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給物體分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課學習,一年級孩子逐步了解了科學課的特點。他們開始初步接觸科學觀察、記錄、表達、交流等科學探究方法,逐步培養出合作學習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借助感官和工具觀察物體的方法,學習了通過比較法觀察、分析物體的特征,這些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核心概念】物質的結構與性質1.1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外部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其進行簡單的分類。【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能說出給物體分類的方法。科學思維:1.能分析各種果蔬的特征,比較果蔬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給果蔬行分類。2.能利用發散、聯想等方法制訂多種分類標準。探究實踐:1.能針對給物體分類提出感興趣的問題。2.能通過觀察、交流等方法獲取給物體分類的信息。3.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記錄整理獲取的信息。4.能簡單交流分類過程及結果。5.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和結果進行反思與評價。態度責任:1.能對分類活動表現出探究興趣。2.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果蔬信息。3.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跨學科融合]語文:通過讓孩子們匯報自己的分類結果,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組織和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通過讓孩子們用表格方式記錄整理信息,學生掌握了記錄的方法,鍛煉了孩子們對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能力。美術:通過對顏色、形狀的描繪,鍛煉了孩子們的美術繪畫的能力。勞動實踐:通過讓孩子分類整理自己家的果蔬,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學重點】能分析各種果蔬的特征,比較果蔬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給果蔬進行分類。【教學難點】1. 能利用發散、聯想等方法制訂多種分類標準。2. 能利用表格等方式記錄整理獲取的信息。【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記錄表、評價表等。學生準備: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各種水果。【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 提出問題1.引導:出示一組超市的圖片,詢問同學們熟悉不熟悉這個地方?我們去購物,物品好不好找?緊接著出示混雜在一起的水果圖片。讓同學們想一想,怎樣將下面的果蔬按類別放在貨架上 2.提問: 怎樣給物體分類呢 板書今天的課題《給物體分類》。(二)獲取信息1.觀察果蔬。(1)引導:要給物體分類,首先需要觀察物體是什么樣的。可以借助上節課學到的方法觀察果蔬在顏色、形狀等方面的特征,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2)講解:表格的填寫方法。(3)觀察:學生合作觀察自己帶來的果蔬的特征,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4人一組)。2.記錄特征。記錄:引導學生將獲取到的果蔬信息分類記錄在表格中。(三)分析信息1.比較不同點和相同點。(1)講解:根據記錄表,從左到右分析每一種果蔬的不同特征,比如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等。選擇一個特征,比如形狀,比較各種果形狀的不同點與相同點。(2)比較:學生按要求比較果蔬的不同點和相同點。2.給果蔬分類。(1)引導:每一種不同的特征都可以作為分類標準。把某個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物體放在一起,就是在給物體分類,比如按照顏色分類,可以把所有綠色的放在一起、紅色的放在一起。(2)提示:可以制訂多個分類標準,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并記錄分類結果。(3)分類: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給果蔬進行分類。(4)記錄:觀察課本中的記錄表,用畫簡圖、涂色等方式將自己獲取到的信息記錄到表格中。(5)小組匯報:讓每個小組分別匯報他們的分類結果。3.交流評價。(1)交流:將本組的分類結果與同學交流。(2)評價:與同學相互評價分類結果是否科學、準確。(3)改進:根據大家的建議改進自己的分類結果。(四)得出結論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探究了比較和給物體分類。選擇一個特征,找出不同的物體在此特征上的不同點與相同點就是比較;把某個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物體放在一起,就是在給物體分類。(五)實踐應用1.引導: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分類的方法整理物品,比如分類存放買回家的果蔬等。請同學們課下利用今天學到的分類方法幫助父母整理果蔬并將整理的結果拍照記錄。2.講解:在實際整理果蔬時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觀察特征一分類一貼標簽一整理擺放。3.作業:讓學生課后完成果蔬分類與擺放,并拍照記錄。4.交流:組織學生將自己整理果蔬的過程和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比一比,誰整理的既整齊又方便取用。(六) 作業布置回家后嘗試給自己家的蔬菜水果分類。【板書設計】給物體分類物體體征: 形狀顏色大小軟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