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2.3.4 病毒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公開課精品課件】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本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 承接第一單元對生物基本特征和細胞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學生對生物界豐富多樣性的認識。教材從宏觀的生物類群入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的順序,依次介紹了植物、動物、微生物等不同類群生物的主要特征、形態結構、生活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通過對各類生物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構建起系統的生物分類知識體系,還能讓學生理解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培養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識別不同類群的植物,如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描述它們的主要特征、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特點,能舉例說出常見植物所屬的類群。 識別不同類群的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和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概述它們的主要特征、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特征,了解各類動物在進化上的地位。 描述細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舉例說明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說出生物分類的依據和等級,理解分類的意義,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現狀和重要性。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不同類群生物的實物、標本、圖片或視頻等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其能夠準確描述生物的特征和區別。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如觀察種子的結構、探究蚯蚓的生活習性等,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使其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生物多樣性的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使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生物分類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類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構建系統的生物分類知識框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態度,使其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實驗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態度,使其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引導學生關注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保護措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中來。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各類植物、動物、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態結構特點。 生物分類的依據和等級,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和意義。 (二)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類群生物在進化上的關系和適應環境的特征。 掌握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則,準確對生物進行分類。 認識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關系,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四、學情分析 經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細胞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備了初步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觀察、實驗等能力。但對于復雜多樣的生物類群,學生的認識還比較零散和模糊。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直觀、生動的生物現象充滿興趣,但抽象思維能力仍在發展中,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如生物進化關系、生物分類原理等,理解起來可能存在困難。此外,學生在信息收集和整理、知識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逐步構建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知識體系。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系統講解各類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分類的概念和原理等重要知識點,確保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觀察法:組織學生觀察各類生物的實物、標本、圖片、視頻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實驗法:安排實驗探究活動,如觀察種子結構、探究昆蟲的形態結構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討論法:針對生物類群的特征比較、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豐富的生物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料,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角色扮演法:在生物分類教學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生物,通過模擬生物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生物分類等級和依據的理解。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各類生物的高清圖片、精彩視頻、動畫演示等資料。 實驗器材,如顯微鏡、放大鏡、種子、昆蟲標本、培養皿、鑷子、解剖針等。 生物標本,如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的標本,以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考試考法8小結梳理9布置作業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1.說出病毒的種類。2.說出病毒的結構和生活。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4.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辯證地認識病毒和人類的關系。你知道嗎 水痘是一種流行性傳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歲的孩子,在學校和托兒所易感染得病。病原體:水痘-帶狀皰疹過濾性病毒潛伏期:10至21天發病前癥狀:輕微發燒、不適、食欲欠佳過程:患者身上出現小紅點,由胸部、腹部,再擴展至全身。小紅點變大,成為有液體的水泡。一兩天后,水泡破裂、結成硬殼或疙瘩。 新的小紅點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現,重復同一過程。十至十四天后,紅點脫落,完全康復,不會留有疤痕水痘通常屬較溫和的病,不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病后可獲得終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不過,成年人若罹患水痘,病情往往較嚴重,發燒溫度較高、頭痛、肌肉疼痛等。另外,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白血球過多癥或癌癥病人,或正在服用類固醇藥物的人,亦要加倍小心,因為水痘會引致肺炎、腦炎等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一、病毒的發現1.誰發現了病毒?2.如何發現的病毒?3.借助何種儀器?19世紀末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研究煙草花葉病的病因時,發現了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濾過性病毒”。科學家-----萊夫勒和弗羅施研究動物的口蹄疫時,證明了口蹄疫也是“濾過性病毒”引起的。20世紀初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煙草花葉病毒是一種桿狀顆粒。結論:病毒是比細菌還小的生物。患煙草花葉病的煙葉打碎榨汁細菌過濾器灑在健康煙葉上患煙草花葉病的煙葉煙草花葉病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右圖是艾滋病病毒侵入細胞的電鏡照片(放大70000倍)。比較一下病毒和細胞在形態大小方面的差異,推測病毒的結構與細胞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議一議病毒的大小:小大約10億個細菌等于一顆小米粒大大約3萬個病毒等于一個細菌大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1納米=一百萬分之一毫米)二、病毒的結構病毒的結構模式圖病毒的結構:蛋白質外殼內部的遺傳物質比較看看:病毒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1.需要營養2.能進行呼吸3.能排體內廢物4.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能生長和繁殖6.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三、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 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細胞。病毒要是離開了活細胞,通常以病毒顆粒的形式存在。一有機會侵入活細胞,生命活動就會重新開始。 病毒往往通過空氣、水、傷口、血液、蚊蟲叮咬等途徑進行傳播。大腸桿菌T4噬菌體病毒的繁殖123445四、病毒的種類和形狀病毒的種類1.動物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2.植物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四、病毒的種類和形狀病毒的種類3.噬菌體:噬菌體五、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病毒對人類的危害1.病毒的傳播,會引起人、動物、植物的多種疾病。引起人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癥)等;引起動物的疾病有豬瘟、雞瘟等;引起植物的疾病有小麥叢矮病、棗瘋病等。2.潛藏在農作物中的病毒還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國外實驗證明,將馬鈴薯種苗的病毒脫去后,普遍增產20%左右。3.一些細菌病毒會破壞人類使用微生物進行生產的產業,如味精業 。人類對病毒的利用1.預防接種:制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牛痘疫苗等)--控制一些疾病。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們用綠膿桿菌病毒防止燒傷病人傷口受綠膿桿菌感染化膿;用病毒防止手術后病人長傷疤等。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農藥,如利用多角體病毒防治松毛蟲、粘蟲等,即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對人畜健康和環境完全無害。4.用于基因工程方面:轉基因、基因治療。植物病毒使郁金香的花瓣出現花紋利用植物病毒培養葉藝蘭益有郁金香碎色病毒1. 病毒的形態和種類 病毒比細菌還 ,在 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其形態。根據病毒感染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種類型: 、 、 。2. 病毒的結構特征病毒結構 ,由 和內部的 組成, 細胞結構。動物病小 電子 毒 植物病毒 噬菌體 簡單 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 沒有 3. 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病毒 在活細胞內,依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 ,利用 ,制造出新的病毒。4.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1)有害:病毒具有致病性,給人類、飼養動物、栽培植物帶來極大危害。(2)有益:利用 治療超級細菌引起的感染;利用某些病毒 有害生物;利用病毒進行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等等。寄生 遺傳信息 細胞內的物質 噬菌體 防治 知識點1 病毒的形態和種類 1. 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煙草花葉病的病毒分別屬于( D )A. 人類病毒、細菌病毒、植物病毒B. 動物病毒、細菌病毒、植物病毒C. 人類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D. 動物病毒、動物病毒、植物病毒D123456789102. (2023·吉林長春中考)2022年12月,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迄今為止,樣本中復活的病毒僅感染阿米巴蟲一種動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C )A. 病毒內部有遺傳物質B. 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 病毒利用孢子進行繁殖D該病毒與阿米巴蟲是寄生關系C 知識點2 病毒的結構特征 123456789103. 下列關于大腸桿菌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 具有細胞結構B. 是一種細菌病毒C. 能獨立生活D. 能在細胞外制造新病毒B123456789104. 如圖是某個生物體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該圖是細菌的結構示意圖B. 該生物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C. 該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只有害處D. 該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維持生命活動D 知識點3 病毒的繁殖和生活 123456789105. 艾滋病、肝炎、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對病毒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C )A. 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B.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C. 病毒結構簡單,屬于單細胞生物D. 某些病毒被減毒后可制成疫苗C 知識點4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123456789106. (2023·四川綿陽中考)手足口病的病原體是腸道病毒,患者多為5歲以下兒童,主要特征是口腔和手足產生水皰。下列有關該病原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 可感染某些植物B. 沒有細胞結構C. 可以獨立生活D. 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B123456789107. 如圖是三種病毒的結構示意圖,有關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甲 乙 丙CA. 病毒是由圖中②蛋白質外殼和①遺傳物質組成的B. 圖丙所示病毒能夠寄生在動物細胞內制造新的病毒C. 這三種病毒的共同點是都沒有細胞結構D. 這三種病毒都可以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123456789108. (2023·廣東肇慶二模改編)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下列有關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 有細胞結構,進行自我復制,繁殖速度快B. 可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噬菌體,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噬菌體C. 要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進行生命活動,離開活細胞通常會以病毒顆粒的形式存在D. 可以被青霉素等多種抗生素殺死C123456789109. 如圖是三種病毒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煙草花葉 病毒噬菌體 流感病毒12345678910用辨證的觀點看待病毒對人類病毒與人類的生產、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有益有害導致人類患病導致動物患病導致植物患病研制疫苗,預防病毒性疾病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葉和花變色,創造新的花卉品種利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性的疾病… …利用昆蟲病毒防治病蟲害… …可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看待人和事物不能絕對化。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病毒大小生活方式種類結構繁殖方式分布非常微小,比細菌小得多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根據寄生細胞的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體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靠自己的遺傳物質攜帶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分布廣泛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