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學霸培優課時精選)10.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基礎訓練一、填空題。1.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______________事變,發動______________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______________。2.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______________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______________抗戰、______________抗戰,開辟______________。3.毛澤東率領黨中央在______________指揮了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還召開了______________全會,為最后的大決戰和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在每個中國人心中,______________事變、______________大屠殺都是最屈辱的記憶,它是民族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我們要銘記歷史,______________,永保和平。5.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統治集團于______________年6月悍然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發動進攻,挑起______________。經過三年的英勇奮戰,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迎來了最終勝利。6.1945年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7.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______________,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______________。8.在革命戰爭年代,山東沂蒙人民奉獻一切可以拿得出的東西給解放軍,軍民之間鑄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沂蒙精神,___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代表。9.______________年9月至______________年8月的14年間,______________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了中國大地。10.______________帶領中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取得了______________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判斷題。(對的打“√” ,錯的打“×”)1.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7月7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爭的開端,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3.《銅墻鐵壁》雕塑顯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4.1938年10月,6名東北抗聯婦女戰士英勇抗擊,寧死不屈,最后集體投江,壯烈殉國。( )5.1938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因發生在12月12日,所以又稱“雙十二事變”。( )6.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軍的進攻,稱為“百團大戰”。( )7.抗日戰爭歷時8年。( )8.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 )9.延安大生產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精神基礎。( )10.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人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乘汽車離開延安前往北平,被毛澤東同志稱為是“進京趕考”。( )三、選擇題。1.( )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抗戰。A.九一八事變B.盧溝橋事變C,西安事變D.南京大屠殺2.“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么值得悲傷的。”說出這句話的是抗日將領( )。A.張自忠B.楊靖宇C.趙登禹D.吉鴻昌3.( )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A.9月3日B.9月2日C.8月15日D.9月15日4.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歌曲表達了當時松花江畔的人民( )的情感。A.悲痛憤慨B.積極向上C.頹廢消極D.驕傲自大5.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是( )。A.平型關大捷B.血戰臺兒莊C.百團大戰D.西安事變6.下列有關抗日戰爭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瑞金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B.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全民參戰,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C.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D.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7.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九一八事變標志著十年內戰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B.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也是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C.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D.抗日英雄趙登禹是第二十九軍將領8.( )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A.盧溝橋事變B.西安事變C.南京大屠殺D.九一八事變能力提升四、寫出下列歷史事件對應的時間。1.西安事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盧溝橋事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九一八事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臺兒莊戰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團大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南京大屠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簡答題。1.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2.從抗日戰爭中,你體會到了哪些偉大的抗戰精神?六、綜合題。1.閱讀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回答問題。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文上的三個時間分別代表著什么?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駐軍北大營,炮轟沈陽城。東北軍不戰而潰,軍政大員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材料二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 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九一八事變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這種“凝聚力”在軍事上的主要表現。教材課后解答一、九一八事變后,歌曲《松花江上》廣為傳唱。找到這首歌,聽一聽,唱一唱,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見課本第66頁)答:歌曲《松花江上》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趕走侵略者、還我河山的渴望。二、把“爛泥灣”變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 (見課本第72頁)答:“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精神。三、收集有關抗戰勝利的資料。想一想,我國為什么要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見課本第73頁)答:因為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這就是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參考答案一、1.盧溝橋 全面侵華 全面抗戰 2.中國共產黨 全民族 持久 敵后戰場 3.西柏坡 七屆二中 4.九一八 南京 勿忘國恥 5.1946 全面內戰 6.9 2 7.精神財富 精神動力 8.水乳交融 生死與共 沂蒙六姐妹 9.1931 1945 日本 10.中國共產黨 反帝反封建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B 2.C 3.A 4.A 5.B 6.A 7.A 8.C四、1.1936年12月12日2.1937年7月7日3.1931年9月18日4.1938年春5.1940年8月至次年1月6.1937年12月13日五、1.①抗8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②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2.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②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④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六、1.“三年以來”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即1946年—1949年期間的革命歷史;“三十年以來”是指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即1919年—1949年的整段歷史;“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整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奮斗歷史2.(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抗戰的整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