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七課依法治國(為什么、是什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宏觀怎么做)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九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微觀怎么做)總目標與原則法治國家(目標)法治政府(主體)科學立法(前提)法治社會(基礎)嚴格執法(關鍵)公正司法(防線)全民守法(基礎)三位一體四項要求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有機統一的。“法者,治之端也。”治理國家和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無論哪個國家,什么時候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導言部分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第一目 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第二目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第三目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必備知識】1.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中華法系的含義、意義和發展過程?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地位、內容(法的產生、本質、決定性因素、類型、特征、職能)?如何認識我國當代的法?3.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有哪些?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知識梳理】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產生 本質作用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產生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統治反抗制定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國家【知識梳理】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產生 本質作用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①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②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知識拓展】人治、法治、法制人治:個人或少數人因掌握國家權力,以軍事、經濟、政治、法律等手段,對社會其他成員進行等級統治的社會體制;是建立在個人專制和獨裁基礎上的。法治:用法律來治理國家,強調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重在治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的。法制:法律和制度的簡稱,強調的是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注意: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知識梳理】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2.中華法系:含義 意義中華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相關鏈接P75】《唐律疏議》共三十卷,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中華法系:形成和 發展過程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知識梳理】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1.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地位:(1)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1) 法的產生 (2) 法的本質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知識梳理】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3)決定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例如: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奴隸社會,不會制定出保護發明創造的知識產權法;在大工業時代之前,不會制定出保護自然環境的環境法。【知識梳理】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4) 法的 歷史 類型 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①奴隸制法: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古羅馬《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典》②封建制法:中國《唐律疏議》、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③資本主義法: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等④社會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等注意:原始社會中沒有形成法律;(5)法的基本特征: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 社會規范 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我國的法對公民行為的規范: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名詞點擊】P76 法律≠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等。法律規范區別與其他社會規范的首要點在于: 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普遍適用于一切社會成員的規范。材料一 2025年2月8日正式實施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新國標規定,面包、糕點以及焙烤食品餡料及表面用掛漿中不得使用防腐劑脫氫乙酸,且著色劑檸檬黃不再允許在蛋糕夾心上使用。材料二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常回家看看”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材料體現出法的什么特征?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②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社會規范 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5)法的基本特征:案例:2025年1月17日,西烏旗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發現某地煙花爆竹批發公司在未取得運輸許可手續的情況下,利用非專用危貨運輸車輛運輸煙花爆竹,構成非法運輸危險物質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對涉案企業及個人進行行政處罰,并收繳煙花爆竹。材料體現出法的什么特征?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 社會規范 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拓展: 不同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在性質、范圍、程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例如: 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來實施的; 法的實施則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如對違反犯罪的制裁。2.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內容:(5)法的基本特征:(6)法的職能:政治職能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例如:打擊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和侵犯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主要解決刑事犯罪問題、大部分屬于敵我矛盾)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例如:解決民事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主要解決民事糾紛,化解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注意:國家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政治職能是社會職能的前提;政治職能又必須以社會職能為基礎。1.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下列主要體現法的社會職能的是( )①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破壞活動②依法嚴懲問題食品責任人,維護人民切身利益③依法審理直播侵權案,維護市場公平競爭④依法打擊危害國家統一的民族分裂活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對點訓練】C2.“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上述材料中對法的描述說明( )A.法是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B.法的本質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C.法是對社會行為規范的概括和總結D.法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對點訓練】D案例1:某地國家安全局破獲了一起向國外情報機構提供我國軍事保密資料的重大間諜案,兩名被告人因犯間諜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處無期徒刑。案例2: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糧油公司按照農戶的訴訟請求支付購糧款。政治職能社會職能3.我國當代的法的本質: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注意:并不是所有國家的法都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知識梳理】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法可依良法善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和統帥地位。中國現行憲法是在1954年憲法的基礎上,經過全民討論,于1982年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相關鏈接】P78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執法司法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真實廣泛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事實表明,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原則,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全社會法治觀念和人權法治保障意識顯著增強;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為人權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堅強保證。【相關鏈接】P78④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釋9件,與上一個十年相比,立法數量大大增加。針對新興領域風險點、空白區,及時出臺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法律,防范化解市場風險。由此可見(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取得顯著進展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③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權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對點訓練】A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歷程【思維導圖】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影響法治建設的因素我國法治建設成就中華法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法的起源、本質、決定因素、法的歷史類型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職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