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認識小麥》教案【核心概念】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十二)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5.1生物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①舉例說明植物是生物。5.2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③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特征。學業要求:認識周圍常見的植物,并簡單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識別人體的感覺器官。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身邊常見生物的外部形態特征。通過觀察對常見的植物的外在特征產生探究興趣。6.2人和動物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②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12.1技術與工程創造了人造物,技術的核心是發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②學會使用錘子、安全剪刀、放大鏡等簡單工具。能借助工具進行科學觀察并進行交流。【教材簡析】本課是《認識身邊的植物》中第1課《認識小麥》,讓學生領略科學的魅力,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對植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本課的學習立足于學生對植物的原有認識,學習活動主要包括五部分:1.問題與猜想:小麥長什么樣子;2、探究與結論:觀察小麥,認識小麥結構;3、反思與評價:總結這節課表現,同時評價;4應用與遷移:用觀察方法,走到室外去觀察更多的植物,比如觀察一棵樹;5、閱讀與新知:植物科學繪畫,理論聯系實際,用以致學,繪畫周圍植物。【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他們對于科學課程興趣濃厚,好奇心強但動手能力不足,注意保持時間不長,不能夠獨立完成系統的科學觀察,在觀察、研究小麥的活動,需要教師的帶領、示范和關注,做好安全提示。他們對小麥的認識主要來自圖書、家庭及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認識的小麥比較粗淺和零碎。學生知道小麥可以做成面粉,對于小麥整體結構沒有系統了解過,部分學生只認識金黃色成熟的小麥。在科學觀察中由于學生識字量不足,在記錄時更適合用畫圖或者拍照的形式。【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1.認識小麥有麥芒、麥穗、葉、根、麥稈等結構。2.學會科學地觀察小麥,能使用繪畫的方法記錄。科學思維目標以經驗事實為基礎,對小麥進行觀察。從不同角度分析觀察小麥特征。探究實踐目標1.在觀察活動中,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2.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寫字困難的情況下,可以是畫圖或者拍照等方式。態度責任目標1.知道小麥是我們主要的農作物。2.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善于合作,樂于分享。【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小麥有麥芒、麥穗、葉、根、麥稈等結構。2.教學難點在老師的指導下,科學系統地觀察小麥。【教學準備】教師:實驗觀察記錄表、小麥各生長階段圖片、放大鏡、直尺等。學生:放大鏡,直尺,鉛筆,彩筆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與 猜想 【PPT:1-8】 導入:同學們,在開始今天的課程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早餐吃的什么主食? 2.引導: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又美味的食物。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它們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3.揭示主題:沒錯,就是面粉,而面粉的主要原料,正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主角——小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認識小麥。 4.提出問題:小麥長什么樣呢?首先請你辨一辨:哪一張是小麥? 引導:有些同學能一眼就識別出來,有些同學識別錯了。沒關系今天就仔細來觀察小麥,了解小麥的特征。 講解小麥一生:從飽滿的種子,到嫩綠的麥苗,再到拔節孕穗,直至金黃成熟的麥穗,小麥的每一個生長階段,都是大自然譜寫的生命贊歌,見證著時光沉淀下的豐收希望。 7.出示小麥,提問:用語言簡單地描述你看到的小麥是什么樣子的? 8.引導:這株小麥處于生長中期,我們通過簡單地觀察,可以發現小麥莖稈直立且有一定高度,長著幾片細長的綠色葉片。頂部的麥穗已經長出,呈綠色,還帶有黃色的小花,生機勃勃。 學生回答問題 預設:包子、饅頭、面包、油條。 預設:面粉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預設:左邊是小麥 預設:右邊是小麥 學生聽講,齊讀 學生觀察、描述 學生齊讀 通過真實生活場景,早餐吃什么主食,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通過判斷,了解同學對小麥的前認知。 初步了解小麥的一生,小麥初認識,麥種-麥苗-孕穗-麥穗。 小麥初觀察探究與 結論 【PPT:9-20】 活動:觀察小麥 1.講授:通過剛才觀察的小麥,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小麥的結構。 2.出示任務:觀察小麥,探究小麥的特征,畫一畫觀察到的小麥。 3.講述觀察方法: ①先整體看小麥的高矮和結構。遠看整體。 再分別看看小麥的根、麥稈、麥葉、麥芒、麥粒有什么特點。近看局部。 ②近看局部時,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還可以從主干到枝葉和花果的順序觀察。 ③觀察時,可綜合運用感官來觀察小麥的特征。 例如用鼻子聞一聞氣味;用手摸一摸軟硬、厚薄、光滑(粗糙);用舌頭嘗一嘗味道。可以借助放大鏡進一步觀察細節。 ④講解記錄方法:要一邊觀察,一邊記錄結果。記錄時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且標記出小麥的結構以及觀察到的各部分的特征 4.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過程中,教師不斷巡視各小組,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方法和觀察安全。 5.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分享:可用一些句式幫助學生進行表達,如: 整體上看,小麥植株的高度……,近看局部,我們發現小麥根的顏色是……,形態像……,麥稈的顏色是……,摸的時候發現麥稈……,葉子…… 6.與學生一起生成結論: 7.拓展麥芒知識 : 學生認真學習、齊讀,小麥結構。 學生學習觀察方法:先遠看整體,后近看局部。 學習思考近看局部時的觀察順序。 學生分組一邊觀察一邊記錄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匯報對小麥特征的認識。 詳細了解小麥結構。 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觀感受小麥的特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準確認識小麥特征。 通過繪畫來展示學生觀察到的細節。 小組討論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小麥結構及特征。 全面了解小麥。反思與 評價 【PPT:21-22】 1.反思: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選一選,我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評價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表現在評價表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吧。 學生根據表格反思本課學習內容 自我評價,涂色。 學生討論 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思考,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讓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收獲,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應用與 遷移 【ppt:23-25】 1.提問:如果要觀察一棵樹,你打算如何觀察? 結合觀察小麥的方法說一說。 2.講解方法:從整體到局部、從主干到枝葉和花果。 整體:比一比樹有多高 局部:主干,一量樹有多粗 局部:枝葉,描一描葉子的形狀 局部:花果,數一數花有幾瓣,如果植物還沒有開花、結果,我們可以過一段時間再繼續觀察。 3.布置課后作業: 利用觀察認識小麥的方法,對校園的其他植物(如一棵樹)進行自主觀察與記錄。 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言。 認真學習觀察方法。 回顧觀察方法 課后觀察一棵樹,學以致用。閱讀與 新知 【ppt:26-28】 1.展示科學繪畫圖:植物科學繪畫不僅要畫得漂亮,還要準確描繪植物的形態特征。 2.鼓勵學生進行創作:有畫畫功底的同學在記錄植物時,可以盡可能的準確描繪出植物的形態特征哦。 欣賞科學繪畫。 通過學習植物科學繪畫,認識更多的植物。【板書】認識小麥6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