2024·A9協作體聯考)下列有關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有關問題,錯誤的是(  )
A.視野中一草履蟲向右游動,可向右移動裝片進行追蹤
B.如果用10倍物鏡觀察水綿玻片時,玻片與物鏡的距離為0.5 cm,若改用40倍物鏡觀察時,則玻片與物鏡的距離應大于0.5 cm
C.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32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8個
D.若視野中有一異物,移動裝片和轉動物鏡后異物不動,則異物應位于目鏡上
解析: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鏡頭與玻片之間的距離越小,B錯誤。
(1)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比較項目 物像 大小 看到的細胞數 視野亮度 視野 范圍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
高倍鏡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鏡 小 多 亮 大 遠
(2)污物位置的判斷
(3)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關系
A
1.(2022·浙江1月學考,4)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DNA的結構單元是相同的。這種統一性屬于(  )
A.分子層次 B.細胞層次
C.個體層次 D.種群層次
B
2.(2019·浙江6月學考,7)不同細胞的大小差別很大。下列細胞中體積最大的是(  )
A.狗的骨骼肌細胞 B.鴕鳥的卵細胞
C.支原體 D.番茄的果肉細胞
B
3.(2017·浙江11月選考,3)動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細胞組成,它們的細胞結構十分相似。這說明生物具有(  )
A.適應性 B.統一性
C.遺傳性 D.特異性 第二章 課時精練5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時間:30分鐘分值:50分)
選擇題:第1~14題,每小題2.5分,共35分。答案P184
【對點強化】
概念1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1.(2024·舟山質檢)細胞學說的提出對近代生物學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下列不屬于細胞學說內容的是(  )
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與功能單位
所有的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所有的細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所有的生物都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
2.(2024·紹興診斷)以下關于細胞學說的描述,錯誤的是(  )
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細胞的多樣性
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組成
所有細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細胞學說伴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3.(2024·百校聯盟聯考)恩格斯認為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他對細胞學說給予了高度評價。細胞學說的重要意義在于揭示了(  )
細胞是分裂產生的
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的
所有細胞都是相同的
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4.(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
羅伯特·胡克第一個觀察到了活細胞并命名了細胞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細胞,但未進行科學的概括
細胞的統一性說明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魏爾肖的著名論斷是個體的所有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概念2 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5. (2024·七彩陽光高一期中)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從①圖調到②圖的圖像需要下列哪些操作(  )
①向右下方移動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③轉動轉換器 ④轉動細準焦螺旋 ⑤轉動粗準焦螺旋
①③④ ①③⑤
②③④ ②③⑤
6.(2024·臺州八校聯考)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敘述正確的是(  )
使用高倍鏡直接進行觀察能夠看到更加清晰的物像
物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目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若觀察時發現視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過改用大光圈降低亮度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中需要使用顯微鏡
7.(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小華高燒不退,去醫院看病,張醫生為其化驗血液時,將其血液制成臨時涂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圖甲和乙是張醫生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的放大倍數下所觀察到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
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若將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8.用顯微鏡觀察牛蛙肌肉細胞永久裝片,看到的視野中充滿細胞,共計48個細胞,如果保持目鏡不動,將10×物鏡換成40×物鏡,則視野中可見細胞數為(  )
24 12
6 3
9.(2024·A9協作體高一期中)下圖為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裝片4次后得到的清晰的四個物像。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換用高倍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若每次操作都未調節目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①
若選用的物鏡從10×改為40×觀察,則物像面積是原來的16倍
觀察到如圖四個物像時,①號視野最暗,④號視野最亮
10.(2024·衢溫“5+1”聯盟高一聯考)甲圖中①~④是光學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乙圖是用甲圖中的一組鏡頭所觀察到的圖像,現欲將乙圖視野中的細胞進行放大觀察。下列關于甲圖鏡頭的分析和相關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甲圖鏡頭組合中,①④鏡頭下視野最亮、細胞數最多
要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需要將甲圖中物鏡③換成④
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先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再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轉到高倍鏡后,調節粗準焦螺旋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
11.下列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
①藍細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蟲 ④小球藻
⑤水綿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鏈霉菌
①⑦⑧ ①②⑥⑧
①③④⑦ ①②⑥⑦⑧
12.下列有關藍細菌、綠藻、真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形態、體積、功能各不相同,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
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細胞膜結構相似,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化合物完全相同,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元素都有C、H、O、N,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13.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  )
①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②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等 ③所有細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④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多種多樣
②④ ②③
①② ①②③
14.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縮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在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
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體均無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草履蟲等單細胞生物,只靠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攝食、運動等多種生命活動
【綜合提升】
15.(15分)光學顯微鏡是中學生最常用的實驗儀器,如圖1中7 mm、0.5 mm表示物像清晰時物鏡與觀察物之間的距離。請回答下列問題:
(1)(6分)圖1表示顯微鏡的________(填“物”或“目”)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油脂實驗中,應先用圖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鏡觀察。在做油脂鑒定的實驗中用了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圖2表示光學顯微鏡的一組鏡頭,目鏡標有5×和15×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圖3表示鏡頭與蓋玻片之間的距離。請據圖回答問題:
①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96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視野中可檢測到的細胞數為________個。
②若在低倍鏡下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
A.物鏡上 B.目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
(3)(2分)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一位同學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時發現視野右上方有一中間亮的黑邊圓圈,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黑邊圓圈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________移動。
(4)(3分)光照明亮的實驗室里,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表皮細胞時,視野應調暗些,將視野調暗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精練5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1.B [細胞學說中沒有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B不屬于細胞學說內容。]
2.A [細胞學說并未涉及細胞的多樣性和差異性,A錯誤。]
3.D [細胞學說的意義在于揭示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D正確。]
4.A [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并命名了細胞,但他觀察到的不是活細胞,A錯誤。]
5.A [欲將觀察對象移到視野正中央,且換用高倍鏡繼續觀察,正確的操作步驟為移動裝片將觀察對象移至視野正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調焦;由于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偏向視野的右下方,所以應該向右下方移動裝片,即“朝哪偏,向哪移”,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應為①③④。]
6.D [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鏡觀察,必須先使用低倍鏡觀察,A錯誤;物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B錯誤;若觀察時發現視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過改用小光圈降低亮度,C錯誤;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需要使用顯微鏡觀察被染色的脂肪顆粒,D正確。]
7.A [若顯微鏡使用的是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數小,可視范圍大,所以甲比乙亮,A正確;甲放大倍數小,看到的面積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錯誤;若將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會左移,C錯誤;若在甲(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高倍鏡)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錯誤。]
8.D [放大倍數增大4倍,視野中看到的最多細胞數減少為原來的(1/4)2,所以能看到的細胞數目為48×(1/4)2=3(個),D正確。]
9.C [換用高倍鏡不需要提升鏡筒,直接轉動轉換器轉換即可,A錯誤;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數量就越少,物鏡鏡頭與裝片的距離就越近,視野越暗,所以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④,視野最亮的是①,最暗的是④,B、D錯誤;面積的放大倍數等于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平方,所以物鏡從10×換成40×觀察,放大倍數增加了4倍,觀察到的物像的面積應為原來的42即16倍,C正確。]
10.A [甲圖中,①②是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③④是物鏡,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因此甲圖鏡頭組合中,①④鏡頭的放大倍數最小,鏡頭下視野最亮、細胞數最多,A正確;要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需要將甲圖中物鏡④換成③,B錯誤;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時,應先將乙圖裝片向左上方移動,使所要觀察的細胞位于視野中央,再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C錯誤;轉到高倍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D錯誤。]
11.A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屬于細菌,鏈霉菌屬于放線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蟲、小球藻、水綿都為真核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
12.C [組成藍細菌、綠藻和真菌的化合物不完全相同,C錯誤。]
13.B [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所有細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14.C [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體都屬于病毒,均無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離不開宿主細胞,C錯誤。]
15.(1)物 甲 洗去多余的染料 (2)①6
②B (3)右上方 (4)改用平面反光鏡或縮小光圈
解析 (1)圖1鏡頭接近載玻片,表示顯微鏡的物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油脂實驗中,需要使用顯微鏡,應先使用低倍鏡再使用高倍鏡,甲距離載玻片遠表示低倍鏡,乙距離載玻片近表示高倍鏡,故應先用圖1中甲鏡觀察。(2)①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96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放大倍數增大了4倍,其面積增大了16倍,則視野中可檢測到的細胞數=96÷16=6(個)。②視野中的污點可能存在于裝片上、目鏡上或物鏡上,可以通過移動裝片、換用目鏡和物鏡判斷污點的具體位置,若在低倍鏡下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不在裝片上),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不在物鏡上),此異物可能存在于目鏡上,B正確。(3)由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虛像,而觀察目標位于視野右上方,所以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標本移到視野的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4)反光鏡的凹面鏡聚光,一般在弱光下使用,平面鏡可以使光線變暗;光圈的大小可以調節進光量。因此在明亮的實驗室觀察時,需要將視野調暗,通過改用平面反光鏡或縮小光圈來達到目的。(共25張PPT)
課時精練5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
B
概念1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1.(2024·舟山質檢)細胞學說的提出對近代生物學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下列不屬于細胞學說內容的是(  )
A.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與功能單位
B.所有的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C.所有的細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D.所有的生物都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
解析:細胞學說中沒有指出所有的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B不屬于細胞學說內容。
2.(2024·紹興診斷)以下關于細胞學說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細胞的多樣性
B.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組成
C.所有細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D.細胞學說伴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解析:細胞學說并未涉及細胞的多樣性和差異性,A錯誤。
A
3.(2024·百校聯盟聯考)恩格斯認為細胞學說、進化論、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他對細胞學說給予了高度評價。細胞學說的重要意義在于揭示了(  )
A.細胞是分裂產生的
B.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的
C.所有細胞都是相同的
D.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解析:細胞學說的意義在于揭示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D正確。
D
4.(2024·綠谷聯盟高一聯考)下列有關細胞學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羅伯特·胡克第一個觀察到了活細胞并命名了細胞
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細胞,但未進行科學的概括
C.細胞的統一性說明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D.魏爾肖的著名論斷是個體的所有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解析: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并命名了細胞,但他觀察到的不是活細胞,A錯誤。
A
概念2 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5.(2024·七彩陽光高一期中)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從①圖調到②圖的圖像需要下列哪些操作(  )
A
①向右下方移動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③轉動轉換器 ④轉動細準焦螺旋 
⑤轉動粗準焦螺旋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欲將觀察對象移到視野正中央,且換用高倍鏡繼續觀察,正確的操作步驟為移動裝片將觀察對象移至視野正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調焦;由于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偏向視野的右下方,所以應該向右下方移動裝片,即“朝哪偏,向哪移”,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應為①③④。
①向右下方移動玻片 ②向左上方移動玻片 ③轉動轉換器 ④轉動細準焦螺旋  ⑤轉動粗準焦螺旋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6.(2024·臺州八校聯考)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敘述正確的是(  )
A.使用高倍鏡直接進行觀察能夠看到更加清晰的物像
B.物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目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C.若觀察時發現視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過改用大光圈降低亮度
D.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中需要使用顯微鏡
解析:不能直接使用高倍鏡觀察,必須先使用低倍鏡觀察,A錯誤;
物鏡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B錯誤;
若觀察時發現視野的亮度太亮,可以通過改用小光圈降低亮度,C錯誤;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實驗需要使用顯微鏡觀察被染色的脂肪顆粒,D正確。
D
7.(2024·精誠聯盟高一聯考)小華高燒不退,去醫院看病,張醫生為其化驗血液時,將其血液制成臨時涂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圖甲和乙是張醫生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的放大倍數下所觀察到的視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C.若將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解析:若顯微鏡使用的是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數小,可視范圍大,所以甲比乙亮,A正確;
甲放大倍數小,看到的面積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錯誤;
若將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會左移,C錯誤;
若在甲(低倍鏡)下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高倍鏡)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錯誤。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觀察到
C.若將玻片右移,則甲的物像會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則改換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8.用顯微鏡觀察牛蛙肌肉細胞永久裝片,看到的視野中充滿細胞,共計48個細胞,如果保持目鏡不動,將10×物鏡換成40×物鏡,則視野中可見細胞數為(  )
A.24 B.12
C.6 D.3
解析:放大倍數增大4倍,視野中看到的最多細胞數減少為原來的(1/4)2,所以能看到的細胞數目為48×(1/4)2=3(個),D正確。
D
9.(2024·A9協作體高一期中)下圖為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裝片4次后得到的清晰的四個物像。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A.換用高倍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調節目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①
C.若選用的物鏡從10×改為40×觀察,則物像面積是原來的16倍
D.觀察到如圖四個物像時,①號視野最暗,④號視野最亮
解析:換用高倍鏡不需要提升鏡筒,直接轉動轉換器轉換即可,A錯誤;
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數量就越少,物鏡鏡頭與裝片的距離就越近,視野越暗,所以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④,視野最亮的是①,最暗的是④,B、D錯誤;面積的放大倍數等于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平方,所以物鏡從10×換成40×觀察,放大倍數增加了4倍,觀察到的物像的面積應為原來的42即16倍,C正確。
A.換用高倍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B.若每次操作都未調節目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近的是①
C.若選用的物鏡從10×改為40×觀察,則物像面積是原來的16倍
D.觀察到如圖四個物像時,①號視野最暗,④號視野最亮
10.(2024·衢溫“5+1”聯盟高一聯考)甲圖中①~④是光學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乙圖是用甲圖中的一組鏡頭所觀察到的圖像,現欲將乙圖視野中的細胞進行放大觀察。下列關于甲圖鏡頭的分析和相關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A.甲圖鏡頭組合中,①④鏡頭下視野最亮、細胞數最多
B.要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需要將甲圖中物鏡③換成④
C.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先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再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D.轉到高倍鏡后,調節粗準焦螺旋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
解析:甲圖中,①②是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③④是物鏡,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因此甲圖鏡頭組合中,①④鏡頭的放大倍數最小,鏡頭下視野最亮、細胞數最多,A正確;
要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需要將甲圖中物鏡④換成③,B錯誤;
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時,應先將乙圖裝片向左上方移動,使所要觀察的細胞位于視野中央,再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C錯誤;
轉到高倍鏡后,應調節細準焦螺旋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D錯誤。
A.甲圖鏡頭組合中,①④鏡頭下視野最亮、細胞數最多
B.要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需要將甲圖中物鏡③換成④
C.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先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再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D.轉到高倍鏡后,調節粗準焦螺旋觀察乙圖視野中的細胞
11.下列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
①藍細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蟲 ④小球藻
⑤水綿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鏈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解析: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屬于細菌,鏈霉菌屬于放線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蟲、小球藻、水綿都為真核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
A
12.下列有關藍細菌、綠藻、真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形態、體積、功能各不相同,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
B.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細胞膜結構相似,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C.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化合物完全相同,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D.組成這三種生物細胞的元素都有C、H、O、N,體現了細胞的統一性
解析:組成藍細菌、綠藻和真菌的化合物不完全相同,C錯誤。
C
13.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  )
①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②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等 ③所有細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④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多種多樣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所有細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B
14.下列關于細胞與生命活動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縮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在細胞內或在細胞的參與下完成的
C.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體均無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D.草履蟲等單細胞生物,只靠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攝食、運動等多種生命活動
解析:引起艾滋病和流感的病原體都屬于病毒,均無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離不開宿主細胞,C錯誤。
C
15.光學顯微鏡是中學生最常用的實驗儀器,如圖1中7 mm、0.5 mm表示物像清晰時物鏡與觀察物之間的距離。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顯微鏡的________(填“物”或“目”)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油脂實驗中,應先用圖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鏡觀察。在做油脂鑒定的實驗中用了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表示光學顯微鏡的一組鏡頭,目鏡標有5×和15×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圖3表示鏡頭與蓋玻片之間的距離。請據圖回答問題:
①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96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視野中可檢測到的細胞數為________個。


洗去多余的染料
6
②若在低倍鏡下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
A.物鏡上 B.目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
(3)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一位同學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時發現視野右上方有一中間亮的黑邊圓圈,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黑邊圓圈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________移動。
(4)光照明亮的實驗室里,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表皮細胞時,視野應調暗些,將視野調暗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右上方
改用平面反光鏡或縮小光圈
解析:(1)圖1鏡頭接近載玻片,表示顯微鏡的物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油脂實驗中,需要使用顯微鏡,應先使用低倍鏡再使用高倍鏡,甲距離載玻片遠表示低倍鏡,乙距離載玻片近表示高倍鏡,故應先用圖1中甲鏡觀察。
(2)①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被相連的96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后,放大倍數增大了4倍,其面積增大了16倍,則視野中可檢測到的細胞數=96÷16=6(個)。②視野中的污點可能存在于裝片上、目鏡上或物鏡上,可以通過移動裝片、換用目鏡和物鏡判斷污點的具體位置,若在低倍鏡下發現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不在裝片上),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不在物鏡上),此異物可能存在于目鏡上,B正確。
(3)由于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虛像,而觀察目標位于視野右上方,所以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標本移到視野的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
(4)反光鏡的凹面鏡聚光,一般在弱光下使用,平面鏡可以使光線變暗;光圈的大小可以調節進光量。因此在明亮的實驗室觀察時,需要將視野調暗,通過改用平面反光鏡或縮小光圈來達到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绍兴县| 石渠县| 汉源县| 阿瓦提县| 昭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果县| 区。| 江孜县| 五指山市| 墨玉县| 昌宁县| 福建省| 潢川县| 定南县| 昌吉市| 石门县| 乌兰浩特市| 安徽省| 景宁| 苏州市| 许昌市| 花莲县| 吴忠市| 洞口县| 彰化县| 新闻| 肇东市| 乌拉特前旗| 巴彦淖尔市| 德江县| 桐城市| 邵武市| 宿州市| 时尚| 五大连池市| 伽师县| 漳浦县| 建瓯市|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