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知識掃盲:“基層”到底是哪一層?什么叫做“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省委市委縣委(區委)街道工委鄉鎮黨委社區/村黨支部中共中央省政府市政府縣(區)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級政府居委會、村委會國務院領導基層黨組織基層行政機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行政機關)指導中國共產黨組織結構國家行政機關1.含義:基層群眾自治是指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是什么2.特點:與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層民主具有發生領域的基層性、民主參與的直接性、管理活動的自治性等特點。3.組織形式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性質、產生、職能、管理方式及意義≠直接行使國家權力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成立依據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性質 農村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城市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主要職能 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要求、意見和提出建議等 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產生 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 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 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意義 實現自己事情自己辦,自己難題自己解決的有效途徑。 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注意: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形式主要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短期一般不會改變,所以不能創新、完善基層自治組織/形式管理形式、實踐的可以創新★注意幾種說法:1.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方式)√2.創新治理格局 √3.豐富了(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實踐形式 √4.創新/完善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 ×基層民主實踐的途徑干部自己選有事好商量大事自己定事務自己管公事齊監督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管理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民主監督民主決策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1) 民主選舉①農村: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干部自己選”注意:①民主選舉≠選舉權、被選舉權。②城市: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有事好商量”②范圍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空間上)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時間上)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2) 民主協商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3) 民主決策②要求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凡關系到村民/居民公共利益、公共事務的事項,由集體 (村民會議、居民會議)做出決定“大事自己定”村/社區的重要事務由村委會/居委會決定( )民主決策≠決策權(黨、人大、政府)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4) 民主管理②要求①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日常事務自己管”注意:民主管理是管理本村、本社區的日常事務,而非國家事務。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5) 民主監督②要求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注意:民主監督≠監督權②形式設立社區公開欄,村務公開欄,社區民主評議小組,農村村民會議監督公事齊監督形式 內容民主選舉 自己選舉當家人。直接選舉產生村委會、居委會成員民主協商 眾人商量著辦。有序參與,合理表達,在城市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民主決策 眾人事情眾人定。凡關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務的事項,集體 (村民會議、居民會議)做出決定。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公民享有決策權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的關鍵 (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注意:民主管理是指村民、居民管理本村、本社區的日常事務,而非國家事務。民主監督 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如:村務公開欄、“明白墻”、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干部述職報告工作等)知識小結:理解與區分基層群眾自治的實踐途徑1.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重要性(意義):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P67第二段)3.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P69最后一段▲注意: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4.發展基層民主,能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為什么發展基層民主課堂小結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發展基層民主的意義途徑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農村村民自治委員會城市居民自治委員會(是什么)(怎么做)村委會是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在村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履行基層的國家職能,可以決定全村的一切事情,維護村民的一切權益,是基層群眾依法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和管理國家事務的組織,有利于擴大村民的民主權利。村委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要對上一級政府(鄉人民政府)負責并報告工作。上級政府可以對村委會的工作進行指導、支持、幫助,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干預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考考你】你能找出并改正幾處錯誤?高一某位學生在2025年寒假社會實踐期間,走訪了本村村委會之后,寫了一份總結報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黨支部不是國家機關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集體作出決定合法權益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權利法定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基層政權組織對村委會和居委會是指導與被指導、協助與被協助的關系,不得干預易混易錯點提示:村委會和居委會是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1.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指村委會和居委會,是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 )×2.社區工作評議會創新了社區居民管理的組織體系。( )提示:創新形式≠創新組織體系,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是村委會和居委會!×5.在我國,村委會和居委會成員采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提示:村委會和居委會成員均采取直接選舉的方式!×6.全體村民(或居民)均可參與村委會(或居委會)成員的選舉。( )提示:年滿十八周歲且具有選舉權的本村村民(或本社區居民)才可參與!×4.制定村規民約是我國村民自治的基礎。( )提示:自己選舉當家人(村委會成員)是村民自治的基礎。×3.社區工作評議會創新了社區居民管理的實踐途徑。( )提示:創新形式≠創新途徑,目前途徑有五個:民主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三治---自治(基層自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協商、創新基層自治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德治(村規民約、村風民俗、家風;核心價值觀+道德建設 )法治(鄉村治理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近年新出現: 智治(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賦能基層治理,創新治理手段,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自治、德治、法治拓展深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