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依法治國(第七課)法治國家建設(第八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九課)第三單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根本保證為什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第一課、第二課)怎么樣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第三課)第一單元黨的領導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我國國體(第四課)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課)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課)本質特征根本保證堅實基礎堅強保障根本保證堅強保障堅實基礎【全書邏輯】黨的領導: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本質特征依法治國:基本方式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依法治國(是什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總目標與原則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宏觀怎么做)法治國家(目標)法治政府(主體)法治社會(基礎)三位一體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微觀怎么做)科學立法(前提)嚴格執法(關鍵)公正司法(防線)全民守法(基礎)四項要求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課前預習】1.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是什么?2.我國法律發展歷程是什么?3.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是什么4.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情境與問題】議學任務:結合視頻內容閱讀課本,說說法律在國家治理中有什么作用?法的產生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的本質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法的作用 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法在不同階段的特點 古代:人治;近代:法治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在不同階段的特點【探究與展示】①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期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代表性法典《唐律疏議》④近代時期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但最終歸于失敗⑤新時代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P79)2.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名詞解釋法系:一般認為,凡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種傳統或派系的各國法律,就屬于同一個法系世界五大法系:西方法學按照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傳統對各國法律進行分類世界五大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中華法系印度法系伊斯蘭法系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一脈相承,集中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豐富內涵,蘊含中華文明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法治精神、道德規范,凝聚了深邃的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由此可見中華法系( )①體現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 ②以法家思想為理論基礎③是中華法治文明的直接載體 ④是履行國家職能的重要工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評估與矯正】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因素(1)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 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度產生階級分化國家出現法統治階級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人民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 本主 義社 會社會主 義社 會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決 定(3)決定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之和決定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物質生活條件人口法的內容2.法的歷史類型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社會主義法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古羅馬《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中國《唐律疏議》、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等《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我國當代的法補充:1、原始社會中沒有形成法律。2、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情境1:吳某與陳某于2009年11月20日登記結婚,于2012年10月20日產下一子。吳某在未與妻子陳某解除婚姻關系的情況下,與黃某登記結婚,黃某于2011年10月產下一女。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判吳某違法嗎?為什么?探究與分享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情境2: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材料體現法的什么特征?情境3:2022年3月17日,南寧市公安局關于依法追究違反防疫規定人員法律責任的通告:近日,我市居民張某某、王某某、許某某等人違反防疫規定,致嚴重后果,市疾控部門已將案件線索移交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公安機關現已受案開展調查,并將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材料體現法的什么特征?特征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②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社會主義國家中,而非其它類型國家。“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守法、執法和司法),但立法上不平等,不能認為公民的權利都一樣!3.法的基本特征:(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例如:成文法)認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例如:認可民族習慣、地方習慣、物權習慣、交易習慣、婚姻習慣等)(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軍隊、警察、法庭、監獄)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案例一: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了一起向國外情報機構提供我國軍事保密資料的重大間諜案,兩名被告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處無期徒刑。案例二: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糧油公司按照農戶的訴訟請求支付購糧款。政治職能社會職能4.法的職能:(1)政治職能【核心】: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調節人民與敵人的矛盾)例如打擊違法犯罪。(2)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調節人民內部矛盾)例如規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權益等。5.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后成果。”根據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下列對該觀點評價正確的是( )①該觀點肯定了法律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②該觀點忽視了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③該觀點從根本上否定了法律的社會職能④該觀點否認了法是國家制定的社會規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評估與矯正】議學任務:試談談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情境與問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024年11月4日,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來的首次修訂。該草案結合科普領域改革發展實際,將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成熟做法上升為法律規范,同時適應科普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聚焦科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優化創新制度,完善體制機制。科學技術普及法的修訂( )①是以良法促善治的內在要求 ②是國家認可的社會規范行為③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審議權 ④有利于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評估與矯正】課堂小結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產生1發展歷程4本質2作用3產生、本質、決定因素123分類4基本特征職能社會主義法的本質1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