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學霸培優課時精選)6.我參與 我奉獻基礎訓練一、填空題。1.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2.在溫暖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______________,社會將會更加美好!3.每個社會成員都要肩負應盡的______________,多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同時,我們也需要______________在制度、設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4.每個人既是______________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生活的受益者。5.社區中的每個成員既是社區建設的受益者,也是社區建設的______________。6.文明有禮需要我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它體現在每個人的______________中。7.溫馨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建設美好社區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區______________,主動承擔社區______________。8.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需要我們______________。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美麗的社區需要我們的______________。9.中華民族歷來就有______________、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______________是凝聚人心、增強正能量的事業。10.______________是指不為獲取任何物質報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個人時間和精力,開展有益于社會或個人的活動的人。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我們應該平等對待弱勢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2.作為學生,我們只需要在學校做到有禮貌就行了。( )3.社區中有些成員是社區建設的受益者,有些成員是社區建設的參與者。( )4.農村居民是農村社區的建設者。( )5.參加公益活動能使人向善,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 )6.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相處需要區別相待。( )7.在做文明有禮的行為之前,我們應該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8.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識,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妨礙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但這并不影響構建平等友善的社會。( )9.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對人的約束,讓人特別不自由。( )10.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三、選擇題。1.社會交往需要注意文明禮貌,講究文明禮儀。下列行為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與長輩相處要尊老敬老B.與人交談時要謙遜,尊重對方C.公交車上主動為抱小孩兒的乘客讓座D.在學習中不理睬成績差的同學2,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啟示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 )。A.姿態優雅、步履矯健B.態度嚴肅、說話得體C.說話和氣、語言文明D.儀表整潔、舉止端莊3.下列規定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的是( )。①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②全社會應當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③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④國家制定相關法律懲治違法犯罪行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國慶來臨,不少人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莊嚴的升旗儀式展示了我國軍人的風采,也讓我們懂得( )。①禮儀不僅是一種形式,還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②禮儀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形象,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③良好的禮儀可以使我國成為世界超級強國④良好的禮儀有利于展示我們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當地震災難來臨之時,人們捐款捐物、義務參與地震災難工作。對此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每個人都能為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B.公益事業是部分人的事,我們小學生沒必要參與C.公益事業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幫扶他人D.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6.和諧社會的創建,需要彼此的關愛,你認為下面行為符合這一說法的是( )。①不管天有多冷,我們都按時上學②我們熱心地 為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服務③同學遇到難題,向我求教我熱情幫助,耐心講解④餐館老板為環衛工人免費提供愛心早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在生活中,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后,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①禮貌地向幫助我的人表示謝意②理所當然地接受別人的幫助,不用記在心上③心存感恩,學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他人,回報社會④學會為他人著想,為更多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參與社區建設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努力,每個人也會從中有收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我參與了社區宣傳欄的繪畫,鍛煉提升了我的實踐能力B.我參加了社區義務安全員管理活動,因此我的學習成績得到了提升C.小剛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做了社區義務清潔工,最后看到干凈整潔的社區環境,心情很舒暢D.琳琳和同學一起利用節假 日為留守老人義務讀書,得到了老人們的贊揚,特別開心9.建設美好社區需要每個成員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下列規定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鄰里之間相互關心問候,相互幫助②鄰里之間相互理解,在個人活動中減少彼此間的干擾③鄰里之間不相往來,省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煩④各自清理好自家衛生,同時也要愛護和管理好公共衛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下列關于公益活動的說法,不能贊同的是( )。A.做公益不一定要有錢B.做慈善要用“心”來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價值C.個人公益力量是微小,但是很多人做就可以積小成大D.只有大的事情才能彰顯公益事業的力量能力提升四、辨析題。小新在學校生活中,有愛亂扔垃圾的小毛病,有時課間還在教室內大聲喧嘩,去食堂打飯的時候喜歡插隊,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交往。小新卻說:“你們喜不喜歡沒關系,只要我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了,我還可以過得隨心所欲。”小新的這一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五、綜合題。1.公益事業是凝聚人心、增強正能量的事業。作為小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我們可以做些什么?2.請你指出下面行為錯誤的地方,并說說怎樣做才是文明有禮的表現。爸爸帶君君到叔叔家做客,其間君君一直問爸爸什么時候能回家,并一直打斷爸爸和叔叔之間的談話。教材課后解答一、有人說:“餐館老板提供的不僅是免費早餐,更是濃濃的愛心。”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公共生活中,我們可以為身邊需要關愛的人做些什么呢? (見課本第34頁)答:我贊同。人與人相處需要平等相待。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關愛,相互幫助。餐館老板提供的免費早餐,是對環衛工人濃濃的關愛。做法:為老年人讓座、扶殘疾人過馬路、為需要幫助的人獻愛心等。二、你發現這些法律規定有哪些共同之處?看看社會中還有哪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見課本第36頁)答:共同之處:國家尊重和保障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措施:國家對老年人、殘疾人進行物質幫助;道路上有專門為殘疾人設計的輔助設施等。三、一位居民認為《鄰里公約》就是個“緊箍咒”,你認同他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見課本第39頁)答:不認同。《鄰里公約》是維持社區秩序的共同約定。溫馨有活力的社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建設美好社區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維護。四、有人說:“公益活動離不開熱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見課本第41頁)答: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公益活動需要我們大家積極參與,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熱心的志愿者。公益事業是凝聚人心、增強正能量的事業。參與公益事業能為身處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為抵御突發災害匯聚幫扶力量。五、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爺爺所說的“有‘心’的慈善”? (見課本第43頁)答: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有一顆善心,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也可以匯聚成社會生活中的濃濃大愛。參考答案一、1.關愛 幫助 2.相互尊重 3.責任 國家和社會 4.文明禮貌 5.參與者 6.一言一行 7.社區 活動 事務 8.共同維護 共同努力 9.扶危濟困 公益事業 10. 志愿者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D 2.C 3.A 4.D 5.B 6.B 7.B 8.B 9.A 10.D.四、小新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到文明有禮,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公共秩序,具備公共意識。如果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妨礙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不利于構建平等友善的社會。五、1.參與公益活動,我們既可以為災區捐款,捐物,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照顧孤寡老人,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等志愿活動。2.君君錯誤的行為有催促爸爸回家、打斷爸爸和叔叔之間的談話。君君應該禮貌、耐心地等待,表示出對他人的友善和尊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