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決 定國體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與專政、國家職能人民代表大會與人大代表特色政黨制度與人民政協民族制度與宗教政策國體含義、特點、本質全過程人民民主特點單元邏輯政體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統 領 政體的含義、地位、優勢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與實踐途徑必修三《政治與法治》6.1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第六課: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議題二:為什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議題一: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地位、內容)課前預習議題三:人民政協在政治生活中如何發揮作用?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世界典型政黨制度一黨制指國家政權長期被一個政黨獨占。一黨制有“絕對一黨制”與“相對一黨制”之分。(朝鮮)一個國家中有兩個勢均力敵的政黨通過議會或總統選舉而交替執政。(美國)一個國家中有多個政黨競爭國家政治職位并通過政黨聯盟的形式組建政府。(意大利)一個國家由一個處于領導地位的政黨作為執政黨,其他合法存在的政黨作為參政黨參與國家政權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是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我國的民主黨派地 位 政黨名稱 成立時間 組織成員 性 質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 1921 各行各業 兩個“ 先鋒隊”參政黨 中國國民黨 革命委員會 1948 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系的人士為主中國民主同盟 1941 文教和科技界的中高級知識分子中國民主建國會 1945 經濟界人士中國民主促進會 1945 文教出版界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中國農工民主黨 1930 醫藥衛生界中、高級 知識分子為主中國致公黨 1925 歸僑僑眷為主九三學社 1946 科技界知識分子臺灣民主 自治同盟 1946 臺灣省人士注意 我國的民主黨派的性質是政治聯盟,不是政黨聯盟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優勢: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和人才優勢。1.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同一切致力于團結人民從事社會主義事業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合作,共同奮斗長期共存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但由于共產黨居于領導地位,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民主黨派要和共產黨披肝瀝膽,以誠相見,共同承擔國家與民族盛衰興亡的責任,形成了一種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的密切關系。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2.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得到各民主黨派的一致擁護。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實行政治領導而非組織領導,民主黨派在組織上,不是中國共產黨的附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3.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①參加不是掌握;參與不是決定。②不能說民主黨派是“在野黨、反對黨”③不能說共產黨與民主黨派是參加執政、共同執政、輪流執政、聯合執政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4.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是在社會主義法治的框架下設定和運行的。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總綱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民主同盟章程中國致公黨黨章總綱中國民主同盟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準則,在憲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總綱中國致公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準則,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誤區點撥政治上 (不平等) 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政治地位不平等)①參加不是掌握;參與不是決定。②不能說民主黨派是“在野黨、反對黨、兄弟黨”③不能說共產黨與民主黨派是參加執政、共同執政、輪流執政、聯合執政;組織上 是相互獨立的關系,不存在隸屬和組織領導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互相信守“獨立自主的處理內部事務”的準則。法律上 (平等) 法律地位平等,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事業上 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監督上 相互監督,不是監督與被監督(人大與其它國家機關、人民和人大代表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1.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①保障人民利益: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二、為什么實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1.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②團結政黨關系: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二、為什么實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1.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色③推動決策科學:它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圈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二、為什么實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新型政黨制度保障人民利益團結政黨關系推動決策科學二、為什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2.意義:P56①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②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③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 什 么 地位 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政黨制度。內容 ①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③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④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為 什 么 特色 ①人民利益: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②政黨關系:把各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共同目標奮斗③決策科學: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意義 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1.含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人民政協≠舉行會議,開會是工作方式)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2.組成: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人民政協≠民主黨派)3.產生:政協委員通過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4.主題:團結和民主5.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治協商 民主監督 參政議政內 容 對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的重要舉措以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進行協商。 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情況,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解決落實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等,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協商式監督。 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側 重 點 黨政機關在決策前/中,向政協征求意見 自上而下 一般為決策后,對實施 情況進行建議與批評。 (政協監督≠人大監督) 政協主動向黨政機關提建議,自下而上(政協提案≠人大議案)注意:不能以“協商”二字作為區分依據,關鍵看內容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2023年7月,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圍繞“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赴四川開展調研。在調研中針對一些地方在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過程中存在的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2020年10月1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召開第41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農產品供給結構、品牌建設、流通體系等建言咨政,近70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思考:判斷以下事件分別體現了政協什么職能?6.要求: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①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協商民主≠政治協商)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③密切聯系群眾,了解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誤區點撥匯總人民政協≠舉行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一個機構,舉行會議是政協工作的主要方式。人民政協≠國家機關 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不能行使國家權力。人民政協≠民主黨派 在人民政協的組成中,不僅有民主黨派,還有中國共產黨及無黨派人士,不能說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的政治聯盟”。政治協商≠協商民主 協商民主的渠道有七類,協商民主>政治協商政協提案≠人大議案 人大代表擁有提案權,向人大提交的是議案,政協委員向政協提交提案,政協的提案沒有法律約束力。人大監督≠政協監督 政協監督是民主監督,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其監督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人民代表大會是運用國家權力進行監督,其監督具有法律約束力。參政議政≠有決策權 人民政協不能直接對國家事務進行決策,不能決定國家重大事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性質 ①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③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④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⑤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組成 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 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產生 政協委員通過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主題 團結和民主 職能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作用及要求 1.作用: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2.要求:①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③密切聯系群眾,了解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1.地位: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基本政治制度2.民主黨派性質:政治聯盟3.內容:①基本方針②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③政治地位④根本活動準則⑤政黨關系①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②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③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是什么為什么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特點2.新在哪里:①人民利益;②政黨關系;③決策科學3.意義1.性質2.組成人員3.主題:團結與民主4.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5.作用6.要求主義政黨制度中國特色社會治協商會議中國人民政拓展: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作用 增進團結 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有利于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化解矛盾、增進共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揮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言資政 人民政協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廣泛集中民智,增強合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推動和改進黨的執政方式。國家治理 人民政協履行民主監督的職能,有利于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改革舉措、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民服務 人民政協始終回應民生關切、有利于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