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浙江版八年級科學下冊第2章 微粒的模型與符號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的迅速生長發育時期,需要適量補充鈣、鋅等。這里的“鈣”“鋅”指的是( )A.單質 B.元素 C.離子 D.原子2.下列有關分子與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C.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的數目和種類不會變 D.原子構成分子,原子的體積質量一定比分子小3.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復雜事物,仔細觀察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A.甲烷分子 B.浙江省疾控中心標識C.原子結構 D.歐姆定律4.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丙為同一種原子C.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乙互為同位素原子5.一個事物可用多種方式來表述它。下列關于物質“二氧化碳”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C.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學式CO2表示 D.二氧化碳的微觀模型可用題圖表示6.科學家利用堿性膜、錁和二氧化錳電極制成尿素燃料電池,只要吸入尿液,就能獲得電能,并產生水、氮氣和二氧化碳。尿液中的尿黃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已知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其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2024年中國鈉電池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鈉電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理想選擇。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鈉屬于非金屬元素 B.鈉原子的質子數為23C.鈉的原子質量為22.99 D.鈉原子與鈉離子質量幾乎相等8.伐薪燒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寫的《賣炭翁》中的詩句,而竹炭的吸附能九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纖維的化學式可表示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砍伐竹子、燒炭、竹炭凈化室內空氣都屬于物理變化B.竹炭纖維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36:5:40C.竹炭的吸附性和可燃性都屬于竹炭的化學性質D.每個分子中含有5n個 分子9.“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C.參加反應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2:3 D.圖中生成物均是化合物10.已知一個SO2分子的質量為n千克,一個SO3分子的質量為m千克(設兩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別相同),若以一個氧原子質量的 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S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A.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11.1個12C原子(含6個質子、6個中子)的質量為 akg、1個18O原子(含8個質子, 10個中子)的質量為 bkg,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18O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B.12C與18O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C.18O中質子的質量約為9g D.1個由12C和18O組成的分子含22個電子、26個中子12.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A.: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C.: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價 D.: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1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科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對下列微觀圖示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數目均發生改變 B.反應物甲屬于化合物,乙屬于單質C.乙和丁組成元素相同,但化學性質不一樣 D.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構成的14.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知識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B.鈣的化合物相對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15.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是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下列有關圖①②③所示的三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B.如圖②模型玻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③模型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③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粒子轟擊金箔實驗。(1)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其模型圖與下列選項中最符合的是 ;(用編號表示)① ② ③ ④(2)根據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粒子數量繪制圖像,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A. B.C. D.17.某市有大面積含豐富硒的土壤資源,在這種土壤中種植的白蓮、甘薯、大米等,由于含甲富的硒被稱為富硒產品,出口歐美市場。富硒產品中的“硒”詣的是 (填“1元夜”、“分子”或“原子”)。已知硒原子的核電荷載為34,相對原子質量為79,則一個硬原子的原子核由34個質子和45個 構成。18.鉀原子與氟原子形成化合物的過程如下圖:(1)鉀、氟原子在結合過程中要失去、得到電子的原因是它們都要形成穩定結構;它們形成的化合物由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數為m,能夠形成核外有x個電子的Rn+離子,則下列關系式一定正確的是____。A.m=n B.m=n+x C.m=n-x D.m=x-n(3)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B離子的符號為B3+,則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19.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試根據圖示回答相應問題:(1)圖甲是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則鈧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2)圖乙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______判斷正確。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和Z處于同一周期20.請閱讀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1)請寫出鎂離子的離子符號 。(2)表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該原子的質子數為 。(3)第13號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組成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21.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質之一。(1)明礬 可用于凈水,其原因是明礬溶于水形成氮氧化鋁膠體,從而吸附水中雜質,寫出氫氧化鋁的化學式: .(2)火星上存在針鐵礦[FeO(OH)]和黃鉀鐵礬[KFe3(SO4)2(OH)],證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過水。FeO(OH)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已知黃鉀鐵礬中鐵元素的化合價與針鐵礦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相同,則 中n的值為 .22.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圖是某密閉容器中氫氣燃燒變成水驗過程的微觀示意圖.(“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請回答:(1)變化Ⅰ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稱)。反應后生成水,不再有氫氣的化學性質,可見, 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2)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填寫序號)。A.分子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B.分子變小了C.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了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3)由該實驗可知:分子是由 構成的。 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化學反應的實質 重新組合過程。三、實驗探究題(共5分,共40分)23.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帶2個單位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④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彈了回來如乙圖所示。【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24.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 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固定在環形金屬板中央的磁體,用來模擬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結構?(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S極(3)該實驗很好地模擬了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現象,即α粒子穿過金屬箔后的運動情況為: 。(4)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下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25.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屬于 元素(填元素種類);(2)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該粒子的符號為 ;(4)F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____。A.原子序數Z>YB.核外電子數:X=YC.Y和Z的化學性質相似26.化合價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對元素化合價的部分探究過程。【提出問題】元素正負化合價有何規律?推測一: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舉例及分析】(1)NaCl、CuO、Fe2O3中金屬元素化合價分別為+1、+2,+3,其他金屬在化合物中也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金屬都顯正價的可能原因是 (從電子得失角度回答)。(2)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推測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3)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2、-4。【得出結論】(4)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 價。27.夏季,為防止剛移植的大樹蒸騰作用強而失水死亡,除對樹木的枝葉適當修剪外,還會結合使用蒸騰抑制劑。某蒸騰抑制劑產品信息如圖所示。【產品規格】:1000mL 【技術指標】:氨基酸:鐵+鋅 【保質期】:3年 【產品特性】: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使用方法】:①噴灑均勻,重點噴到葉子的背面; ②要注意遮蔭降溫; ③一般一年最多使用3次。(1)技術指標中的鐵、鋅指的是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2)氨基酸中的谷氨酸能夠調節氣孔開閉。谷氨酸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 。(3)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4)下列是對表中使用方法的解釋,其合理的是____。A.①是因為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下表皮,抑制效果好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四、綜合題(共5小題,共35分)28.華夏之美,燦若繁花。中國古人從自然萬物、天地四時中發現了色彩,又賦予它們雅致動聽的名字。桃紅、凝脂、湘葉、群青、沉香……這滿庭芳的國色中也蘊藏著獨特的化學內涵。(1)桃紅: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古代的桃紅胭脂可由紅花汁制成,紅花的染色成分為紅花素(C15H12O6),紅花素(C15H12O6)由 種元素組成,其中碳、氧兩元素質量之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2)14.4克紅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多少克 ?(要求寫出計算過程)29.布洛芬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發熱、頭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說明書,據此分析回答:布洛芬混懸液說明書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或使用 【藥品名稱】布洛芬混懸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適應性】用于緩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 【規格】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用量謹遵醫囑(1)已知布洛芬化學式C13HyO2,相對分子質量206,則一個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氫原子個數y為 。(2)計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3)醫生叮囑,12歲以下兒童每次用藥量按照每千克體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請計算,一名體重為20kg的兒童,每次應口服多少毫升該混懸液。30.為了驗證骨頭湯能否有效補鈣,某科研小組將豬排骨500g、蒸餾水1500mL、食用酷70mL,加熱煮沸后維持70分鐘。.得到骨頭湯 1243mL,用儀器檢測結果:每100mL 骨頭湯含有2mg鈣(而每100mL牛奶約含有 105mg鈣)。查閱資料:人體骨骼中的鈣存在形式是羥基磷酸鈣[ 該物質難溶于水。人體平均每天需要補鈣800 mg。(1)“骨頭湯能補鈣”中的鈣是指____(填字母)。A.鈣離子 B.鈣元素 C.單質鈣 D.羥基磷酸鈣(2)羥基磷酸鈣中磷元素的化合價是 。(3)假設某人只能從骨頭湯中獲眨鈣、則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頭湯。(4)某品牌鈣片每片的規格是維生素 D3 2.5μg,碳酸鈣若某人只從鈣片中獲取鈣,則要滿足每日人體所需補鈣量,要服用此品牌鈣片多少片 31.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 自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并提出類似“嵌著葡萄干的面包”的原子模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1: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 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④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 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1μm 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3)如圖2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32.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C1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12C的1/12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核中質子數相同,而 不同。(2)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氕、氘、氚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2、3,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08,則三種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3)結合已學知識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 (可多選)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測大部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是整數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12C的1/6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會改變D、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僅有的兩種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數量百分比各占一半E、在化學變化中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與其他原子化合,計算該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時仍能使用該金屬元素原來的相對原子質量參考答案1-5BCBCB 6-10ADBDB 11-15CBCBD16.【答案】(1)④(2)A17.【答案】元素;中子18.【答案】(1)離子(2)B(3)BA319.【答案】(1)21(2)A;C20.【答案】(1)Mg2+(2)9(3)Al2O321.【答案】(1)Al(OH)3(2)+3;622.【答案】(1)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分子(2)A;C(3)原子;原子;原子23.【答案】不會;B;質子24.【答案】(1)原子核(2)C(3)多數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只有絕少數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4)D25.【答案】(1)非金屬(2)(3)(4)A26.【答案】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不成立;負27.【答案】(1)元素(2)5:9(3)60克(4)B;C28.【答案】三;15:8;解:14.4克紅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14.4克××100%=9克答:14.4克紅花素中含碳元素的質量是9克。29.【答案】(1)18(2)75.7%(3)5mL30.【答案】(1)B(2)+5(3)400(4)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鈣片的片數為:。31.【答案】(1)不會;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3)乙32.【答案】中子數;氕;BC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